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律政司提請終院要求釋法 做法卸責破壞法治(人權監察新聞稿2012.12.14)

律政司提請終院要求釋法 做法卸責破壞法治 香港人權監察新聞稿2012年12月14日 律政司表示已經向終審法院提交書面陳詞,建議終審法院尋求人大常委會解釋1996年特區籌委會報告書就《基本法》立法原意的表述是否釋法一部分。香港人權監察認為所有法律解釋的工作只能由法院獨立進行,譴責律政司破壞法治、以政治凌駕法治的行為,並強烈要求律政司撤回該書面陳詞。 人權監察重申,《中英聯合聲明》訂明香港原有法律制度不變,包括沿用普通法。在普通法制度下,與案件有關的任何法律(包括《基本法》)解釋,理應由法院獨立進行,不須更不應聽令任何機構,尤其不能容忍如人大常委會等政治機構代為操刀和強制法院遵行某些解釋,以保司法獨立。當年中英兩國為安撫港人,在《中英聯合聲明》承諾普通法制度不變以及司法獨立。但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基本法》,卻令香港法院在某些情況下,一定要提請人大釋法的安排,本身已是有違普通法制度的不妥當做法。 按照《基本法》第158條, 法院也可以解釋《基本法》任何條文;而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如要提請人大解釋《基本法》的條款,也必須完全符合下列三個前提:(1) 法院需要解釋的《基本法》條款,是關注中港關係和中央管理事務(如國防及外交等);(2) 該條款的解釋又影響到案件判決;以及(3) 有關判決是終局不可上訴的。 外傭及雙非兒童有否居港權,完全屬於香港自治範圍之內,連第一個提請釋法的前提也不符合,如果律政司書面陳詞的目的是要求法院提請人大釋法,是違反《基本法》的要求。如果律政司另有目的,要求法院提請人大常委解釋它過往釋法時提及的一些文件,即特區籌委會96年通過的「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4條第二款的意見」,說明其法律效用,並以此作為解釋基本法的其中一個基礎;這種做法,更是將人大釋法的範圍,由《基本法》的條款,擴至另外一些大陸政治機構對法律看法的一些意見文件,而且將這類文件提升至憲制的高度,用於束縛香港法律。律政司這種做法,不單沒有法理基礎,更是建議法院進一步敗壞普通法制度,壓縮香港司法權限,蠶食「一國兩制」下的高度自治。 香港法院實行普通法制度,更無必要和合理理由,忽然認為自己有「固有的司法權限」,去尋求一個外在於法院,屬政治機構的人大常委會,取代法院解釋《基本法》,推翻自己的終審判決。 律政司向終審法院提交書面陳詞,形同將責任推卸至終審法院。雖然終審法院不須亦不應聽令任何機構尋求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的建議,但人權監察仍擔心會對終審法院造成壓力,尤其政府承諾過避免提請人大釋法,更不應要求終審法院違規尋求釋法。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話比人知睇香港波仲慘過出櫃

“喂,你有冇睇星期日場曼城對曼聯?” 大部分在香港自稱球迷的球迷,一定會說”有”,而且會滔滔不絕地講下去。然而,我說的是”冇”。 為甚麼?不是因為訓左冇睇,當時我在on-demond當天下午的香港對朝鮮。 不錯,我是一個球迷,跟許多球迷一樣,我每個星期都會固定追看自己喜愛的球隊。每逢國際大賽,我也會花許多時間睇波。之不過,我睇的是香港足球。不捧熱刺捧傑志,不撐英格蘭撐香港隊。 自我接觸香港足球的第一天,我便深深地沉迷睇本地波帶給我的快樂。 可是,每當我跟人說:我喜歡香港隊,我不睇英超,換來的卻只是一陣的恥笑。 說自己是同性戀,至少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吧。 在香港,稱得上球迷的人很少,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是球迷,是觀眾。 對他們而言,一場波,其實只是一個兩小時的電視節目,一個球季只不過是38集長劇。之不過節目名稱不是名媛望族而是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 偶爾入場,支持本地波啦。入場後就仕下睇波,只是睇住場波,最好是靜靜地睇波。點知水準低到無倫,而且又有班人企哂喺度唱歌,覺得自己浪費了$60。從此不再睇香港波。 東亞運金牌?人地日本出二隊咋。 差d打和澳洲?地爛咋。 張子岱早過中田英壽踢英甲?頂,半個世紀之前嘅野咪拎出黎講啦。 香港足球,執_左佢啦。 這些說話,竟然出自香港人口中。 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的球迷是如此抗拒本地足球。我們是香港人,支持香港本地足球不是我們的義務嗎?不支持都算了,甚至,在外隊賽中,香港球迷穿上外隊波衫,問候主隊的球員;鄙視為主隊打氣的球迷,但又可以很厚臉皮地問香港球迷借鼓打。 最記得2009年香港對日本(不是東亞運,是一場被遺忘的亞洲盃),香港大球場,講廣東話穿日本波衫的大有人在。 這可是一場國際賽。 不要跟我說甚麼要政府支持香港足運。2011年香港對俄羅斯那場比賽,政府安排一班培正中學的中學生為俄羅斯打氣,這班學生甚至問候香港隊的球員。 香港波的確水準很低,日頭看完一場甲組,晚上看歐洲波好像校了快鏡一樣。我初初看本地波的時候,在重建前旺角場的雙料娛樂兩場波加起來不夠500人入場,有次去了小西灣,好像連100人都沒有。 水準、球星、氣氛都欠奉,很難怪香港足球沒有觀眾。 可是,本地波有一種無可取締的親切感。例如,睇歐洲波你只能從電視或電腦收看,記憶一閃即逝;但睇本地波,你一定要買票入場,當你二十年後看了那張波飛,你會有一個很實在的記憶:我入過場,我親眼見證過這場波。 你喜愛的球員,你可以在現場直接為他打氣,甚至和他成為朋友;你討厭的球員,你也可以在場上為他送上最親切的視福和問候。 上年季尾,那場英超,聽說很好看,但我只記得季尾傑志在將軍澳的奪冠派對。香港和曼徹斯特,分隔了半個地球;傑志的party,只要坐半小時地鐵比多$60(學生$20)你也可以參加。 人們常說,香港足球沒有氣氛,睇波冇mood。睇外國波就唔同啦,又有人唱歌玩音樂。於是我們上網睇片,睇浦和紅鑽如何打氣,睇廣州恆大如果唱歌,之後到香港隊比賽,帶齊banner大旗打鑼打鼓邊唱邊跳。我們用行動去建立球場的mood,用行動去改變球場的生態。 這就是香港足球。 要切實改革香港足球,倒不如說由改變球迷開始做起。香港的觀眾對本地足球存有太多的偏見和誤會,也對真真正正的足球文化欠缺認識。一個真正的球迷,是不會全場都坐在觀眾席上;一個真正的球迷,是不會不支持本地足球的。足球最重要的地方不是睇靚仔,不是睇人扭波(當然你可以作出技術分析)。足球本身就是一個宗教,一種信仰! 香港人,係時候入場睇波了。 Go to stadium – NO MORE TV行動標誌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南韓總統大選:網戰

網絡社群是南韓大選中兩大陣營必爭之地,近期幾件有關大選的事情,也成為兩大陣營互相動員攻擊的議題。(下為網民幫文在寅製作的聖誕打氣歌) 朴槿惠的手袋爭議? 在剛過去週一舉行的第二輪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三位有政黨背景的人候選人就國民經濟和福利政策針鋒相對。然而,在辯論會結束以後,網絡上流傳出一張懷疑朴槿惠在討論會上違規行為相片。相片中的朴槿惠在辯論會中,低頭望向枱下方向的皮包,包子裡卻放在一部平版電腦 (iPad)。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的候選人辯論會規定,候選人不能帶電腦上臺預備講稿。後來,新世界黨陣營的宣傳團發言人立即否則有關事情,表示朴槿惠根本沒把iPad帶進辯論現場。並且要求網民不要根據網上的流言發佈報導。 國情院介入選舉? 前晚,民主統合黨競選辦分室忽然召開記者會,指責南韓國家情報院有介入總統大選之嫌,他們發現了一個國情院部份,當中70多位情報員在網上不斷散發攻擊文在寅候選人的留言和討論題目,意圖影響選舉結果。 後來,警方和民主統合黨代表到了首爾江南區驛三洞的一座公住宿綜合樓 (Officetel)裡的一個單位,那個懷疑國情院特工工作的地方進行搜查。由於居住在該單位的女士否認是國情院的特工,所以警方便放棄徹查,也要求民主統合黨代表盡快離開。 然而,後來有媒體查出原來該單位的確是一位國情院特工擁有,但該單位人士拒絕開門,因而民主統合黨代表懷疑該特工正在毀屍滅跡,要求警方立即提出拘捕令。後來,國情院發出聲明否認有介入大選,並指責民主統合黨子虛烏有,只是在破壞私隱權。 奇怪的是,當KBS電視新聞的微博發出此新聞消息時,有超過32多個不同戶口的帳戶發出相同內容的回帖 (攻擊民主統合黨),不禁令人懷疑是否背後有陣營試圖在網上影響候選人的形象。 候選人支持歌曲 就在兩大陣營在最後階段爭取國民支持,兩位候選人的支持歌曲也是近周開始在網上熱播。朴槿惠在12月公開了她有份主唱的支持歌曲「快樂的人」,內容大概講述朴槿惠希望與國民一起,攜手為南韓國民帶來快樂和美好的將來。另外,由於以女性身份作為吸引民眾支持,她也有一首以「不要忘記,那個女子」的支持歌曲,希望能打動女性支持者。 同時,文在寅不甘示弱,在11月底也發報了他競選支持的歌曲,名為「笑著的人」,找來南韓有名的作曲家金亨錫作曲 (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主提曲I Believe的作曲人),歌曲內容包括開首播放出文在寅的講話句子,有「經濟民主化的門、新政治的門、國家福利的門、和平共存的門…」等等。另外,歌詞中也提及了文在寅會與國民手握手,在人民裡獲得力量地為國家付出,希望為人民帶來歡笑和溫暖。 此外,由於網民成文在寅的支持群眾基本盤,臨近聖誕節,文在寅競選辦的新媒體隊伍也「應節」地製作了一個以聖誕為主題的卡通版支持mv,希望吸引選民支持。(見文首)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把妹秘技,情場攻略,書店有售?

昨天等朋友的時候,去書局巡了一圈。眼球被蔡康永的《愛情短信:未知的戀人》吸引過去之外,還看到一類書籍有如雨後春筍一樣,同樣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甚麼書呢?(請見圖) 這種講「兩性關係」的作品不是新鮮的書,只是當它們都放在一起的時候,感覺很可笑。從傳統的蔡瀾和陶傑,到後起的中外作家,紛紛加入戰團,延續「港男港女」的傳奇,以專家姿態點評男女關係。我不知道是我眼睛有偏看毛病,還是主流作家還是男性觀點的天下,這一類所謂「兩性關係」的書籍,都是從男性角度出發的多。「女人美味」、「絕頂女人德育調教課」、「Cheat男士飲食完全指南」……那些書面上的文字都非常的意味深長。無論男女,只要是讀過女性主義文化理論的人,都應該像緝毒犬一樣,能嗅得出那種強烈的氣味。我想,為甚麼這一類的書突然多起來了?一方面是好事來的,大家都不再羞怯於這個話題;另一方面也許是跟現在「剩男剩女」有增無減的趨勢有關,把握社會對「剩女」加諸的壓力,推出一系列的「救世特效藥」。我們的社會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葉愛蓮之後,為甚麼就沒有其他女性能直言不諱,以另一個角度寫兩性關係?為甚麼時至今天,女性還是像食物一樣的「被消費」、「被調教」和「被誘惑」?為甚麼女性還是欲望的客體(Woman as the object of desire)? 記得數年之前,有男性朋友推薦我們一眾單身女生朋友,一定要拜讀蔡瀾的作品,說他的文章會教女生「如何做好女人」。蔡康永也在書中提到「戀愛會讓人變得更好」,好在哪裡呢?他那本書我還未看完,遲一下再總結,但最近從身邊交往中的朋友感覺到,戀愛其實是角色扮演的遊戲。戀愛過的男女之所以會變成更好的人,是因為男男女女都表現得更接近大家期待的男或女性形象。簡單來說,就是「男生變得更像男生,女生變得更像女生」。你要是參與這個遊戲就要守當中的規則。兩個人之間的相處很多時候都是博弈和拉扯,在男女朋友的角色設定下,當中涉及太多佔有(possession)的欲望和考慮,那對立更是明顯。那些兩性關係的書籍,就像是打機的「攻略」或「密技」。 我已經開始接受戀愛遊戲容不下安卓珍尼(androgyny)的現實,現在的我只希望,可以我們能容納多一點不同的「攻略」。當「讓她情迷意亂的心理手段」裡面的「她」,跟「他」可以互換的話,在結構不同的身體裡,也許我們都能夠活得像安卓珍尼。 (原文發佈於吉暝水之部落格: 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2.html ) 了解更多關於安卓珍尼? 請按此 。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薄扶林村,活着的歷史博物館

香港的寮屋區拆的遷的沒餘下多少,時代進步,城市得重新規畫,好多村子都要讓路。在香港島置富花園、貝沙灣附近還餘一條叫薄扶林村的老村。上月,有一本記述這村變遷的書《薄扶林村:太平山下的歷史聚落》出版,把小社區的人情故事、歴史與保育意義帶出村外,這書記述了數十年前香港人奮力拼博、沒有商業掛帥的時光;從村民如何掙一口飯吃、建一間屋的歲月說起,那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生活,生於富起來的香港,有些事情,我們沒經歴過,只吃甜而不知苦,城市光景亦變化太快,根本來不及捉得住,如今我們只能從上一代口述歴史片段,拼回成就香港精神的緣起。 三千人編出的早期香港故事 十七世紀清朝康熙年間,二百多年前港島內陸沿海居民遷至,薄扶林村,曾是低下層聚居的寮居區,早在豪宅立於此地前立村,是最早期的原居民。 根據1872年人口統計報告,由摩星嶺起至香港仔、名為「薄扶林」的地區只有400名居民,如今,單是薄扶林村已有三千餘人聚居,在現今萬事皆以經濟發展先行、人人期望住更好、賺更多的世代裏,薄扶林村裏老的少的,仍一起過着簡單生活,不少店舖即使不再做生意,門仍如昔常開,與路過的鄰居、陌生人閒話家常。 《薄》書以口述歴史為主,筆錄村民對村裏花草人事物情感點滴,時近時遠,雖是隨興之所至的自白,但也能體現當年香港以及正悄然消逝的人情味。言語間,不難感受到他們的簡單心願——守護着自已的家園,老祖的發蹟地。這個豪宅林立、與置富花園和貝沙灣為伴的小村落經歷過清政府、殖民至回歸15年時光,村裏風光人物今昔交錯,編寫出不一樣的香港故事。 自給自區,簡單快樂 開村早期,小村裏很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除自給自足,都由旁邊的建設帶動,1885年﹐牛奶公司牧場在薄扶林村後開業﹐是香港第一個牧場﹐也是香港工業發展源起,很多村民都替牛奶公司打工,隨之帶動了村裏的小買賣生意、飲食、糧油雜貨、娛樂等等。這個英國人開設的牧場、以及新鮮牛奶生產線養活了許多村民,及後更發展了職工會為華人員工謀福祉,除了合理待遇,也為員工子女籌謀,在薄扶林官立小學開辦前開辦牛奶職工子弟學校,教育村內適齡兒童,小社區因而成型。 茶檔、理髮店、藥材舖、士多、麻雀館等代代相傳,店舖居所各有風格,自然而然,因應生活所需而生成的聚落,自成社區有着其生命力與秩序,相較外在規畫,居者切身需要才值得關注,當然這是避開經濟發展,以人文關懷調子而言。村裏還有自發自衞隊維持治安,有義務軍在天災如遇大雨水浸時自救,鄰里間的守望相助精神,在這種小社區才得以全然展現,讀到一些故事,不禁反思,居於石屎森林的我們,可能鄰家姓甚名誰都不知道,保安什麼,都有管業處代勞,人與人接觸少了,睦鄰機會也少了,間接讓這世代人變得冷漠遠離,少了信任。 從共融、保存至承傳 從村民的簡樸的日常生活中可見,村子雖老但活力常在,村民都有一份捍衞村子的使命,承傳獨有的文化,對抗時代變遷。如蔡李佛國術傳人、五十多歲的吳江南師傳離開了村仍每周回村教拳,他更一直參與天后誕舞火龍:「好多人咁遠水路入嚟係想欣賞你嘅傳統大化,點解你自己嘅本土文化唔保育好佢?」於是帶小的為節慶奔波不止,還到日本新潟縣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當地人一起紮龍舞龍,他說與期等被殺村,不如憤發圖強,主動建立特色,是保育也是護村。 薄扶林村雖為中國人傳統村落,除保留難得一見的傳統習俗神功戲、舞火龍,亦供奉李靈仙姐,但被三座天主教建築物包圍:天主教巴黎外方傳道會的伯大尼療養院(1875年落成)、納匝肋修道院(1895年遷入,前身為德格拉斯堡)、讓修道院印書館員工作宿舍的太古樓,地理優勢加上經常接觸傳道人,容天主教悄然滲進村子去,例如78歲村民魏國雄一直負責抬着十字架為聖堂行苦路,近年才退下火線的他,家中央放的不是神枱是立着一尊聖母、約瑟與童年耶穌在一起的聖像,華洋文化,早已安然並處。 有老村民憶述在這個小社區裏,建房的材料能反映居主的地位:有錢的人建石屋,次一等的是木板搭成的木屋,再下來就是用葵扇葉、竹織成的葵屋,勝在清涼卻易惹火,及後才因安全問題陸續被淘汰。村子裏土地買賣只找中間人共立契約,沒有官方核實、甚少向田土廳登記,沒有外來管治的村子雖有紛爭,但總能妥當處理,大事化小,一村人和睦共存。許多珍貴地契、舊照片等、史料,都藏於民居之中,讓村子本身尤如博物館般,邊見證歴史邊隨時代成長。 【新書資料】 書名: 《薄扶林村——太平山下的歷史聚落》 策劃:明愛社區發展服務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版次:2012年11月第一版 ISBN:978-962-04-3296-5 定價:HK$128 【延伸活動】 《薄扶林村:太平山下的歷史聚落》新書分享會 主講:冼昭行先生 嘉賓:薄扶林村村民 日期: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 時間:11:00am– 12:30pm 地點:中商大廈 2 字樓(中環域多利皇后街 9號三聯書店旁) 主辦: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網上留座: www.jointpublishing.com 查詢:2138 7842(林小姐) *新書資料及活動內容由出版社提供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