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夜宵磨 – 介紹食宵夜的飲食節目

近年電視多了很多飲食節目,大慨是製作成本低又有收視保證,只需主持人嘉賓幾個人加個攝影師,食物想當然由餐廳免費供應,搞不好還可以暗地裏收廣告宣傳費。「夜宵磨」這個飲食節目有點新意,以介紹食宵夜好去處作為賣點。宵夜多姿多彩是香港的特色,在外國大部份餐廳晚上關門,宵夜只能揀吃甜圈或吃薄餅,又或者自已煮杯麵食,那有香港那麼多宵夜選擇。 這個節目有三個主持,江欣燕,范振鋒和周國賢,請多老中青三代不同的明星嘉賓。形式與其他飲食節目大同小異,每一集介紹三間特色餐廳,不外是主持背好稿晒飲食知識,配以食物大特寫鏡頭,與嘉賓邊吃邊吹水。好在節目資料搜集做足功課,主持嘉賓不用講「牛有牛味,雞有雞味」這些低能對白,在討論食物之餘更話當年,講娛樂圈中食宵夜的趣聞軼事。正如節目所講,食宵夜並不只是食物,更重要有一班宵夜腳好朋友。 看完節目食指大動,今次回港想試試節目中介紹的餐廳。上TVB網頁找餐廳資料,竟然沒有完全那些餐廳的名字地址,網上互動做得十分失敗。肯好有心的網民整理餐廳名字清單,我自已用Google Map搜查餐廳的地址,製作了張夜宵磨地圖方便大家。這次我試了其中兩間餐廳,並不是去吃宵夜只是晚飯時候去,食物的味道和質素十分水準,節目沒有欺騙觀眾。不過價錢則偏貴了點,可能節目出街後有點名氣,不沒愁有食客乘機加價。 去香港旅行吃這些特色餐廳,總好過餐餐食美心或稻香。我在香港約人吃飯,不知何解叫朋友揀餐廳,次次都去美心或稻香集團旗下的餐廳,彷彿每個商場每條大街的餐廳,都給這兩個集團壟斷了。 夜宵磨Google地圖 原文連結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上海威脅論」out了!

存在已久,也就忘記開始於甚麼時候,「上海威脅論」像鬼魅一樣釘在香港人的腳跟。大廈誰比誰的高,GDP誰高誰的低,外語能力誰比誰的好,城市發展誰比誰更的宜居,房價誰比誰的貴……結論總是只有一種:香港優勢不再,上海要趕上來了。 曾幾何時,我們以「國際都會」自居,如今連港大校長也道出「依家港大已唔再係香港嘅大學,香港大學係喺中國國土上一個國際大學」的現實。對中國好重要並不是問題,問題卻出在當我們將目光聚焦於一個地方,四周的改變我們都沒有察覺到。一直以為上海是香港的大敵,總是在追追逐逐。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香港和上海之間的漁人早已出現,只是我們都沒有注視到。 話說去年年底,我曾到過檳城一趟,當日決定動身到此,皆因之前朋友去過都說這裡風景好美,人又好熱情。結果我就去了,初到貴境的感覺居然是一種不自在的感覺。這裡的人看起來跟我們沒差很遠,可是一到開口問路的時候,總是會遇到lost in translation的困境。我該用甚麼語言呢?語言這東西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圈子裡,給我的印象都是很妙也很讚的。他們通常都是移民的第二或第三代,父母還是能說流利的家鄉話,家裡會說家鄉話的人也多。造成身在馬來西亞的華人,母語都是福建話或者是廣東話,進入學校以後,規範教育裡每一個公民都要學習馬來語跟英語,所以又多會兩種。華人社群裡,華校的聲望比較高。華人父母愛這樣說:「要努力讀書進華校哦!要不然就要讀老師很爛很沒出息的馬來學校了(不是故意的種族歧視,當地華人還真的覺得馬來人不夠努力,政府對他們的優惠措施也太多,在此不詳述,可見: 〈遊檳城初探當今大馬〉) 」。華校,又是華語作為教育語言。經過十多年的訓練,馬來西亞的華人大學畢業之後,就已經能活用三文四語。 據說,馬來語跟印尼和印度語很相似,感覺有點像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的差異。調查指出印度人口將於2018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的國家;而印尼則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崛起,台商在亞洲舞台上的活躍,香港在國際金融的龍頭地位,都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客觀現實。 精通三文四語的馬來西亞華人,在跨地區的合作上有溝通的優勢。能夠對著不同的族群,使用他們的母語進行交流,那種親切和被尊重的感覺,在無形之間給加分了。勢利一點講,這種靈活性讓他們游戈於商界的大海裡,網羅更多更廣闊的可能。曾經,香港也是乘著類似的優勢,在國際舞台上充當買辦的角色,而取得今日的國際都會地位。人口增長和經濟重心的移轉,昔日的大市場今日漸漸衰落,新興市場如印度和東南亞抬頭,令馬來西亞華人過去不起眼的語言能力,有機會大展拳腳、大放異彩。 歷史告訴我們,從沒有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永遠昌盛。當日最繁華的巴比倫,今日卻只剩萬尺沙土。香港的光芒或者不復當年,要改造城市也得找個有潛力的目標。上海不是不好,只是我們都太相像了。那管有天,上海學到香港的成功秘訣,成為另一個香港;或者香港力壓上海,保持她風騷中華的姿彩,也不過是自家關門的比拚。將鏡頭從內轉向外,望望那汪洋大海,那裡還有更多閃爍的明日之星。上海,又算個甚麼? (原文首發於吉暝水個人部落格,參考連結: 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3/03/out.html )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浸大贊助事件一周祭──「啟蒙者」與「網路公審」

  一星期前,一名網民在自己的社交網站專頁發表評論,內容抨擊浸大學生向某平民飯堂支取贊助以籌辦學會活動(下稱「贊助事件」),分薄窮人所得的資源,引起軒然大波。一日之內,個人抨擊、網路公審、罵戰,學生發聲明、道歉,事情進展極快,快得連翌日報章的報道也頓成「隔夜飯」。這齣看似「即日鮮」的鬧劇,雖然尚有餘波,但很快被其他大事淹沒,今天已無人提起。在香港,這樣的發展速度,實屬意料中事。筆者要為這件小事寫文章,並非想發動另一次網路公審,而是重申一個事實──事情匆匆經歷開端發展高潮結束,到現在被人忘記,不過是短短七天,而牽連之廣影響之大,使得「贊助事件」成為管窺網路文化的絕佳例子。在開始討論前,讓我們回想一下,過去一星期本港有什麼大新聞: 外傭爭居港權敗訴(3月26日) 「贊助事件」(3月27日) 「佔領中環」行動揭幕,倡議者發表《信念書》(3月27日) 喬曉陽發表干預普選言論「底線說」(3月28日)   貨櫃碼頭工人發起罷工,爭取合理待遇(3月28日) 內地發現新型流感H7N9死亡個案(3月31日) 人民力量分裂,香港人網停辦(3月31日) 張國榮逝世十周年(4月1日) 周一嶽任平機會主席(4月1日) 部份事件到現時仍在繼續,或者說只有「贊助事件」提早退場。原因可以很簡單,因為和其他幾件事相比,「贊助事件」只是小事一樁。但為什麼這件小事偏偏惹來群情洶湧,成為擠身港聞頭條的「大事」?一日之間,事件遭網民瘋狂轉載,成為所有網上討論區的熱門話題;三天之後卻完全絕跡;一周之後無人再提。事件的來去匆匆,反映了香港怎樣的網路生態?如何動員「網路公審」,而「網路公審」如何影響主流傳媒,促成社會的一致定論? 我啟你蒙:罪人是怎樣煉成的   事件從3月26日講起。3月26日晚,網民B在社交網站的個人專頁中,張貼一個簡短的留言:「一陣有一個十二級的火滾野要爆!」,到數小時後即3月27日凌晨才正式「爆料」,而這個「十二級的火滾野」亦即是本文所討論的「贊助事件」。在「預告」到「爆料」的數小時之間,這個沒有實質內容的訊息已搏得不少人以「Like」喝采(「Like」在社交網站中代表曖昧的認同),並且已經有人留言回應指將會揭發的事件「好火」和「要公開譴責,無廉恥」,在事件未公開前已有明顯的價值判斷。其後,網民B發佈一張平民飯堂東主的照片,同時附上洋洋灑灑的「評論」,這張小題「這是一個十二級火的事」的照片果真如火焰迅速蔓延。網民B在內文大肆抨擊浸大學生,措辭激烈幾近謾罵,指學生「無腦」、「無良心」、「有病」、「讀壞腦」和「無恥」,竟向賑濟窮人的小店老闆討食物以「開party」,是「搵人笨」。筆者是首批看到這段批評的網民,當時網民B更公開了有關學生組織的名字,在一小時之內自覺刪除,改為以活動日期作標示。在這篇富爭議性的評論結尾,網民B以命令口吻,命令學生盡快付款賠罪。在學生好夢正酣之際,他們並不知道消息已被轉載數千次,起來之後有批鬥式的網路公審在等著他們。   一周之後,我們知道網民B的批評有不少錯漏,誤解和「想當然爾」:例如學生組織的名字(某些組織根本不存在),學會就職典禮被曲解成意義完全不同的「開party」等等。但網路公審之所以一呼百應,不是因為網民B這些資料錯誤,而是評論裡面那些純粹表達情緒的措辭。「無腦」、「無良心」、「有病」、「讀壞腦」、「無恥」,能在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已經將事件定性,所靠的是網民B的個人影響力──網民B是活躍網路的社運攝影師,曾多次揭發社會的不公義事件,更組織了熱心市民到社區做義工送暖,過去的功績贏得不少支持者。一些網民見網民B形象正面,以為這次也是不平則鳴,又一次為弱勢發聲,不由分說的轉載、加上數句評論便定了學生的罪。知名網上討論區的版面全是「聲討浸大學生」的話題,「浸大」兩字更登上網站的熱門搜尋詞;社交網站更被網民B的照片加評論「洗版」,「贊助事件」瞬間成為全城熱話。半天之後,事情便「水落石出」了,網民B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發佈一張標題為「請廣傳,為浸大同學們正面處理手法作出鼓勵!」的圖片加評論,內裡的浸大學生一臉純真、滿面笑容地探訪弱勢社群,用紙幣摺成心形送給窮人(令筆者好奇的是,為何沒有道歉的畫面?),內文有謂:「充滿漫罵的情緒近乎失控,人身攻擊的字眼開始出現,人性不同的面貌就此出現,事情這就像一面照妖鏡。」不要懷疑,執筆的是不足24小時前罵學生無腦無恥的網民B。事件的發展完全合乎「啟蒙者」的意思:揭發事件,發動網路公審,引起民怨,使學生「畏罪道歉」;然後建議學生按自己的意思贖罪。網民無法想像「贊助事件」沒有「啟蒙者」的參與會發展得有多糟;浸大學生含淚感激「啟蒙者」向網民下達原諒的命令。而兩張圖片,網民B都是請大家「廣傳」的。如今,網民B認為,在他的「爆料」下,「由一件原本很負面的事轉向為正面方向,並且能圓滿結束」,「贊助事件」已告一段落,而且非常完美。   「圓滿結束」?網民B和浸大學生和解了,但網民卻仍怒火中燒。當網民在窮追不捨,要求政府收回李惠利地皮,「摺埋浸大」的時候,「啟蒙者」正忙著領導大家關注碼頭工人罷工事件,連續發表了多篇支持罷工的言論,對一天之前「十二級火」的貼文不屑一顧了。 唔準諗即刻答:立場分明的道德擂台陣    網上討論區的貼文 中,清一色抨擊浸大學生,但標題「鬧爆」、內文直認「唔知/唔理件事真定假」的貼文佔多數。社交網站的轉載則大部份是轉貼網民B的「報道」,齊聲痛罵「浸大學生」甚至「大學生」甚至「90後」是「讀屎片」、「無腦」、「無恥」。在抨擊的人群中,絕少人溫和地表達(「失望」這樣的詞語幾乎無人用過),一致以尖銳或帶侮辱性的言辭對他們加以痛擊。當然,其中還不乏對別人父母的人身攻擊。拳腳交加,無人查明事實或思考事件脈絡,有浸大學生不甘受辱還擊,引起罵戰;亦有人為學生申辯,被「鍵盤戰士」視為同黨群起攻之。較偏激的網民誣衊出「浸大人必幫浸大人」的歪理,致使發言之前必然被質問身份,甚至有網民要求發言者「驗明正身」──反證自己不是浸大生,才可繼續討論──頗有麥卡錫時代的遺風。「認真就輸了」,在香港上網,深思熟慮不是美德,而是一種愚蠢的惡習。   網民情緒極速升溫,只因事件太像電視劇,正派反派對比鮮明,誰對誰錯一目了然。「贊助事件」基本上是以下兩個陣營的對立: 你會支持哪一方?相信沒有人會支持浸大學生吧。網民B的報道方式,將事件簡化成上圖一樣,充滿對立,沒有中間。飯店東主形象絕對正面,浸大學生形象絕對負面,飯店東主善行早已聲名遠播,但網民B將他塑造成一個典型的熱心市民──雖然讀書不多但深明大義,有自力更生的「獅子山下精神」,對年輕人過度容忍;而浸大學生則完全是他的相反──讀書多但不務正業,想去玩但又攤大手板,毫不反省。天使和魔鬼的對陣,肯定是浸大學生欺負飯店東主,毫無懸念。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網民都對抨擊學生樂此不疲,是因為在網民B筆下,他們凝聚了所有年輕人的缺點,任何一點都可以引起社會的負面情緒。「90後」常被冠以「港孩」的稱號,指其自我中心、自大狂莽;而社會視「大學生」為「天之驕子」,對他們要求極高,「高分低能」、「好食懶飛」等批評從80後延到90後,彷彿他們就全是迎新營裡到處擾民生事、大玩不文遊戲,道德負分的邪惡學生。討厭90後或大學生的網民可以對號入座,盡情傾倒他們的不滿。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後期兩派合流,由個別的大學組織,蔓延到所有90後/所有浸大生/所有大學生的全面批鬥了。一天之後,各大報章大字標題報道事件,但角度不謀而合,「良心贊助開P 與貧爭食 浸大生衰左」、「搵窮店笨 學生道歉」這樣的未審先判,以及內文「學生搵著數」、「與窮人爭飯食」等蓋棺定論,加上「良心東主/奸狡學生」的角色設定,即使浸大學生道歉付款,亦經已名譽掃地。有網民 呼籲僱主不要聘用2013-2016年度畢業的浸大學生 ,將事件上綱上線到要誅九族式「制裁」學生的地步。   其實「贊助事件」中最無辜的,是由始至終溫厚而慷慨的飯店東主。他不懂上網,不懂拍照,不懂打字──但行義事。 仲望咩?善忘的香港人   3月27日當天,似乎不向大學生扔石,自己便是幫兇;3月28日,已有不少人表示「贊助事件」討論太多, 「看厭了」、「講夠了」 ,事情已經結束,為什麼死纏不放?網民又轉投其他話題。若然你像筆者一樣,到今時今日仍然對「贊助事件」耿耿於懷,就會被人當頭棒喝──為什麼你不去關心碼頭工人被剝削?不懷念張國榮、不就「和平佔中」表態?你一點都不關心社會,只熱衷於罵戰,對網民B和浸大學生窮追猛打?似乎只要不跟隨潮流,關心「啟蒙者」熱衷的事,就不能走進正義的共同體當中。共同體要求所有人共同進退,同時關心某些事、不關心某些事,而不容許獨立思考,不容許其他解釋。網路公審所伸張的「一天公義」,「啟蒙者」引領的「數天關注」,如果不以獨立思考為基礎,這樣的鬧劇會每天重演,「啟蒙者」倡議的劇目不同,但同樣只是消費。真正的公義不能仰賴情緒和「啟蒙者」來帶動,而是來自冷靜理性的判斷,以及自身對不公義的覺醒。通過互聯網令更多人關注社會,筆者樂見其成;但網路公審不加批判、搶佔道德高地,轉投另一議題後旋即將之前的議題拋諸腦後,頃刻的熱情又如何培養正視教訓的公民?之後還要舉出多少個「一周祭」、「一日祭」,才能凝住過去的經驗?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荷蘭利華聯合公司的工人急需我們支援

(譯自: http://us2.campaign-archive2.com/?u=f3995b46c18cb039818f29a32&id=5b8d9a5cf2&e=209d7ce4c8 ) 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利華聯合公司決定將服務工序外判,許多受影響工人都是利華聯合的老臣子,為公司餐飲、清潔、保安、接待服待多年。當外判公司:餐飲業、服務業巨頭索迪斯(Sodexo)接手後,工人們的條款和待遇將大不如前。 荷蘭工會FNV聯盟(FNV Bondgenoten)正向利華聯合公司爭取, 要求工人要有合理的保障和補償。 支援荷蘭利華聯合工人的朋友,請在 這裡簽個名 ,寄封請願信向利華聯合公司施壓。 簽名網頁: http://www.iuf.org/cgi-bin/campaigns/show_campaign.cgi?c=733 請願信翻譯: (譯自: http://www.iuf.org/cgi-bin/campaigns/show_campaign.cgi?c=733 ) 比荷盧三國經濟體勞資關係及供應鍊總負責人 史托利先生鈞鑒: FNV聯盟要求,利華聯合公司將麾下服務外判予索迪斯公司時,應給予為該公司服務多年的工人合理的保障和補償。 本人驚悉,FNV聯盟此合理訴求,竟遭利華聯合公司拒絕。現特函促請該公司立即與FNV恢復談判,還工人合宜的工作環境。 我們的成員(譯按:假設寫信人有所屬團體)皆知悉有關情況,並完全同意荷蘭的兄弟姊妹及工會的要求。 副本送: 利華聯合公司 比荷盧區人力資源部副總裁 史圖先生 利華聯合公司 比荷盧區工作場所服務部總裁 戴萊堡先生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名人學者開腔撐新電視牌

其中一位講者陶傑 三月轉眼即逝。即使立法會去年無約束力動議, 要求政府在三月底前批出免費電視牌照 ,政府依舊無動於衷,繼續濶佬懶理。獨立媒體(香港)昨日公布網上意見調查,民意顯示 九成九人支持立即發放新牌 ,不過有 無綫電視進行司法覆核 ,政府又可以大條道理繼續拖。民間組織 「開放天空!撐! More TV Stations」 未有怠慢,繼續邀請名人、學者、傳媒人發言,開腔齊撐發放免費電視牌。 文化學術界 :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榮譽總監 黃英琦 :支持開放天空,盡快發放免費電視牌照 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黃偉國 :呼籲大家做老闆,迫政府開放天空,將牌照發於有心經營的人 劇場創作者及2012香港十大傑出青年賴恩慈 :支持更多發免費電視牌照,這更有助藝術行業的發展 香港大學教授梁麗娟 :認為更多免費電視牌照可令香港更有競爭力 香港浸會大學講師黃照達 :認為有更加多免費電視台,香港製作人可製作更加多的好節目,將觀眾帶返去電視 傳媒人: 資深電視工作者李茜 :認為多幾個免費電視台對香港市民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多媒體創作人陶傑 :認為一台獨大絕對係壞事,會影響香港電視業的發展 開放天空召集人林旭華 :認為政府盡快發放免費電視牌照是幫助做一件好事,因為全港已有八成人去支持 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議員梁國雄 :認為香港多幾個免費電視台,會令市民多姿多采 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慢必) :讚成多發免費電視牌照,這有助電視競爭,提升節目的質素 各界人士: 學民思潮 Scholarism 發言人張秀賢 : 認為廣播自由係市民應得嘅自由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方保僑 :支持香港人有更多免費電視的選擇 「獅子山學會」創辦人孫柏文 :鼓勵大家繼續支持開放既天空 時事評論員王世澤 :支持發放更多免費電視牌照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