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熊飞骏 | 中国教育的“南辕北辙”

中国教育的“南辕北辙” ——熊飞骏 童年时代看过“南辕北辙”成语故事,说的是一位中原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拚命往北方赶马车。当路人说他走错了方向时,中原人则夸口他的“马快、经费多、车夫技术一流”……结果他的“三大优势”导致他离目的地楚国越来越遥远。 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又何尝不是“南辕北辙”呢? 学生在校受教育的目的说得笼统点是“成才”,具体目标则是启迪智慧,提升认知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健全人格、人文涵养和强健体魄…… 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则是由“标准答案、谎言教科书、偏执理论、统一教学模式和官本位价值观”等要素组成。 想象力、创造力是由质疑权威和成见开始的,“标准答案”应试教育,学生唯恐自己的思维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怎么可能养成质疑权威和成见的习惯呢?因此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被“标准答案”给毁了,成绩越好的学生毁灭的越完全。这也是中国不但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连理工科等意识形态较淡的领域中国一样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主要原因。 谎言教科书、偏执理论和官本位价值观则有效扼杀了学生的健全人格、人文涵养、真相判断力和常识认知能力。 标准答案和统一教学模式则使“独立思维能力”成为不可能的奢望。 ………… 所以我国现行教学体制产生的实际效应是“远离教育目的”;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离“成才”目标反而越遥远,和成语“南辕北辙”中那个想去楚国的中原人一样结局。 于是中国教育深陷如此困局:教学质量越高的学校,越不容易造就出“真正的英才”。学习越认真,接受力越好的学生,越容易成为“脑残”和“偏执狂”? 北大代表中国教学质量的顶峰,可看看北大那位鼓吹“中国应该学习北朝鲜”、主张为文革平反,声称要再来一次文革的中 文系教授孔庆东,就能想象北大能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斜眼歪嘴的肉头和尚,连山野文盲也能一眼看出不是什么“正派人”?可在北大居然能呼风唤雨?真是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绝妙讽刺。 难怪北大在后六十年没有走出过一位大师级的学者;前四十年则走出了十八个? 所以特色中国的一流学府北京大学只能造就出狂热从事焚书毁文物的“红卫兵领袖”;就是造就不出大师级的学者;更不会造就出诺贝尔文学奖。 近年中国社会对北大的诟病很尖锐,“北大聚天下英才而毁之”已成为越来越多清醒国民的共识。但这能单怪北大吗?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哪所学校不是在不自觉履行名为“造就人才”实则“毁灭英才”的功能呢?只不过北大是执行中国教育方针的姣姣者,因而在“毁灭英才”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其余等而下之的大学中学,因为不具备北大那样“师资名望”和“滚滚财源”,难免百密一疏漏出极少数没被成功“格式化”的英才。 北大成为骂名的核心不是因为它的教学质量差,相反是教学质量一流造成的。因为教学质量一流,生源又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智商”学生,因而贯彻教育方针也就越彻底。如果我们的现行教育反其道而行之奉行反文明扼杀人才的体制,那么学生离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越遥远。就象“南辕北辙”里那位要去楚国但却往北赶车的中原人一样,马快经费多车夫技术好,离目的地楚国反而越遥远。 本人拥有很多大学生读者。我发现和一类重点大学的学生沟通交流反而比来自二、三类末流大学的学生更困难?和二、三类末流大学学生相比,一类重点大学的学生更缺乏基本的常识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真是咄咄怪事?也许只能从成语“南辕北辙”中找到答案。 韩寒是八0后最优秀的青年才俊,可他连初中都没念完?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朝相反的方向长期没命地赶车,结果离“成才”目标比同时代的青年学生更近。 当今中国拥有过人见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英才很多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出生的,就是得益于这代人在童少年时期没条件接受系统教育的缘故。他们的小学初中教育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学校要么停课搞劳动玩革命战争游戏;要么坐在教室里也没有统编教科书。大脑没有受过“标准答案”的洗脑,没有被成功格式化。 本人 1978 年初中毕业时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解? aX=b , X 等于几我不知道。等到进入高中开始正统教育时,脑袋就不那么容易被成功“格式化”了。 所以文化大革命也并非一无是处,抛弃“标准答案应试教育”就是其歪打正着的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前十七年和后二十年教育一直很正轨,但因为教育方针“南辕北辙”,与培训“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前十七年教育培养出了烧书毁文物的“红卫兵”;后二十年则造就出了未来中国的最大安全隐患“左愤”和“追星族”?唯独文革十年正统教育瘫痪或乱套,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迎来了中国人才的全盛期。那时中国的多数留学生被西人尊为姣姣者;今天的多数中国留学生则视为“留学垃圾”。 ………… 也许有人会问:你说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质量越好的学校越不容易造就出“英才”?在校成绩越好的学生离“成才”目标反而越遥远?那么为何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比二、三类大学更容易找到体面工作呢?成绩好的大学生为何比成绩差的学生在社会上更“吃香”呢? “能否找到体面工作”和“在社会上是否受欢迎”并非都以“才能”来衡量的。 就如当今中国基层官场,真正德才兼备廉洁自律的人反而最不容易当官升官;那些不学无术只知投其所好无任何道德底线的势利小人反而官运亨通。 中国社会是由官场控制的,官场重关系不重德能,社会也不可能自行其是任人唯才。 人人都知道淑女比妓女优秀,但在妓院里妓女比淑女更容易就业更有发展前途。 一个品味和价值取向高度扭曲的不正常社会在很多方面与妓院很相似:无耻才能体面! 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文明进步需要的是“英才”和“淑女”;而不是“贪官”和“妓女”! 妓院和反文明社会也不可能长期存在,贪恶之功者最终将被文明社会淘汰。 所以今天的“显达”者说不准将是明天的“落泊人”。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大方向错误的国家是注定没有未来的。 在南辕北辙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国民,一旦激动起来就容易把集体自杀当成英雄壮举。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应从改革教育方向开始! 中国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天佑中华!!!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阅读更多

“西点”,不仅仅是军校

中国一度流传着两个与西点有关的传说:一是西点开展“学雷锋”活动,把雷锋当作英雄崇拜;二是中国的《孙子兵法》一书风靡西点,人手一册,经查证,这两则传说均不属实。 要想成为美国西点军校学员,除成绩优秀、体能合格,还需要获得一份参议员、众议员或同时身为参议院议长的美国副总统的提名。 西点不仅培养了国人熟知的美国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还是“最好的商学院”。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拔得头筹的不再是北大、清华等传统名校,而是一所军事院校,你是否会大吃一惊? 2011年,西点军校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榜单中位列第三。2009年,这所全名为“美国军事学院”的学校还曾击败众多常春藤联盟大学荣登榜首。 而在另一份更权威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行榜”上,西点亦在“全美最佳文理学院”的分类中榜上有名。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无需用排名来证明。 2011年5月21日美国纽约,美国西点军校举行毕业典礼。 (CFP/图) “西点式人生” “西点大四学员雷蒙·维特在黎明时分就起床锻炼,穿戴整齐后他踏着军步走向指定的位置吃早餐。在一天紧锣密鼓的学术课程后,维特冲回房间,赶上晚上11点半的宵禁。”维特只是《福布斯》杂志笔下普通西点学员的一个样本,几乎每名学员的一天都这样度过。 与自由著称的普通美国大学不同,西点军校以其严格的课程设置、军事化管理和高强度的领导力培训,让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获得“成功”的能力。 在课程方面,为了给学生的学术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西点军校规定每名学院都必须完成26门核心课程,非工程专业学生还必须完成一门信息技术和三门工程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后,学员可以选择一个专业继续探索。在目前的45个专业中,最热门的是外语、信息系统管理、历史、经济和机械工程专业。 不过,“教育”在西点军校不仅仅意味着学术培养,同时强调军队素养培训、体能提高和意识形态培养。因此,一名学员的年级排名和毕业去向,不仅仅由学术成绩决定——那仅占55%的比重,此外有30%取决于军事领导力,15%取决于身体素质。 西点军校访客中心讲解员玛丽说,西点军校的教员通常任期不长,因为随时有前线的“新鲜血液”输入西点,为学员们传授最新的前线技术和讯息。 “9·11”事件之后,西点军校社会科学系成立了以授课、研究、指导为核心任务的“与恐怖主义作战中心”。到目前为止,该中心已经开设了“恐怖主义与反恐”、“国土安全防御”、“对抗基地组织:谜团、政策与实践”和“反暴动研究”等四门课程。 为了实地了解反恐战争的特点,西点甚至还特别派了4位教官到阿富汗作实战考察,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该中心还为西点学员提供与国家政策制定者和情报官员见面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参与在美国国家反恐中心、国务院等机要部门的实习。比如说,前国务院反恐事务大使麦克·西汉曾给该中心学员讲课,参与国土安全学习的学员,曾获得与纽约消防局、国民警卫军和纽约紧急事故处理办公室进行联动练习的机会。 美国西点军校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翻越障碍的训练。 (IC/图) 在中国,一度流传着两个与西点有关的传说:一是西点开展“学雷锋”活动,把雷锋当作英雄崇拜,校园里有雷锋雕像;二是中国的《孙子兵法》一书风靡西点,人手一册,认真研读。经南方周末记者查证,这两则传说均不属实。 不过,西点重视从国外获取第一手信息,倒是千真万确。早在1958年,西点便开设了国外交流项目。2011年已有60名学员前往阿根廷、匈牙利等30个不同的国家交流。 有趣的是,西点军校2011年也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名国际学生入学。西点军校每年都会给一百五十余个国家提名学员机会,国际学生需要联系美国大使馆进行申请,菲律宾前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也曾是西点军校国际学生中的一员。 然而,尽管西点军校已经开设了多样的交流项目和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课程,其强调技术和集体主义的“严肃”教育仍然引来很多质疑的声音。2009年,普利策奖得主、美国记者托马斯·瑞克曾以《为什么不关掉西点》为题质疑,国家为西点军校提供的生均三十万美金的大笔投资是否合理。西点军校阿拉伯语教授帕特里克·朗也认为,军事院校在培养人文人才方面存在缺陷。 提名录取制“与政治无关” 这所被称为“黑鹰”的美国顶级军校必然看似阴森、令人望而却步?那实属误解。 坐落在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畔的西点军校坐拥美景,远山起伏,树木茏葱,连英国文豪狄更斯都不禁赞叹:“很少有其他地方的景致可与西点相媲美。” 在距离纽约市北80公里处,平缓的哈德逊河水被东岸凸出的宪章岛以及众高地所阻挡,形成“S”型河湾,其中一块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三角巨石坡因位于河西岸的拐点处,因此得名“西点”。 独立战争时,这里是华盛顿将军指挥部所在地,阻断英军前方去路;1802年3月16日,美国国会正式授权在此成立美国军事学院。 西点军校被视为“神秘”,多半是因为其特殊的招生制度。要想成为美国西点军校学员,不仅要在学术成绩方面保持优秀,通过体能测试,还需要获得一份重要的材料:参议员、众议员或同时身为参议院议长的美国副总统的提名。 这样的要求听起来令人退避,脑海中浮现“关系”、“政治利益”等词汇,但西点军校前校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却明确表态:“这与政治无关。” 将军的表态有一整套制度作保障。 若想获得所在地区参议员或者众议员的提名,并不需要跟这些官员们有私人关系,而是需要通过一套透明而严格的申请程序:进入众议院或参议院网站,找到所在地区的议员页面,下载填写申请材料。每名议员和副总统都有五个西点军校新生名额,可以为每个名额推荐十名候选人。 以美国马里兰州参议员本杰明·卡丁为例,要想获得他的提名,除需要满足17岁到23岁的年龄要求,美国公民的身份要求和未婚、未怀孕、没有孩子等统一要求之外,还需要向其办公室寄一份基本信息表,一篇“为什么想加入西点军校”的文章,以及官方成绩单和学校推荐信。 尽管西点军校录取竞争异常激烈,录取率一直在10%左右,但它绝非“高干子弟学校”——只要在学业、运动、领导力和课外活动方面均展现出色才能,出身普通的孩子也能学费、食宿费、医疗费不付分文,享受西点军校的超一流教育。一位来自北达科他州的学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来自一个人口不过一千的小镇,我所享受的有限高中教育资源让我在数学、物理、实验等方面跟同伴们相比有些逊色,不过事实证明,我也同样能够成功。” 20岁的华裔女孩芦艾米(Amy Lu)也是其中一例。这名平民家庭出身的华裔女孩,于2007年经过学术、体育等重重考验,并拿到参议员提名后成为了西点军校的一员。 “这不需任何特殊的社会关系、‘后门’等,只要你条件合格,参议员自然会推荐提名,不需要做任何‘活动’。”艾米的父亲芦先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事实上,女儿的同学大多来自平民家庭。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在美举目无亲,没任何门路可走,更不用说还有来自共产主义国家的背景。” “信仰融入了他们的生命和呼吸中” 学员大四时开始选择毕业后想要加入哪个军种;毕业后,西点毕业生将以少尉的身份服役五年。在这五年中,西点学员必须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完成基础军官课程和针对服役军种特性安排的专业培训。之后三年,学员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许会领导一支宪兵队,也许会带领一支小型的炮兵支持部队,也许会加入军事情报组织。 这是西点“流水线”上的学员们通常遵循的职业道路——因西点学员在校主要制服颜色为灰色,西点军校毕业生群体被誉为“灰色长队”。 在服役第五年,西点毕业生将面临“继续从军还是弃戎从业”的重要抉择。若是选择继续从军,毕业生将朝更高的军衔、更大的责任和更强的领导力迈进;若是选择弃戎从业,毕业生会选择各色职业,继而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电影《最后的城堡》中,时刻飘扬的美国国旗和雨中保持军礼姿势罚站的军人铁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部知名的军人题材影片正是出自西点毕业生、好莱坞导演罗德·拉里之手。 在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中,不仅有国人熟知的美国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罗伯特·李等美军名将,还有美国在线创始人之一吉姆·凯斯,七十一便利店首席执行官约瑟夫·迪平图等商界巨子。二战以来,西点军校、海军军官学院和空军军官学院三所军校已经培养了1500多位500强级首席执行官、2000多位公司总裁、5000多位副总裁,以及成千上万的小公司企业家,被誉为“最好的商学院”。 无论西点毕业生走到哪里,他们的身上的“西点血液”对个人性格塑造,甚至对于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是什么让这条“灰色长队”不仅仅走在军队的最前端,而且在多个领域引领风骚? “是‘信念’与‘领导力’。”西点校友会传播与市场部副主席诺玛·海姆女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西点军校向学员灌输了‘责任、荣誉、国家’的概念。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份信仰甚至融入了他们的生命和呼吸中。” 从录取环节开始,西点就强调申请者必须有卓越的领导力。入校后又规定学生必须“发展领导力以服务国防事业”。西点军校作为军队的“预备队伍”,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军队团体认同感和集体主义。“西点人”、“灰色长队”等名词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身份标签。 海姆女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西点,学员之间有紧密纽带,这份亲密关系在他们毕业后加入‘灰色长队’之列、为军队服务,甚至是退役后加入其他行业时仍然不会消褪。毕业生们仍然对西点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为母校投入时间和金钱,并且定期回校团聚。” 两百余年以来,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不仅战斗在战场前线,更在政治、商业甚至文化领域充当着“战略大脑”的角色。西点历史系曾有一句名言:“我们教的大部分历史是由我们所教的人所创造的”,这绝非空谈。 大洋彼岸这所军校的成功与得失,或可为已经全面启动的中国军校改革提供多方位的镜鉴。

阅读更多

免费留学大餐停止供应

免费留学大餐停止供应 ——瑞典高等教育的选择与挑战 □《南方周末》2011年10月27日 记者 方可成 发自瑞典 2011年秋的入学季,前往瑞典的中国留学生大幅下滑。原因是,从今年秋天开始,瑞典取消了非欧盟国家本科、研究生阶段学生免费的政策。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这意味着每年平均十几万人民币的留学费用。 10月上旬,南方周末记者应瑞典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之邀,赴瑞了解瑞典留学政策的出台背景。瑞典教育部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吸引到更优秀的学生。 “取消收费”讨论了六年 “我在申请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要收学费的传闻。”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就读医学影像学硕士的李思超幸运地赶上了2010年瑞典高等教育的免费末班车。 那时候,是否取消免费就已经在瑞典这个素以全免费教育著称的国家讨论了多年。 “这个政策可以追溯到上届政府。”瑞典教育大臣的政治顾问安娜(Anna Neuma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06年1月,执政的社会民主党政府建议对来自欧盟以外国家的学生征收学费。报告一公布,就遭到高校和工会的反对。他们在10月提交了一份针锋相对的报告,表示收费将令瑞典失去大量来自外国的人才。 瑞典人口仅900万,却拥有多家世界知名的汽车、飞机制造企业,发达的工业对众多留学生也颇具吸引力,但瑞典的产业更需要国际学生。 “我们需要中国学生、印度学生。”隆德大学无线通讯技术硕士项目负责人弗雷德里克(Fredrik Rusek)说,“瑞典的工程师很紧缺,留下优秀的国际学生,对瑞典很有意义。如今的瑞典学生总说自己更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算去咖啡馆里当服务生也很乐意。长此以往,瑞典公司招不到人,就只能搬到国外去了。” 国际学生还能促进教育增值。“学生在找工作时,一个很好的卖点是:他们曾与来自几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互动。”隆德大学品牌管理硕士项目负责人伍尔夫(Ulf Elg)说。 代表教师的工会组织在意见书中写道:理解收费的需求,但要警惕,收费最终指向本国学生。 此观点得到了瑞典学生组织的支持。在瑞典,学生组织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每一所高校的各类决策机构中都有学生代表的身影。“我们非常反对收费,我们认为接受教育是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像衣服和鞋子一样可以买卖的东西。”瑞典学生联合会主席莫阿(Moa Meuman)说,“免费教育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 在巨大的争议之下,瑞典政府的收费时间表一推再推,历经两届政府,直至2011年秋季学期才开始实施。 用优质替代免费 尽管瑞典国内反对收费声音颇为强烈,但支持者更为众多。在针对收费法案的投票中,绝大多数议员投了赞成票。联合执政的四个政党,以及最大的在野党社会民主党全部同意对国际学生收费。 “支持者的主要理由是,瑞典应该以高质量的教育水准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而不是仅靠免费作为卖点。”教育大臣政治顾问安娜说,“以前,对那些本来付得起学费的国际学生,我们也不收学费;但现在,我们可以节约一部分资源,将其用于提高教育质量,并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尽管免费与优质并不绝对矛盾,但免费客观上的确滋养一部分劣质者。瑞典所有大学,只要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政府相应的拨款。这就养育了一批资质不佳的高校,它们在本国招收不到足够的生源,但能依靠免费吸引大批留学生,由此获得政府拨款。 自然,在此番政策转型中,这些学校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许多国际项目不得不停办。 能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名校则相对乐观。“只要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奖学金,我们并不反对收费。”乌普萨拉大学副校长科斯腾说,“学生交了学费后,我们的责任更清晰,更有必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 有观察者认为,瑞典,乃至整个北欧在高等教育政策上的转向,实际上与近年来福利国家面临挑战并不断进行的调整合拍。 2006年,在过去74年中执政了65年、坚持高福利模式的社民党下台,四个中右翼政党组建新政府。新政府一上台,矛头所向就是“福利过剩”。 旅居瑞典的华裔作家茉莉也认为,瑞典福利制度的改革及政策的“向右转”是促成收费政策的原因之一。根据她的观察,此番收费的“催化剂”是丹麦——这个紧邻瑞典的北欧国家自2006年开始向非欧盟国家学生收学费。 在提供免费教育的国家越来越少的今天,倘若依然坚持对国际学生免费,也容易令纳税人感觉心理不平衡。瑞典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大约95%的人都需要交学费。“为什么我们瑞典纳税人要给外国学生付费?”在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工作的塞西莉亚(Cecilia)说,“出国留学交学费,这很正常。” 开始重视大学排名 瑞典各界本以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国际学生的剧烈下跌依然超出了预期。 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秋季学期,仅有不到1300名非欧盟国家学生付费到瑞典求学,而前一年的数字是超过16000人。在流失的生源中,中国学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隆德大学在招收国际学生方面算是成功的。由于做了很好的推广,隆德大学在留学生份额上从6%上升至18%。但绝对数量依然难如人意:招收400名非欧盟学生的计划目标只完成了207人。 “我们的目标是回到之前的学生数量,这需要下大力气。”乌普萨拉大学副校长科斯腾说,“不仅要提高教育质量,还要将我们的质量告诉别人。学术质量可以用各种数据指标衡量,比如宣传我们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数量;但教学质量有简单的方法能告诉大家吗?所以瑞典高校普遍也开始重视大学排名了,大家都很留意自己的位置。” “不过,良好的质量仍然是最好的市场推广。”科斯腾强调。 瑞典不少大学有可资骄傲的教育质量和科研环境。“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做科研,设施齐全,经费充足。”在乌普萨拉大学读分子生物学博士的庞艳红说,“国内需要三天干完的活儿,在这里一上午就能干完,因为科研与产业紧密相连,有公司可以提供实验需要的蛋白、试剂盒。教材、文献都是新鲜的,国内中文版本一般两三年后才会有。” 但显然,在这个教育市场国际竞争的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这家负责评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全球顶尖医学院,也成立了国际合作办公室进行推广,并且特意招了几名中国学生开设自己的博客,介绍在瑞典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为申请者答疑。 为了吸引国际人才,瑞典政府除了设立各种奖学金之外,也相应推出了更为宽松的劳动移民法:学生缴纳学费后可以合法打工,毕业前找到工作的留学生可将学生签证换为工作签证,签证数量没有限额。此外,政府还正在讨论:是否允许留学生们在学业结束后继续在瑞典逗留6个月,以方便他们找工作。 瑞典自由党高等教育政策委员会甚至建议:如果理工科的留学生承诺在学业结束后留在瑞典工作数年发挥人力价值,就可以免除他们的学费,但这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收取学费后,瑞典肯定不是一个可以以低成本混得一个文凭的地方。”中国学生李思超说,“但如果你是真的希望学到东西,尤其是如果你希望在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等瑞典的优势学科深造,那么这里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作者 方可成 , 南方周末, 记者,专栏作者 理解和谈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专栏 博客 豆瓣 新浪微博 Twitter 网易微博 向文章付费 请作者吃饭 您可能也喜欢: 15天的民间“大学”实验 和瑞典副议长共进午餐 南方科大冒险:办一所“出格”的大学有多难 细解中国大学校长政治 无觅

阅读更多

大学生盲目入党是中国大学教育的悲哀_

现在很多人在讨论中国的大学危机。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其实早就没有了大学,大学的灵魂早就被抽空,大学早就成为行尸走肉,不成其为大学了。在笔者看来,中国的大学危机还突出地表现在,大量的党团机构充斥在大学之中控制并垄断了大学教育的一切权力和资源,大学已经完全沦陷为官场的附属品。这是政治权势侵入大学之后的显著表现和后果。从一些大学生们盲目入党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浮躁、犬儒化和功利化倾向我们也能窥视当今中国大学的内在忧患和精神危机。   大学生入党已经成为今天中国大学的一个潮流,一个特色。一方面是来自于执政党自身超强势的宣传造势,另一方面来自于一些大学生对个人前途的考量。于是,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入党,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这个问题原本不必大惊小怪。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确实有大学生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和追求自愿申请入党的。但是,当我们追溯到大学精神的本原,再观察一下身边的一些大学生入党的动机及其表现,我们不能对这个问题无动于衷。至少,据笔者的观察,一些大学生处心积虑谋求入党存在着盲目、浮躁和势利化的不良倾向,而一些政工老师对大学生入党的不恰当的引导和鼓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对中国高校出现的大学生盲目入党的现象深感忧虑。   首先,大学生盲目谋求入党背离了现代大学的基本精神,违背了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现代大学的基本精神首先体现在它的内在价值追求——“自由精神”和“人文理想”,还体现在大学和政治的关系上——大学应该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保持对政治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受德国教育家洪堡思想影响颇深的蔡元培,提出把北大建成一个像柏林大学那样学术独立、追求自由的教育机构。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中就开宗明义地宣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席演讲虽然名为对北大学生求学宗旨的校正,但实际上也提出了大学本身与政治的关系。蔡元培认为大学既然是纯粹传授和研究学问的地方,那么,尽可能地防止政治干预就是大学实现独立自治和维护学术自由最重要的外部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则根本无从谈起大学精神的塑造。众所周知,自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之后,完全照搬苏联模式,执政党全面统管中国大学的一切权力和资源,并确立了党对大学的一元化领导体制,自此大学完全沦为政权的婢女和庞大官僚专政机器上的一个部件,中国大学自蔡元培先生开创的优良传统——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遭到彻底破坏,至今还没有恢复。与此同时,一股独大的党团活动占据了大学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和全部领地,大学生也被教导驯化积极入党、向党表忠心和一切跟党走,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阉割自己的精神追求,这和现代大学所追求倡导的自由、独立精神完全相背离,也扭曲了大学和政治的正常关系,使得政治权势通过党团活动实现干预、控制大学教育之企图。   其次,一些大学生盲目谋求入党呈现出犬儒化、功利化的倾向,以牺牲个人人格和独立思考为代价换取入党的门票。东西不少大学生写入党申请书或者所谓的思想汇报材料,完全是网上一大抄,而且有许多网站提供了现成的范本和模式,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是八股文之类,表现出来的是令人作呕的“表态”文化、“太监”风格。有的大学生为了能入党,委曲求全,畏首畏尾,报喜不报忧,自我矮化、自我阉割,甘愿被“统一思想”,为五斗米折腰。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入党不惜把自己天赋的自由思考判断之权轻易转让与人,全然不懂得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和自由思想,只知道一味地表态顺服,不珍惜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由精神、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为何物,更不知道大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为何物,其实也没有人教育引导他们这样去思考。相反,他们倒是学会了圆滑世故、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言行不一、见风使舵、拉帮结派、官本位崇拜等等这些和大学精神格格不入、完全世俗化的东西。在这里满是世俗利益的铜臭味,哪能见得上一点人文理想的气息呢?我为中国大学教育结出这样的苦果而深感悲哀。笔者刚上大一的时候,班长就号召大家写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当时笔者也写了,但是笔者所写的申请书和别人的很是不同,因为笔者在申请书中提到了并反思了执政党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错误和悲剧以及由此导致的灾难。某同学看了笔者写的这篇入党申请书后说道:“你这么能这样写?你还想不想入党了?”我辩驳道:“我怎么就不能这样写?我写的都是事实呀,我说的都是实话呀,难道仅仅只说‘伟大、光明、正确’就是对党忠心吗?”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大学生入党动机很是功利化。我以前曾听班上一个同学说:“我将来要到政法机关混,不入党绝对是不行的。”我还有个大学同学为了报考公务员突击入党,许多程序都省略了,因为和某老师的关系好,真让人瞠目不已。原来入党在一些大学生眼中完全成了混入官场的敲门砖。在他们心中官本位意识是多么的顽固,这和现代民主社会所要求的公民意识完全背道而驰!   再次,不恰当地鼓动大学生入党,完全不看人品学识,而是用单一化的政治标准这把剪刀裁剪大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使广大青年学子们“于不知不觉之间从党的立场和一孔之见来看世界,看人,看事”,“憎恶党所憎恶的事物,喜好党所喜好的事物”,完全抹煞了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和大学本应有的自由精魂。实施党化教育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批毫无节操的顺民!这不仅是大学的悲哀,也是执政党的悲哀!   政治权力凌驾在教育之上,政客领导教授,权术控制学术,大学教育缺乏最基本的自治权,并成为限制和控制青年思想和言论的驯化工具。这就是今天中国大学的苦涩现实。有学者就此尖锐指出:“只讲政治标准,不讲学问人品,是中国大学百疴缠身、是中国大学不成其为大学的根本原因。”   最后,大学生盲目入党是党化教育侵入大学之后的表现和结果。中国党化教育运动的始作俑者是国民党,对于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国民党时期,党化教育开始是强迫所有教育行政人员、教师等全部入党,同时鼓励学生入党,在学校里设立国民党党部支部,树立党团组织,企图控制学校机构;进而规定“三民主义”为必修课,控制与改订教科书,强行灌输某种思想和主义,传播政治神话,全然不顾学生的个性成长。三民主义成了不容批评的金科玉律,虽然没有写进宪法要求国民必须坚持,却强行灌输,在公立的学校中培养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虽然国民党没有能够把知识分子完全纳入体制枷锁,却曾经试图通过政治思想工作而对其思想和言论进行限制,并且试图通过学校教育灌输党派的私货,使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党派的利益服务。这样的做法严重践踏了大学教育应该有的自治权利和自由独立的精神。台湾著名自由主义思想家殷海光曾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判,并指出:“在世界的现状之下,党化教育是不会成功的。退一步说,党化教育即令成功,充其量也不过是造出一批只听一党的话的盲从之众而已。这样的人,离开了党的窝子,根本不能适应外界的新环境,只有成为废料。”在今天的中国,党化教育继续毒害着青少年的人生和思想,侵蚀着他们的人格和精神,真是贻害无穷!   中国大学要走出“百疴缠身”的局面,首先必须使大学教育从政治权势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恢复和实现大学的自治,这也是我们国家建立现代化民主社会的根本问题。大学的自治是保证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根本要求。美国大学在20世纪初就确立了三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的原则,来保证教授的权利,真正做到教授治校。中国近代现代大学的开拓者   蔡元培先生认为“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专制的国,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胡适是蔡元培后继者中在大学理念与蔡元培最接近的,也是继蔡元培之后名声最响的北大领导人(先后任北大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校长)。但胡适一生在办学实践上更能体现他对大学自治的追求的,并不是在他的北大校长任内(1945-1949),而是在他的中国公学校长任内(1928-1930)。他在主持中国公学校务时,学校不挂国民党旗,不上总理纪念周,这在其它受所谓“党化教育”影响日深的大学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今天中国的大学要恢复民国时期的元气,首先需要蔡元培、胡适这样有魄力、勇于追求真理的校长。治大学之人如果没有那种追求和捍卫“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圣徒气质,任何拯救大学的努力都将归于无效!我们相信中国并不缺乏这样的人,但如何让这样的人脱颖而出治理中国的大学才是真正的根本性问题。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黄雪琴 王建兵

六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

WP Twitter Auto Publish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