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安邦-每日金融-第3241期

〖分析专栏〗 【人民币主动改革极为重要】 〖优选信息〗 【政策:银监会拟采取一行一策的贷款损失拨备差别政策】 【政策:证监会拟通过4项工作加强新股IPO保荐监管】 【政策:保险公司将增加网络销售的新渠道】 【形势要点: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取决于美联储的动作】 【形势要点:央行副行长称人民币已非常接近可自由使用】 【形势要点:海外投行在中国的好时光可能正在走向终结】 【形势要点:等待上市的城商行梯队层次隐现】 【形势要点:夏斌称社会融资总量并非央行货币监控的最终指标】 【形势要点:经营成本高的一线城市难以发展中小企业贷款】 【形势要点:传闻称中投已证实可能参与西班牙储蓄银行重组】 【形势要点: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修订完成】 【形势要点: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令外贸企业的压力与日俱增】 【形势要点: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央行签25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 【形势要点:银监会将严审执照令台湾银行界大为紧张】 【形势要点:美国最大的债主其实是美国人自己】 【市场:内地企业在香港贷款需求增加推动利率上升】 【市场:日本央行的巨额注资重燃日元利差交易】 【市场:业内预计众多基金在双汇复牌后可能再现巨额损失】 〖调整与修正〗 【更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人民币主动改革极为重要】 去年下半年,当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山雨欲来之际,美元的疲弱让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承受着较大的本币升值压力。一时间,“汇率大战”成为热门话题,各国政府纷纷干预外汇市场。然而,随着全球性通胀的传导和蔓延,新兴市场国家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到抑制通胀上,本币升值步伐随之加快。最近一个采取行动的是智利。4月12日,智利连续第二个月上调利率0.5个百分点,并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在目前4.5%的水平上继续上调。美元兑智利比索汇率13日已达472.80,比1个月前高出3%,比1月1日上升了5.5%。同样,上周早些时候,韩国政府证实,他们也在借助本币升值遏制不断加剧的通胀。目前韩元兑美元汇率为1085韩元,一个月内升值了4.5%。4月上旬,巴西在抑制本币升值的激战中亦鸣金收兵。雷亚尔兑美元汇率突破了1.60雷亚尔的重要心理关口,但当局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阻止。目前雷亚尔兑美元汇率比3月中旬的水平大约高出6.5%。     作为新兴市场中的“明星国家”,中国也正承受着较大的通胀压力。今年以来,中国除了两次上调利率,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外,也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年初至今,人民币已升值近1%,但升值的步伐似乎并未有停歇之意。在出口增长相对平稳的同时,中国一季度却出现罕见了外贸逆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石油为首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进口成本大幅增加。虽然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不及大宗商品涨价的幅度,但好歹能缓解一些企业的压力,从而减轻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力度,舒缓通胀。实际上,中国现在完全具备让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条件。首先,出口部门价格转嫁顺利,出口增长平稳。在4月15日开幕的广交会上,出口产品价格普涨,涨幅在5%-10%,同时,大部分采购商对价格上涨表示理解,签单量也未受明显影响。其次,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升值幅度和通胀率甚至高于中国,人民币适度升值对中国整体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大。     从长远的角度看,在这股难以阻遏的升值浪潮中,人民币国际化还可借势更进一步。一方面,中国可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让国内资金乘人民币不断升值之机,出海投资或购买各类资产。另一方面,利用强势人民币带来的旺盛需求,大力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构建丰富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体系。在4月1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也表示,现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主要是股票资本不能自由进出。他认为,要更好地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先突出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扩大QFII的额度,QDII额度也可以扩大;第二,直通车应该通起来;第三,加快推出国际板。他还指出,香港是最好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美元国际化的时候,也是以伦敦为离岸市场的。随着人民币对外结算的扩大,香港人民币的数量将急剧增加。所以要解决好香港人民币回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让香港的人民币到内地来买债券和股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新兴市场货币遇到的升值压力,显示出全球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新的调整,这不是一场政策革命,而是一次重大转变。曾几何时,人民币升值被认为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伤害,然而,2005年至今的汇改实践证明了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动摇“中国制造”的根基。如今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迎来了新的机会,有扎实的经济基本面作依托,中国大可抛除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恐惧,主动改革、提前改革,这样才能在这一轮调整中抢占先机。(ACY)  〖优选信息〗 【政策:银监会拟采取一行一策的贷款损失拨备差别政策】 财新网18日报道,一位大行风险控制负责人称,银监会目前在研究根据诸多影响拨备质量的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提出不同要求。“近期来看,针对单家银行的差别化调整还不会推出具体公式,银监会最后可能倾向于参照各因素综合决定,有一定主观色彩。”一位接近银监会的权威人士表示。因拨备涉及呆账核销和相应的税收变化,监管当局目前正与财政部进行协商。银监会新近下发各银行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指引》的征求意见稿要求,贷款损失准备监管实行基本标准和动态调整相结合,基本标准为:拨备覆盖率150%,拨备率2.5%。监管部门可择机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银行业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等因素,对整个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更进一步的是,监管部门可根据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进度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应达到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指引》规定,商业银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未达到监管标准的,不足部分从核心一级资本中扣除;超过监管标准的部分,经审核后可计入核心一级资本。银监会的新政策意在挤出各银行不良贷款鉴别和计提中的水分。(LHZB)  【政策:证监会拟通过4项工作加强新股IPO保荐监管】 在日前召开的深交所保荐工作联席会议上,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庆应指出,2010年保荐业务中暴露出5大问题:保荐企业质量有待提高;申报材料中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涉及“重要关联方、关联方非关联化、股东之间关系等信息披露不完善,存在遗漏”,以及“招股书中的虚话套话太多;尽职调查工作不到位;保荐机构内控体系急需完善;不重视舆论媒体评价,被动应付居多,面对公司负面新闻,保荐机构一味推诿”。李庆应针对今年的保荐工作提出4点要求:一、证监会将启动券商IPO项目保荐“尽职调查问核程序”。在见面会后,证监会将安排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两名签字保代,参加37个问题的询问,并要求他们出书具承诺书以落实尽职调查责任。二、证监会还加大保荐业务现场检查力度,现场检查工作将采取临时抽查,对存在问题的下发《整改通知书》,问题严重的采取监管措施并公开通报。三、证监会将加强日常审核中对保荐机构的监管,除见面会问核程序外,初审会要求保代必须参加。发审会重点询问保代的核查工作。IPO被否公司的签字保代,全部被要求见面谈话,接受其对否决原因认识的询问。四、证监会将严查招股说明书“不良披露”以及保代在企业中的“股份代持”。(LHZB)  【政策:保险公司将增加网络销售的新渠道】 针对银保新政对保费增长的负面影响,保监会多方开拓保险公司的销售新渠道。日前保监会下发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能进行网销的只能是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稿并未限定开展网销的地域,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可以在没有设立分支机构的行政辖区内利用网络跨区开展业务。多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意见稿这些规定相对宽松,保监会以引导规范为主,希望培育和进一步放开保险网销市场。一些没有电销牌照的保险公司亦可以通过网销来开拓渠道。目前国内保险网销的收入占总保费额不足1%,但与传统销售渠道相比,网销省下了代理人费用、营销宣传费用,各家保险公司网络销售的产品价格相对于个人代理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折扣,八折到四折不等,低价优势对消费者来说最具吸引力。平安保险人士直言,平安网销保费在总收入中比例不高,但从赔付和渠道成本来看,网销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其他渠道。另外网销可以吸引人们主动了解保险,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LHZB)  【形势要点: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取决于美联储的动作】 虽然中国、欧元区先后开始了退出政策,尤其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连续收紧,然而,决定全球市场环境是否宽松的主要力量,还是美联储(Fed)。市场人士估计,美联储负责制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4月27日开会时,不太可能排除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QE2)以外的资产购买计划,以限制自己的选择。QE2将在第二季度末结束,此后,如果美联储在下周的会议上闭口不谈后续的“QE3”,将意味着他们目前打算完成6000亿美元的QE2之后收手。即使较为温和的美联储官员,也认为没有理由进一步实施资产购买计划,因为去年秋季导致他们推出QE2的风险已经消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在国会作证时指出,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出现了自我持续复苏”的迹象,“经济复苏的下行风险已有所减弱,而通缩风险变得微不足道”。显然,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在增强。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日前已经加息,如果美联储再结束定量宽松政策,除了日本央行在大地震之后仍不得不实施宽松政策之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央行都将结束宽松政策。因此,美联储4月27日的会议值得特别关注,美联储如果在下半年开始实施退出政策,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态势将全面来临。(LHJ)  【形势要点:央行副行长称人民币已非常接近可自由使用】 在近来呼吁人民加入特别提款权(SDR)的呼声中,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认为,中国“确实有一定压力”,人民币加入SDR一揽子货币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做进一步准备,但中国将继续推动汇率改革,推动人民币可兑换的进展。1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当将注入“金砖五国”(BRICS)这样新兴国家的货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SDR)的一揽子货币中,以客观地反映全球经济的现状,并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据了解,要成为SDR一揽子货币的一员要满足两个条件:必须是主要出口国,其货币可“自由使用”。易纲指出,中国已经符合主要出口国的条件,人民币也“非常接近可自由使用”。他认为,不见得必须是“可自由兑换”货币才符合成为SDR货币的条件。易纲表示,中国尊重IMF的现行规则,将人民币纳入SDR要“水到渠成”。易纲建议,IMF在重新评估SDR的货币组成之前可先就SDR的模拟组成货币进行试验,并对试验做出初步评估。事实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不应该成为其进入SDR讨价还价的条件是中国所一直坚持的,当初如日元、马克等并入SDR篮子里时,也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而是有限度可兑换货币,即该国货币实行一种介于完全和不完全自由兑换之间的体制。(NCXS)  【形势要点:海外投行在中国的好时光可能正在走向终结】 从2002年开始,中国逐渐成为上市与并购的最活跃区域。而这一年,统观世界,全球并购规模下降至自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股票承销量较上年下降17%,债券发行量则减少了13%。然而在中国市场,大型国有企业中银香港和中国电信相继海外上市,跨国并购交易正呈风起云涌之势。由此,国外投行视中国为下一个掘金热地。当十年周期接近走完的时候,这些投行却发现中国市场的潜力并非想象的那么大,起码,赚钱越来越难了。中国股本相关业务的佣金现在占亚太地区总佣金的40%-50%。然而由于参与业务竞争的银行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迫使银行压低价格、招募和保留中国银行家也需要成本,因此这块业务的盈利能力会继续承受压力。一家国际银行在香港的并购主管说:“佣金从来没有欧洲或美国那么高。”而且越来越多的佣金流向中国机构。汤森路透数据显示,去年总佣金收入的66%流向中资银行,而目前在中国经营的规模最大的20家银行中有13家是中资银行。其中一些有丰富的经验,如中金公司,而另一些机构(如银行的证券部门)赢得业务靠的是更为强大的母公司。因此,农行的证券业务部门——农银国际的名字当然就出现在农银全球IPO的承销团当中,而工银国际参与了友邦保险的上市。除此之外,中国银行业的人才成本仍然很高,争夺最能干银行家的竞争很激烈。所以,国外投行承销方面的优势在中国面临愈来愈大的竞争。在我们看来,随着农行的上市,中国大型国企——过去一直是投行眼中的“肥肉”——基本上已经上市完毕,市场更加转向于僧多粥少的局面。(RLH)  【形势要点:等待上市的城商行梯队层次隐现】 随着众多城商行羽翼渐丰,上市意愿日趋强烈,搁置已久的城商行上市似乎将重启。为此,《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根据相关监管条件和上市门槛,结合城商行自身上市准备进程,按照上市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把城商行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有广发银行、东莞银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大连银行、盛京银行共7家;第二梯队的包括杭州银行、温州银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共4家;第三梯队的为广西北部湾银行、大同市商行、济宁银行、内蒙古银行共4家。第一梯队中的银行大都向监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处于静候答复状态。最接近上市的广东发展银行已于近日正式更名为广发银行,剑指上市。广发银行总行办公室人员表示,不排除先上了A股再上H股的可能性。重庆银行早在2009年就做好上市的准备工作,在静候监管部门答复无果后,已两次延长“上市方案有效期”至2012年6月5日;同样递交上市相关材料的还有东莞银行与江苏银行,坐等监管方回复,东莞银行则已经确定承销商;上海银行声称上市已达10年之久,早已疲惫。相比第一梯队,第二梯队进程显然落后一步。目前,第二梯队大多都在为达到上市基本门槛而努力。(LCY)  【形势要点:夏斌称社会融资总量并非央行货币监控的最终指标】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今年3月首次撰文阐述了社会融资总量这一概念,即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而14日,央行发布的首个社会融资总量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显示融资环境相对趋紧。分析认为,这项指标的发布,是拓宽货币政策的关注面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不过社会融资总量完全代替“银行信贷”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太可能。4月1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表示,“社会融资总量是暂时的、过渡性的监控指标。”夏斌认为,这一措施对目前来说是必要的,但只有暂时的合理性。由于目前中国的利率机制不完善,单独通过信贷监控不能正确反映货币供应情况。他同时指出,提出社会融资总量比单独监控货币供应量有效果,但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也不能夸大效果,因为,它并没有完全覆盖所有的融资,例如,QDII和PE就不包括在内。夏斌还表示,关于加息和其他数量型货币控制手段,央行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LCXS)  【形势要点:经营成本高的一线城市难以发展中小企业贷款】 宁波银行上市后,把第一家分行开在了上海并准备大力扩展中小企业业务,小企业客户经理一度达70多人。三年过后,做小企业贷款的团队人数也就只剩下二十几人。根本原因还是成本与盈利的压力。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滩,租金就是很大一块成本,再加上人员工资等等。而银行网点要迅速产生利润,要做的事情就是马上放出大笔贷款,从而产生营业利润。对于小企业贷款,其总的贷款额度不是很高,决定了人员成本等都较高。对银行来说,做中小企业贷款始终是一个难题。“100万一笔的小企业贷款,要做100笔才能达到一个亿的规模,而大企业贷款一个亿只需要一笔就够了。并且做100笔的小企业贷款,肯定需要几十人的团队,而做一笔大企业贷款,很可能只需要几个人就够了。”有分析人士称。小企业贷款也占用了银行更多的柜台资源。据上述接近宁波银行的人士透露,宁波银行在2008、2009年内部核算的上海分行的小企业贷款利润是亏损的,总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大企业。“宁波银行在宁波地区的小企业贷款利率最高的可以上浮60%,这么高的上浮在上海肯定是不能做的。”一位熟悉宁波银行业务运作的分析人士如此分析。或许在经营成本高的一线城市,银行不适合发展中小企业贷款。(RHZB)  【形势要点:传闻称中投已证实可能参与西班牙储蓄银行重组】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西班牙已为其困境中的储蓄银行从中国争取到至多90亿欧元投资,并且由中投作为投资人。但这种说法被中国有关方面澄清。中投公司一名官员向路透社(CIC)表示,西班牙媒体有关投资的报道不实。各方都知道中投目前没有任何剩余资金可投资海外,而且90亿欧元(合135亿美元)将远远超出中投以往最大的一笔投资,即2007年斥资56亿美元入股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不过,此后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投公司相关人士4月14日表示,该公司正在与西班牙有关方面进行接触,将会按照公司自身投资和管理程序,探讨各种投资机会,包括参与西班牙储蓄银行的重组。不过上述人士没有披露中投公司已经在西班牙所做投资的具体品种和规模。该人士表示,中投公司是商业投资机构,其境外投资以经济和财务为目标,追求风险调整后的长期合理的投资回报。该人士强调,目前中投公司按照资产配置的需要,已经对西班牙一些金融产品进行了组合投资,并且正在与西班牙有关方面进行接触,将会按照公司自身投资和管理程序,探讨各种投资机会,包括西班牙储蓄银行的重组。(LLH)  【形势要点: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修订完成】 4月15日,证监会公布了新修订的《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次《规定》增加了反映期货公司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的评价指标。该指标具体包括“机构客户日均持仓”、“机构客户日均权益”、“机构客户日均权益增长量”等3个指标。《规定》还修改了市场影响力指标,将“市场影响力”的表述修改为“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指标具体包括“日均客户权益总额”、“期货业务收入”、“成本管理能力”、“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5个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规定》还细化了加分梯度,扩大了加分范围,新增了“剩余净资本”的加分指标。该指标反映了期货公司抗风险能力,当期货公司剩余净资本达到1亿元整数倍的,每1倍数加0.5分,最高加2分。但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在评价期内出现预警或不达标情形的,不予加分。目前,不少期货公司进入新一轮增资。中国中期4月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期集团、深圳中投汇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向国际期货增加注册资本9900万元,增资后,国际期货可代理客户的保证金上限将达到116.5亿元。而业内人士预计,在《规定》引导下,期货公司更有动力增加净资本。(LCY)  【形势要点: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令外贸企业的压力与日俱增】 央行近日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也是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此前,央行今年还两度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持续收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背后,融资难、融资成本大增,与原料、劳动力成本上行等因素一道,正成为外贸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经营困难。格兰仕集团助理总裁刘贵中表示,目前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一方面银行给予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加息以及利率上浮令贷款成本显著增大。刘贵中透露说,格兰仕当前贷款利率较基准贷款利率上浮20%-30%;更多的中小外贸企业则是反映贷不到款,即便能贷到,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50%。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沅江表示,由于我国大量出口企业依然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国际市场上议价能力弱,成本上扬对利润压缩带来的损失,我国企业至少要承担50%以上。一家福建的贸易企业向有关方面反映,在手订单比较充裕,但完成订单难度很大,一个突出的困难就是“融资难”。而在“融资难”背后,一些连锁效应也正在显现。业内人士透露,原材料价格上涨背景下,一些制造类企业将资金撤出生产,用于囤积原料,坐等原料价格上涨盈利。机电商会有关负责人就表示,有一些企业通过买卖一些工业品,所赚取利润甚至高于其主营业务利润。(LCXS)  【形势要点: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央行签25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人民银行18日与新西兰储备银行在北京签署了金额为25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央行表示,协议的签署,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的第九个本币互换协议。至此中国央行共计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已达8285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认为,一系列本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将有利于鼓励贸易双方以本币进行贸易投资活动,这是中国推进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进程的重要措施安排。(LHZB)  【形势要点:银监会将严审执照令台湾银行界大为紧张】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6日在博鳌论坛回答媒体提问时指出,“今年银监会将重新评估对于银行执照的发放,并对银行设立分行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批,执照的发放将会非常严格。”消息传出后,令台湾银行业界大为紧张。目前,台资银行在大陆已有6家分行获准营业,不过,另外还有4家(台银、兆丰、中信、玉山)虽获台湾“金管会”核准,但大陆银监会的执照一直没下来。据博鳌台湾团成员之一的中信金中国事业总执行长罗联福表示,刘明康的谈话,可能跟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批评北京银行扩张过度有关,他希望银监会的严审,只是针对大陆境内的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台资银行业者则说,大陆目前状态是,银监会不希望银行过度竞争,本土银行在扩张、外资也想进大陆,很担心这项政策会波及台资银行,影响登陆进度。在大陆,申设分行或子行必须获得银监会许可;不过,分行若要再申设支行,或子行再申设分行,只须获得各地银监局的核准,对银监会来讲,监管上有鞭长莫及的疑虑。该名业者说,希望“金管会”能把握刘明康近期赴台的机会,把银监会这项要严控执照核发的“打击对象”范围究竟有多广,包不包括台资银行,彻底问个清楚。(BCXS)  【形势要点:美国最大的债主其实是美国人自己】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而外储中较大的比例是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似乎意味着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DoubleLine Funds的债券基金经理冈德拉奇(Jeff Grundlach)于4月13日发布了一份美国债务简报。他指出,中国的持有美国债务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为9.5%,不到10%。美国的负债多半都是国内的债务:美国个人和机构持有42.1%,社保信托基金持有17.7%,军队退休基金持有6%。根据冈德拉奇的报告,外国拥有的债务占美国国债总比例的31.8%:中国9.5%,日本6.3%,英国1.4%,石油输出国1.6%,巴西1.3%,其他国家11.7%。由此看来中国并不能算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仅是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外”最大债主,但其总比例也仅为9.5%。美国最大的债主仍是美国个人和机构,占整体债务的42.1%。冈德拉奇在美国债券基金收益率排名上一直名列前茅。今年2月,《巴伦周刊》曾以《债券之王》为题向冈德拉奇在业界的地位致敬。(NCY)  【市场:内地企业在香港贷款需求增加推动利率上升】 内地持续收紧银根,加上中港利率差距明显,导致内地企业来港贷款逐步增多。香港《东方日报》18日报道:有大型银行的企业银行主管表示,因为内地收紧银根,企业借贷息率往往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上浮30%计算,即人民币贷款年息普遍达8-9厘,而企业来港借港元或美元年息仅为最优惠利率水平,约4.5-5厘,息差高达3-4厘,成为内地企业持续来港贷款的诱因。他续称,内地来港贷款企业已由大型国企伸延至中型企业,香港银行鉴于风险因素,以及内地企业贷款需求持续增加,有关息率可进一步上调。星展香港企业及机构银行董事总经理张建生指出,今年首季内地企业在港贷款息率,已较去年水平上升50-100个基点。内地企业贷款需求强劲,亚太区贷款市场公会副主席温兆华称,内地银行在港的子行受制于贷款规模等,无法完全消化内地企业在港贷款的需求,近期有外资行亦加入市场竞争,但对外资行而言有关贷款风险较高,定价息率亦会较高。他续称,内地企业去年来港贷款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蓝筹企业一般加约0.8厘,现时已升至1厘,一般大型企业去年加约1.5厘,现已升至加2-3厘。内地企业更会透过贸易项下,将剩余的流动资金兑换成人民币汇返内地做定期存款,令企业可享至少200-300个基点定期存款年息及升值优势。(BHZB)  【市场:日本央行的巨额注资重燃日元利差交易】 日本央行近一个多月以来向市场注资的金额超过35万亿元(约4208亿美元),灾后重建工作意味着量化宽松计划还未结束。期待进行日元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投资者当然欢迎央行的行动。渣打集团(香港)经济师徐天佑表示,至今日本央行持有政府债券规模为78万亿元,有进一步增持空间。“估计日本最快至2013年第三季才加息,国内的资本将流到其他市场寻找更高的回报。”“预期美国第二次量宽(QE2)于6月底结束后,将不会把资金银行体系中抽出来,加上日本央行的注资行动,短期内资金泛滥的情况不会逆转,目前正是参与利差交易的最佳时机!”恒生投资服务首席分析员温灼培坦言,除了日元利差交易,想不到其他更吸引的投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也显示,截至4月初,日元的净仓位已由“正”转“负”,沽空金额达5404亿元;期内最高利率(4.75%)货币澳元的净仓位急增至91亿澳元(约9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数字显示,借日元、买澳元的利差交易已相当活跃。(BCY)  【市场:业内预计众多基金在双汇复牌后可能再现巨额损失】 近日,因“瘦肉精”事件停牌一个月的双汇发展发布公告,称对于“瘦肉精”事件的情况已基本核实清楚,公司将于4月19日复牌。券商研究员普遍预计双汇复牌后会有两个左右的跌停,重仓双汇发展的基金公司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估值。兴全、国泰、大成、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大多以70.15元(即停牌后1个跌停板)的价格作为重估标准,不过华安基金对所涉基金按63.14元(即停牌后2个跌停板)的价格进行估值。目前,持有双汇发展的基金众多,仅进入十大重仓股的基金就多达56只。根据上海财汇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共有169只基金持有双汇发展,累计持有双汇2.16亿股,占双汇发展流通股的35.66%。如双汇发展再有两个跌停,持有该股的基金除了3月15日当天跌停损失的18.7亿元外,将再蒸发32亿元,总损失将超过50亿元。此外,基金公司同时还面临着赎回压力。如兴业全球基金旗下多家基金合计持有双汇发展超过2000万股,在停牌期间已被累计赎回超过50亿元。中投证券资深分析师徐晓宇表示:“双汇事件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起码需要几个月的恢复期。”据徐晓宇统计,在双汇发展停牌期间,食品类股票累计下跌超过10%,即使双汇不停牌,其短期股价走势也难以乐观。(LCXS)  〖调整与修正〗 【更正】 由于研究人员的失误,每日金融第3240期的“中投公司2011年投资收益率接近于2010年的11.7%”的信息标题有误,应为“中投公司2010年投资收益率接近于2009年的11.7%”,特此更正。(NCY)  〖每日数据〗 最新股市行情      日期    收盘指数    涨跌点数 上证指数    4月18日    3057.33    +6.80(0.22%)↑ 深圳成份指数    4月18日    13001.33    +35.59(0.27%)↑ 上证B股指数    4月18日    325.29    -1.57(0.48%)↓ 深成份B股指数    4月18日    5973.06    -9.63(0.16%)↓ 沪深300指数    4月18日    3359.44    +0.49(0.01%)↑ 香港恒生指数    4月18日    23830.31    -177.76(0.74%)↓ 恒生国企股指数    4月18日    13410.90    -122.68(0.91%)↓ 恒生中资企业    4月18日    4378.60    -30.93(0.70%)↓ 台湾指数    4月18日    8714.48    -3.64(0.04%)↓ 美国道琼斯指数    4月15日    12341.80    +56.68(0.46%)↑ 纳斯达克指数    4月15日    2764.65    +4.43(0.16%)↑ 标准普尔500    4月15日    1319.68    +5.16(0.39%)↑ 伦敦国际银行间拆放利率(LIBOR)4月15日      一个月    二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美元    0.21375    0.24350    0.27475    0.43700    0.76500 英镑    0.62250    0.69813    0.81938    1.11625    1.59125 日元    0.14750    0.16125    0.19813    0.34625    0.56500 瑞士法郎    0.14000    0.16000    0.18500    0.26500    0.56833 欧元    1.09938    1.14375    1.28125    1.58375    2.05500 LIBOR 数据为伦敦时间15日下午 2:00 之后提供国内媒体转载 香港银行同业港元拆息(%)4月18日 17:30 隔夜钱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0.05000    0.20000    0.25964    0.33000 [石油现货] 北海布兰特石油价格每桶123.48美元 (4月15日收盘价) [石油期货] 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价格每桶109.66美元(4月15日收盘价) [黄金] 1盎司黄金=1486.00美元  ; 1人民币=4.44563新台币  外币 100          1 美元兑       美元    653.1     英镑    0.61263  英镑     1064.94     欧元    0.69314  日元    7.8597     澳元    0.94607  港币    83.99     瑞郎    0.89210  澳元    688.01     日元    83.1200  欧元    939.06     加元    0.9590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2011年04月18日 11:30  期限    Shibor(%)    涨跌(BP)  隔夜(O/N)    1.7629    3.47↑  1周(1W)    2.6950    34.37↑  2周(2W)    2.7221    21.21↑  1个月(1M)    3.4625    1.46↑  3个月(3M)    4.2671    2.98↑  6个月(6M)    4.5834    0.45↑  9个月(9M)    4.7103    0.51↑  1年(1Y)    4.8016    0.94↑ 相关日志 2011/04/19 — 安邦-每日经济-第3905期 (0) 2011/04/18 — 安邦-每日经济-第3904期 (0) 2011/04/18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40期 (0) 2011/04/15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39期 (0) 2011/04/15 — 安邦-每日经济-第3903期 (0)

Read More

天涯社区:离开日本制造一年,世界会怎样?

地震让我们体会失去日本制造的可能。日本精心打造的各条产业链已经遍布全球,与当地经济血肉相连,骤然的抽离,各个国家都感受到了疼痛。 而日本已经通过财团将实业与金融、商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日本问题专家白益民先生,著有《瞄准日本财团》一书,他有这样的比喻:日本财团实际上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团,而且是一个可以进行海陆空三位一体协同作战的现代化军团。财团中的综合商社、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分别扮演海陆空各兵种的角色。 一个美国女人写过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用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没有中国商品,每天都像露营一般艰苦、凄惨,让美国人因此惊叹于中国商品的无孔不入。这样的方式带给我们一个启示,要看清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链的坐标,不妨设想失去它后世界将会怎样。 那么,我们的近邻,日本的企业与经济到底怎么样了? 对于日本,我们有着太过复杂的情结,它既与我们一衣带水,但又时时兵戎相见血泪飞溅,它在一百多年里三次入侵中国,打断了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我们近在咫尺,却充满了隔膜与误解,时时感觉远隔天涯。 在地震之前,日本就已经危机四伏。财经评论员叶檀曾预言,日本将会破产,因为过去20年,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日本的债务总额与 GDP之比,已经接近200%。以这个速度下去,2018年日本就会破产。而日本制造也似乎光芒不在,素以质量为王的丰田陷入召回门,全球皆为苹果而狂,遮蔽了曾经风光无限的索尼、东芝。日本已经“失去10年”,还将再失去多少年?日本经济会伴随着地震、海啸与核幅射而沉没? 失去日本制造,世界将会怎样? 日本地震,正在让我们体验真实版的“失去日本制造”。残酷的地震总会让震区的钟表指针定格,汶川地震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而日本地震定格在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从那个时候起,众多日本企业的运转纷纷中止,全球各个产业在不同程度上感受着失去日本制造的阵痛!        世界并没有真正地失去日本制造,产业链撕裂的伤口也必将弥合,但暂时的“失去”以及由此产生的无限联想,让一个真实的日本制造浮出水面。        上篇:        日本停摆     当许多日本企业随着大地震暂时停摆之时,从美国到马来西亚,从台湾到深圳,有一大群人像关注自己企业一样,关注着这些企业的重建。对他们而言,这场大地震冲击的不仅仅是日本制造,同样冲击着他们的企业。        在美国,这群人是丰田美国工厂的员工;在马来西亚,他们来自佳能的相机代工厂;在台湾,最焦急的是仁宝、广达为代表的电脑制造商;在深圳,富士康的流水线随时可能停转……日本制造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经济的每一个角落。        日本人精心打造的产业链已经遍布全球,与当地经济血肉相连,骤然的抽离,不仅会感受到巨大的疼痛,也会让我们慨叹,原来我们对日本制造已经依赖太深!        ●墨西哥汽车厂商大量停工与裁员,墨西哥每年大约从日本进口25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占墨西哥进口产品金额总量的8%。        ●中国的3C产品,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纷纷涨价,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竟然上涨了500多元。        ●苹果的股票大跌,因为苹果手里有着一张长长的日本供应商名单。        汽车产业:从高端蔓延而来的阵痛     美国丰田工厂的工人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公司已经停止了在规定时间外的加班生产;在墨西哥的哈利斯科州,工人们却忧心忡忡,本田工厂要削减一半的人力,1100名员工可能会失业。        英国德比郡和北威尔士的丰田工厂也取消了所有的加班,工人们在为一个时间充裕的周末兴奋着。与郊游和球赛相比,加班工资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提。        往东去,印度的本田工厂正在为雅阁轿车核心配件的缺货而坐立不安;丰田的第二家新厂在逐一打电话对客人说抱歉,开业酒会要延期举行。        在中国,日产的整车组装遇到了麻烦,公司在日本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受灾停产,再加上物流条件遭到破坏,对中国公司的零部件供应接近中断。        造化弄人。3月8日,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踌躇满志地公布了“2020年全球展望”计划,准备在2015年前让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辆。过去两年内,丰田虽然受到千万辆汽车的召回拖累,却仍将销量全球第一的桂冠夺回。话音刚落,丰田国内的第三大生产基地全部毫无戒备地被地震“洗劫”。该基地位于本州岛东北部,属于重灾区,两个整车生产厂、两个配件厂的生产线遭遇了严重破坏。        这次地震给日系车企来了一次猝不及防的急刹车。3月14日,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汽车厂商宣布在日本本土全面停产,对设备和厂房、码头等进行一次严格的检查,以便消除安全隐患。铃木、三菱、斯巴鲁也相继宣布停产整顿检查。        这些工厂多位于产业链的中上游,掌控着日系车的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像引擎、变速箱等零件的相关技术都是日企紧紧攥住的不传之秘。利益和技术高度内循环的日本企业,谁也不愿意将这些核心的生产内容转移到海外。地震中,这些本土工厂并未伤筋动骨,只需对硬件设施加以完善,各大车企就能迅速恢复元气,进而给海外工厂足够的补给。这像是上帝突然给日系车的生产按下了重启键,程序还在,一切照旧。        以丰田为例,在日本国内,丰田有12个工厂;在海外,则有51家工厂。利润最丰厚的零部件、发动机、高端内部装饰等部件的生产,被牢牢掌控在国内嫡系企业,利润微薄的组装环节甩给了众多海外企业。        在美国、中国等地,日系品牌大多能够实现本土化生产。像美国的本田汽车,其本土化程度为90%;在中国,丰田威驰的本土化率在80%以上,本田雅阁为 85%,飞度的本土化率则高达90%。对于核心部件,海外工厂通常都储备了有能够满足一周内生产的日本进口部件,另有足够两三周生产所用的部件在运输途中。        倘若总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供应不能跟上,耗完库存之后,中国、美国,还有印度的工厂定然难为无米之炊。无奈之下,也只好给工人放假削减产能了。而在墨西哥,日系车厂大约每年从日本进口25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占该国进口产品金额总量的8%,对日本进口零部件的依赖程度最高,当地的工厂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就更低。        如果日本能够很快恢复配件工厂的生产,供应中断只是短暂的,日本汽车厂商可以通过增加班次弥补生产缺口。最能够杀伤日系车企的是日本本土的配件工厂,倘若长时间难以恢复生产,衰退自然会来。至于海外企业,更像是顶在一线缓冲风险的“敢死队”。        3C产品:全球恐慌     灾难给整个电子市场带来了恐慌,许多国家的百姓像抢盐和碘片那样去抢购电子产品。因为包括索尼、松下以及富士通在内的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等都纷纷停产,从手机芯片到液晶面板之间的所有产品的生产都陷入停滞。        几乎全球所有的电子产品企业都在默认并等待着产能的中断,零部件成本的上涨,苹果也不例外。在高科技产品这条产业链上,即使是苹果这样的巨头,命运也攥在最上游的日本企业手里。        笔记本电脑遭受重创     尽管台湾地区只是略有震感,但占了世界80%以上PC代工份额的台湾厂商却伤得不轻。在仁宝、广达的生产线上,电池、硬盘、存储器等笔记本电脑配件都高度依赖日本进口,尤其是锂电池的供应,索尼与三洋两大供应商突然撂挑子,这让仁宝董事长许胜雄和广达CEO梁次震的心情有如亲历震灾现场,焦灼不已。        索尼却很可能成为受损最大的日本电子巨头。它的工厂主要分布在离震中较近的日本东北部,直接受到冲击。地震发生后,索尼在宫城县和福岛等地的8家工厂陆续被迫停产。海啸甚至“突袭”了一座索尼的工厂,卷走了13万台PS3,以及全球总量10%的笔记本电池。        在2000年以前,日本的笔记本电池产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95%以上。一方面,索尼等日本企业生产的锂电池续航能力更强、性能也更稳定件;另一方面,即使向韩国、中国订购笔记本电池,但生产锂电池的材料,也是依赖于日本进口。        日本古河电工占有锂电池电解铜箔市场55%的份额,日立化成是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最大厂家,市场份额也高达50%,JX日矿是全球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厂家,三菱化学则占有锂电池电解液原料市场25%的份额。偏偏这四大企业的生产工厂几乎都集中在日本东北部的枥木县和茨城县灾区。        数码相机惶恐涨价     数码相机几乎是被日系企业独霸的一个行业,芯片、影像传导器等零部件多数来自于日本,然后在国外组装。日本如果电力紧缺,工厂无法开工,地震之后短短一周内,从广州到北京,各类3C产品纷纷涨价,以尼康D90为例,在京东商城的标价已从7099元攀升至7799元。而佳能5D mark Ⅱ涨势更加凶猛:3月16日23199元,22日25999元。        与此同时,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一大批数码相机代工工厂正“嗷嗷待哺”。原材料库存越来越少,工厂里的流水线随时会停止运转。        作为相机领域的两大巨头,佳能和尼康在这次地震中的受灾情况特别令人担心。在宇都宫市,佳能的高端镜头工厂因房屋顶部坍塌暂时停产;尼康的情况更为糟糕,其旗舰级产品的生产工厂位于受灾最严重的仙台地区,受损情况尚不得而知。松下、富士、理光等厂商也分别关闭了其部分工厂和研究所,似乎所有厂商都没能躲过地震的影响。上游的原材料恐慌随时会演变成实实在在的缺货,这种恐慌表现在终端市场,就是一场地震海啸般的涨价潮。        智能手机遭遇釜底抽薪     日系手机尽管已经远离了手机市场的聚光灯,但却始终扼住了智能手机芯片和载板材料的供货命门。在地震刚刚过去不久的3月14日,日本手机零部件大厂三菱瓦斯化学致信给苹果、诺基亚、三星和HTC等智能手机客户,宣布暂停供货,也不接受下单,给整个智能手机产业供应链带来另一场地震。        三菱瓦斯和日立化成的BT载板材料加起来占了全球九成的市场,而且无日本以外的生产基地,短期也无替代来源。如果三菱瓦斯停止供货一个月,全球最主流的几大智能手机将面临无货可出的局面。        台湾的几家大芯片制造商透露,这些企业的库存原料最多还可以支持1个多月的生产,如果到时停供还不结束,那么手机芯片企业只能面临停产,从而直接威胁到下游的手机制造商。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出货、即将上市的手机等通通都将延迟,因为苹果、三星、诺基亚、HTC等主流手机厂商将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威胁。        抓狂的苹果     西海岸,伟大如苹果,也仍然体验到了大地震带来的打击。这支在过去一年涨幅达到70%的股票,从3月15日开始,两天内从350美元降至330美元,市值蒸发超过200亿美元。一场万里之外的地震,是如何影响到苹果股价的?        这一次,苹果是真的缺货了。3月11日以来,苹果不断推迟着iPad 2的网络预订发货时间,由最初的3~5天发货推迟到了4~5周。        在万里之外的日本,有五大供应商为iPad 2提供核心配件,东芝公司是NAND闪存的主要供应商,尔必达负责生产DRAM内存卡,AKM半导体为iPad 2生产指南针,Asahi Glass公司生产触摸屏外层玻璃,苹果的日本分公司则生产系统电池。        除了这五家公司,苹果还有一张长长的日本供应商名单,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家受到地震的影响,都可能影响到苹果热销产品的出货。即使这一长串企业在地震中都毫发未伤,地震后的物流中断、电力不足导致的停产也会打乱苹果的供货计划。        随着苹果的几大供应商纷纷停产,未来iPhone 5将推迟上市的传言似乎正成为现实。一场地震,让iPhone 5的上市日期变得扑朔迷离。        一部iPhone中从日本采购的零件就占了手机总成本的34%。日本的电子工业在总体上依旧领先于台湾地区和韩国,即使日本供应商产能中断,这些配件生产也不可能转移到其他地方。        因此,iPhone 5什么时候上市,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企业说了不算,台湾地区和韩国的技术配套商说了不算,就连苹果CEO乔布斯说了也不算。如果没有来自日本的元器件,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技术配套商、为iPhone提供组装服务的大陆代工厂只得无奈等待。        钢铁:亚洲各国钢企难有可趁之机     中国的钢铁企业收获了两个“水深火热”的惊喜。日本地震后的一周内,亚洲铁矿石现货价格下跌约3.4%,约147美元/吨。而在2月份,价格还一直在170美元/吨徘徊。        铁矿石价格下跌的同时,钢材产品的价格却火热无比,猛然提升。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自3月14日以来止跌反弹,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地震之后,宝钢、武钢出台了4月份的价格政策,其中,高档的取向硅钢的出厂价赫然上调了1000元/吨。        高档板材的采购商在暗暗叫苦。汽车、机械、家电等制造类企业对这种钢材的需求比较大,国产货的性价比又低,牢骚自然就出现了:新日铁、住友金属没有停产前这类钢材价格稳定,怎么国货唱主角的时候价格就贵了呢?        由于日本的新日铁、住友金属的受损严重,整个海运矿石市场因此可能丧失2220万吨的需求。对于矿商而言,每个月约有350余万吨铁矿石要重新选择销路,这无疑将缓解全球铁矿石的短期供应紧张。        日本之外的亚洲钢厂能从中捞到好处吗?     日本的三井物产已经直接或间接占有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销售商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的股份。铁矿石涨价使日本的钢铁企业利润受损,但上游铁矿石的利润却可以弥补钢铁企业的损失。        地震发生后,许多人一厢情愿地为中国钢厂算账:日本地震的受灾面积广,东北三县也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灾后重建工程庞大,新日铁等当地钢厂的产能又有所下降,再加上钢材产品的溢价,国际国内供需两旺情况下,完全可以大赚一笔。当矿石资源价格掌控在日本人手里的时候,普通建筑钢材利润能有多高呢?        更何况,现在的铁矿石现货价格的下降,对于采用长协价格的钢厂来说,成本影响等于零。        日本钢铁在产业链中还有一个优势体现,通过对核心冶炼技术与设备的创新,用技术垄断性产品在中国企业身上赚取更高的附加值。中国的汽车、家电制造厂商大量进口使用日本的专业冷轧薄板钢铁材料,已经对日本的垄断性钢材患上了依赖症。而中国国内的同类产品,因为其性价比难以与日货相抗衡,亦难以作为此类钢材的替代品。即使给了一个机会,可是限于技术与产品的落后,亚洲钢企均难以从中占到便宜。        可以预料,当日本钢材产能恢复的时候,国内相应的钢材产品价格便会应声回落。        化工:关键性原料断供     日本关东的千叶县三面环海,与东京隔湾相望。震后的几天内东京人忧心不已。千叶县的炼油储罐基地发生了爆炸,大火熊熊不息,曾连续燃烧了5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千叶县这个弹丸之地聚集了众多化工巨头企业,有如“弹药库”:三井化学、出光石油化学、科斯莫石油、丸善石化……        爆炸让整个千叶县坐立难安,基地的石化裂解装置基本全部报废。爆炸之后,当地所有的化工企业都宣布停产。乌黑的浓烟,刺鼻的怪味,千叶周遭的安全感正在随火苗燃烧挥发到虚空。        千叶北方紧挨着的茨城,有三菱化学的鹿岛乙烯工厂,由于遭受电力中断而停产,该厂是日本最大的乙烯工厂,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11%。        日本的化工产业规模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化工巨头通过关键化工原料产品的生产销售,在暗中影响着亚洲的合成材料的生产。在中国,2010年从日本进口总额的1767.07亿美元中,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148.29亿美元,占8.4%。        丸善石化与出光石油化学的甲乙酮产能接近20%,当二者宣布停产之后,中国大陆的涂料产业,台湾的芯片闪存等电子材料都随之紧张。作为有毒苯溶剂的替代者,甲乙酮是不可或缺的化工原料,而且涨价已成必然。        韩国的海力士是世界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但是现在它的命运却掌握在日本信越化学的手中,后者是海力士最大的供应商,为海力士提供了超过40%的晶圆。一旦晶圆库存用完,信越化学的供应延迟就可能妨碍该公司的生产计划。        但是信越化学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晶片和聚氯乙烯树脂生产商。聚氯乙烯即是PVC,它的全球使用量在各种合成材料中高居第二,而中国市场对日本乙烯法生产的PVC尤为依赖。        日本的第三大化工企业旭化成,正在增强其微晶纤维素丸芯的开发,这种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和食品添加剂,可精确控制药物成分、营养成分在人体内的释放速率。事实上,旭化成化学已形成了对该产品市场的垄断。再如灌装饮料的悬浮稳定剂、提高药物生产率的压缩片剂,都是细分领域的优势产品。        在精细化领域进行专注化生产,然后倚仗既有的技术和产品来号令该领域,这种精细化模式让日本化工企业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丸善石化之于甲乙酮,信越化学之于聚氯乙烯、之于大日本油墨化学印刷油墨皆是如此,其他小的领域更是如此。而且日本化学企业的前瞻性眼光异常独到,他们经常研究二三十年以后的产品,然后提前布局,提前占据市场。        普通化工原料生产在慢慢地向海外转移,三菱化工、大日本油墨化学都早在中国扩建了厂房。但是日本化工企业看重的不只是产能的扩张,而是更主张战略资源的合作。        2004年,住友化工决定将产业重心放在石化业务。它没有大肆增加产能,而是向沙特投资1万亿日元(约750亿元人民币)从事石油精炼项目。住友的想法非常明确:保证主产业的原料供应。住友总裁米仓弘昌几经努力,说服了日本政府及数家银行组成的团体共同完成了这项投资。        合同刚刚签订不久,石油价格就开始走高,到2006年每桶原油价格升到80美元。向沙特的投资成为住友化工的一棵“摇钱树”。这只是投资的红利,掌控了原油资源才是住友化工最大的收获。        机械设备:谁能替代日本零件?     3月18日,日本地震已经过去一周。        “这个月还能靠库存来保证生产,但下个月日方已经明确表示不能供货了!” 南京数控机床的总经理鲁昌荣一脸苦笑。        对于国内大多数中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来说,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数控系统主要由日本发那科供货。地震引发关东地区限电,发那科无法正常生产,产能中断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徐工集团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从3月下旬开始,公司的部分产品就开始了停产倒计时。虽然徐工的供应商在主震区的不多,但因日方供应商的上游企业遭遇地震破坏停产,外加物流不畅和限电影响,徐工急需找到可替代的进口零部件。        这次地震受影响最大的当数南京数控机床这类倚重日本产品的企业,他们一时间很难找到替代品,或者企业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链条上的一环。        在技术、产权等方面的参与下,产业链传动到中国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平衡的利润分配剪刀差。徐工这样的企业,每年都要从日本进口液压件等高端零部件,这些部件占工程机械总成本的40%以上。就这样,国内机械行业接近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耗掉。        2010年,中国企业掏钱购买了国外157.2亿美元的机床及其部件,自产机床工具出口挣得了70.3亿美元,尚不到前者的一半。        中国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的零部件尚需依赖进口。没有精密技术的注入,多数的机械制造仍然只是停留在基本组装层次,有如绕树而生的藤蔓,根底浅薄,无树即倒。        下篇:真实的日本制造        地震,让日本制造的真相浮出水面。     大海环抱,日本宛如汪洋中一片脆弱的树叶,孤寂与惶惑如影随形。不安全感驱使他们在产业链上做出两种选择,一条路径是把产业链迁移出去,在全球落地,吐旧纳新,茁壮成长,众多的产业链条交织在一起,打造出另一个庞大而隐秘的日本制造,海外日本制造的产量和产能,已经超过了国内的部分;另一条路径则是死死捍卫产业立国的理想,一定要将高端制造业留在本土,不管离岸产业有多庞大,但根基必然还在日本,在本土精心培育,不断地用技术创新的养分去激活布局在全球的产业帝国。        ●日本持有海外净资产已连续19年称冠全球。        ●2010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出口金额达到13万亿日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名噪一时的电影《2012》其实是日本造。        ●从新世纪开始,已经有八位日本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海外再造一个日本     对于日本经济,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两个:一个就是本土经济,遭遇天花板而步履蹒跚;另一个则是它的离岸经济,在全球配置资源,暗自发力,由跨国公司与财团为单位串联起来的庞大帝国已经悄然形成。        中国在GDP上越超了日本固然可喜,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衡量一国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在GNP上依然落后于日本。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有个很好的比喻:“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光看GDP,海外企业的收益和海外资产的收益也是重要指标。就像一户农民,你不能光看他田里种粮的收获,还得看他儿子在外打工、经商、办企业的收入。不能光看他乡下的土砖房,还得看他在城里买的小洋房、门面房和工厂厂房。”由于有着庞大的海外布局,日本制造产业的许多GDP被统计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但在GNP上日本一直保持了高增长,单从经济上看,它已经在海外打造了一个新的日本!        2010年5月26日,据日本财务省公告,日本在2009年持有海外净资产(海外总资产减去外债)达到2.958万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日本已经连续19年在海外净资产排名上居全球第一了。2009年日本的GDP为5.07万亿美元,日本的海外净资产相当于GDP的58%!而且日本的海外资产中,一半以上都是直接投资于制造业和不动产等各类产业。全球哪个地方经济火热,哪个行业销售旺盛,哪个地方就有日本资金在运作。新能源、水资源、高速铁路、粮食基地等项目旺盛,更是日本新时期经济增长战略的必争前沿。        丰田旗下有丰田通商,丰田通商已经收购了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稀土矿山,还在着手收购澳大利亚CSG液化天然气项目股权。索尼旗下则是索尼生命保险,目前金融部分占索尼资产的三分之一。索尼集团旗下全资保险公司索尼人寿已经进入中国。名噪一时的电影《2012》其实是日本造,拍摄电影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早已被日本收购,是索尼的资本拍摄了这样一部贴近日本人审美倾向与价值观的电影。除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外,索尼还收购了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由此,索尼已经掌握了美国电影市场50%的影片资源,它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        在本土固守产业高端     从全球产业链的演变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是“去制造化”,服务立国,以金融立国,日本却几近固执地坚持产业立国。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因为惧怕产业结构空洞化,使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失去了产业结构转型的大好时机,导致在信息产业方面落后于美国。丰田社长丰田章男的一番讲话,更体现了这种近乎悲壮、神圣的产业情结,他说:“虽然市场规模、人工费以及汇率等有关因素导致日本制造理论上已过赢利极限,但公司仍会维持日本制造。我们要有一种不能让制造业从日本消失的使命感。”        2011年,日本“新时代创造性国家战略研究会”1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描绘了20年以后的国家蓝图,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仍然是强化产业竞争力。将日本打造成研发基地,将母工厂设在日本,同时在生产工艺方面,促进包含日本本土优势的制造工艺与东亚生产网络的结合。留在日本的制造业必须以高科技和资本集约型产业为主。需要将企业所得税降至世界平均水平,利用经济合作协定撤销出口对象国的关税和降低服务连接成本,强化竞争力。        是的,日本人知道,如果失去产业,它们那样一个岛国,会脆弱得不堪一击。日本缺资源、缺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匮乏),唯一能秉执的便是技术,以及对产业链的把控与统率能力。        在产业链移植时,日本一定是掌握最高端的一段,把核心技术和利润紧紧地抓在手中。在许多东道国的合资企业看似生产工厂,实则是在日本布下的销售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把许多东道国的品牌也纳入了日本经济的共同体中。许多品牌其实只是有名无实,核心零部件都是日本的。于是,众多发端于日本的产业链条纷纷撒往全球,纵横交错。日本人苦苦地将链条的一端攥在手中,不像美国那样,时常会慷慨撒手。日本人不能输,也输不起。        军团作战     日本制造的链式作战是非常凶悍的,不仅仅是就产业而产业,还辅以强大的金融与商业保障,进攻时三路包抄,攻城略地后又渗透力极强,落地生根,固若金汤,能够在一个领域持续几十年盘踞产业链高端核心位置。        美国制造就曾被链式作战打得很惨。美国开创了许多行业,比如收音机、洗衣机、电视机、汽车等,但都被日本人一一击败。        随着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日本制造遇到了新的挑战。美国的以资本和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模式逐渐占优,快速研发、快速生产、快速消费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成为全球化的主导模式,日本曾引以为傲的军团式作战受到挑战。价格高品质高的日本货受到了价格、品质适当的美国货的冲击,更受到了廉价中国货的冲击。        美国人、中国人这样想:这是一个靠资本和规模决胜的年代,技术成为快速开发的商品,而不再是制胜因素。谁能把规模做大、成本降低,谁就能赢得市场。        但是固执的日本人并不认为胜负已经分出。他们的许多企业也在加强营销,想法降低成本,但对产业链的固守,并未有更多的改变。日本人不认可美国人把金融和产业、商业分离——商业通过压迫产业来获取利润。金融投资因为生产经营的风险而拒绝投入实业,更倾向于投入风险更小的消费领域。中国也存在这样把企业和商业对立起来的问题,比如,家电厂商被国美与苏宁压榨了。而日本则通过财团把商社和制造企业将产业链整合起来,遵循的是将金融投入到生产领域,通过生产的扩张,到全球市场扩大,占领市场,获取利润的模式。产业链有血有肉,更加有黏性。        而日本已经通过财团将实业与金融、商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日本问题专家白益民先生有这样的比喻:日本财团实际上就是穿着西装的军团,而且是一个可以进行海陆空三位一体协同作战的现代化军团。财团中的综合商社、制造企业、金融机构分别扮演海陆空各兵种的角色。在日本财团中,综合商社对贸易、物流、信息和人才等拥有综合协调能力,就像军队的“参谋部”和“后勤部”;银行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是军队的“弹药库”和“给养库”;众多的大型制造企业则如同各兵种的“野战军”和“特种兵”。综合商社负责调研、规划、人员组织和信息反馈等复杂而琐碎的工作,制定总体“战略部署”,银行体系提供强大的“弹药补给”,一线的制造企业才能在随后的“战争”中勇往直前,所向无敌。        中日的产业链博弈     2005年,曾经聚集过众多专家做过一个名为《战胜日本制造》的策划,探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中日制造近期必有一战,中国存在怎么样的取胜可能?        近年,日本众多的公司显得暮气沉沉,一度给我们日本制造江河日下的感觉,但这次地震,日本制造的瞬间暂停,反而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强大。它们已经如水银泻地般渗入全球制造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有日本制造的身影,到处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力量。战胜日本制造,更多的是一厢情愿。        日本制造的强大,除了它们已经从一个个公司的单打独斗汇集成了互相协同的企业群的系统竞争,还在于它们背后日本人那种钻研技术的狂热。日本政府计划在 21世纪头50年里培养3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个狂想正在可怕地变成现实。2010年日本科学家铃木章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新世纪开始,日本已经有8 位日本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        中国制造的崛起背后,也有着日本制造的影子。据白益民统计,中国每年要花费500亿美元来买技术。其中,日本是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国,500亿美元意味着每年可以再修1.5座三峡大坝。中国在技术和设备引进的热潮中,日本逐渐成为最大的技术和设备的输出国。日本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为确保技术优势而对研究开发的巨大投资;日本企业能向中国提供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高质量产品;日本向中国提供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大型生产设备。        而在成功布局之后,中国市场正在成为日本整条产业链上赚取利润的肥美之地。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报告显示,在 2010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出口增长了27.9%,贸易金额达到了13万亿日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汽车出口增长70.9%,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出口增长23.1%。2010年上半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纯利润累计约达4050亿日元,接近2005年全年的纯利润(4330亿日元),五年内翻了一番,与2009年(7590亿日元)相比也有较大的增长。很多企业把中国作为在亚洲的基地,将获得的红利和利润返还到日本的母公司。        对于日本,我们曾经做了这个国家一千多年的老师,而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却一直在学习它,追赶它。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中国制造正从产业链的底端向盘踞顶端的日本制造逼近。地震,显现了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冷静、开放,以及井然有序的危机应变能力,也显现出日本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产业链深耕上的良苦用心。这个对手依然值得尊重 相关日志 2011/04/12 — 日本拟将福岛核事故提至切尔诺贝利相同级别 (0) 2011/04/11 — 西西河:日本将被资本抛弃? (0) 2011/04/06 — 加藤嘉一:暗暗的东京 (0) 2011/04/06 — 叶千荣:从灾难看日本国民性 (0) 2011/04/05 — 日本核泄漏进展:太平洋就是垃圾筒,一万吨核废水随便排,只要说一句”ごめんね”就完事了?不要脸 (0)

Read More

前谷歌副总裁李开复获赠花名:李开(始)复(制)

原作者: 来源 Jyo's Note – Former Google VP Kai-Fu Lee Got a Nickname, Start-Copy Lee – Former Google VP Kai-Fu Lee Got a Nickname, Start-Copy Lee 译者 Edward Tung Former Google VP Kai-Fu Lee Got a Nickname, Start-Copy Lee 前谷歌副总裁李开复获赠花名:李开(始)复(制) The story 事件 Beijing, China-based startup, DianDian, has recently raised $10 million from big names like Sequoia and Ceyuan. With more than $1 million capital it seized from Kai-Fu Lee’s Innovation Works in Feburay, DianDian has raised a total of $11 million or more in just several months. 北京,中国的一家新公司,点点网,最近收到来自赫赫有名的风险投资巨头红杉资本及联创策源的1000万美元投资。加上2月份获取的来自李开复创新工场超过100万美元的投资,点点网已经在短短几个月内得到总数超过1100万美元的投资。 You might wonder what kind of service DianDian provides. Actually it is a Tumblr clone in Chinese.

Read More

日本产业大转移:中国内地被战略性排斥在外

编者按/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这些与中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都将在日本震后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受益,尼康等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明确表态将在东南亚某些区域增加产能,可作为日本海外最大的产品销售市场,中国内地却被战略性的排斥在外。   而更让人叹息的是日本此次产业转移所即将涉及的高端制造、研发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都是中国内地市场一直希望引进的,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为此做了许多努力。   战略性避开中国布局,反映的正是日本在其产业规划过程中最深刻的考量,不能失去中国市场,所以围绕着中国周边布局;不能放弃日本制造的高端定位,所以不能把产品打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   中国制造升级被寄望很高的促进因素之一就这样眼睁睁地溜走了。   一线调查 FIELD SURVEY   日本震后产业转移再现“雁行方阵”   “还没有看到日本稀土高技术企业要向我们这里转移的迹象,至少目前还没有。”包头稀土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姚继恩说。   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稀土资源,近年都占到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50%以上。这些稀土中的大部分在进行应用加工后再返销中国,其中很大一部分作为如汽车、照相机、重型机械、通讯等行业产品的高端配件运往日本在华企业或是中国本土企业,如电动汽车发动机上的永磁电机、小型储氢电池等。   也就是因为此,包头稀土高新区一直希望通过资源优势吸引全球稀土高技术企业入驻,尤其是邻近中国的日本和韩国企业,本以为地震是个引进的好机会,没想到中国市场依然没能分到想要的那杯羹。   市场一度盛传日本地震灾害频发将促使日本制造企业加快全球生产布局调整,扩大向海外转移一些关键零配件的产能,而这将会是全球产业格局重新划分的一次机遇。作为日本最大海外买家的中国市场,理所当然的应该是此次转移的首要考虑对象,甚至一度有声音认为,这次日本产业大转移将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有利外因。   但《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一切可能都是中国市场和企业的美妙幻想,尽管中国有着最大的市场潜力,也具有极高的热情,但在日本某些产业转移的规划中,可能会战略性的规避中国。   日产业转移选择避开中国?   进入4月份以来,嘉兴市、金华市不约而同地做了一件事:针对日本震灾开展了专题帮扶活动,稳定日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强其日本总部对继续在该市扩大生产的信心,为争取把相关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做铺垫工作。同时,这两市的招商局也在抓紧包装一批针对性较强的对外招商项目,吸引高质量日资项目入驻。   联电集团荣誉副董事长宣明智呼吁台湾产业界发挥“产业帮助产业”的精神,协助日本厂商解决关键材料缺料问题,抓住这次的机遇。“过去日本各产业对外输出技术态度较为保守,这次灾害若能快速恢复,应会思考将资源放在更有未来性的领域,把原来舍不得淘汰或暂不淘汰的技术适度外移,台湾就地缘位置及长期配合的关系,将是一个适合移转的地点,会对台湾产业带来正面助益。”   不只是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也加入到加速与日本高端产业链合作的阵营,“我们将与日本的一个行业协会一起,组织一些大型电子类企业来中国考察,这个月内活动虽然停滞了,但从长期来看,日企在日本以外的投资变得更迫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柯说。   事实确实如此,地震以后,日本加快了在全球的产业布局。地震之前,全球微处理器大厂瑞萨电子公司已计划在2013年前将晶片生产外包比率由之前的8%升至25%,大部分下单给日本海外晶圆厂,该公司现在打算进一步提高外包比率。瑞萨表示,正洽商将车用微控制晶片的生产交给全球晶圆公司(Global foundries)的新加坡厂。   尼康正在与Notion VTEC公司商讨将仙台工厂的生产转移至马来西亚的计划。尼康仙台工厂曾主要生产旗下高端数码单反相机,但在“3·11”大地震中遭受破坏并已关闭停产,Notion VTEC公司目前主要生产相机电池、镜头卡口及镜头内桶等零件。   日立显示器将增加委托给台湾奇美电子的生产外包量。之前,日立一直委托奇美生产平板终端使用的中型IPS液晶面板,今后将会增加智能手机使用的小型IPS液晶面板。   可以看出,中国内地并没有在日本产业转移的第一阵营内。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认为,中国不会成为日本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在日本人的潜意识里,想到中国就想到‘污染’、‘腐败’这样的词,不是友好的。”   和美国的“金融立国”不同,日本强调“产业立国”,更加注重制造业的发展。日本的产业转移已经进行了二三十年,但是分析日本的产业转移特点,可以发现日本的本土企业处于产业链最上游,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在此基础上向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及地区转移产业,为日本技术做配套服务;而产业链的下游如组装等则转移到中国等具备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这种模式被称之为“雁行方阵”,日本本土企业始终占据雁头地位,中国内地更多的扮演了雁尾角色。   在面临长期的被迫转移时,日本企业会从战略的高度系统地考虑这个问题,根据每个产业的不同特点、竞争优劣势、市场容量等因素做出新的布局。比如在液晶面板的替代上,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认为日本不会选择韩国,韩国在液晶领域已经超过了日本,所以日企未来会更侧重在台湾和中国内地发展。对于半导体产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柯认为日企对中国内地的戒备心更强,中国近年IC领域崛起非常快。再比如汽车产业,日产目前的汽车生产仅有25%依赖本土工厂,地震过后将加速外移及海外外包。该公司去年已将小型车Micra的生产由神奈川转至泰国及其他区域,2013年还要把跨界休旅车Rogue的生产从九州换到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坎顿。而这些转移则更多是以市场为目标的。   “中国的仿制能力那么强,如果搬到中国,一是产品质量无法控制,二是核心机密可能泄露。目前看,尼康的高端产品不会迁往中国,而是会迁往马来西亚。” 一位数码产品领域的资深人士分析说,中日两国关系敏感,也使得日企在往中国转移的时候有所顾虑。   日将转移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   尽管中国大陆市场不是日本产业转移的首要考虑地点,但此次日本的产业转移其实更是中国需要的——因为此次转移要涉及更多的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等环节,都是中国制造升级所急需拥有的。   日本企业这一次的产业大转移与之前的制造业转移有很大不同。   从动机来看,以前是主动转移,将高污染、低利润的环节转出,而这一次是被迫转移,所以会转移出更多的核心技术环节。   转移的目的也不同。以前是想利用地方优惠政策,接近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一次是确保产业链安全、优化产能布局和规避汇率风险。   意义也不同。以前只是策略性的转移,日企会挑选利润低、工艺简单的制造环节转移,而这一次是战略性转移,不仅会转移更多的核心部件的生产,甚至有可能把研发总部、供应链总部、制造总部进行转移。而作为战略性转移,必将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   “日本企业现在不是考虑一次抗震救灾问题,而是必须要面对9级以上地震,且余震不断,海啸突袭,火山爆发,这将是一场长期的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会是难以应对的状态,这也将对他们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认为,无论是否愿意向中国转移,日本都必须做出转移的战略决定。   日本东部地区4月7日发生里氏7.1级地震,11日下午发生里氏7.0级地震,12日上午千叶县东部近海发生里氏6.3级地震,东京震感强烈。据日本地震专家分析称,东日本大地震后,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已经发生了5次。专家警告今后可能在东北、关东、中部地区内陆等地发生里氏8级的余震。   更为严峻的是,4月12日日本宣布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的级别定义,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泄漏事故级别提高到7级。这一级别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相同,为全球最高级别。   余震不断,原本计划在4月份复产的企业只能等待老天的安排。索尼位于登米市的2家工厂原计划恢复运营,但现在仍处于停产状态。东芝原计划于4月11日恢复岩手县北上市芯片厂的生产,不过余震后,恢复日期也无法确定。瑞萨、尔必达、尼康、夏普等大批日本本土企业在震区的厂房被迫停产或减产,恢复时间最早也要延至5月。   地震对位于日本东北部的企业造成严重影响,订单数量大幅下降,为确保已有订单和合同的完成,日企采取的方法包括:一是积极扩大其他生产基地和海外生产基地的产量,尽量弥补地震中造成的产量锐减。二是延长交货时间,通过与订单厂商协商,尽可能的延长合同履行时间,缓解生产压力。三是业务外包,将一部分订单外包给其他有生产能力的企业。   李胜茂认为,即使日本企业在竭尽全力确保订单完成,但还是有非常大的挑战:比如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产品无法运输,影响了合同的及时履行。此外,缺水缺电状况严重,企业恢复生产难度较大。同时海外生产基地扩大产量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产能增长有限,短时间内无法大规模扩产。更为重要的是,地震严重影响了订单企业的信心,为避免风险,很多订单可能会转向其他企业和国家。   让日本企业忧虑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当然不甘心等待与观望。正如日本宫城县负责经济发展的地方官员伊藤正博所说,歇业或停产的公司若无法履约交货,可能很难再接到生意,而这也有可能将导致生意永久流失。   摆在日本企业面前的,不是一道短期补救策略的选择题,而是长期战略的推倒重建。一向以制造立国的日本,或许要放弃手中的部分“利器”。   地震之前,全球微处理器大厂瑞萨电子公司已计划在2013年前将晶片生产外包比率由之前的8%升至25%,大部分下单给日本海外晶圆厂,该公司现在打算进一步提高外包比率。   产业布局风险加大   “在日本发生地震之后,我们就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关注事态的发展,关注其会对产业链、对市场造成什么影响。”张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其实,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甚至远到美国、欧洲,都有大量的公司在密切关注着日本企业的动态,因为命运息息相关。一个零部件不能被生产出来,或是运不出来,自己的厂子就要被迫停产。也或许,日本的某个企业不再有完成生产的能力,订单会突然幸运砸中自己。   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华强北等电子产品批发市场上,经销商们颇为激动,把手里的大把现金换成闪存、芯片或数码相机,不少日系产品已经出现10%~30%的涨幅,而经销商还希望通过囤货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远在美国的苹果公司的股价也受日本地震的影响,因为在那个看上去简单、轻薄的产品当中有许多关键零部件出自日本。同样,负责苹果产品组装的富士康公司也不清楚自己的流水线什么时候就会被迫停下来。   位于台湾的仁宝、广达等PC代工厂商急迫地等待着硬盘、存储器等零配件能够从日本运出,更为要命的是,锂电池两大供应商——索尼、三洋是这一次的受灾大户。   在3月11日地震发生之后,丰田汽车已经取消了旗下欧洲和亚洲市场上多家工厂的加班和周末值班安排。近日,丰田汽车发言人桥本诗织称,该公司计划在4月15日、18日、21日、22日和25日暂停旗下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13家工厂的生产,原因是在日本的零部件生产线无法恢复正常生产。   联电集团荣誉副董事长宣明智将这种现象称为“长短脚现象”。即产业供应链中只要有一个零组件缺料,即使其余零件全都到位,产品还是做不出来,整体市场将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   日本企业在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及制造、光学器材、机床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虽然只是在日本东北部地区的一个地震,却震到了全球产业链上的许多企业。   日本是典型的科技强国、产业立国。虽然在过去二三十年,制造业向海外进行最大转移,但核心技术部分仍然放在日本国内。比如汽车的引擎、变速箱等零件的相关技术都是日企紧紧攥住的不传之秘。这次在灾后出现的全球“震痛”,使得日本制造的产业布局风险被暴露出来。日本多年来引以为豪的高效产业链遭受重创,产业链的安全问题似乎比效率更为致命。   “日本灾难给我们的提示是,做产业布局时一定要分散,在不同区域布局。但在某一个具体区域内,则要尽量实现全产业链配合,集中度要高。”张宇告诉记者。   “为规避地震频发的风险,一些日本企业不得不调整其现行的国际生产格局,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出日本,这将加剧日本产业的空心化问题。若核危机仍迟迟未能控制,日本将很可能由一个繁忙的世界工商业中心而沦落为一个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经济‘孤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永中认为地震对日本最大的危害可能就是加速日本产业空心化。 相关日志 2011/03/09 — 中国与日本在稀土上明争暗斗 (0)

Read More

中国城市的“干净”真值得老外羡慕?

作者: 汤嘉琛  |  评论(3)  | 标签: 城市建设 , 拆迁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东盟城市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上,从马来西亚前来中国取经的代表们,对中国的城市面貌羡慕不已。他们通过翻译,不停地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为什么你们的城市这么干净?为什么你们的城市里没有贫民窟?(4月14日中国广播网) 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看上去都十分干净和整洁,也没有国外那种集中了各种社会矛盾的贫民窟,外国朋友对中国的这两点印象确实中肯。但是,中国的城市的“干净”和“整洁”真的值得老外们羡慕吗?反思一下我们的城市建设理念,或许这种“羡慕”反倒应该让城市管理者脸上发热。 富人住豪宅,贫者居敝屋。不同社会群体在经济收入层面的差距,必然会在社会生活层面有所反映,居住环境就是最好的对照指标之一。我们当然可以对外宣称“中国没有贫民窟”,但稍懂中国国情的人都知道,几乎每个中国城市都存在着大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同样遭受着贫穷和治安风险的困扰。只不过,这些有可能会影响到城市“干净和整洁”形象的因素,并不会轻易地展示给外人。 我们城市的干净和整洁是怎么来的?途径之一,是相对强势的政府部门动用行政权力,让私人的物权为城市建设让道而换来的。最突出的表现是每天都在上演的强征强拆,它几乎成了没有哪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幸免的阵痛。有一个在网上流传甚广的段子,将“中国制造”四个字的英语“Made in China”巧妙地翻译成“没定拆哪儿”,戏谑之间折射的却是令人忧惧的现实。 强征强拆不止,老百姓的私人物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其根源在于话语权不对等。在城市建设过程之中,普通民众基本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服从政府部门的城市建设规划;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卷入拆迁自焚之类的悲剧,落个人财两空。 途径之二,是凭借着强大的财政实力,将现代感、国际化奉为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不切实际地大搞形象工程。中国的城市建设时常会给人“千城一面”的感觉,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大马路、大广场、CBD等基本成为城市建设的“标准配置”。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岂止一座城市会让人觉得“干净”和“整洁”,差不多所有的城市都可以贴上这两个标签。 去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了鄂尔多斯政府斥资50亿元建设豪华新城的故事。这座设计居住人口100万人的城市,除了一些政府机构的公务员在这里办公,街上几乎见不到行人和车辆,因此被媒体称为“鬼城”。这个案例或许有些极端,但它确实体现了城市建设领域好大喜空的一种不良风气,只考虑外在观感,忽略实际功用。 除此之外,正如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所言,中国没有贫民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自由进城之路。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在近年间不断设置门槛,将底层民众直接或间接排挤出城市,让低端劳动者在城市失去立足之地。多方作用,使得我们一方面将城市“净化”得极具现代气息,另一方面又使得广大的乡村满眼凋敝破败之景,让农民们的发展权无从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就算没有贫民窟,中国的城市建设也不值得让人羡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追求干净和整洁当然具备一定的正当性,但问题是,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这以目标。如果罔顾民意,仅仅以创造更多GDP和提升城市外在形象为纲,即便再干净再整洁的城市,也难以给人们安全感和幸福感。 原文:http://tangjiachen.com/?p=14706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3 个评论 汤嘉琛的最新更新: 弱势群体不是影响城市稳定的假想敌 / 2011-04-14 10:05 / 评论数( 7 ) 冰点时评:当调笑“砖家”成为一种风尚 / 2011-03-30 12:17 / 评论数( 2 ) 跪行救女:扯什么都别扯道德 / 2011-03-28 14:00 / 评论数( 4 ) 退贿清单难以撼动官场价值共同体 / 2011-03-24 11:56 / 评论数( 3 ) 实现校舍安全需打通“最后一公里” / 2011-03-21 12:33 / 评论数( 0 )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