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

  以诺斯 (Douglass C. North) 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史学家发现,公元 1500 年开始的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海洋贸易,特别是跨大西洋长距离贸易,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条件之一。这其中,制度差异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贸易带来的好处以及相关的经济增长可以用亚当﹒史密斯 (Adam Smith) 的分工理论很精确地刻划其中的精髓。   亚当﹒史密斯认为,分工的发生将使得生产活动的专业化水平得以上升;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则创造了供给与需求;于是,贸易随之出现。供给与需求的增加,则意味着市场容量的变大;而市场的变大,将进一步将促进专业化与分工水平的发展。这种分工与市场贸易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正是亚当﹒史密斯在《国富论》中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亚当﹒史密斯所认为经济发展的起源。经济社会也就不断地从这种分工与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中获得成长。西欧的大西洋贸易正触发了上述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过程,同时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杨小凯的新著“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文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用很多模型分析了这个过程。   虽然自 1500 年以来,大西洋贸易对西欧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在 16 至 19 世纪从事大西洋贸易获利的国家,以亚当﹒史密斯的思想足以刻划经济增长的精髓。不过,同样进行大西洋贸易,工业革命却只发生在英国与荷兰,但是却不在西班牙与葡萄牙发生。这又是什么道理?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强森 (Simon Johnson)、阿西墨格鲁 (Daron Acemoglu) 以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罗宾森 (James Robinson) 等人,在他们的新文章〈欧洲的兴起:大西洋贸易、制度转变与经济增长〉中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提供大量经验证据。他们认为 16 至 19 世纪西欧的经济增长,虽然只是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片段现象,但如能研究 16 至 19 世纪大西洋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藉此管窥经济增长理论的样貌,或能让人们进一步理解完整经济发展理论所应具备的原理原则。   强森等人比较英国与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具备的条件。他们发现,与英国相比,西班牙在大西洋贸易上不但比英国起步早,而且许多条件优于英国。也就是说,从客观条件看,如果工业革命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也应该能在西班牙发生。他们发现,西班牙大致在以下三个方面优于英国。   第一、西班牙、葡萄牙早于英国从事大西洋长距离航海探险,较早掌握并拥有相对优良的航海技术和经验。可以说,这两国是整个大西洋贸易的先行者,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甚至垄断了整个大西洋贸易。   第二、由于西,葡早于英国从事航海贸易,他们率先占领了自然条件优于北美的南美洲,所以西葡比英国有更好的自然资源进行国际贸易。   第三、强森等人引用馬克思主义以及新馬克思主义的边缘理论,认为帝国主义的发达应以剥削 (殖民地) 为手段,越对殖民地进行剥削的国家,该帝国的国力应该越强。不过,英国与西班牙对待殖民地的方式有显著的不同。英国对各殖民地的治理以自治为主。基本上,英国让各殖民地成立议会自治,各殖民地拥有各自的宪法并有自主的税收权利。只有当英国本身遭遇战事,英国才会透过各殖民地均有代表的英国国会,以决议的方式要求各殖民地缴交特别税捐来支应战费。英国对前殖民地香港连这种战费要求都没有,所以中國政府1997收回香港后也不敢向香港收税。而西班牙的殖民地均无议会,西班牙在各殖民地拥有税收权,各殖民地所收缴的税收大部分被送回祖国。也就是说,相对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对各殖民地的治理并非以剥削殖民地而满足祖国为目的。但西班牙、葡萄牙的确对殖民地进行剥削。所以,依照馬克思以及边缘理论的说法,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帝国主义发展,应该使工业革命发生在西葡两国。   但历史却让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而不在西班牙发生。至今,原来分别为英国与西班牙殖民地的北美与南美,北美的美国甚至已成为世界的超级强权,而南美洲绝大多数国家仍为开发中國家,政局不安,经济动荡。   面对这种历史矛盾,强森等人提出了一套大西洋贸易影响制度转变,制度转变再与长期经济发展交互影响的良性循环理论,并以这个理论说明工业革命为何会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西班牙。   强森等人对上述的发展提出三个重要的假说。第一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对欧洲的经济发展有关键的影响。第二个假说是,大西洋贸易的利益能催化制度转变。第三个假说是,制度转变的前提条件与国王和皇室專制权力的强弱有关。   强森等人根据以上三个假说所建立的完整论述如下:大西洋的贸易机会,若能与各国国内内在的制度转变发生良性循环,则从大西洋的贸易得到的好处会引发经济成长与工业革命。 而各国在大西洋贸易发展初期所拥有的政治制度,与各国在大西洋贸易后所进行的制度转变有密切的关系。   他们搜集历史资料证明他们的观点。他们以城市化程度以及平均每人国内生产毛额两项指针作为贸易发展下分工高低的代理变量 (proxy),他们收集了15至20世纪的东欧、西欧与南欧的城市化数据。他们的经验研究发现: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市均有长足的发展,而不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市,例如东欧、中欧或地中海的城邦,如意大利的城市等,则发展迟缓。   另外,他们发展出制度指数(institution index),用以刻划三种制度特征。其一,为刻划各国或各城邦、皇室或其它特权階級侵犯商业活动权利限制的程度、其二,为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程度,其三则为允许人们在有利可图的产业中自由经商的程度。这些指数可以作为交易效率的代理变量 (proxy)。他们发现,随着大西洋贸易的不断进展,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各个城邦对财产权的保护,对特权階級权利的限制以及自由经商的权利等均明显地增加,而那些不进行大西洋贸易的城邦则变化有限。他们对经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证明, 除大西洋贸易对分工水平和城市化有正面影响外,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專制程度对分工水平和城市化有负面影响。第三,他们也发现,英荷两国在大西洋贸易之初,对專制王权的限制明显多于西葡。英国的议会对皇权有相当的制衡能力,而西葡则为專制王权的国家,这个初始条件对改进上述交易效率的制度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英国,限制皇权、保护私有财产 (特别是对土地私有产权的保护) 以及人们可以自由经商的权利等等,在随着大西洋贸易的不断扩展下,改进的程度远优于西班牙。   也就是说,在理解大西洋贸易对西欧经济成长的影响后,人们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有了很不一样的图像。这个图像是以英国为背景而非以西班牙为背景。   英国在进行大西洋贸易之后,社会中出现新的富有商人。这些富商为了保护既有的财富, 或为了创造更多的利益,便和原有的王室以及特权階級发生冲突。由于英国自始就有比较自由的代议政治制度,这种议会政治对制度改革产生了正面的作用,因而出现了许多新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例如王室的财政与国家财政分离,政黨不能从事营利事业,企业成立不需政府批准而自动注册,从事国际贸易不需要经过国家特许,也就是一般民众可以自由从事大西洋贸易而获取利益等等有利于经济成长的制度因此出现。   这些制度的出现以英国大革命打破都铎王朝贸易特许垄断权为先导,其中詹莫士二世复辟时期又打破革命后共和国执政克伦威尔的政治垄断,恢复议会制。但詹莫士二世企图恢复王室各种垄断特权,又被议会从荷兰请来客籍国王(威廉三世,其妻为英国公主,有英国王位继承权), 发动光荣革命,既避免了第二次大革命可能导致的新政治獨裁,以虚君共和制限制了王权,又以威廉的武力革了詹莫士二世的命,避免了王室的各种垄断特权的复辟。   强森等人发现的大量历史证据说明,这一时期与英国王室有关系的大型贸易公司不断减少,规模大多也相对变小,而大量与王室无关,没有特权的人民从大西洋贸易中发财。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新的贸易机会造就了与王室特权无关的新商人階級,他们当中有人甚至富可敌国。这些新富正常交税,在国会中有代表为他们发言,因此能在政治上发挥相当影响力,这使得整个新富階級在人数与影响力上比旧有的等级特权更强。另外,社会中的新富不再是固定的等级,社会階級有了很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大西洋贸易冲垮了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藩篱,一般人均能分享大西洋贸易的利益,好处不被国家垄断独占,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而进入上层階級。这种高流动性进一步深化了分工的演进与贸易的发展,引发了亚当史密斯所描述的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整个社会因而富裕起来,而工业革命也因此在英国发生。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大西洋贸易创造出来的新富中,有许多人是拥有地产的企业家。这些地主在产权能获得保护之后,利用土地取得资金,而这些资金也就成为进一步促进投资与赚钱的资本来源。亦即,有效地保护包括土地在内的私有财产权,让这些拥有土地的地主,不仅不会成为妨碍经济成长的障碍,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力。   而西班牙从事大西洋贸易却得到与英国相反的结果。由于西班牙王室垄断大西洋贸易的好处,在当时除了皇室以及皇室本身特许的公司或等级拥有贸易的权利外,他人均被禁止从事国际贸易。加上西班牙王室对殖民地有税收权,这使得王室从大西洋贸易获得的好处益加助长王室权力与專制地位,造成社会中不可跨越的等级越加坚强。与此同时,王室却将贸易所得到的好处花费在奢侈品或炫耀性的财富之上,社会不能善用大西洋贸易获得的好处,因此,社会中出现一种不能被逾越的等级,社会的流动性反而更僵固,贫富差距亦越悬殊,大西洋贸易的好处不能被一般老百姓所共享,没有新的商人階級出现,最终社会也就没有新的制度创新,促进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就不可能发生,工业革命也就不会在西班牙出现。   总结的说,强森等人的发现有以下几个含意。第一,让人们重新认识西欧经济发展的历程,理解大西洋贸易在其中所具有的关键地位,及其如何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相应而来的经济成长。第二、颠覆了馬克思认为帝国主义的发展必须以剥削为手段。事实上,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的出现反而发生在限制專制王权的议会国家,这些国家内没有皇室的特权,没有固定的特权階級,社会的流动性高,并且保护私人从事商业的各项权利等等。也就是说,英国与西班牙在制度上的差异正反映在商业活动是否开放,而商业活动的开放与否则影响了社会是否存在不可跨越的階級。第三,他们的发现与诺斯、托马斯等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一致。他们发现制度的确在经济成长中扮演关键角色。杨小凯和廖最近用一个超边际经济模型严格证明了这一猜想。   上述的故事对中國经济的改革开放特别有启发性。中國 1978 年的改革开放就如同开放大西洋贸易一般地开放了太平洋贸易。中國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长绝大多数也来自太平洋贸易。中國至今享有与美国极大的贸易顺差,正足以证明中國正是从太平洋贸易中获得经济成长的好处。   很不幸的是,中國经济的改革开放还是建立在政府对商业活动的垄断与管制之上。这种对商业活动的限制让中國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太平洋贸易获得的好处,不但无法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反而被垄断性的官商企业以及与官商勾结的私人企业所独占。虽然中國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中國政府仍然维持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商业活动的垄断与限制。中國政府不允许私人任意成立企业,亦即成立企业需要政府批准,政府仍然垄断着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新闻媒体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大部分的外贸经济活动。   事实上,只要成立企业须经政府批准,政府也就控制着所有产业的商业活动。也因为成立企业无法自动注册,所以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就须和政府建立关系,行贿甚至收买政府官员,也正是政府对经商自由,贸易自由的限制,因此就造就了今日在中國成功经商要靠关系,讲门路;造就了表面上是私人企业的股份公司,本质上仍为官商企业的特许利益等级;以及最严重的,造成社会流动性遭受阻碍,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动荡的可能性逐渐严重的情形。   中共 16 大会议中通过开放资本家入黨,16大中出现了很多官商及与官方勾结的股份公司老总。这种作法其实更是将垄断利益制度化。其结果是让中國更像 16 世纪的西班牙而非英国。这让中國政府与有商业活动的特许階級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中國的太平洋贸易有让中國「西班牙化」的倾向。   因此,如欲中國经济发展长久延续,关键中的关键就是打破政府对商业以及贸易活动的垄断,限制政府对贸易的干预,限制政黨不得从事营利事业,黨库不能通国库,允许政黨自由竞争,建立公平合理的选举制度,允许政黨轮替,以及建立分权制衡、权责相符的的政府体制等等,好让中國能像 500 年前的英国,让太平洋贸易带动制度与经济成长的良性循环,造就中國的长治久安,而不是走向 500 年前的西班牙,兴盛一时,但终究衰弱。   作者:杨小凯 中国报道周刊 , 2011-04-10.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而不在西班牙发生?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历史长河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鲶鱼效应与汽车降价 (0)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0) 运10之死与中国民航飞机工业的复兴 (0) 当年运10果断下马是中国民用飞机工业的福音 (0) 工业豪门的失落说明什么? (0) 告诉你中国制造的真相 (0)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0) 中国近代工业化失败的三个原因 (0) 中国的国防工业科技现状令人担忧 (0) 中国汽车巨头,谎言想骗谁? (0) 中国刺激消费是一张画饼 (2) 中国制造令人沮丧,中国态度更令人失望 (1) 中国为何出现“去工业化”的现象? (0) 三峡工程:中国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大倒退 (0) 三大汽车公司——美国人的痛 (0)

Read More

南方周末:纽约客“走西口”——两位美国记者的中国亲历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天,埃文·奥斯诺搭乘国际航班,从北京直飞香港,再转机东京。此前,他只去过日本三次,对那里知之甚少,也不会说日语。他并不准备报道地震的细节,而是打算写写日本人的精神。 埃文长着一张标准的“美国脸”,高挺的鼻梁,微卷的金黄色头发,淡蓝色眼睛。为了让这张“美国脸”看上去不那么显眼,他特意央求中文老师取了一个中文名:欧逸文——他是美国老牌杂志《纽约客》的驻华记者。 抵达东京后,欧逸文找了一家宾馆。在朋友推荐下,联系上一位乐意充当翻译的日本年轻人,两人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他们先是拜访了两位政府高级顾问,去他们家中及办公室坐了坐,两位顾问都是救灾和核问题处理的负责人。随后采访了一位激进的民间评论人士,他正号召自己的同胞要求政府公布更多核辐射信息。紧接着,与一位第一时间赶到地震现场的日本记者见面,听他回忆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分钟。 天色已经擦黑,剩下的几个小时里,欧逸文来到东京电台广播的播音室,看到主持人正在念短信,纪念只有一周岁的罹难婴儿,他已经有自己的名字了,叫Hikari,主持人说,“所有在这一年出生的宝宝,都带着使命,他们是我们的新一代。”这是欧逸文为数不多的落泪瞬间。 不断有人打进电话,相互温暖,彼此慰藉。“此刻,电台就像某种精神的集会地,痛苦、恐惧,还有希望,全都汇聚在一起。”欧逸文说。 他回忆起美国遭遇卡特里娜飓风、“9·11”恐怖袭击时,美国社会最好和最坏的一面都袒露无遗,但在日本,他看见的全是美好:没有小偷,没有暴动,秩序井然。日本人告诉他,他们的精神信条里,有一条叫“gaman”,意为隐忍。 2011年3月28日,《余震:一个民族不能承受之重》成为当期《纽约客》头条,封面上,樱花被绘制为辐射物警告符号,背景一片漆黑。欧逸文只用10天就完成了“余震”的写作,这是他用时最短的报道之一。通常,在《纽约客》,一篇报道采访需要3个月时间,深度调查则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 “许多中国朋友告诉我,他们很愤怒日本过去对于中国的那段历史,但这次经历让我非常惊讶,在吃苦和为更好的生活抗争方面,中国和日本是如此相似。”欧逸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欧逸文(左)深入中国采访,喜欢和陌生人说话,他希望在与普通人接触中发现真正的中国。2007年,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徒步旅行,路经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泸定县时,在当地的露天餐馆与陌生人边吃面条边聊天。 (受访者/供图/图) “中国通信”,始自熊猫 日本之行前一天,乍暖还寒的北京,欧逸文在黄昏时分结束了一场持续三小时的讲座,眼角流露出些许疲惫,但兴奋依然。他快步走进798艺术区露天的一家咖啡馆坐定,就用标准的普通话张罗着:“老板,两杯拿铁。” 马路上车影重重,不时有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交错鸣着喇叭,发出刺耳的声响呼啸而过。他扭头看了看,转而淡然一笑:“以前我觉得难以忍受,现在习惯了,感觉这才是中国,嘈杂,但热火朝天。” 比起日本,欧逸文更了解中国。1996年,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学,从历史课本中发现了中国的20世纪,“那太精彩了,像一出戏剧”,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走马灯似的渐次登场。他争取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半年汉语的机会,想把书本里抽象的黑白故事涂上色彩。 九年后,欧逸文以《芝加哥论坛报》驻华记者的身份再次来到北京。2008年,他“转会”《纽约客》,成为这本杂志历史上第二位驻华记者。 欧逸文的前任叫彼得·海斯勒,中文名叫何伟。“这就跟美国人叫吉姆、鲍勃一样普遍”,何伟笑着耸耸肩。他今年42岁,深棕色的头发,眼袋很深。因为身形魁梧,曾有搭“顺风车”的北方农民问他:“你是内蒙古人吗?” 2007年,何伟与妻子结束了长达11年的中国生活,在美国“内地”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安顿下来。何伟的妻子张彤禾是一位美籍华人,供职于《华尔街日报》,曾因《打工女孩》闻名业界,这是一本讲述东莞工厂流水线上的女孩们工作、生活的书。他们居住的小镇只有一盏红绿灯,没有麦当劳、大型超市,大多数人一天的工作就是放牛。在那里,何伟开始写作关于中国的纪实作品,并打算集结成书。 何伟把回美国称为“去西方”,这也是他一篇《纽约客》文章的标题,他把这次跨国搬家经历写成了文字。“我在中国太舒服了,开始习惯。习惯对于一个写作的人来说很危险,所以我要去新的地方,接受新的挑战。”何伟说 四年后,何伟和妻子带着他们的成果:一对双胞胎女儿,还有一本新书《寻路中国》来到上海。“寻路”是何伟“中国纪实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另外两部是《江城》和《甲骨文》。 何伟与欧逸文通过几次电话,但彼此从未谋面。欧逸文喜欢笑,何伟常常是严肃的;欧喜欢喝咖啡,何则更愿意喝可乐或者矿泉水。把两人连在一起的是《纽约客》里一个名为“中国通信”的专栏,他们先后成为专栏掌门人。 在《纽约客》八十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一度以“备忘录”、“大事记”的面目出现。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纽约客》出现了一篇名为《啊哈!》的文章,说的是中国政府送给美国人的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大受欢迎,那是“中国形象”第一次变得有血有肉。此后,《纽约客》平均一两年刊出一篇关于中国故事,取名“中国通信”,是记者偶尔探访中国的记录,内容多是揭秘式的,关注的区域也仅限于北京和上海,他们把北京和上海分别比作华盛顿和纽约,把中国称为“红色中国”。 从何伟开始,“因为我碰巧在中国”,于是,《纽约客》有了驻华记者,“中国通信”渐渐变成固定专栏。 “在美国,人们更容易把中国想象成漫画式的角色。”欧逸文说,两大主流的观点常常把中国置于非黑即白的两极,要么会称霸世界,要么是另外一个日本,经历一番高速增长后,最终会停滞不前。《纽约客》则希望能注入一些更加微妙、更有层次感的对于中国的理解。 何伟是《纽约客》第一任驻华记者,他很少写北京、上海,觉得那不是普通的中国。从2001年起,他开始自驾游,几年时间,走了大半个中国,写成了《寻路中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供图/图) 江城:吵闹、繁忙、肮脏、拥挤 “中国人吃狗吗?听说他们会杀死小孩,这是真的吗?”一年前,何伟回美国密苏里州的老家探亲,读小学三年级的侄子一脸害怕地问他,这让他惊讶极了。 “在美国,人们看到关于中国的报道常常是耸人听闻的。”何伟说。他希望能介绍一些普遍人的普通故事。 何伟第一次来中国是1994年,他刚从英国牛津大学硕士毕业,正在计划一次毕业旅行,打算向东走,再回美国。东行计划里原本有俄罗斯,没有中国,有人告诫他,“中国很麻烦,不好玩。”可到了俄罗斯,何伟发现人们总是低着头闷声排队。于是,他改变路线,去了北京。北京街头的人连走路都是意气风发的,他觉得“这地方可能有前途”。 两年后,何伟申请了美国“和平队”,再次来到中国。“和平队”由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1961年签署成立,是旨在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教育、医疗、环境、商业等服务的志愿者组织。“文革”期间,反美宣传达到高潮时,“和平队”一度被认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员、西方帝国主义的特务。1993年,“和平队”在成都设立了在华项目,为了与历史区隔,中国政府为“和平队”改了一个新名字,叫“美中友好志愿者”。 按规定,每位来华志愿者都要有一个中文名字,领队给彼得·海斯勒取名“何伟”。他与另一位队友亚当被要求到偏远的江边小城涪陵,在涪陵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英语系教英文,一待就是两年。 1990年代的涪陵,街上很少有外国人出没。何伟上街买东西,或去公园练汉语,都会有十几个人围上来,叫他“老外”、“洋鬼子”,看他在做什么。何伟很生气,“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刚到涪陵第一周,学校正举办各种活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一天,何伟穿着旧的灰色T恤和运动短裤,准备与亚当去远足。走到学校操场,赶上了“重走长征路”的16位师生从延安归来。他们穿着白T恤,系着红领巾,分成两排,正接受学校领导的表彰。两人被副校长逮了个正着,拉他们上台为长征者佩戴大红花。“在那样的场合没有穿正装是件愚蠢的事”,何伟觉得尴尬极了。典礼结束后拍照,何伟、亚当与学校最重要的领导一同站在前排,两人光着的腿在一排整齐的长裤中显得格外刺目。 何伟常常把在涪陵的经历和见闻写信给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的导师约翰·麦克菲看。麦克菲是《纽约客》的作者、普利策奖获得者。他看了何伟的故事,觉得很有趣,专程发来一千多字的邮件,建议何伟把在涪陵的两年生活写成一本书。 2000年,何伟完成了《江城》。1990年代的涪陵在他笔下的面目是这样的:“它和中国的其他小城镇十分相似——吵闹、繁忙、肮脏、拥挤。” 最初,何伟拿着《江城》与不同的出版商频频见面,但都被拒绝了,他们认为这样的书不会有市场。 时隔一年,2001年,知名出版商哈珀·柯林斯看中了《江城》。出人意料的是,《江城》一经推出,卖了15万册,还获得了“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美国图书出版协会评论“它如诗般的语言和朴素的故事……让我们愿意了解现代中国人的心和灵魂。” 那一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许多美国人发现,身边的“中国制造”突然多了起来,连日常用的毛巾、牙刷、孩子们的玩具,都和中国扯上了关系。他们再也无法对中国视而不见了。 李雪顺是涪陵师专英语系的教授、何伟曾经的同事,他回忆,《江城》出版后,一些外国游客来三峡旅游,途经涪陵都会要求游轮停靠一下,下船去何伟的学校转转,李雪顺碰到的这类游客就有二十多人。 当地政府也听说了《江城》,想知道一个外国人到底写了些什么。李雪顺组织学校十多个同事和学生,花了两个月时间把《江城》翻译了个大概,印了20本给领导们看。领导们看后并不高兴,“这是在说涪陵坏话!”《江城》的中文版出版计划因此搁浅。 何伟驾车南下浙江,准备写写“中国经济的发展”,路遇一个下乡演出的小杂技团。 (受访者/供图/图) 寻路中国:你只需要写你感兴趣的故事 2001年,何伟考取了在中国的驾照,从一家国有租车公司租来一辆国产切诺基吉普车,开始了自驾游中国的计划。这辆吉普贴有“CitySpecial”的标签,意为专供城市使用,不能驶离北京。第一轮自驾游,何伟就违反规定,偷偷开到了河北、山西、内蒙古的农村。 在路上,他遇见了形形色色搭“顺风车”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从“小地方”来,见过一些世面,即将到更大的地方去,成为别的什么角色。 那时,何伟已经离开涪陵,移居北京,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北京东四十条的一处简陋民居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家。麦克菲建议何伟向《纽约客》投稿,“他告诉我,你只需要写你感兴趣的故事就可以了”。 他在《纽约客》的处女作是一篇名为《老鼠汤》的文章。写的是他在广东一个小村罗岗吃鼠肉的经历。“村里人什么都吃,连龙、凤也不放过。”饭店老板向他解释,吃龙凤的菜叫做“龙凤呈祥”,“猫代替老虎,蛇代替龙,鸡代替凤凰……混合到一块儿,味道好极了。” 第二轮自驾游,何伟租了一辆“捷达”轿车。途经北京郊区怀柔,他无意间撞见了一个叫三岔的村庄,抬头就能看见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他决定租住下来。此后五年,这里成了他北京城以外的第二个家。 魏子淇是何伟的房东,高中文化,是村里读书最多的人。1980年代末高中毕业,离开三岔进了京城,做过电容器、纸板箱厂的工人,也当过保安。在外打了九年工后,回到三岔,做起了生意。先是承包了几亩地,种植核桃、板栗,后来又养起了水蛭,还盘算着利用长城的资源,发展旅游业,盖几间平房,五六个房间,就成了招待所。 何伟把魏子淇一家和三岔村的故事分篇写给了《纽约客》的读者,魏家的生活一点点在他们面前展开,中国的变化就在其中。他很少写北京,也从未写过上海,在他眼里,北京和上海都不是普通的中国。 第三轮自驾游,何伟去了南方。2005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向何伟约稿,写写“中国经济的发展”。他选择了去经济强省浙江找样本。他从当地租车公司租来一辆大众桑塔纳驾车,沿着330国道线行驶,发现了小城丽水,彼时,丽水在浙江省人均收入水平最低,一片乱糟糟的景象,但到处都在盖高楼、建厂房。“就是它了!”何伟决定留下来住上一段时间。 在丽水,他结识了一家胸罩肩带调节环生产厂的大师傅罗守云。靠着多年生产调节环的经验,罗守云成了厂里的“大拿”,2009年,与侄儿合伙开了一家废物循环利用公司,从国外买来垃圾,变成原材料,再卖给中国工厂。 丽水的故事也出现在《纽约客》上,何伟把它化成一个个具体可感的人物,定格在“中国通信”上:车间师傅、工厂打工妹、白手起家的小老板。 2007年离开中国之前,何伟的“坐骑”从国产切诺基,换成了“捷达”,直到大众桑塔纳轿车,这三部车陪伴他把中国游了个大半。他把在中国的三轮自驾游经历,分为长城、村庄、工厂三个段落,写进了《寻路中国》。 何伟走后,《纽约客》的“中国通信”出现了短暂的中断。但很快,就有新的面孔填补了空白,他就是欧逸文。 “一定要有点别的东西” 2008年的一天,纽约时代广场4号,《纽约客》办公室,大卫·拉姆雷克给远在北京的欧逸文打了一通越洋电话。大卫是欧逸文的编辑,曾担任《纽约客》驻莫斯科记者。 那时,欧逸文刚“转会”《纽约客》,正为如何展开“复杂的中国故事”而发愁。大卫告诉欧逸文:“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关于中国的新闻,《纽约客》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你只需要跟随你自己的好奇心。”这句话给了欧逸文莫大的支持。 2008年对于中国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年,举国上下因北京奥运陷入狂欢,同时,“西藏事件”、“火炬事件”、汶川地震,又为这场狂欢打上了或浓或淡的阴影。欧逸文为这不平静的中国年找了三个“大脚印”: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还有“愤青”。 写拳击手是欧逸文自己的兴趣,“拳击是一项很奇怪的运动,看起来是一个可怜的人,站在台上,与不同的生活抗争。”学生时代,他还曾拍过一部关于拳击手的纪录片。在中国,拳击曾是被禁止的运动,政府认为那是在宣扬暴力。 大卫告诉欧逸文,可以写拳击,但不能只写体育,那不是《纽约客》,拳击手可以写得像诗人或者政客,总之,“一定要有点别的东西在里面”,把他们放到一个更广大的文化背景里面去讨论。 欧逸文决定到邹市明的家乡遵义看看。那时,遵义还没有机场,而贵州是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他发现,“邹市明在遵义很红,人人都在谈论他。”遵义最初因“遵义会议”出名,之后就是邹市明。 邹的妈妈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她喜欢女孩,从小就把邹市明当女孩养,“我不能说话太大声,不能像其他男孩一样在操场上疯玩。”长大后,邹市明变得不喜欢与人说话,他性格中阳刚的一面一直被压抑着,直到在电视上看到拳击比赛,就立刻着了魔。在他眼里,学拳击能练出一身“男性气概”,还能逃脱母亲的“专制”。 邹妈妈是一位业余的乒乓球高手,对拳击没有概念。她的偶像是1959年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容国团。那个年代,乒乓球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国力的日益强盛。邹市明是80后,到了他这一代,拳击仍然是西方主导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国需要有人来实现拳击上的零的突破。“像其他运动员一样,邹的身上悬着一个国家对自我的认知……他很早就接受了自己作为一个政治符号的角色,这个角色比他自己重要很多。”欧逸文把邹市明的故事取名《拳击起义》,写到最后,“这个人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只不过碰巧是拳击冠军而已”。 《拳击起义》是欧逸文发表在《纽约客》的第一篇文章,而为他带来广泛声誉的,是一位名叫唐杰的学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欧逸文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现了一段名为《2008,中国站起来》的视频,开头是毛泽东头像,头上闪着金光,黑色的屏幕上闪出中、英文的毛泽东“语录”:“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接着是一个接一个的热点新闻片段:股市暴跌、西藏事件、巴黎抢夺奥运火炬事件、CNN卡弗蒂粗口事件……视频结束的画面是中国国旗在阳光下飘扬,画外音则是庄严的誓词:“我们将站起来,团结一致,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这段只有6分钟的视频,播出短短一周,点击率超过了110万次。欧逸文称它“记录了民族主义高涨的情绪”。视频里的那段誓词,成为许多自称捍卫国家荣誉的爱国先锋们的宣言,这个爱国群体被称为“愤青”。 几星期后,欧逸文辗转找到了这段视频的导演唐杰,一位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在读博士生,两人相约在复旦的校园门口见面。 “他长着一张娃娃脸,远远就冲我笑着,显得谦谦有礼,当我走下出租车时,他抢着要为我付车费。”初次见面,唐杰留给欧逸文的印象好极了,他以为像唐杰这样的“愤青”应该是愤怒的。 欧逸文前后与唐杰和他的同学们相处了两个半月。他们都是二十来岁,是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并且对学习西方思想兴趣浓厚。唐杰没有入党,他担心属于某个派别会影响到作为一个学者应有的客观性。 欧逸文与唐杰们就很多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答案常常出乎欧逸文的意料: 为什么学习西方?“我们这些受过教育的人都有这个梦想:向西方学习,走富强之路。”接受人权和民主吗?“我们接受所有人权和民主的价值观,问题是如何实现它。印度人有民主,非洲一些国家也有民主,但他们都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民。” 唐杰来自杭州的一个农村家庭,他成长的过程,享受了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在他初中时,中国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接着是大型超市、网吧的出现。“中国崛起已经不是一个预言了,它是已经摆在大家面前的事实。”欧逸文说。 欧逸文看到的这些“愤青”,大都是拥有高学历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冷静、克制,平时并不愿将“爱国”挂在嘴边。但他们对资讯敏感,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联想收购IBM引来了西方的某种压制,“我们打开了市场,但当我们试图购买你们的公司时,就遇到了政治阻碍,这不公平。”这时,“愤青”们开始以“受害者”自居,“他们需要做点什么来唤起人们的自尊心。”欧逸文说。 但即便在中国的年轻群体内部,对“愤青”抵制家乐福等行为也有争议,欧逸文引用了韩寒在博客中的一段话:“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怎么那么脆弱和表面呢?人家说你是暴民,你就把人家骂一通恨不能打一通,然后说,我们不是暴民。” 欧逸文把唐杰的故事写成了《中国愤青:新一代保守民族主义者》,刊登在北京奥运开幕前夕的《纽约客》“中国通信”上。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西方描述“愤青”相对客观、透彻的报道。 但在美国,“愤青”一文却遭到了一部分美国人的责难,他们认为欧逸文是在为中国粉饰太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人们现在内心是多么脆弱。”欧逸文笑着说。 欧逸文与何伟一样,喜欢写小人物,他们往往在大事件中扮演角色,具备意义,唐杰就属于此类。与何伟不同的是,欧逸文也关注“大人物”,他写过导演贾樟柯、媒体人胡舒立。他们不只是各自领域的先锋,有时还表达异议。 今年夏天,欧逸文将要结婚了,未婚妻是美国人,在一家中国的教育机构工作。两人租住在北京一处胡同的四合院内,每年回美国一两次。“我不想念美国,反倒是中国,常常让我有种‘乡愁’的感觉。” 欧逸文与何伟的朋友有很多交集,但他们两人却总是擦肩而过。1996年,欧初次来京,何去了涪陵;欧来了《纽约客》,何却回到美国,开始人生下一个段落。因为《寻路中国》出了中文版,何伟回到北京,两人原本受邀联合举办一场讲座,未曾想,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欧逸文飞去东京,见面计划再次搁浅。 “这一次,不会再错过了。”3月19日,欧逸文从日本回到北京,他与何伟约好在接下来的一周共进晚餐,两位“纽约客”终于在中国握手了。 何伟的第一本书《江城》中文版也将于2011年底在大陆出版,译者是李雪顺,他也是《寻路中国》的译者。涪陵当地的领导正在考虑将一本小小的《江城》与重庆拍的电视剧《解放大西南》,一同纳入重庆市的“文化精品”工程中去。但他们仍有担心,《江城》虽然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许可,“但总署并不审查有没有说涪陵‘坏话’,这本书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一道简单的是非题,它远比你看到的、想象到的要更加复杂和多面。”何伟说。 (南方周末实习生蒋潇亦有贡献) © 梦里狩猎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4/08.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周末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Read More

越南经济即将崩溃

最近越南出现系列很特别的事情:       1、越南今年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2.17%。越南3月通胀率为13.89%,创过去25个月来新高,              2、越南央行4月1日宣布,上调该行两个关键利率——再融资利率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至13%,以抑制国内的通胀局势。越南央行2011年2月17日宣布把基准利率从9%上调到11%。5天后,即2011年2月22日晚再次宣布宣布,上调基准利率到12%。             3、新快报综合报道为应对国内高企的通胀压力,越南央行在2011年2月11日将越南盾贬值9.3%,这是该国在14个月内第四次将越南盾贬值,也是多年来越盾一次性贬值最大的一次。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越南盾曾经三次贬值,分别发生在2009年11月26日,越南盾一次性贬值5.44%;2010年2月10日,越南盾贬值3%;2010年8月17日,越南盾贬值2.09%。越南人纷纷奔向黄金和美元黑市。       4、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在2010年12月把越南的主权债务评级调低。另外,标准普尔公司和惠誉国际评级公司也分别于2010年11月和7月下调了越南本币的评级。       5、 据当地媒体周一(2月28日)报导,越南央行(State Bank of Vietnam)正建议政、府颁布法令,自今年第二季度起禁止金条交易。报导称,越南央行第二季度将要求政、府颁布一项管理黄金交易的法令,旨在控制黄金进出口和禁止金条的自由交易       6、2011年3月10日传闻,越南政、府可能近期禁止自由交易美元。       7、 越南经济数据不理想:       贸易逆差:       越南2006年贸易逆差50亿美元;       越南2007年贸易逆差124亿美元;       越南2008年贸易逆差180亿美元;       越南2009年贸易逆差122亿美元;       越南2010年贸易逆差120亿美元;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越南2006年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5亿美元;       越南2007年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03亿美元;       越南2008年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15亿美元;       越南2009年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       越南2010年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86亿美元;       外债:       2007年底政、府及政、府担保外债规模为192.5亿美元;       2008年底政、府及政、府担保外债规模为218亿美元       2009年底政、府及政、府担保外债规模为279亿美元       2010年6月30日政、府及政、府担保外债规模为290亿美元       外汇储备:       越南2006年底 外汇储备115亿美元;       越南2007年底 外汇储备199亿美元;       越南2008年底 外汇储备236亿美元;       越南2009年底 外汇储备160亿美元;       越南2010年底 外汇储备136亿美元;             越南怎么会出现以上这么多问题呢?一个外国投资不断增加,被认为可能部分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的国家。怎么会长期出现赤字?同时出现严重的通胀,被迫大幅加息和本币贬值呢?越南经济将会面临什么问题呢?       为了分析越南的经济,我们先回顾一下,一个新兴的出口导向的国家的经济变化过程:       1、 一个国家开放投资市场吸引外国投资,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的时候。出口为主的外国投资不断增加;       2、为了配合外国出口投资的增加,该国必定会增加对资源、能源、公路、港口、运输工具(汽车、轮船、飞机等)、机械设备、钢材、部分外国加工的初级产品、通讯等的需求。       3、这样会造成该国以上需求大量增加,出现供不应求。因为供不应求,所以投资利润可观,会吸引大量的外资和本国资金投资该国的国内相关行业建设。同时该国有更大的动力借入外债投资。       4 、如果很多产品该国无法满足,有很多资源和产品需要进口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进口需求。这时候该国出口导向的国家可能出现严重的贸易逆差。       比如:一个企业以前年生产能力为100万美元,现在因为年订单增加到1000万美元。该企业为了得到这1000万美元的订单,扩建厂房规模10倍。可能需要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厂房和购买设备、培训员工等。而且因为该企业的扩产,需要增加运输车辆、扩建公路、电力、资源开采、修建相应的职工生活区,增加配套的商业区等等。间接需要投资2000万元。最后因为增加1000万美元的订单,造成该企业和社会总投资7000亿美元。如果很多产品和资源该国不能生产或开采,必将导致大量进口。比如上面的例子,可能其中有1000万美元需要进口需求。      这样该国虽然增加了10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但利润只有不到100万亿美元。却有2000万美元的进口需求。这样该出口导向的国家短期内却可能出现巨额的贸易逆差。       5、 由于投资增加,造成该国各种需求快速增加,       必将提高该国的投资收益率。而该国由于资金匮乏、投资收益高,企业必定大量对外举债。因为该国投资收益率高、风险小。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所以越南这些年虽然一直逆差,但却能吸引大量资金进入;       6、由于越南垄断企业众多,加上分配问题。贫富悬殊不断加大。而富于起来的人,更倾向于奢侈消费、出国旅游等。而奢侈消费生产国,主要是发达国家。所以增加了越南的奢侈消费进口。这样也会消耗越南更多的外汇;       7、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越南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因为不仅越南的出口投资下降,而且那些为出口投资刚刚新投入的建设也产能严重过剩,并引发债务危机:       因为越南的出口投资不断增加,越南政府大量的贷款建设机场、码头、公路、电力、矿山及购买的配套设备等。在2008年底美国经济危机中,出口大幅下跌必然会造成以上投资产能过剩,严重者甚至停产。但是,这些本是长期投资的项目,计划回收周期很长。一旦这些投资项目出现严重过剩,将造成这些项目的贷款恶化,引起银行信贷风险加大。并引起大量的人员失业。       所以,越南政、府被迫在出口下滑的情况下大力刺激内需。结果把本就泡沫严重的房地产推高到更高的地步。银行为了防止坏账的显现,不得不借更多的钱投资严重的泡沫资产。实际是把银行的风险加大了。比如:一个人借了银行100万投资,现在出现经营困难,可能出现无法还清银行贷款的问题,银行为了防止出现坏账,再给他贷款200万让这人投资一个看似赚钱的高风险项目。虽然短期能缓解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银行的坏账风险。但是,如果投资失败,却可能给债务人和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越南最后的经济刺激项目,是本来就泡沫严重的房地产。而借贷给房地产的钱,很多都是银行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增加的基础货币,再通过商业银行货币乘数放大3—4倍的贷款流入房地产行业的。不管是银行后续资金匮乏,还是房地产泡沫高位崩溃。越南金融体系都必将崩溃。       8、由于越南经济刺激的结果是:       a、外债、基础货币和银行贷款同时增加;       b、政府公共债务增加;       c、资产泡沫不断增加;       d、在货币增加、资产泡沫不断增加、加上最近大宗商品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通胀不断增加;       以上情况的出现让越南经济进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现在越南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并出现外汇储备快速减少的情况。而越南盾不断贬值形成的贬值预期,会阻碍资金的流入,并加速资金外逃。而且越南盾的贬值会加剧越南的输入性通胀。推高越南的通胀。      为了抑制通胀和阻止资金外逃,越南盾大幅加息必定刺破越南非常严重的资产泡沫。比如越南高的离谱的房地产。而泡沫的破灭和本币的大幅的加息,必将带来资产价格的暴跌和债务人债务的增加,加上越南经济的崩溃,带来的投资收益大幅下滑。必定造成越南金融坏账的大幅增加。为了救助越南的金融和经济,越南政、府不得不向金融和经济中注入大量的货币,在越南出现严重的通胀,比出现越南盾强烈的贬值预期和资金大量外逃的情况下。继续注入海量的货币,必定会引起更大的通胀和更多资金外逃。最后必定导致越南货币的崩溃。为了防止越南盾崩溃,越南只能禁止老百姓购买黄金和兑换美元,因为购买黄金和兑换美元会消耗越南本来就少的可怜的外汇储备。而越南禁止黄金交易和严格的外汇管制,反而会引起本国资金和外国投资者的恐慌,加速抛售越南盾,进而加速越南盾的贬值。当然也会加速越南的通胀。这样将形成如下恶性循环:       越南通胀—-加息—-资金外逃—-越南外汇减少—-越南盾贬值—-通胀更加严重—-再次加息—– 不断循环       资金大量外逃或抢购黄金—-外汇大幅减少—-越南盾贬值—-资金加速外逃和抢购黄金—越南禁止黄金交易和实行严格外汇管制—-资金恐慌性外逃—- 不断循环       通胀—-加息—-资本泡沫破灭—-银行坏账大幅增加—-越南被迫大量注入货币—-越南货币泛滥—–越南盾贬值预期强烈—–资金大量外逃—-越南外汇枯竭—–越南盾大幅贬值—–通胀更加严重—再次加息—– 不断循环       越南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原因如下:       1、为了配合越南出口的增加,越南大量举债进行基础建设。因为出口所获得的盈利,远远小于短期的大量投入。让越南短期内背负巨额的债务。而2008年的美国经济危机,让越南的这些大量投入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让这些投入面临巨大的亏损和浪费。       2、越南在美国出现经济危机以后,进一步推高本国的房地产泡沫,并对外进行更大规模的举债。一旦这些资产泡沫波灭,越南金融必将崩溃;       3、越南出口和基础建设、资产泡沫不断的增加,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和银行巨量的信贷。必定会造成越南出现严重的通胀。而通胀进一步推升资产泡沫的上涨。直到最后被迫大幅加息,刺破越南的资产泡沫,并最后导致越南经济崩溃。       4、越南在2008年底美国经济危机后,为了稳定经济和吸引外资,对外开放房地产投资。最后大量的外资投资进入越南的房地产,只有少部分投资越南的出口项目,这样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越南的贸易逆差。所以大家才会看见,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的增加,但越南的逆差却更加严重。而越南的逆差不断扩大,最后必定引起越南外汇减少,越南盾贬值,而越南盾的贬值预期,必定会阻碍外商投资的进入,最后必定出现,越南逆差扩大和投资减少同时出现。这时候越南外汇将快速下降。直到越南外汇枯竭;       5、在越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南由于垄断企业和资产泡沫的加剧,实际是分配体制的失衡,这样的结果必定加剧贫富悬殊。让越南出现一批富裕阶层,而这些富裕者必定会增加奢侈品的需求,而奢侈品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生产。这些奢侈品需求的增加,也会增加越南进口需求,造成越南外汇减少,逆差扩大。       越南经济将无法逃脱崩溃的命运,但是越南经济的崩溃,只是世界经济崩溃时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现在很多新兴国家有和越南类似的经济问题:热钱规模巨大、资产泡沫惊人、内部债务惊人、出口依赖严重、产能过剩严重、通胀严重等。新兴国家国家看似庞大的外汇储备,很多都是别人放在这些国家的“高利贷存款”,一旦这些“高利贷”所有者要离去。这些国家外汇将以惊人的速度快速下跌。越南经济的崩溃,将给新兴国家信心给以严重的打击,世界真正的经济危机很快将会到来。       特别提醒:       1、美元即将大反弹,在2个月内美元指数有可能反弹到83左右。而欧元将可能下跌到1.25以下。汇率短期的剧烈变动,更多的是资金流动的结果。而不一定反应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2、美国即将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回收美元。目的是引导资金回流美国,并引爆很多国家的经济问题。美国将开始对全世界提羊毛了。       3、 重要修正:       我以前估计美国对全世界的金融攻击时间,将会延长至2012年9月以前。但攻击的大概步骤基本不变。因为我以前对经济恶化的速度估计过快。但是绝大大部分国家经济问题将在今年显现并恶化,只是需要到2012年危机才会到最严重的地步。       4、我以前分析,美国会在2011年2—3月引发伊朗战争推高石油的价格,配合美国的金融战。因为我当时低估了美国的能力,以为美国只有引发伊朗战争,才能办到推高石油的目的。所以得出伊朗战争会在2011年2—3月爆发。但现在的事实证明,美国有的是办法让中东混乱。但是,我依然坚持伊朗一定会被攻击观点,而且美国不会直接参战。因为美国的目的是让石油价格长期维持在高位,利用石油高涨,推高粮食价格。造成世界大通张,并刺破全世界的泡沫,最后引爆和加剧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所以伊朗战争必须持续一年左右,持续一年左右的战争,必须是势均力敌的战争。美国如果直接参战,以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必将造成战争快速结束。所以美国不会直接参战。伊朗卷入战争是美国推高石油的最后杀手锏。也是最厉害的杀手锏。他们会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让石油和粮食价格上天,让世界出现严重的通胀,方便美国的金融攻击。       5、最近美国在利比亚的行动,目的就是让利比亚动乱持续。所以,美国反对推翻利比亚政府,同时美国也不愿意主导利比亚战争。现在美国甚至说退出利比亚战争。这些都是为了让利比亚能持续混乱,维持石油价格在相对高位。这些行为为美国下一步不参加对伊朗的战争取得舆论支持。 相关日志 2010/09/18 — 颜昌海:越南正以怜悯的目光看着中国人 (0) 2010/08/11 — 打完左脸打右脸:美越将在南中国海域举行联合军演 (0) 2010/04/14 — 军演了,TG三个编队20艘战舰在南海集结,各国渔船清场 (0)

Read More

安邦-每日经济-第3896期

分析专栏:“超常规发展”可能留下满目疮痍的西部 各级地方的农地流转将会受到更大限制    3 三网融合面临“胎死腹中”的危险    3 财政部不同意关税调整,商务部说了也白说    4 铁矿石谈判屡战屡败的根源还在体制    4 PMI回升显示的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并不稳定    5 国内已进入密集行政限价的调控阶段    5 外资企业面对通胀也需要“讲政治”    5 “三公”消费的数据公开仍很不彻底    6 土地财政是物流成本高涨的根本推动力    6 上海禁止房产分批上市的政策执行存在不少缝隙    7 渣打称我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尚能覆盖工资增长    7 搞商业地产需要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7 中国工商企业每年都在缴纳巨额超收电费    8 房地产泡沫再高,会让普通中国人死无葬身之地    8 李光耀谈中国的未来和国家资本主义    8 应冷静看待中国企业的南美投资热    9 港媒称“60后”政坛新星正在崛起    9 QE2结束与通胀忧虑下美国就业等数项数据表现尚可    10   〖分析专栏〗 【“超常规发展”可能留下满目疮痍的西部】 在经济转型的主基调下,东部省份基本上都将自己的预期经济增速降了下来,但在西部地区却激起“埋怨声”一片。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前30年为东部的发展牺牲了自己,现在应该是考虑政策倾斜的时候了。 但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交通、资源、人力都是必须考虑的关键指标。就西部而言,地理区位上没有东部的先天优势,交通条件由于历史、地理的因素也难以比拟;经济基础的落后同样造成人才外流,形成了宁可在东部失业,也不愿到西部就业的结构性难题。算下来,西部剩下的优势就是自然资源和中央优惠政策了。 实际上,资源与政策的结合已经在西部掀起了资源大开放的热潮,国务院制定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就将西部作为我国的资源开采、加工基地。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行署专员吾金平措3月31日透露,“十二五”期间,西藏把矿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着力培育壮大,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年生产金属铜10万吨以上、氧化镁10万吨以上、煤10万吨以上、销售铁矿石100万吨的能力,初步建成藏东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除矿产资源外,西藏未来另一大支柱是水电站建设。在新疆,煤炭和油气资源更是其顶梁柱,在央企和各地的援疆方案中,资源开采占有压倒性的分量。在青海,“十二五”期间用于资源勘探的资金已超过100亿,同时还在积极制定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投入采矿领域。 丰富的资源是西部省份的天赐优势,但西部的生态环境也是极其脆弱的,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毫不夸张地说,西部地区实际上维系着中国的生存。如西藏,有着星罗密布的湖泊和川流不息的江河,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其丰富的水资源被人们称为“亚洲水塔”。资料显示,西藏的水资源总量达448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亿多千瓦,占全国天然水能理论蕴藏量的15.83%,占全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17.1%,居全国之首。但就是这样的天然宝藏,却正在被大规模的资源开采所破坏。 在北京举行“为中国找水”公益报告会上,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委副主任杨勇将在青藏高原、长江上游流域、西北地区的所见所闻以及拍摄的大量照片,向人们展示了对中国水资源的忧虑。他说,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有很多候鸟栖息地,这两年我们发现,在很多青藏高原附近的地方,候鸟一般不走了,或者走得比较晚,从气温测量数据来看,现在气温普遍比较高,特别是进入冬季的时间普遍很晚,到了10月底很多候鸟还没有走;很多冰川开始解体,快速融化,较20年前退缩了300-500米,和全球变化是一致的。近几年,在青藏高原的采矿活动比较普遍。杨勇表示,“玉树地震以后,我们去考察所看到的那些采矿,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雪线附近的采矿点,管理技术水平都非常低,更谈不上环保的措施,由于缺乏深度的地质工作和有效的管理水平,对水源和环境的破坏非常大。” 在我们看来,西部的问题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是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在西藏,蕴藏量丰富的铜、铬、硼等恰好是国家的短缺矿种。这使得面临资源瓶颈的中国难以避免的将视线集中在了西部。其次,环境生态脆弱,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山地、沙漠、戈壁占了总面积的3/4,生态承载力极其有限。而在西藏,固体矿产矿山90%以上是露天开采,矿山开拓方式为公路运输开拓。在砂金开采过程中,进入矿区的车辆没有固定行车路线,各种车辆在草原上任意行驶,形成了少则几道,多则十几道、宽达两三百米的车道,周边草地在日复一日的碾压下,遭到了严重破坏,草场遭到毁坏。因为西藏为高原气候,大部分植物生长期一般只有3-4个月,多种树木植物生长缓慢,如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是不可复原的。第三,经济基础落后,发展刚起步,超常规发展冲动强烈。第四,技术落后,产业结构粗放。有青海的淘金者曾表示,“我们这的环保很简单,经过水洗的土层晾干往回一倒就算环保了,根本不需要种什么草,恢复植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也是这么要求的。” 这些特点为整个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极大压力。发展的中国需要资源,贫弱的西部需要靠资源致富,但脆弱的生态则正在用一系列地质灾害报复我们的“超常规发展”。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面对“十二五”调结构、转方式,唯一敢于向中央要发展权的,就是西部的地方政府。这种背景下,如何平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转型、调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分歧,是极为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处理不好,几年“超常规发展”之后,西部就会出现满目疮痍。东部的生态破坏相对比较容易恢复,而西部的生态破坏也许需要数代人来承受代价。(ALH)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政策:各级地方的农地流转将会受到更大限制】 农村耕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曾被视为中国土地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是在城乡统筹之下,这被认为“土地财政”的新空间。不过,近期的政策在急剧变化。4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等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通知指出,近年来,少数地方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扩大试点范围、违背农民意愿强拆强建,侵害了农民权益,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纠正。通知还强调,各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坚决制止擅自开展土地置换等行为,严禁擅自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复垦土地周转等“搭车”行为。严禁盲目大拆大建和强迫农民住高楼,要为农民提供多种建房选择,保持农村特色和风貌。要尊重农民意愿并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防止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大拆大建。温家宝总理也强调,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耕地不仅是农民的利益,也是国家利益,因为中国人太多,地太少。显然,土地流转问题在中国已经上纲上线,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了。城乡统筹框架下的土地流转,今后会遇到更多的“麻烦”,难度将会更大。而农民对土地流转问题的上访,以及媒体对相关问题的披露,都会成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风险。(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三网融合面临“胎死腹中”的危险】 三网融合目前面临因部门和企业利益无法协调而夭折的危险。“我很久没被叫去开会了,三网融合恐怕已经夭折。”工信部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的一句感慨,道出了三网融合目前的真实局面。在参与三网融合的各方看来,开会至少意味着大家还有讨论的空间,现在连会都不开了,广电、电信离达成共识就更远了。广电旗下中广电通CEO殷建勇甚至表示,目前的三网融合不是僵局,而是已结束,现在播控权的归属明确,广电对媒体的管控能力正进一步加强,运营商对所谓开放的三类业务都没有兴趣,因此“黑不提白不提的,三网融合就过去了”。在三网融合上,电信部门坚持无播控无融合,同时开始了光纤入户及提升带宽的大跃进式投入;而广电部门虽在政策上取得播控权,但技术与体制上的落后,又使其难以真正获得“主导地位”。双方互不相让并在各地发生了各种冲突,比如广电掐断电信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信号、电信掐断广电有线互联网出口。部门或企业利益妨碍社会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案例并不少见。2008年审计署对中移动、联通、电信、网通和铁通的审计显示:2002-2006年,5家企业累计投入11235亿元,用于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统筹规划,重复投资问题突出,通信光缆利用率仅为1/3左右。如无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协调部门利益,三网融合最终成为一场梦也并无可能。(LHZB)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财政部不同意关税调整,商务部说了也白说】 春节过后关税下调的传闻一直在发酵。包括国家将下调食糖、玉米、大豆、油脂等行业进口关税的消息。“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明确表示,今年中国进口关税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商务部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但问题的关键是,除了商务部,其他相关部门并无任何反应。一位财税部门人士表示,由于关税调整涉及到多个部门,商务部虽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政策调整方案,但是要最终下调关税不是那么简单,比如财政部会考虑收入减少、工信部会考虑产业发展方面的影响等等。2009年,商务部曾研究降低部分奢侈品相关税率的问题,但是财税部门考虑到可能会影响税收收入而否掉了这个建议。事情目前的进展似乎也在重复过去的故事。据《华夏时报》报道,近日有外媒从一消息人士处了解到,中国近期没有下调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计划。该报就关税下调问题询问财政部有关官员时得到的回答则是,那是商务部一个部门的意见。实际上,根据关税税则的调整程序,关税调整需要有关部门拿出调整方案,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上提出,并开会讨论相关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方可执行。关税税则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议事协调机构,具体工作由财政部承担,税则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财政部关税司,税则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来自财政部、国务院办公室、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信部等十个部门的相关领导组成,由财政部部长任主任。(R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铁矿石谈判屡战屡败的根源还在体制】 在中国,铁矿石已经超越了矿产的含义。过去,中钢协是谈判的组织者,直接进行谈判的是宝钢。但随着一系列谈判的失败,这种模式正在生变。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联合研究中国应对铁矿石的相关政策措施。一个得到证实的细节是,前一段时间,三大矿山之一的力拓集团高层前往国家发改委,与有关领导见面。力拓方面表示,铁矿石谈判属于商业行为,涨价是市场造成的。但国家发改委则回应称,供方的利润和盈利水平是需方的20倍,就绝不仅仅是市场的因素,而是高度扭曲的市场下的产物。铁矿石谈判是企业行为,但是如果产业安全和几十万人的就业受到影响,那就会涉及到政府了。工信部有关人士透露说,相关部门已经建立起联合应对小组,共同研究中国所面临的越来越不利的铁矿石局面。此外,应对铁矿石金融化的问题也在讨论中。但根据工信部初步了解的结果,国内主要钢铁企业基本上没有真正懂得金融市场的。而且在中国钢铁企业推行金融衍生品,也存在一定体制上的障碍,因为大部分企业是国企,有中航油陈久霖的案子作为前车之鉴。但在我们看来,要想改变谈判不利的局面,可不是那么简单,供求关系摆在那,谈判解决不了问题。中钢协党委书记刘振江也承认,“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仅靠谈判来解决铁矿石的问题是不可能的。人家挣一年是一年,价格能提多高就提多高。寄希望通过谈判来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手段,大家就别再做这个梦了”。(R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PMI回升显示的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并不稳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3日发布的3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PMI)为60.2%,比上月上升16.1%。数据显示,在各单项指数中,收费价格和中间投入价格指数的环比有所回落,其余主要指数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值得关注的是,在价格方面,3月非制造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虽然仍保持在63.0%的高位运行,但较上月回落1.5%,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三大行业的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同时,3月房地产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0%以上,达到了55.3%;新订单指数的环比虽有所回升,但指数仍滞留在45.0%的水平,连续6个月保持在50%以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3月住宿业商务活动指数达到77.3%,位列非制造业行业第一位。这或许预示今后一段时期市场趋旺的基本走势。3月非制造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和收费价格指数都有所回调,虽仍保持高位,但价格指数回落对于抑制通胀预期是个积极的信号。此外,此前公布的制造业PMI虽然反弹至53.4%,看上去经济形势不错,其实仍有暗忧,未来仍会有更大的压力:第一,中央持续收紧银根已令企业融资愈发困难;第二,制造业PMI的数据也显示出企业成本压力在不断加剧;第三则是日本地震事件会加大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此外,欧洲主权债务恶化、美国经济复苏脚步的蹒跚、中东和北非的乱局持续,这些都令中国PMI的前景蒙上了阴影。因此,虽然打击通胀是当前中国的大事,但也要兼顾经济增长,不能只靠力压,否则会令紧缩政策加倍困难,增添市场波动。(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内已进入密集行政限价的调控阶段】 高通胀预期下,国家发改委近日接连出招“维稳”,继早前力压康师傅及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涨价之后,前天再发布紧急通知部署煤电价格检查,责令煤炭企业不得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申银万国发布报告称,根据商务部调研数据显示,3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2.3%,将带动CPI再破上月高点,预计上涨5.3%。多种迹象显示,中国可能在高通胀压力下度过2011年。为保证实现全年CPI 4%的调控目标,中央近期对高物价展开高压围剿。发改委2日下发紧急通知,称将与相关部门对电煤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告诫相关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发改委要求,各产煤省区要加大电煤产运协调,不得分割市场、限制煤炭出省;同时,还将重点查处煤炭企业违反国家煤价调控、擅自提高价格、降低煤质、以次充好等变相涨价行为,以及传统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实际上,近一个月来,发改委已多次出招,与多个领域的涨价潮展开攻防,除电煤外,还包括:3月7日,决定降低部分治疗感染及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3月29日,规定各日化企业不得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串通涨价、哄抬物价,并派调查组赴相关企业调查;3月31日,约谈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及青岛、燕京、百威、华润4大啤酒集团,强调要维护价格稳定。(B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资企业面对通胀也需要“讲政治”】 在日化企业酝酿全线涨价后,曾一度引起了社会上的“恐慌性抢购”,并促使国家发改委紧急约谈了相关企业。此后,联合利华、立白和顶益等企业均推迟了原计划的提价,而这也凸显出通胀环境下一种新的监管风险。尽管中国政府经常令国有企业将公共利益置于商业考虑之上,但从联合利华证实政府提出要求来看,大型外国跨国公司也不能免于这样的压力。联合利华的一名发言人在伦敦表示:“我可以证实,联合利华中国收到了中国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要求,并已决定遵从这个要求,推迟原定于4月1日起实行的价格调整。”据信,对消费者反应感到震惊的中国政府联络了相关公司,敦促它们限制价格。中国市场研究集团驻上海的雷小山表示,“当你醒来看到老人们惊慌地涌入超市的照片,这就是对政府发出的一个信号,表明问题很严重。”顶益则表示,该公司的行动“符合政府保持商品价格稳定的政策”。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应州在宣布提价时曾表示需要“观察(政治)风向”,但在4月1日解释推迟原因时,该公司指出,有迹象显示原材料价格正在企稳。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上海商情研究中心的分析师罗志平表示,目的是“防止消费者混乱”。罗志平表示,通过向这些提价计划受到广泛关注的企业发出警告,政府应能说服一大片企业维持多数价格,至少暂时是这样。(N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三公”消费的数据公开仍很不彻底】 北京财政局日前宣布: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然而在2006年,为了举办中非峰会期间的交通顺畅曾出台了规定,在京中央单位公车的50%和北京市属单位、外省市驻京机构公车的80%将暂时封存,不得上路。当时有关部门宣布封存的公车超过49万辆,仅这一数字就远远超过了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公车总数。另据有关人士指出,按照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减去私家车数量的算法,北京公车应为70万辆。公车数量的争议主要来自统计口径的不同。安邦认为,对于有争议的数十万辆汽车,从政府有权用行政命令使其停驶来看,将其视为公车更为合理。最近财政部公布的《财政部2011年部门预算》显示,2011年财政部部门预算总额为188845.86万元,较2010年财政部部门预算增长15.9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务(款)2011年财政拨款预算数为99972.66万元,比2010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2716.77万元,增长29.40%;外交(类)国际组织(款)2011年财政拨款预算数为79192.10万元,比2010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1563.36万元,增长2.01%;外交(类)对外合作与交流(款)2011年财政拨款预算数为1665万元,比2010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558.44万元,增长50.47%。财政部系今年首个公开部门账本的中央部委。由于财政部这次把预算公开内容首次细化到“项”级科目支出,令该部门行政运行支出等情况首次得以曝光。不过,在财政部今年公布的账本中,由于仍是按支出功能分类,而没有公布按支出经济分类的账本,因此,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仍未能见到踪影。“三公”消费数据的彻底公开尚且困难重重,经费的控制就更将难上加难。(ABH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土地财政是物流成本高涨的根本推动力】 土地财政现在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其弊端也确实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世邦魏理仕新中近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物流设施的空置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而可供物流设施开发的土地变得极其稀少。在综合影响下,全国物流物业租金的上涨幅度预计将高达20%。而“土地财政”直接左右了物流物业的开发。由于工业用地所获取的价值远远低于住宅或商业用地,所以在规划新开发区时,相比工业用地,地方政府一般更愿意分配土地作为住宅及商业规划区。即使在工业和高科技园区,能够带来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项目也主要是园区的办公楼、工厂和研发设施。另一方面,开发存储设施能够直接带来的业务流程和就业机会增加极其有限。在很多情况下,物流设施均被视为配套服务。世邦魏理仕认为,鉴于以上原因,明年国的物流空间将供不应求,进而导致租金飙升。同时,物流服务商、零售商和制造商都会将更高的存储成本纳入到商品的价格中。存储成本占整体物流成本的1/3,占国内GDP的5.9%,因此存储成本增加以后,会使中国本已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增大。在我们看来,这揭示了现在大多数城市的一种困境:政府财政的严重依赖性使得地价居高不下,而高地价直接制约了其他商业的发展,导致投资动力不足,这又反过来迫使政府更加依赖于卖地挣钱。上述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事实上,中国经济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土地资源问题,从商品房到墓地,从商业地产到工业地产,都是如此。(A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上海禁止房产分批上市的政策执行存在不少缝隙】 虽然从2007年9月起,上海就要求商品住房项目应全部申请预售;超过3万平方米,确需分批预售的,每次申请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但据《中国房地产报》的调查,上海的该项政策的执行存在较大的缝隙。上海金山一楼盘15000多平方米的房源,在半年内拿到了3张预售许可证。金山区房管局还为之辩护:金山老城区所剩下的商品房余量日趋减少,同时新开盘量骤减,为了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从而平抑房价,决定将部分符合预售条件的楼盘先期推出。不仅上海多个区属房管局在预售许可证审批环节没有严格执行,开发商也大打擦边球。但是,尽管预售新规执行疏漏严重,政府并未有相对应的监管措施予以约束。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称,开发商总会想方设法规避最低上市面积。比如以3万平方米的上市申请拿到预售证,再将同一张预售证上的房源少量多批推出。开发商少批量推盘可避免大批量开盘带来的市场冷淡,更能够营造良好的销售势头。这样的推盘策略,新上市项目总能维持供需平衡供或不应求的局面,利于涨价。以上海青浦某项目为例,1月29日一天取得3张预售许可证,预售面积分别为14487.24平方米、21814.62平方米、4824.94平方米。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均价从15000元/平方米上涨到16000元/平方米。该项目开发商已经通过分批多次开盘、渐次提价的方式获取利益。(LHZB)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渣打称我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尚能覆盖工资增长】 4月1日,渣打银行在一份调研报告中称,今年中国制造业工资增幅达到9%-15%。这份调研报告是根据渣打银行最近一个月对珠三角部分港资制造企业、上海周边的台资企业以及重庆相关企业等的调查做出的,9%-15%的工资增幅低于之前某些媒体报道的20%-30%。渣打表示,根据其在春节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对58家位于珠三角地区的港资制造企业的调研,有39家企业(占67%)称今年已经提高小时工资,平均增幅为13%,中位数为15%;具体增幅从5%-20%不等。余下的19家企业中,15家计划在今年提高工资,平均增幅为10%。而位于深圳与广州之间的制造业重镇东莞的企业报告的工资增幅最高平均增幅达到16%,去年平均增幅则为8.5%。22家东莞受访企业中有12家企业在今年春节之后工资增长达到15%或更高。不过,渣打的调研显示,工资上涨的影响并没有外界想象的大。大多数企业认为单位劳动产出增长快于工资增长,表明劳动生产率增长仍然刚好能够吸收更高的工资成本。而且,工资的提高体现了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意味着工资的上涨是“工资增长”,而不是“工资通胀”。(RCY)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搞商业地产需要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各地纷纷出台针对住宅的限购令之后,商业地产目前很火。不过,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日指出,住宅地产限购,是在住宅市场发生逆转或者是调整的驱使下的。他认为商业地产并没有迎来春天。因为商业地产是在地产的大行业内,如果真的整个行业出现了下行的大趋势,整个行业的预期发生变化,投资收缩或者整个行业连续一两年出现下行的问题时,商业地产很难会一枝独秀。如果在半年左右,整个房地产的调整趋势确立以后,可能都会逐渐影响,因为整个资金的流动性会从行业撤出去,预期大家也会产生变化,就是买住宅不保险,买商铺、写字楼就保险了,对这个问题要认真的思考,整个行业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认为,在商业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把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经济发动机,大量的供应商业地产土地,一定会造成供大于求,企业进入商业地产市场,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对此,安邦研究人员在西部某大城市调研发现,当地中等规模开发商对商业地产也持谨慎态度。有当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商业地产也不是很好做,况且也难以完全复制万达那样搞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因为这对与政府的关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当地,商业地产面临需求难以跟上的问题,该人士透露,他们公司现在试图将所持的商用楼分拆卖出,因为靠租金难以回收成本。(R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工商企业每年都在缴纳巨额超收电费】 近日,据媒体对北京、重庆、乌海、嘉兴等地工商业电力用户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商业企业,用电的实际价格普遍高于各级发改委的目录电价。北京多处写字楼用户的电价均超过每度0.9元,商铺和饭店的用电价格多在每度1.1元以上,即使考虑峰谷分时定价因素,仍超出目录电价0.06-0.278元不等;上海调查的两家工厂,今年1月平均电价超出目录电价0.088元和0.189元;西安调查的四家商户,用电电价超出当地目录电价0.33-0.63元;济南一家酒店的平均电价超出当地目录电价0.174元等等。据悉,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一是大工业用户的实际用电价格普遍高于目录电价中的单价,多由两部制导致。二是峰谷分时电价也是导致实际电价上升的一个因素。但是,这两条远不足以解释实际电价高于目录电价的所有情况,在媒体的调查中,从用电类型无限细分到具体的抄表收费自由裁定,五花八门的人为因素造成了对电费的层层加码。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的测算,据了解,2010年全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41923亿千瓦时,而如果按照居民用电量5000亿千瓦时,企业缴纳电费平均超收0.15元/千瓦时计算的话,一年下来,全国工商企业就要多缴5538亿元。(LCXS)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房地产泡沫再高,会让普通中国人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的房地产价格高企,已经从人间蔓延至阴间了。清明将至,中国内地的墓地价格再度被炒高。据长春市媒体日前对市内多间墓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普通墓地的基本价格多在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近1万元。在沈阳,目前沈阳市区住宅每平方米成交均价约为6000元,而墓地价格也在游资加入炒卖、墓园开发商参与炒作之下节节上升,始终维持在楼价的5倍左右,也就是每平方米3万元。其中,一处知名的墓园还推出标价达28.8万元的豪华墓地。工作人员指,这种墓地面积大,下面还有一个两米长的墓室,同时墓地的石材、雕工、风格等都比普通墓地高档,因此叫价较高,而且不会打折。在广州,墓地价格也愈炒愈高,一块面积约2平方米的墓地如今叫价达2万-6万元不等,风水较好的还动辄要10多万元;增城一处塔葬墓地的价格收费更高达30多万,堪比别墅豪宅价格。部分市民买不起墓地,只好将五、六个骨灰坛放在一块墓地里。有人感慨,在房地产泡沫之下,中国人活着住房不容易,死也不容易!墓地不仅价格太高,而且据称墓地只有50-70年的使用权,这几乎就是让人死无葬身之地!(B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李光耀谈中国的未来和国家资本主义】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是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也坚定地认为作为“温和霸权”的美国,应该对崛起的中国保持警惕。提前出版的4月10日的《商业周刊》文章,刊登了查利•罗斯对李光耀的专访。李光耀认为,2011年,世界期待美国继续成为领导者,因为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则要“接受”,因为“她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他认为,中国的兴趣并不在全世界,中国只关注那些可以获得石油以及其他资源的地区。在李光耀看来,中国期望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这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在20年内,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技术强国,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要让隐形飞机上天,还要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还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不过,李光耀并不认为中美之间会出现像战争这样的对峙,对峙会比较缓和,因为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美国的技术,需要派学生到美国学习,然后开始做生意,从而改变中国的命运。(如果与美国对峙),中国就会失去所有这些信息、所有技术能力。李光耀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并不意味着国家资本主义将成为未来的模式,他坚信,私人资本主义能够轻而易举地战胜国家资本主义。他认为,大多数亚洲国家现在面对中国很“谨慎”,担心哪一步走错,就会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亚洲国家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中国有13亿顾客,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很有吸引力,还有一个人数不断增加的中产阶级。所以如果你不进去,你就会失去一些东西。在李光耀看来,中国害怕的经济问题之一,是沿海富裕城市和内陆省份之间的收入差距,沿海城市内部的收入差距,这些问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不满和社会混乱。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新华网报道了李光耀的上述观点,引发了媒体大量转载。(R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应冷静看待中国企业的南美投资热】 根据巴西媒体一条被广泛引用的报道,2010年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跃升到120亿美元,较去年上涨140倍,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第一大投资国。不过,有专家对“拉美热”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根据巴西央行2011年2月发布的外国直接投资国别统计,2010年来自中国(除香港)的直接投资约为4.8亿美元,在巴西的外国投资来源国中,仅排名第二十。专家认为,120亿美元这一数字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统计口径的问题,如国家电网投资巴西输电线路事实上是购买了西班牙公司在巴西的资产,不能算做直接投资。另外,一些已经公布的交易还没有最后确认完成,不能下定结论。所谓的120亿美元投资,大部分来自于两笔能源交易,5月,中化集团以30.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巴西佩雷格里诺油田40%的股权;10月,中石化集团投资71亿美元收购雷普索尔公司巴西公司40%的股权。这两笔交易都没有被巴西央行列入直接投资的统计之内。事实上,中国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额表现得并不稳定,2006年为84.68亿美元,2007年下降到49.02亿美元,2008年继续下降至36.77亿美元,大幅增长上来也就是最近两年的事。分析人士认为,投资是一个慢工夫,因为只有贸易便利化之后,才有可能有进一步投资发展的愿意,目前在南美的投资还主要集中在资源大国、市场大国和避税港,而这些地方承投资的总量毕竟有限,中国未来对巴西的投资应倾向于基础建设和制造业。(RBH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港媒称“60后”政坛新星正在崛起】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市场盛传多时的苏树林职位调动终于正式落实。2日,福建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福建省领导层调整的决定。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二局局长潘立刚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决定苏树林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同时免去福建省省长黄小晶省委副书记职务。福建省委常委会议亦同时决定,苏树林出任福建省政府党组书记,由于黄小晶因年满65岁退休在即,意味着苏树林将出任福建省代省长。1962年3月出生的苏树林出掌福建省省长,是为内地第6位“60后”正部级官员。之前5位包括最年轻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内蒙古区委书记胡春华、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曾出任敏感职位国防科工委主任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庆伟,以及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这些“60后”政治新星,现时已安排在重要职务上磨练,所谓10年磨一剑,他们有部分将在11年后,有望于2022年秋季召开的中共二十大进入领导核心,故这些政治新星的跃升,特别引起瞩目。苏树林的仕途可算理想,2002年中共召开十六大时,他年仅40岁,当时还是中石油副总经理,便当选为候补中委,成为鲜有并非大型央企一把手而进入中委会名单的年轻干部。(BL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QE2结束与通胀忧虑下美国就业等数项数据表现尚可】 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QE2)即将结束和通胀忧虑抬头的情况下,日前公布的一些美国经济数据部分缓解了货币政策退出的忧虑。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非农就业人口净增加值达到21.6万,而失业率下滑至8.8%,这是美国失业率连续4个月下滑。而之前分析师曾预计,3月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将净增长19万,失业率将维持在8.9%。美国供应管理协会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61.2,比1月份微降0.2个百分点,但依旧高于50的临界点,表明美国制造业活动已连续第20个月扩张。美国供应管理协会认为,当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60以上,表明一季度美国制造业活动持续扩张,尽管生产等分类指数增长,但企业也非常担忧国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攀升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表明制造业处于萎缩状态。另外,3月份美国市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7%,达到了124.7万辆,年销量折合率再次突破1300万辆,实现了月销量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日本地震导致汽车价格提升给汽车销售市场带来不利影响,但美国消费者对小型车的强大需求抵消了这些负面因素。(RHZB)返回目录 〖调整与修正〗无 〖每日数据〗 COMEX 金=1433.00美元(4月4日收盘价) NYMEX原油期货价格每桶108.47美元(4月4日收盘价) 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121.06美元 (4月4日收盘价) [外币100] 美元655.27 英镑1050.27 日元7.8532 港币84.24 澳元676.96 欧元928.29 1人民币=4.47552新台币 [1美元兑] 英镑0.61896 欧元0.70473 澳元0.96820 瑞郎0.92184 日元84.3461 加元0.96809 港币7.77509 [主要股市指数] 深指/沪指12699.42/2967.41(4.1),沪深300指数3272.73(4.1),恒指24150.58(4.4),道指12400.00(4.4),纳斯达克2789.19(4.4),标普500指数1332.87(4.4),日经9615.55,台湾加权8705.13(4.1),德国7175.33(4.4),法国4042.92(4.4)   声   明 安邦集团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研究员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电话咨询”(TELEPHONE CONSULTING)及“在线咨询”(ONLINE CONSULTING)服务,直接向研究员咨询。电话咨询:010-59001350,在线咨询:research@anbound.com.cn。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59001350,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研究员)。 鉴于市场上出现假冒及转发安邦产品的现象,特此声明:安邦咨询向正式客户提供的所有产品,只通过如下邮箱发送:anbound@anbound.com.cn、anbound@anbound.info、anboundmail@vip.sina.com ,客户也可从安邦官方产品网站(www.anbound.info)获得。从任何其他途径收到的产品,都不能代表安邦产品,安邦咨询概不负责。 ©2011 Anboun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日志 2011/04/06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32期 (0) 2011/04/02 — 安邦-每日经济-第3895期 (0) 2011/04/02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31期 (0) 2011/04/01 — 安邦-每日经济-第3894期 (0) 2011/04/01 — 安邦-每日金融-第3230期 (0)

Read More

外交政策:寿司再见?

有关日本核泄漏污染的报道引发了包括杰里米·佩文(译注:美国演员)在内的许多人的担忧:寿司以及其他多种日本美食是否还可以安全食用。随着放射物质泄露事态的逐渐严重,美国、香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诸多国家与地区已下发禁令,禁止从日本进口若干种类的食品,一些人据此忧虑全球食物供给可能将陷入困境。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现在的形势可称之为“严峻”。因此日本食品正遭受着迅速增长的品牌危机。 持续不断的污染物泄露,连同最近的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土壤中检测到钚、以及泄露出的放射性铯和碘已在美国检测到的报道,很可能进一步加重事态。对于日本来说,相应的经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农业在该国GDP中的贡献率仅为1.1%),但无疑的是,在它所面临的一系列重要挑战之中又增加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砝码。 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完全拒绝食用任何与日本相关联的食品呢?一旦问题牵涉到食品安全,有些时候,感性会压倒理性。举例来说,美国从日本进口的海产品还不到总量的百分之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在对这些进口海产品进行严密的监视,而且大多数餐馆已经暂停了任何来自日本的食品订单。法国、德国、印度、中国以及韩国都宣布采取类似的措施。这些措施是相当审慎的。但这些措施是否足以安抚消费者,目前还尚未可知。即便面前的盘中没有任何食材来自于日本,用餐者仍旧有可能出于恐惧而拒绝食用,从而使在世界上广为流行的日式餐点遭受重大打击。 无论如何,贸易紧张都不太可能进一步升级。鉴于进口禁令只是临时的,也不是旨在使本国生产者获利的一揽子限制,因此基本没有可能造成贸易摩擦。举例来说,日本食品出口中有相当大的部分被中国消费——大多数都以质量和安全的承诺为卖点,以高昂的价格出售给高端消费者。为本国的公众舆论考虑,北京方面需要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是中国又很难以国内生产的食品来取代从日本进口的那些,因此政府也就不太会做出什么过于激烈的举动。另一方面,中国也想要同它的邻国日本保证良好的贸易关系,从而使中国制造的食品能够进一步地打开日本市场,特别是现在的情况下,日本的食物短缺现象有可能加剧,而消费者对日本食品的信心也有可能遭到重大打击(然而,考虑到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良记录,日本方面对食品的信心需要下降到相当程度才能让后面的这种可能性实现)。 的确,有关此事件对健康不利影响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大多数患病者都是由于日常食品遭受污染而染上疾病。仅需告知儿童不要饮用切尔诺贝利附近受影响地区饲养奶牛所产的牛奶,这一简单的措施就有可能使当地人民的痛苦急剧降低。对日本相关地区的持续监测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距离切尔诺贝利事故所达到的辐射水平还差得很远。而如果我们对日本的食品安全风险投以过多的注意,则日本更为急切需要国际社会注意的紧急救灾则将受到相应的不利影响。 作者是欧亚集团全球卫生事务研究所的一名分析师。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