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

外媒反驳新华社:谁成笑料?

美國之音记者: 海涛 | 华盛顿 中国最近大事不断。先是2月初出现重庆副市长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事件,4月中旬又爆出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被拿下事件,下旬又有了临沂盲人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华使馆事件,这几件大事,引起了极大反响和震动。新华社发表评论,希望境外“一些人和媒体”,“不要让自己成为笑料”。” 5月1日,在中国是“五一劳动节”。就在这一天,新华社发表评论题目是:不要让自己成为笑料。新华社说,薄熙来严重违纪,中央决定停止其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党员和民众“纷纷表示”支持。但是“在境外,却有一些人、一些媒体或别有用心、或出于本能对这一决定说三道四,甚至不惜捕风捉影制造谣言,传播传闻,有些造谣让人感到可笑。” 新华社的评论文章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比如,有一家有影响的境外媒体,竟报道了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因为涉及相关事宜而被拘的“消息”。” 新华社评论没有点这家境外媒体的名,也没说明方滨兴涉及何种“相关事宜”而被报道说遭到拘留。 *读卖新闻“造谣”?方滨兴要求公开道歉* 不过,据方滨兴自己在其微博上说,日本读卖新闻这一报道是造假,他将保留追究其造假责任,并要求造假记者公开道歉。 新华社说的这家境外媒体就是《读卖新闻》,该报4月25日曾刊登驻华记者的加藤隆则报道,谈到方滨兴问题。自从薄熙来被撤职以来,海外媒体对薄熙来、王立军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有消息说,方滨兴是中国互联网封网“防火墙之父”,涉嫌接受薄熙来资金和贿赂,涉及窃听高层领导人,已被纪委带走。 新华社评论说,方滨兴只是因为其他事务忙却“被境外媒体给‘消失’”了。该评论说,“这起虚假报道的闹剧在中国网民中成为了可耻的笑料”。 *新华社:有人总想给中国“添乱”* 这篇评论还说,一些境外媒体和人士按照“有事没事添点乱”的传统,“对中共按照党的纪律依照正常程序处理党员说三道四,散布‘政治斗争’,‘权力斗争’的谣言”。评论说,一名党员,必须宣誓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章程。“任何政党,如果失去了纪律约束,还能生存和发展吗?” 文章说:“境外敌对势力总是不甘心中国的稳定发展,少数西方媒体总是不甘心中国太平无事,它们总是躲在阴暗角落里造谣生事,企图扰乱、捣乱中国。” *新华社批外媒妄猜18大* 中共今年秋天召开18大,海外有不少关于18大的报道。新华社的这篇评论说,中共开18大,是早已宣布的,目前一切都在按照党章规定有序推进,“中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可一些境外敌对势力和少数别有用心的媒体却不甘寂寞,对中共政局妄加分析,对18大妄加猜测。在了解内情和懂行的人看来,这些充满了“可能”“或许”“据闻”辞藻的报道,“实际都是没有事实依据、不讲新闻职业操守的做法”。 新华社这篇评论援引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说:“历史经验表明,每逢党和国家面临大事,国内外敌对势力总会藉机兴风作浪。” 新华社的文章没有提到具体的媒体以及个人名字。 *新华社英文报道批外媒造谣* 另外,新华社早些时候(04/29)还发出一篇英文报道,题目是:“为何在薄熙来问题上谣言不断?”该报道说,最近,某些境外媒体就薄熙来事件不断炒作:窃听、政治权力斗争、独家爆料云云。 报道说,但是,只要对中国国情稍有了解的人就都知道,这些报道是何等荒谬。“外国媒体独家爆料司空常见,但是,他们一般都不透露或无法提供具体消息来源,只是些毫无根据的猜测估计,对中国政局进行抨击。” *新华社:谣言来自“邪教”* 这篇文章说,某些境外媒体报道的这些消息,都一直在“人们非常厌恶的邪教”网站所流传。 那么,有关薄熙来问题的真相是什么?新华社这篇英文文章说,如中国当局在4月10日所公布的那样,“2011年英国公民尼尔?伍德在重庆被发现死亡一案,公安机关进行了复查。据悉,薄谷开来(薄熙来妻子)与尼尔?伍德关系良好,后因经济利益产生矛盾。薄谷开来和张晓军(薄家勤务人员)涉嫌故意杀人已被移送司法。” 伍德(海外称海伍德Heywood)之死以及王立军事件之后,薄熙来因“严重违纪”而被中共中央停止了其政治局和中央委员职务。 *新华社:外媒为何造谣* 新华社这篇英文文章说,这些,都不应被解读为政治权力斗争。文章质问:境外媒体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在中国问题上“造谣生事”?这篇文章认为,主要是追逐利益。 文章说,由于全球经济衰退以及互联网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都希望能赚钱来扭亏为盈。海外许多读者都希望了解中国,所以,这些媒体就千方百计想用中国报道来吸引读者听众和观众。 文章还说,还有一个因素是,许多外国媒体对中国国情缺乏基本了解。一些媒体用过时理论和数据来套中国现实,得出结论说,中国经济撑不了几年就崩溃了。对待中国政局,他们也是用这套方法和理论来加以评估。 新华社这篇英文文章说,这些境外媒体还是使用过去的冷战思维,先入为主,用偏见和敌意来看待中国,因此,他们把中国处理薄熙来案,总是看成是权力斗争。报道说,中共完全是按照法治和党纪来处理这个问题的。 新华社的报道还说,西方有些势力,不愿意看着中国成为民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看着中国发展很不舒服,总想诋毁和搞乱中国,盼着中国像前苏联一样垮台。 这篇英文报道还说,刑事案件和权力斗争毫无关系。当真相大白天下时,那些散布谣言的境外媒体,将无地自容。 *联合报反驳:谁成笑料?* 针对新华社的评论,台湾联合报(5/2)也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高姿态批外媒,是谁成笑料? 文章说,王立军进入成都美国领事馆开始,薄熙来事件一直是海外关注的焦点。这绝非“中共以党纪取代法律”的非议,而是中共18大前最严重的政治事件,不仅涉及最高层领导人的排位,更影响大陆未来发展。 文章说,事态发展至今,中共官方媒体除了3月19日张德江取代薄熙来成为重庆市委书记、4月10日撤销薄熙来党职两则新闻外,对薄熙来涉及的“违纪”内容、薄家人涉及的案情只字不提。另一方面,“在网上大量删文、封帐号、封网,甚至抓捕‘造谣者’,凸显了大陆改革开放30年,至今仍是个资讯不透明、法治极欠缺的社会。” 联合报的文章还说,中共始终坚持枪杆子笔杆子牢牢掌握的大原则,这一段时期以来,放话给西方媒体,讯息转进民间流传,然后又出手打压。现在则指责外国媒体,别有用心,兴风作浪,是造谣者,反而倒果为因。 台湾联合报这篇文章说,外媒最早从金钱、女人、死亡、命案等线索报道着手,起初都被大陆网友视为“惊人的谣言”,不敢置信,后来情势演变似乎“都是真的”,新华社现在反而要外媒“不要让自己成为笑料”,情何以堪?倒不如期许中国会脚踏实地地,从创造一个信息公开、透明化的社会开始改变。

阅读更多

汪暉:薄案真假交錯,迷惑全球

編譯中心紐約2日電 出身中國權勢家族的薄熙來垮台,是否反映中共傳統的幕後政治運作壓倒了進行實際公開辯論的可能性?薄熙來事件引發的各種傳言,是否有意掩飾他倒台的事實真相?也就是黨內亟於遏制它從上到下的新自由經濟成長模式引起辯論,並引發宮廷政變? 「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著名的左傾政治理論家汪暉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他的看法很重要,因為它們從薄案發生後迅速遭到政府壓制的左派觀點,剖析這個事件引起的關切。 汪暉表示,薄案充滿野心、暗殺、貪慾的公開戲碼,實際上是刻意營造的政治演出,企圖同時點出和遮掩真相,用聳人聽聞的細節迷惑全世界,藉此轉移大眾對實際情況的注意力。他說,很多傳言後來證明確有其事,反映精心策畫發布的訊息真假交錯,可能永遠無法確定其來源。 汪暉宣稱,目前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能否邁向較開放的政治體系,滿足社會對公開真相的要求,還是繼續讓幕後政治運作控制真相。 他說,雖然本案主要關係人已遭拘禁數周,甚至數月,可是政府公布的有限資訊,與它做成的政治決定的嚴重性,仍有極大的差距,導致流言四起。 他表示,這是中國一向的做法,重要角色與外界斷絕連繫,政府根據政治需要選擇(或捏造)消息,並根據同樣的考量決定發布消息的管道,以維持操作和控制空間。 汪暉說,跡象顯示這套做法已超越國界,反映當今全球化的資訊環境。在中國出現的謠言很快就出口到西方,再經海外華人以及外國媒體和網路消息傳回國內。但是,很多謠言後來證明確有其事,反映精心策畫發布的真假交錯信息,而其來源可能永遠無法確知。 世界新聞網

阅读更多

陈光诚改变心意,盼争取美国庇护

美国之音记者: 何宗安 | 北京 图片来源: AP 陈光诚与妻儿在山东临沂老家(资料照片)     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的命运仍然充满许多疑问,他现在表示希望前往美国得到政治庇护。陈光诚稍早离开美国使馆,前往北京一所医院接受治疗时,他当时表示计划留在中国。 *骆家辉:陈光诚自愿离开使馆* 就在陈光诚离开美国使馆后几个小时,有关他离开的详情逐渐开始明朗。 有关陈光诚究竟是希望留在中国还是前往美国的问题,给星期四在北京举行的美中高层对话蒙上了阴影。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星期四在北京告诉记者说,一天前,当美方官员护送陈光诚离开使馆,前往北京一家医院就医时,他对陈光诚的意愿确信无疑。 骆家辉说:“我们问他到底想做什么,是否想离开使馆,是否准备好要离开。我们等了他几分钟,突然间他急切而兴奋地说,“我们走吧!”现场有许多人都听到他这么说。” 骆家辉呼吁各界保持耐心,并对报道指称让陈光诚留在中国的协议提出辩护。 *陈光诚:改变心意是因担心安全* 不过就在骆家辉举行记者会几个小时前,陈光诚似乎改变了心意。他在电话中告诉外国记者,希望自己和家人得到美国庇护。 陈光诚说:“我感到非常不安全…(声音不清楚)。之前是这样的,但现在不是这样。” 美国官员表示,他们要进一步了解陈光诚的意愿,尽一切可能帮助他达成所愿。 *中国外交部不愿说明是否考虑让陈赴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例行记者会上不愿透露陈光诚有关留在中国协议的细节,也没有表示中国政府是否会考虑陈光诚的旅行申请。 刘为民说: “美国驻华使馆是以非常的方式将中国公民陈光诚带入驻华使馆,中方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美方的做法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中国也绝不会接受。美国驻华使馆有义务遵守有关国际法和中国的法律,不应该从事与使馆职能不相符合的活动。我想这个立场已经非常清楚了。 不过,刘为民没有重申北京要求华盛顿对此道歉。 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孔杰荣表示,这个星期早些时候他被召去参加各方,包括陈光诚本人,对陈光诚事件的协商,最后各方一致同意达成一个被孔杰荣教授称之为正面的、非比寻常的协议。 *孔杰荣说:人权团体试图影响陈光诚决定* 孔杰荣说,他相信美方外交官员是有善意的,而截至目前为止,北京也信守协议中的承诺。但是他说,他担心一些人权团体在试图影响陈光诚。 孔杰荣说:“我们必须谨慎,人权团体更要谨慎,不要让陈光诚事件变成自相矛盾的冲突。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协议,我们必须测试北京当局,看看他们是否会真的履行承诺,我们也要切实遵守。这个事件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陈光诚,而他需要一些时间从这次事件中恢复过来。” 40岁的陈光诚是自学成才的律师,他在披露中国计划生育当局强迫堕胎和节育的做法后,被当局关押了4年。2010年9月获释后,他就被非法软禁在家中,并遭到便衣公安的毒打。 上个月陈光诚逃离软禁进入美国使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他在星期三离开美国使馆,在北京一家医院与家人团聚,并接受脚部骨折的治疗。

阅读更多

陈光诚希望克林顿按照他现在意愿帮他离开中国

中国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要求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按照他现在的意愿为他提供帮助,帮助他离开中国。 正在北京朝阳医院的陈光诚星期四(5月3日)通过电话接受BBC采访时还指责中国政府不履行承诺。 BBC记者白麦克通过电话问他有什么话要告诉克林顿。他说,“我希望得到她的帮助。” “什么样的帮助?”“按照我现在的意愿给我帮助。” “您现在的意愿是什么?”“我就是想出去治疗一下身体,然后很好地休息一下,因为我七年来没能过一个周末了。” 改变主意 BBC记者问陈光诚,“你为什么改变你的想法?因为你原来说,你还要呆在中国。” 陈光诚回答说,“我觉得他们没有很好地信守这个承诺,中美签署的这个承诺。” 陈光诚在做出上述回答时没有详细指明“他们”是谁,但是他在随后的问答中说,“我觉得是中国不履行承诺”。 他还说,“为了信守签署的协议,我走出来。他们承诺保障我的公民权利。但是现在了解到家里的一些残酷的情况,还有昨天(5月2日)晚上我的手机突然既不能打也不能接,还有我的朋友们都不能来看我,我觉得这都是问题。” 美国使馆“对我很好” 陈光诚在采访中拒绝对美国大使馆提出批评。BBC记者问,“你是不是觉得美国大使馆辜负了你?”他回答说,“没有,他们对我很好。” 陈光诚还表示,他已经把自己希望去美国的要求告诉了美国大使馆官员。 陈光诚在谈到自己目前在北京朝阳医院的状况时说,他的脚骨头裂了,打了石膏,躺在病床上。 他还说,他和妻子孩子在一起,医院对他们照顾得很好。 但是他说,他对家里的状况,对朋友们的状况感到担忧。他想和这些朋友联系,一直找不到他们。 BBC

阅读更多

陈光诚事件,中国呼吁美国顾全大局

针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有关确保北京信守承诺,不让中国维权律师陈光诚再受骚扰的声明,中国外交部周三(2日)通过官方媒体重申立场,呼吁美方应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中国官方新华社和中新社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答记者问”方式,就希拉里公开声明发表中国外交部的回应。 刘为民表示,他要再次强调,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有义务遵守国际法和中国法律,“不得从事与其职能不相符的活动”。 “中方绝不接受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已要求美方就此道歉,彻查此事,处理相关责任人,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他还指出,美方现在要做的,“不应是继续混淆视听、千方百计推托和掩饰自身在这件事情上的责任,更不得继续做干涉中国内政的事”;而是以负责任的态度,从这次事件中“认真汲取教训,真正反思自己的政策做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刘为民又再次强调,中国是“法治国家”,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同时任何公民都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抵达北京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周三就陈光诚事件发表公开声明说,美国处理中国维权人士陈光诚的方式,“反映了他的选择与我们的价值观”。 她还说,确保北京信守承诺,不让陈光诚再受骚扰,至关重要。 BBC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