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

老枪 | 你幸福吗?

长假对许多人来说,其实是无聊的日子,所以,央视新闻联播的“你幸福吗”在微博上持续大火。 “你幸福吗?”,这几乎是个天问般的哲学问题。单只定义幸福,给幸福一个约定俗成,大多数人都能认可的统一概念,就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央视,大约也只有央视这样的中国特色官方宣传媒体机构,才有如此绝大的气魄挑战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采访并实施。当然,采访得到的结果,气象万千。...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希望你们被我正确地感染到

一周语文|2012(41)|2012-10-1-2012-10-7 左 为本周单字“系”,“关系”的“系”。长假前一天,薄熙来案公诸于众。在官方给出的案情简述中,“与多名女性发生并保持不正当关系”引出热议,反响强烈。某 饭友 迅速给自己换了个新网名:“请与我发生和保持正当关系”……与之近似,各种以官方原句为基本句型的造句纷至沓来,潮水般涌动。其中“古典熟句+时髦句型和”成为本周 最新最热句型 。 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与多名女性发生和保持不正当关系”,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关系”,如“青山依旧在,几度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再早一天,作家带三个表也在饭文里写下近似的 虚拟 :“但愿人常委,千里共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关系——薄书记从软禁中向全国人民发来中秋祝词。” 玩笑之外,就薄案而言,大众也大致了解,这个被披露的细节虽引发万众关注,可它本身并非重点。周日,评家 黄安伟 在纽约时报中文网以“薄熙来涉嫌巨额受贿”为题发布的报道援引学者贺卫方的话说,官方声明“表明高层决策者对薄熙来的行为相当愤怒,他们会用最严厉的手段来惩罚他。在他们看来,薄熙来的所作所不仅是一种犯罪,更重要的是,它是对权威和既定党纲的一种挑战,这一点是不能容忍的。” 汉字“系”为会意字,《说文-系部》里说,系,縣(懸,即悬)也,从系,厂声,本意为悬结,引申义有捆绑、拴、联署、接续、维系、攸关、相关、栓结、悬提东西的绳子、带子、挂念、牵挂、留意、约束、羁绊、世系、用绳索等把人或东西拴好后向上或往下送等很多。 ————————————————————————————————————————— 【梁博】 语出学者cinekino周一微博。本周,热播真人秀“中国好声音”年度冠军出炉,赛中给人印象寡淡的歌手梁博获胜,成为十一长假最热话题。针对海量吐槽无穷猜测,cinekino一则以“梁博就是许三多”为题的短文别具视角,头头是道:“ 梁博 其实就是许三多,在文艺范主旋律里扮演反文艺的励志、草根正面。总局还会表扬的。浙江卫视一手抓收视率,一手抓总局表扬。在这点上本身就‘许三多’……好在‘中国好声音’在生产机制的时候,也一定在生产平行宇宙。这个念头就是机制惯性和平行宇宙的增速比拼。谁说黑幕?这节目根本没有提供选票环节的透明呈现,所以根本无黑幕的空间,只能是彰显了。” 【在你的国家你却是个陌生人】 来自网友王人平本周推荐,语出作家许知远。2010年初,许知远出版《祖国的陌生人》一书。该书“在形态上或许杂糅,游记、人物、评论,都混合其中,但是其主题仍很清晰,它试图展现的是当代中国社会日益深刻的断裂感”……“ 在你的国家你却是个陌生人 ”这个用于破题的句子被印到封面上,字不大,却很醒目。适逢长假读到,更有认同感。 【双开一移送】 语出学者金融界人贩子本周饭文:“这两天总觉得‘ 双开一移送 ’怎么这么耳熟,今晨读博时恍然大悟:原来这排球战术‘双快一游动’的政坛打法。哦也。 【那是咸丰年间的事了】 语出作家比目鱼本周微博:“在香港电影院看英文电影,有时需要懂一些最基本的广东话,因为中文字幕常会夹杂一些粤语字眼和广东话俗语,比如 kids 翻译成‘细佬’、Home 翻译成‘屋企’,等等。有一次看电影,台词是‘That was a long time ago.’,字幕译成:‘ 那是咸丰年间的事了 。’” 【弱智三天】 语出作家陈徒手本周微博。长假期间,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连续三天询问路人“是否幸福”,此新闻栏目遇遭网友揶揄。学者杨恒均说:“连续三天的,几乎所有对‘你幸福吗’的回答都是‘我幸福’,这种央视版本的民意测验,真恶心!我怀疑央视有人在以此讽刺中国的新闻真实性。”作家陈徒手说:“看了三天‘幸福吗’ , 弱智了三天 。央视昨天还跑出来夸自己聪明。只能说在严苛的环境下,人们变得瞎应付和严重低能。不好好干活,自娱也自虐。” 【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跟个青椒似的】 来自网友美杜莎2号推荐,语出网友章小八微博:“明天的路况肯定会乱得像盘拉条子,我却还得冲入其中 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跟个青椒似的 ”……这个节前妙喻在长假期间细细回味,竟有预言式的精准。而对我等普通百姓而言,所谓人生也大抵“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这样一想,这长句不妨压缩成“青椒人生”? 【堵城模式】 来自杭州同城会本周微博:“ 堵城模式 全面开启!西湖景区公安分局统计:昨天西湖景区人流量达到90万人次,比前天的40万人次还多了50万!而今天…断桥现在已经只看得到人,看不到桥了!网友惊呼断桥真的要断了!!” 【出了宿舍楼就像进了女厕所】 来自大一新生黄佑想本周推荐,语出他的某位舍友。形容学校男女学生比例失衡,那位舍友说:“出了宿舍楼就像进了女厕所”。 【椒盐普通话】 来自网友断指门将周二微博:“在重庆逛商场是一种乐趣,因为可以听每一个售货员说 椒盐普通话 ”……这则微博里提及的“椒盐普通话” 为民间熟词,所谓“椒盐普通话”即“川味普通话”的变称,为川人自我嘲解之语,意为语音不够标准、使用者接受者双双遭罪。 【骑车需要一个小时的就是远方】 语出饭友拿铁匠近日饭文,一句:“小时候我的脑尺就是自行车, 骑车需要一个小时的就是远方 ”……这个简单句子一下把我支回大一。那年暑假,我骑车从西山往南弓匠营,骑了俩小时。中午和同学吃完饭,再骑车去大山子。晚九点,再从大山子骑回西山……那是个多漫长多美好的远方。 【MIB3综合症】 来自编辑不吃米饭饭文:“ MIB3综合症 ,一直在想地球上有些人可能真是潜伏下来的外星人,而且还分组,比如A组:乔布斯、米高积逊……C组:毛泽东爷爷、希特勒爷爷”。不吃米饭所说“MIB3综合症”即所谓“黑衣人3综合症”的大概意思是依照黑衣人系列电影及相关传说生成的联想,并就此指涉那些非同一般之人。 【希望你们被我正确地感染到】 语出中国好声音哈林组学员吴莫愁,是吴莫愁在四选一环节获胜后的感言。在中国好声音真人秀节目中,选手吴莫愁一直具有巨大的争议性话题性。用导师哈林的话说,吴莫愁的声音与表演既有鲜明的标识性,又有巨大破坏性。随着节目渐近终极挑战,吴莫愁言谈举止随之不断收缩个性,以至于迟疑深虑地说出这样个脱离语境不易理解抑或神会的句子。 【爱国贼】 网络熟词,特指那种以爱国为幌子掩饰一己私利行事危害公众利益的人。本词据熟词“卖国贼”变更而来,虽仅一字之差,却使人性险恶凸显而出。本周,作家连岳在饭文里谈及“爱国贼”:“那些打砸抢烧的是 爱国贼 ,那些抵制日货的也是爱国贼,所谓的爱国贼,就是以爱国的名义让中国人更弱、更笨、更可笑,让这个国家更不可爱。”

阅读更多

信力建 | 战争!战争!

作者: 信力建   中国自古的仁人志士对“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战争都持反对态度:道家始祖老子就不客气地指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的非战观念。对战争的惨重后果也有痛彻的揭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儒家的孟子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善战者服上刑”!即使是兵家的孙子,也在论述战争的不可避免和和实际功利之余,慎重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然而,人有多种,事有两面:就战争而言,反对者固然多多,而拥护者,从中获益者亦不乏其人——在他们心目中,战争却是一桩可以利用来转变国内矛盾转变自己命运的终南捷径。于是“战争!战争!”就成了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主旋律。比如希特勒。此公出身卑微,其父是奥匈帝国的海关公务员,属于那个时代典型的保守和微寒的下层职工,家境贫寒,希特勒十四岁丧父,十八岁丧母。他从一九零八年起浪迹维也纳,困难时甚至沿街乞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走投无路的希特勒去志愿当兵,全身心地投入战争而成为一名德军下士。关于这段生活,他后来在《我的奋斗》中回顾说,“对我来说维也纳是一所冷酷无情的学校,但是它在我的一生中给了我最深刻的教训”——这教训就是:战争不仅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还能改变个人命运。在这个启示下,战后的希特勒就成功地用战争转移了国内矛盾并在这场战争中咸鱼翻身。 一战后,德国因矛盾突出。因为战败,凡尔塞和约规定德国战败赔偿900亿金马克,并且立即索赔,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不能用于军转民,而是被拿走,许多死伤者家属得不到赔偿与抚恤,转业军人得不到工作,人民生活极度困苦。在1925年德国经济稍有恢复,到1929年华尔街崩盘后,再次经济崩溃,德国的灾难远比美国严重,在十几年的失业压迫下,人民变得绝望、凶狠,一根救命稻草也要捞,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唯一方法就是恢复军事生产,人民由于极度痛苦已经不害怕战争了,尽管战争只过去十多年。希特勒“顺应民心”,推出《我的奋斗》一书,书中鼓吹复仇主义。希特勒声言必须撕毁凡尔赛和约,必须同德国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敌--法国算账。他声言,和约所加给德国的耻辱和仇恨己深深地印入六千万男女的心坎,变成了一片弥漫的火焰。为此,他力主对外扩张,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他宣称“将把目光投向东方的那个国家”,“不能用和平方法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夺取。”因为这一套符合当时德国一般民众心态,所以发行量很大,流传极广,为希特勒上台奠定基础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软硬兼施,在奥地利的亲德分子和纳粹分子的帮助下,兵不血刃占领了奥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欧侵略扩张的第一步。接着是向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直至英国和苏联:整个欧洲被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拖入战争的血雨腥风。他也的确成功地转移了国内矛盾,自己也牛逼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在自己老巢狼穴自杀。 革命导师列宁对战争也情有独钟。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受家庭的影响,列宁自幼对政治就颇感兴趣。在不断的被捕与流放中,列宁逐渐建立起了以他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在其思想中,列宁对战争的评价非常之高,他指出:“战争虽然引起种种灾祸和苦难,但它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好处,它无情地暴露、揭穿和破坏人类制度中许多腐朽、衰颓和垂死的东西。”他还十分赞赏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认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探讨战争规律的“理论基础”。当然,他更钟情的还在于战争在解决国内矛盾时快刀乱麻的作用。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看出这是一次利用对外战争夺取国内政权的绝好机会,于是他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这一口号鲜明地体现了其通过转移战争目标来来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用意,为此,他还专门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2月俄国资产阶级经过民主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产生了由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组成的临时政府,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从瑞士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他提出把土地分给农民和政府控制私营工商业的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赢得全国各地苏维埃的支持;关于政权问题,在其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提出无产阶级必须粉碎现存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0月20日左右,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通过武装夺取政权的决议。列宁亲自领导了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开辟了所谓“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这个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基础,还是方式,苏联的诞生于存在,都是拜战争之赐。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对华战争也是典型的想通过对外战争来化解国内矛盾的例子。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日本——日本称之为“昭和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的一大特点就是是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而且影响深远。相关数据显示:从1930年到1932年持续达三年之久。金融、工业、贸易、农业等多种危机连环爆发,其冲击性和破坏力远超过20世纪前30年的任何一次危机。1920—1921年的战后经济危机使工业总产值下降了19.9%,而这次危机使其下降了30%以上。这次危机首先从商品和股票的价格暴跌开始。1930年的批发物价比1929年下跌18%,1931年与1929年相比则下跌30%以上。股票价格的跌幅也大体相当,如果把1914年1月的股票价格指数设定为100的话,那么1930年6月跌至74,1931年9月再跌至69。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满足其扩张本性就必须依赖国际贸易解决工业原料和商品市场,而经济危机却沉重打击了它的进出口贸易。1929年的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进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出口额下降47%。受物价暴跌和外贸萎缩的影响,工业生产急剧下滑。1929年工业生产总值为77亿多日元,1930年降至59亿多日元,下降23%,1931年再降为51亿多日元,比1929年下降32.9%。1930年破产企业达823家,减资的有310家,1931年3月,陷于破产和停业状态的银行达58家以上。在这场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国内人民生活严重恶化,各阶层矛盾日益尖锐,为此,日本政界、财界、军界甚至被舆论左右的国民之间形成共识,即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国内经济、政治危机,其具体主张或急或缓、或柔或刚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日本发动对华战争的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这种试图通过战争来转移矛盾寻求自己自己利益的模式在今天也不绝如缕: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对越战争,阿根庭马岛战争,俄罗斯车臣战争,朝鲜屡屡挑战韩国等等,都可以看到其影子。战争所以能转嫁危机,这其中的理由也很简单:首先,发动战争可以凝结人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从而减少人们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其次,可以拉动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最后,一旦获胜(发动战争者无一例外相信自己会获胜)可以获得巨额的战争赔款来缓解经济上的危机。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政治强人虽然指望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自己从中得益,但战争终究是所谓“凶器”,所以不仅希特勒在战争中自杀,而且德国也沦为占领区。至于靠战争建立起来的苏联,在今天也成了前苏联。日本就更是在挨了两颗原子弹后狼狈投降,并被美国占领——还是孟子说得好“善战者服上刑”!

阅读更多

纵览中国 | 彭涛: …

9月28日,新华网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和公职处分的决定。在对中共高层这一决定的分析中,人们不难发现和看出中共高层目前的一些政治动向和下届领导层的执政理念与考量。 打入十八层地狱 中共高层双开薄熙来的《决定》,直接将薄熙来与王立军事件和薄谷开来杀人案联系在一起,“道破”薄熙来在王谷两案中的“错误和责任”,并强调在调查和复查王谷两起案件过程中“还发现了薄熙来的其他违纪线索”。这一表述,否定了北京把王谷两案与薄熙来案分割开来的说法,表明了中共高层誓将薄熙来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决心,彻底将其排除出中共权力层,从根本上阻止他东山再起。另外,该《决定》还提示,对薄熙来实行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是中共政治局成员“一致”和集体的决定。也就是说,把薄熙来打出北京权力“山门”,得到了中共高层各派系的“认可”或“容忍”。 广罗罪状,斩草除根 如同中共历来“整肃”的做法,为了将薄熙来“斩草除根”和平息党内及民间对薄案的疑虑与不满,中共中央尽量“多而重”地罗织薄熙来的罪名:从大连、辽宁省、商务部到重庆,从薄熙来个人到他的家人,从“滥用职权”、“收受他人巨额财物”到“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等等。其罪名之多之重,实为中共内斗史上“少见”。而且,仿佛中共这么多年来刚刚才发现薄熙来及其家人的贪腐和各种犯罪行径似的。然后,中共高层再将薄案对“党和国家声誉”的极大损害和“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等罪过,通通地归咎到薄熙来一人身上,似乎“薄熙来症状”只是他个人的“失足”,而不是中共专制体制与政治文化的产物。 掩饰党大于法,营造法治形象 中共高层将其惩办薄熙来的决定,尽量表述为“有理有据”和“依法”处理,为其决定营造“法制”形象,一一列举出《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和《公务员法》等“法律”文件,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而不是由检查机关起诉)“将薄熙来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决定》称:“对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体现了中共“从严治党”的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这些依法处理和维护法治的表述,俨然与中共在处理王立军和薄谷开来两案时惯用的“党大于法”的手段大相径庭(即:审理不透明、不公开,法律漏洞和疑点百出等)。 高调反腐倡廉,意在笼络民心 《决定》还称,对薄熙来的惩办表明了中共“反对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全党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这里,北京试图告诉人们一个信息,中共将在十八大上和之后更加响亮地打出“反腐倡廉”的旗号,为新一届领导层制造“清廉”形象,争取民意和民心。然而众所周知(中共自己也心知肚明),中共党内和政府各级处处都是腐败分子藏身之地,中共各级组织不仅不会“以薄熙来严重违纪案为反面教材”,相反将继续以薄熙来“敛财有方”为榜样而“闷声发大财”。中共高层中,像薄熙来似的贪官比比皆是,他们全都安然无恙,因为他们没有触犯中共内部的“潜规则”或没有 “站错队”。在中共现行体制与文化下,权力缺乏监督,“反腐倡廉”只能是个口号而已,永远不会成为中共执政的真正目标。 败者寇,胜者王 在《决定》中,中共中央政治局还表示,“要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管涉及到谁,不论权力大小,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这一许诺,显然是在夸海口,虚张声势。了解中共内斗史的人都清楚,在中共权斗中虽然向来“刑可上大夫”(如刘少奇、林彪、陈希同和陈良宇等),但是“士大夫们”却不会因为其违纪违法的行为而受审,反而会由于在权斗中败北而遭彻查。刑不从法、司法依附于当权者的意志是中共“法律程序”中的常规。中共对其高官的惩处不是依法办事的结果,而是其内部权力和路线斗争的产物,是“王者”(胜者)旨意的贯彻。败者寇,胜者王。谁败谁被查,谁胜谁永不受审(不管他犯了多大的法和罪)。刑只上斗败了的大夫,不上斗赢了的王公。正如《决议》中所说,对“败者”(异己或犯上作乱者)的调查和惩处都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和手软(而且没有的事和罪也可以“查出”)。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抗拒政治民主化 最后,在《决定》中,“中央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到北京倒薄的一个重要原因和中共十八大后的基本政治定位。《决定》强调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明,薄熙来的倒台跟他长期与中央作对和抗衡有关,是他触犯中共现行制度的“天条”和“犯上作乱”的后果。维护和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意味着,中共倒薄不是为了“政改”和推行政治民主化,而是试图籍此确保其现存的政治体制与经济模式不被改变,防止中共内部分裂的加剧和政权的动摇。就是说,中共高层搬倒和严惩薄熙来是其内部权力和路线斗争的结果,而不是民主宪政与一党专制两种制度之争的产物,不是中共高层要放弃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党专权下的经济私有化体制)和实现民主政治的“先兆”。 政治体制改革,望梅止渴的童话 中共中央对薄熙来实行双开的《决定》,可以看作是中共领导层未来的治国“指南”和政治“宣言”,是中共十八大的定调和主旋律(中共在公布双开薄熙来的同时,也公布了十八大召开的日期)。薄熙来的“消逝”不代表中共政改的“新生”,不意味着中共的“反腐倡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不表明中共“法治”的开始和司法的独立。中共十八大后将不会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政改”,不会真实地反对腐败,也不会真心地“依法治国”。只要中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只要中共继续坚持和强调“党的领导”和“党的事业至上”等原则,中共的“政治体制改革”就只是一句空话,就只是换汤不换药或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北京的“政改呼声”向来是雷声大雨点小,闻其声却不见其影,最后均以“完善”其现行权贵政体而终结。看来,中国自上而下的“政改”将继续成为一个令人向往而不无失望的“童话”。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石述思:2011重庆记忆

  大学老师出身的父亲曾告诫过我:远离政治,珍爱生命。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将新闻作为终身职业,每天在关心时政。   2011年11月,我作为演讲嘉宾被北京举办方邀请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国际食品博览会–印象中薄熙来在开幕式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主要关于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那个演讲在会展中心外面进行的,薄声音洪亮、充满激情。   12月2日,我参加了一个电视专家代表团,来到了重庆。那时薄谷开来案已经发生,但薄熙来依旧在该市声名显赫。   在事后长达10个月时间内,我始终没有写一个字,不是我觉悟多高,而是有些困惑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觉得有必要将当时的见闻记录下来,权当一点边角料,但保证真实、客观。   一   在历次省级政府的接待中,重庆的规格不低,安排也紧凑,印象最深的是饮食充满当地特色但并不奢华。比如第一顿饭是重庆机场附近的翠云水煮鱼店吃的,可谓唇齿留香。   以后的日程很紧,主要围绕民生、打黑、招商引资等展开。这是一个相对固定的考察路径,我们不过在重复别人走过很多遍的足迹。   总的感觉是重庆组织得相当到位,所到之处也很能展示重庆各项成绩,不少地方类似盆景–不能否认,当地主要领导是很好的推销员。   我首先被重庆拥有如此美丽的一支女子交警队而惊讶,她们英姿飒爽,驾驶着崭新的警车,整齐的敬礼和热情的介绍。引来很多专家与之合影,我也在微博上发了照片–这成了事后我在重庆唯一公开发表的作品。类似的场面让我想起若干年前在朝鲜参观的感受。又有几分大连女骑警的神韵。   不能否认,当地推行交巡警制后,公安作风改变很多,都在街头站岗巡逻,对群众也热情,颇有些新时期活雷锋的意思。   不知现在是否仍在坚持?   二   由于重庆唱红引来很多争议,因此官方没有安排大家欣赏这个全国知名的行为艺术。   不过,11月我去重庆的时候,住的大学有学生晚上在唱红歌,不过是唐朝版的《国际歌》,让人感觉很穿越。   一位大学老师告诉我:其实唱红也没有外界传说得那么革命,也有不少别的,比如国外名曲。对于革命歌曲,老大妈还是很喜欢的–晚年很寂寞,组织起来唱唱歌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薄熙来之歌》后来的流行似乎与红歌的情怀有巨大落差,反而让人想起文革。   三   在重庆打黑以后,为了发展经济,开始大量招商引资和发展微小企业,主要是政府主导。   突出成果是富士康和惠普的入驻。而据说薄熙来都亲自参与了与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的谈判。   我们参观了重庆开发区的惠普笔记本制造基地。厂子很大很干净,展示厅赫然张贴着惠普著名的”车库精神”。   对小微企业的扶持,重庆政府可谓下了血本–只要愿意创业的大学生,政府都会给以一定资金的扶持,审批手续极其简洁。   总体印象是重庆推行的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是政府主宰下的发展。   重庆人很佩服自己的市长黄奇帆,说他是搞经济的能人。   四   在私下交流中,重庆不少群众都对当地政府的民生工作予以好评。   我有三件事印象很深。   一是其公租房建设得很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建设得可以与商品房媲美,租售政策完善,分配手续简单。   二是重庆户籍改革进展神速。我去参观公租房那天,正好是第300万个农民工成为市民,各个小区都有专门的流动警车,为他们现场办理入户手续。   三是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力度大。在重庆郊县,我参观了至少可以算西部最好的一所留守儿童的小学–底子是陶行知先生在抗战时期打下的,至今仍然可以堪称乡村里最坚固的建筑。唯一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孩子为了等我们,耽误了吃午饭。还有这些孩子在学校操场上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广播体操,这种场面又让我想起了朝鲜。   但有一个困惑始终没有获得答案:重庆是个财政薄弱的直辖市,2011年才有2900亿,而这些民生成绩都是耗费巨资的,钱哪里来的?又如何持续呢?   我一直追问,但当地官员一直语焉不详。   五   重庆卫视本来是全国位列前茅的电视台–收视和收益都不错。   但薄熙来上任后,决定全面回归所谓公益性,广告部几乎全员下岗。   每年支出全部由财政划拨,卫视主要领导说每年正常运行需要3个亿,而财政投入始终没完全到位,裁员一度是其主旋律。   这个卫视除了播新闻就是创办了一个贯彻党政意图的高端时评节目–共富大家谈,宣传重庆共富十二条。从意图上无可厚非,但实现方式上严重值得推敲。我当过嘉宾,对此深有感悟。甚至提出过建议:能不能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实现这一点呢?当地专家王顾左右而言他。   重庆卫视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在改革开放33年后,天天播放革命影视,一部《亮剑》据说播了37遍。   六   据当地官员介绍,此前到过重庆的人很多也很杂,不仅仅是此后备受指责的乌有之乡,左中右都有。   我当时的感觉是随着中央换届的临近,当地主要领导的最大愿望是快速做出政绩,并获得社会最大程度认同。也就是说:事是这些事,怎么总结得符合中央要求,百姓支持是最重要的。   甚至有专家私下说:仅仅召见信奉文革的左派副作用太大了。   他对共识网的周志兴老师印象深刻。原因是只有他当面质问过薄熙来唱红打黑是不是在搞文革,据说薄当时就有些急了,回应道:我父亲在文革中被批斗了上百次,我自己坐了四年牢,怎么可能喜欢文革呢?事后我找周老师求证过此事,大体如此。可惜,按照光明网事后对薄的评价,他的这个”受害者”之说,不是用来反思、警戒、清算从而超越为害国家和社会的人格化政治,反而成为其构造自己的人格化政治的一个金字招牌。   七   重庆公安局是我见过的最气派的省级公安局。   结构很有特点。一部分场地用来做当地扫黑除恶成果展。室外整齐摆放着扫黑缴获的若干豪华汽车,室内则是文强等人的各种劣迹展示和各类赃物。   当时王立军不在,但陪同我们参观的局领导给予高度评价–接近科学家、勇士和福尔摩斯的综合体。   在室内展厅,有一幕场景我至今难忘:该局领导特意在李庄照片前逗留,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大于法,总有一些人在干预司法的公正。   至今想来,这话充满黑色幽默。   警局另一部分像个公园,洁净亮丽,洋溢着现代意识和人文意识,到处是休息的餐桌吧台,上面插满了基层警官写的书签。   八   单位临时有事,我没有参加薄熙来最后的接见。   据说当地电视报刊做了无比充分的报道。据事后报道:薄熙来说,我们在”打黑”过程中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案。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绝不拔高;不枉不纵,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他还说:党中央在这方面历来态度鲜明:一个”黑”,一个”腐”,必须坚决打击,绝不留情。   没成想,仅仅不到一年,他自己成了这方面的黑典型。   九   此后,重庆卫视终于又有了广告部,俺曾当面祝贺台长重回市场经济大潮。   事后这个台邀请过俺去录节目。关于电影的,不是《白毛女》和《江姐》,而是当下热播的各类大片。   为重庆重现多元文化由衷高兴。这是一个在全面回归正常的都市。   不过,至今仍有一些人怀念过去的重庆及其已被开除党籍公职的领导,耐人寻味,令人警惕。   但我相信中国再也回不去了——那个充满梦魇和伤痕的年代已永远地走入历史。   祝福我的祖国。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