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

一五一十 | 假如乔布斯活到一百岁

作者: 秋叶  |  评论(0)  | 标签: 读书看电影 对苹果的用户而言,乔布斯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教主,哪怕你不是苹果的用户,你也不能不承认,乔布斯改变了世界,这是一个伟大而天才的人物。      我发现有些广为传颂的大人物,他们首先要做出伟大的事业,其次要击败伟大的对手,最重要的,他要死的早。      我说这话不是对乔帮主有什么不敬,我只是想告诉各位我观察到的一个事实。拥有现实扭曲场的人通常都是怀有改变世界的野心,而拥有野心的人往往也致力通过种种途径获得现实扭曲场。很多人最后只所以没有被历史冠以伟大两个字,不是因为他缺乏现实扭曲场,而是因为他具备这样的魔力后,又足够的长寿。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是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同志,此处我略去若干字…      我在微博发了一个段子:      他,自信能改变世界也的确改变世界很多。他特立独行,对身边的人时而温暖如春坦诚相见时而漠不关心言而无信,他洞悉人性弱点熟稔阴谋诡计,他在抛弃曾经为他全力以赴的同伴毫不留情。他固执己见,却拥有现实扭曲场般说服能力。甚至在他离开很久以后,那些被他深深伤害过的人还深深怀念他。-他是谁?      结果答案很多,有人说是斯大林,有人说是毛泽东,有人说是希特勒,有人说是本拉登,甚至有人说是刘邦,是拿破仑,是普京,当然更多的人说是乔布斯。能拥有现实扭曲场的人,其实很多,不过这类人在中国就成为秦始皇、刘邦、朱元璋、孙中山、老毛,在印度就成为佛陀,甘地,在法国就成为拿破仑,罗伯斯庇尔,在德国就成为希特勒,在俄罗斯就成为彼得大帝、普京,在美国就成为乔布斯,这也许是文化的差异,也许是制度的制约。      乔布斯有一句观点被广泛传播“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有落到纸面的东西。”      我承认,这个世界上的99%的消费者都不如乔布斯本人明智,但这句话还是让我很不舒服。这话总让我觉得乔布斯改变人类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控制欲,乔布斯是为自己设计产品,不能满足乔布斯需要的产品,不能达到乔布斯的审美要求的设计师、工程师,全都是“蠢货”,达到了,你就是天才,没有第三种情况。乔布斯是个二元论者,你要么是蠢货,要么是天才,没有中间地带,我一直很好奇乔布斯内心深处是如何看待人云亦云追随潮流的疯狂果粉,他们是天才还是蠢货?      我觉得是蠢货的概率很大, 你知道的,无论用谁的标准,这个世界的天才不会那么多。想到这点让我很不舒服,我不喜欢一个人认为凭借自己智商或者能力上的优势,就可以拥有改变他人意志的自由,哪怕你的改变现在看起来是对别人有益的。      依《乔布斯传》的说法,乔布斯从来都不肯放弃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到制造,从零售到使用一切环节端到端控制的努力,这些努力是为了让用户获得完美的体验,但也是满足他控制的欲望。      他居高临下,他运筹帷幄,他指挥若定,他开启未来,他终将成为神,其实他已经成为神…      我不喜欢一切让自己看起来像神的人,哪怕他是乔布斯,哪怕我很喜欢他制造的产品。      法国著名作家蒙田有句话:“我们的一生,一半是愚蠢,一半是智慧;不管是谁,如果只写到受尊敬和权威的一面,就等于只写了一半。”这本《乔布斯传》最好的一点就是努力写出乔布斯智慧的另一面背后的复杂之处。      事实上,乔布斯自己也很矛盾,他极度愤怒任何人抄袭苹果(也包括皮克斯)的创意,但他又被认为是抄袭灵感的大师,他经常把别人说过的创意当做自己的 创意说出来,更别提他对施乐使的手段。他对员工极尽激励之能事,但是对看起来无用的员工,他又极度冷酷无情,不给股票不给补偿不给一句话安慰就可以请别人扫地出门。他对女友温柔时能让别人觉得全世界的光聚焦到自身,也可以长期不闻不问。他不爱钱,可以一美元薪酬做事,但是也会斤斤计较于期权的兑现。这样的双面故事,都在《乔布斯传》里一一涉及,而且作者试图指出,这是一种超级自恋人格障碍的特征。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怀疑我看的是老毛的传记,而不是乔帮主的,我总是忍不住把乔帮主待人待物的方式和老毛同志的光辉历史对比,真像,也许所有超级自恋人格障碍患者都是这样的,也许是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真正天才的内心。      事实上,能拥有这本《乔布斯传》,恰恰是乔布斯做了一件非常英明的事情,他答应不提前看作者是如何写的,他也预计到自己可能无法接受这样的传记。但是鉴于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任何传记作家都很难不真正受其影响,不知不觉接受他的魔力,换了我,我承认,我也做不到。      所有成功在乔布斯身边生存下来的人,都是知道如何平衡他的正面激励和负面打击,否则,你将遭遇噩梦。      萧伯纳说过一句话: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理智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当然这个世界成功消灭了99.9999%不理智的人,这也使得成功生存下来的0.001%的人显得特别宝贵,在乔布斯身边的人,都必须接受一点,在苹果,乔布斯就是世界,理智的人适应世界。      对于那些不在乔布斯身边的果粉,其中很大一部分我都不知道他们在追随什么?他们盛赞苹果的产品体验,又津津乐道于越狱的实惠。他们以乔布斯精神的信仰者自居,而根本不会追随自己的内心,说起这句话,其实根本就是误导。即使是乔布斯,有时候也得装作听从别人的安排。何况我们每个人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说大部分人拥有的一颗摇摆的内心,又怎么能追随呢?      对于我,我更加痛苦发现不是每个内心的想法都值得追随,比如我内心始终想美女如云,左拥右抱。这我真不敢追随,我不怕出轨,但我怕出事。      我们迷恋乔布斯的真相,也许就是因为我们永远不能成为乔布斯,但我们厌恶成为真实的自己。      假如在古代,乔布斯拥有成为一个暴君的潜质,只是这个暴君拥有最好的美感,拥有现实扭曲力场,拥有的确伟大而成功的故事。假如一定要我从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之间为人类选择一个英雄,我会选择比尔盖茨。      我觉得在帮助人类变得更好这一点上,比尔盖茨也许做得更好,比尔盖茨现在做的慈善更多是努力帮助你成为不完善的你,这似乎和乔布斯方法不太一样。      很奇怪的一点就是,我们是那样痛恨一个暴君的统治,但是如果这个暴君转世成商业教主,我们又如此为他着迷,在人类的本性里,是否永远存有一个声音,我们需要一个神来领路?      假如我们失去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就一定要选择一个意志最强有力的人来控制我们,是不是这样?      但是这样的人,真的不能长寿。假如乔布斯活到一百岁,我相信他会告诉你,这个世界上你一定要听怎样的音乐,看怎样的书,用怎样的软件,用怎样的操作,甚至应该如何思考,否则你就是个绝对的蠢货,他绝对不会放弃对他竞争对手的打击,直到这个世界都可以成为他的现实扭曲力场。      我还是要感谢那些在乔布斯魔力下让苹果遭遇重大挫折的对手,正因为他们没有让苹果统治世界,他们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苹果,让一个伟大的人物归于伟大,而不是自我无限膨胀。      不好意思,也许我的观点会得罪很多果粉,但是读《乔布斯传》的确让我想到更多关于人性的问题,就是这样,这本书值得一看。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秋叶的最新更新: 批评官员的尺度 / 2011-12-04 19:41 / 评论数( 4 ) 笼子 / 2011-11-16 23:07 / 评论数( 1 ) 读《通胀-我们应该怎么办》 / 2011-10-27 12:59 / 评论数( 9 ) 乔布斯情书–我的翻译 / 2011-10-27 11:46 / 评论数( 1 ) 大学里入党好不好? / 2011-10-20 11:08 / 评论数( 5 )

Read More

魏英杰 | 乔布斯的创新之道

这篇文章我自己不是很满意,写得过于收敛,而且并没有准确全面地概述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姑且当作自己的一个读书札记吧。 乔布斯的创新之道 文/魏英杰 一则微博流传甚广,针对的是刚上市的iphone 4S。微博称,专业人员对该款手机的制造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例如触屏和显示组件大概多少钱,无线天线又多少钱,得出结论:一部iphone 4S的成本只有112.89英镑,约合人民币1150元。 这个成本分析显然是想指责苹果公司从中获取暴利。问题是,这种算法本身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完全抹杀了苹果公司在其中所发挥的力量。很简单,把上述组件摆在面前,你能做出一款与iphone 一模一样的手机吗?我倒是见过一部山寨苹果,某些功能甚至还比iphone强大(比如双卡双待),遗憾的是,这部手机要么听不清楚声音,要么干脆打不通。许多厂家都可以生产iphone所需硬件,但成就iphone的毕竟只有苹果公司。这是一个事实,也是苹果公司与众不同之处。 如果用一个公式来阐释,这些组件可以看作一个个的“1”。照理说,1加1肯定等于2,但由于企业所发挥的作用,在这里1加1却是等于3。而多出来的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创新。这也就是说,上述成本分析完全忽略了产品的创新因素,因此不仅是荒谬的算法,而且也是一种不公平的说法。按这么说的话,乔布斯这个人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计。 人间已无乔布斯。随着《史蒂夫·乔布斯传》上市,近日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盘点这位IT教父及其精神遗产。其中,创新这两个字不断被人提起。毫无疑问,乔布斯是一位创新大师。可由于这两个字被说太多了,反倒让人非常困惑:到底什么才叫创新?怎样才能创新? 关于创新的讨论不见得马上会有明确结论,但我觉得,用“1+1=3”这个公式来描述创新精神,不失为化繁为简的办法。这么说,可能也比较符合乔布斯对创新的定义。他曾这么说:“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在一起。当你问有创意的人是如何创新的,他们可能会感到一丝负罪感,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创造什么。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这句话可以视作乔布斯一生的写照。 打开《乔布斯传》便可以看到,最早的苹果计算机并非乔布斯发明,但如果不是他,这台电脑或许只能成为兴趣之作。iphone 其实也不全是出于乔布斯的创意,而是来自一位顶级的工业设计师乔纳森·艾弗及其设计团队。可别忘了,如果不是乔布斯慧眼识英才,并且给予他自由的创造环境,这位杰出人物在乔布斯重新进入苹果公司前,就想辞职不干了。比尔·盖茨曾嘲讽乔布斯不过是个“超级销售人员”,但他应该不会忽略,乔布斯是让苹果公司保持非凡创造力的灵魂人物。对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来说,乔布斯就是那个把1加1变成3的魔术师。 那么乔布斯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不妨用另一个公式表述,这就是“1+1=1”。换句话说,这就是苹果公司的核心理念:至繁归于至简。 当乔布斯从大学退学后,他在一家游戏制造商找到了工作。在那里,他非常欣赏这家公司开发游戏的简单性原则,这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家公司有款游戏叫作《星级迷航》,游戏说明只有两点:“1.投入硬币;2.躲开克林贡人。”以后,乔布斯把自己的理念归结为“专注和简单”。他这么说:“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这一点,从iphone只有一个按键的设计,便可窥见一斑。 当然,这两个公式尚并不足以概括乔布斯的全部创新之道,例如,苹果公司还非常标榜一种叛逆性文化,并且把这看作“推动人类向前迈进”的精神动力。但应该说,并不是什么公司都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上述理念。否则的话,苹果公司也就不成其为苹果公司了。 2011年11月14日

Read More

杨恒均 | 美国的宽容与和谐造就了乔布斯(儿童不宜)

《乔布斯传》出来后,第一时间在香港买了一本,厚达 798 页,还真没有时间看。上次问看过此书的清华教授孙哲,他说写得很不错。于是,这个周末开始打开这本书。虽然只看了一半,也有了一些感想,下面同大家分享。   一,乔布斯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我觉得用“调皮”来形容可能太便宜他了,实际上,无论从行为还是学习成绩上,他都是一个“差”等生,在学校搞恶作剧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例如把鞭炮放在老师的椅子下点燃。但这样一个学生,竟然被学校容忍,而且一路顺风,这实在不能不归功于美国教育制度对孩子们的“一视同仁”与包容精神。对照乔布斯在学校的所作所为,说实话,如果放在中国,即便不送到管教“少年犯”的特殊学校接受再教育,即便不被学校开除,恐怕也早被戴上“绿领巾”。从这一点来说,乔布斯是“美国制造”一点不过。 二,一种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昨天刚好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4 名 90 后广州大学生自行设计自制火箭准备升天。他们的“惊人之举”引起空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关注。考虑到安全及天气等因素,这 4 位大学生首次探求太空之旅被叫停,实箭发射改为地面科学模拟,虽然也有一些收获,但毕竟还是有些遗憾”。航管部门叫停以及“相关部门”关注当然都有理由,而且也得到四位年轻人的理解。然而,如果你读了乔布斯,你会得出结论:不应该叫停这些年轻人的创举,应该创造条件——例如帮助他们把“火箭”运送到相对安全的地域——让他们去探索。 三,车库——阅读乔布斯传前半部分时常常有“车库”两个字,乔布斯的“苹果一号”是在车库里组装的。这种情景让我想起一百年前(整整一百年前哦)发明了飞机的怀特兄弟,他们当时没有钱没有场地,竟然是在车库里发明了飞机。其实,还有很多发明,都是在“车库”里诞生的。这一方面说明西方人有一个车库,很多时候成为他们的手工作坊;另外一方面说明,伟大的发明并不需要那么多优厚的资源。就在乔布斯在车库里组装“苹果一号”的时候,至少有十几家拥有相当规模的电脑制造商正在豪华厂房里工作;就在怀特在车库里设计“飞机”的时候,当时就有几位拥有上百万美金的飞行爱好者也在研究飞行器。 四,这点特别让我感动:至少有两次,乔布斯在鼓捣电脑时遇到了困难——他缺少零件之类的,结果这位才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竟然拿起电话,直接给当时的大老板打电话,开口就让人家提供免费的零件和支持,而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大老板竟然毫无条件的就答应了他,还送货上门,使得乔布斯对电脑的研究与制造可以继续下去。有时我想,如果他困难的时候,那些老板不支持与鼓励年轻人创新与创业,乔布斯还是乔布斯?他能走到今天? 以上只是匆匆看了《乔布斯传》前半部分的一些想法,大家阅读《乔布斯传》的时候应该关注这些细节,乔布斯之所以是“美国制造”,也并不是巧合,当然不仅仅是政治制度造成的,更多的是源自于社会对创新与创业的态度、对少数特立独行的人的包容度。 好啦,周末看了两百多页《乔布斯传》,然后到中国大酒店同朋友喝咖啡,结果又让我撞上了广州“性文化节”(我发誓,是偶然撞上了),花了 30 元进去浏览了一遍,拍了很多照片。看到人山人海,不觉感叹到:中国人接受性文化的速度真快。  (爱国不分场合,老杨头光临广州性文化节。门口竟然有人拉票,投一票,可以得一面五星红旗)  (女孩们穿上各种“诱惑制服”,害得一帮男士举起了照相机与手机)  (两位性感模特正在现身说法地介绍女性性用品)  (我连续几年都参观了广州性文化节,我发现大家的态度越来越大方。图片:女性正在选购性用品)  (两位女推销员正在介绍夫妻和谐用品) 当然,也有让人难堪的,竟然有一位小伙子网友认出了我,还要求合影,并为我拍摄了一张照片(估计他会放上微博)。以下内容儿童不宜,请那些小于 18 岁的读者就此打住,听话。 今天本来还想到广州购书中心去逛逛的,但被“性文化节”耽误了,购书中心都没有打出“文化”两字,“性爱”成了一种文化,希望借此能够繁荣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哦。    (广州购书中心)  (广州书城) 感谢购书中心把《黑眼睛看世界》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个星期天( 11 月 20 日)下午两点半,我答应去广州购书中心签名售书,与读者见见面。我个人认为,我的两本书以及我的博文,已经把民主的方方面面,都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个一个真实的小故事说清楚了,但不知道读者们买不买账,我想听听你说。   杨恒均 2011 - 11 - 13  广州

Read More

短暂的圣徒身份—史蒂夫•乔布斯

译者 恋恋星语 短暂的圣徒身份—史蒂夫·乔布斯 就在史蒂夫 • 乔布斯的死讯 10 月 5 日公布后,各种热情洋溢的讣告便接踵而至。《圣何塞信使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硅谷太阳王光芒四射》的悼文。他的名字还出现在了《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榜上,尽管这一殊荣通常都只授予在世的人。就连一向刻薄的高歌( Gawker )也采用了非常严肃的语调。 虽然只使用了《史蒂夫 • 乔布斯逝世》的简单题目,但 Gawker 依旧在这篇充满敬意的 1200 个单词的文章中写道:“乔布斯的成就难以用语言描述。” 这种基调持续了 18 个小时。到次日下午 2 点, Gawker 又发表了一篇题为《史蒂夫 • 乔布斯不是神》的文章。该网站称:“如果你喜欢苹果产品,那很好。但它们只是产品,没有灵魂,也不是英雄,它们的创造者同样不是英雄,无论他的能力有多高。” 不只是 Gawker ,在第一波的悼词发表过后,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得益于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帮助,所有对乔布斯和苹果不满的人都拥有了一个平台,可以针对这位身兼工业巨子和流行明星双重身份的人力陈己见。 反乔布斯的浪潮与乔布斯的神话浪潮同样迅速。正当人们纷纷站在世界各地的苹果零售店门口为乔布斯守夜时,博客作者们却开始发动攻击。 “乔布斯究竟是好人、凶暴的执行总裁还是华尔街的托儿?”占领华尔街网站的一位撰稿人问。随后,《福布斯》网络版科技专栏作家大卫 • 库西 (David Coursey) 又撰文称《史蒂夫 • 乔布斯是个蠢货,不要学他》。他在这篇文章中表示,乔布斯或许已经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反社会分子”。 此前也曾经有一位传奇人物死后遭遇过毁誉并存情况。在约翰 • 列侬 (John Lennon)1980 年被谋杀后,新闻媒体通常都将他描绘成弹吉他的耶稣,而小报则将他称作是与保罗交恶的瘾君子。 然而在《纽约杂志》前编辑、小说家库尔特 • 安德森 (Kurt Andersen) 看来,乔布斯这种从天使到魔鬼的剧烈变化却尤其引人关注。“最显而易见的是新闻的传播速度,无论是对遗产还是现存价值。”他说。 在 Twitter 上,尽管果粉们发表了大量的颂词,但不相信乔布斯的人也可以大量传阅有关乔布斯是“暴君”、“恶棍老板”、“完美控”的言论。 主流媒体也清了清喉咙,捋了捋领带,然后加入到这一阵营中来。 就在乔布斯去世后 5 天,英国杂志《 The Week 》在一篇文章中专门对各类“反乔布斯”的报道进行了摘要,包括《大西洋月刊》撰稿人格兰迪 (D. B. Grady) 的《坏蛋史蒂夫的颂歌》、英国《 The Mail 》杂志 2010 年的调查性文章《中国血汗工厂》以及独角戏演员麦克 • 黛西 (Mike Daisey) 在《纽约时报》 Op-Ed 专栏中对苹果奥威尔式策略的抨击文章。格蓝迪认为,乔布斯并非圣人,而是一个残忍的梦想家;《 The Mail 》对 iPod 代工厂的情况进行了披露;黛西则表示:“没有一家科技公司能比苹果自己更符合它在 1984 年广告中塑造的‘老大哥’形象”。 黛西对反乔布斯的情绪并不陌生。在进行了 14 个月的巡回演出后,他编剧并主演的即兴独角话剧《史蒂夫 • 乔布斯的痛苦与狂喜》恰好于 10 月 17 日在在纽约首演。这部话剧抨击了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工厂的恶劣环境。 黛西表示,尽管在纽约的公演时间纯属巧合,但他还是收到了很多封恐吓信和一些死亡威胁。但是,他很镇定。 “我们是否能够再认真地考虑一下,他真的是天才吗?”他说, “不知道他的阴暗面和复杂的生活,相当于删减了故事真实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好在还有沃尔特 • 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 长达 630 页的乔布斯授权传记《史蒂夫 • 乔布斯传》。尽管这本书很难说是一种恶毒的攻击,但的确为博客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乔布斯。例如,乔布斯在苹果创立初期曾经在股票期权上亏待过该公司的一名早期员工,而这名员工还是他的好友。 艾萨克森( Isaacson )先生曾和乔布斯一起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来准备这部自传。他表示,仅仅是从中选取一些乔布斯的负面轶事来制造话题不仅对乔布斯本人不公,对这本书也同样不公。 “这本书希望展示的是,他打造了一个非常忠诚且颇受他启发的团队,他还拥有非常美满幸福的家庭。”他说,“归根结底,你需要 根据结果来论英雄。”

Read More

金融时报 | 中国人为何排队买乔布斯传?

如果说有一个行业对于市场的反应最灵敏,最即时的话,那就是中国的盗版山寨业。在《乔布斯传》正式出版之后的两三天内,我已经在寓所附近的常驻盗版书摊那里买到了。 是的,我内心毫无愧疚地买了,因为我对这本书的定义就是畅销书,对其内容没有任何的期待。在盗版这件事上,作为消费者的我盗亦有道:对于那些皓首穷经、殚精竭虑、严肃认真的作者例如熊培云、雷颐、吴晓波什么的,就要买正版,对于那些只要翻一翻的畅销书,买个盗版也无伤大雅。就好像在音乐领域,古典音乐我绝不买盗版,流行音乐我绝不买正版。 书不需要细看,不过后来有一个标题党的标题让我也思考起来:中国人排队买《乔布斯传》说明了什么?不过我的问题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排队买乔布斯传? 当然,直接的答案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成功梦,或者说有一个中国梦。《乔布斯传》畅销和以往其它几波畅销书本质上是一样的,成功学之驱动:许多人都想探求乔布斯的成功之道,而后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不过,我有一个更加恶毒的说法: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山寨梦,梦想成为山寨乔布斯,成为山寨比尔•盖茨,成为山寨扎克伯格……或者说,这是中国梦,最起码是现阶段的中国梦的本质。 中国是一个山寨之国。我说的山寨的意思,不仅仅是那些山寨iPhone,山寨iPad或者山寨任何国际流行产品的山寨,更重要的是山寨那些创意和思想的山寨。经过了加入世贸之后的排山倒海的压力以及国内创作人的自我警醒,盗版终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合法的生意(当然,其中是非曲直还非常复杂,那是另一个话题),可是山寨却是一个合理合法甚至被欢呼被崇尚的行为。我们的价值观是不谴责山寨的,甚至认为山寨成功乃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 而且我们的山寨产业如此之发达以至于它成为了一个人人都无法避免的市场主流,成为了中国发展经济、国际接轨和科技进步的中流砥柱。我们姑且称这种力量为“山寨力”。 不相信吗?百度是对google的山寨,是中国搜索引擎的中流砥柱;开心网是对facebook的山寨,是中国社交网络的先声先锋;新浪微博是对twitter的山寨,是中国接轨国际微势力的大腕巨擘;优酷是对youtube的山寨,是中国视频网络的市场领跑者…… 还要我举出更多的例子吗?丛小到纸张文具,大到冰箱彩电,从具体的电子产品,到虚拟的文艺创作,“人间无处不山寨”。山寨力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巨大力量,山寨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山寨的成功使那些梦想成功的年轻人,无论有没有知识,无论有没有资本,无论有没有创意,都在梦想着通过山寨而一举成名。这就是我说的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山寨梦的原因。 然而我们回望乔布斯得以成名的国度的时候,我们却意外而又毫不惊奇地发现他们崇尚的是一种叫“创新力”的东西。在美国,以及更加古老的欧洲,被人说是模仿乃是一种耻辱,不要说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即便仅仅是部件外在的模仿,都要遭到无情的嘲笑,甚或在市场上为人唾弃。在近几十年的电子和网络科技发展史上,创新的力量一波盖过一波,每一波都是对前一波的推动与发展,每一波都引领了世界的潮流。IBM早期是PC的行业领袖,其后Intel推动了芯片的发展,Microsoft带领了软件业的革命,Yahoo!把网络媒体推向大众,Google开创了搜索引擎的辉煌,Youtube推动了视听行业的更新,Facebook掀动了社交媒体的狂潮,Twitter引领了新一代的沟通方式,而Apple则把通讯硬件做了全新的定义……我们看到的所有的这些开创者和企业领袖,都是对别人的颠覆和对自己的革命,没有人愿意站在别人的创意上去寻找成功。我们接下来还将看到新的美国创意的革命,而这种革命又将成为世界的引领者,又将被中国精明的商人们、精英们立马山寨。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