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昌海:从“甩饼歌”到“五毛党歌”,折射真实的中国
这首最近大陆网站疯传的歌曲,借用一首对民众洗脑的红歌曲调,以刻画当今中国社会 五毛党 的特点。据维基百科定义,“ 五毛党 ”是指受中国大陆的行政机关、高校、网站雇佣或指导,全职或兼职的在各种网站发表有利于政府的评论人员。由于“ 五毛党 ”们靠发表拥护 …
阅读更多五毛大观
发布者图样图森破 | 5 月 11, 2011
这首最近大陆网站疯传的歌曲,借用一首对民众洗脑的红歌曲调,以刻画当今中国社会 五毛党 的特点。据维基百科定义,“ 五毛党 ”是指受中国大陆的行政机关、高校、网站雇佣或指导,全职或兼职的在各种网站发表有利于政府的评论人员。由于“ 五毛党 ”们靠发表拥护 …
阅读更多发布者Wang Feng | 5 月 6, 2011
被采访人:W,男,26岁。舆论引导员 采 访 人:艾未未 采访日期:2011年3月22日 采访方式:书面、电话 问:你的名字、年龄、所在城市。网名或推号(此项可选择忽略)。 答:绝对不能对外公开我任何的名字信息。在采访中可以称呼我为W,年龄26岁。所在城市就算上海的吧。网名什么的太多了,我们一般用一个都会注册一个,这里我不举例了。 问:你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 答:我是大学毕业,学新闻方面的。工作经历曾经在电视台做过,后来开始做网络媒体,总之一直都在新闻媒体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大概4、5年了吧。 问:你是在何时、什么情况下开始舆论引导工作? 答:大概1年多以前吧,也没什么非常特别的情况,是我一个朋友对我说他现在做着这个呢,我每天上网时间也很久,就问我有没有兴趣也来做做这个,挣点外快,我说那试试呗,后来一做,发现其实也挺容易的,就慢慢做起来了。 问:你自己怎么称呼现在从事的工作? 答: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就是做互联网媒体的,但不是新闻方面的媒体,主要偏娱乐活动方面,偶尔会出去采访或者主持什么的。因为我有大量的上网时间,所以可以兼职这个网评的工作。至于怎么称呼其实都可以,网络评论员,舆论导向员,甚至大家都知道的“五毛党”,呵呵。 问:从事舆论引导员需要哪些条件、资格? 答:我不知道其他的网评员需要什么资质条件,我做这个的时候,都是那个朋友忙帮跑的关系,我就提供了一下自己相关的身份证明而已,没有什么比较特别或者严格的条件。我个人来看,想做这个肯定要求你要具有一定的文字基础等,因为你要不停的写。 问:是否受过相关的工作培训?如果有,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没有,就一个朋友简单的给我介绍了一下工作流程。 问:你从事的工作的准则是什么? 答:这个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没有什么准则的,要说准则就是要弄清楚上级的指导思想,要明白上级给的舆论方向,然后开始各自工作。 问:介绍下你的具体的工作流程。 答: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其实工作流程很简单,但是具体做起来就很麻烦了,或者可能根据某个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工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我先大概说一下,具体的我举个例子讲一下,你应该就明白了。 我们主要是由某个人或者某小组负责一个较大的网站,我主要是在我们当地的BBS和新闻网上,也经常会去腾讯新闻版块。具体流程就是先“接到任务——然后开始寻找主题——之后开始发帖引导舆论”这三个主要步骤吧。然后具体给您讲解一下每个步骤都是干什么的。 首先接收任务,主要就是每天要保证打开邮箱,经常查看一下邮件,或者我们有一个QQ群,但是一般我们在群上不讨论这些内容的。只是说有工作了,提醒大家查看一下邮件什么的。一般在一件事情出来后,甚至新闻出来之前我们都会收到一封邮件,然后告诉我们什么事件,什么新闻,然后告诉你什么方向。就是要告诉你一个大概的思想方向,去把网友的思想引导到这个方向上,或者是去模糊一下网友的焦点,还是去煽动一下网友的热情等等。大概都会告诉你一二。明白这些指示后,就要开始寻找主题了,找到网站相关的文章或新闻后,就可以根据上头定的总体方向,开始自己写文章、发帖或回复评论等,这需要很大的技巧,你必须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并且不能写的很官方,要写很多不同风格的文章,有时候甚至自己跟自己对话,吵架,争辩等。总之就是造成一些假象,然后把网民的舆论都引导过来。这里面的学问其实很深。在一个论坛里其实有3种人是你要扮演的,一个是领导者,一个是追随者,一个是旁观者,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呵呵。先说领导者,也是比较权威的发言者,一般都是在争辩之后领导者出现,开始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发言,以这种身份所说的话比较具有权威性,一般民众对这类身份人的可信度很大。而第二个:追随者,里面又分成两种人,是对立的两种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要不停的在论坛里面争辩,争吵,甚至对骂,然后这样可以起到吸引旁观者目光的作用,然后在争吵的最后,领导者出现,抛出一些强有力的证据,然后把公众的舆论都引到这个第三方的身上,然后目的也就达到了。至于第三种:旁观者,其实他们大部分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客户”,也就是不明真相的网民,我们主要就是通过前两种身份的扮演来达到影响第三方的目的,可以说我们是属于导演一样,通过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去影响观众。所以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人格分裂的。 问:你何时会接到谁的工作指令或要求? 答:基本上在每天上午9点钟左右会收到邮件,大概就是告诉你今天主要评论的新闻有哪些,有时候也会告诉你主要评论的网站,但大部分是网站不限,你自己去找相关新闻。然后评论。 问:你们做这个具体的工作,能看到这方面相关文件吗?还是只有信件? 答:没有任何文件。他只是一封邮件过来,一个指令,一个大概意图,比如说,这两天,油价要涨了,或者有什么新闻、传言要出来了,在没有明确新闻出来以前,要把这个消息,尽量把这个引到别的地方,尽量压下去,大概就这个意思。 问:能否列举你的收到的“任务”邮件内容? 答:我再三的考虑,认为还是不要接触这类邮件和我所评论的链接地址或者内容这块。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就查到我是谁,很容易就知道是谁把这些消息说去的。我只能举几个例子:比如前两天盐事件,我所接到的邮件内容主要意思就是告诉大众:“不传谣,不信谣。”或是:“影响民众关于对XXX事件的认知,倡导XXXX的正确舆论方向。” 关于辟谣方面的,如:加强对XX事件的解释与澄清,避免不实或非法言论的出现。比如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如:针对近期关于XX事件所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重点将网民思想引导至XXXX的正确方向 问:在你的“舆论导向”工作中,有多大成分是上级指示,多大成分是你自己的理解? 答:都是听从上级的指示,但是上级不会指示你怎么做,上级只是会告诉你一个舆论引导的主方向,告诉你这件事需要将公众往哪个哪个方向上引导,不能让公众产生什么什么样的思想,不能出现什么什么样的言论。而你主要就是要理解上级的意思和意图。不能加入你自己主观的一些思想。 问:你的工作具有多大的随意性,你可以偏离主题么? 答:随意性可以说很大。当然可以偏离主题。在转移网民注意力,模糊大众焦点的时候偏离主题很有效,比如人口普查的时候大家有事会讨论人口普查的真实性或者必要性等一些问题,我就介入发表一些关于人口普查里出现的比较搞笑的人名或者笑话什么的,或者在一些政治类新闻中故意的去发表一些广告刷屏什么的,呵呵,这些事情都做过。 问:你的工作区域?在哪些网站评论?针对什么网民?什么内容? 答:网站不限。我主要是在我们当地的一些网站上混的比较多,或者在腾讯上。搜狐、新浪等地方的评论员太多了,据我了解,未证实,他们网站内部都成立有专门部门进行评论的。 问:如果对接受的消息分类的话,通常你能分成哪几类的消息?比如关于油价、市场方面的? 答:大部分的话,我觉得本地的可能应该占到60%~70%以上,这一块主要的就是本地的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说,哪些人要是去告状啊,上访啊,有一些像互联网发表一些…… 问:大部分是有关于本地的稳定问题? 答:对,我们本地的会多一点。但是有些时候,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本地市一级的宣传部门直接给我们,还是在他们的上面,还有人给一个思想,他们传达给我们,但是据我估计吧,因为我们本地的多一点,再大一点的,上升到咱们这个国家层面稳定问题,一些比较大的事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到哪个网站上,但是给你一个时间,以后你要去找。 问:没有工作区域范围的话,如果你选择的网站很没有影响力,怎么办? 答:这个不会。网站主要是新闻网站。因为本地事件肯定不可能在大的新闻网站上出现的。特别大的,像我们以前,XX县你知道吧,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出来一次暴乱,还是爆炸之类的,它那次上过腾讯网。但是我们本地的新闻,一般在我们这的“讯息港”“ 商务通网” 这些网站上出现比较多一些。 问:那么对于更加全国性的,比如说,前段时间发生的钱云会,发生在乐清的那事儿,像这种你们关心吗? 答:这个没有。我们知道这个事儿,但是没有从上面下来这种指令。包括咱们那个网上很火的茉莉花那件事,我们一直以来没有接到关于这个东西的任务。我也挺奇怪的,我说这事搞的这么大,也没有人给我们指令啊,也可能我们的级别达不到。 问:在这种中型城市或者地区的大型城市,这种从业的量会有多大? 答:据说,真的有不少。据我所了解的,起源最早不是用在咱们这块儿,最早好像是在高校论坛里,高校对外招了一批,有助于这个学校评价的人吧,对外找了一些。一些别的企业也是这个样子,就像一种新的行业一样的。 因为我是做这个,我上网浏览这些论坛啊,然后看帖、回帖什么,我自认为啊,也不能说很准确,一个论坛帖子里面,就是那种上千的回帖、上千上万的评论,几乎10%~20%,就是有10%的有这种嫌疑。 问:你从事的这个职业,你能一眼就看得出来? 答:对,我一看,就知道这可能是网评评的。 问:请说一件具体的、典型的“引导舆论”的过程。 答:这个其实没什么典型不典型的,因为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随便给你举几个,你就明白了。国家的事情比如汽油涨价这个事,每次油价要涨的时候我们就会接到通知了,“稳定网友情绪,转移公众注意力”等等,然后第二天新闻一出来,跟帖的肯定都是在大骂国家,大骂中石油、中石化,所以我们这时候就要出现了,像油价房价这种新闻,跟一些事件新闻不同,本身就不存在传言或辟谣什么的,所以遇见这种情况时,我们大部分都是采取模糊焦点和转移大众注意力的方法。举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有一次油价大涨,在腾讯新闻的评论里大家都在愤怒的骂政府,骂中石油。这时候我登陆了一个ID上去,发了条评论大概是这个意思:“涨吧,随便涨,哥不在乎。最好涨到50块钱一升,活该你们这些没钱的穷人开不起车。正好不用出来占道路,以后马路就应该有钱人才能在上面开车……”等等,这类这种听起来就非常欠打的话,目的就是要去激怒这些网友,把大众对油价的愤怒和注意力转移到我的身上。结果那次我发完这条评论之后效果真的很好,我先换了几个马甲上去引用我的话然后开始骂我自己,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然后慢慢的就有很多人看到后就开始直接攻击我,然后你引用一下,他引用一下,慢慢的整个评论页面就都变成我所说的那些话,大家讨论的内容也从油价变成了我所说的那些话。而我的目的其实也就达到了。 问:能否列举你通常所做的评论内容? 答:直白的说政府好,直白的说谁谁卖国,那种没技术含量的评论网友现在见的太多了,一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评论一般遵照的原则是:绝对不正面的去赞美政府或批评一些负面新闻。而且说话的语气、身份,说话的立场一定要是网民,一定要看起来像是最不明真相的那类群众,这样才能引起网友的共鸣。总之就是要从侧面去引导网民,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就把重点给转移了。 比如我说过的油价问题,“油价就应该很高,让开不起车的穷鬼都坐地铁是应该的”,这个评论就可以造成混乱大众注意的效果。 或者在我们当地的BBS上我评论关于“当地房价涨幅第×”的问题,当时我就是引用了一些数据又举了个例子,大概意思是:“房价涨幅第×和房价排名第×是两个概念,以前一斤鸡蛋几分钱几毛钱,现在一斤鸡蛋几块钱,你们算算涨幅多少?算下来比房价的涨幅高了不知道几十倍,怎么没有人说买不起鸡蛋,要杀了老母鸡呢?要我看,这新闻就是故意演给我们老百姓看的,告诉我们抓紧时间买房,弄不好明年就赶上北京房价了。我看搞不好还是地产公司耍的花招骗我们快点买房呢。”当时我是这么评论网站上大众对当地房价新闻的不满。 问:技术手段,你也提到了,关于你扮演三个角色,这是一个通用的方式吗?还是有其它的方式? 答:方式太多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讲,是一种类似于玩心理的那个感觉,知道吧。刚才也提到扮演三个角色,演一出戏这种,还有一些其它,怎么说呢,我们现在的网民,应该说他们要比以前有思想多了,这个是我自认为的。以前你不管发一个什么,比如说稍微负面一点消息,传得很快,而且越说越厉害,还都很相信。但是现在很多时候,包括有的事件吧,网民都会想想,是不是炒作?有时候我们方法很多的,你也可以把一件坏事情,使劲往坏上说,说到那种天花乱坠,让人一看就觉得胡编乱造的,其实也是像负负得正一样,坏到一定程度,他也会觉得是不是没那么坏了。 问:你会与他人在网上争论么?会有怎样的冲突,如何控制、化解情绪? 答:大部分时间我们是自己和自己争论,我一般从来都不去和网友争论什么,也从来不会说被某个网友或某件事激怒,可以说我一般在工作的时候都一直保持着理性,呵呵。 问:但是我看到有些评论员是喜欢和别人争论的。 答:有,他可能就是要么是真的,也可能是故意的,为了炒作。因为做我们这个工作,你不能把你自己的主观意识加到你的回复里面,你一定要去想办法,把你接收到的上级的引导思想,想办法把它传输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可能有些时候,你也会觉得,这事不能这样理解,不能这样让人去误会,但是你又无奈嘛,但是我在这个里面,有一个也是说,想让大家明白一些事情,我们这样做的话,我觉得对网民挺好的。像前一段盐那个事儿,当时我们接收到了六个字的指令,就是说在网上告诉那些网民们:“不信谣、不传谣”。这个事儿,我们也知道肯定是假的,但是没办法,还是很多人相信。 问:在盐的问题上显然是这样。但是在很多其他问题上,当提到“不信谣、不传谣”的时候,却是相反的,比如说SARS,三聚氰胺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疫苗的问题。我们相信大多数谣言之所以能够被传,还是对政府不信任,人们更多在“不信谣 ”与“不信政府”之间,选择了不信任政府。 答:其实现在我认为,咱们这个国家、这个政府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不管发什么什么事,比如说有人犯罪了,或者说什么车祸了,只要一些很不好的事情在咱们这儿发生了,在网上传开了,都会有人去骂政府,这点我也很奇怪。 问:这个是必然的。因为你是大包大揽嘛,一切荣誉归于你的时候, 一切错误也归于你。因为你是一个单一性的独裁的特征,就是说不允许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承担责任,哪怕一个最小的事情你都会大包大揽。比如说,四川的房子塌了,你不会去查,沾到一点政府,就是整个政府的问题。实际上房子塌了,只需要查那个盖房子的人。但是呢他绝对不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情他们是能够把它说清楚的。比如说,一个警察打了我,其实是那个警察的问题,但是不行,公检法,所有的司法系统都说:没有人打了你。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就是你政府本来就要买单,那么当然所有人只能怀疑你,没有别的办法。 答:嗯。 问:茉莉花事件以后,推特上面忽然也出现了几百个——当然这个几百个也可能是几个,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很像,未必那么多身份,就是那么多的人吧 ,都同时注册,没有像你们这么技巧型的,他们上来就说:第一,现在国家现在很好,很稳定,这是来之不易的;第二,就是你们肯定都是美国人的走狗,收了人家钱。这个蛮搞笑的,我觉得他们也就是来捣一下乱,让你不快一下什么的。 答:我觉得他是为了转移你的目标,转移你的注意力,知道吧,我刚才举了个例子就是说,我有时候故意去激怒你的人,把注意力拉到他的点上,这个其实蛮有效的。 问:除了事件目标,有没有什么人物目标?比如说艾未未,他本来就是一个超级坏人,对他应该进行干扰,当然你可能不会,但是有可能会有这种类型的指令吗? 答: 这个有可能,应该是有的吧,比如说达赖问题的时候,当然我没有参与这块。但是我想在达赖这个问题上,应该全国范围内会有引导的,不然我觉得今天中国的民众啊,对达赖不会有这么强的一种憎恨心理吧。当然我也不知道我了解的是真是假,所以一定要做好保密啊,我觉得在这个达赖问题上,包括在法轮功这一块,中国做的确实比较过份了点儿,据我所能了解到的,确实是比较过份点儿。在我接触这个圈子之前,我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国家所有的人都对这两人相当憎恨。所以我觉得整个舆论控制、思想控制,凡是控制的比较好的,应该会有这种人的参与的。 问:这属于技术层面比较高的人? 答:确实。也有可能比较大的事件。因为当时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到这一块。 问: “我也确实想让人了解一下我们这个行业,我们的作用其实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你能说说哪些正面作用?哪些负面作用? 答:很多时候,可能有一些无聊的网友发表一些虚假的或者造谣一些言论。这时候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会去相信,然后附和。也有时候某些事件发生以后大家都对真相不知道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猜测了,然后也会有一些虚假的谣言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我们出来帮助大家寻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告诉大家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那么可能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假的也变成真的了。当然,也有时候我们确实自己也知道这件事情政府做的不对,我们自己也想骂政府的时候,但是还不得不帮着政府说话,所以有时候我也知道我们这样做是在助长政府推卸责任的风气。 问:通过你们的努力,希望达到何种预期效果? 答:我们并没有非要达到一个什么什么效果,但是我们当然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引导能影响到大众。 问:你觉得你的工作常常会达到预想的效果吗? 答:这个一般来说其实是不太能看出来的。但有时候可能你说发表的文章或观点会被网友拿来热烈的讨论,这时候你换个身份和他们一起讨论,这样效果其实就已经达到了。 问:你认为这个行业对中国的舆论引导作用有多大? 答:说实话我认为作用其实不算小。说实话我们中国大部分的网民其实都很傻的,有些时候你要是不去引导,他们就真的会相信一些谣言的。就好比这次的“盐”事件。 问:这种舆论导向,你谈到有的时候是有必要的,你认为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网络。当然,推特当然是另一回事儿了,像新浪啊主流的这些或是QQ群这些舆论导向?效果是很明显的吗 ? 答:我觉得应该会影响不少。其实我跟你提过,中国的网民其实挺傻的,不知道你有这种感觉没有? 问:因为他的信息本来就有限,所以在有限的信息里,他很难表达出政见。 答:我是认为他们很容易被煽动。我很容易控制他们,我想要他们怎样,我稍微用一点心思就可以,很容易,所以我认为这个影响应该不算小 。 问:你认为政府有权干涉舆论导向吗? 答:个人认为绝对无权。但是在中国,是绝对有必要干涉和引导的。前面我说过,中国的大部分网民都太容易被煽动,太没有自己的思想了。所以中国网民太容易被一些虚假消息所蒙骗和煽动。 问:向组织汇报工作吗?多长时间汇报一次? 答:不需要。每个月把当月的发帖数量和链接传给审核就行了。 问:你有义务向上级汇报网上动向么? 答:没有这个义务,上级也没有这类的要求。 问:上级怎么检验、评价你的工作呢? 答:他们会安排专门的审核人员,但是具体怎么审核我也真不太清楚,可能就是根据我们提供的链接然后抽查之类的吧。我在一个论坛里面,我把那论坛里的新闻链接发给他,我会记得我当天发了多少多少条,把整条新闻的链接发给他就行了。他们肯定也就是抽查,这个没法检验,因为太多了。他们有审核人员,评价倒不会怎么评价,因为每次工作他们都把要求提的很完善,我们只要照着做就行了,而且这也基本不会出什么差错,所以也很轻松。 问:你提到他们都把要求提得很完善?怎么样的完善呢? 答:就是把你要引导的方向说的很明白、也很直观。比如说,这件事儿,就是把它引导到哪个方面;或者这件事儿,叫你去搞乱,把这个焦点给模糊了;或者你去找一些其它的事儿,把它给掩盖了。很多是机械的啊,其实也没什么难度,真的没什么难度。 问:审核人员属于高一级的了? 答: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应该是的。 问:上级有没有反馈呢?比如说,哪些方面可能做的不好? 答:没有。但是有这个情况,比如说我发的评论和我实际得到的回报不对等的情况,这肯定就是审核人员弄的,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因为我们不能每一条都发的很那个什么的,当有人说了和我们思想比较统一的话,我们也会给他的话一点支持,就说他说的对啊,可能这种在他们审核人员眼里就不能算。 问:因为这不是属于你的原始思想? 答:就是不能计在他的这个评论内吧,不是有效的。 问:你的上级对你的工作满意吗?为什么? 答:基本算满意吧,呵呵。做这个基本上没出现过什么差错。 问:据你所估计,全国有多少从事“舆论引导员”或是“网上评论员”工作? 答:这个我真不知道,听说有不少。 问:你认识同行吗?怎样做交流? 答:群里面认识几个,都是普通说过些话,聊过天,平常交流就在群里。但都是瞎聊,基本上不在群里谈事情。 问:你所在单位有多少名舆论引导员? 答:就我一个人。当然,不排除有其他潜伏的比较好的我不知道的也说不定。 问:你与其他舆论引导员之间是否存在协作工作?协作如何进行? 答:协作方面一般是突发性事件出现的时候可能会协作的多一点,就是分头行动,事先说好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负责一个论坛,然后分工,有的去发帖,有的跟帖,有的跟别人的贴,然后还有的在帖子里争论、刷屏、放广告等等。据我所知,还有人的是负责删帖的,不过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管删帖的。 问:你的报酬是由什么决定的?每个月报酬是多少? 答:报酬其实不是像外面说的什么每条评论5毛钱,我一直很奇怪这5毛的由来。我们是按月、按量以及质量来算的。我不知道其他的评论员是如何算报酬方面的。但是我们基本上是按照每百条评论50块钱的报酬来计算的。有时候有临时事件的时候可能报酬会多一些,比如某段时间某个事件非常热点,那时候我们就会统一的对这个事件进行舆论引导,可能是几个,也可能有几十个,这时候大家一起发帖,然后那两天可能所得到的报酬就更多一点。基本上做这个报酬很低,我兼职做这个,平均下来每个月能拿到的报酬大概是在500—600左右吧,当然不排除有人全职做这个,一个月下来赚好几千也有可能。 问:除了现金报酬,还有其他的福利待遇吗? 答:没有。 问:你以何种方式取得报酬?你是否满意? 答:刚开始是自己跑到市委宣传部领,后来也改成打卡了。 问:你的工资固定吗?你会发展他人吗? 答:工资不固定,是根据你评论的多少来算。我也不会去发展其他人,没有为什么,从来就没有过让其他我认识的人也来的想法。 问:从事舆论引导员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从事这项工作有精神压力吗? 答:没什么精神压力,其实真的很轻松。动力的话呢,其实一开始就是为了多赚那么几百块钱吧。 问:工作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答:可能就是要去猜网民的心理,要去学习很多的写作技巧,要会模仿他人的文笔,要懂得如何取得大众的信任和去影响大众的思想。 问:你喜欢你的工作吗? 答: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就是每天多了一点事情,每个月多了一点零花钱而已。 问:这是长期的工作吗?你打算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到什么时候? 答:工作算不上。最多算是个长期的兼职吧,我觉得不会从事很久,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上网时间,目前是因为我的工作环境比较具有优势,所以我觉得如果我哪天换工作了的话,那么可能这个也就不再做了。 问:如果你提出停止该项工作,会遇到阻力吗?有附加条件吗? 答:一点也不会。这个行业其实已经很透明了。对我而言这只是一份兼职工作,和其他的工作没有任何两样。没有想象中那么黑暗的。呵呵。 问:为什么采访不能暴露身份,为什么会觉得敏感?存在何种风险? 答:暴露身份肯定是不可以的,你想让我饭碗丢了呀?因为我们一般在任何论坛、博客等以任何形式任何身份发帖都是绝对保密的,不可能会暴露我自己的身份,更不会暴露我是专业网评,这样的话我们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并且影响的不光是我,最大的影响对“上头”会产生更不好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的身份暴漏了,或者我的网评员的身份暴漏了,那么不光我可能就没办法再做网评了,而且连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因为我们做这个有时候可能会说一些违心的话,你想想,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要是知道他是做这个的,你会不会对他的可信度就会降低了?我这样举例子可能不太恰当,但是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我说我的身份要绝对保密。 问:你提到的暴露身份会对“上头”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 ,这个上头到底是指什么呢?是宣传部门? 答:肯定就是这个上级领导。往上走,应该是宣传部。 问:关于这个保密性的问题,这邮箱是你们自己建立的邮箱吗? 答: 就是谷歌啊。 问:对保密的要求是什么? 答:说实在的,这一行真不是什么秘密,包括有的政府,有的单位或者学校还会大张旗鼓的对外招聘一些这样的评论员,只是他们的称呼不同,但做的工作性质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一行因该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肯定要对你自己的身份做好保密,你不可能让大家知道“我是五毛,我现在代表党代表政府来说话了。” 问:对你们工作的保密性,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 答:那个没有。就我那个朋友跟我简单说过。上面不会特别要你说隐藏个人身份。但是你在论坛里面发帖或者干什么,不可能告诉人家什么。 问:你的身份对你的家人公开吗?有朋友吗? 答:没有,对家人朋友都没有公开过。我说过,我认为如果大家知道我在做这个可能会对我的信誉度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问:有人说 “如果把内幕说出来,不夸张的说这可能招来的就是杀身之祸”,你觉得后果会有这么严重? 答:呵呵,可能我说的有点严重吧,但是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尤其是在中国。你不能口无遮拦,有句话说的好,叫祸从口出对不?而且我这个身份,又是做媒体的,又是做互联网的,如果真的把我的身份或者什么事情从我嘴里说出去了,那么对我的影响可能是无法估计的。另外我还经常听说谁谁又被跨省了,呵呵。所以我当然也害怕被跨省,对吧。 问:你是否知道有舆论引导员因泄漏内幕而受到惩罚的例子? 答:这个倒是没有遇到过。但经常在twitter上面看到某某又被请去喝茶了什么的之类的,呵呵。 问:我们要采访网络评论员的帖子贴出来了以后,回应的只有两个,一个评论员是在很偏远的一个地方,我也是蛮吃惊的,没有太多的回音。 答:刚开始我也不是很相信。一个就是可能不信,一个是这块儿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今天你让我说这些,其实随便一个做网络评论的,他都能可以给你说出来这些,真的不太相信,这块有什么好说的。或者有的不太愿意暴露自己身份。 问:可能是你的心理比较健康一些吧。 答:因为我也是做媒体这一块的吧,比较知道如何运作的媒体,应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拿捏的还比较准一些。 问:你需要相信你说的观点吗?你关心政治、前途吗? 答:我不需要相信。有些时候你明明知道你自己说的是假话或者违心话,但是你还是要这样说,因为你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就好比律师,你明明这个你眼前的这个人是个无恶不作的杀人犯,但是你还是要替他辩护。我不太关心中国的政治,因为中国的政治没什么好需要关心的,呵呵,整个国家都在玩政治么,所以就用不着关心了。 问:你每天上网几个小时,在哪些网络?周末休息吗? 答:我几乎每天上网的时间都会达到6—8个小时。除非是出差。一般我主要活动在我们当地的一些BBS和一些大的主流网络媒体以及微博。周末我一般来讲是不工作的,但是都会登陆一下邮箱看看有什么重要的指示没,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我一般是不发帖的,除非偶尔没事做的话我就在家继续发帖。 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会考虑你在网上的这些工作吗?还是就到下班为止? 答:多少会吧。比如说,我看到一条新闻的时候,我就会想,上面会要求往哪一方面引导啊?应该咋样做,我应该咋样去说,有点小职业病吧。 问:你看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吗? 答:看,新闻一般都看的,尤其是地方性的一些新闻。但是基本不看新闻联播,因为太和谐了。 问:你如何看待新浪博客、微博,或是其他。 答: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经常使用,只能说我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变相的沟通方式吧,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寻找。 问:你翻墙吗,使用什么工具? 答:偶尔,用朋友的VPN或者最简单的~自~由~门~,呵呵。 问:你上推特吗?关注哪些人? 答:上。关注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人,包括艾未未老师。但在twitter上从来不发表看法和言论。只是看和学习。 问:你如何看待网络与言论自由、与现实的关系? 答:这个问题我其实也回答不了,呵呵,这个太哲学性了。我只能说,有了网络以后,我们的言论其实已经比以前自由多了,但是当有了一定的自由以后就会看到更自由的一些人,所以就又觉得自己没有自由了。郁闷往往就来自于比较。 问:你对目前中国的现状有什么看法? 答:这个问题太大了,我真的没办法回答。我只能说就好比台湾问题,不独立,不统一。在中国的社会现状问题上我也认为这样是比较合适的,不继续坏下去,也别突然好起来。呵呵。 问:你如何看待真相? 答:每个人都有探究真相的渴望,包括我。 问:你如何看待网民,他们的素质和态度,他们的年龄和身份。 答:这个我前面也提到过,中国的网民太容易被蛊惑了,不管好事坏事。但是现在我发现网民们逐渐在趋于理性,逐渐学会思考了,不会一味的跟风或随大众。慢慢素质也逐渐提高了。而年龄和身份方面我因为没有做过什么调查,所以也没办法的很清楚。 问:你如何看待黄色成人网络? 答:呵呵,这个问题好像跟咱们的采访内容关系不大吧? 问:网络上什么让你快乐,什么令你反感? 答:这个……网络上很多东西都会让我快乐,比如很多新鲜的资讯,好笑的视频等等,都能让我感到很快乐。当然,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会让我很反感,这个真的不太好说。 问:你网恋吗? 答:这个好像也跟我们的采访没什么关系吧?呵呵,我不网恋,从来没有过,也从来不相信。 问:你有宗教信仰么? 答:没有。 问:你相信诚实吗?是否相信你所说的话? 答:你是指我平常在网上评论的那些话?呵呵,这个怎么说呢,诚实我当然相信,但是要看时间,看人,看事。我这么说不知道你明白吗?有些时候没办法告诉你实话的时候,哪怕你知道是假话,你也要去相信。我所说的那些话,不能说都是假话吧,但是从某个角度出发去看的话,我们这些网评员做的其实都算好事。 (结束)
阅读更多发布者haochengyong | 5 月 3, 2011
熟悉推特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分布式的信息系统,人人可以自说自话,而说的话只影响到关注自己的人(也就是Followers),或者自己所@的人。但是若要超出这个范围,便需要使用关键词搜索功能。一般人们习惯把#放在需要标识的关键词之前(也可以不放),把特定的信息聚集起来。这种方式非常有效,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受到污染。也就是有些恶意的人(或者叫垃圾信息账户-Spammer)能将毫不相关或者虚假的信息加上标签发布到推特上,使得其他查看此标签的人得不到有效的信息。 下面就#aiww这个标签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首先看一下典型两个垃圾信息账户。 账户1 @lidamink: 账户2 @eiuielk: 其特征是发布一些虚假的或者不相关的信息,并且同时污染其它标签如 #cnjasmine。而且它们的关注者都非常少。 上图(点击看大图)是用一个网络分析器搜集到的从4月26日到5月2日标签为#aiww的8000个推的统计信息。其中上面提到的两位发的推占据了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分别是22.51%和22.43%。也就是10句推里面就有4.5句是这两位发送的。 如果你搜一下aiww,得到的结果大致就是这样(这里7条推里面只有2条不是恶意的,其中上面两位占据了4条): 这就是这些垃圾信息发布者所要得到的效果。那么有没有对策呢?有。有些推友已经制作了列表把这些垃圾账户搜集起来,例如,最上面提到的账户2就被如下6个列表所收录: 之所以称这些账户是五毛,大概是因为如果没有来自政府的金钱利益,很少人愿意干这种肮脏而且被人骂的活儿。 我特意把排在前10位的账户检查了一下,发现结果如下: @lidamink 发帖22.51% @eiuielk 发帖22.43% @ideletey 发帖6.20% @jchang_22079 发帖5.8% @xiazuhu 发帖3.38% @andingzirua 发帖3.27% 已被取消帐号(Suspended) @lalivea 发帖3.09% @liunianzhijian 发帖2.87% 已被取消帐号(Suspended) @nizhexin 发帖2.85% 已被取消帐号(Suspended) @bichunlong 发帖2.66% 已被取消帐号(Suspended) 让人惊讶的是,这10个都是垃圾发送者,总共加起来占据了信息的75.06%(也就是8000个推里面6005个是由这十位垃圾发的。它们其中4个已经被取消帐号(占推数11.65%)。被取消帐号的原因估计是推特管理员接到很多人举报,把这些账户确定为垃圾信息发送者,按照推特的规则取消帐号(因为推特显然也不希望有太多的垃圾账户来干扰正常使用者,并增加服务器的负担)。如果你试图访问这些被取消账户的时候就出现如下图片: 那如何举报呢?非常简单,只需要到该账户的页面,点击右侧的齿轮图标,然后选第三个选项Report xxx for spam。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推友们已经成功地把一些垃圾信息发布者赶出了推特,但是一些大的仍旧继续在作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垃圾发布者是不会影响他们的,但是对于有些著名的网友就会被@回复的方式骚扰,下面就是一个使用这种策略的垃圾。你能看到它发一些毫不相干的推给@gaodongmei, @lihlii等人。 有人可能会说,五毛也有发言的自由,这点我非常同意。但是当五毛们用恶意的手段来干扰你获取信息自由的时候,你就可以用手中的权利来Report Spam。 特此我制作了上面提到的前10个垃圾中还未被取消帐号的列表: http://twitter.com/#!/ruanji/top-spammers-tag-aiww 请使用你手中的权利消除这些垃圾。举手之劳,造福推友。 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考虑用新的标签来聚集相关内容。比如,在使用#aiww的同时,也使用 #aiwwnew ,这样人们就可以使用这个新的标签#aiwwnew得到相对不受干扰的结果。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imes | 4 月 28, 2011
在政治领域内的光明正大的操控与冒充行为,足以为商业领域内的效仿者作出榜样。 关于近日舆论形式变化,前些日子连岳的一篇文章,提醒了我们并存着另一种变化,另一种可能。据说“上头”的新精神是:“说是关于新闻报道有三条指示:1、速说事实;2、慎说原因;3、以信息淹没信息。” 这样的指示让人想起公关专家们的“危机公关”、“新闻管理”原则。这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办、宣传部,以及各机关部门的新闻宣传口,没少接受本土和国外专家们的培训和讲座,将那些技术味十足的口诀一再品味琢磨。一些知名的国际公关公司近年来也为政府部门提供建议乃至服务。那么如今的“反常”,是否是公关理念潜移默化的效果开始显现了? “以信息淹没信息”,和“占领舆论阵地”、“舆论引导”的思路保持连贯。近年来大力建设网络评论员队伍,也是此思路的具体实施途径之一。据Ecko考证,网评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底薪600元,按发贴量加薪,每发一帖,键入“网络评论员管理系统”进行统计。一帖“五毛”,“五毛党”由此得名。Ecko说得好:“在商业领域被冒充的是消费者,在政治领域冒充的则是公民。” 五毛时代 那么好吧,欢迎进入五毛时代。 中国网民超越2.5亿,逼近总人口20%,越过了“创新扩散曲线”中快速增长的临界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网民人数的暴增,甚至全球金融风暴也不能延缓这一趋势。人们不再热衷于讨论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差别,因为互联网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imes | 4 月 28, 2011
吴玫、曹乘瑜:《网络推手运作:挑战互联网公共空间》,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009年冬,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的一个分会场上,不少与会者正因被大量信息连续轰炸而有点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场关于“网络推手”的论文陈述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论文中具体的“推手”案例与细节,甚至包括各种价格、流程、操作方法。论文作者之一、时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的曹乘瑜花了两个月时间,应聘参与到“网络推手”公司产业链的几个不同环节,做了一次“卧底暗访”,换个学术点儿的词,也可以叫做“人类学民族志观察”;而另一位作者,澳门大学的吴玫教授则敏锐地发现这个话题非常值得重视,原因是它对互联网公共空间的侵蚀。这篇论文也给会场带来了热烈的讨论,例如有人认为公关和营销公司是商业公司,那么它们以赢利为第一要务则是无可指责的,不能用道德来指责其行为。这一说法的谬误之处姑且不论,起码反映出在当时人们对如何评判“网络推手”仍然是众说纷纭的。 一年多以后,由这篇论文生发而来的著作《网络推手运作揭秘:挑战互联网公共空间》终于面世了。此时已是2011年初,“网络推手”这个名词,经过各种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网络热议,几乎人尽皆知。但此书仍旧是中国第一本专门研究“网络推手”的著作。其特色还包括:一、人类学民族志(Ethnography)的方法;二、将“网络推手”的商业现象与互联网公共空间的政治生活相联系的理论框架;三、较充足的个案;四、对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的两个概念“口碑营销”、“病毒营销”的论述,包括定义、发展脉络、相关理论、运作与监管等,并最终发现“网络推手”是一种病毒营销的中国变体;五、对欧盟、英国、美国、中国等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公约等的梳理对比。因此,本书非常值得社交媒体营销业界人士、关心互联网公共空间的学界人士、以及有关政府部门人士阅读。 《网络推手运作揭秘》是一本学术著作,但并不枯燥,关注的是现实热点问题,行文明白晓畅,不乏生动案例。同时它又具备学术著作应有的严谨,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对概念的界定。要知道,通过互联网乃至社会性媒体从事营销的企业和人员已经相当之多,他们辛苦的劳作是不是都应该叫做“网络推手”?是不是都带着某种“原罪”?如何避免不加区别地打击掉整个行业? 此书对“网络推手”的定义是:它是“一种新的网络营销、网络公关现象”;“基本程式包括:通过企业运作模式,组成受雇发帖人网络,并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策划的隐性网上操作,来制造话题、操纵流量、推动某种议题信息的扩散,从而影响互联网上的信息舆论动态”;“具有资本性、隐蔽性、有组织性和快速扩散性等特点”(第1页)。 而此书对“网络推手”的态度也是鲜明的:“这种……推手运作操控侵蚀了普通网民相互交流讨论的空间,违背了现代社会公共信息传播透明性、客观性、真实性、公共性的基本原则,有悖公共社会诚信的道德理念,玩弄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这种人为制造虚假的‘舆情’、‘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企业间的正常与规范性的市场竞争秩序,并有可能导致某些利益集团利用网络制造‘民意’,干扰国家同各级政府对真实民情的了解与决策。”(第2页)。 我相当认同此书作者的定义和态度。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你的目标高尚或卑下,是为了大国之稳定或兄弟之饭碗,而在于你的手段,是不是逾越了伦理的底线,有没有遵循起码的诚信和公开。营销无罪,赚钱有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广告或宣传,必须明确披露这是广告或宣传。 可以看看本书中给出的一些例子。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2009年10月5日出台新修订的《广告推荐与见证的使用指南》,其中规定,博客作者如果以收取现金或其他酬劳来交换撰写产品评论文章,就被视为产品宣传,必须披露他/她与所宣传产品或服务的广告主之间的联系,否则可能被罚款11000美元;在twitter或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中同样应遵循此指南(第68-69页)。 美国最大的口碑营销行业协会“口碑营销协会”(WOMMA)在2005年发布了WOMMA道德守则,基本原则可被归纳为“诚信ROI”: 诚信的关系:你告诉人家你为谁服务; 诚信的观点:你告诉人家你相信什么; 诚信的身份:你永远不会撒谎你是谁。(第180页) 欧盟的《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明确禁止商业运作中的误导性遗漏、媒体中的新闻部分刊登经营者付费的推销内容却不标明其广告性质、专业经营者伪装成消费者行事。(第184页) 英国的《不公平贸易消费者保护法》(法律性质)和《非广播广告、销售推广与直接营销守则》(行业自律性质),禁止经营者和营销者假扮成消费者,“营销传播不得虚假声称或暗示营销者是一个消费者,或者其在进行自己行业之外的贸易和商业活动;营销传播必须明确显示自己的商业目的”。(第198页、207页、211页) 很显然,“网络推手”严重违背了上述这些法律规定或行业规范。我们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在欧美国家就没有类似中国的“网络推手”行为。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有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公众舆论划出底线何在,界定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种状况比我国的有关现状已经要健康得多,理想得多。它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便在于守护社会公共信息环境的公开透明、真实客观。 我国的现状是什么?一批以“网络公关公司”、“网络营销公司”自命的企业,在全国雇佣了数以万计的廉价劳工,占据几乎所有人气较旺的论坛,主要行为便是替“客户”攻击竞争对手、张贴广告软文、策动流行事件,同时也通过收买论坛的管理员与版主来删贴封贴。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在2008年艾瑞营销年会上登堂入室,公开称自己“先后服务于100多家知名公司、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监控10万个论坛及维护言论的能力,拥有1000人的营销队伍,拥有独到的网络言论监控系统,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网络言论的监控报告,同时对相关言论作出反应”。“网络推手”的另一种变体是“网络打手”。某些公司按照其客户需求进行策划,雇佣并组织大量发帖人冒充普通网民在网上密集发帖,攻击、诋毁、诽谤客户的竞争对手,试图影响其正常运营。 [ 1] “网络推手”或“网络打手”之盛行,甚至令得公关业内人士感叹:“哪里还有网络民意?网络民意已经捏在少数人的手里了。” [ 2] “网络推手”作为市场力量对网众传播的一种畸形介入,隐蔽传播者的真实身份、真实意图,制造或捏造新闻事件,其泛滥损害了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加了公众获取真正需要的信息和新闻的成本。然而目前却缺乏相应法律法规,也缺乏相应的行业自律或社会公认准则来约束“网络推手”的种种行为。 一个社会里难免有杀人放火,可怕的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成王败寇”而百无禁忌的思想深入民心。 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网络推手”又仅仅是我们社会中信息操纵的恶劣行为之一种。在缺乏相应制度和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各种利益诉求将以某些扭曲的形式来实现,我称之为“信息操纵”(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百度“竞价排名”业务。当搜索引擎成为网众最重要的信息过滤机制,当百度成为超过七成中国网民搜索的首选,它已经成为公众所依赖的重要媒体。对搜索结果的排序,如果可以用金钱来购买,而且又缺乏任何监督机制来限制究竟什么关键词是不可出售的,那么将导向一个金钱决定民众知情权的社会,出价高者获得关注,出价低的变成“不重要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操纵。正如各国新闻法规或新闻伦理都限制将广告伪装成新闻兜售给受众,与“相关度”和“重要性”相关的搜索结果,又怎可待价而沽。 “竞价排名”外的“公关保护”,是搜索引擎、网络媒体或各大社会性媒体所有者的另一种信息操纵方式。当“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被曝光后,网众间流传一则据称是某公关公司向三鹿公司提供的“危机公关方案”,其中的重要谋略便是“与‘百度’搜索引擎媒体合作,拿到新闻话语权”,具体而言,给予百度以一个自然年度500万元的广告投放,即可在百度上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通过百度将难以搜到广告企业的负面新闻。这份文档难辨真伪,但随后百度公司在舆论压力下的公开声明,承认了类似公关计划的存在,只不过百度“严词拒绝”了它。其后,百度汽车频道营销的演示文稿又在网上流传,其中“PR保护:删除负面新闻,提高品牌信誉度正面舆论引导”,以及危机公关中“在网页搜索中屏蔽链接(活链)”都被百度作为重要“增值服务”向客户推荐。搜索引擎在当今社会堪称最为重要的公众信息服务和新闻把关人之一,然而在伦理上却并不被以新闻媒体的标准要求。因此,才屡屡有人以“市场行为”而非“公益服务”来为这些信息操纵行为作抗辩。 如果说,上述行为是对信息的排序或呈现加以操纵,从“把关人”的环节施加操纵,那么所谓“网络推手”、“网络打手”则是直接发动和参与网众传播。 [ 3] 一个重点在“推”,造势抬轿吹嘘;一个重点在“打”,诋毁砸场咬人。他们是冒名顶替的网众,特点在于其被雇佣关系、虚假的身份、明确的目标、被指派的观点。 而“网络推手”的泛滥,与各大网络媒体的默许甚至合作有莫大关系。“推手公司”和网络媒体的编辑、版主们之间存在丝丝缕缕的“人情关系”或“利益关系”。不论是给“推手”们的发帖“置顶”、“加精”、“推荐”,又或是删除指定的负面消息,在业内都成为可以交易的事情,这样的“潜规则”甚至包括了公认的价格表,例如,全国十大门户论坛,一个帖子置顶精华一天价格是260元,一周是1500元。 作为消费者的网众在商业领域被冒充,作为公民的网众则在政治领域被冒充。所谓的“五毛党”、“五美分党”或“网特”成为频频见诸媒体报道、偶有相关文件流出的“隐形组织”,受雇于人,以匿名身份发表某种特定立场的观点,影响和控制舆论,为政治目的服务。显然,指望这些冒充者实名出现、广交朋友、成为网众也是不大可能的。 在最近五六年间,中国才开始出现“网络评论员”这一引发争议的新名词。从各级政府文件到各种媒体报道,我们可以得知,来自党政干部、高校学生、社会人员的许多专职或兼职的“网评员”正活跃在互联网上,对新闻时事和社会现象发表评论观点,以达到“正确引导舆论”、“占领舆论阵地”等目的。例如《环球时报》英文版的一篇报道,提到了甘肃、江苏、黑龙江、湖南等地政府培训和雇佣“网评员”的情况 [ 4] 。近年来一些国外媒体,如《纽约时报》 [5] 、《卫报》 [ 6] 、BBC [ 7] 等,均对此有所关注和报道。 在“网络评论员”中间,有一部分是以实名或较为固定的身份发表文章,例如在一些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开设时评专栏;但更多的则是以身份模糊且经常更换的ID来发表观点。这两种方式的差别,有些类似于网络营销中光明正大地亮出企业身份的营销,和雇佣“网络推手”冒充网民炒作的营销的差别。 “网评员”作为一种互联网规制和舆论管理的方式,政府期望它能在消除网络谣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府与民众彼此了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冒充普通群众的“网评员”行为,却可能带来不少弊端。 首先,“网络评论员”作为一种以国家长治久安为目的的大规模政府行为,应该是光明磊落的,要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网评员”个人既是代表政府说话,宣传执政党的方针政策,就应该亮出身份,实名发言。隐匿身份的发帖,在网众传播的场域中,明显无益于增加发言权威性和可信度,损害了传播效果;同时也不方便社会公众监督其工作绩效与报酬薪资是否相称,可能滋生腐败。《中国青年报》就曾发表评论文章,呼吁“网络实名制就请政府带头并从政府网评员做起吧”。 [ 8] 第二,在网众传播中夹杂大量冒充普通群众的“网评员”发布的信息,将影响政府对社会真实舆情的掌握。胡锦涛在2008年6月20日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近年来各级政府也花了不少力气,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网络民意”。但如果由于遍布全国的“网评员”的积极工作,导致搜集来的信息真伪难辨,不知到底是民众的真实观点声音,还是“奉命宣传”的“职务作品”,那么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效果,也难免要大打折扣。 第三,一方面越来越多公众已经注意到“网评员”的广泛存在,一方面“网评员”们却仍然保持着神秘潜伏的姿态,不以真实身份示人。这直接导致在网络讨论中敌对情绪滋长,在众多热点话题上,观点相左的发言者互相猜疑,恶语相向,先划阵营、站队伍,彼此以“五毛”、“网特”相攻击,而缺少了心平气和与宽容理智的讨论气氛。这种令人遗憾的状态,当然不应全部归咎于“网评员”的存在,但这种完全剥离身份、缺乏人际关系支撑的舆论引导方式,确实在不断侵蚀网络化用户之间应有的诚实与信任,给网络表达树立了不良的榜样。所以人们不禁要问,即使目的正当,是否也要考虑“程序正义”?一些政府官员也在思考是否有新的手段。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政府部门应该公开身份直接回应、直接解决问题,比暗中派一批人,用些虚拟网名在网络上发言要好得多。” [ 9] 因此,不论为了经济利益,还是政治目的,形形色色的“冒牌网众”在网众传播场域中从事的传播行为,赚取的是一时的利益,消耗并透支的却是社会成员彼此的信任与社会资本。渐渐地,不少网络化用户看到对企业的评价,不论褒贬,首先想到的是“软文”和广告;看到冲突与矛盾事件,首先想到的是炒作和策划;看到辩论中对主流官方立场的支持或否定,首先想到的是“五毛”或“网特”。这或许是网众们身处当下这个道德底线模糊、管制手段缺乏又处处讲求效率至上的“丛林时代”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我们不应该更加积极地维护身处的公共信息环境吗? 读读这本《网络推手运作揭秘:挑战互联网公共空间》,思考一下。 ———— 1.《半月谈》:《揭开网络打手江湖内幕》,见“新华网”转载文章. (2009-12-11)[2010-07-01].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9-12/11/content_12630732.htm . 2. 《财经时报》:《传说中的1024:网络打手身后隐现亿元黑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