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与新华社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并列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报,在中国大陆境内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该报内容代表中共官方立场。因此,《人民日报》成为国际媒体和国际政治了解中国大陆政治发展的“风向标”之一(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真理馆

中国数字时代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404给CDT-收稿机器人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BBC | 大家谈中国:新闻立法不能再拖了

每年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议新闻立法 l中国当代几部宪法都规定,中国公民有出版自由也即新闻自由的基本权利。然而令人叹惜的是改革开放卅年了,控制新闻的做法有增无减。 报禁、刊禁、网禁、书禁(出版禁),令人咋舌。国内发生的一些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国内官方或不报道,或报道得与海外一流媒体报道南辕北辙。 反右派过去五十五年了,文革过去四十六年了,有关的书还不让出版,禁锢得登峰造极也。这也证明着,主政者多么不自信,多么怕人民知真情也。 美国一位深负众望、世界景仰的总统说过:宁要没有政府的新闻,也不要设有新闻的政府。这就是美国政府之所以得人心的核心价值,也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日前访美,表示中国与美国做朋友,互利双赢。这是对的。但我们的另一些高端公仆,为什么不屑学一学人家总统的把新闻自由的视作重如泰山、要如命根子的传统呢?这一真经如果学不来,中国一万年也难赶上美国!何况,咱们老祖宗早就,有“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老传统呢? 改革开放卅余年,每年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议新闻立法,彻底改变以人治管新闻、出版的落后的愚昧的不得人心的做法。但总是被主政者一味置若罔闻,弃之若敝履。令人寒心。 二0一二年三月两会前夕,又有李锐、胡绩伟、杜导正等近一千五百位原副部长以上高官,新闻出版界原高端人士,以及高、中级知识分,子,普通公民,联名写信给两会,再次呼吁尽快出台新闻立法。 我希望,对这一次的呼吁议案,再也不要视作耳旁风了。这一呼吁,说出了全国人民,包括工农商学兵知识分子的心里话。(谁若有疑问,不妨实行全民公决。) 新闻立法,主要是保证宪法规定的公民出版权利即新闻权利能得到保障、落实。不被任何个人或组织所侵犯或剥夺。新闻法是保障公民新闻、出版自由的工具,而决不是钳制新闻~出版自由的工具。 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让人民行使宪法上规定的基本权利,开放新闻,开放出版,是政治改革的不可或缺的必要一步。 究竟是什么势力在阻止新闻法的出台呢?《人民日报》在两会前夕罕见地发表评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直指既得利益阻碍改革的风险,可见端倪。文章把现实情况描述为:“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大潮将临,主政者是主动开闸放水,开放改革,采取唯一正确的举措,还是再继续堵下去,去冒彼动地被潮捲走的风险?那就是彼动的被革命了。 注:BBC中文网对此文有所删减 《 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 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BBC | 点评中国:两会“改革”与“政改”之间的鸿沟

两会谈的“改革”并不是政治体制改革 今年两会之际,《人民日报》那句“宁要微辞,不要危机”,激起不少人的政改遐想。中新网还援引香港《明报》报道放风:“中共已对改革表明态度,时机选择亦有深意”,一时之间,有关中国政改的评论又纷纷出来,乐观派拿着显微镜努力寻找两会中与“改革”的相关词句,并加以解读。 两会所谈“改革”并非“政改” 我仔细搜罗,穷尽两会谈到“政治改革”的人与讲话。计有:赵启正谈“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未截然分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李克强说“改革已进入不进则退的深水区”。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逾60次提到改革,包括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等六方面,其中没有一项涉及政治体制改革。 其中谈得最诚恳的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3月5日汪洋对中外记者表示改革“首先是要从执政的党和人民政府头上开刀”;次日又在全国人大会议广东团分组会议上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意识形态之争,现在则来自既得利益格局”,“我们想改,中央不让改”。但观其全部讲话,所指仍旧是行政改革,希望中央给地方政府放权松绑。 可以说,无论是温家宝报告提到的“政府改革”,还是汪洋希望先行一步的改革,都是指现有政治格局框架内的行政改革,并不是指解决执政党合法性来源的政治体制改革。 再联想到人大发言人李肇星在记者问及“全国人大代表为何不能实行直选”时,以“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交通不便,一律实行直接选举还有困难”推诿搪塞——既然连人大代表都不能实行直选,《人民日报》刺激的政改想象当然只是一张无法充饥的画饼。 各界精英对“政改”的态度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法学教授杨海坤在“无党派和社科联组会议”上做了五分钟即席发言,建议中央能够研究出台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阐述了自己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获得热烈掌声。晚间该消息在微博引起关注。但CCTV及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均将这一段讲话删除,因此被网友戏称为“两会第一删”。值得关注的是:杨海坤这一被当局所不容的发言,开头就是“当下,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在于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同时解决好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我们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解决的是国家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就这样小心翼翼并不触及重建政治合法性的“政改”建言,北京也根本不想采纳。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政协委员,联想董事长柳传志在两会前夕的一番言论。柳传志如此理解民主政治与中国国情:“我们如果现在就一人一票,大家肯定赞成高福利、分财产。还保护什么私人财产,先分完再保护,完全有这种可能。它会一下把中国拉入万劫不复的场景。”此话遭到许多人批评,认为柳传志缺乏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缺少对本国数以十亿计的贫困民众的体恤、同情。 其实,柳传志所言,要害不在缺乏同情心,而是他对民主政治的严重误解。因为民主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公民的个人自由与政治权利,而不是保证社会成员的财产平等。民主制度更不一定就是高福利,比如美国、日本与印度都是民主制度,但都不是高福利国家。民主政治更不是主张瓜分富人财产,近百余年来,人类社会真正主张剥夺有产阶级的,只有共产主义革命,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正是柳传志现在所依附的这个党,先是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动员民众,通过暴力革命消灭了中国的有产阶级,将所有的社会资源化私为公,充作国有资产;然后再打着“经济改革”的旗号,让权贵及其利益相关者化公为私,成为先富起来的一群。所以,柳传志真正应该担心的,不应该是民主化“将中国拉入万劫不复的场景”,而是权力市场化正在将中国拉入的这个巨大陷阱,这个陷阱早已形成,而且很深,要爬出来,中国人还得费番苦工夫。 政治精英只想要经济精英当配角 柳传志们对党很贴心,但党的精英却另有一番盘算。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此次两会上提出“一人一票为什么不行?”并逐条论述如下:“1、共同富裕之后一人一票可以,但如果10%的人拥有80%财富,他们就可能让投票方向发生变化,一人一票就不公平;2、人少可以,人少候选人大家都能了解,但人太多,候选人在哪 都不知道,一人一票怎么准确?3、一人一票就是书生之见,是对着书本想概念。” 因王立军事件正走背运的黄奇帆发表此论前应该经过精心算计,认为自己把准了中央领导层的心脉。与柳传志不同,黄画出来的“理想蓝图”是:政治权力圈既要排除草根,还要排除经济精英,只能由党来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执政,让政、经、文三类精英的部分人物进入“两会”,以“精英共和”的形式统治中国。 “向天再借二十年”? 除了政治利益集团之外,中国各界对“政改”的期盼已经很久了。凡有头脑者都已经清醒地看到中国现在已经陷入各种难解的矛盾: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的矛盾,其集结点在于土地及相关的社会权利;资本-权力同盟与劳工阶层的矛盾;政府对资源与市场的垄断与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经济精英要求建立完全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政府过度挤压与广大中产阶层生存艰难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全体中国人都必须面临的生态危机。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矛盾,社会各阶层的权利意识正在觉醒,但北京仍然愚蠢地认为只要强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就能继续维持下去。俄罗斯普京的当选更象是给中南海衮衮诸公打了一针吗啡,以为还能“向天再借二十年”。 我可以很有把握地预言:等到北京终于决定启动“政改”之日,就是他们耗尽了“政改”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之时,比如社会信任与生态资源消耗殆尽,深陷财政危机。只是到了那时,启动“政改”也回天无力。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西蒙周 | 再改革

2012年03月12日 00:09:22        在改革开放将近34年的今天,在承前启后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中国社会正以空前的声调,吹响再改革的序曲。       乌坎选举揭开序幕       序曲从去年底开始。广东省委省府从流血的乌坎事件中省悟,再采取传统的、笨拙的维稳手段去处理,只能暂时按下葫芦,却不能保证哪里不再起瓢。于是,一场真正一人一票的村级民主选举在乌坎顺利进行。3月3日至4日,乌坎人民以80%的投票率,选举出自己的村委会。省委书记汪洋说,乌坎选举其实没有任何创新,只不过把《选举法》和《组织法》扎实落实,把这个村过去走过场的基层民主自治变成了实际的而已。       尽管汪洋刻意保持低调,但仍然掩盖不了乌坎选举的历史意义。汪洋的话,等同于承认现阶段中国有法不依、有规不做,才是造成民主进程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不再缺基本的制度和法律,但唯独最缺基于尊重法治精神的落实。对于宪法,对于宪法之下的各种法律,各方面缺少足够的敬畏之心,缺少依法办事的传统,缺少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公民意识,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公民意志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混淆,公平、公正和正义的欠缺和薄弱,成为当今社会的最大弊病。       纪念南巡再掀高潮       再改革序曲的第二乐章,落脚于纪念邓小平南巡20周年。在乌坎选举引起全球关注的关键时刻,温家宝现身广州考察。名义上他在考察广东经济,实际上他却用了相当的篇幅大谈民主建设和改革开放。他说,没有程序的民主,就没有实质的民主;他还借用邓公的话说,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而要做到这些,还必须“下定决心、鼓足勇气、毫不动摇、永不停顿”。     在密集纪念南巡20周年的一周内,当年的皇甫平、如今的周瑞金提醒当世,“改革已经到了猛击一掌的时刻”。新华社发表长文明确表示,以往主要是围绕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现在则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改革。《人民日报》一篇《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震动海内外。文章借用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话坦率直言,“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而在前李源潮3年前的原话中,后面紧跟着还有一句话:“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些话发自由衷,振聋发聩,以理性的思维和态度容纳了民间改革的种种情绪和呼声,同时,更是对开年以来各界呼吁再改革的盖棺论定式的回应。       显然,改革已不容再被忽略,再被拖延。在即将迎来换届选举的十八大前夕,再改革已经逐渐凝聚成占据主导地位的共识,改与不改不再是讨论的话题,改什么、如何改、何时改,成为再改革序曲第三乐章的主题。       全国两会及时接棒       随即召开的全国两会及时接过了接力棒。两会上,广东代表团激情四射,意气风发。汪洋批评了种种急功近利的政治现象,呼吁中央将审批项目的权力更多地下放给地方。他说,改革要从党和政府开刀。目前政府放权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会触及现有的法律法规,他希望能得到更高层面的支持,“如果法律有障碍,我们一起去上访”。       省长朱小丹则明言,当前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格局,而政府自身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来自于政府自身,就是那种和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已经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行政权力配置结构和部门利益。他还说,革命革到自己的头上对政府是个考验,我们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是口头上说改革还是实际上去促改革,这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广东的两位重量级官员,将“改什么”做了十分明了的阐释。改革再出发,就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去革自己的命,就是要探索和解决“如何将权力关进笼子中”,就是要还回本属于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选举权,还回本属于人民的公平、公正和正义。而打开改革大门的关键核心,则是在承认普世价值的前提下,中共必须带头完善改良法制,尊重法治和践行法治。       学者发言语重心长       来自苏州大学的杨海坤教授,在政协讨论会上曾当面向副总理李克强力陈政改的必要性,这段讲话因而被誉为两会最精彩的发言。       杨海坤说,我们国家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病是权力过于集中,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根本改变它。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观点,政治体制改革就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解决党和政府的关系,二是解决人治和法治的关系。当前要解放思想,继续对党和人大制度的关系、党和政府的关系、党和军队的关系、党和民主党派、党和司法的关系进行研究。总之,要研究权力如何制约权力。       杨海坤说,十八大应该将政改列为重点研究对象,他希望他的意见和期望,能被带到党中央。他最后特意提到,当年李克强的老师、北京大学法学教授龚祥瑞生前讲过一句话:要把法治理想变成法律的现实,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去努力。       说者语重心长,听者肃然起敬。正像杨海坤的期望一样,海内外也热切期望身负重任的十八大,以及肩负继往开来重任的新一代领导人,能够拿出非凡的勇气,奏响再改革的第四乐章,摒除“改革到官为止”的旧有陋习,向自己守护的权力开刀,向一切故步自封和假改革开刀。       再改革,就是自己改自己,就是自己救自己!      上一篇: 执政党最需要学雷锋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 )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方可成 | 与叶小文谈改革

叶小文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两会期间,我与叶小文就改革话题进行了访谈。部分访谈内容发表在3月8日出版的《南方周末》上,以下是足本访谈,内容经过叶小文审定。 方可成:今年是邓小平南巡20周年,改革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改革力量跟过去比起来,是否在衰退? 叶小文:改革力量是不是在衰退,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改革的紧迫感确实好像比原来淡薄了。改革都是逼出来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上世纪70年代末,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对这种紧迫性、这种压力的感觉不是很强烈。 不强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上层还是明显意识到了压力,基层的危机感也是有的,明显感到危机四伏——当然机遇也很重要,但危机明显是在增强的。 方可成:您认为改革的动力和阻力分别来自哪里? 叶小文:改革的动力,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也不是哪个政治家、理论家呼吁和设计就推动了的,而是被逼得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的时候,邓小平和其他理论家总结了大家的意愿,摧枯拉朽就起来了。 现在这样一个氛围不行,大家的紧迫感不够,要说动力不足,主要在这里。本身对于改革的分歧也很多。 方可成:最近人民日报的评论提出:宁可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您认为改革如果难以推进,会有哪些危机出现? 叶小文:的确,危机逼出改革,不改革加剧危机。但危机不等于惊慌失措,不等于否定前面的成绩,大家确实应该在成绩上更进一步。比如“中等收入陷阱”、“低质民主陷阱”,很多陷阱摆在前面,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去。一垮起来又不是没有先例,苏联一解体,哗的就垮了,快得很。所以,现在也同样,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必须要改的,已经没有退路了。 中国整个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艰苦的转型、攻坚阶段,到了一个搞得好能上去、搞不好很容易垮下来的阶段,还要加上外部的压力等等因素,有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所以要形成改革的共识,现在更需要理性地、深层地理解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方可成:许多学者都认为,现在地方上的改革难以深化,关键要有改革的顶层设计,也有人认为改革应该自下而上,您如何看待这两种意见? 叶小文:现在改革进到这个阶段,更多需要统筹安排。比如,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政治改革优先,还是社会管理优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他们认为,先经济、再社会、后政治;先发展、再分配、后民主,亚洲“四小龙”当年也是这么走的。这些需要宏观的理论顶层设计。 但是,真正的改革创造性和改革动力,一定是来自基层,来自下面的创造,那是设计不出来的。动力在哪里?你要善于把大家的、底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新中国是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当然是共产党的顶层设计带领大家,但是真的把全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共产党后来又错误地调动了一次全民大跃进,就调错了。 所以,应该是二者的结合。过分强调顶层设计,那就等着上面设计吧,上面设计好了我们就改,那肯定不行。上面的设计一定是来自底下、来自对国情的深入了解,对人民需求的了解,然后很好地把人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发动起来,我主张二者的结合。 方可成:你认为是否有“中国模式”一说? 叶小文:所谓“中国模式”,这是看由谁来说,我们自己就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要在全世界成功地发展经济、走上坦途的模式,恐怕现在还为时过早。我们也只不过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很多东西没看明白,过早说模式就要让别人学,吹得太早。 中国当然要走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中国模式”在形成,但是说中国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已经走上了坦途,先别吹,太早了。 方可成:就改革的顺序而言,您眼中有无一个路线图? 叶小文;我觉得从总体上改革顺序要看对谁说。对群众要多讲:先经济,再社会,再政治,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不能急,中产阶级起来了,理性的思考多了,这样的民主才有质量,这是对下说的。 对上还真要有紧迫感,如果也这么说,那好吧,我们等着吧,那不行。在上面指挥的总要有预见性吧,走这一步就要看下一步。上面是看下一步的人,而下面就多看眼前这一步,把这一步走好。如果把上下一般说,每一个人都要看几十步,他自己这一步不走,怎么行呢?看几十步的人在上面呢,得看远一点。所以上下的说法是不一样的。 方可成:您说的上面要看远,是指看到政治体制改革嘛? 叶小文:那当然应该是的,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有这样的规律,经济一发展,民主的呼声就会强烈。对下面不能鼓吹多了,否则很容易“大民主”就会起来,农民还没吃饱饭呢,没吃饱饭先要民主,那种民主是低质的民主,搞不好是暴力的民主,是荒唐的民主,是“大民主”。加上现在互联网、微博的发展,“大民主”可以来得快得很。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加速放大过去的“大民主”,一不小心很快就来了。你也不能卡互联网,也卡不住。 这种形势下,我觉得还是站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就是改革意识。 方可成:你对中国未来的改革,是悲观还是乐观? 叶小文:那肯定要乐观嘛,中国悲观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中国的改革没有退路。问题越多,挑战越大,越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于作者 方可成 , 南方周末, 记者,专栏作者 理解和谈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专栏 博客 豆瓣 新浪微博 Twitter 网易微博 向文章付费 请作者吃饭 您可能也喜欢: “改革中枢”能否重生 改革起航的关键时刻 访法国汉学家潘鸣啸 重观《小武》:明天你将成为谁的新娘? 无觅

阅读更多

中国报道周刊 | 学雷锋运动罪莫大焉

  毛澤東统治中國27年。其中,从1961年、62年到1965年、66年这一段最值得研究。   大跃进惨败,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大饥荒,暴君昏君的毛澤東不因此而垮台就已经够不可思议的了,殊不料三、五年后,毛澤東的个人威望不降反升,竟然还增至最高峰。   中外历史上那些被神化的大獨裁者,包括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毛澤東,都是干成了几件漂亮事才被吹起来的;唯独这一次与众不同,这一次,毛澤東是在犯下最愚蠢最荒谬也最残忍的滔天大罪后,反而赢得了举国上下的狂热崇拜。   本来,在62年七千人大会后,毛的错误(共產黨把它叫错误,其实应该叫罪行),至少在中共高层内部已经是心照不宣。毛在黨内的威信降到七大后的最低点;与此同时,刘少奇等务实派在黨内的地位则显著上升。如果在那时召开九大,刘少奇很可能当选黨主席,毛澤東很可能被送上名誉主席的虚位而失去实权。然而等到了65年,形势就发生了惊人的逆转。   当共產黨的老朋友,美国人斯诺再度访华时,他最感惊讶的就是举国上下对毛澤東的毫无节制的崇拜:毛的著作和相片无处不在,但没有别人的。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使得毛澤東能迅速地摆脱被动,赢回主动,走出低谷,登上巅峰的呢?   在这段时间,毛澤東自己做了两件事。其一是,在62年秋天举行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階級斗争”,把黨的工作中心从经济建设又扭转到階級斗争;其二是发动中苏论战,公开争夺国际共运的领导权。这两件事有效地转移了目标,动员起民族主义。暂不多论。   我这里要说的是,毛澤東想要赢得全国人民对自己的崇拜,这事不能单靠自己,这事必须倚仗别人。你想坐轿子,总得有人愿意抬轿子才成。在延安时期,主要是刘少奇大力推动对毛的个人崇拜。但现在刘少奇显然不愿意再这么干了。   按理说,给领袖歌功颂德和灌输伟大领袖的伟大思想是中宣部的事,可是现在由陆定一主管的中宣部也没有这份积极性——所以文革一开始,中宣部就被当作阎王殿砸烂了。在这段时间里,吹捧毛澤東最卖力的是林彪主持下的解放軍。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罢官,林彪接管军队工作。林彪上任后,全力以赴就做一件事,那就是高举毛澤東思想伟大红旗,把学习毛著运动推向高潮,把学毛选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林彪深知树立英雄榜样的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共本来就有树英雄榜样号召人民学习效仿的传统,而从63年到66年,供全国人民学习的英雄榜样基本上都是由解放軍树立的,基本上都是解放軍战士,所有英雄人物都把自己的功绩归功于毛澤東思想的教导,其中宣传最力影响最大的就是雷锋。   雷锋是部队从一开始就刻意培养树立的英雄模范。早在雷锋入伍当兵的第一年,沈阳军区的报纸就发表长篇报道称赞雷锋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其后又举行“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雷锋模范事迹展览”。1963年2月初,人民日报,解放軍报,中國青年报等相继发表报道介绍雷锋英雄事迹。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和毛澤東亲笔题词。这就把学雷锋运动推向全国。   在60年代初期,解放軍高调介入政治。很多事都是从军队发起再推向社会的。   先是林彪说“把解放軍办成毛澤東思想的大学校”,然后毛澤東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解放軍”。把林彪那句话带进毛澤東的那句话,那就是,毛澤東号召把全国办成他的思想的大学校(文革中,“把全国办成毛澤東思想的大学校”这一口号确实很流行)。   毛澤東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什么呢?林彪题词说得很明白——“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几句话出自雷锋日记)。把林彪的题词带进毛澤東的题词,那就是,毛澤東号召全国人民读他的书,听他的话,照他的指示办事,做他的好战士。   事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由林彪发起的学毛选群众运动为毛澤東发动文革做好了最重要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正是这场学毛选运动,把毛澤東送上个人崇拜的最高峰,它不但造就了千千万万狂热崇拜毛澤東的青少年,而且使解放軍这支黨军彻底变成了毛军。   众所周知,毛发动文革就仗着两条,一是毛在当时民众心目中所享有的巨大威望,一是枪杆子绝对忠于毛个人。而这两条就是通过在全黨全军全国人民中学毛选运动完成的。学雷锋运动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要说,学雷锋运动罪莫大焉。我不是说雷锋是坏人罪大恶极,我说的是,学雷锋运动是掩盖毛澤東滔天罪恶,树立毛澤東绝对权威,把中國引向文革浩劫这一罪恶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帮助毛澤東走出低谷送上巅峰,出力最大的莫过于林彪;林彪的办法最主要的就是提出高举毛澤東思想伟大红旗,号召和推动学毛选运动;而为学毛选运动量身定制的英雄模范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雷锋。所以学雷锋运动罪莫大焉。   今天,中共当局又在大声鼓噪学雷锋。只是在今天,他们不好再强调雷锋学毛选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他们竭力把雷锋精神归结为“做好事”。   然而我们都知道,要是去掉了学毛选,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就不成其为雷锋了。要是单说做好事,比雷锋做好事做得多做得好做得诚实的比比皆是,成千上万,哪轮得着把雷锋当模范呢?难道你以为,要不是当年“伟大领袖”号召学雷锋,中國人就连要做好事助人为乐都不懂了吗?   作者:胡平 中国报道周刊 , 2012-03-11.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学雷锋运动罪莫大焉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中国观察 . 欢迎大家投稿, 点这里 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1949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能够下令进攻台湾 (4) 魂兮归来,司徒雷登 (4) 重评毛泽东,建立“毛泽东学” (0) 重新认识毛泽东 (11) 邮票上的毛泽东思想 (0) 越战、毛泽东、台海风云 (0) 评好毛泽东,走出改革困境 (0) 评价毛泽东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4) 评价晚年毛泽东的三种角度 (0) 胡适眼中的毛泽东 (1) 粪土当年救世主——读《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0) 神话的破灭——真相毛泽东 (42) 真相毛泽东——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1) 真相毛泽东——毛泽东的政治理念 (6) 真相毛泽东——毛泽东的人生境界 (4) 毛老人家误人不浅 (0) 毛泽东解放台湾计划搁浅幕后 (5) 毛泽东罪行录 (2) 毛泽东的狂妄和自卑 (33) 毛泽东的政治遗嘱 (2) 毛泽东有权只受颂扬、不受批评吗? (1) 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活得像“人”吗? (6) 毛泽东折腾中国几十年的严重教训 (1) 毛泽东委屈求全,苏联放弃肢解中国 (1) 毛泽东和林彪恩怨始末 (1) 毛泽东及其教训 (1) 毛泽东切断中国国家法人和概念 (0) 毛泽东之子文革时被武斗致死 (0) 毛泽东为什么要进行血腥“土改”? (4) 毛泽东一封恶狠狠的信 (20) 毛新宇没有错!人傻,有错吗? (0) 有感毛主席一生不穿防弹服的理由 (6) 旁观毛泽东时代 (0) 揭秘毛岸英之死的谜团 (1) 推荐两篇“毛泽东研究”期末考试论文 (2) 抵制毛邪教,反思人祸教训 (5) 把毛泽东还原成人 (6) 战略和策略——毛泽东留下的政治遗产 (11) 战争与信用——毛泽东的地缘政治遗产 (9) 当代的领导人应该继承毛泽东什么 (5)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