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

任志强

任志强,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公众人物,因为其在社交媒体上“敢言”的形象和“针砭时弊”的言论,广为人知,并获得了“任大炮”的绰号。他曾任北京市华远地产董事长、华远集团党委副书记兼董事长、北京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前身)监事、新华保险董事,后退休。他的父亲任泉生曾任中国商业部副部长。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打出“央视姓党,绝对忠诚,请您检阅”的标语。当日晚上,任志强在新浪微博发贴质疑:“政府啥时候改党政府了?花的是党费吗?” 之后,任志强遭到北京中共市委旗下的千龙网,中共中宣部旗下的党建网等党媒点名批评。2月28日,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封杀了其社交媒体账号。

2020年2月,网上流传一篇据称其执笔的文章《人民的生命被病毒和体制的重病共同伤害》。文章尖锐的批评了中国的防疫政策和习近平本人,“那里站着的不是一位皇帝在展示自己的‘新衣’,而是一位剥光了衣服也要坚持当皇帝的小丑。”

2020年4月7日,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任志强“严重违法违纪”,因而被逮捕调查,一同逮捕的还有他的儿子。

根据维权网的介绍,2020年9月11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九法庭开庭审理任志强。任志强没有雇律师,坚持自己辩护,庭审中他一言不发,并将所有涉案人员的刑责都被任志强全部揽下。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公民行动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中国选举与治理 | 地上鬼城 地下蜗居

地上鬼城 地下蜗居 作者:杜君立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8-31 本站发布时间:2011-8-31 9:05:27 阅读量:72次   我没有责任替穷人盖房子,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 ——任志强   2010年年底,美国 “商业内幕”的网站公布了郑东新区的卫星图片,并从图片上判断,这只是“一片空屋的堆积”,可能是中国最大的“鬼城”。   郑州市城区面积为303平方公里,而郑东新区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相当于郑州市区面积的一半。2001年,郑东新区计划出炉。依据日本人黑川纪章的圆形设计,新区建设于2003年正式拉开序幕。在过去10年来,郑州东部的那片热土成了中国中部最大也是最繁忙的建筑工地,世界各地的地产大鳄、商业巨头和资本玩家频频出手,用不计其数的高楼大厦和外形摩登的公共建筑,为这个农民的河南勾勒出一幅令人惊异的未来“脸谱”。   去年年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曾做过一次郑州房屋空置率调查。在这一份抽样调查报告中,郑东新区住房空置率在郑州各城区中果然“不幸”高居榜首。在这次历时两个月的调查中,调查者从郑州市中心六个区29家大型楼盘抽取了约1.1万套商住房为样本,运用查验水、电、气表,点算“黑灯率”等方法,测算空置率。结果表明,郑东新区商住房空置率超过55%,其他五区也不低于20%。   随便去一趟郑东新区,就感觉如同到了火星。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一家造了一座美丽辉煌的城市,那里只住着他们一家。事实上郑东新区同样很漂亮,同样也只是房子,而不是城市。无论绿地老街、阿卡迪亚、龙腾盛世还是鑫苑中央花园,这些早在5、6年前便已建成的大型小区,即使属于郑东新区入住人数较多的小区,也仅有三成左右的入住率,绝大多数房子都是无人的鬼屋。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10%~20%之间为危险区,20%以上为严重积压区。住房空置率高达55%的郑东新区只能算是一座“空城”了,即使叫“鬼城”也不算危言耸听了。   与“鬼城”构成同样令人惊异的其天文级的房价。浙商开发的阿科迪亚小区在7年前一期开盘,不过3000元/㎡,如今房价已经涨至1.5万左右,即使现在新区边缘地区普通房屋的房价,同样也在万元以上。一个计划2011年下半年发售的新楼盘,据称其预计售价也在每平方米1万~1.5万元之间,相当于郑州老城区住宅平均售价的2~2.5倍。   以黑川纪章的太阳为中心,呈辐射状的整个办公区,效仿北京建外,被称“CBD”。河南房地产商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郑东新区销售办公物业约75万平方米,占全市同类销售办公物业总面积的八成以上,比相邻的金水区高出6倍,平均售价和租金也是全市最高的。相比之下,郑东新区的商铺、商场等商业物业销售,远不及办公物业火爆,2010年售出了不到14万平方米,仅占郑州全市同类物业销售面积的16%。   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建设总投资应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此庞大的预算,对当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只有50多亿元、年均城市基建资金仅6亿元的郑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自2003年开始,这疯狂的七八年来,郑东新区这片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共25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类楼房建成或在建,包括河南建业等在内的省内外大小开发商,都纷纷砸重金进军郑东新区。新区内房价在政府、开发商及各路投资者的合力推动下,一路上涨。房价飙升,反过来又带动地价大幅上扬。如今,在郑东新区CBD以北,还有一片约40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静静等待开发。2010年11月中旬,郑东新区新火车站旁边一幅13亩商务金融地块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产商以2000万元/亩的单价拍得,创下郑州有史以来土地出让价新高。   对于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鬼城”,这当然严重伤害了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经营者的感情。“我们听到后很生气,怎么能说是‘鬼城’呢!”郑东新区管委会对记者说。该管委会当时就发布了一份数据,表明郑东新区CBD入住率达到90%,并强调郑东新区常住人口已达30多万。   事实上,鬼城是当下中国的普遍现象。最著名的鬼城应是内蒙古的康巴什。只用了5年时间就建成的康巴什,设计初衷是要成为鄂尔多斯对外展示的市中心。鄂尔多斯是个相对富裕的采煤中心,人口有150万。作为可与成吉思汗的“恢弘皇城”媲美的公共建设工程,康巴什充斥着办公大楼、行政中心、博物馆、剧院和运动场———更不用说在成片土地上建起的中产阶级式的复式公寓和别墅了。然而,唯一的问题是:最初为100万人居住、生活和娱乐而设计的这个地方却几乎没有人居住。只有几辆汽车驶过多车道公路,白天有些政府办公室开门办公。偶尔出现的行人,看起来就像幻觉,拖着沉重的脚步沿着人行道走着,仿佛恐怖电影中大灾难过后一名孤独的幸存者。   多年来,中国各地上马大量房地产项目,吸引了私人及公司的购买者。随着房价持续上涨,更多投资者变成投机者,他们买入崭新房屋只有一个目的,等高价时抛出。自美国房地产业崩盘变成全球经济衰退催化剂以来,很多人士担心这一幕在中国重演将是灾难性的。事实上,供给过剩的证据到处都是。在北京,一幢幢商业楼盘空置着。但如果深入中国内地,会有更加怪异的情景让人无法乐观:为数百万居民建造的城市耸立着,却空无一人。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时,他们往往会发出砰的巨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仍在努力重新站稳脚跟,北京当局——还有很多类似郑州、鄂尔多斯这样的地方政府,他们都希望在不戳破的情况下能让房地产泡沫瘪下去。而且,祈祷他们成功的应该不仅仅是中国人。   -份中国社科院城调队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闲置房共有6540万套间,在建房有1250万套间,如果以每套间3人居住的话,闲房和在建房相加共有7790万套,可供2.6亿人口居住。我国目前城镇人口为5.5亿,假设这个7790万套的一半投向市场就可以供1.3亿人口使用。以目前中国房地产每年1000万套的在建速度,到2013年,我国的剩余房将达到1.1亿套住宅。   即使不提类似鄂尔多斯市这样的“空城计”、“幽灵城”,就以苏州市为例,仅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和相城区4区中,每月用电为零的住宅就有25万多户。如果我们随意看看身边那些已经建成交房的新建小区,就会发现安装了空调和窗帘的房间屈指可数,到了晚上,这些小区形同鬼城。许多物业公司因为难以收到物业费而叫苦不迭。比住宅楼空置更严重的是商业地产。据全球不良资产解决方案公司总裁罗德曼估计,北京商用房产空置率可能高达约50%。据仲量联行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央商务区写字楼的空置率已达35%,创造了北京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中国房地产从现象上看不是经济学的供求关系所能解释的。很多城市,像北京、上海房地产的空置率达到10%,有些城市甚至达到50%以上。”有人估计,目前中国的“商品房空置率”应该在30%左右。而美国商品房空置率约为7%,香港为3%~4%。一般公认的当空置率警戒线为10%。超过10%时,就处于危险的泡沫状态。   在中国,像郑东新区和康巴什新城这样的鬼城比比皆是。建这些鬼城的钱大多都来自银行,房地产商根本就无力偿还,一旦这些泡沫破灭,带来灾难的将会是哪些人呢?这种连锁的泡沫一旦破灭了,中国的经济将会怎样呢?中国将会怎样呢?   半年前,在郑州市秦岭路北段的一个院落里,64岁的退休工人陈新年每天都会带上矿灯、戴上头盔,身穿迷彩服,拎着抓钩、盆,走进城市的地下,去挖掘一个中国穷人的安居梦想。这个花甲老人已经挖了整整4年,终于挖掘出了50平方米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住人构想。 “附近的房价每平方米5000多元,我们根本买不起。”陈新年老人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国皇帝时代,以食盐为国家财政支柱,很多穷人吃不起盐,只能在河滩刮取盐碱吃。在一个房地产成为国家支柱的时代,房子跟居住越来越没有关系,很多穷人仍然没有立锥之地。在一个地上成为鬼城的城市,人们只能向地下寻求蜗居。地上的坟墓与地下的房间,都归功于中国的房地产暴政。   任何国家高速发展20年就会变成中等发达国家,30年必定成为发达国家,这是全世界被普遍证明的定律。但中国一直在发展,却从来没有实现超越。1979年中国人均收入190美元,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1100美元,30年不过增长了5.8倍;1979年台湾人均收入1784美元,2009年台湾人均收入17650美元,30年增长了10倍;1979年日本人均收入4800美元,2009年日本人均收入34000美元,30年却增长了7倍以上,这包括约20年的大衰退。30年时间,以人均收入来说,中日之间的差距从25倍扩大到了30倍,而中国人和台湾人的差距更从9倍增加到了16倍。从人均收入世界排名来说,30年时间,中国已经从1980年95位“发展”到了2009年106(124)位。   基尼系数衡量着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差距。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人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中国的基尼系数从30年前的0.28“发展”到1994年,就翻过了“警戒水位”,达到了0.434,然后以每年0.1%速度递增,如今中国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越0.55而走向崩溃。即使官方的最保守估计,仍然达到可怕的0.4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去年就指出,我国基尼系数早在2006年就已达到0.49。中国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几乎所有不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讳莫如深的特权群体隐性福利的大量存在,中国实际收入差距比0.55要高得多。中国的基尼系数不仅处于中国有史以来的历史最高点,而且也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目前这种阶层之间的分崩离析仍在继续加速,基尼系数仍在上升,这是中国社会利益共享机制发生严重断裂的显著信号,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在中非希望工程如火如荼全面展开的同时,中国官方在北京扫荡封杀了几十所民工子弟学校。不用太长时间,就会有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中国这只勃起的骆驼。毛主义者幸灾乐祸的革命预言将在这场房地产沉迷中成为一种现实。到那时,将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而是“打官商分房子”。        

Read More

任志强 | 请先制定保障对象的标准

2011年04月12日 20:16:35   当微博可以更快捷的向社会传播自己的观点时,博客反而显得不够及时了,于是当时间更多的用于微博、用于指头的机会大于了用笔的机会,面对媒体的发布会也更多的变成了微博的发布会,每个参与者都成了一个独立对外的媒体,并随时将语言和画面都传播到了网上,并通过无数的转发而扩散,更多的人也就不再在博客中去寻找答案了。     但微博的140个字限制了论证和论据的展开,通常只能简单的阐述一个结论,于是就会招来一连串的评论和疑问,看来博客仍不能用微博代替,有时还需要用一些较长篇幅的文字来说清楚某些问题。     我是最早提出房改之后应同时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大约是在23号房改文件出台之后的第二个月的中房协会议上。至今我仍坚持“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的理念,但却并不赞成目前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大跃进式的做法。     如果政府在房改货币化分配的同时就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那么每年只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廉租房、租赁性住房就不会出现今天的这种混乱局面,也用不着三天两头的出政策调控,更不用朝令夕改的搅乱社会与公民的预期了。如今的亡羊补牢并不为过,但前提是不能违背市场的基本规律,更不是让市场为保障让路。     政府提供住房保障是联合国人权公约等多个公约中约定的政府责任,但保障的基础是符合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条件的“适足居住权”。即经济发达的国家提供的标准高,经济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保障标准低,而非超越发展阶段,更非让保障的标准超越了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超越了社会的一般居住水平,更不能借保障之名而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保障是国家的安全网,就像对最低收入家庭所发放的生活补贴一样,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条件,但不能保证过上奢侈型的生活消费。住房保障也同样,首先应明确保障的标准和被保障者的最低生存条件,而并非是一种财富转移的再分配,而是生存权利的基本保障。     中国有近50年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因此出现了并非最低收入家庭都没有住房的现象,更不是住房的好坏与收入同比。毕竟中国的住房商品化的历史太短,而商品房的总量尚不到总存量的50%,而更多的存量住房是靠分配而拥有的。     那么就必须有住房保障的立法,有明确的保障责任和明确的保障对象的严格控制,以严防国民的税收和国家的全民共有的土地等公共资源向不应保障的群体倾斜,变成一种贪污与腐败。     既然是保障就必须让保障落实到应由国家承担保障责任的人群身上。如必须是家庭收入和现居住条件两条线的标准,不能让有能力解决租住条件的家庭侵占国民的权利,不能让拥有特殊的人群利用政策的空子而进行腐败。否则国家不管投入多少财力物力,不管是建设多少保障性住房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并仍让一些应保障的对象处于无保障的状态。     中国政府近两年强力推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运动,但至今也没有一部法律,甚至一部法规性文件在说明什么是保障、什么是应保障的对象。于是拆迁房进入了保障、棚户区改造进入了保障、公务员分房(低价购房)进入了保障、教师进入了保障、定向安置进入了保障,廉租房中出现了奔驰车,公租房成为了单位的福利分房……这种不论被保障对象,而只看挂着保障性住房名义建设的房屋有多少的指令性计划,在迫使地方政府用各种名义在扩大保障的范围,在让有钱人的家庭和企业、事业单位借机扩大不应有的福利、扩大再分配中的贫富差距。     为什么不能先制定并出台最基本的保障对象立法呢?先要堵住腐败和贪污的漏洞才能让保障面对应保障的家庭。     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本是为了公民权利的保障,为了社会稳定的保障,但如果保障性住房变成了腐败性分配、变成了对市场的破坏与打击、变成了少数财富再分配的游戏、变成了合理侵吞国家公共资源的渠道。那么最终的结果不但不能给最应保障的家庭以体面生活的尊严,反而会加大社会的矛盾、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并最终会破坏整个国家的经济与政权。     没有人反对建设保障性住房,但保障性住房应建多少合适,应如何建设则是个科学的问题。如建多少合适来自于应保障群体的数量,如果连最起码的应保障家庭的标准都没有,又如何知道应建多少呢?而今则是大跃进式的任务指标的下达、强制性的命令,但哪个省份、哪个城市中有多少未保障的家庭却是个糊涂账,那又凭什么给各省市下达指标呢?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强制性的指标下达一定会让这个指标与当地的发展现状脱节,就必然会为完成任务而不得不弄虚作假,并扩大应保障的范围。各地的财力、能力不同,而强制性的指标也必然会造成财力上的压力,这又会让地方政府不得不用保障性住房换钱,从而让保障进入到不应保障的群体中。多重因素的不合理都只能让保障性住房政策走入歧路,让一个美好的愿望在违背市场规律和科学性中变成一场闹剧,让失望代替了希望。     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在于理性的分析,而非为“房价”的单一标准。盲目的出台政策,尤其是强制性政策。先立法明确住房应保障的群体与对象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历史教训,早应称为决策的依据。可惜今日的大干快上却在重归历史失败的旧辙。赌气绝不应也不能替代正确决策的条件。     千万不要让稀有的国家资源与财力被错误的决策而成为牺牲品。 上一篇: 错在用均价控制房价   下一篇: 书不可不读 阅读数(2129) 评论数( 17 ) 17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Read More

任志强 | 书不可不读

2011年05月04日 13:07:06   许多网友在微博上问我读书的问题,也总在要求我推荐一些书目,还有许多人对我读书的宽度、广度以及深度感兴趣。     我读书既有兴趣问题,也有需求问题,有的是学习知识和休闲娱乐性质、有的是社会性、理论性、也有实用性、还有专题性的研究以及现用现学的内容。如同在学校时的学习,许多是普及型的基础知识,也有些内容是此后一辈子可能都用不上的,但却不能不知道;有些知识要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却掌握的深度不够仍需不断的学习、提高与补充;有些知识虽然不能直接使用却会对工作、认识问题有所帮助,包括哲学与逻辑的知识,并非专门可当作工具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但却是认识问题、解决情况、分析判断的工具之一,有助于由表及里的把握问题的实质,帮助回答那些藏在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     有些书是阅,略而知其在则可;有些书是读,颂而知其声;有些书是研,重复多次而深知其意;有些书是学,不仅需知其果且需深究其因、通晓其理;有些书只是翻翻;还有些书知其头尾即可晓其大意。不同的书针对于不同的阅读要求,没必要在休闲类书上下太多功夫,但有些书虽然干涩但却不解上句无法知其下意。     自去年三月份建立了私人图书室,在博客上面列了部分当时读书的书单,到现在一年有余,大约又读了百本书,其中许多是超过60万字的书,早已超过了我每天不少于6万字的读书任务。现将其中非休闲类的书目附后,这些书也是补充到图书室的书目。也许会对有读书爱好的朋友们有帮助。前几次在微博上发布的新书有些尚未阅读,故尚未列入此书单,容后再列。     没有不可读的书,只有不会读书的人。书太多而无法都读,故选择也很重要。有选择则会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而这仅靠个人选择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我们建立了许多的读书会,总有几个朋友的圈子在互相推荐不同类别的书目让大家可以共享。这个读书圈子的建立会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也许你能及时的读到当前社会最被关注的事件、理论和观念。     我也在微博中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推荐信息,这同样是个好办法。如果大家都能为读书提供帮助,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信息和选择,也会在全社会建立起好的读书习惯。     在此感谢那些能让我获得最佳推荐朋友,也包括那些送给我大量书籍的朋友,也同时分享给大家。      附:图书室新增书目(2011年4月)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标准IsbN 分类号 分类名 作者信息 出版社 出版年     1 02133 峭壁边缘 978-7-5086-1961-3 G 经营 [美]亨利 保尔森 中信出版社 2010年4月     2 02134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 978-7-5086-2285-9 G 经管 [美]丹.塞诺 中信出版社 2010年9月     3 02135 政府的本分—基于民众权利的中国政治与中国经济 978-7-5399-3710-6 G 经管 秋风 凤凰/江苏文化出版社 2010年5月     4 02136 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转型 978-7-5136-0582-5 G 经管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年2月     5 02137 长安讲坛(第五辑) 978-7-5136-0129-0 G 经管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年1月     6 02138 宏观经济与地方产业发展 978-7-5136-0333-1 G 经管 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年1月     7 02139 起诉高盛—中国企业当直面金融欺诈 978-7-5136-0229-7 G 经管 张晓东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年1月     8 02140 公司的力量 978-7-5440-4515-5 G 经管 CCTV十集大型纪录片 山西出版集团 2010年8月     9 02141 坐地日行八万里(赵民博客文章第1辑) 978-7-5011-8021-9 G 经管 赵民 新年出版社 2077年7月     10 02142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0 978-7-5484-0190-2 G 经管 中国企业家论坛 哈尔滨出版社 2010年9月     11 02143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0 978-7-5484-0190-2 G 经管 中国企业家论坛 哈尔滨出版社 2010年9月     12 02144 让企业有思想(II) 978-7-5484-0189-6 G 经管 中国企业家论坛 哈尔滨出版社 2010年9月     13 02145 后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平衡与中美合作   G 经管 中国经济50人论坛   2010年9月     14 02146 财富的灵魂 978-7-5086-2323-8 G 经管 鸱夷子 中信出版社 2010年10月     15 02147 世界城市言记   G 经管 首创置业 首创置业 2010年     16 02148 企业思想家(上) 978-7-5086-2599-7 G 经管 程旭 中信出版社 2011年1月     17 02149 中国地产这十年 978-7-5491-0015-6 G 经管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0年     18 02150 不动产物权新论 7-80730-077-9 G 经管 胡志刚 学林出版社 2006年1月     19 02151 地产霸权(第六版) 978-988-19218-7-1 G 经管 潘慧娴 信报天窗出版 2010年6月     20 02152 八O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 978-7-5495-0059-0 G 经管 柳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21 02153 风马牛—冯伦和他的快意人生 978-7-5086-2096-1 G 经管 潇潇 小皮 中信出版社 2010年8月     22 02154 微革命—微小的创新颠覆世界 978-7-80000-998-3 G 经管 金错刀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0年9月     23 02155 谢国忠的忠告 978-7-5404-4605-5 G 经管 谢国忠、曾瀞漪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年9月     24 02156 微博改变一切 978-7-5642-0502-7 G 经管 李开复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     25 02157 女人就是要发光 978-7-5086-1689-6 G 经管 周晓光、胡腾 中信出版社 2009年12月     26 02158 汇率风暴—中美货币战争内幕揭秘 978-7-5068-2264-0 G 经管 何新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0年11月     27 02159 市场的逻辑 978-7-208-09343-0 G 经管 张维迎 世纪出版集团 2010年7月     28 02160 野火集 978-7-108-03455-7 W 文史 龙应台 三联书店 2010年5月     29 02161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978-986-241-0149-3 W 文史 [台]龙应台 天下杂志出版社 2010年1月     30 02162 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 978-7-5613-4906-9 W 文史 [澳大利亚]雪珥 陕西师范大学 2010年2月     31 02163 绝版恭亲王 978-7-5496-0008-3 W 文史 [澳大利亚]雪珥 文汇出版社 2010年10月     32 02164 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 978-7-203-06944-7 W 文史 章东磐 山西出版集团公司 2010年10月     33 02165 辛亥:摇晃的中国 978-7-5495-0324-7 W 文史 张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34 02166 谁统治着世界 978-988-19678-3-1 W 文史 何新 中港传媒出版社 2010年11月     35 02167 史记—是是非非史玉柱 978-7-213-04200-3 W 文史 赵永璞、赵鹏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年2月     36 02168 中国人史纲(第五版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 978-7-203-06204-2 W 文史 柏杨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2月     37 02169 中国人史纲(第五版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20世纪初的历史 978-7-203-06204-2 W 文史 柏杨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2月     38 02170 南渡北归:南渡 978-7-5404-4691-8 W 文史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2月     39 02171 南渡北归:北归 978-7-5404-4760-1 W 文史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年3月     40 02172 藏锋—刘永好传 978-7-301-18081-5 W 文史 周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41 02173 这书能让你戒烟 978-7-80702-757-7 W 文史 [英]亚伦 卡尔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年1月     42 02174 别跟自己过不去(大全集) 978-7-5104-1439-8 W 文史 水中鱼、心之洁 新世界出版社 2011年1月     43 02175 心灵的宁静 978-7-5107-0128-3 W 文史 [美]李普曼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年1月     44 02176 枭雄兴士林 978-988-18523-5-9 W 文史 李吉 晨钟书局 2010年4月     45 02177 道德的重量 978-7-5327-4329-2 W 文史 [美]阿瑟 克莱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年1月     46 02178 与苏格拉底吃早餐 978-7-5086-2119-7 W 文史 [英]罗伯特 罗兰 史密斯 中信出版社 2010年7月     47 02179 李鹏六四日记真相 978-921815-00-3 W 文史   澳亚出版有限公司 2005年     48 02180 疾痛的故事 978-7-5327-4975-1 W 文史 [美]阿瑟 克莱曼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4月     49 02181 与神对话(1) 978-7-5458-0102-6 W 文史 [美]尼尔 唐纳德 沃尔什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年10月     50 02182 与神对话(2) 978-7-5458-0253-5 W 文史 [美]尼尔 唐纳德 沃尔什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0年7月     51 02183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978-7-5075-3341-5 W 文史 木木 华文出版社 2010年11月     52 02184 巨流河 978-7-108-03473-1 W 文史 齐邦媛 三联书店 2010年10月     53 02185 走向北极点 978-7-214-06465-3 W 文史 谈义良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年11月     54 02186 联邦论—美国宪法述评 978-7-5447-0882-1 W 文史 尹宣 译林出版社 2010年5月     55 02187 重新发现社会 978-7-80225-762-7 W 文史 熊培云 新星出版社 2010年1月     56 02188 江湖丛谈 978-7-101-07515-01 W 文史 连阔如 中华书局 2010年8月     57 02189 往事不忍成历史 978-7-5039-4657-8 W 文史 阎明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9月     58 02190 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978-7-807741-604-3 W 文史 [澳大利亚]雪珥 文汇出版社 2009年10月     59 02191 领骑山河—两岸杰出企业家银川阿拉善生态考察骑行活动   W 文史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PALA传媒 2010年     60 02192 百年行知   W 文史 PALA传媒 PALA私人订制旅游机构 2010年     61 02193 正义论 978-7-5004-0244-2 W 文史 [美]约翰 罗尔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3月     62 02194 言论的边界 978-7-5118-0205-7 W 文史 [美]安东尼 刘易斯 法律出版社 2010年5月     63 02195 人生大格局—三平斋夜语二集 978-7-200-08582-2 W 文史 九思 北京出版社 2011年1月     64 02196 三平斋夜语 978-7-200-084140-4 W 文史 九思 北京出版社 2011年1月     65 02197 一九八四 978-7-5327-3997-4 W 文史 [英]乔治 奥威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5月     66 02198 侠骨柔情陆放翁——杨雨讲述传奇陆游 978-7-121-12606-2 W 文史 杨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年     67 02199 赵紫阳还说过什么?—杜导正日记 978-988-219-142-6 W 文史 杜导正 天地出版社 2010年1月     68 02200 乾坤独步(1) 978-7-80755-065-5 W 文史 龙大云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7年8月     69 02201 乾坤独步(2) 978-7-80755-065-5 W 文史 龙大云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7年8月     70 02202 专家评判 978-7-5404-0237-6 W 文史 [美]马歇尔 迈尔斯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10年9月     71 02203 桥牌现代防守技巧(上) 978-7-5464-0236-9 W 文史 [美]艾迪 坎特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10年9月     72 02204 学好易经 962-8389-95-5 W 文史 李居明 居明正堂 2005年6月     73 02205 尘世 挽歌 978-7-80225-899-0 W 文史 野夫 新星出版社 2010年3月     74 02206 0至8岁宝宝阅读计划 978-7-5357-6034-0 W 文史 王甘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3月     75 02207 英语快乐学 978-7-5611-5900-2 W 文史 王甘 大连理工大学 2010年12月      上一篇: 请先制定保障对象的标准   下一篇: 啥是中国的大跃进 阅读数(1670) 评论数( 4 ) 4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Read More

任志强 | 啥是中国的大跃进

2011年05月26日 17:04:12   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曾经以几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将失败的耻辱保留在四十岁以上的人们的记忆之中。而如今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建设又进入了大跃进的时代,再一次重复着中国计划经济完全不顾及经济发展条件、不顾生产能力和不讲科学道理的错误。     十二五规划提出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目标宏伟且力度强大、分级分层下达指标。不但严格督查并且约谈和问责,用地方官员的乌纱帽做赌注,强迫签定责任合同,大有不跃进也逼着你跃进的气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但要完成这些任务大约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土地;二是资金;三是生产能力。     一、土地是政府计划垄断的资源、是政府的强项,想多就能多、想少就能少,对外是严控18亿亩红线,但对内则以民生为由可任意所为。保证土地供给就成了第一道瓶颈。无限的增加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用保障房用地的增加挤压商品房住宅建设用地则是可能的。于是各地的供地计划中都大量的增加了零和游戏,即总量不变中的保障性住房的比重加大,那么就必然的挤压商品房的用地,那又如何保障商品房的供给和如何降低商品房房价呢?     说增加土地的供给容易,做到就难了,商品房的供地可用价高者得的方式拍卖,由此可以在征用时给以较为合理的补偿、较为合理的市场投入,再用土地出让的高价来盈利或弥补支出。但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却无法用拍卖或价高者得的方式收回投入的成本,于是就压低征地补偿的标准、降低开发的投入、减少财政的支出,于是征地就难了、拆迁中的矛盾就增加了、土地开发的能力就减弱了、土地提供的能力就捉襟见肘了。土地的实际供给并非一帆风顺,都用商品房用地去冲抵就会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又有哪个地方政府愿意或者愿意也没有能力去干。于是至今土地的大跃进尚未实现目标。     二、资金从哪里来。住房建设部只计算了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安支出约1.3万亿元,每套房平均13万元,按平均 75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1733元,其中约8000万元由社会筹集,即用卖房的方式收回投资,如经济适用政府、两限房、棚户区改造的置换等;约5000亿元要地方政府支出,如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中的困难户;央企补贴1043亿元;地方需要支付4000亿元。而当土地无法用市场的方式获取高价时,这4000亿元要从地方政府的牙缝中挤出来就十分困难了。     而地方政府的实际支出并非只有建安的成本,还有土地的开发成本、征地拆迁的成本、市政交通配套的成本、教育、医疗配套的成本等等,至少还有园林绿化和能源供给的成本吧。     细算个账,大约要翻一倍的支出。保障房土地可以不算钱,但政府的土地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花钱征用的,钱成了一个重要的限制性条件。     如果是渐进的方式每年从土地、公积金增值或财政支出中提供一部分转移支付建设保障房并不会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但如果用大跃进的方式在一两年内突出花钱,那就等于是抽水捞鱼了。今年过去了,明年还过不过日子了。过了明年,难道后年要饿着肚子过干活?     三、要增加1000万套的保障房,有没有这个生产能力。大跃进时没有高炉炼钢,于是就各村各户自造小高炉;没有铁矿石,于是就砸了各家各户吃饭的铁锅。在无能力时的强迫提高生产能力的结果是钢没炼出来反而吃饭的锅都没有了。     中国有多少住房的建设能力呢?有多少塔吊、有多少工人、多少建筑材料、多少生产能力呢?这似乎没人去考虑,政府总认为只要中央要求就一定能完成,就一定能生产出来这些房子。     仅牛皮不是靠吹能吹得动的,决心再大也要量力而行,否则还有什么科学而言。     先看看自1998年号称是房地产市场大干快上的十多年中我们的生产能力吧。完全市场化的方式下,每年仅仅以几千万的住宅竣工速度在增长,最多的一年新增住宅竣工面积还不到1亿平方米。其中商品房住宅竣工总量仅为6.12亿平方米,非商品房住宅竣工仅为2.22亿平方米,2010年全国的住宅竣工量仅为8.34亿平方米。      1998—2010年住宅竣工面积表     今年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按平均75平方米/套则约7.5亿平方米的竣工建筑总量,几乎在原有年基础上增加90%,这不是大跃进的生产方式吗?即使扣除原非商品房住宅的竣工量也要增加约65%的新增竣工面积。在高喊科学发展观的口号下,我不能不怀疑我们中央的决策官员们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假如决策者们认为可以挤掉商品房住宅的生产能力,让开发商承担更多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那么政策的预期目标是挤掉市场中的哪部分呢?     限购让更多的开发商投资转入了非住宅开发,政府还要用这些土地去换取柴米油盐钱,那么这部分是挤不掉的。为了保证商品房住宅的供给量,以平衡市场中的商品房住宅价格的上涨调控目标,这部分土地还要供给以换取保障房的建设资金,这部分住房还要建设,否则就会出现价格的上涨和反弹。那么可增加的生产能力从哪里来?难道仅凭一纸命令与合同就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假如这1000万套的面积为新增面积就要将竣工面积从8.34亿平方米提高至15.84亿平方米,至少也要13.6亿—14亿平方米的住宅竣工量,这几乎也是没有可能的。也许住建部在计算投资要花多少钱时,并没有计算这些工作量要增加多少农民工、多少管理队伍、多少机械生产能力、多少政府监管能力吧。     中国真的能实现当年竣工面积接近于翻番或最少增加60%的建设生产能力吗?这里还同时要保证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教育与商业配套的生产能力和竣工面积。我不知道谁疯了,但至少我知道认为这种大跃进的生产方式可行一定是有人疯了。     再看看列表中,2009年的房地产开发开复工总量为32亿平方米,而竣工总量仅为当年在施工面积的22.7%。2010年的新开工量迅速增加,当年在施面积突破了40亿平方米,但竣工量仅为18.7%。如此计算下去,今年的竣工总量如果要达到13—14亿平方米,那么今年的在施总量又应该是多少呢?     2009年全部住宅竣工量约为700万套,2010年约为710万套,而今年在商品住宅量不减时新增保障房1000万套,这可不是个随随便便就能吹出来的。     我不是神,无论如何都算不出来有这样的生产能力,大约只有大跃进时的亩产万斤粮的胆量才能梦想出这种神的力量。而今天却是政策在用各种手段推动这种神话的实现。     假如中国人真的创造出这种神话,那么会给中国的经济与中国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这大约也是有史可鉴且教训深刻的。我不认为能分析出存在这样的问题时还坐山观虎斗,更不希望再重新体验一次大跃进失败的恶果。我宁愿让这个为了民生而有无限光彩的保障房计划慢下来,也实在不愿意让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胡来拖垮了中国的经济。     请有关决策部门再仔细、科学的算算中国的生产能力吧,仅有地有钱未必能完成这样一个大跃进式的目标任务,该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了。 上一篇: 书不可不读   下一篇: 再论保障房的责任 阅读数(5084) 评论数( 48 ) 48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Read More

任志强 | 再论保障房的责任

2011年07月11日 11:30:41   昨天(7月8日 编者注)央视新闻频道来采访,主题是“保障房”,但似乎央视的记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保障房”。下午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来采访,同样涉及到“保障房”问题时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皆因“保障房概念混乱并造成市场与社会的极端误导。      一问:开发商为什么不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也是媒体转移政府责任并将脏水倒在开发商身上造成社会矛盾的重大成功案例。     首先,中国的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两种土地使用权:一是,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二是,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文件明确规定了开发商只能用拍卖、招标或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进行商品房的销售。而划拨方式的土地使用权只有在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换句话说,就是法律规定开发商只能建设和销售商品房,没有政府批准或委托是无法建设保障性住房的。     其二,“保障房”在整体建设中分两个部分:一是,政府直接委托非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建设的,不列入房地产开发商范围,这部分约占全国住宅竣工总量的四分之一(2010年全国住宅竣工8.3亿平方米,非开发的占2.2亿平方米)。二是,委托开发商建设的保障房,通过公开市场招拍挂。其中一部分是和商品房混合配建的(如华远在通州取得的土地50%是两种保障房),一些是带有商品房性质的出让土地上建设的(如两限房),而实际公开市场委托开发商建设的保障房比例很低,不是开发商不积极参与而是根本都抢不到。     2010年全国开放市场开复工总面积约40亿平方米,而保障房不到10%,怎么可能让所有开发商都参与建设呢?是开发商欲取之政府未必与之啊。     其三,现行的银行信贷紧缩政策中,中央政府单独对保障房开了各种取得银行和公开资本市场融资的口子。这可以让开发商借保障房建设获取更多的银行信贷或其他融资支持。尤其是在商品房用地上配建保障房的项目更是求之不得的好条件,尽管保障性住房可能亏损或无利润,但缓解了商品房建设的资金压力更让开发商可以通过商品房弥补保障房的亏损,又有利于扩大规模和防止资金断裂,有何乐而不为呢?     其四,从土地市场的招拍挂看,有许多商品房用地的出让出现了流拍,但却很难看到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流拍,尤其是带有建设施工队伍的开发商更会积极主动的进行保障房的投标、建设。这些开发企业是从施工转入开发的,保障房建设少了许多市场销售的风险,但一样可以合法合理取得建设施工的利润正在于少了市场风险多了施工利润,因此不是开发商不建保障房,而是政府不委托开发商建保障房啊!      二问:保障房为什么是委托?     首先,保障房不是开发商市场自由定位的商品,而是政府确定房型面积的定制产品,因此设计、户型面积都必须符合政府委托的要求,开发商只相当于被委托生产和定制。     其次,开发商没有对产品——保障房的自由销售定价权,也没有自由选择消费对象权。保障房都是由政府定价的,一些是政府直接回购、直接决定分配使用权利的,如廉租房、定向安置房、拆迁房等。一些事政府审定购买资格的,如经济适用住房、两限房等。     请问没有政府的委托,开发商如何能参与保障房的建设呢?明明是政府的责任,为什么社会与媒体要将不积极建设保障房的道德责任扣在开发商的身上呢?      三问:何为“保障房”?     中央政府公布的保障房分为:一类为棚户区改造和拆迁;一类为可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两限房;一类为租赁房,如廉租房、公租房。但各地政府列入保障房的范围与定义不同。北京市为六种,最多的地区有八到十种,如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用房、单位自建和租赁房、定向安置拆迁房、农村上楼以及其他。     这里最重要的是中国至今没有“住房法”,没有划清谁应享受政府公共资源的保障,谁应获得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如何公平的分配以实施最困难救助,如何成为促进市场竞争体制的机会安全网,如何防止腐败和扩大贫富差距。     现有政策中大量出现的正是这种利用保障房政策进行不合理分配的扩大收入分配差别的问题,也让保障房走入了歧途。     联合国人权公约中明确各国政府应保障公民有"适足居住权",这个"适足"正是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来决定的。中国有巨大的城乡差别,为城镇解决适足居住权时,必须考虑资源过度向城市倾斜时的城乡差别问题和收入差别问题。而实际现行制度中恰恰忽略了这两个重要问题。     如重庆的公租房将人均收入的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即一个家庭的月收入在万元左右,这就是在向中产阶级倾斜,而非对困难群体的保障,让保障房失去了保障的意义,并扩大了贫富的差别。     按财政部个税调整公布的信息,全国月收入3500元以上应税人群只有2400万人。而重庆的公租房在向这2400万人的收入水平开放,这无疑会引发社会更大的不公平。     按重庆公布的普通住房平均价格标准约5200元每平方米,则人均月收入为5000元的家庭,其房价收入比在1:6之内,又何需对这种家庭给以保障呢。     保障房政策中,最不道德的恰恰是中产阶级或不应享受保障性公共资源的家庭在侵占国家保障的公共利益,并将保障房变成这些家庭发财和享受的工具。     不从根本上解决应保障谁的问题,保障房无疑将是中国未来发展中的灾难。     各地早已暴露出,低保户有多套住房的问题,某些地区公租房优先向银行、大企业、公务员倾斜分配的问题、无法律成本的腐败,会让保障房成为更大的寻租市场。      四问: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的目的?     保障房应建多少本是根据应保障的人群标准决定的,且这个人群是变动的人群,根本不存在应保尽保的问题,而是逐年逐步梯次过渡的问题,否则必会出现空置与浪费。     如果保障房是为解决安全网问题,就应逐年建设分期供给成为一种常态的制度。但如果保障房的建设是为了降低房价则大错特错了。如果保障房会制造腐败与寻租就更大错特错了。     现行的制度恰恰是为发展市场而不得不承担的责任,恰恰是为市场中竞争失败者和无力竞争者提供的安全保护。但如果试图用保障而破坏市场就背道而驰了,那不如退回到全民计划分配中去。而没有市场的支撑政府又怎么会有能力与财力去进行保障呢。喧宾夺主必主客颠倒成为悖论。     以为保障会减少市场中的销售和需求,恰恰是因为保障了不该保障的人群,而保障的是可以从市场中解决住房的人群,一定是保障政策的严重失败。     从媒体的采访中可知,中国的媒体缺少对保障房基本定位的认识,更缺少对保障房各种情况的了解。如果中国的媒体们都如此糊涂的认识问题,那么中国整个社会又如何靠媒体了解真相和取得共识呢。     中国市场中大量错误的认识和观念的混乱,恰恰来自于媒体的误导,恰恰来自于不从法律的层面,不从经济制度的层面认识事实的真相,而是从被伪装的道德层面去指责市场、指责开发商,但这种指责只会让政策更加混乱、市场更加混乱,最终让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走向混乱。 上一篇: 啥是中国的大跃进   下一篇: 评袁一泓新书《从沸腾到癫狂》 阅读数(1466) 评论数( 9 ) 9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