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

BBC | 点评中国:中菲的黄岩岛对峙

对大部分关注南海问题的观察家来说,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出乎意料。 中国的渔政船和菲律宾海军舰艇在南海黄岩岛的对峙已有一个多月。虽然双方的相对克制避免了武力冲突,但是中菲的双边关系已遭重创。 中国已开始通过经贸途径对菲律宾施加压力。中国海关上周以“隔离”的理由不放1200箱来自菲律宾的香蕉过关;中国旅行社已暂时停止组团去菲律宾旅游。在马尼拉,几百平民在中国大使馆前自发组织对华抗议活动。两国普通民众中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使中菲政府更难灵活化解这场危机。 对大部分关注南海问题的观察家来说,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出乎意料。一般来说,中国和越南在南海(主要是南沙和西沙)的领土争端一直被认为最有可能导致武装冲突。这是因为南海储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越南和中国一样宣称对整个南海拥有主权。更为重要的是,和菲律宾不一样,越南和中国已在南沙群岛在1988年打过一场海战。近年来,越南从俄罗斯进口了先进的潜艇和高性能战斗机,其目的就是不惜和中国一战。 和南沙与西沙群岛相比,位处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并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这一区域水产资源极其丰富。现在引起中菲争端的起因就是中国渔民在黄岩岛附近的捕鱼作业。 黄岩岛主权 在分析中菲黄岩岛对峙这一事件时,最重要的法律问题是到底该岛属谁? 很可惜,联合国海洋公约有关海岛主权的规定不能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虽然黄岩岛离菲律宾不到200海里,但是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由于中国宣称拥有该岛的主权,黄岩岛不能被简单地划入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因为如果中国的主权宣称成立的话,黄岩岛本身会拥有之己的领海,甚至还会有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从历史上来看,菲律宾开始宣称对黄岩岛拥有主权要比中国晚很多。中国在民国时代(1935年)就把该岛划入中沙群岛,并宣称拥有该岛的主权。菲律宾一直到1997年才正式宣称对该岛的主权。在1997年前,菲律宾的地图并没有把该岛划入自己的领海内。 从法律角度来看,宣称主权并不等于真正拥有主权。在南海这种远离大陆架的特殊区域,拥有实际控制权是关键。用这个标准来衡量,黄岩岛的主权也难定。由于该岛没有淡水,中国虽然宣称拥有主权,但是无法派人长期驻岛。中国在岛上建立的显示主权的石碑(据说已被菲方炸掉)并不能满足国际法所规定的实际控制的要求。 政治逻辑 其实,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这不是第一次。在1997年4月底,菲律宾海军的三艘舰艇曾阻挡中国的渔船进入该岛的水域。在中方强烈抗议后,菲律宾的舰艇撤离有争议的水域。十五年后,黄岩岛事件重演,和平解决中菲领海争端恐怕不那么容易了。 其原因之一是菲律宾新总统阿基诺在这一问题上十分强硬,不想示弱。在南海争端自2010年重新成为中国和东盟关系中的首要问题以来,菲律宾和越南的立场越来越接近,即试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在两个月前东盟的峰会上,菲律宾企图把南海争端放上议程,但是由于东道主柬埔寨的反对,没有成功。同时菲律宾还设法 用它和美国的军事联盟和利用美国“重返东亚”的新战略来增加自己的筹码。马尼拉认为现在的地缘政治环境对它有利,中国不敢强烈反弹。 可是,中国正碰上领导换班和薄熙来事件,北京的领导人在国内政治环境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不愿对菲律宾让步。中国普通民众在南海争端这一问题上的强烈的情绪使中国政府灵活解决黄岩岛对峙的余地更小。因此,中方也不可能主动撤离渔政船。 由于黄岩岛离菲律宾只有115海里,菲方有地利之优势。马尼拉可以和中国“打游击战” –– 即不定时地派海军舰艇到该水域巡逻,驱赶中国的渔船。为了保护渔民和捍卫主权,中方不得不把渔政船长期停留在黄岩岛水域以保护中国的渔民。显然,中国为这场对峙付的经济成本要比菲律宾高。但是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过分昂贵的负担。北京比马尼拉更会算政治账。 由于这种政治逻辑,黄岩岛对峙恐怕一时得不到真正解决。即使菲律宾的海军舰艇暂时撤离有争议的水域,中国政府也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舰艇不会再回来骚扰中方渔船。只有通过外交途径达成双方在一定时间内都不得在黄岩岛水域捕鱼或勘探能源的协议后,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才会和平结束。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解读中共高层新动向-各派争而“蹈矩”

路透社两次报道称“十八大可能推迟”召开。 最近,在中共十八大筹备紧锣密鼓之际,媒体上频频传出了一些耀人眼目的消息,如“江泽民为扬州泰州机场题名总参表祝贺”,和汪洋语出惊人:“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以及路透社两次报道称“十八大可能推迟”召开,等等。这些消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共高层近一段时间里在权争与政治操作方面的些微动静和情况。 江泽民题名示威,汪洋“语惊四座” 5月8日,扬州泰州机场举行揭牌仪式。江泽民为该机场题名。参加该仪式的有省委书记罗志军、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和李家祥,以及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孟国平等要人。孟国平“代表陈炳德总参谋长及总参作战部对机场建成运营”和“江泽民为扬州泰州机场题名”表示了祝贺。5月9日,《扬子晚报》在报道此次仪式时称,“军方藉泰州机场题名力顶江泽民”。同时,中国其他官媒也相继“高调报道”了江泽民为泰州机场题名的消息。 江泽民此举和中共官方媒体对其的“高调”报道,无疑告诉外界一个信息,那就是江泽民仍然对中共高层(特别是军方)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并显示江泽民在中共十八大权力角逐中仍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与外界对江泽民及其所代表的“保守派”的实力的估计形成对比。之前,外界普遍认为,江系自“薄王事件”后在中共权力斗争中已失势,胡温联盟完全掌控了中共党政军大权。然而,除江泽民的此次举动之外,江系人物如周永康等最近仍然频频出现在媒体和公开场合,而“温和派”的代表人物温家宝却很少公开露面和被报导。 另据报道,5月9日,中共政治局委员汪洋在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 汪洋的这番话被外界看着是,对中共一向宣传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说教的一种突破,给十八大前中共高层的权争增添了新的变数。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汪洋的这些话,却不难看出,他的说法与中共一贯高喊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等口号大体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人民的幸福不是党和政府恩赐的提法,倒也有点不同寻常,而且这话又是在十八大前放出,就别有一番寓意。汪洋是薄熙来“重庆模式”的反对者,又是中共“温和派”中的激进人物,他公开放出人民的幸福与党和政府没多大关系的说法,说明“温和派”力图对中共十八大前后的政治方向进行定调,即逐渐朝多让人民参政议政的方向发展。 这两个不同方向的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说明,在十八大前后,中共高层各派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决定权和话语权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派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自己营造氛围和增添筹码,并力图让外界了解自己的实力或主张。 十八大会期和常委候选人等问题 5月8日,路透社引述有关消息人士的话说,由于“对中央决策机构的组成及规模大小”意见不一,中共高层正考虑“是否把原定9月或10月召开的十八大推迟到11月到明年1月之间”。但是,最近《人民日报》却重申“中共十八大将于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否定了这种中共将把十八大推迟到明年召开的说法。在薄王及陈光诚事件“生乱”之后,中共高层开初考虑推迟召开十八大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最后又改变初衷决定“按时”召开这次党代表大会,则可能是考虑到推迟会期将给中共的这次权力交接带来更多的不利。中共高层决定“按时”召开十八大,也说明,各派在权争的过程中也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即按照党内既定的制度和规则行事,尽量不越雷池一步。这就表明,中共“正按照既定的步骤展开十八大的筹备工作”。  据报道,前不久,中央各部门和各省的高级官员聚会北京,“以民主方式投票推选中共十八大后进入最高决策层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9位候选人名单”。据说,北京想借此来向党内高级干部征求对政治局常委人选的意见。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共领导人产生的方式已越来越制度化,高层领导人一般是“通过党内高级干部集体选择和投票产生”,而“不再由领导人单独指定”。这正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所说:“习近平和李克强都不是只由领导人指定,他们是由300多人共同决定”的。李光耀还认为,中共以此使其党内的民主“跨前了一大步”。看来,中共未来的两个最重要的领导人习近平和李克强已得到了党内各派普遍的认可,代表了各派系的共同利益。这就是说,习近平和李克强两人不能只代表党内某一派的利益,而是要在各派之间起平衡的作用。今后,他们既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否则就有可能站不稳脚跟而栽跟头。这也就为两人今后的操作风格和政治取向打下了烙印。至于胡锦涛退位后是否还连任军委主席和政治局其他成员的人选如何选定,都还得要通过党内高层的“民主方式”来决定了,而且也必须是中共党内各派系相互较量和妥协的产物,很难仅仅由某一派说了算。由此可见,北京处理薄熙来的决定也不是胡温一派所能单独作出的,而是中共高层各派系集体讨论与权衡的结果。 高层权力分散促进党内民主 中共高层的这种以党内“民主方式”产生领导人和作重大决策的机制,是由于中共内部已经没有象毛泽东和邓小平式的铁腕人物和由此而产生的权力分散所导致。中央和地方权力不集中在一个人和一派手里,而是分散在不同派系和圈子中,这就迫使北京在作任何重大决策或决定时,必须争取党内各主要派系的意见并力求与之达成共识。另外,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在政治运作和程序上已经不断制度化,这也导致北京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不敢轻易地改弦易张或另立章法,得按部就班行事。从近来中共高层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虽然各派系(不管是江系还是团派)在权争中各显神通,大打出手,但是这些大都在党内运作程序和制度容许的范围内进行,基本上(或不得已)遵循了既争斗也妥协的“游戏规则”。而过分超出底线或违反游戏规则的人,则自然会遭到惩罚,如薄熙来之类等。此外,中共党内的“民主化”进程也体现在某些地方行政区,如广东省等地。据《新快报》报道,中共广东省委进行差额选举该省委常委。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由等额选举制到差额选举制的转变,具有毋庸置疑的进步意义,如果得到推广,将有利于促进中共的政治体制改革。据透露,这种差额选举的试验在广东有些地方已经进行过,如“几年前,梅州市两位镇党委书记,是由100多名党员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阅读更多

法广 | 北京话题: 百年前民国小学课本拒绝洗脑使今人耳目一新

《南方周末》上知名学者资中筠的文章说,翻开这套高小课本首页的“编辑大意”,就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一条便开宗明义强调说:“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不过寥寥数语,便包含了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要义。请注意: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共和国民之人格”,这就与此前大清王朝的臣民有了天壤之别。与此同时,这套课本的内容由浅入深极为丰富,不仅囊括了天文、地理、中外历史、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还介绍了国家政体以及伦理道德,包括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作风等等,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则是“共和国国民”的精神。 从小学四年级的初小第7册起,便有了以“共和国”以及“平等”与“自由”为题目的课文,“共和国”讲的是国家制度结构;“平等”则介绍了专制与共和之区别,以及在共和制度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内容。此外,这套教材的历史地理知识也极为丰富,深入浅出,有一课题为“共和国模范”,主要介绍了美利坚、法兰西和瑞士等三个国家,这也代表了当时中国精英们心目中的最高向往。尤为难得的是,关于美国独立,相关课文强调指出,是从抗税开始的。 要知道,在1949年之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抗税”这样的观念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直到200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国崛起》的电视专题片,关于其中的美国部分曾经专门采访过我,我当时重点讲述了当年美洲殖民地抗英的著名口号,那就是:“无代表,不纳税”,想不到这一内容却未能通过不知哪一级的审查,最终在该片中被删掉了。对此,文章作者感慨说,早在一百年前,共和第一年的小学生们就能从课本当中学到的知识,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人民共和国”时代,却成了中国主流媒体讳莫如深的“敏感”内容,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此外,爱国与爱人类都是本套教科书的重要主题,关于中外关系,课本中反复论述了要平等对待一切国家和民族之人,不分肤色、种族。书中更有好几课专门讲述了“博爱”和“国际道德”,比如说,对于外国人“或加以侮辱,或施以傲慢,于外人丝毫无损,特以野蛮示人耳(反而显示出自己的野蛮人面目)”。再比如,在战争中,对于“敌军之丧失战斗力者”,也应以常人待之,这就是优待俘虏的原则。与此同时,课文中还对国际红十字会作了专门的介绍。 综上所述,资中筠的文章最后强调说,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是一个列强环伺,国人深感积贫积弱之痛苦的时代,理所当然要强调爱国和自强。但与此同时,这套教科书仍在积极倡导人类的平等和博爱精神,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对待一切外国人,培养中国青少年宽广的胸怀,而不是片面地煽动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对照今天,这是何其难能,又何其可贵啊!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这个事件。“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泰坦尼克号沉没是在1912年的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就成为了中国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4月10日《北京晨报》) 为什么要将这个事件编进教材?很显然,事件的重大性和影响力是编辑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泰坦尼克号沉没都是一件震惊全球的特大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是一方面,而事件编入教材最终还是要起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是要教给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究竟具有哪些价值呢?《南方都市报》上作者廖保平的文章说,价值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它可以告诉学生,再好的技术也要有安全操作,否则,世界上没有“永不沉没之船”;再比如,通过此事教育学生在沉船、火灾事故中所必须的自救求生本领等等,而最能给人以价值的还是宣传人性中的美好因素。 “船长督率船员百计救护,既知无可为,乃发令下小艇,又令男子退后,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无有喧哗者”。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一线之间,船长以及很多船员、游客保持镇静自若的绅士风度,坚持“妇孺优先”的原则,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孺、把死亡留给自己,这种人性的美好因素,无论怎么赞扬都不为过。对此,南都社论的点评更是高屋建瓴:我们偏爱强调灾难当前的人的社会属性,习惯烘托集体或国家的力量,而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却分明告诉我们,最重要最高贵的还是人的命运和人的情感。 另一方面,谈到这几年流行的“民国范儿”,有学者点评说,我对民国情有独钟的,主要是1912到1928年间的北京时期,至于1928年之后的南京和重庆时期,尽管民间社会的努力值得尊敬,但当时以“训政”为名的党国体制则并无太多可称许之处。《新世纪》杂志上学者王晓渔的文章说,而目前看到的“民国老课本热”,则常常对此不加区分,囫囵吞枣。民国老课本要远胜于今天的课本,这是没有疑问的,但1928年之后的中华民国,已经是“党化教育”的天下了,所以,那时出版的民国老课本便很难幸免于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比如说,打开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就可以看到,像《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和《游中山陵记》等明显带有“领袖崇拜”色彩的课文,虽然比例极小,但是一叶知秋,与上述1912年版的那套小学教科书相比,已经明显带有了洗脑的功能。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何清涟 | 从北京对外放料看权斗终盘轮廓

5月11日,日本《富士晚报》发布一条惊人消息“失势中国大人物薄熙来独家专访”,报道说:4月26日,日本大和新闻社宇田川敬介在中国国安的安排监视下,与失势后的薄熙来共进晚餐。 这是薄熙来被软禁后第一次与外界见面,消息无疑具有爆炸性,凡读到这条消息的人第一反应莫不是震惊之余加上不相信,大多人都在想:1、为什么这次按常情不可能的会面会选择宇田川敬介? 为什么这次北京会选择日本新闻业中一家并不以政治新闻报道见长的娱乐性媒体,而不是象4月中旬以前那样选择英美大媒体及港台媒体?2、为什么4月26日的见面采访,却延至半个月后的5月11日才发表? 对于第一问,宇田川其实已经在文中回答了,那是因为他本人与薄熙来有渊源,1997年,宇田川曾在“MYCAL”大型超市集团负责法务工作。当时,MYCAL在大连投资,宇田川得以认识大连市长薄熙来,后来还与当时做律师工作的谷开来合订顾问契约,因而与薄家有联系。加上宇田川在报道中说了,本次由国安特别安排的餐叙不许拍照与录音,这等于事先说明,读者如果想要证据证明此次会面的真实性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只能凭借日本媒体业对他的专业信誉与《富士晚报》的媒体信誉来判断这条消息的真实性了。 因为上述原因,虽然众媒体对宇田川个人资历、目前任职的大和新闻社(Yamato Press),再到《富士晚报》的报纸发行量及其报道品味逐项考证,依然无法就此次会面的真实性做出一致判断。我本人亦搜索到他的推特帐号“宇田川敬介@udaxyz”, 用英语向他问了两个问题:见薄熙来是来自中国政府的安排,还是出自他个人的请求?他以不愿意与陌生人公开在推特上讨论这一问题为由拒绝了,尔后又说他可以接受采访,只是需要我用日文。 鉴于自从王立军事件发生后,各种耸人听闻、匪夷所思的消息纷至沓来,莫辨真假,有些已经超出常识判断范围,如薄熙来制造大连空难、王立军保存的杀人证据是一小片肉而不是通常的毛发、指甲等(通常后者取证易保管易,前者取证难保管亦难)。所以,我觉得去注目一时半会难有结果的会面之真假,还不如分析这篇报道所释放的信息。 通篇报道不长。但要传递的重要信息却有三条:一是报道中说薄熙来否认与自己有关的大多数丑闻,没有否认谷开来的犯罪行为,并声言两人感情不好,后悔没早点离婚;二是否认是权力斗争,说是在重庆打黑遭受报复;三是最后声称“我会回来”。 这三点对于解薄熙来之套实在太具有针对性,几乎可以说代表了挺薄者的重要愿望,而且也给中央A(公开化的、人们可见到的以胡温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搭了一架下台的梯子:将薄熙来与谷开来夫妻两人切割开来,可大大减轻薄要承担的罪责;说是“打黑”引致的报复,不是权力斗争,即给中央A全了面子;甚至为薄的复出埋下伏笔。高官受家属牵连不影响仕途,这在中共党内也有先例可循,根据传言,贾庆林之妻林幼芳据说曾深陷厦门远华案,贾通过离婚解套,仍然做他的全国政协主席,安享尊荣。最后那句“我会回来”的,几乎就是宣布“王者归来”,意在为挺薄者打气。 上述信息,并非宇田川敬介这位日本记者能编造出来的。据一位日本推友考证,宇田川将自己的博客评论为“C级政治界说”,其博文主要是关于日本民主党的政治评论,也写关于中国的评论,文章带有日本人少有的幽默感。但即使如此,他要编得这么对景是做不到的。最重要的是:他本人并无主动编此信息的动机,还有冒因编假新闻而被损失信誉的风险。因此,我大胆做一推论:他与薄的见面是否虚构尚待进一步证实,但该篇采访的信息要点,却是中国方面放料给他,从有利于薄这点来看,应该是中央B。 我注意到一个事实:在4月24日陈光诚出逃消息出来之前,中央A通过好几位隐身的放风者(只有一位王康愿意显露真名)向外媒喂料,全是有关薄家的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陈光诚出逃事件成为各国媒体热点之后,放风者几乎同时停止行动(他们向外媒表示上面有指示不能再讲了)。从陈光诚事件的结果来看,中央B占了上风,美国经历了近年对华外交上最大的一次失败。5月8日下午河南省襄城县村民聂木妮夫妇双双闯馆事件发生。次日,美国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杰弗里•贝德(Jeffrey Bader)对外公开说,美中双方都希望确保陈光诚事件不要成为未来企图在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的模式。 就在媒体对陈光诚事件的关注热度消退之际,宇田川敬介却在5月11日突然将半个多月之前与薄熙来共进晚餐之事写成独家采访,时间拿捏得很准:因为就在5月10日,广州《时代周报》刊发了一篇“谷望江曲线控股喜多来的资本谱系揭秘”,此文被多家网站转载,有的已被删去。但在金羊网上干脆就以“谷开来大姐资本谱系揭秘”为题刊登(写明转自《中国新闻周刊》5月11日)。《富士晚报》发表的文章将薄、谷伉俪从政治上切割开来,正好针对这篇文章。 如我以前所说,中共这次权力斗争除了在中共内部开展之外,还借助了国际媒体。日本《富士晚报》11日登载宇田川宣示薄熙来表达“我将回来”之后,英国《金融时报》于5月13日登载“薄的同盟放弃中国安全部门的角色”(Bo ally gives up China security roles),该文的要点是:据来自三个高层党官的和外交官的消息,周永康将对国家安全机器的控制权转交给公安部长孟建柱,他不会被公开地被撤职,会任职至正式今年退休为止;如果公开剥夺周永康的权力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他作为政法委书记拥有很多其他官员多年来的阴暗秘密。该报道说,高官们透露,周永康被迫在政治局常委为自己保薄做检查,但在媒体上还保持活动。 这条消息如果没有写周虽然失势,“但在媒体上还保持活动”,也许更能取信于人。因为中国人习惯性地通过从媒体上查寻领导人行踪来判断其是否失势,这句话等于预先公示:周永康的公开活动,只是党中央从稳定大局考虑的安排,事实上周已经铁定“出局”。但事实上,开完十八大之后,周与胡温一起正常退休,目前交权给孟建柱,也只能算是退休前的正常工作交接,这算成了“大输家”吗? 4月20日以前放出有关薄氏家族的传言,以抹黑为主,凡有利于薄不利于中共的则一律斥为谣言。这一轮放料多了一个特点:不再辟谣,而是故意搅水。结合所有的消息看,我只能得出一个判断:拥有党政军全部制度化资源的中央A与只拥有非制度化资源(即不少红二代及老太子党成员支持)的中央B在这场政治厮杀之中算打了个平手。 真正的结果,还得等着看十八大人事安排。 (宇田川敬介:《中国“失脚大物”薄煕来氏を独占インタビュー!初めて明かされる真実》, http://www.zakzak.co.jp/society/foreign/news/20120511/frn1205111124000-n1.htm )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谁享有删帖权?

删帖权,是一个缩写的词。作者的删帖权,属于权利的范畴。 法治社会,权利和责任对等。权利是个动态概念,不同的时代,“权利”家族既有新丁也有亡灵。新生的权利,必然顺应时代而生;谢幕的权利,因缺乏现实的土壤而退出历史舞台。 互联网时代,公民享有发帖权,前提是必须恪守信息真实性原则,信息发布不得有悖于现行法律。发帖权的名字虽新,却只是表达权在网络时代的延伸。权利意味着自由,自由伴随着责任。有发帖权,必有与这个权利相对立的权利——删帖权。究竟谁享有删帖权,至今远未达成社会共识。没有共识,必有纷争。 5月8日,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湖南耒阳人社局2名副局长斗殴,人社局方面对此否认,并发函要求警方立案调查并查处网友。该论坛站长因拒绝配合删帖被网警叫去“强制问话”,并称事后遭网警发短信威胁。涉事网警称其有权要求对方配合调查,拒绝回应是否发威胁短信。(《扬子晚报》5月9日报道) 信息不透明,环境必有暗影。人脑也是一个世界,阴影即真空。人的脑海里,没给阴影预留位置,对于想知道的事情,在信息缺省时,需相关信息补缺。如今的传言,有点像宋江,变成了“及时雨”。网上传出两个副局长打架的帖子,对当地居民来说,自然相当及时。涉事单位请求网警删帖,网帖所在论坛的站长拒绝删帖,结果被强行问话,最终帖子被删除。报道中没有明确陈述是站长删除的,还是网警操刀的。 副局长打架事件的真伪,并不明朗。莱阳人社局的红头文件,否认有这回事,坚决要求删帖;网警承认两个当事副局长之间有过吵架,但否认打架。吊诡的是,对于媒体的调查,网警采取回避态度。如何看待这起删帖事件,关键要搞清楚谁享有删帖权。 发帖作者,在拥有发帖权的同时,还享有删帖权。表达自由,发帖是发达,删帖也是表达。发帖者自己觉得不妥,自行删帖,这是其自由。作者删帖,有个前提,这就是删帖必须自愿。假如作者在遭到外部压力后,不得不删帖。这样一来,删帖虽然在形式属于表达自由的一种,只是违背了表达自由的精神,应追究外力施事者的法律责任。表达不自由,信息必然不全面,最终给社会制造不稳定因素。 删帖权,是一个缩写的词。作者的删帖权,属于权利的范畴。这种权利,更多适用于公民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删帖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删帖的权力。权力呼吁职责的范畴。 在我们这里,作为权力的删帖权,通常被认为属于网警。网警是执法者,既然是执法,执的是被法院认可的法。一个帖子的信息是否真实,遇到争议,应该由法庭审理后作出裁决。网警只能是判决书的执行者。依照判决书删除一个不实的帖子,这种环境下的删帖,网警履行的是法定的删帖权(力)。现在,网警仅凭单位的一纸书面证明,便欣然或坚决删帖,要么会导致误删,要么践踏公民的合法权利。这样的删帖,换来的只是暂时的舆论一律。从长远来看,则是在制造民怨,制造不稳定因素。网警依据单位证明或自己的喜好删帖,涉嫌言论管制。言论管制,若不能得到规范,随时都是言论自由的不定时炸弹,早晚让这个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个新闻中,还涉及一个权利主体,这就是站长。网络论坛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需要管理者,管理者也有类似的删帖权力,体现在审核帖子是否可以符合论坛发帖规则。也就是说,论坛管理者有事先审核权,对于不合规定的帖子有不予通过权,但没有事后的删帖权——假如每个帖子都经过事先审核的话。 耒阳网警强行要求删帖,论坛的站长敢于说不,这是权利意识觉醒的写照。这位站长感动网友,不是没有道理。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