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

BBC | 香港观察:低碳生活有多难?

香港的圣诞来得愈来愈早,11月初圣诞灯饰就已亮起 最近我才发现自己有一个创举,就是没有交过电费,用电量少得甚至连政府给每户的电费补贴金额也没用完。跟许多朋友谈起,大家也认为这是城市奇谈。其实只要选用有能源效益的节能电器,再加上没有过度浪费,不用太刻薄自己,还是可以过着挺舒适的低碳生活。 灯光背后 可是,作为一个家居用户,最近愈想愈不对劲。无论我个人如何节能,似乎还是难以逆转地球气温愈来愈高的命运。尤其踏入12月,香港散发浓浓圣诞气氛的时候。其实,香港的圣诞来得愈来愈早。早在11月初,维港两岸的圣诞和新年灯饰已亮起,各大商场也有闪闪生辉的圣诞装饰,铜锣湾时代广场和尖沙咀海港城等人流量甚多的娱乐购物热点,更是长期不夜天,让人根本无法分辨白昼与黑夜。 这一个又一个发热发亮的灯泡,加上节日的喜庆气氛,让人无法联想到地球的另一端,正在召开被誉为人类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德班气候峰会。会议将于本周五结束,而香港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8月时推出的《纾缓气候变化:从楼宇节能减排开始》公众咨询文件,也很「应节」地在两天前结束咨询。香港人对于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气候之战,是「处变不惊」?还是有所承担呢? 德班气候峰会,各界也不看好,要各国定出具法律约束力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协议,困难重重。《京都议定书》虽于2003年已适用于香港,但由于中国不属于议定书附件一所列的国家(已发展国家),所以没有外交的香港也可逃过减排责任,不用遵守在2008至2012年间,把排放量降低至比1990年的水平少百分之五。 不过,香港这几年间,在民间、商界和政府自愿的情况下,也有好些减排措施;可是,大规模和强制性的减排方案却迟迟未出炉。而可持绩发展委员会推出的《纾缓气候变化:从楼宇节能减排开始》公众咨询,虽是姗姗姗来迟,但总算是再踏出了一步。 香港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多来自建筑物(占总排放量的六成),而建筑物的耗电量则占全港总耗电量的九成。因此,去年制定的建筑物能源效益条例,于明年开始全面实施,可说是香港履行减排责任踏出第一步。不过,条例中有些节能措施仍容许业主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而现有政策也没有诱因鼓励执行,这种自愿性的做法收效有多大,一直为众环保团体质疑。 至于刚截止的楼宇节能减排咨询文件,可持绩发展委员会已经提出多项节能建议,包括淘汰钨丝灯泡、扩大强制性能源效益标签计划的范围、还有牵涉许多利益集团的改变电费架构问题。 电费与减碳 一讲到电费,遥远的气候问题就变得很实在切身了。电费架构是计算用电量收费的方法,一般人也会认同多用多付的累进收费原则。但以香港最大的电力供货商中电的收费方法为例,住宅用户和中小型商户是累进收费,而大用电量的商业用户则是以累退制的模式计算电费,简单来说,就是用电愈多,电费愈平。 全港有三分二温室气体由发电产生,而商业用电占全港用电量七成,十年间的用量更急升三成。也就是说,无论我等一般市民本身如何节能,也无法弥补商业用户的耗电量,即使住宅用户的用电量有减少趋势,香港的总耗电量还是不跌反升。 香港的商厦和商场灯火过亮和空调过冷,一直为人诟病。政府未有定下明确的减排目标,再加上受惠于累退制,实在没有节能的诱因。中电虽有八成多的客户皆以累进制收费,但据绿色和平的推算,享有特惠的「大量用电价目」及「高需求用电价目」客户,虽仅占整体中电客户的0.19%,但却耗用全港近42%的电量。可见,如不改变现有电费架构,无论小市民如何节能,根本无法达到减排的效果。 咨询文件建议把电费架构改作累进收费,实属美事。可是,身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的陈智思也承认,此举牵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现届政府基本上不可能完成改革,唯有期待下一届政府牵头完成。以政府行事的效率,也就是说,彻底的减排遥遥无期。 香港政府也有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使用核电的比例由现时的23%,提升至2020年的50%;而中电也计划在清水湾以东海面建67台风力发电机,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增加电力供应(然后再加电费,预计市民每年要多付2%电费)。当一切以洁净能源为包装时(但核能既不再生也不洁净,福岛的阴霾也清楚证明这点),为什么没太多人质疑,香港根本不用增加电力供应,而只需要改变现有的电费架构,鼓励商户节能,就能真正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进入专题 : 低碳 金融投机    ● 丁一凡       碳减排在欧美已经成了一种生意。在二氧化碳排放的威胁下.可能隐藏着一小撮金融集团的私利。中国可以借低碳发展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但我们也要密切关注碳排放方面其他国家的走向.随时调整政策。对于已经开始尝试的碳交易,一要及时评估它对国内减排产生的效果;二要跟踪国际社会碳交易的发展.防止碳交易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          一、低碳是国际舞台上新型的政治博弈          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并危及地球的未来,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新的热点问题。由于这一命题是联合国委托的一个专家小组提出来的,所以它的“权威性”似乎很强。然而,虽然世界各国没有谁提出大的质疑,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舆论还是怀疑,这会不会是发达国家制造出来阻止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种烟幕弹。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认为,近百年来气候在迅速变暖,全球气温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上升了约0.74摄氏度,而这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所导致的。最近20年来,世界各地普遍感到气温有所升高,因此这种说法很容易得到公众舆论的积极响应,加上它源于IPCC这样一个非常“权威”的机构,因而被全球媒体广泛引用。     但是这一结论并未得到科学家的一致赞同。持反对意见的气象学家指出,地球气候实际上一直在变化,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近200年来气候正在变暖,是因为地球从15至18世纪经历了一段“小冰川期”的时期。而在此之前约1100年至1500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比今天要热得多。同时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增加的二氧化碳无法改变整个气候。因为二氧化碳只占大气成分的0.054% ,本来就微不足道,而且地球二氧化碳排放中95%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另外,一些研究太阳活动周期的科学家认为,近些年来人们感觉到的气候变暖是太阳黑子运动的结果,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下一阶段人类将经历一个气候回冷的时期。     中国的历史记录也说明,地球气候的变化不是随着人类的工业化和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发生的。唐朝的时候,中国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皇宫里曾种植过橘子,皇帝还把橘子分赠大臣。橘子只能耐零下8摄氏度的低温,如今陕西气候比当时寒冷,不能生长橘树。而在寒冷的清朝,江西的橘树都被冻死过。     2009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气候门”丑闻爆发了出来,这更加让人质疑“全球变暖”这一命题的真实性。中国政府的努力使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完全失败,但国际舆论中始终有一股力量要把全球变暖及哥本哈根会议“未果而终”的责任都推到中国身上。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碳排放问题实际上是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型的政治博弈,是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游戏。          二、低碳背后的利益之争          在强大的“全球气候变暖说”的宣传压力下,反对派科学家的声音基本被淹没了。当低碳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之后,谁再反对无疑就等于犯了某种“反人类罪”。     然而,我们不能不警惕,是某些利益集团制造了全球变暖的恐慌,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新的投资点,这样它们才可能大赚一把。美国地缘政治专家恩道尔在仔细阅读了联合国的IPCC报告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委员会声称他们制定了一个I50年的气候变化模型,但他们挑选的数据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找到的。恩道尔指出,英美等国的金融家们准备利用全球变暖的恐慌大发一笔横财。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2003年创造出了一种新产品,叫做芝加哥气候期货,其实际交易的是未来碳排放的指标。美国的金融家们想在未来建立一个数万亿美元的“碳排放额度”交易市场。2005年,欧洲气候期货也被创造出来了。这两者都属于CLE Limited这家私人公司,而这家公司又属于纽约和伦敦最大的银行。一旦美国国会通过“碳排放上限与交易法案”,这个新的市场就要操纵强加给工业增长的数万亿美元的税负,这几家私人公司就会从中大获其利。恩道尔还指出,美英的一些私营公     司惯用政治伎俩去游说议会,通过国家的力量去推行对这些公司有利的标准。这些私人的利益集团同时拥有西方最大的媒体,例如CNN等,它们能通过宣传使大众相信,整个世界都处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威胁之下。而在二氧化碳排放的威胁下,却隐藏着一小撮金融集团的私利。     的确,碳减排在欧美已经成了一种生意。由于很多金融衍生产品都已经遭遇失败或被怀疑了,金融企业需要找到新的金融产品来赚钱,于是开始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大量的金融企业已经把减排指标的交易都做成了金融产品,甚至还分类打包再卖出去。与当年的住房次级抵押贷款有些相似。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5年 京都议定书 生效之后,全球“碳交易”的总额从最初不到l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260亿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工具带来的交易量也在不断上升。实际上,欧美的金融机构手中已经握有许多碳排放指标,如果不鼓吹低碳,不强行推行碳排放额度,它们这些指标就卖不了钱。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主任詹姆斯?汊森是全球最早提出全球变暖问题的科学家之一,被称为“气候教父”,但连他也反对现行的碳排放交易做法。他认为,发达国家只是在纵容买卖,发达国家想要维持自己现在的生产水平,因此只打算花很少一部分钱从发展中国家手中购买排放量限额。这对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来说,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他甚至认为哥本哈根会议失败才好,因为可以挫败这种企图。     减少碳排放,也有着美欧之间在新技术领域、货币主导权等方面的竞争。上世纪末,美国推出了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大赚了一笔。欧洲国家却把眼光瞄准了环保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技术。近些年来欧盟积极推动全球“碳减排”,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为了在新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以此来获利。而目前,全球碳交易的主导权掌握在欧盟手中,欧元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场内交易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另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减少使用传统的化石燃料,特别是降低对石油的依赖。这里面可能有发达国家的战略考虑。欧洲国家对进口石油依赖很大,特别是对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的担心,它们希望用这种方法降低自己的依赖性。同样,美国认定某些石油生产国是“流亡民国家”,然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使得它投鼠忌器,破坏了它的战略打算。因此,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符合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三、中国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国际政治博弈?          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它反映出国际舞台上一种新的政治博弈。中国在迅速发展时期遇到了这种新的国际政治博弈,必须找到合适的应对之策。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掀起了一场低碳经济热,无论是从经济转型,还是从寻找新产品的角度看,这种做法都有一定意义。因为无论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的气候有无影响,减少碳排放如果对中国来说是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即减少使用煤与石油,以及提高能源效率,那么这些措施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污染,如粉尘污染、二氧化硫污染、酸雨,等等。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治理各种污染都是难题,如果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就能省出精力来治理更多的其他污染。其次,化石燃料是要耗尽的燃料,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用得多,子孙后代就没有可用的了。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必须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再次,化石燃料往往又是工业原材料,燃烧这些材料可能是最不经济、最不合算的用法。多留一些化石燃料,等待科技发展后使这些资源产生更高的价值,才更合算。最后,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进口大国,而且进口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这样就使中国的对外依赖性加大了,从而相对缩小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回旋余地。减少对这些化石燃料的依赖,某种程度上就是加大了中国的自主性,减少了未来受制于人的风险。     另外,从某种角度上看,中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发展新能源也是抢占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可以从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加大使用可再生能源入手,来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出口环境。     但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我们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加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因而降低碳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正因为如此,中国虽然可以借低碳发展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但我们也要密切关注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其他国家的走向,随时调整政策,防止陷入新的陷阱。比如,我们已经开始尝试碳交易,以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那么我们一要跟踪自身的碳交易的发展,及时评估交易对国内减排产生的效果;二要跟踪国际社会碳交易的发展,防止碳交易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特别是当一系列国际丑闻影响到人们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的看法时,在碳交易上形成的各种金融产品很可能会变成新的金融“垃圾产品”,进而在未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建立在碳排放基础上的金融泡沫持续的时间与房地产泡沫不同,它垮掉时会一泻千里,因此我们要加倍小心。而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方面,中国也要注意技术的更新。现有的低碳技术产品,如太阳能光伏电池、风机等等,中国现在又是最大的生产商,已经有过剩的趋势了。我们一定要跟踪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防止积累新的产能过剩。     同时,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谈判中,我们一方面要争取合理的碳排放权益,比如要强调中国人均碳排放仍处于低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国际谈判的规则,争取到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形势。中国已经加入了由西方人制定规则的国际体系中,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人也会不断在国际体系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要争取在这场新的博弈中控制新的制高点,保护我们的利益,增强我们的话语权。    进入专题: 低碳 金融投机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经济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67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绿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进入专题 : 低碳 金融投机    ● 丁一凡       碳减排在欧美已经成了一种生意。在二氧化碳排放的威胁下.可能隐藏着一小撮金融集团的私利。中国可以借低碳发展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但我们也要密切关注碳排放方面其他国家的走向.随时调整政策。对于已经开始尝试的碳交易,一要及时评估它对国内减排产生的效果;二要跟踪国际社会碳交易的发展.防止碳交易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          一、低碳是国际舞台上新型的政治博弈          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并危及地球的未来,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新的热点问题。由于这一命题是联合国委托的一个专家小组提出来的,所以它的“权威性”似乎很强。然而,虽然世界各国没有谁提出大的质疑,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舆论还是怀疑,这会不会是发达国家制造出来阻止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种烟幕弹。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认为,近百年来气候在迅速变暖,全球气温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上升了约0.74摄氏度,而这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所导致的。最近20年来,世界各地普遍感到气温有所升高,因此这种说法很容易得到公众舆论的积极响应,加上它源于IPCC这样一个非常“权威”的机构,因而被全球媒体广泛引用。     但是这一结论并未得到科学家的一致赞同。持反对意见的气象学家指出,地球气候实际上一直在变化,人们之所以会觉得近200年来气候正在变暖,是因为地球从15至18世纪经历了一段“小冰川期”的时期。而在此之前约1100年至1500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比今天要热得多。同时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增加的二氧化碳无法改变整个气候。因为二氧化碳只占大气成分的0.054% ,本来就微不足道,而且地球二氧化碳排放中95%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另外,一些研究太阳活动周期的科学家认为,近些年来人们感觉到的气候变暖是太阳黑子运动的结果,这个阶段已经结束,下一阶段人类将经历一个气候回冷的时期。     中国的历史记录也说明,地球气候的变化不是随着人类的工业化和二氧化碳的增加而发生的。唐朝的时候,中国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皇宫里曾种植过橘子,皇帝还把橘子分赠大臣。橘子只能耐零下8摄氏度的低温,如今陕西气候比当时寒冷,不能生长橘树。而在寒冷的清朝,江西的橘树都被冻死过。     2009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气候门”丑闻爆发了出来,这更加让人质疑“全球变暖”这一命题的真实性。中国政府的努力使哥本哈根会议没有完全失败,但国际舆论中始终有一股力量要把全球变暖及哥本哈根会议“未果而终”的责任都推到中国身上。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碳排放问题实际上是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型的政治博弈,是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游戏。          二、低碳背后的利益之争          在强大的“全球气候变暖说”的宣传压力下,反对派科学家的声音基本被淹没了。当低碳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之后,谁再反对无疑就等于犯了某种“反人类罪”。     然而,我们不能不警惕,是某些利益集团制造了全球变暖的恐慌,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新的投资点,这样它们才可能大赚一把。美国地缘政治专家恩道尔在仔细阅读了联合国的IPCC报告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委员会声称他们制定了一个I50年的气候变化模型,但他们挑选的数据完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找到的。恩道尔指出,英美等国的金融家们准备利用全球变暖的恐慌大发一笔横财。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2003年创造出了一种新产品,叫做芝加哥气候期货,其实际交易的是未来碳排放的指标。美国的金融家们想在未来建立一个数万亿美元的“碳排放额度”交易市场。2005年,欧洲气候期货也被创造出来了。这两者都属于CLE Limited这家私人公司,而这家公司又属于纽约和伦敦最大的银行。一旦美国国会通过“碳排放上限与交易法案”,这个新的市场就要操纵强加给工业增长的数万亿美元的税负,这几家私人公司就会从中大获其利。恩道尔还指出,美英的一些私营公     司惯用政治伎俩去游说议会,通过国家的力量去推行对这些公司有利的标准。这些私人的利益集团同时拥有西方最大的媒体,例如CNN等,它们能通过宣传使大众相信,整个世界都处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威胁之下。而在二氧化碳排放的威胁下,却隐藏着一小撮金融集团的私利。     的确,碳减排在欧美已经成了一种生意。由于很多金融衍生产品都已经遭遇失败或被怀疑了,金融企业需要找到新的金融产品来赚钱,于是开始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大量的金融企业已经把减排指标的交易都做成了金融产品,甚至还分类打包再卖出去。与当年的住房次级抵押贷款有些相似。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2005年 京都议定书 生效之后,全球“碳交易”的总额从最初不到l0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260亿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工具带来的交易量也在不断上升。实际上,欧美的金融机构手中已经握有许多碳排放指标,如果不鼓吹低碳,不强行推行碳排放额度,它们这些指标就卖不了钱。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研究所主任詹姆斯?汊森是全球最早提出全球变暖问题的科学家之一,被称为“气候教父”,但连他也反对现行的碳排放交易做法。他认为,发达国家只是在纵容买卖,发达国家想要维持自己现在的生产水平,因此只打算花很少一部分钱从发展中国家手中购买排放量限额。这对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来说,会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他甚至认为哥本哈根会议失败才好,因为可以挫败这种企图。     减少碳排放,也有着美欧之间在新技术领域、货币主导权等方面的竞争。上世纪末,美国推出了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全球市场上大赚了一笔。欧洲国家却把眼光瞄准了环保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技术。近些年来欧盟积极推动全球“碳减排”,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为了在新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以此来获利。而目前,全球碳交易的主导权掌握在欧盟手中,欧元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场内交易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另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减少使用传统的化石燃料,特别是降低对石油的依赖。这里面可能有发达国家的战略考虑。欧洲国家对进口石油依赖很大,特别是对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的担心,它们希望用这种方法降低自己的依赖性。同样,美国认定某些石油生产国是“流亡民国家”,然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使得它投鼠忌器,破坏了它的战略打算。因此,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符合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三、中国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国际政治博弈?          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它反映出国际舞台上一种新的政治博弈。中国在迅速发展时期遇到了这种新的国际政治博弈,必须找到合适的应对之策。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掀起了一场低碳经济热,无论是从经济转型,还是从寻找新产品的角度看,这种
做法都有一定意义。因为无论二氧化碳排放对地球的气候有无影响,减少碳排放如果对中国来说是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即减少使用煤与石油,以及提高能源效率,那么这些措施在诸多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污染,如粉尘污染、二氧化硫污染、酸雨,等等。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治理各种污染都是难题,如果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就能省出精力来治理更多的其他污染。其次,化石燃料是要耗尽的燃料,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用得多,子孙后代就没有可用的了。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必须给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再次,化石燃料往往又是工业原材料,燃烧这些材料可能是最不经济、最不合算的用法。多留一些化石燃料,等待科技发展后使这些资源产生更高的价值,才更合算。最后,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进口大国,而且进口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这样就使中国的对外依赖性加大了,从而相对缩小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回旋余地。减少对这些化石燃料的依赖,某种程度上就是加大了中国的自主性,减少了未来受制于人的风险。     另外,从某种角度上看,中国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发展新能源也是抢占技术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可以从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加大使用可再生能源入手,来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出口环境。     但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我们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加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因而降低碳排放存在特殊困难。     正因为如此,中国虽然可以借低碳发展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但我们也要密切关注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其他国家的走向,随时调整政策,防止陷入新的陷阱。比如,我们已经开始尝试碳交易,以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那么我们一要跟踪自身的碳交易的发展,及时评估交易对国内减排产生的效果;二要跟踪国际社会碳交易的发展,防止碳交易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特别是当一系列国际丑闻影响到人们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的看法时,在碳交易上形成的各种金融产品很可能会变成新的金融“垃圾产品”,进而在未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建立在碳排放基础上的金融泡沫持续的时间与房地产泡沫不同,它垮掉时会一泻千里,因此我们要加倍小心。而在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方面,中国也要注意技术的更新。现有的低碳技术产品,如太阳能光伏电池、风机等等,中国现在又是最大的生产商,已经有过剩的趋势了。我们一定要跟踪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防止积累新的产能过剩。     同时,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谈判中,我们一方面要争取合理的碳排放权益,比如要强调中国人均碳排放仍处于低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国际谈判的规则,争取到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形势。中国已经加入了由西方人制定规则的国际体系中,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人也会不断在国际体系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要争取在这场新的博弈中控制新的制高点,保护我们的利益,增强我们的话语权。    进入专题: 低碳 金融投机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经济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67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绿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当低碳是一种流行,请远离伪环保

我看见211或者985高校的工科男们为了某建筑大赛通宵达旦研究清水混泥土这种环保材料,忽然对这个非常“诗意”的词语心生佩服。在我这个没有受过工科教育的文科生看来,那不就是我家包工头叔公老早就在和谐农村使用的材料么,不过我们叫做土垒墙。 www.ibeidou.net www.ibeidou.net 当低碳是一种流行,请远离伪环保 www.ibeidou.net 文/ 林静(华侨大学) www.ibeidou.net www.ibeidou.net 哥本哈根会议13天的谈判,换来没有法律和低碳效益的协议。却带来哥本哈根一路飘红的旅游业,还有流行起来的“低碳”“环保”“绿色”等相关口号。 神马是低碳生活?据说是就是“夏天关空调、冬天不供暖、坚决不开车、拒绝穿皮衣、少吃“减排”、热吻不超时、甚至还有不许放屁……”这个听起来真是又时尚又玄乎,不禁让人畅想到山顶洞人,人类所有的进化与科技都白忙活了,敢问你的心里有没有涌起一丝痛楚和伤感? www.ibeidou.net www.ibeidou.net 当“低碳”成为一种无比装逼的生活方式。我的身边有一位“小资小清新”看着其他人呼哧呼哧地在健身房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的勤奋劲儿,认为他们在增加碳排放量,实在是罪过罪过。为了达到低碳目的,她每天都去城郊的公园跑步,只不过她是开车去的。不知道开车的碳排放量和跑步机的排放量是谁高谁低? 如今“低碳”也可以成为一种行为艺术,某新闻报道深圳地铁一号线车厢内有13名美女大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脱下衣裤,载歌载舞。据说这些美女大学生脱衣裤、秀美腿,旨在宣传“低碳”。而我发挥所有联想都难以将这些与低碳的真正意义联系起来。 当然低碳最给力的是不是这些。低碳就是一种营销口号,在这个高尚的外衣下,商品暴利已经绿色化了。君不见,家乐福沃尔玛的“有机”专用货架上的蔬菜水果的价格总是比其他货架上同类产品高出几倍的价格。君不见,L开头的奢侈品牌推出价格昂贵的环保包,可惜价格上我看不见任何节约的概念,除了望洋兴叹没有其他。还有爱马仕用并不环保的丝绸和小牛皮材料手工制作的环保包,售价8000元人民币。还有一个让中国的小清新们无比追捧的家居品牌宜家也学着的王婆卖瓜:“为了减少木材的使用和减轻产品的重量,并且通过纸的回收,起到环保的作用。使用蜂窝板技术,更经济更环保”。于是乎,使用“蜂窝板”这种成本低廉且容易被湿气腐蚀边烂材料的家具冠冕堂皇的标上了高价。 可惜如今我不能免俗,我以拎着一个价值昂贵的伪环保的环保袋外出买菜为荣,我也知道我已经远离了环保的初衷。但是我还想摇旗呐喊揭竿而起,逃离这个伪环保的世界。 我看见211或者985高校的工科男们为了某建筑大赛通宵达旦研究清水混泥土这种环保材料,忽然对这个非常“诗意”的词语心生佩服。在我这个没有受过工科教育的文科生看来,那不就是我家包工头叔公老早就在和谐农村使用的材料么,不过我们叫做土垒墙。我家的包工头叔公,不是建筑师叔公,他超前的在中国农村地区引领了低碳生活的时尚。看来我家包工头叔公是低碳生活的最佳模范啊。后来我了解了那位清水混泥土的倡导者,岛国那边的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发现他和我的包工头叔公一样从未受过正规科班的建筑教育。也估计是这样一个没有接受一些装逼教材熏陶的建筑师,才更加朴质的贴近“低碳”这种朴质又高尚的生活观。他所倡导的建筑中的光和风,不就是中国看风水的地理老师们天天挂在嘴边的通风和采光么。我希望这个中国也可以出一些安藤忠雄,而不是天天被一些负有盛名的专家引领着伪环保的生活。 www.ibeidou.net www.ibeidou.net 环保不是一两个人的事,真正改变地球的生态环境,要发动所有人的力量,亲力亲为。 用低碳的名义,作一场环保的秀绝对是一种伪环保。所以,从今天起,若想身体力行支持环保,请远离伪环保。 www.ibeidou.net www.ibeidou.net (采编自北斗投稿邮箱     责编:陈轩) www.ibeidou.net www.ibeidou.net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文章总汇】民族主义

二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国家医保局称农村“退保潮”的情况“不准确”,网民:“不是退,是不交,交不起了……”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