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知识分子

漫画讽刺中国当局打压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简称“公知”,是指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分子,通常被寄予具有批判精神和秉持社会公义。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曾评选“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其中经济学家吴敬琏,历史学家秦晖和媒体人胡舒立等人上榜。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公知这一群体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并逐渐家喻户晓。

然而,2012年南方周末献词事件之后,中国当局开始全面打压公知,迫害言论自由,并且动用宣传机器将“公知”一词污名化。公知这一群体也逐渐退出大众视野。2021年,凯迪网被当局整肃,“猫眼看人”等栏目被封杀,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公知”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时间馆行动馆真理馆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爱思想|吴迪:美联储把中国反腐逼进了深水区

   中国的反腐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不光是政客,还有商界精英,还有和中国有利益往来的国际友人。商人怕是因为贿赂已经成为他们经营活动的润滑剂,没有了腐败,财富创造和分配的许多流程就走不下去了;国际友人怕是因为要断了财路,比如我的美国朋友Harry是波士顿一所私立学校的校长,他最近告诉我他们学校今年收到的来自中国的入学申请下降了50%,我告诉他这是因为许多学生的家长正在饱受反腐的折磨。腐败不但使得国内的特权阶层拥有了通往中国经济富矿的快车道,而且还把这条快车道延伸给了不少国际友人。这些人都曾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评过中国的腐败,如今反腐进行到了深水区,伤到了他们的钱袋子,他们又开始对反腐颇有微词了。       实际上习李新政下的反腐能如此深入,除了和习李敢啃硬骨头的改革魄力大有关系,还有就是和中国的债务危机和美联储退市有关,而且这种关联绝不仅仅是时间点上的巧合。我在【解除影子银行危机的根本之道】一文中指出严重依赖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在投资边际回报率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正在陷入庞氏融资的红海,加之2015年中国将迈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一个收入门槛,全面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已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就是去杠杆化。偏偏在这节骨眼上,美联储又启动了退市,全球流动性趋向收紧,这将推高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融资成本,严重压缩了其投资回报空间,从而迫使外国游资撤离,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将面临新一轮金融风暴的考验。在前有来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去杠杆化进程走到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反腐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给经济去杠杆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反腐能如此破釜沉舟得感谢美联储,是他们勒紧了中国经济去杠杆化的缰绳。       腐败问题和债务问题息息相关。最近这几年中国经济的投资/GDP比率都接近50%,雄冠全球。这个比率远远高于二战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纪录。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严重依赖信贷和债务规模的扩张,许多官员热衷于这样一种饮鸩止渴的增长模式除了追求政绩之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动因就是这样一种增长模式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寻租空间。让我们透过房地产来以管窥豹:根据法国兴业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总共在建筑业上投入了10000亿美元(包括住宅,非住宅地产和基础设施),占据约20%的名义GDP——这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个时候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中国经济是建筑导向型的。无独有偶,中国腐败高发的一个重要领域便在于土地,根据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调研数据,腐败官员中超过一半的人有份参与基础设施和土地交易项目。根据国际农村发展机构Landesa和人民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2011年联合进行的中国17省调研结果:每一年地方政府要从400万个农村居民手中征地;自2005年以来,强制性的国家征地规模每年都稳步增长,受调查的村庄中有43%在过去十年都遇到过这种强制征地;农民收到的征地补贴的平均值是17850美元/英亩,而开发商的复售价格平均值是74万美元美元/英亩。征地补贴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如此巨大,官员贪腐的回报如此巨大,想不腐败都难。除了提供寻租收入之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为贪官隐匿和漂白巨额财富提供了绝佳的渠道。一系列“房妹”、“房姐”、“房叔”、“房爷”事件的曝光,已经让外界充分认识到了房地产市场洗钱的巨大威力。       以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扩张债务规模的同时为贪腐行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贪腐产生的寻租收入又进一步推动这种债务扩张。正如笔者在【反腐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指出,贪腐官员的巨额资本通过影子银行系统一方面进行漂白,另一方面进一步助长投资狂热和信贷泡沫。研究巨贪的白手套的敛财理财手法可以进一步确认这种趋势。       腐败是政治现象,更是经济现象。腐败可以看做是一种隐性税收,是一种大规模的资源错配,会加重企业和个人的生存成本,压缩实业的盈利空间。大规模的系统性腐败将导致国民经济成为庞氏融资和资产泡沫的红海,在债务危机中越陷越深。根据IMF经济学家Alex Moumouras与人合著的研究报告【腐败和公共债务】,腐败程度和债务水平波动的幅度以及偷税规模成正相关。而IMF经济学家Marco Pani的同名研究报告则进一步指出腐败将使政府过度扩张信贷和债务,严重时将引发金融危机。这绝非危言耸听,欧盟投资800万欧元给著名经济学家Bo Röthstein对腐败问题进行研究,根据这个研究的成果,欧猪五国的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国家的腐败造成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从经济学的角度推荐通过健全财产权制度,建立全国性的资产纪录大数据库并据此开征资产税,把国资委肢解成若干个“淡马锡”等方式来反腐。目前习李的反腐路线令我很受鼓舞。中国反腐正破釜沉舟向深水区挺进,这得多谢美联储把中国的债务问题逼到墙角,迫使反腐成为经济去杠杆化的利器。此外,美国的FATCA法案也将有助中国反腐。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最新来稿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269.html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内容摘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的国情,分析解释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关键词: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本含义;相互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①。为此,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成为我国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历史进程的定向南针。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治理”是关键性概念,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公司法人治理、学校内部治理、社区治理,“治理”概念在《决定》中被明确直接提及24次之多。不过,从总体上来看,这些不同层次上的“治理”概念,主要涉及治理活动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与此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被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成为《决定》所确定和阐发的重要改革内容。因此,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及其相互关系,实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和内容的关键环节。    然而,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作为21世纪初在我国学术界兴起的学术概念,其学术定义和内涵认识呈现多样性,迄今尚未形成普遍认同和共识。在全面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历史进程中,基本认知的歧意却可能成为改革共识的思想困结,从而使得全面深化改革实践面临路径选择和实施方案的分歧或阻碍。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清我国与西方学术界关于治理实际具有两套不同的话语,基于我国国情政情社情,科学解析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内在含义,分辨和厘清其间的联系与差异,对于我们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在国家治理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范畴上达成共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实施,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基础意义。    二、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术界逐渐开展了治理理论和实践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化发展,西方治理理论与中国本土治理理论的错位现象逐步凸显,国家发展和治理的实践表明,治理理论只有在本土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理想的重塑。②因此,基于中国共产党人执掌政权、运行治权以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扬弃性地批判吸收西方治理方式的有益内容,确定我国国家治理和发展话语语境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是把握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认知任务。    (一)国家治理的基本含义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家治理通常是指统治者的“治国理政”,其基本含义是统治者治理国家和处理政务。实际上,统治者治国理政的研究,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命题和内容,比如老子所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他所形容国家社会长期安定太平的“长治久安”,就是针对统治者的治国理政活动而言的。    西方的“治理”(Governance)概念原为控制、引导和操纵之意。20世纪末,西方学者赋予“治理”以新的含义,主张政府放权和向社会授权,实现多主体、多中心治理等政治和治理多元化,强调弱化政治权力,甚至去除政治权威,企望实现政府与社会多元共治、社会的多元自我治理。发展至今,西方治理理论已经形成多个流派,尽管如此,立足于社会中心主义,主张去除或者弱化政府权威,取向于多中心社会自我治理,却是其基本政治主张和倾向。在此基础上,西方治理理论提出“善治”的理念,即以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为标准和规范,缓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矛盾。③因此,在今天的西方学术话语语境中,“治理”一词主要意味着政府分权和社会自治。    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治理,既在本质上区别于中国传统统治者的治理国家,又在价值取向和政治主张上区别于西方的治理理论及其主张。它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逻辑,即国家的职能由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有机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治理,本质上既是政治统治之“治”与政治管理之“理”的有机结合,也是政治管理之“治”与“理”的有机结合。新中国人民政权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治理”和“国家治理”概念的运用,坚持和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积极探索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科学民主有效性和有机结合性,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治理战略下,两者之间以及两者与市场和社会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实现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国家治理的总体战略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在党的文献中持续表达的“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即是国家治理战略和根本要求在国家治理意义上的典型体现和凝炼表达。    根据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运用和治理国家的政治实践,尤其根据改革开放和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治理”理论运用和政治实践可知,国家治理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既定方向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语境和话语系统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的改革意义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地治国理政。    (二)政府治理的基本含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政府治理是指政府行政系统作为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就其治理对象和基本内容而言,其包含着政府对于自身、对于市场及对于社会实施的公共管理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和运行机制的复杂化,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多样化,要求政府治理合理化和高效化,由此要求政府治理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中予以定位,构建政府与公民合作的共同治理机制。    西方的政府治理理论源于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基本含义在于强调政府的企业化和政府管理的市场化,尤其主张实现政府管理网络化和扁平化。经过多年流变,西方的新公共管理分化形成多种学术流派,从多中心治理、网络化治理,到协同性政府治理,再到整体性政府治理,如此等等。④尽管如此,西方政府治理的核心命题,在于政府治理社会的权力的分散与集中、政府与社会的冲突与合作、政府机构运行的碎片与协同,本质上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对于政府管理方式和机制变革的要求。    在狭义上,我国的政府体系即是行政体系。在中国政治生活中,行政体系是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治权体系,也是承接、遵循和实施人民主权、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有效治理的执行机制。与此同时,行政体系又是在政府治理意义上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达成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起建设重要任务的运行平台。由此可见,我国的行政体系是执政党与人民、国家与社会、民主与法治辩证互动的联系结点,而行政体制改革则是推进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和深化实现的重要纽带和实施枢机。    在中国政治话语和语境中,政府治理概念是一个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概念,⑤其基本含义逻辑地基于国家治理的基本含义而形成。在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话语和理论意义上,“政府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行政体制和治权体系遵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规定性,基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供给多种制度规则和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和发展公共利益。    按照这一基本含义,我国的政府治理通常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政府通过对自身的内部管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改进政府运行方式和流程,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使得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自身的治理优化,就是要建设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⑥    二是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有形之手”,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行经济和市场治理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⑦由此可见,政府对经济活动和市场活动的治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    三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基本格局下,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    从运行意义上,“社会治理”实际是指“治理社会”。或者换言之,所谓“社会治理”,就是特定的治理主体对于社会实施的管理。    社会治理理论是西方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方国家治理理论奉行社会中心主义和公民个人本位,因此,理性经济人的社会自我治理,在理论逻辑上构成了西方国家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特定意义上可以认为,西方国家的治理理论,本质上即是理性经济人为基础的社会自我治理理论。“如果说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改革家们倡导建立最大限度的中央控制和高效率的组织机构的话,那么21世纪的改革家们则将今天的创新视为是一个以公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的复兴实验过程。”⑧    在我国,社会治理是指在执政党领导下,由政府组织主导,吸纳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是“以实现和维护群众权利为核心,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家治理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的过程”。⑨按照十八大报告,我国的社会治理是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总体格局下运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⑩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上进一步指出,我国的社会治理主要关节点在于“四个坚持”,即“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由此体现了社会治理中党和政府的公共权力与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和谐平衡。    三、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相互联系    解析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可见,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和语境下,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治国理政。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这一本质联系,规定了它们具有质性的共相,主要在于: 第一,治理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确立和巩固的前提下,(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408.html文章来源:《社会学评论》

阅读更多

孙骁骥 | 北京城的气味地图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味道”,但这味道常易串味,平增误会。当年,台湾那个南怀瑾隐居于山,久了回到城市里转转,鼻子就不适宜,说是“人味儿”太重,给熏着了。至于这味儿到底是什么味儿,多年来我不甚了然。有人说,北京贵为帝都,自是弥漫着一派古朴之气。何谓古朴?抓耳挠腮,不得其解。转念一想,若我们不仅仅把“气”理解为气势、气象,也将它做“气味”之解,或许,能在鼻尖体会到北京这座城市某种独特的“古朴味道”。 绝不是故弄玄虚,登上首都的地铁,你就明白一切了。 六月某日的国贸地铁站,正值下班高峰,涌动的人群挤在狭窄的换乘通道里,给生生拧成了一股粗大的人肉麻绳。身处这麻绳其中,左拥右挤,四周的味道不断聚拢、灌进鼻尖:汗味、腋窝的狐臭、体臭、口腔飘散出的蒜味……百般味道混搭在一起,化学反应似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奇臭,弥漫于密封潮闷的地铁空间,熏陶得人几乎不敢呼吸。 若在冬天,味道就更为浓烈。神色匆匆的人们刚从北方的朔风里钻进暖烘烘的地铁车厢,赶紧解开外套,长舒一口气。哪知此举竟成了“公害”,尤其是那些不知几天没洗澡的男士,一股胡辣子面夹杂着臭袜子的味道随着外套拉链的解放而四散开来。一个人这么做还不甚打紧,若是满车厢的人纷纷解扣脱衣,事态就比较严峻了。开始你或许会以手掩鼻抱怨几句,但时间一长,也便作罢。久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那是因为你自己已被熏成了一条活鲍鱼。 鼻尖上的北京不仅存在于地铁,你也能在地面上感受这座城市的“不凡气象”。托北方气候的福,宽大的街道经常处在大风的吹拂扫荡下,异味反而不明显。在PM数值不爆表的日子里,空气竟然仿似带几缕清新。不过,当走到狭窄人多的地段,鼻尖上的那座北京城便又复活了。胡同、小道、密密匝匝的居民区、人群接踵的商场、写字楼、小饭馆,多多少少都带几分独特的北京味道。赶上下雨天,排水沟里各种颜色的脏水倒灌出来,馨香满街。 北京的味道,多姿多彩,每天都不重样,每天似乎又差不多。它的诡异让我想起德国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名篇《香水》,其中有一段描写城市的气味:“我们要讲的这个时代,城里到处都弥漫着咱们当代人无法想象的臭味。道儿上市堆肥臭;后院是尿骚臭;楼梯间是烂木头味儿、老鼠屎味儿;厨房是烂菜帮子味儿;屋子里憋着一股子陈年老灰味儿……河边儿臭,教堂臭,桥根儿臭,皇宫也臭。乡下人和教士一样臭,学徒和师傅的婆娘臭成一个样;贵族从头臭到脚;皇帝也臭,臭得像野畜生,皇后臭得像头老山羊,无冬无夏。十八世纪,还控制不了诸多细菌的祸害,人类拿它们没法子,凡是活物,别管老还是小,没有不臭的。” 《香水》写了一个由香气引发的犯罪故事,但比故事更有趣的,是小说的背景——前现代社会的巴黎。聚斯金德用气味给这座城市的历史绘制地图,这幅地图的醒目图标却明白无误是个“臭”字。这种令人联想到排泄物的味道,长期萦绕于城市的寻常巷陌。不光是巴黎,在18、19世纪欧洲大城市,除了表面繁华锦簇、光鲜亮丽的建筑物,城里人生活的一个残酷事实是,他们必须每天忍受鼻尖上扰人的“城市气味”,并渐渐与这可恶的味道最终融为一体。与今天的北京相比,北京毫无疑问是座香得出奇的城市。 19世纪,恶臭冲天的欧洲城市普遍感受到了瘟疫和传染病的阴影。在19世纪40年代,英国伦敦的市民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泰晤士河水散发出一股难以忍受的恶臭,臭味幽灵般弥散于伦敦城。1858年夏天,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臭味越来越刺鼻。当时,有一幅漫画将泰晤士河画成一位全身是垃圾、被苍蝇蚊虫环绕的河神,人们纷纷掩着鼻子,四散逃开。从这幅漫画的内容,足见伦敦人民真给熏得够呛。 给“现代文明”的气味熏了数百年之后,欧洲人终于不干了。城市的恶心气味彻底撕掉了城里人的尊严和体面。从伦敦、巴黎,到柏林、维也纳,人们开始使劲往身上洒香水,以便近距离接触他人时不至于令对方掩鼻而走。政府也重新改建了城市下水道系统。例如伦敦,1859到1865年之间建设的整个污水排泄系统的长度达到720公里,一直沿用至今。颁布的法令也明确规定,不准居民肆意往街道上倾倒脏水污物。总之,折腾好大一阵子,欧洲的文明人终于让自己和周围人身上不再发臭。 于是,带着鼻尖上的优越感,欧洲殖民者千里迢迢来到了清帝国的皇城。脚刚一踏上这片土地,马上就用手捂住鼻子。“到处都是坑坑洼洼,黄土和灰尘没到脚面。风卷尘土打得睁不开眼。行人还不得不忍受吵闹声、叫喊声、令人窒息的灰尘和部分中国人身上发出的刺鼻臭味。”德国的传记作家林登贝格这样抱怨道。在来华之前,金碧辉煌的皇宫、高耸入云的寺院、华丽宽敞的街道构成了他对北京的想象。但1900年的北京城,却用现实告诉一个外来者:丢弃你不切实际的幻想,用鼻尖一寸寸适应这座城市吧。当时,李希霍芬在《中国日记》说得更为直接:“生活在这里(北京),嗅觉、视觉和听觉都很难受。这里的人不懂得体面。” “体面”二字,算戳到了痛处。欧洲人过去不懂体面,臭得一塌糊涂。等这股子臭味消除了,体面起来的他们又开始嫌弃“未开化”的中国人臭烘烘。这倒不打紧,我们其实对此早有自知之明。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华人素以不洁闻于世界:体不常浴,衣不时干,咯痰于地,拭涕以袖,道路不加洒扫,厕所任其熏蒸,饮用之水不经渗漉,传染之病不知隔离。”这段描写若不光用眼去看,也用鼻嗅,依然离不开一股子臭味。 因此,革命志士这才要推翻不洁、恶臭的封建王朝,建立一个干净、清新的新社会。不信,你可以翻翻文献,1911年后,中国政府着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导民众勤洗澡,剪指甲,洗脸换衣服,要务是不要总把自己搞得臭臭的,也别把周围的环境搞得过于不堪。可惜,此举多年来成效不甚明显。直到1934年,蒋介石还在苦口婆心教导他的国民“如果我们想有一个根植于礼义廉耻的新生活,我们就必须从不随地吐痰开始”。民国城市的卫生环境,据此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与今天有得一比。可见有些味道,有些习惯,怕是永远无法革除。 话说回来,这臭与不臭,难道真的是一根鉴别野蛮与现代的文明棍吗?我倒觉得,其中DNA的因素或许更大。印欧语系的高加索人种,体毛茂密,代谢旺盛,身体本就容易发臭;棕色的印度达罗毗荼人,久居于热带却毛未褪尽,也属于易臭类别。故而,香水和熏香最早在欧洲和印度甚为发达。所谓的体面,根本上是为了改善体味,其实欲盖弥彰。至于什么公共卫生、城市环境,那都是由此衍生出的后话。 若比赛谁最长时间不洗澡身体不会发臭,那么代谢较慢、体毛稀疏的中国人无疑是天然的赢家。然而,拥有卫生上如此良好的“人种优势”,却在公共场所有着令人皱眉的味道,这怕是只能阐释为一种特色文化了。穿着一周没洗的袜子衣服,来不及刷牙洗脸就出门,这是地铁公交上常能碰到的情况。街上毫不加处理的汽车尾气,肆意倾倒的垃圾污水,以及无处不在的卖臭豆腐的小贩,大家共同绘制着今天的城市气味图。 这股蕴含着中国国情的特殊味道就好似地沟油、毒空气、三聚氰胺、塑化剂,久了不接触接触,身体会感不自在,就跟吸毒者毒瘾犯了一个德行。我有位朋友在国外呆了好一段时间回来,亟不可待、指名道姓要去吃N手的地沟油火锅。我很不解。当我陪他真的吃上那口国产地沟油火锅时,他眼噙泪水激动地说:就是这个味啊…… 当然,嗅觉味觉并不时时通感,但这股京城之味,或者说中国城市的普遍之味,以其若隐若现,似臭非臭的味道,每每提醒着我大国国民的身份。有时,我甚至把这股味道视为普鲁斯特笔下的“马德琳饼干泡茶”,当成了联通个人回忆与乡愁的一道捷径。辛晓琪在《味道》里唱到:“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当我在国外旅行,想家了就会在随身听里调出这首歌听听。其实,我哪是在听歌,我是借由此歌脑补那盘踞于鼻尖上的京城,或者说在怀念这个古国的味道。关注作者微信“私享日记”(微信号:sixiangdaily)。这里有有趣、有料、有内涵的故事和观点,还有粉丝独家福利哦!

阅读更多

爱思想|杨绛:洗澡之后

   前言    《洗澡》结尾,姚太太为许彦成、杜丽琳送行,请吃晚饭。饭桌是普通的方桌。姚太太和宛英相对独坐一面,姚宓和杜丽琳并坐一面,许彦成和罗厚并坐一面。有读者写信问我:那次宴会是否乌龟宴。我莫名其妙,请教朋友。朋友笑说:“那人心地肮脏,认为姚宓和许彦成在姚家那间小书房里偷情了。”    我很嫌恶。我特意要写姚宓和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却被人这般糟蹋。假如我去世以后,有人擅写续集,我就麻烦了。现在趁我还健在,把故事结束了吧。这样呢,非但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每个角色都没有走型,却更深入细致。我当初曾声明:故事是无中生有,纯属虚构,但人物和情节却活生生地好像真有其事。姚宓和许彦成是读者喜爱的角色,就成为书中主角。既有主角,就改变了原作的性质。原作是写知识分子改造思想;那群知识分子,谁是主角呀?我这部《洗澡之后》是小小一部新作,人物依旧,事情却完全不同。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    第一部·第一章    姚宓正帮助妈妈整理四季的衣服,把衣服叠在床上,细心地分别装入姚太太的大皮箱,忽见罗厚抹着汗赶来,先叫了一声“姚伯母”,然后规规矩矩地等候姚宓放好了手里的衣服,才试探着说:“姚伯母,我舅舅、舅妈要请伯母和姚宓到我家去住,不知道伯母赏脸不赏脸。”    “你家?你家在哪儿呀?”姚太太笑着说。    “对不起,姚伯母,我在舅舅家住下了,就说成‘我家’了。还有更要紧的没说呢。舅舅说:这一带房子,地契上全是姚家的,公家征用了,要给一笔钱。舅舅只怕伯母又不要钱……”    姚太太说:“钱,我不要,我只求老来有个归宿的地方。阿宓卖掉的那个四合院,我倒常在记挂,阿宓,你还记得吗?咱们那宅四合院前一进是餐厅兼客厅,东西厢房家里佣人住。咱们家那时有三四个佣人呢。男的住外面的一进。女的跟咱们一起,住里面的一进。”    姚宓想起往事,不胜感慨。她说:“当时为给妈妈治病,我急得没办法了,匆匆忙忙地卖了,现在还买得回来吗?”    罗厚说:“大概没问题,舅舅面子大,关系广,办法多,什么都好商量。只是怕姚伯母吃亏了。”    姚太太说:“吃亏不吃亏,我不计较,反正便宜的是公家。”    罗厚说:“伯母,您答应了?”姚宓笑说:“你舅舅、舅妈吵架,叫我们去劝架吗?”    罗厚说:“什么吵架呀,他们从来不吵架。我刚到文学研究社的时候,舅舅对我说:‘你舅妈爱生气,一生气就晕倒。你不理她,她过会儿自己会好;你要是理她,她就鼻涕眼泪的没完没了。你以后看到我们吵架,趁早躲开。’我想,我压根儿躲到文学研究社那集体宿舍去,只是星期天回家;如果看见舅舅、舅妈好像要吵架,就连忙回宿舍。现在我住舅舅、舅妈家了,听他们要吵架,我没处躲,只好躲在自己卧房里。”他哼了一声,接着说:“见鬼的吵架!舅妈哪敢吵呀。她一句话都没说就晕倒了。我等舅舅晚上出去开会,偷偷儿问舅妈。她果然鼻涕眼泪的哭了,哭得好伤心。我安慰她说:‘谁欺负你,我和他打架!’”    罗厚接着说:“嗐,舅妈哪里敢和舅舅吵呀。我从小听我爹妈说起舅妈,他们都瞧不起她。这些年来,他们信儿都没有,我好像是给了舅舅家了。”他顿住说:“伯母耐烦听吗?”姚太太说:“你讲下去。”罗厚就接着说:“陆舅妈是可怜人,她对我说:‘我哪里生气呀,我是伤心。我家穷,嫁给陆家是高攀。亲事是我爹定的。可是我妈妈很早去世了。我后妈要了陆家好大一笔聘礼,却没陪嫁什么嫁妆。陆家人向来看不起我。’舅舅是最小的少爷,任性惯的。舅妈盼姚伯母到他们家一块儿住,舅舅就不好意思发少爷脾气了。”    姚太太说:“唷!”她从没想到陆舅舅家如此情况。    姚宓说:“你不是对陆舅妈说,谁欺负你,你就跟他打架吗?打过没有?”    罗厚嘻嘻笑着说:“我不过背后说说呀,我敢吗?”    姚太太和姚宓都笑了。接着姚太太叹了一口气说:“我住在西小院里,不过是图阿宓上班方便。你们那边,听说院子很大,比这儿大多了。”    罗厚说:“房子也不少,我一个人住一间房,还有一个书房。姚伯母愿意去那边住了?”    姚太太答道:“那边去住,愿意;只是我得有个后路。要不,我把这边住的西小院放弃了,我想收回的老四合院又收不回来,不就两头落空了吗?”    罗厚说:“伯母放心,舅舅肯定会想法把您那老四合院给买回来。”    罗厚觉得完成了任务,很高兴,笑嘻嘻地说:“伯母,我还要告诉您一件事。昨天余太太——余楠的太太叫我代她问您好。她告诉我说:‘余先生因为最高学府没要他,气得饭也不吃,发了两天脾气。他这会儿又在吹牛了,说他当了人民大学的什么主任了,说最高学府培养学生,人民大学却是培养管教学生的干部。’我家有电话,就把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有事可以给我打电话。余先生‘洗澡’瘦了一圈,据说现在又胖回来了。余太太却是又瘦又憔悴,比前次伯母请她吃晚饭的时候老多了。大概是搬家忙坏了。”    姚宓说:“罗厚,你可知道,她是我的大恩人!他们打算批判我的那份稿子,是她为我‘偷’出来的。不知她怎么‘偷’的。将来请她讲,一定好听。”    罗厚说:“哎,只她一个人忙搬家,别人都不帮忙,不过她能留在北京就很称心了。她舍不得离开那两个宝贝儿子。她还顶俏皮呢,说她那位‘香夹臭’的老公……”    “什么‘香夹臭’?”姚宓不懂。    “‘香夹臭’呀,我也不懂。我问了,余太太说:我说的上海话,你们不懂。打个比方好吧,狐骚臭的女人洒上香水,就是‘香夹臭’。”    姚宓想起了余楠的“洗澡”,姚太太也知道。母女俩都忍不住大笑。    罗厚说:“我只见余太太不声不响,忍气吞声,规规矩矩的,谁知她还顶俏皮。她把那位‘香夹臭’老公一定看得很透,伯母面前她不说笑,那天她笑得酒窝都出来了。她跟女儿长得很像。”    正说着,他忽然看看手表,忙说:“伯母,我得走了,叫姚宓送送我吧。”    姚宓送他到门口,他鬼鬼祟祟地说:“你劝伯母搬过来吧。许先生来了,你可以躲在我屋里;杜先生来找他,你就躲到陆舅妈屋里去,叫杜先生心痒难挠。”    姚宓沉下脸说:“我不是早说过,我不做方芳吗。况且许先生、杜先生连我们搬哪儿去都不知道呢。”    “真的,姚宓,你决定搬我舅舅家去吧。伯母可以和舅妈做伴儿,舅舅就不好意思发脾气了,舅舅家的厨子做菜很好,你家不用开伙,你也不用打扫卫生、拖地、擦玻璃了。对了,我想起上海小丫头了。伯母还不知道我不愿意做图书馆的工作,已经分配到外国语学院去了,我现在做朱千里先生的助教……”    “你又不懂法文,”姚宓打断他。恰好沈妈来做晚饭,罗厚忙忙地走了。    姚太太问:“阿宓,怎么说了这么长的话,又是秘密吗?”    姚宓说:“罗厚在外国语学院当助教呢,他和‘上海小丫头’同事了。”她也告诉妈妈,罗厚说,搬陆舅舅家去,我们家就不用另外开伙。    姚宓收拾了床上一叠叠衣服,母女俩从容商量搬家问题。她们决定搬到罗厚的舅舅家去。姚太太叫姚宓先写信问问王正、马任之,搬陆家去是否合适。王正、马任之是政治和生活经验都很丰富的老同志,考虑问题比较客观周全,姚家母女和王正、马任之是很亲密的。    王正特地去看了姚太太和姚宓,说马任之正挂念她们搬往哪儿去合适,就搬陆舅舅家去吧。    一个月后,罗厚拿了姚家老四合院的房契和钥匙交给姚太太,说他舅舅让手下办事人员买了一具结结实实的大锁,锁在四合院的门上了,这是钥匙。姚家的老四合院,已由舅舅派人同现在的房主商妥签约买回来了!姚太太就叫姚宓收好。姚宓把房契藏在妈妈的大皮箱箱底,把钥匙和妈妈另外几把重要的钥匙穿在同一个钥匙圈上。    姚太太心里踏实了,放放心心地收拾了家里的东西,搬往陆家去。    第二章    得姚家赠书的图书馆是博文图书馆,姚宓得到了通知,就到博文图书馆去报到。图书馆长亲自接见了她。    馆长面带笑容,却很严肃。他拿着一张姚宓亲自填写的表格,对姚宓端详了两眼,他问:    “你就是姚宓?”    姚宓忙回答:“我就是姚宓。”    “今年二十八岁?”    “快二十八岁了。”    “你是民盟陆先生的侄女侄媳?”    姚宓摇头说:“我和他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她只知道馆长姓朱,也懂得小辈对长辈不兴称名,她只称“朱馆长”。    馆长在沙发上坐了,也请姚宓坐。姚宓不敢和馆长并坐长沙发,拉过一张木椅,坐在馆长的斜对面。馆长觉得这个姑娘知礼,他脸上的笑容加深了一层。他慢吞吞地说:“当初令堂要求另设‘纪念室’,本馆从来没有个人的‘纪念室’,很抱歉。不过府上捐赠的善本、孤本,都有姚謇先生的印章,我们一律不出借的。请告诉令堂,请她放心。”    姚宓听馆长把她背后嘀咕的话都说出来了,很不好意思,红了脸说:“那是我私下嘀咕,家母并不知道。”她那副羞惭的容色,很妩媚可爱,可是馆长视而不见,只说他心上的话。他说:“你该知道,管理图书是专门之学。咱们国家从前曾经派送好多位专家出国学习,如今健在的只有梁思庄先生一人了。你虽是新来的一个最年轻的职员,却是我们打算培养的人。我们博文图书馆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付出,没有收回,没有能力送你出国深造。目前燕京大学并入了新北大。燕京大学的编目属全国一流,每本书有两套卡片,一套以作者为主,一套以作品为主。查了作者卡,你就知道这位作者还有什么其他作品;查了作品卡,你就知道这件作品出自哪位作者。其他图书馆认为这是笨工作,都偷懒不肯费功夫了。清华、燕京相去不远,清华图书馆就只有一套卡片。你以后见见梁思庄先生,向她当面请教。燕京的宿舍,你挤不进去,我已经拜托你那位陆舅舅和清华的有关领导打过招呼,试试让你借住一下清华女生宿舍,也许没多大问题。”    姚宓心想在新北大进修不如留在本校宿舍方便,她自己想办法。    馆长接着问姚宓:“你通几门外语?”    姚宓说:“学过英文、法文。”    馆长说:“不行,凡是有代表性的文字,你都得学,也别忘了咱们本国的古文。”    姚宓说:“古文,家母也教过我。”    馆长说:“中文系李主任的课,你可以去旁听。”他概括说:“有一位杨业治教授,英文、德文、意大利文都好,不过,他现在只教德文,你可以旁听他的课。许彦成先生,你在文学研究社就由他指导,你可以旁听他的课。最高学府现在有哪位法文好,我不知道了。温德先生的法国文学不错,但是口音不行。俄文,你学过吗?”    姚宓说:“从没学过,只读过英文翻译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还有《契诃夫全集》。” 馆长说:“译者是专译俄文的有名女专家,(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笔会 > 小说 > 长篇小说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338.html

阅读更多

杨恒均 | 培育核心价值观是一步很大的棋

【导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她是这届领导人推出的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不但能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和谐,还能保障社会更公平,让民众活得有尊严,也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彻底脱离了精神侏儒的行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必须走的路,更是我们一定要实现的目标。但目标遥远,道路曲折,除了要根据国情与民情,从实际出发,更要克服顽固势力与利益集团的阻扰。提出、确立“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等领导人为中华复兴而下的一步很大的棋,但这盘大棋却不是一个人一个政府可以完成的。法治是同人治搏斗换来的,民主必须是你真正愿意为自己做主时才能实现,平等绝对等不来,自由,不是免费的!只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我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从一张世界地图说起…… 每次讲授政治学、国际关系、政府治理与中国改革等课程时,我都会把这张世界地图放在教学PPT的第一页上,让学员们“看图说话”。对大陆学生尤其是公务员,我会问他们:从这张我分别把中国与美国涂上红色与蓝色的世界地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些学员会告诉我,他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占据了北半球最适合生存的两块陆地——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看到了分属太平洋两边的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看到了唯一两个穿越寒带、温带和热带的超级大国——不过美国有阿拉斯加,我们相应的那块地被俄国人弄去了,当然,我们有更加美丽的新疆和西藏……还有学员更进一步地看到了人口众多且唯一有能力控制人口增减的两个人口大国——美国靠移民、中国靠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减,其他国家包括印度、俄国、日本等都无此能力;看到了自然景观与矿产资源如此多样丰富的两个国家——几乎是唯一两个在战时可以靠自身物质、人力等资源而独立作战的国家…… 这时我会总结道:地球上拥有天时地利的超级大国唯有中国和美国而已,所以,美国和中国成为第一、第二大经济体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然后,我会给那些显得还不服气,依然骄傲的学员们当头泼一瓢冷水:相反,我们应该感到“自卑”,为什么这两个大国在过去一两百年里,一个是最富有、最强大的,另外一个却遭受欺负,民众生活水平也几乎都排在世界末尾?之后我们还会讨论到中国这些年逐步崛起,在经济规模上几乎同美国平起平坐的事实与原因,同时引导同学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中美两国的差距在哪里?未来两国和平竞争(当然我们都不希望发生恶性对抗甚至战争),中国靠什么不落后于后?靠什么真正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上过我的课的学员恐怕再也不会忘记这张地图,这张地图恐怕还会就此打开一些学员的世界眼光,那些从事人力资源的领导干部会更深的体会到,不是庞大的领土与海洋让中美有了差距,而是科学技术与人才——是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培养;那些对外交与军事感兴趣的学员也会看到,巨大的国土,并不一定能让邻居屈服于你,让世界更多的国家成为你的合作伙伴与盟友;而汇聚了多民族、人口众多且地大物博的超级大国,有可能是长治久安,是和谐的、稳定的,也可能是处处需要维稳,时刻担心颠覆,随时可能爆发不稳甚至骚乱的…… 这一切之区别在哪里?对于莞尔小国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幅员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来说,区别显然不在人口多少、土地多大与资源的多寡,而在于你凭什么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凭什么让他国心服口服?你用什么凝聚国土与民心,你又用什么让这个国家和平、富强、和谐地永续发展下去而不用担心被“颠覆”、“破坏”甚至像前苏联那样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不是土地、不是海洋、不是人口,也不是资源,而是生活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是否幸福,海洋上的船儿与天空里的鸟儿是否自由,人口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能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否能够造福于国民,而不是被少数家族与利益集团霸为己有!——千言万语,归结到一句话,这一切将最终取决于这个国家与国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追求的理想,拥有的梦想。 北京街头的标语为啥让我有点激动?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在北京街头看到一夜之间挂起的大大小小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时很有点小激动的原因。但当我急于同体制内外、左右两派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激动与喜悦时,多少又有些失望。 当我询问体制内的朋友如何看待这24字时,他们大多一脸茫然,于是我追问,上面不是一再要求要培育与践行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果他们仍然茫然,这次的茫然不但是对这24字,还有对我的不解。有些就直接说了,这事和你有啥关系?而在更多体制内的朋友看来,街道上贴出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历届领导人上来后弄得满街都是的各种思想与口号无异,热一段时间可能就偃旗息鼓了,唯一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很可能是解决了制作标语和贴标语的人的工作。既然如此,我这个局外人为啥又如此激动? 认为我显得过分热心,甚至表错情的不仅仅是体制内的朋友,还有体制外,甚至那些一直以来以追求平等、公正、自由、民主与法治建设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们,他们听到我提起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会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这表情让我异常困惑:这难道不是你们追求的价值观?一些体制内的朋友看到这24字几乎包含了世界各先进国家都接受的普适价值原则而心存疑虑,担心不能再靠挂在嘴上的“特色”忽悠百姓、享受特权还情有可原,体制外的人士为啥也如此冷漠? 我能理解,利用口号和标语忽悠国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打出“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招牌凝聚民心,当作手段从而达成另外截然相反的目的也确实发生过。但这依然不能让我们完全忽视一个事实:历史上伟大国家几乎都是先树立了目标,确定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后,才经过多年的培育、折腾、奋斗、抗争与博弈,最终逐步达成目标的。美国开国先贤们在220多年前就确立了自由、民主、平等与法治等目标,可此后的两百多年里,少数人的“民主”持续上百年,奴隶制几乎成了美国的“特色”,女人黑人几十年前才争取到选票……可这一切,并没有妨碍这个伟大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样的历史高度,培养出黑人总统奥巴马,依然是地球上自由、平等与民主的楷模。 设想一下,如果当初华盛顿等提出那些后来成为世界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时,体制内外的美国人都认为与现实相差太远而不屑一顾甚至竭力阻扰,美国现在能走到今天吗?世界又会是怎么样? 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凝聚民心 我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也“潜伏”在最繁荣富强的国家十几年,最后我悟出的道理就是:一个没有树立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作为其核心价值观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不可能真正崛起,更不用说为世界重划规则,输出价值观,给人类做贡献了。 有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民族和谐方面其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进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当我们的官员与学者把这些“事实”展示给外部世界看的时候,却遭到了无数的误解甚至攻击,最后我们赫然发现:中国掌握了“事实”,人家却掌握了“道理”。 这当然和一些西方政府与媒体故意丑化中国分不开,也和一些海外势力抱持冷战思维不放有关,但中国这方面就没有一点责任吗?我多次注意到,只要中国取得了一些进步,一些官员与御用文人总能用自己掌握的“歪理邪说”肆意歪曲手中的“事实”:明明是因为改革开放,同世界融合后取得的巨大成绩,却偏偏被他们扭曲为特色的成果;明明是个人自由与思想解放形成的可喜局面,却硬被他们夸赞为控制思想、奴役民众的后果;和谐的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功不可没,但他们硬是要与全世界为敌,非打一仗才痛快似的…… 毋庸讳言,中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多地接受了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代表的价值理念,可总有人代表人民、代表国家甚至代表亚洲在国际社会上与普世价值为敌,故意把这24字核心价值观中的大部分内容界定为“西方”的价值观,给整个世界一个印象:中国就是一个站在“平等、公正、民主、自由、法治”对立面的未来的恶霸……中国的传统和特色就是不自由、人治和专制! 走遍世界的同时,这些年我也在坚持“走遍中国”。行走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我常常禁不住自豪,地大物博的土地与勤劳善良的人们啊!但也忍不住忧虑: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这样一块多民族的土地,这样一个包含了多元的超级大国,什么东西才能把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什么才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共同的追求与梦想? 肯定不是过时且有害的民族主义!更不是某种只为少数群体服务的单一的主义与特色思想——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主义与思想能够满足13亿有灵魂的中国人的需求!也不能是一些人过分推崇的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56个民族并不都是在汉族为主的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里成长起来的……而是真正凝聚不同文化背景、拥有不同宗教信仰、追求不同个人梦想的所有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这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也是当我“走遍中国”的“西藏之行”时体悟最深的:反对分裂主义、维护祖国领土完整,让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都能热爱、捍卫这片土地的最大“沾合剂”就是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所有民族都能接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藏、新疆如此,香港、澳门一样,而当我们秉持中国台湾也一直追求与践行的人类普遍接受的核心价值观之时,祖国的统一与复兴,还会远吗?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 “中国梦”与“美国梦”是相通的!当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时,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提出一个有点模糊甚至有点文艺腔的口号与概念,还有不少人认为这只不过像以前一样,是新上任的领导人照例提出一种思想几个代表或者一些发展观,留下自己的“政治遗产”。但只要稍微看一遍习近平与这届新任领导人的讲话,就不难发现,从“中国梦”的提出,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推广,“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正是这24字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 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指导这届政府执政的思路与思想,也为未来中国真正崛起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让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脱离了精神侏儒的行列,也将会真正摧毁中国大地上种种分裂祖国、图谋不轨的分裂势力与颠覆力量,而最重要的则在于,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前途指明了方向,为每一位国民的“中国梦”增添了实际可行的内容。 没有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任何形式的反腐只能是反掉一波腐败分子上来另一波更腐败的,任何利民利国的改革措施(例如十八大推出的改革60条)要就是沦为口号、陷入停滞,要就是被新的权贵与利益集团劫持,沦为他们重新分配资源与财富的工具。没有这24字核心价值观的保障,任何中国公民的“中国梦”,最会一定会变成南柯一梦……而只要有一天中国人还不能接受并自觉践行这24字核心价值观,当局的改革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当我们说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让中国在国际上摆脱精神侏儒形象,在国内凝聚各民族共识并让每一位中国人的“中国梦”都有实际可行的内容与目标时,我们绝不能把“核心价值观”弄成达成某种目标的手段,而是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当成追求梦想的起点,达成理想的路径,更当成追求的目标本身!中国历史上,不乏把“平等、公正、自由、民主与法治”等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作为忽悠百姓、夺取政权的幌子,蒙骗、欺侮了一代又一代的善良国民。时代不同了,历史不能也不会重演。 认真阅读一下这代领导人尤其是习近平对“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不难发现(例如习近平在北大对学子们阐述的核心价值观),这届领导正是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了追求的目标。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但一定要根据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而且还要考虑到中国传统糟粕与专制遗毒、利益集团与顽固势力的阻力,以及为数不少的愚民,这条路注定是遥远而曲折的。就目前从我接触的体制内外、左右各派的人士来看,就令人沮丧。 来自体制内尤其是一些顽固派与利益集团的抵制显而易见。每次讲核心价值观时,他们强调的是“特色”,在故意回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24字代表的具体含义时,却大肆抨击所谓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的弊端与邪恶,几乎把人类共同发明的这几个字所代表的所有进步意义全盘否定!一些反人类的文人与学者,在当局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伊始,胆战心惊,担心失去饭碗与特权,于是开始借助要“掌握话语权”,对价值观中的“平等、自由、法治、民主”等做出不伦不类的注释,弄到最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界定的特色“自由”就是他们奴役你的自由,“法治”就是他们以法治你,“民主”则成为专制的同义词,而“平等”与“公正”呢?哦,就是他们比你享受更多的平等与公正! 我有一个“中国梦”! 中国一些好的为民的政策推出后,最终被劫持而变成为极少个人服务的工具这种历史上的笑话并不少见,“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会有这样的下场,不仅仅关系到国家前途与民族福祉,关系到改革是否成功,关系到中国能否真正崛起,更关涉到你和你的家庭以及你的后代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与环境中—— 因此,我要对那些体制内保守的顽固人士说,不要为了一己一时之私利而阻碍中华民族的崛起。“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能让你更好地发挥才能,不致让你因手中权力带来的腐败而遭到民众鄙视,还可以让你不必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那些早就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西方国家去读书、移民和避难,当然,你也不用为半夜突然被纪律检查部门的敲门而弄得生不如死! 同时,我也要对那些对此不屑一顾的体制外人士进言一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有你的追求与梦想,推出、确立与践行这24字核心价值观是这届政府以及习近平推动中国上一个台阶所走出的最重要一步棋。但这盘大棋绝不是任何一个人,或者单方面能够完成的。那些期盼当局提出价值理念,并强迫灌输给他们并推行开来的人,根本不配得到这些价值理念!你必须得呼吁、传播、 博弈、争取与抗争!法治是同人治搏斗换来的,民主必须是你真正愿意并懂得为自己做主时才会实现,平等绝对等不来,自由,不是免费的! 当我看到经历百年屈辱、走过多年动荡的中国,终于在政府的倡导下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当我认为自己追求了多年的梦想更近了的时候,我也许有些过于激动和乐观,甚至有些失态,但我坚信,会有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次挂满城市街头巷尾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万里长征跨出了第一步。只要我们能够认真领会、大力推广并扎实践行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平等、公正、法治、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绝不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会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的理想,融入我们的血液,最终也会变成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目标…… 我有一个梦,一个“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的理想、我们的道路、我们的目标的“中国梦”! 杨恒均 2014.7.20 于北京 “走遍中国”系列 我和老公的减肥历程——-内脏减肥才是秘密 轻松延长男人性生活时间的世界级发现 发友争相传阅的告别脱发奇文 抗脱十二载(组图) 点滴生活中锻炼“持久力”(组图) 习总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北大学生听懂习总讲话没有? 购买美国国债也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谁说我们缺乏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缺乏核心价值观 儒家思想、自由主义与普世价值 国家主席、宪法与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与80后的命运 美国是靠什么度过难关的 确立目标,凝聚共识,循序渐进 坐着思考躺着的毛泽东与站着的孔子 从奥巴马当选看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在欧洲感受普适价值 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向何方? 美国总统是如何推销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够批评普世价值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