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中央某部委公务员最牛分房方案

来自 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都没商业部牛 部门 bonnae1982 写道 “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根据一份近日迅速流传的 《2011年××部公务员最牛分房方案》 爆料,所做的调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一处名为10号院楼院,为某中央部委的内部福利分房楼。” 与周围那些重新“刷红”的砖混楼相比,这栋新建的独栋楼院还有些“气势夺人”:虽然只有6层,楼里却配有电梯;楼前楼后均空置出长约40米、宽5米的空地,预留作车位;楼院的四周还紧紧围上了一排排铁栅栏。此处相邻地坛和雍和宫。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宝地,这里的二手房价每平米最低也得3万元以上,这栋被当地房屋中介估值达4万元/平米左右的楼院,仅以6900元/平米的内部价分配给了该部门的公务员。与10号院斜对面、8号楼的一名业主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几栋错落分布的砖瓦房,后来被拆迁掉,2008年10号院开工建设,去年落成。并且告诉记者,“不是处级以上干部,不要打这个房子的主意。”这栋楼院是政府部门集资盖的内部房,外人根本就没资格购买。虽然该部委,一名不愿透露姓名和职务的工作人员回应,“不知道这件事情”,部里也没有发布过任何有关内部售房细则的公告。然而,记者找到了一份标明是××部经济适用房建设办公室于2010年12月20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和的通知》。 除去巨大的价差,××部有关单位在其前述通知中说明,“10号院”的房屋属于经济适用房,因此才对该部门公务员进行分配。而按照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需要符合北京市的购买条件(最早规定,家庭年收入不得高于6万元,后又下调到不得高于4万元),其次是经济适用房购买应该将申请人进行公示,然后进行摇号,摇中的家庭才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 据记者调查了解,这一地区一直是各大部委职工住宅楼密集的地方,人保部、财政部、商务部等诸多部委曾被媒体披露在此地区有职工分房。在走访了附近一些地段之后,亦发现,煤炭部、林业部等部门的集资建房也在此均有分布。其分房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部委机关服务局或国管局收购开发商的房子,然后按照低于市场价格很多的标准(一般为5000-6000元/平米)销售给公务员;二是由部委自筹资金,在划拨的土地上建设职工住宅。10号院即属于第二种分房形式。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福利分房早已叫停,有关部委向内部员工低价售房是没有依据的。且不说“10号院”这样绝佳的地段和高成本的建筑成本是否属于经济适用房范畴,单就这种分配方式来说,就值得质疑。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胡景晖透露,实际上,政府机关每年都有经济适用房的指标,但在从拿土地到房屋建设的程序上,政府直接出面投建会遭遇制度阻碍。因此,相关单位便采取结合当年经济适用房指标的方式来建房自售。不仅是××部这样的国家级部委,包括北京市的一些机关、部委,如果能够拿到一些土地盖一些房子,会结合当年经济适用房的指标,按照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销售给员工,再去申报经济适用房指标,这样就合法化了。“如此,一方面北京市不用再去盖经济适用房了,政治任务完成了;另一方面,机关单位也解决了买不起商品房的公务员的住房问题,双方‘皆大欢喜’”。胡景晖表示。 居然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这篇报道文章,亦没有点出相关部委的名称,都以××代替,但这篇报道作者之一贾海峰,在其博客,刊出了 报道原文 ,指出了那个最牛部委。 商务部福利分房调查     3月24日下午,位于北京市北二环附近的朝阳区和平街14区10号院的一栋6层灰白色小楼,在北京春日的阳光下透着鲜艳,与其形成对比的是,周边比比皆是的那些有些年头,而又被刷上红色油漆的砖混住宅楼。 同样都是6层的住宅楼,这栋灰白色的住宅楼因为是唯一新建的楼房,而且其前后都有空置出长约40米,宽5米的空地,将来做车位和绿化,这样的规划建设,在住宅均价接近4万元/平方米的北二环附近,显得稀缺而孤单。 这栋名为“和平街14区10号院”的独栋小楼,因为被一条题为“2011年商务部公务员最牛分房方案”中指为商务部的福利分房楼,而备受争议。而当记者电话咨询商务部办公厅新闻处时,该处有关人士则表示,“不知此事”,也没见过所谓的“公告”。 这栋只有50余套房屋的,绝佳位置的住宅楼,究竟归属何人?     福利房?      3月23日,一则题为“商务部公务员2011年内部分房方案”的帖子,经过某网友微博转发,迅速流传开来。 据记者了解,在这则“微博”传播此消息以前,这则消息更早出自2011年1月7日,凤凰网论坛上一篇名为“商务部公务员最牛分房方案:北京东二环6900元/平米”的帖子。 帖子中称,“继2010年‘农业部集体购买限价房’后,近日有人向本报记者爆出商务部公务员2011年内部分房方案,北京东北二环朝阳区和平街14区10号院,纯小板楼,仅售6900元/平米。据记者了解,相同地段的二手房市场价约30000元/平米。按照每套90平米计算,一套房比市场价约低出200万”。 记者找到了一份标明是商务部经济适用房建设办公室于2010年12月20日发布的《关于印发 和 的通知》。 该“通知”第三章中关于“售房价格”部分内容称,拟售房基准价格为6900元/平方米(暂定),单套售价根据房屋户型、楼层、朝向等条件进行调节,每套住房的销售价格经国管局认可的房地产评估公司测定。最终房价以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批复为准。 此外,“职工购买和平里职工住宅在职工住房补贴控制面积标准以内部分,按照基准价格并结合房屋调节因素计价;超过标准的部分,在户型基准价格的基础上按10%的比例提高计价。” 上述“通知”内容中还指出,“部经济适用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上述两个办法(细则)已经部领导批准,现印发执行。” 记者就网上流传的这份商务部分房方案,向商务部致电求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和职务的工作人员称,据他所知,商务部没有发布过任何有关商务部内部售房细则的“公告”。 随后,记者发现3月23日还被广泛流传的上述“通知”内容,在3月24日已经从网络上“销声匿迹”。 由于没有得到商务部有关人士的确认,“10号院”究竟是不是商务部的内部职工房,成为了一个谜团。 不过,某著名建筑公司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名为“商务部和平街14区10号院职工项目”的建筑工程招标文件,依据这份文件内容,这栋与上述“10号院”名字一样的项目楼于2007年12月份公开招标,2008年4月份前后开工,2010年6月前后竣工。 整个项目建筑面积只有5455.9平方米,按照户型100平米折算,这栋位置绝好的住宅楼,仅有50多套房屋。 而且,这份文件中也表明,这栋楼也是6层住宅路,与上述“10号院”外观看起来一摸一样。 据上述建筑公司人士介绍,这个工程投资预算是1600万元左右,在北京建筑市场上属于中小型工程,当时参与投标的建筑企业都知道,这是商务部的内部职工楼。     “10 号院”   3月24日下午,在北京春日的斜阳下,“10号院”静静地伫立在“和平里”—这个北京市北二环的繁华地段,相邻北京市地坛公园和雍和宫,地铁交通也十分发达。 记者了解到,和平里地区一直是各大部委职工住宅楼密集的地方,除了商务部以外,还有社保部、财政部等诸多部委曾被媒体披露在此地区有职工分房。其分房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部委机关服务局或国管局收购开发商的房子,然后按照低于市场价格很多的标准(一般为5-6000元/平方米)卖给公务员;二是由部委自筹资金,在划拨的土地上建设职工住宅。 “10号院”是属于后者的。据一位住“10号院”附近的知情人士介绍,在“10号院”没建成之前,这块空地上错落分布着几家红色瓦砖楼,拆迁之后才开始改建为10号楼。 就拆迁成本,上诉人士表示,前年就开始拆了,当时房价没这么高,又是给政府建的房子,大概是3万每平米吧。 一位熟谙房地产内幕的钱姓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和平街14区随便一栋房子,就拆迁成本来说,都不可能低于5万|平米,12万|平米都很正常。不过,早年的拆迁价格大概也就就3、4万左右。 由于原住户已经迁走,当时中央部委房管机构是以多少钱的价格收购的这块地皮,已经无从得知。而这仅有50多套房屋的6层住宅楼,建设成本折合每平方米2933元,这在2008年的建筑市场上,也算比较高的了。 “这样的房屋建筑质量好,大家都信任这种部委自建的房屋,质量比商品房好,”一家位于该项目附近的房地产中介公司业务员告诉记者,“10号院”虽然只有6层,却配有电梯。 在一排红色的建筑中间,屹立着一栋与众不同的灰白色建筑,前后各空置出一块长约40米,宽约5米得空地,与中间耸立的六层小楼相比,空地稍显凄凉,到处散落着刚被翻新的土坯,四周还被一排排铁栅栏紧紧的围着。 从栅栏外探头往里看,整栋楼都空荡荡的,据楼盘上述房屋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去年秋天,这栋楼都已经建好了,但是到现在也没见人搬进来。 该建筑楼盘斜对面8号楼的一名业主告诉记者,“不是处级以上干部,不要打这个房子的注意,这都是政府某部门的集资建的内部房子,外人根本就没资格买。” “10号楼从前年就开始筹建,在此之前,是几家错落分布的瓦砖房,后来被拆迁了,盖了这栋大楼。” 记者在和平里七区店链家地产了解道,和平里的房源大都是1998年以后建的二手房,一般售价都在30000元|平方米以上。 在询问道和平街14区10号楼时,该售楼人士解释道,“该栋楼是北京某部集资建的单位房,根据行政职位分属房源,一般来说,这种政府单位建房的质量较好,中间配置电梯,房屋面积大概也在100平米以上。” 上诉人士进一步调侃道,“一般来说,政府集资建的房子不会超过6层,而且四周有铁栏围着,像10号楼这样的房子,和平里不止一家。鼎盛时期,和平里分布着六大部委的单位楼。 为了证实上诉人士的言论,记者在走访了和平街7区、10区等了解道,煤炭部、林业部等部门的集资建房各自分布。     经济适用房?   上述“通知”内容当中指出,“10号院”的房屋属于经济适用房,因此才对商务部公务员进行分配。 且不说“10号院”这样绝佳的地段和高成本的建筑成本是否属于经济适用房范畴,单就这种分配方式来说,就值得商榷。 按照北京市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需要符合北京市的购买条件,(最早规定,家庭年收入不得高于6万元,后又下调到不得高于4万元)商务部的公务员是否符合这样的收入条件? 其次是经济适用房购买应该将申请人进行公示,然后进行摇号,摇中的家庭才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 此外,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一般来说,政府单位建房分配之后,5年之内是禁止买卖的,不过5年之后就可以了。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算,那栋房子至少卖4万元每平方米。而以现在近7000元每平方米计算,价格翻了近6倍。 链家地产的售楼人士对记者表示,这还是保守估计,现在和平街得二手房最便宜得单价都在3万每平方米,而且都是2000年之前的房源,按照10号楼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来说,4万的市场价格不算高,如果现在,以新房的价格入市,也就差不多这个价格。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福利分房早已叫停,有关部委向内部员工低价售房是没有依据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曹建海认为,1998年以来,这种政府部门内部低价售房的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中央机关享受着单位自建房的权利,利用国有土地走经济适用房的路线,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公平,是权利腐败。 “低价得到房子的公务员几年之后能够套利,就是再清廉的人,得到这样的住房都是享受了腐败带来的好处。”曹建海建议把保障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让市民,特别是无房的人都被享有这样的权利。 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胡景晖透露,实际上,机关政府每年都有经济适用房的指标,要是真从拿土地到房屋建设去事必躬亲的话,肯定会有困难。 所以,不仅是商务部这样的国家级部委,包括北京市的一些机关、部委,如果能够拿到一些土地盖一些房子,会结合当年经济适用房的指标,按照经济适用房的价格,销售给员工,再去申报经济适用房指标,就合法化了。 如此,一方面北京市不用再去盖经济适用房了,政治任务完成了;另一方面,机关单位也解决了买不起商品房的公务员的住房问题,双方“皆大欢喜”。 胡景晖指出,房改以后这种现象多年存在于多部门,非常普遍。“因为单纯的依靠市场去解决所有的住房问题,是不现实的。公务员拿经济收入买不到商品房,出现这个现象首先是跟公务员的经济收入,或者说跟目前的房价是有关系的。” “但和普通老百姓购房困难相比,公务员就享受经济适用房的‘近水楼台’,这里面确实存在不公平性。”胡景晖强调,一方面平抑房价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调控目标,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保障房的建设和分配怎样更公平,保障性住房的制度设计和监督方面都有待加强。 要解决这个问题,胡景晖认为,一方面目前的产权式的保障性住房要向租赁式过渡。“以后的经济适用房可以更多以公共租赁房的形式出现,这样的话,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能够搬出去了,相比产权式拥有住房就公平一些。”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公务员的住房分配等敏感问题应该更加透明。“定期向社会公布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情况、公务员的经济状况、住房状况、住房问题的解决途径,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检查。”胡景晖说,“不能大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人没房住就不管了,这需要有一个更加负责任的态度。”

阅读更多

201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天天读(5)—非正常死亡事件_江苏公务员 …

在保护 公民权利 方面,再好的制度都只能在人权根基深厚的土壤上发挥作用。即使是罪嫌人,即使是罪犯,他们也有合法的权利。保障他们的权利与每个公民相关。一个可以成立的判断是:在保障罪嫌人乃至罪犯合法权利的问题上做得好的国家, 公权力 在民众面前必然 …

阅读更多

政协常委:若公务员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 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

@每日邸报二世:【政协常委称老百姓仇官心态将损害自身利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表示,“一旦公务员的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得不到尊重,那就意味着社会失控了。一旦社会失控,倒霉的不是官员,倒霉的是老百姓。”李君如重申“‘仇官’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是肯定的。” ————————-  “百姓倒霉论”惹争议   近日,李君如在接受媒体采访谈互联网上官员与民众交流的问题时,提到须倡导平等交流,防止“仇官”等不正常心态蔓延,引发社会不安。当时,李君如提出了“不能把官员看作一个群体,然后在社会上引导‘仇官’的形象,这对老百姓不利”的观点。他还强调,“一旦公务员在社会上的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得不到尊重,那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失控了。一旦这个社会失控,倒霉的不是官员,倒霉的是老百姓。”   上述言论一经发表,立刻在网上引发热议。   “仇官”影响有待观察   昨日,在参加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社科组分组讨论后,李君如接受了新快报记者采访,再一次重申了上述观点。他认为,“仇官”和“仇富”都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不过这种现象的走势,以及最终会对社会产生何种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均有待进一步观察。”李君如表示,他不想在没有做什么研究前,就轻率地发表意见,但他觉得这个现象大家应该关注。   在谈到“仇官”、“仇富”现象是否会愈演愈烈时,李君如说,这取决于社会本身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怎样的问题,这其中“包括我们的‘官’和‘富’是否能够善待社会,也包括普通老百姓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官’和‘富’的心态”。李君如认为,社会内在的和谐比什么都重要,所有人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但社会的某一种倾向和思想到底有利还是不利,都只能靠事实去说话,我没说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   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   李君如坚称,无论“仇官”、“仇富”现象最后的作用如何,“倒霉的一定是老百姓”。他指出,在“仇官”问题上,老百姓即使最终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付出的代价会是很巨大的,“这是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的”。因此他建议“老百姓要保持清醒,要去考虑一下事情最终的结果,你一时很激动,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李君如最后特别强调,要解决“仇官”问题,“官”和老百姓双方都需要努力。“有权的人要善待没权的人,政府就该积极去调整收入分配,解决民生问题;没权的人也要学会去理解,要明白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追求绝对的公平是不现实的。” – 党校副校长说的,大家明白为什么官员们如此嚣张了吧 相关日志 2011/03/05 — 养老金并轨启动 公务员担心退休金将削减一半 (0) 2011/02/21 — 窃克簿:评人民日报《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 (0) 2011/02/18 — 叶檀:余秋雨成富翁是资本市场分配不公缩影 (0) 2011/02/10 — 金融时报:陶笸箩:到“体制内”去! (0) 2011/01/25 — 白鹤鸣:万千学子觅封侯 (0)

阅读更多

何清涟:为何推不开官员财产公开这扇大门

今年“两会”上官员纵声高唱“幸福歌”,媒体记者却关心一个多年未曾解决的老话题,即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在全国政协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此提问,但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却回答说,中国的公务员数量庞大,更兼财产包括收入、房产、投资等等,还要报告家属情况,即配偶和子女是否侨居国外等,项目很多,要一步一步推动。 众多网友对赵的回答很不满意,纷纷在网上留言,希望给出具体步骤及时间表。但我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制度环境中,加之中东北非国家清算前国家元首海外资产的示范效应,官员们公布财产一事的最大阻力,其实来自于执政集团自身。 官越大越不怕公开财产的真实原因 2月24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1)》,指出公众希望公开官员财产,但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不同官阶的官员,对财产公开的态度略有差异,级别较高者的认同度更高。在接受调查的省部级官员中,85.7%认为应当公开公职人员财产,认为不应当的只有7.1%。而在地厅及司局级官员中,认为应当和不应当公开财产的比例分别是91.3%、8.7%。在县处级、科级、科级以下官员中,认为应当公开官员财产的比例分别是75.2%、71.5%和64.4%,认为不应当公开的比例则分别为17.3%、20.4%和24.5%。 这一点与中国公众的常识不符。因为中国人普遍认为官越大权越重,腐败的机会越多,高干子弟的财富神话亦证明了这种猜想有事实基础。因此许多人不太明白为何官越大越不怕公开财产,认为是社科院这份法治蓝皮书做假。我在电台的Calling节目里就遇到观众这样提问。 这里有两点需要解释。首先,中国确实是官越大,腐败的机会越多。这一点与国外对中印俄三国的腐败模式研究相符。 反腐专家瑞吉是美国Trace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和总裁。她曾将印度、中国与俄国的腐败模式做过比较,认为印度的腐败是金字塔型,主要由最基层的大量小额钱款往来构成,但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不太愿意收受贿赂,部分官员在官僚系统里往上爬的时候已经“金盆洗手”。俄罗斯的腐败是一个巨大的矩型,从最基层一直到最高层,其腐败程度没有任何区别,并且都伴随着威胁与恐惧。中国则是倒金字塔型,级别越高,捞钱越多。瑞吉举例说,在印度,如果一家公司在投标过程中遇上官员索贿,那么他们有时可以(肯定不是总能)找到索贿者的某个痛恨贿赂的上级,让他来干预。而在中国,更高级别官员的索贿金额只多不少。 上述研究结果与中国实际状况大致相符。为什么说是大致?这就牵涉到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权力变现问题。高阶官员权虽重,但在中国的体制中,有时候与具体分管某项业务的下级官员相比,捞钱反而不如下级多。比如因高铁案倒台的刘志军虽然贵为铁道部长,他与其部下丁羽等人涉案金额据说共8.22亿元。这数字本来够让人吃惊,但最近传闻刘志军部下张曙光腐败所得竟然高达28亿美元(存放在海外),妻女早就定居美国。 上述案例当然不能当作通例。高官不怕公开财产的真正秘密在于他们的资产当中的大部分早就成功转移至国外。我分析多年积累的腐败案例,官阶越高,与外商打交道的机会越多,接受贿赂的形式越多样化,比如让行贿的外商为其家属提供移民留学机会,将钱直接存放于外国银行只是常见的招术而已。至于普通县市级官员及村镇级官,有的贪腐金额虽然很庞大,但毕竟“土”,没有藏富于外国的管道与经验,其贪腐所得大都留在国内。可以说,高低级官员对待公开财产的态度,其实取决于他们藏匿钱财的方式不同。 中国官员公示财产为何应包括近亲 该蓝皮书还指出第二个特点,受调查官员对于公开官员和配偶的财产的态度与公众没有很大差别,但对于公布官员近亲属财产的态度则与公众有较大差异。官员希望受监督的家庭成员和财产内容的范围越小越好,而公众则反之,希望公开官员父母、岳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财产。 关于这一点,只要是中国人就很清楚公众为何有此要求,官员们反对的原因何在。中国改革以来的权力市场化,虽使手握资源分配大权的官员成了“造就国王的人”,但权力要变现,必须通过“市场”,在市场上操作的人最好是亲属,这就是中国官员家庭大都实行“一家两制”的原因。即使配偶子女缺乏经商才能,也得从兄弟当中或者妻子家族中物色合适人选。最近一篇“中国官场哥俩好,四大涉贪上阵亲兄弟”,列举了铁道部长刘志军与其弟刘志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乔洪及其弟乔建华等四位官员兄弟官商合谋寻租的故事。 上述案例都是兄弟俩一在官场掌权,一在商场将兄长的权力变现。因此,如果公示官员财产只及官员本人及其妻子,官员可以用藏富于亲属这一招来显示自己的“清白之身”。在中国,这类把戏只是用了一张纸遮盖而已。 政府向人民公布税收用途与官员向人民公布财产,本是现代政治的起码要求,但在中国,这却成为一个“两会”讨论多年却始终没有结果的提案,公务员财产申报这扇大门犹如生了厚厚的铁锈,用尽力气都无法推开。最后的结局,有北非几位独裁者的覆辙在前,无须多言。 相关日志 2010/11/05 — 何清涟:遍地官员豪华居,尽是黎民血染成――从“上海官场的权力囤房者”谈起 (0) 2011/03/11 — 政协常委:若公务员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 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 (0) 2011/03/05 — 养老金并轨启动 公务员担心退休金将削减一半 (0) 2011/02/10 — 金融时报:陶笸箩:到“体制内”去! (0) 2011/01/25 — 何清涟:美国人缘何将中国视为“第一经济强国”?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