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

刘植荣:可再生能源的艰难选择

可再生能源的艰难选择 作者: 刘植荣 联合国第十七次气候大会于 2011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9 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由于中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自然就成了会议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向世界宣布,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2005 年下降 40% — 45% 的承诺书是严肃的、认真的,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 中国从 2005 年开始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根据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 ODIAC )的报告, 2010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 82.41 亿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比位居第二位的美国多 27.49 亿吨,而我们的 GDP 仅是美国的 40% 。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是用浪费能源、牺牲环境的代价换来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高效、环保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及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大方向,因为这比化石能源更环保,比核电更安全。美国曾制定了到 2030 年 20% 的电力来自风电的目标, 2010 年,美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402 亿瓦,风力发电已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 2.3% 。 然而,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的成本比化石能源要高得多,在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风电上网电价为 0.51 — 0.61 元 / 千瓦时,太阳能光伏电上网电价为 1.15 元 / 千瓦时,都远远高于水电和火电上网电价。高出的部分由政府补贴,政府的钱来自纳税人,成本最后还是落到百姓头上,导致生活负担加重。地热能的利用同样是成本过高,目前的地源热泵系统初装费每平方米 300 元左右, 100 平方米的房屋就是 3 万元,这么高的价格也很难普及。 政府补贴还会带来负溢出效应。补贴多了利润超过水电和火电,就会吸引大量企业涌入可再生能源行业,导致政府补贴得越来越多,居民负担越来越重,本来可以用于改善民生的钱,都补贴给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如果不补贴或补贴得少看不到利润,人们又不会进入可再生能源行业。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是个痛苦的选择。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风能、太阳能发电要占用大片土地,一个装机规模为 5 万千瓦的风电场,需要占地 500 亩。由于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给予减免税优惠,地方政府从中得到的经济利益很少,搞风电、光电不如高房地产,也就没有推广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这也制约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技术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环节。这和高铁一样,技术不过关,摊子铺得大,只能带来投资浪费。 2011 年前 10 个月,酒泉风电基地发生脱网事故 73 次,河北、吉林、内蒙等地的风电场也连续发生多起大规模脱网事故。中国电监会认为,脱网事故证明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风电场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影响了电网安全。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迅速,截止到 2010 年,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 400 亿瓦,国际能源署预计到 2050 年光伏发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 11% 。我国虽然是光伏电池生产大国,但也只是加工而已,每年要从美国进口 20 多亿美元的多晶硅等材料。不掌握核心技术必受制于人,外国可以在价格和供货量上控制我们,给我们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诸多不可确定性。 我们一定要防止“有病乱投医”,选择错误的减排措施。例如,中国把电动汽车列入新能源汽车给予政策性支持,认为电动汽车是零排放。中国目前发电以煤电为主,煤电占发电总量的 80% ,发一千瓦时的电要燃烧 350 克煤,排放 854 克二氧化碳。电动汽车需要充电,充电过程就是排污过程,虽然没有污染充电的地方,但污染了发电的地方。所以,以煤电为主的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减排效果很有限。 我们还应注意,要有计划科学发展可再生能源,防止投资过热造成产能过剩,或不切合实际半途而废。 2011 年 12 月 28 日,英国《每日快报》就报道说,英国风电产能过剩,关闭了 17 座风电场。几年前,上海曾推出了十万家庭太阳能屋顶发电计划,最后只省下一户 “ 自产自销 ” 。该计划夭折的原因就是严重脱离实际, 3 千瓦的光伏电装机费高达 15 万元,把这 15 万元存银行,一年的利息就是 5250 元,可购买一万千瓦时的电,够普通家庭用 8 年。 根据《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享受不受法律约束的减排。而发达国家则不同,如果不履行承诺,将面临巨额罚款。 2011 年 12 月 12 日,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其目的就是避免议定书规定的 140 亿加元的惩罚。虽然中国一系列的减排承诺即使无法实现,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应认真履行承诺,为了全人类的福祉,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改变目前“重规模化,轻技术”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技术才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技术有了突破,才能降低成本,成本降低才能得到普及。否则,靠政府补贴发展,规模越大,补贴得越多,早晚有补贴不起的一天,那时,可再生能源也就寿终正寝了。(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 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 核电走到十字路口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网络售票,不要冷了百姓的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春晚是联欢,不是神坛 养老基金要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 读   

阅读更多

刘植荣:核电走到十字路口

核电走到十字路口 作者: 刘植荣 2011 年 3 月 13 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大地震和海啸中受损爆炸,大量辐射物质泄漏,事故严重程度达到最高的 7 级。由此,核电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要不要发展核电成了各国朝野争论的焦点。被核泄露搞得焦头烂额的日本首相菅直人离开政坛后,摇身一变成了全球反核活动家,在 2012 年 1 月 25 日至 29 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他发表演讲,积极呼吁建立一个不需要核能也可以运转的社会。 核电之所以从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不少人的反对,主要是因为它的安全性,万一发生事故造成泄露,其危害范围广,几乎是全球性的,而且危害时间长,要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2011 年 12 月 16 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反应堆已达到稳定的冷停堆状态,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不安的主要源头也消解了大半。根据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核事故处理日程,福岛第一核电站燃料回收作业需要 20 — 25 年,核设施解体需要 30 — 40 年,投入至少 3 万人从事清除核污染工作,需要一万亿日元的资金。这次核事故迫使核电站方圆 20 公里内约 9 万居民离开家园。 从 1957 年 9 月 29 日前苏联乌拉尔山中的核废料仓库发生爆炸,到 2011 年 3 月 13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全世界共发生了 16 起公开记载的核事故。最严重的一起是 1986 年 4 月 26 日发生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50 万人抢险和清除核污染,疏散 34 万居民, 27 万人因核泄漏患上癌症,其中 9.3 万人死亡。此次事故产生的辐射性尘降物是美国在广岛投掷原子弹所释放的 400 倍,全球 20 亿人受到影响。用于封存反应堆的混凝土 “ 石棺 ” 现在已出现裂缝,乌克兰要投资 11 亿英镑重新建造一个设计寿命 100 年“钢棺”。专家称,要清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遗症”需要 800 年。 可见,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是灾难性的,一次核事故就把核电过去几十年带来的收益给抵消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截止到 2011 年底,日本 54 座反应堆已关闭了 48 座,目前仅有 6 座在运行。奥地利等本来就反对核电的国家更坚定了反核主张。德国、瑞士等已拥有核电的国家宣布“弃核”计划。意大利政府关于重启核电的方案也在全民公投中被否决。世界各地反核抗议示威不断,核电落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世界观察研究所报告显示, 2011 年全球核能发电量下降了 2.4% ,核电在全球能源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出现下降。该所主席罗伯特·恩格尔曼表示:“虽然业内仍然大肆鼓动核复兴,但目前现状仍然不甚乐观。” 过去一直认为核电比化石发电要便宜,这只考虑了燃料因素。由于核电站的建造费用高昂,其设计寿命一般为 30 — 40 年,虽然核燃料的消耗相对化石燃料便宜,但如果把建造成本摊进去,也说不上便宜。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 2010 年的报告,如果贷款利率低,核电与化石燃料发电比较有竞争优势;但如果贷款利率高,核电则比化石燃料发电成本高。 还有,世界铀的储量为 630 万吨(含高成本铀矿),目前每年核电需要消耗铀燃料 81633 吨,地球上的铀矿最多可供开采 80 年,铀燃料与化石燃料一样,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有枯竭的一天,核电不是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 核电是否一定比化石燃料洁净,这个问题目前仍不好下定论。因为核原料的生产过程以及储存、运输都会造成辐射污染,尤其是核电站排出的核废料更是“烫手山芋”,不管放到哪里,都会遭到民众的抗议。目前,有 23 个国家可以处置低中辐射核废料,只有芬兰、加拿大和美国建立了高辐射核废料处置点。 另外,对废弃核电站的处理也是个难题,因为一座核电站运行三四十年就要报废,现在已进入了核电站报废高峰期。 2010 年底全球共有 441 座核反应堆运行,其中 358 座运行了 20 年以上。截止到 2010 年底,全球关闭了 124 座反应堆,其中 15 座彻底拆除, 52 座正准备拆除, 3 座被深埋, 6 座还没有处置方案。 虽然“弃核”呼声越来越高,但对核电依赖大的国家来说短时期内放弃核电也不现实。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法国 2009 年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 75.2% ,斯洛伐克核电占 53.5% ,比利时核电占 51.7% ,乌克兰核电占 48.6% ,亚美尼亚核电占 45.0% ,匈牙利核电占 43.0% ,让这些国家放弃核电,就意味着经济要处于半停滞状态。要放弃核电,在处理报废核电站的同时,还需要建设其他燃料的电站替代核电的空缺,这不但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由此可见,要不要发展核电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和发展高铁一样,有些道德素养差的业内人员为了个人从中获取利益,会积极游说政府发展核电,夸大核电的优点,缩小甚至隐瞒核电的危害。所以,对于政府而言,一定不要忘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警告: “ 我们必须警惕由科技精英掌控公共政策的危险。 ” 中国核电尚处于起步阶段,核电仅占发电总量的 1.9% ,目前“核危机”不会对中国的电力结构带来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控制性搞点核电,不要只看到核电的优势,更要看到核电的劣势。上马新核电项目一定要充分论证,慎之又慎,必须征求周围居民的意见。否则,轻率、盲目发展核电,当核电占发电总量的份额过大时,一旦出现核灾难需要放弃核电,势必造成电力缺口难以短时期内得到弥补,给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网络售票,不要冷了百姓的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春晚是联欢,不是神坛 养老基金要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 读  

阅读更多

苏丹叛军为何绑架中资企业员工

刘植荣接受法治周末记者薛洪涛采访 苏丹叛军为何绑架中资企业员工 (本文刊于 2012 年 2 月 1 日《法制周末》) 南苏丹于 2011 年 7 月 9 日正式脱离苏丹并宣布独立。此后,两国因石油资源纠纷引发争端,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1 月 30 日,正在亚的斯亚贝巴出席第十八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的苏丹代表团成员表示,有关在苏丹境内被绑架的 29 名中国工人已经部分获救的报道不属实。苏丹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绑架中国人的苏丹反抗军    1 月 29 日,苏丹反政府武装组织 “ 苏丹人民解放军 ” 北方局发言人宣称,他们在努巴山地区的道路建设工地抓获了 29 名中国建筑工人,称政府军很快发动进攻,考虑到中国人的安全才将他们抓获。   旅非知名学者刘植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苏丹反政府武装由来已久。 1983 年,苏丹第二次内战爆发时,南苏丹成立了 “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 ”(SPLM) 和 “ 苏丹人民解放军 ”(SPLA) ,与北方喀土穆政权进行了长达 11 年的血战。   这次内战造成约 200 万人丧生,约 400 万人流离失所。一直到 1994 年,在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倡导下,苏丹政府同 SPLM 展开政治谈判,并在美国介入下取得突破。    2005 年,苏丹政府同 SPLM 签署《全面和平协议》,成立包含南方力量的苏丹民族团结政府,结束了当代非洲延续最久的内战。   刘植荣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说,苏丹反政府武装出现的根源之一是殖民统治结束后,权力的重新分配问题。苏丹摆脱殖民统治后,南部苏丹人民想成立独立的主权国家,对并入北部苏丹非常不满,从而爆发了二次内战。内战的结果就是南苏丹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   宗教、种族矛盾也是苏丹反政府武装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1983 年,苏丹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法,这又激怒了南部苏丹人,爆发了第二次内战。因为南部苏丹信奉基督教和非洲原始宗教的人占多数,而北部苏丹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多数。   这次绑架中国工人的武装组织就是第二次内战中成立的 “ 苏丹人民解放军 ” ,该武装组织大约有 18 万人,很多成员来自倒戈的苏丹政府军。    2011 年 7 月 9 日,苏丹南部根据全民公投结果独立,在南部苏丹的 “ 苏丹人民解放军 ” 就成了南苏丹国防军,而滞留在北部苏丹的 “ 苏丹人民解放军 ” 则成立了 “ 苏丹人民解放军 ” 北方局,继续与苏丹政府军对抗。   苏丹之所以出现这些反政府武装也和资源分配有关。南苏丹石油资源丰富,但没有出海口,需要通过苏丹将石油运出。还有边界的划分,都牵扯到南北双方的利益,因此,在短时间内苏丹与南苏丹不会稳定。   刘植荣还告诉记者,苏丹是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之一,除了国内因素外,世界大国也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博弈,一些国家为了获得苏丹的石油资源,把军火源源不断地输入苏丹,这更加剧了达尔富尔地区的暴力冲突。   尽管这次苏丹反政府武装声称不反华,但事实上,苏丹反政府武装一直仇视中国人,因为中国政府把他们的敌人巴希尔当作老朋友,敌人的朋友当然也是敌人。   根据自己在非洲的亲身经历,刘植荣还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在非洲屡遭袭击,如他自己在埃塞俄比亚工作时,就发生过多起反政府武装或武装劫匪袭击中国建筑工地事件,并有中国人被杀或被绑架。他在喀麦隆时,也曾发生当地游击队绑架中资企业中方员工事件。   刘植荣告诉记者,虽然中国每年给非洲大量援助,但在非洲的中国人并非国内同胞想象的那样很受非洲人民欢迎,这是因为不少非洲人认为中国在掠夺他们的资源,破坏他们的环境,争夺他们的就业机会。   但是,苏丹反政府武装声明不会伤害中国工人。 1 月 30 日,苏丹反政府武装 “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 ”( 北方局 ) 秘书长阿尔曼接受采访时表示, “ 北方局 ” 不反对中国和中国人, “ 北方局 ” 高层正在与前线部队核实劫持中国工人这一信息。如果中国工人确实与该组织武装人员在一起,他们将安全释放全部中国工人。   显然,以中国在苏丹的巨大政治影响,即便是反政府武装也不会寻求与中国为敌,这一绑架事件获得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极大。 南苏丹独立内战变战乱   苏丹在南部苏丹独立前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非洲历史文明悠久的古国之一。苏丹的南方和北方以北纬 10 度为分界线。苏丹北方气候炎热干旱,许多地方是沙漠地区,南方则雨量充足,林业资源丰富。   苏丹的人口构成也极其复杂,有 597 个部族、 20 多个部落、大约 100 多种语言。苏丹南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宗教对立。北方主要是阿拉伯人,居民几乎都信仰伊斯兰教。南方非洲裔居民多信仰基督教。    2011 年 2 月 7 日,苏丹正式宣布苏丹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 98.83% 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苏丹总统巴希尔当天颁布总统令,宣布承认和接受苏丹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这意味苏丹一分为二,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诞生了。   南苏丹方包括东、西赤道等 5 省,面积 65 万平方公里,占苏丹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约 800 万,占苏丹人口的三分之一;有 572 个部族,只有 30% 居民属于阿拉伯血统。   南苏丹十分贫穷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上只有 60 公里铺设了沥青公路,只有 2% 的苏丹人达到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高达 90% 。电力和自来水在许多地方依然是稀罕物。因教育设施差,人力资源匮乏也是南苏丹面临的严峻问题。   然而南苏丹石油资源丰富。苏丹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保守估计至少有 80 亿至 100 亿桶,而其中绝大多数石油储藏都在南苏丹。南苏丹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目前日产原油 50 多万桶,石油收入占到原苏丹政府年收入的 43% ,而且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石油产量还在激增。   南苏丹独立的重要原因就是对石油收益分配不满,因为南苏丹石油产量占全苏丹的 70% 至 80% ,但分配到的石油收益却连一半都不到。而目前南方的石油都通过管道,经北方的苏丹港出口,炼油设施也大多在北方。   南苏丹于 2011 年 7 月 9 日正式脱离苏丹并宣布独立后,两国因石油资源纠纷引发争端,一年来,地区紧张局势加剧。   旅非知名学者刘植荣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苏丹主要问题是军政权问题,这是苏丹一切问题的症结。长期以来这一状况都没有改变,苏丹总统巴希尔对南苏丹的军事镇压,造成的民族仇恨,也促使了南苏丹的独立。   苏丹内战的根源是民族问题。目前,虽然经过 20 多年的内战,南苏丹独立,但这只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第一步,领土和资源问题仍需很长的时间去解决。 达尔富尔问题成死结   历史上,南北苏丹积怨颇深。 1820 年,埃及统治者默罕默德 · 阿里王朝征服了苏丹。    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国商人涌入苏丹,武装捕捉苏丹南方黑人,贩运到欧洲。苏丹北方的一些阿拉伯上层分子也组织武装参加捕捉和贩运南方黑人的罪恶活动,这激起了苏丹南方黑人对北方阿拉伯人的仇恨。    1899 年英国和埃及共同统治苏丹。由于种族、宗教、文化等差异,英国原本希望统合南苏丹和乌干达,但是最终决定统合南、北苏丹。从 1902 年起英国当局就酝酿苏丹南北分治, 1939 年英国当局颁布 “ 南方禁区法令 ” ,英殖民者在法律上正式确认南北分治政策。    1954 年,以伊斯梅尔 · 阿里为首的苏丹第一届自治政府成立,并在朱巴召开 “ 南北苏丹立法会议 ” 。在这个会议上。苏丹南方代表在英国的支持下正式提出 “ 南方问题 ” ,要求南北实现联邦,但是遭到北方代表的反对,苏丹南方代表退出了会议。苏丹自治政府想通过高压政策解决南方问题,派遣军队开赴南方。   南、北苏丹冲突于 1955 年爆发,此后苏丹出现长期的南北战争。 1958 年至 1964 年执政的阿布德军政权对南方实行强权专制政策,激起南苏丹人更为强烈的分离主义情绪和武装反抗活动。内战一直持续到 1972 年。    1972 年签订的《亚的斯亚贝巴协定》给予南部有限度的自治权,内战暂时终结。 1983 年苏丹总统尼梅瑞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律法,同时南苏丹发现石油资源,这让南北苏丹的分歧即刻白热化,苏丹第二次内战爆发。   南北苏丹矛盾集中体现在达尔富尔问题上,达尔富尔问题集中了南北苏丹的资源、宗教、种族矛盾。   达尔富尔位于苏丹西南部,降雨量多,自然环境较好,且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约有 80 个部族。最初该地区的冲突在游牧民族和定居居民之间爆发,游牧民族到处游牧,就侵占了定居居民的土地,这一冲突的根源也可以说是土地问题。   苏丹巴希尔政府废除了非洲传统的部落制度,由政府分配土地资源,而政府官员都由上级任命,他们在处理土地问题时自然偏袒政府一方,侵犯了游牧民族的利益,由此引起达尔富尔人对巴希尔政府的愤恨。随之而来的是定居居民和游牧部落民族的厮杀。    2004 年 8 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 1564 号决议,谴责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后来,联合国和非盟向苏丹派驻维和部队,阻止达尔富尔的种族屠杀。但苏丹总统巴希尔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使达尔富尔局势恶化,不断爆发种族清洗事件。 2009 年 3 月,联合国国际刑事法院签发逮捕令,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逮捕苏丹总统巴希尔。   刘植荣告诉记者,他曾在非洲工作多年,对当地的部落酋长制度深有感触,当地的很多纠纷都由酋长来调解,酋长在社会管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可以没有总统,但不能一日没有酋长。   在部落民族看来,政府建设用地,也要征求酋长的意见,因为从历史传统角度讲,土地都属于酋长,政府用地必须与酋长商议,并给予公正的补偿。 核电走到十字路口 同样的事故,不同的结果——康菲与 BP 漏油事故引发的思考 网络售票,不要冷了百姓的心 欧美国家养老金可以投入股市吗? 监测PM2.5为何如此重要? 春晚是联欢,不是神坛 养老基金要当好 “ 蓄水池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 读    

阅读更多

刘植荣:中国出钱美国出兵打阿富汗伊拉克

 中国出钱美国出兵打阿富汗伊拉克 “ 9 · 11 ”十周年:反恐路漫漫 作者: 刘植荣 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国四架国内航班几乎同时被劫持,其中的两架撞击了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一架撞击了首都华盛顿的五角大楼,第四架在宾西法尼亚州坠毁,坠毁的这架飞机被认为是袭击国会大厦或白宫。 “9 · 11” 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近 3000 人遇难,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遭受的又一次重大袭击。人们从这次袭击中,看到了美国人民的坚强、团结和对生命的敬畏。事件发生后,纽约各大医院门口义务献血的人排成长龙。 政府向每个受害者家庭承诺“不会放过任何一样物品 ” ,寻找遗体残骸和遗物的工作一直持续到 2002 年 7 月 2 日,共检查了 180 万吨残骸、 1358 辆汽车、 65000 件个人用品和超过 4257 件的人体遗骸。时至今日,纽约首席法医办公室仍在进行确认遇难者身份的工作。 “9 · 11” 事件让美国把反恐推上国家安全战略的最高地位。 2001 年通过了《爱国者法案》,并成立了国土安全部。 2002 年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首次正式提出可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 “ 先发制人 ” 的军事打击。 美国与 46 个国家结成反恐联盟,从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到把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赶下台,再到击毙本 · 拉登,直至 2011 年 12 月 18 日从伊拉克撤军完毕,美国十年反恐应该说是有所收获,但很难说是胜利,因为美国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数千美军命丧他乡,数万美军伤残。小布什从克林顿总统手里接过的是每年有财政盈余的政府,十年反恐经费超过 2 万亿美元,相当于打了两次越南战争。现在美国联邦公债总额已超过 15 万亿美元,天文数字般的债务包袱是美国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场战争,都可以说是一场“世界大战”,会把很多国家牵扯其中。中国在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美国一名国际问题专家所讲: 是中国与美国共同打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国出钱,美国出兵,因为两场战争美国所需的战争经费,恰好是中国购买的一万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国不借给美国钱,美国根本无力同时打两场战争。 这和当年苏联出钱出武器,中国出兵打朝鲜战争一样。 2002 年造成 202 人死亡的印尼巴厘岛爆炸案, 2004 年造成 326 名人质死亡的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 2005 年造成 700 多人伤亡的英国伦敦连环恐怖爆炸案, 2009 年造成 70 人伤亡的印尼雅加达爆炸事件,十年来世界各地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表明,恐怖活动正呈袭击全球化、组织分散化、手段多样化、目标广泛化的趋势发展。 基地组织早已“化整为零”分散到世界各个角落。这种分散的恐怖组织的危险性比一个本 · 拉登领导的恐怖组织更大,因为他们与平民百姓生活在一起,很难辨别,可随时发动袭击。再有,分散的恐怖组织也传播着“恐怖火种”,在全球各地招募新的恐怖人员加入他们的网络,使恐怖组织规模更庞大。 美国开展的这次轰轰烈烈的反恐战争,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如果说阿富汗与基地有联系,那伊拉克被证实与本 · 拉登毫不相干。事实上,也很难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恐怖组织”定义,一国认为的恐怖组织,另一国可能就认为是民族解放组织。例如,在 1995 年车臣人质事件期间,俄罗斯要求国际刑警组织通缉车臣“恐怖分子”遭到拒绝。国际刑警组织认为,俄罗斯所说的“恐怖分子”属于民族独立活动人士,是正义的行动。就是基地组织,在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也曾是抗击入侵苏军的“义勇军”,甚至还得到美国的援助,为阿富汗人民摆脱苏军占领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说,美国领导的反恐战争虽然促进了各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双边或多边合作,但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反恐很难形成统一的目标。 很多人把恐怖活动的根源归咎于宗教或文明冲突,认为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不可调和,是造成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屡屡向西方目标发动袭击的根本原因。 其实,任何被社会接受的宗教都宣扬“善”,除了我们熟悉的佛教教育人要“存善心、做善人、行善举”外,基督教也认为“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犹太教也强调“所有教律都是为了促进和平”。 伊斯兰教也是教导人们行善的宗教。“伊斯兰”本意就是“和平”,伊斯兰教的宗旨就是“良好的个人、良好的家庭、良好的社会、良好的国家、善良的民族、善良的人类”。中世纪著名波斯诗人萨迪曾写道:“亚当子孙皆兄弟,都是神的子民。”教导大家要摒弃一切宗教信仰的差异,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要友爱互助。 美国自从建国那天起,也没把穆斯林作为敌人。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签署 1796 年《的黎波里条约》时讲到:“美国从本质上讲,对穆斯林的法律、信仰或安宁无任何敌意。” 可见,说恐怖活动源于宗教或文明冲突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恐怖与伊斯兰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因恐怖分子恰好是穆斯林,就说伊斯兰教是恐怖宗教。 恐怖活动的真正根源在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 , 一些族群感到自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了,而正常的表达诉求又得不到重视,才用极端的手段表达这种不满。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恐怖活动就不会消亡。但不管怎样,恐怖组织只能扮演社会边缘角色,因为它只破坏、不建设,不会形成大气候。(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 苏联解体二十周年再思考:执政党利益必须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美国彻查居民海外资产,隐报谎报要坐牢 “养老金入市”是个馊主意 房价与地价,谁推高了谁? 住房空置率之谜亟需解开 国外怎样处置住房空置:罚款、征用或推倒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刘植荣《85%的人应该涨工资》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第19名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 策的主打曲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从撒玛利亚好人法看国外如何应对施救顾虑和见死不救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读 “华尔街”vs“美恩街” 从“占领华尔街”反思股市 “占领华尔街”的启示 国外慈善怎样管? 对慈善的反思 到非洲搞“希望工程”有必要吗?

阅读更多

刘植荣: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作家税负是工薪阶层的6倍 文化繁荣须为作家增收减负 作者: 刘植荣         ( 人民网 转发本文)2011年11月21日的《华西都市报》发布了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各大媒体对中国作家富豪榜铺天盖地的报道,也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作家的生存现状。笔者注意到几个现象:首先,稿酬收入上百万就进了前30名,这说明文化创作大概是收入较低的行业之一。试想,在多少行业中收入百万是连富豪榜的门槛都进入不了的。其次,作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令人震惊,有的作家辛苦一年下来能挣几万元,有的作家一年收入远超千万元。此外,还有一个多年来未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作家的税负与其他职业相比最重。   上榜的都是“大腕”作家,中国还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他们收入很低,没有副业。作家没名气,就没有出版单位约稿,靠自己投稿发表作品稿酬一般都很低。中国现行稿费标准仍依据1999年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10多年来,工资多次调整,稿酬标准却一直未变。最近召开的“作代会”上有代表指出,发达国家报纸每千字稿酬一般在750-2000美元。虽然现在很多市场化媒体在提高稿费,标准也突破了国家规定,但整个制度方面没有大的变化。   有人算了一笔账,在中国,如果要把写作当成职业,必须保证每个月写出来一部中篇小说,而且确保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稿酬还不能拖欠。今年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就直言不讳地说:“好不容易写一个中篇,结果(稿酬)还不够请人吃顿饭。”   中国著作稿酬如果以版税的形式支付,一般为6-10%。国外版税标准大多比中国的高。法国的版税为10-14%,美国的版税为7.5-15%。再有,中国图书定价比外国低得多,一本32开200页的书,定价一般在25元左右,而美国定价则在15美元左右,几乎是我们的4倍。出版同一本书、同样的印数,即使同样的版税率,美国作者的收入也是中国作者的4倍。   中国虽然稿酬低,但稿酬收入所得税却高得出奇。现在稿酬收入所得税仍沿用1993年税法的标准,即稿酬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免征额为800元,4000元以上的,免征额为稿酬的20%,比例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1993年之后多次修改税法,对工资、薪金所得税的免征额和税率作了调整,但稿酬收入所得税免征额和税率至今18年保持不变。   按现行的税法,假如一个作家一年出版一本书,印数为5000册,定价为30元,版税率为10%,那他的稿酬收入为30×10%×5000=15000元,他需要交纳的个税为〔15000-(15000×20%)〕×20%-〔15000-(15000×20%)〕×20%×30%=1680元。要知道,15000元可是作家一年的收入(兼职,另有工资的作家除外),平均每月收入1250元就要纳税140元。   以北京工薪阶层为例,如果月纳税140元,工资应是7650元。月收入1250元的作家与月收入7650元的工薪阶层交着相同的税。这就是中国作家的税负,同样的收入,作家的纳税额是其他人的6倍多,而且还没有人给上保险,没有人给公积金,更没有人给发福利。   在美国,作家属于“自雇职业者”,税负比工薪阶层轻很多。因为作家是在自己家生产文化产品,把自己的家当作经营场所,所以,作家除了一般工薪阶层享有的免税额外,还额外享有自雇免税额、住房免税额、水电煤气免税额、交通免税额等免税项。   在国外,虽然靠写作成为富豪的也是凤毛麟角,但国外作家很受尊重,大多都能过上体面生活。移居加拿大的澳大利亚女作家特雷西·库珀-波西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则很有趣的经历。特雷西开始并非专职作家,而是利用工作之余写作。出版第一本小说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小说出版5个月后,她丈夫接到孩子学校打来的电话,要求他们补交三个孩子的午餐费。在加拿大,如果家庭收入低于某个标准,孩子的午餐就免费,由政府买单。她丈夫疑惑不解,他们这个五口之家属于低收入家庭,过去孩子在学校一直是免费午餐,就问学校为什么突然要他们交午餐费。学校解释说:“你老婆都出版小说了,你们现在应该很有钱了。”      精神财富属于上层建筑,但它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繁荣发展。恩格斯的父亲经营一个磨坊,才能用经营获得的收益资助恩格斯同时也资助马克思的学术研究,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很多作家处于低收入群体行列,使他们无法专注于文化创作,不得不通过兼做其他职业来首先解决温饱问题。没有经济基础,何谈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在“2011中国版权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的。”低稿酬、高税负,不仅使作家这个职业对青年人吸引力大大降低,而且也在考验作家对文坛的耐心,考验他的国民意识,甚至公民精神等等。   谁都想过体面的日子,作家也不例外;谁都有享受合理税率、税负的权利,文字工作者也一样。写作也是劳动,必须让作家的劳动报酬与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同步增长。作家不敢奢望有什么税收优惠,但最起码要做到税收公平,与其他劳动者一视同仁。笔者建议人大尽快修改个人所得税税法,对体制外的作家(政府不给发工资)如果一次收入不超过10万元免征个税,因为这10万元不是作者一个月的劳动收入,而是一年甚至是几年的劳动报酬。(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本文发《 新金融观察 》2011年12月5日第08版) 房价下跌拉开序幕 看看外国物价如何涨:过去20年多数国家CPI年均涨幅2% 股市就是大赌场   美国家庭收入15万吃救济:“救世主”这顶高帽咱戴不起 刘植荣《85%的人应该涨工资》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第19名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主打曲 政府发债的本质就是征税 从撒玛利亚好人法看国外如何应对施救顾虑和见死不救 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法律解读 “华尔街”vs“美恩街” 从“占领华尔街”反思股市 “占领华尔街”的启示 国外慈善怎样管? 对慈善的反思 到非洲搞“希望工程”有必要吗? 论投资与投机 钱,是财富吗? 货币的材质上通胀的内因 中国中了美国国债的圈套 通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 税收 增长30%,说明了什么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