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

法广 | 上海视窗: 全国人大代表产生的政治学

中共最有权力的七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被分配到上海、山东、浙江、湖北、内蒙古、北京、天津“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理论上说是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将“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国中央政府,也是中共执政的程序合法性的来源。 人大制度本师法苏联,精神上更号称接续了直接选举的巴黎公社,“议行合一”。但苏联解体后,人大的改革也基本被冻结,人大俨然成为共产党专政制度的活化石。 进入新世纪来,公民社会脉动,民间要求政治代表的冲动难以遏制,许多民众投身到基层人大代表的竞选,但纷纷被打压,几乎无一当选。 全国人大层面,代表通过中国特有的三级间接选举制度产生,号称实行 “配额制”,注重“结果平等”,作为个体,全国人大代表往往甚至不如全国政协委员活跃,更不用说与独立参选的基层人大代表候选人相比。 但从政治观察的角度,全国人大仍有其值得关注的一面。 首先,香港媒体就盘点此次人大名单上,那些名列人大名单,推论出可能出任人大副委员长的高官,以及出现在人大,按常规,侧面证实将离开国务院部长职位的部级高官。 从人大制度变迁展现出的大趋势来看,虽然是政治活化石,目前很难说,人大是否最终能成为中国现代民主代议制度的雏形和载体,但在民意的推动下,或者再加上体制内所谓“健康力量”的努力下,人大制度仍朝着更具程序合法性的方向寸进微调, 最近五年的人大制度,最值得关注的是此次12届人大的“城乡平权”改革,即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简称“城乡平权”、“城乡同权”)。 中国人大代表的选举,虽然一直说不上是竞争性的选举,但从一开始来看,甚至连一人一票,同票等值都做不到,与长期实行城乡隔离的户口制度一般,实行对农村歧视性的代表配额制度。 据《南风窗》的报道,1953年中共建政后,首个《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镇每一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选举法》,将其调整为4︰1;2010年,新修改的《选举法》,明确了实行 “城乡同比”的原则。 但最终,全国人大代表的分配改革选择了更具妥协的办法。新的选举办法规定,各个省份应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根据人口数计算确定的名额数”、“相同的地区基本名额数”和“其他应选名额数”三部分构成。 所谓“地区基本名额数”占据多大权重,其解释、分配权则留给了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讨论后,制定了对现有分配格局冲击较小的分配方案:将全国人大代表名额(近3000人)中的2/3的名额(2000名)拿出来,按照人口比例数来分配,也即每67万人分配1名全国人大代表。 这也将意味着,河南、山东、四川等农村人口大省的人大代表人数,相较上海、东北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省市将大幅增加。从短期来看,作为政治图章的人大似乎权力有限,但长期来看,这一改革仍将有长远的政治意义。 与西方成熟民主国家不同,中国虽然有人大、政协,但政协并非西方参议院一般,以联邦主体或者州分配名额,只有人大才是真正的立法和权力机关。 因此,在这个人大代表分配制度下,与西方参议院按联邦主体平均分配一般,为了确保“地区平等”,使各个省份无论人口多少,均有一定的人大代表名额数,每个省份的“地区基本名额数为8名”。 此外,扣除香港(36名)、澳门(12名)、台湾(13名)、解放军(265名)之后,其余的代表名额,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灵活调配,以确保“人口特少的民族、地区和各方面代表人士比较集中的地区都有适当的代表名额”。 按这个数字推算,“其他应选名额数”,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调配“选举”的名额,还有五百多人。 由于能完全掌控人大代表的产生,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会对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结构与比例作出具体规定。 比如,全国人大就要求,要确保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2%(360名),同时要保证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一名代表;妇女代表要高于上届(22%),连任代表要占一定比例,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农民工代表人数要“有较大幅度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要“有所降低”等等。 由上一届人大的常任委员会,规定下一届民意代表的“构成”,其荒谬和不能自圆其说不问可知。 中共宣传机器往往惯于标榜全国人大的结构的“优化”,声称这是为了保证“实质民主”,“结果公正”。 官方媒体称,十二届人大由于首次实行城乡同比选举,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比例明显上升,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农民工代表人数大幅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 据《南风窗》的统计,每个省份全国人大代表的结构,主体主要有三大块:党政领导干部(官员群体)、企业家(国企和民企等)及专业人士(教授、科研人员、医生、法律界、文艺界、金融界人士和运动员等)。 其中,官员群体中,省委书记、省长、省高级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武警总队长(政委)、各地级市的市长几乎铁定会入选全国人大代表名单,而两位左右的副省长、2~3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或前主任)、省内重要城市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发改委主任、省财政厅厅长等也多数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的相关领导或人士通常也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高频”岗位,他们多数具有另一身份—某个民主党派的领导或成员,这是因为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多是由执政党与其他党派团体“酝酿”和“推荐”的。 全国人大代表是三级间接选举,也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是由省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候选名单则几乎由官方确定,差额比例长期在低限徘徊(20%上下),几乎说不上什么竞争性,也不允许公开竞选。 因此,所谓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往往成为过场和“荣誉”,例如山西籍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因连续当选第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未投过反对票,而备受民间舆论非议,此次却仍然高调“当选”,再次连任。 2届人大代表中,还有2名“90后”。年龄最小的代表陈若琳生于1992年12月,她是去年伦敦奥运会的跳水女子10米台冠军。 同样生于1992年的铁飞燕是一名公路收费员,救过落水的修桥工人,铁飞燕是在2月20日,接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才知道自己已“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当时觉得很惊讶”。 从两会的实践来看,由学界、经济界精英推选酝酿产生的全国政协,反而集中了更多有勇气且有能力参政议政的精英人士。 而全国人大,除了官僚云集外,所谓的基层代表,往往都是体制内选择的“标兵模范”人物,虽然私德或许不错,但更多是作为某种政治荣誉,并无真正的参政能力,因此全国人大代表的政论、提案往往并无可观之处。  

阅读更多

自曲新闻 | 新京报、潇湘晨报被宣传部强制转发环时社评

图:在宣传部的压力下,1月9日《新京报》刊登了环时有关南周事件的评论/图来自网友 中国——1月9日凌晨,《新京报》的记者开始集体发消息并开始赶回报社,虽然他们没有明确透露是因何事紧急集合,但人们预料此事与转发《环球时报》对南周事件的社评有关。另外,湖南媒体《潇湘晨报》也被强制要求刊登环时的社评。 《环球时报》1月7日刊发定性南周新年献词事件的社评,随后宣传部要求全国各家报纸转载这一文章。8日,华商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刊出社评,坐实了宣传部的要求。但北京媒体《新京报》和湖南媒体《潇湘晨报》则抗令未发。 推友“花落去”讲述了1月9日新京报社发生的情况,据他的消息,此次并非所有的报纸都被点名要求转发,北京晨报、东早等报纸就没被要求。“但在前天被要求的媒体中,唯新京报、潇湘晨报两家未转。北京市宣本来默许,但昨日新任中宣部长刘奇葆强令:这两家必须发。”中共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则批复:必须发。北京市宣传部副部长还亲自到报社执行命令。 得知消息的《新京报》媒体人连夜赶回报社,由于当晚相关微博皆被迅速删除,看到大批记者感慨的人们不明就里,对一名《新京报》的记者询问,“到底出什么事了?”这名记者回答说,“不转狗屎评论,网封网,报封报,在抗争。”。据悉若《新京报》不听从命令刊登社评就不让开机印刷报纸,9日还有传言称,该报当时面临解散编辑部或关报的命运。 另一名该报记者接连发出多条微博感慨此事,他说所有人一致民主表决反对刊登环时社评,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上版,眼睁睁的绝望”,他还说,“抗争过,努力过,没有奇迹。”在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中,该报年轻的媒体人站在一起哭泣。 同南周事件相同,新浪微博将谈论《新京报》的消息迅速删除,记者的帐号也被禁言,不允许谈论此事。到了9日早上,甚至有网友若发布相关消息就会被直接禁言。管控之严厉可见一斑。 第二日,《新京报》没有如往常一样将9日的新闻内容上传到数字版,也没有将内容更新到新媒体应用中,新京网首页头条是有关香港TVB演员的专访,题目为“我们还是在被动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文章题为“南方的粥”。订阅报纸的北京网友发现,环 时的社评出现在A20中国新闻版面的右下角,标题为“《环球时报》就‘南方周末事件’刊发社评”,文章也没有对社评全文转发。此外,这一版面上没有出现责编、图编、美编、责校和组版员,意味着报社工作人员不认可这一版面的出版。 新京报社长戴自更1月1日发表的“敬畏理想,相信未来”的元旦社论被转发近万次,显示了人们对《新京报》的支持。 另一边《潇湘晨报》的“ 湘江评论 ”版面右侧,出现了环时的社评,与之一起刊发的,是人民日报的社评“要跟得上时代的节拍”,头条位置则留给了自家的社评。该报媒体人龚晓跃8日晚间23:37发消息称,“你不但自己撒谎,还逼着别人跟你一起撒谎;你不但自己行凶,还逼着别人当帮凶。嗯,看上去确实又牛逼又成功,但这样的蠢事再多干几次,你就成了一个笑话。”似在以此表达不满。 2010年11月,《潇湘晨报》因刊登一组题为“天朝垮台前,利益集团已经丢尽了它的脸”的辛亥革命纪念文章,被指映射现政府,执行主编龚晓跃被停职。 《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事件中,南周采编人员最初抗议广东省委宣传部过度插手报社采编流程,原本元旦特刊事前审查时已经有一大批文章被撤下,在各级编辑签字确认后,庹震又临时对特刊做出了大面积的改动,导致出现了如2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这一严重的常识性错误。随后民众的声援将诉求对准新闻审查,并要求中国开放报禁和新闻自由。 而在路透社称南周编辑陆续恢复工作、事件走向平息的报道出来后,宣传部仍强制要求《新京报》与《潇湘晨报》转发环时社评,最终引发另一知名媒体《新京报》工作人员的反抗,且在社交网络上引发新一轮的抗议和声援。尽管宣传部控制住了内地媒体,又下令不允许媒体人发表评论,看似压制了不利言论,但从2013年开年之际出现的南周事件到炎黄春秋网站被关,再到《新京报》媒体人的反抗,一系列与媒体有关的新闻令人们对媒体管制的不满有了一次集中爆发。 FMN

阅读更多

法广 | 北京市委宣传部强令《新京报》转载批南周社论遭抵抗

作者 上海特约记者 曹国星 由《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引发的中国媒体与中共宣传部新闻审查官的对抗今天继续发展。此前一天(1月7日),中宣部下令全国各主流新闻网站及各地有影响力的都市报转载《环球时报》关于此事的社评,该社评暗示南方周末采编员工的抗争是在境外势力策动下,挑战体制的尝试。 据称,宣传部门改变了下令给各地党报要求转载的惯例,选择了各地一批市场化的都市报,以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自发景象,当天被点名转载的各地报纸中,唯有《新京报》和《潇湘晨报》拒绝转载。 知情人士称,北京市宣高层曾在公开场合提到,曾给“那一庹(庹震)打过电话”,说连“屎都成了关键词,还要怎么样?”,对其颇不以为然。 此外,此前中宣部对南方周末一事的指示“定性为意识形态斗争;严重挑战党管新闻工作的底线;要加强对微博的管理;有境外势力参予;广东的事广东自己解决”中也有“广东的事广东自己解决”的说法。 因此,北京市委宣传部原本想息事宁人,不想和南方的事情染上关系。但两报未转载社论的情况报送至中宣部局面升级,中宣部长刘奇葆强令,“两家必须发”,中共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也批示“必须发”。 昨天(1月8日)傍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严力强被派往新京报社坐镇督军,严令新京报务必转载该社论,遭新京报采编团队抵制,双方僵持到凌晨。 据在场人士的描述,新京报夜班编辑曾就是否转载环球时报社评有过一次表决,据说参与者一致反对转载。许多新京报员工、前员工得知之后,赶往报社表示支持。 传言称,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威胁新京报社高层,不发文,就解散报社。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向其口头请辞以示抵制。 今天凌晨,北京市委宣传部长鲁炜赶往现场处置,并在报社附近致电新京报高层。知情者称,在发与不发的问题上鲁炜与戴自更电话中咆哮,以“你是不是共产党员”向戴施加压力,戴又再次口头向鲁炜请辞社长职务。 昨天晚间到凌晨,许多到场的新京报员工发布微博传播这次对峙,但很快都被网络审查者删除,禁言。 有内部消息称,官方除了调动网络审查官协助外,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在新京报附近“一定距离”布控,防止报社员工或网友支持者在报社附近聚集抗议,所幸没有发生冲突。 今天凌晨,新京报最终妥协,在A20版中国新闻版最右下,以“《环球时报》就南方周末事件刊发社评”的中性标题做了转载。 今天午间,北京市委宣传部长鲁炜来到新京报社,安抚员工情绪,《新京报》社采编出报正常进行;《潇湘晨报》在压力下今天也转载了《环球时报》的上述文章。 《新京报》事件,使已经传出接近妥协的《南方周末》事件再度激化,并成为微博上,尤其是媒体人、学者的热议焦点。 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质疑说,“强行让各报转发某报文章或评论,按各国通例,是军事管制或紧急状态时期才能有的做法;即使是在军管或紧急状态下, 能强行刊载的也只能是军管当局的公告或命令,没听说强转某一个报纸评论的情况。这是世界新闻史上的奇迹,也是当代的丑闻。” 许多媒体人担心,新京报此次抗争,直接惹怒了中共大权在握的中宣部长刘奇葆,未来可能将受到特别的关注和报复。 许多平素很少关注政治时事的演艺人士也纷纷发言支持两报,普通网友们批评宣传官僚被禁言,删除,只能将怒火撒向了构陷同行的《环球时报》,微博上各种脚踏《环球时报》的抗议行为艺术盛行一时。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苹果日报:传保守派抹黑习李 南周事件揭两派权斗

  广东《南方周末》(简称《南周》)新年献词惨遭「强姦」事件,演变为海内外舆论对中共新闻审查制度的大声讨。而当局对事件表现出的处理手法和态度,反映中共高层的矛盾:由保守派主掌的宣传系统抹黑欲用「改革」做包装的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事件或成十八大后中共保守派和改革派暗斗第一击。昨晚有消息指,当局与《南周》罢工员工谈判达成协议,当局同意即日起取消对《南周》事前审查,不再干涉报纸正常选题。   广州消息指,中共广东省委近日就《南周》事件紧急开会,会上称虽对事件「引起海内外关注并有可能成为政治事件」高度关注,但代表中共团派的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不同意用强硬手段解决事件,主张用疏导办法解决。这也是公安国保一直监视未敢采取强硬措施的原因。   同时,官方《人民日报》前日发表评论,吁中共各地宣传战线管理者,要「踏准中央的节拍、顺应时代的节奏」,要「与时俱进」。加上《南周》事件虽已政治化,矛头直指中共新闻审查制,但中共三大喉舌《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迄今未对事件置喙,有分析指这可理解为中共高层对事件的态度。   但另一方面,由保守派,即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执掌的中宣部门却频出招打压,不但污衊《南周》事件是「境外势力介入」欲将事件敌对化,还指令各网站大肆删贴,封禁网上转贴热议事件的记者编辑微博帐号,下令全国媒体不得报道《南周》事件,甚至要求各媒体转载《环球时报》前日为当局辩护所发的评论,但遭大多数媒体抗拒,昨日仅少量媒体听命,奉旨转载。 传保守派抹黑习李 南周事件揭两派权斗   传当局妥协取消审查   北京政治学者、赵紫阳时代中共中央智囊吴稼祥认为,《南周》事件中共表现两种互相矛盾的处理手法,实为「有两个中央在运作」。学者指,《人民日报》可视为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喉舌」,其评论就是对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批评;新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上台后正全力纠正前任「滥拘」问题,为习新政「背书」,「现在是刘云山、刘奇葆(中宣部部长)掌管的宣传部门在给习近平惹麻烦」。各地撑《南周》未了,北京《新京报》和搜狐网另类撑《南周》。有江西南昌大学在微博发声说:「我们支援的不是一份报纸,而是公民自由表达的权利;我们反对的不是某一个悍吏,而是压抑人类灵性的丑恶制度……」   南方报业集团前副总编辑长平昨日对《苹果》指,今次《南周》员工透过集体行动表达抗议,相信会对当局构成压力,令当局检讨对待媒体的手法。事件对争取新闻自由、民主等诉求是好的发展。昨晚有消息指,当局与《南周》罢工员工谈判达成协议,当局同意即日起取消对《南周》事前审查,不再干涉报纸正常选题,但《南周》总编辑黄灿去职,报纸明日将正常出版。   《南周》事件中共两派角力   改革派表现   •传团派出身的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反对用暴力颠压事件,倡透过「引导」;广州《南周》楼下的撑《南周》、反政府示威持续两日   •代表习近平声音的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刊文,吁宣传工作「要跟上时代节拍」,要「与时俱进」,反映习对宣传部门的工作保守现状不满   •《南周》事件举世关注,矛头直指中共的新闻审查制,但《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共中央喉舌,迄今未对《南周》置喙,被解读为默许   保守派表现   •庹震从北京空降广东执掌宣传系统后,严控媒体,清洗异己的编辑记者,更亲自操刀篡改《南周》新年献辞   •《南周》事件引发举世关注,广东有关部门竟定性是境外「势力介入」引起,欲将事件敌对化   •中宣部指令内地微博删贴,对挺《南周》活跃人士噤声,下令媒体转载《环球时报》为当局辩护的评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