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

汪丁丁 | 转贴刘瑜 —banality of evil

当然,我更常翻译为“平庸之恶”,因为这是阿伦特的原意:这样的恶,源于“不思”,平庸的人不思,未必总是恶,有时候,例如纳粹时期,平庸之不思,是一种恶。还有一种平庸之恶的情形,参见我的博客左栏自写文本,那是我永远要思考的问题。阿伦特曾批评当时大部分犹太人配合纳粹迫害犹太人,平庸之恶,最初由此而来,为什么他们不反抗?这问题后来是,为什么他们不思考?最后,那个受审的德国人的名字,按照德国发音应是“艾赫曼”。顺便提及:这个周末的行为经济学,大约是最后一讲(周六和周日),我提供这学期课程的一种总结。 恶之平庸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45期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21日  订阅《新世纪》《中国改革》 | 注册财新网    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 刘瑜   在网上找到这个人的照片后,我曾仔细端详他的脸:细长鼻子,略带鹰钩,眼睛不大,但是深,棱角分明的下巴,薄嘴唇。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几乎透着善意。这样的人,欧美大街上到处可见。但他又不是普通人,他叫阿道夫·艾克曼,曾经作为纳粹高官参与屠杀犹太人。根据对这个人的审判材料,学者汉娜·阿伦特写过一本书《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不过此书的副标题更有名:关于恶之平庸的报告。   “恶之平庸”。通过这个词,阿伦特想表达的是:艾克曼——很可能也是绝大多数纳粹分子——并非恶魔或者变态,从他交待的材料及心理医生的诊断来看,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正常人,几乎可以说是“可怕的正常”。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特殊时代,无动于衷地杀害成千上万人。   “是纯粹的不假思索让他成为了当时最大的罪犯之一。”阿伦特写道。“不假思索”的意思是,当上级命令传达下来,下级就去执行。如果有一天有人追究罪责,下级就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而已。”——多么合理的解释,几乎应该表彰其敬业精神了。   最近我常想起“恶之平庸”这个词,原因是近期发生的事情:一个盲人,在一个村子里,被封锁在家,既不允许出来,也不允许别人进去。但凡有人去看望,就被暴力驱赶,以至于有人称,该村已成了中国的探险胜地。   这个事情中,最令我好奇的,是那些参与看守盲人和暴力驱赶来访者的底层公务人员或雇佣来的打手。这些人昼夜看守着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家庭,对前仆后继的“探险者”轻则驱赶,重则殴打。我好奇的是,是什么力量在支撑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如此顽强地守在那里?如果仅是为钱,是什么说服他们,那份看守的报酬比那个盲人的权利更重要?他们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更安心地挣到维持生活的费用?   我相信,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正如山西黑窑案中,那些每天路过黑窑但从未想到举报的人是“普普通通的人”一样。电影《盲山》里,那些联合起来看守被拐卖女孩的村民是“普普通通的人”;福建三网友案中,给三个网民因言定罪的法官们是“普普通通的人”……我能想象,这些人爱打麻将,爱看《还珠格格》,要是路上碰见个问路的,没准还会热情指道。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长,长到看不到链条全貌时,每个环节的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无辜。普通人甲,不过是给犹太人做种族登记的小办事员;乙是奉命把犹太人从家里驱赶到隔离区的警官;丙则是把犹太人赶上火车的乘务员;丁只是维持集中营治安的保安;戊是负责收尸的清洁工……凭什么让他们对这些人的死负责呢?他们不过是一个巨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让希特勒一个人负责吗?600万人呢,他一天杀一个,也得杀一万多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24名学生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结果在一周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短短一星期,哪怕是一个实验的环境,角色感就可以改造人性,这事想想真叫人不寒而栗: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年累月地藏身于各种制度化的角色中,而其人性又在角色不断内化的过程中被劫持到了哪一个星球?   用角色开脱恶行,便利在于那个角色中的“我”不再是我,而仅仅是“他”:张警官,刘处长,陈法官……如果是站在村口的无名小卒则更好,因彻底的匿名,就意味着彻底的责任豁免,所以“我”可以从恶如崩。而所谓人性觉醒,是从自己隐身的集体中抽身出来,恢复成独立、完整并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个人;是从角色的深井中一点点爬上来,看到雨滴如何汇成洪水。   今天仍有无数“不假思索”的梦游者在制度的催眠下游荡。然而,哪有什么抽象的制度?甲乙丙丁戊,你就是制度,舍此,制度只是一张一捅就破的纸而已。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说过一句朴素又闪光的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是“停下来,想一想”,还是嵌在制度机器里,继续“不假思索”地转下去,对于所有普普通通的人,这是一个问题。    作者为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下一篇: 丁丁2007年的一篇文章—今天见到财新网发表—再次发表

阅读更多

汪丁丁 | 新政治经济学第十讲提纲

  2011年12月4日下午的新政治经济学第十讲,我们结合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概要叙述,讨论奈特的“社会过程”理论(下面第一图),并以社会主义各国的实验体制来演示社会选择理论的基本原则(下面第二图)。    下一篇: 转贴刘瑜 —banality of evil

阅读更多

清华辅导员吁学生勿选教员刘瑜课程

playfish 写道 “清华研究生兼辅导员王清礼同学非常爱国也非常关心同学,当他检查发现本校教师刘瑜的主页及微博所宣扬的东西后非常震惊,即“以个人名义建议各位工物九字班同学不要盲目选修其课程”。在《羊城晚报》的采访中王清礼表示希望媒体不要报道此事(他在人人网上的建议已被删除)。中华网网友强烈支持王同学,网友们发现这个刘瑜根本就是美国“第二中情局”学员,在哈佛、剑桥等包装包裹下带着任务回到中国,不发论文,却发了《民主的细节》等宣传手册。” 注:刘瑜在微博上回应了对其学术的质疑。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太阳伸出他的右手提起你的旧鞋

> > 一周语文> 2011 2011-11-28-2011-12-4> 右 为本周单字“歧”,“歧视”的“歧”。本周四(12月1日)是国际艾滋病日,周六(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下周一日(12月5日)是世界弱能人士日。这三个紧挨的世界纪念日无论每年探讨主题为何,均与普遍的冷漠、歧视密切相关。网友 流云无痕 在周六微博里说:“一般来说,纪念日有两种情况,一是有重大事件,要大家记住这个日子,二是某个问题很严重,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希望大家关注。似乎更多的是后者”……也是,“歧视”会像病毒一样永远存在,只是或多或少,火烧或多。 汉字“歧”为形声兼会意字,篆文从足,支声。《说文-足部》里的解释说:“跂,足多支也,从足,支声”,本义为多出的脚趾(此义项后由汉字“跂”代替),后引申出由大路分出的岔道(如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杈、分支(如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叉开、分开的、不一致、有差别等义。“歧视”之外,现汉常用词还有“歧义”“歧解”“歧异”等。 新近一则来自《楚天都市报》的一则消息讲述的是更为隐蔽、细末的一种歧视: 星座歧视 。消息报告说,某“家教育培训机构在中国矿业大学武汉校区招聘时,以天蝎座、处女座性格强势、挑剔为由,对这两个星座的应聘者实施一票否决制,而对摩羯座、天秤座和双鱼座的招聘者则大开绿灯”……早在2009年,即有网友在豆瓣网组建“ 反星座歧视 ”小组。小组组员关于星座讨论热烈详尽,要则是:“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星座,也没有一个十恶不赦的星座”……这些判断当然政治正确,可这世界至少目前还远不是一个没有歧视的世界。 ————————————————————————————————————————— ■ 我怎么成了国家代主席?> > 来自编导夏骏微博,属往事钩沉:“昨日会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先生,他谈到一个政治细节:刘少奇主席被打倒时,董必武是国家副主席,有一天,董必武父子在家听广播,播音员:国家代主席董必武接受某某大使递交国书,董必武一愣:“ 我怎么成了国家代主席? ”如此大事,主席本人居然不知道,这就是文革中的中国政治。” ■ 斯坦福监狱实验> > 语出学者刘瑜为《新世纪》周刊撰写的专栏文章,原文题为《恶之平庸》。文章里,刘老师从阿伦特关于“恶之平庸”的研究说起,顺便言及“ 斯坦福监狱实验 ”:“24名学生随机抽签,一半当‘狱卒’,一半当‘犯人’。结果在一个星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演狱卒的学生越来越残暴,演犯人的则越来越卑怯。”“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 ■ 乱搞的冲动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 来自译家btr微博推荐,语出作家任晓雯:“一进门就听见任晓雯在说:‘ 乱搞的冲动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哈哈哈”……在汉语口语中,“乱搞”是一个相当含混的偏正结构。在迥异经验投射下,它会幻化为诡异的“乱”乃至神异的“搞”,而刚好在这一点上十分契合人性诡异、神异的一面。 ■ 本儿逼> > 语出网友李子暘新近博文,原文题为《推介新词—— 本儿逼 》。按照李老师的解释,“本儿逼”一词的创意思路承接北京方言俚语中“傻逼”“牛逼”之类而来。李老师定义说,所谓“本儿逼”,“是指那些热爱、拥护以户口簿为标志的中国现行户籍制度的人。”“本儿逼们很得意于自己拥有北京户籍,并经常抱怨外地人太多,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破坏了他们原本宁静祥和的生活。带点小资情调的本儿逼还会轻摆莲花指,说什么痛心于地域文化的消失。 还有一种本儿逼,貌似善良,苦口婆心劝外地人回家建设家园。总之,就是想要外地人离开。” ■ 盼望甘肃也能早日与中国建交> > 语出饭友胶小河。闻讯中国大使向马其顿捐赠校车,胶小河在饭文里写:“看到中国大使向马其顿赠送校车,作为甘肃人,实在是羡慕啊, 盼望甘肃也能早日与中国建交 。” ■ 11语文第十一季> > → Baby baby,大家都不要装B,今天的中国电影,如果没有电视剧明星撑着场子,还叫中国电影?(毛尖) → 打开电视,看见一个中国;打开电脑,看见一个中国。(新周刊) → 二奶是一种卖乖得了便宜又得了便宜卖乖的女人。(赖宝) → 刚才快递员打我手机,我存了他的号名为“圆通”,结果我妈拿着手机跑过来:“有个和尚找你!!”(宋石男转) → 君子坦荡荡,小人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作业。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糖矢) → “坑官”的几种形式:1、有个坑爹的儿子;2、有个烈性的藏娇;3、有个很二的干女儿;4、有块上镜的名表;5、有辆招摇的车牌;6、有张巨额消费发票单;7、有个不够硬的靠山;8、有个好打人的拳头;9、有张狂妄的臭嘴;10、有孜孜不倦的微博挖掘机;11、有本不小心丢失的日记本。(佚名) → 你躲进角落,它派寂寞来打败你;你躲进人群,它派喧嚣来打败你;你躲进好现实,它派触景生情来打败你;你躲进旧时光,它派思念来打败你;你找一个人做壁垒,它让你总看到另一张脸;你干脆一走了之,它又问你是否辜负了等待。它贪婪地掠走一切喜悦与希望,还要在泪水中耀武扬威地宣扬自己的名字——爱。(鸡皮疙瘩汤) → 人生得意须尽欢,过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树上骑个猴,地下一个猴。众里寻他千百度,没病你就走两步。天苍苍,野茫茫,我十分想见赵宗祥。红酥手,黄藤酒,大爷,这个真没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大款就火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反正十块钱儿的,都是你消费。(白希德) → 身为鱼肉而心向刀殂,这是神马精神?(贩卖杯具) → 慎独就是一个人拉屎也要擦干净屁股。(blog图党) → 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穿,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真理男转) → 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穿,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真理男转) → 像你这样的女孩就不能嫁人,就算嫁了,也是嫁祸于人。(郭巨侠) → 小时候在人群后面喊台上的人傻逼喊多了,现在怎么也不习惯往人前站,总觉得还有一个自己远远躲在人后头喊傻逼。(苗炜转王朔) → 忧郁是一种教养。(宋石男) → 有件事绝对是连金圣叹都不知道的!就是烂了的栗子居然能吃出榴莲的味道。(马田史高西斯) → 有些人这人格分裂得自己都能建一个聊天室了。(贾行家) → 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叫做忘穿秋裤。(李胖牙) → 招记者,考题为:假设你是秦朝记者,请报道“焚书坑儒事件”。甲:“暴政当道,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考官大骂:“你不懂政治!”乙:“突发地震。”考官摇头:“智慧还不够。”丙答:“篝火晚会发生意外,三百儒生遇难,大量古书被烧,吾皇亲赴救灾。”考官一拍桌子:“人才啊!录取了!”(佚名) → 这场雪不过是缓解空气污染的白色渣渣,没有半点童话感。(弥音) →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那不是逼迫。那是对自己活在世上的尊重。(一小撮儿) ■ 人生怎样都是死路一条> > 语出《新周刊》微博,语出《业余书店》一书作者邱小石、阮丛:“太理性了书店开不起来。太感性了书店开不下去。先感性后理性书店越开越违背自己初衷。所以想开书店就赶紧开,根本不要想那么多。开不下去了也不要勉强,也不要想那么多。 人生怎样都是死路一条 ,关键是如何生得有意义”对此,《新周刊》的微博点评说:“开书店如此,其他事情也一样。” ■ 僵尸企业> > 语出学者蔡昉。据财新网记者报道,在新近一次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政府介入会造就‘僵尸企业’”“无论多高明的政府,都不可能替企业正确捕捉住动态优势,也不可能替企业找寻正确的产业方向。”蔡坊先生认为,政府“要把企业该做的事情应该交还给企业,企业应该承受风险,没有能力承受的就应该消亡,必须有生有死,才有效率。政府介入,会保护落后企业,造就‘ 僵尸企业 ’;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应该符合政府职能,应是社会领域的投入,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 ■ 成为胡舒立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 语出饭友曰耳又饭文,一句:“ 成为胡舒立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这句话妙在于信息不对称——我们不知道它的“来龙”,却大致可猜它的“去脉”……没错儿,在中国要想成为一个独立优质的新闻人尤其“漫长而曲折”。 ■ B级纪实文学> > 语出翻译家btr周四博文,是一则日记。记吃喝行止、记忽然翻脸的天气之外,btr老师写读小说家阿乙作品的感受:“夜里开始读阿乙的《猫和老鼠》。阿乙有一种把火车站 B级纪实文学 写成高级欧洲小说的本事,语言简洁有力,比喻每每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袭来——如写军校新兵:‘他们执行得很好,四肢并拢,像站进自己的身体那样站着。’ ——而幽默感又节制地隐藏在文字背后。” ■ 太阳伸出他的右手提起你的旧鞋 > > 来自乐评家张晓舟推荐,语出左小祖咒《莫非》一歌歌词:“朝霞舔着快乐梦/美好的一天/美好的一天开始美好的一天结束/它在慢慢地向着你爬来/在慢慢地向着你游来亲爱的/这美好的一天/ 太阳伸出他的右手提起你的旧鞋 ”“晚霞偎着霜儿/美好的一天/美好的一天开始美好的一天结束/它在慢慢地向着你爬来”对此,张晓舟老师的点评说:“‘偎’字很美。最震撼的当然是‘在结着果的桃树下边吃边哭泣地瘫在你墓前’,所谓‘甜蜜的悲伤’,所谓‘ 凄美’,在这样的句子前面纯属陈词滥调。” ■ 回家吃饭> > 来自学者胡泳周四推荐,语出台湾作家 黄春明 。“台湾作家黄春明次子黄国峻自杀身亡,年32岁。黄春明老年丧子,1年之后写下短诗《国峻不回来吃饭》 。中央大学教授洪兰说:这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该收入国文课本,让所有孩子都读到。所有动过自杀念头的朋友……你以为你潇洒地走了,你没有。相信我,你没有。” 国峻不回来吃饭 黄春明 国峻, 我知道你不回来吃晚饭, 我就先吃了, 妈妈总是说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还是那么多, 还多了一些象鼻虫。 妈妈知道你不回来吃饭,她就不想烧饭了, 她和大同电饭锅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妈妈生下来就是为你烧饭的, 现在你不回来吃饭,妈妈什么事都没了, 妈妈什么事都不想做,连吃饭也不想。 国峻,一年了,你都没有回来吃饭 我在家炒过几次米粉请你的好友 来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样,他也不回家吃饭了 我们知道你不回来吃饭; 就没有等你, 也故意不谈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远在那里。 ■ 但若给你一个变回年轻的机会这些你都可以不要> > 来自网友宁宵宵周四推荐,语出伍迪-艾伦:“12月1日是伍迪-艾伦的生日。他曾在NYT专访时谈及衰老:‘我觉得变老没好处,岁月流逝,你也不会变得更聪明,只会渐渐崩裂。人们总会说得很好听,你成熟了,你开始了解到生命的意义,也学着接受了。 但若给你一个变回年轻的机会,这些你都可以不要 。’”

阅读更多

中国视野下的互联网政治学_

作者: 魏卫  |  评论(0)  | 标签: 互联网 , 政治 , 中国 , 新媒体 , 民主 , 社会 ——关于《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的书评 《互联网政治学》作者查德威克,译者任孟山。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互联网内部的管理政治学;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对于政治的影响,即互联网的政治应用。 前者的研究重点在于,梳理了互联网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的政治因素,以及因互联网生长历史而形成的内部政治,谈到了互联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价值与观念。 在互联网的国内治理方面,流行着一种“大体共识”的自我治理理念,它在本质上所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但又缜密的做决定方式。这种理念坚持认为传统形式的国家管制不适用于这个去中心化、分散的媒介,支持自我管理网络的组织要求民族国家要把权力移交给他们。互联网当然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媒体,在治理方式上也理应跟随技术的革新而有所创新,但是,将治理权力全部下放到民间,甚至完全按照一种非正式甚至无规章的自我治理方式,那无疑是危险而且也是不现实的。这一理念其实跟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十分相似,它们都想当然地将政府当做一种恶性力量,在前提假定上就犯下了错误。政府并非天然的自由之敌,即使是崇尚自由的美国人,也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只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来自政府的力量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来讲,就是让其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而对其权力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部分加以合理限制,以保障互联网的安全有序运行。 而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存在着主要两种理念的博弈,它们被划分为社会福利派和电子商务派。社会福利派认为互联网具有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应当被用来为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服务。而电子商务派则强调发展中国家开放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性,更多的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很明显,前一派的中坚力量是众多威权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后一派则以美国为代表。这让人联想到“构建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争议,部分发展中国家认为世界信息的传播极不均衡协调,亟需加以改变以发出更多它们的声音,而在国内,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涉及到国家整体利益的时候,管制互联网也是十分必要而合理的。但是另一方(主要是发达国家)却不这样认为,发达国家同样需要在国际上代表本国的市场力量争取利益。这让互联网成为与环境气候等全球性问题一样,成为双方互相扯皮互相推卸的一个无解之题。客观地分析现在的世界信息传播格局,发达国家资讯占绝对优势确实是既有事实。倘若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求发达国家停下脚步等一等(这本身就不现实,在发达国家市场有市场自身的发展逻辑),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却将互联网作为政治工具,不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让互联网自身茁壮成长,这是否又是一个悖论呢? 以上都不是重点,本书重点探讨的主要是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互联网对于政治的影响,即互联网的政治应用。作者举了大量美英两国的实证案例,如果把这些案例所反映的普适性理念放到中国的大背景下,我们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多元化一般被认为是推动社会民主化的三驾马车。 市场经济的力量自不言说,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做的放松管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经济对于一个社会民主化的重大意义。市场经济的内嵌价值观包括等价交换和契约精神,通过在市场经济中三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我们已经很大程度上逃离了随意长官意志的计划经济的掌控,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才能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社会财富因此变得较之前极大丰富。在此之后,各市场经济主体便对已有财产权的保护提出了要求,并不断要求更为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这一股来自民间的市场力量自然会与政治权力相博弈,对具体政策方针的制定产生影响,这也是很多威权国家在市场化之后便逐渐民主化的原因之一。 回到中国视野下的互联网政治学这一框架,我们惊奇地发现,所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中,仅有网络媒体是纯粹的市场主体,纯粹的公司治理机构。而且有影响力的部分公司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百度和腾讯更是跻身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之列,在中国所有商业领域中,“民营企业”全球表现最优秀的版块非互联网莫属。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正以后来者的身份,突破了官方对于信息通道的全权掌控。不过在新闻发布方面,互联网公司们首先面临的一个头疼问题就是没有独立的采访权,虽然偶尔打打擦边球,但是一旦“有关部门”兴起,要进行整理整顿至少于政策条文上来讲是没有任何障碍的。那么这影响大吗?作者在书中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作者在书中罗列了大段大段的案例,就是为了说明,互联网媒体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媒介,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的平台属性,即他为数十亿网民提供了发声平台,而他自己本身发不发声其实并不重要。如果我们还在乎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体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观点或认识,那么互联网的独特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那么,作为互联网意见的发布者博客等独立媒体,会创造新闻环境的长期变革吗?“独立媒体确实具有一种强大的数量上的影响力,也带来了一种新形式的新闻“扩散”模式,这种形式与移动技术所促进的新形式的抗议运动有着相似之处,他们都具有去中心化的事实核查能力和集中分类机制,给予读者权力去决定一则消息是石沉大海还是为大众所瞩目。” 可以说,在中国视野下,互联网媒体不仅仅是一支表现优异的市场大军,更是罕有的民众发声平台。 当然,形势并非那样理想。作者在书中对于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对这一民间发声平台的干涉提出了担忧。在美英,可能作者更需担心的是私有化与垄断集中对互联网的干涉,但是放到中国视野下,我们有理由更加担心政治权力在互联网上的无孔不入。这就涉及到推动社会民主化的第二驾马车的讨论——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通常而言,包括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NGO)、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作为公权力与私领域之间的缓冲地带,对社会治理的益处是巨大的。在公民社会范围内,公民彼此之间培育互信互助精神,这将有效分担政府对于社会管理的责任,同时也必然会与政府分享治理权力(这也是我国NGO迟迟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责任与权力的分散化是有利于社会治理风险下降的。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概念:社会资本与公共领域,这两者都是公民社会的结构性因素。作者认为,社会资本与公共领域两个理论特别适用为人们使用互联网技术去提升政治参与、协商和社团的想法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首先引用帕特南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组织特征,如关系网络、规范和信任,都是为了达到互利而进行的协调与合作。”(我找到更好理解的一种译本:“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刘瑜在最近的一篇文章《恶之平庸》中也刚好提到社会资本,她作了这样一个比喻:社会科学里有个词叫“社会资本”,说的是人与人水平往来的粘性和密度。社会资本对于民主运转的意义,相当于机油对于机动车的意义。一盘散沙的社会,就是没有机油的机动车,开起来肯定稀里哗啦。 帕特南认为,美国社会的社会资本在不断下降过程中,以至于人们只能“独自打保龄”。而作为美国人休闲活动主要来源的电视娱乐的增加,是需要对美国的社会联系以及公民参与的减少负责任的罪魁祸首。 那么,问题是,互联网对于社会资本到底是增进了,还是减弱了呢?我们需要比照美国与中国国情的巨大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美国,现实生活中的非政治和政治参与渠道都是畅通的,互联网的出现给美国人提供的功能更多的还是娱乐(与电视一样),因此,如果电视要对美国社会资本的衰弱负责的话,那么同样的道理互联网也难逃其咎。但是在中国视野下,我们在现实生活与传统媒体中,本身的参与渠道就并非畅通无阻,这时互联网的出现对很多人来说犹如“青天下凡”,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在美国比twitter更火,而在中国微博却比人人网更热闹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在政治和非政治方面,互联网都拓宽了以往“社区”和“关系网”的概念,“社区”居民之间不再是地理上的相邻,而是价值观与利益的共享。所以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互联网给中国民众提供了多一种的参与途径,提升了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 作者提到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公共领域,这在中国学界已经是一个陈旧话题,但是却越谈越新。书中提到公共领域构建的六大条件:摆脱国家和经济权力而自治;推理而不是断言;自反性;理想的角色扮演;真诚;无层次的融入与平等。放到中国视野中,每一条都很难满足,因此,要说互联网在中国是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那显然是很勉强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认互联网对于公民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毕竟还是如上所说,考虑中国国情,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本来就没有公共领域,即使是政治与经济权力对互联网双重侵蚀,即使是每个网民在互联网中都是非理性表达,即使是互联网中人们依然等级森严,我们能找到的最接近公共领域概念的共有主体恐怕就只有互联网了。互联网批评者胡泳就提出,至少我们已经从早期的无声沉默走到了到现在的“众声喧哗”。所以,在中国视野下,互联网应当被归作一个“未完成的公共领域”。 多元化也是推动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只有在多元化背景下,人们才容许不同声音的存在,一个足够宽容的社会环境也是民主制度运行的重要基础。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专章论述互联网与多元化的相互关系。只是引用到学者桑斯坦的一个观点:互联网创造了“回声室”效应,在自己按需创造的“我的日报”的空间中,人们会去搜寻那些思想相似的意见,而避免接触有着不同思想的意见。这种现象在中国互联网中也确实存在,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更倾向于关注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与观点(微博上就很明显)。但是,在互联网之前的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听到的声音比现在更多还是更少呢?答案不言自明。互联网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印证不同观点的平台,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我们或自愿或被迫地接收到形形色色的意见与流派。 当然,互联网对于政治的影响,这是一个无法印证的社会议题。乐观派看到了“阿拉伯之春”中互联网媒体巨大的电子动员效应,悲观派则想到了朝鲜政府利用互联网技术强化了对民众的管制与监视,我们无法各国不同的实践中得出普适性的终极结论。在中国视野下,我们自然希望互联网为政治体制改革打开一扇窗户,但是即便是以上提到的互联网与“三驾马车”的互动,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过程,更需要将更大的社会环境考虑进去。总之,前路究竟在何方,或未可知。 曾卫 于人民大学 iamzengwei@163.com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魏卫的最新更新: 小悦悦事件凸显民间互助机制缺位 / 2011-10-25 12:41 / 评论数( 0 ) 从电影《真相至上》看美国的制度设计 / 2011-10-05 22:04 / 评论数( 6 ) 漫谈《听说》 / 2011-06-22 11:02 / 评论数( 1 ) 不是所有电影都叫机器人 / 2011-05-20 22:32 / 评论数( 0 ) 电锯惊魂与道德滑坡 / 2011-04-22 22:12 / 评论数( 2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