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广 | 利比亚: 利比亚重建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_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v | 9 月 1, 201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阅读更多发布者hernandez | 9 月 1, 2011
2011年09月01日 23:50:54 卡扎菲虽未被擒也未身亡,毕竟已成昨日黄花,他再怎么负隅顽抗,都无济于事了。等待他的将是上审判席,以反人类罪的罪名接受审判。 利比亚重建问题随之浮出水面。今天(9月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上,中国也派员参加了会议,不过是以“观察员”身份与会的。这被前中国驻利比亚大使秦鸿国阐释为“这正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利比亚新政权采取‘不主动’的外交立场”。 说的很对很好嘛。自年初利比亚战事肇始,中国政府一直就秉持着“不主动”的外交立场。中方从未向利比亚反对派表达过口头上的支持,更未提供实际上的援助。冷眼卡扎菲屠杀反对他的民众,旁观利比亚国内血流成河。 直到反对派攻占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赶走卡扎菲后,中国政府以前对利比亚反对派的“冷脸”才开始挤出了一丝笑容,8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国一贯 重视利“国家过渡委员会”在解决利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其保持着联系。 希望未来新政权采取有效措施 ,凝聚各派力量,尽快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并致力于开展政治经济重建,使利人民早日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比之前令人听了耳朵起茧的“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之类的空话,马朝旭的新表述显然更具实际意义,如同一根伸向利比亚反对派的橄榄枝。 不仅如此,现在中方又向前进一大步,派员参与了此前一直拒绝参与的“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利比亚之友”组织源自利比亚问题联络小组,该小组于今年3月29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上成立,目的在于对利比亚采取的国际行动进行政治协调,并与利比亚各派建立联系。但中国为避免给外界造成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的印象,一直拒绝参与这些会议。 好比一个人在社会上,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很忌讳言行不一的。在对待利比亚反对派的问题上,相比法英等国的态度鲜明始终如一,中国随事态变化而改变自己态度的做法令人观感非常不好。 很显然,中方态度的转变是利益使然。此前网传利比亚反对派表示“将用石油惩罚中国、俄罗斯的不支持”。现在看来并非无穴之风。 不用考虑欧美因素,仅从利比亚反对派的角度出发,按照简单的人情世故,在石油合作上优待支持自己的国家而冷落甚至惩罚不支持者,是很自然和正常的。早些时候,利比亚反对派就打出横幅向中方传达了他们的意思:我们未来的关系取决于我们当下的关系。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难道那些旁观者还奢望获得同等待遇么? 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外交部今天(9月1日)发表声明宣布,俄罗斯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现在利比亚行使权力的政权。俄方希望两国以前签署的条约和相互之间应该承担的义务继续有效并得到履行。 从俄罗斯的表态中,大约可以知道关键时刻北极熊又把中国龙卖了,而它的利益也因此可以得到保证,至少不会受损太多。 至此,联合国五常中只有中国尚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政权地位。这令人莫名其妙,难以解释其背后的外交战略: 如果中国真的“卓尔不群”不愿“同流合污”,那么又何必与利比亚反对派组织“全国过渡委员会”接触,并派员参加“利比亚之友”国际会议?如果中国还在讨价还价,那么随着俄罗斯的反水,孤身一人以抗国际社会还有何有力筹码? 中国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谢亚静日前指出,利比亚的政治局势一旦稳定,利比亚的战后重建将为中国企业提供巨大商机。在我看来,谢司长的话固然不错,但应该是梦呓。因为,利比亚的战后重建不是非得中国不可,倒是中国真有点离不开利比亚的丰厚石油。 回顾这大半年来政府在对待利比亚问题上的表现,真是令人对中国的外交感到失望。法英是道义先锋,分享胜利成果时也理直气壮,而 中方呢,恰恰相反,既不斥责卡扎菲屠杀民众,不给反对派任何帮助,在参与利比亚重建问题上也吞吞吐吐,给人的感觉是干啥都不光明正大,都猥猥琐琐。 外交大失败,又一次把自己的阴暗面暴露在世界面前了,身为一名中国人,被这样的政府代表着,我感到害燥,无奈! 上一篇: 以平常心迎骆家辉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76)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v | 9 月 1, 2011
利比亚目前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法国总统萨尔科齐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将于巴黎主持首次“利比亚之友”会议,讨论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大局。 中国外交部宣布,应法国方面邀请,北京将派出副部长翟隽以观察员身份列席星期四(9月1日)的会议。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官员希望透过这次会议取得更广泛的认可,并将向各国领袖展示其宏图大计。 BBC国防与外交事务记者马库斯发自巴黎的报道说,全国过渡委员会当前面对的一大难题,是一些主要国家仍然拒绝承认其过渡政府地位。 不过就在会议召开前几个小时,俄罗斯宣布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唯一合法政权。 莫斯科外交部的声明说,俄罗斯注意到全国过渡委员会提出制定新宪法与举行选举的承诺。 萨尔科齐是在一周前临时到访中国之际,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派遣代表团参与巴黎会议的邀请。 中国此前曾批评联合国授权,北约领导的空袭利比亚行动,至今也尚未承认过渡政权,但北京方面称,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利比亚未来重建发挥积极作用。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说,中方支持有关各方为恢复利比亚局势稳定、推动利比亚政权平稳过渡所作的努力。 BBC记者马库斯说,过渡当局眼前的工作相当艰巨,国内各地的人道援助问题亟待解决。在重建社会治安之余,石油生产等经济运作也急需恢复。 中国目前有26家企业在利比亚投资,估计涉及金额达200亿美元,至今仍难以估计内战与抢掠所造成的损失。 《人民日报》星期四发表评论称,西方国家在利比亚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早已背离联合国的初衷,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强调联合国在利比亚重建工作的主导作用。
阅读更多发布者Anne Henochowicz | 9 月 1, 2011
对利比亚的国情比较了解的人,说利比亚也是对国民实行保障房制度,也是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同样也是国家资源不分配,全部由占用或占有者享用。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利比亚也是两极分化严重;达官贵人在国外都有多个帐户,而老百姓却在国内艰难度日。对此,中国大陆网络评论家惊呼:利比亚竟然与我们的国情这么惊人相似,难道是利比亚学习我们的改革成果吗?或者说是中国的改革模仿利比亚的国情吗?这两者相似得使人震惊。 首先利比亚也是权力致富的社会,任何人只要有了权力就能成为富翁;而且同样也是国家资源由权力控制的社会。 任何人只要占用或占有全民资源,那么这资源就成为了自己谋私的资源。与我们国情高度一致的是,任何权力都能谋私;如教育致富,交通致富;石油致富,几乎没有不致富的权力。正因为如此,利比亚与我国一模一样;那就是没有权力的人最遭殃,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致富。所以说权力致富的国情与我们社会一模一样,教育能出百万富翁;国企同样能出百万富翁,就连事业单位也同样能出百万富翁;这就是资源高度集中而由权力控制的好处。 其二就是这样的社会同样都两极分化,所以贫困共存是两国共同的国情。 正因为如此,富翁们住豪华别墅,而贫困的人却连住房都没有;结果两国高度一致的是保障房制度。当然利比亚人没有中国人聪明,所以保障房不审查资格;也不登记排号,盖成之后就立刻用抓阄的方式进行分配。当然它们还推出了一个政策:“只要你想盖房子,政府马上给八万元无息贷款;什么时候还都可以”。但即使这样的利比亚住房还是与中国一模一样,至今还有因没有住房而不能结婚的人。 其三就是政府项目成为国家的经济主体,所以利比亚也是政府项目为主。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与利比亚的国情相同,都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国家。利比亚是因为国际石油价格猛涨,所以政府拿出国家预算的 60% 搞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是因为房地产经济使政府有钱,所以同样是贷款搞基本建设投资;两国都是修道路、桥梁、铁路,当然住房也是政府项目的一部分。如利比亚第一期要建五万套保障房,我国是要建 1000 万套保障房。然而跟中国相同的是,社会永远有老百姓没有住房;因为保障房不公平是两国间的共同点。 其四就是国人无所事是的多,而且还是逐步增加。 利比亚在非洲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国家了,所以很多突尼斯的人都到利比亚来找工作;就像国内农民工去东南沿海打工一样,利比亚老百姓不干粗活;粗活全部是黑非洲的人来干。女人不工作,男性主要做司机和经理;也就是我们当官的概念。现在我们中国也是闲人越来越多,所以中国人到处的打牌赌博;同样也是无所事是的原因。并不是无所事是就有生活保障,很多在中国连收入都没有的人同样也是闲人;因为混日子的人居多。 其五是裙带关系成为国家的主流,到处是靠 “ 关系 ” 当官或者挣钱。 因此利比亚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处是“关系”官和“关系”钱;就连到中国工程这里来干活,竟然雇当地人也是这样的规则。所以利比亚与中国一模一样,某人担任了某项目的领导;那么这个项目里面的大小领导就都是领导的亲戚或“关系户”。我们中国现在也是如此,某税务局长不就安排了自己的亲朋好友 10 人进税务局吗?而且还有四人被突击提拔成了领导吗?! 其六是腐败现象相同,全部是腐败就在老百姓身边;而且还是腐败泛滥成灾,几乎没有不腐败的领域。 这就是利比亚与我国的国情一模一样的又一个现象,而且还全部都是权力腐败;在权力腐败中,灯红酒绿竟然与我们一模一样。 其七是利比亚是高失业率,而我们却是低就业率。 所以利比亚的失业率高达 40% ,很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呆在家里。中国是低就业率,所以毕业就失业是中国的国情;这两国表现形式不同但体现的国情都一样,那就是依靠家庭成员的收入来保证自己的生活没有问题;但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的这些年轻人高度空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与利比亚人的共同点。 其八就是社会 “ 和谐 ” ,而且两国都是社会 “ 安定团结 ” 。 利比亚多年都安定,所以利比亚是非洲最安定的国家;因为它们两极分化的人民很和谐。中国同样也是这样的国情,两极分化的人民也是高度的和谐;这就是两国的又一个相同的国情。 当然利比亚也有与中国不一样的国情,利比亚的医院就是免费的;但就这不同却带来相同的结果,因为利比亚的医疗条件差而迫使大家出国看病;结果产生与中国老百姓一模一样的结果,那就是医疗成为贫穷老百姓的负担。 人们震惊:为什么我们与利比亚的国情这么一致,难道是我们改革学习它的结果吗?今天的利比亚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它难道不就是我们的改革方向吗?! 有人说,卡扎菲统治了 42 年才垮塌,是个奇迹;但中国大陆都 60 年了,还好好的,更是奇迹。 1949 年以后一直到 1970 年代末期,中国大陆老百姓生活其实还不如国民党时代,哪怕就是 90 年前的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都比现在还好,购买力比现在强多了。那时一个纺织女工一个月有十几块银元,十几块可以买几千斤大米,而今天中国大陆老百姓很多城市里的居民,几个月的工资还不够这个数,购买力还没有这么强。在 2007 年的时候,中国大陆全国农村居民的生活费收入大概是每天是 8 元人民币左右,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合 1.6 美元。而国际标准,即世界银行在 2005 年公布过世界银行测定的世界各国的贫困线,如果任何一个国家,国民的人均生活支出低于 1.25 美元,这个国家的国民就算处于贫困线以下。按照这个国际标准来讲的话, 2007 年的时候,中国大陆全国农村农民平均下来,他们的生活水平就处在全世界的贫困线以下。这只能说是比 50 年代农民饿死的时候好一点,能够吃上饭了,但决不是说老百姓已经过上了所谓的幸福生活。因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按国际标准来看的贫困线,生活在这样一个贫困线之下,无论如何不能讲这是讲幸福。那是世界上各国、发达国家要去援助、救助的对象,处于一种很可怜的状态。 2005 年的时候,世界银行公布的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国家,多半是在非洲的战乱的国家,那些打内战的国家,部族发生冲突的国家。此时中国大陆并没有国内战争,而是所谓“发展是硬道理的一个国家,已经强调多少年的连续的高速发展了。高速发展了 30 年,农村的 7 、 8 亿人民他们的人均生活水平还处在国际的贫困线之下,说明中国大陆的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老百姓不能够从中国的发展中得到好处。 最新的例子是, 2011 年 7 月 1 日,大陆政府宣布城市居民、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 2000 元提升到 3500 元,中国大陆财政部把提升以后的纳税人口减少作为他们的工作成就来宣传,于是就提供了一个数字,根据他们的测算,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每个月 3500 元这个标准确定了以后,测算下来的结果是:中国大陆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人口从 8000 万减少至 2400 万。但财政部在做这个宣传的时候忘了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通常是这个国家温饱线的下线。凡是在民主国家生活过,交纳过所得税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家庭的月收入或者年收入,低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那么这个家庭是属于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是属于处在温饱线边缘的状态,就是勉强温饱的状态,谈不上生活好。那么,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看的话,中国大陆的全国的劳动力是将近 8 亿,居然只有 2400 万的人生活在温饱线边缘以上,剩下的 98 %的劳动力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这样的生活状态,这样的购买力,能够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老百姓从做的越来越大的饼当中分到了很多么?!恰恰相反,它说明老百姓分到的越来越少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全部落在了政府的口袋里。所以,从中国大陆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老百姓的消费占整个经济的比例已经从 1980 年代的 50 %左右缩减到现在的 35 %。换句话讲,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使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相对来讲,是处于大幅萎缩中的。 旅德著名学者、极权主义问题专家仲维光指出,卡扎菲政权和中国大陆一样,无论是对民众还是对其利用的工具,都是以暴力维护其权力。卡扎菲倒台的过程就像是一部经典教科书,展现给世人的道理就是,任何一个专制它都一定会走向灭亡。 利比亚发生的事件再次看诉人们,在最近半个多世纪出现的这种专制形式,都带有一种极权主义的特色,就是暴力只和权力相连系,赤裸裸的和权力相连系。暴力和权力相结合,在卡扎菲现在身上再次显现出来的。实际上,在这方面中国大陆早已显示出来了,比如 20 年前以及直至今天,大陆政权对于任何一个微小的反对行动,都无所不用其极的采取镇压行动,而且不顾法律、不顾道义、不顾环境,不顾一切地采取暴力行动。 2011 年 8 月 28 日 ,在反对派控制了首都黎波里到突尼斯的重镇后,卡扎菲一反常态,表示愿意就权力移交和组建过渡政府和反对派武装谈判,但遭到反对派明确拒绝。反对派称,在他投降之前不会谈判。卡扎菲倒台的这个过程,人们看到像一部经典教科书,它对民众的残害、以及它对自己部下的那种残忍、以及卡扎菲自己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绝路的行动,都像一部教科书一样。人们从这个过程里就可以相信,任何一个专制它都一定会走向灭亡,因为它没有存在的道理。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专制政权,不仅是失道的问题,而且简直就是残暴、反人性、反人类的问题。所以,一个残暴的政权,绝对没有理由长期存在下去。 而迄今为止,在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也只是再次证明了一个千古皆然的政治命题:不给人民选择的权利,就堵死了和平协商的变革路径,也会堵死包括掌权者在内的整个社会的退路。 对利比亚局势,中国大陆外交部的表态是:“我们注意到了近日利比亚形势发生的变化,中方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这个表态的意义,首先是承认利比亚半年多来变局的主体是“人民”,其次是承认这半年来利比亚人民充满折腾意味的行动,只是为了行使“选择的权利”,正当,应予尊重。 此轮政治变革先后波及多个中东国家,何以利比亚受到格外关注?显然,是因为前述几国变革急骤而利落,惟有利比亚的变革,是通过内战这种大规模流血的方式,前后迁延半年之久,才终于得以实现。利比亚人民为实现选择权利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受到重创的是整个利比亚社会,包括卡扎菲家族及其支持者。代价还将在未来体现,内战造成的社会裂痕、家国仇恨会怎样影响利比亚政局走势,尚属难言。血与火固然能表明利比亚人民争取自由的决心、勇气,为他们带来荣誉,却不能抹平既成的伤口,消解未来的隐忧。 从这一点上说,突尼斯、埃及等国统治者的“脆弱”在特定情况下,却避免了兵火之灾,不啻是这些国家国民与社会的福分。不必为一个人、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政治团体的私利,让全社会付出巨大代价,这是利比亚人民求之未得的。反观卡扎菲,曾经有妥协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但是他没有珍惜。他只迷信暴力,他要用反对派的血,来让所有的子民战栗。等到他想起了妥协的好,时机早已远去。当然,卡扎菲的不妥协,一直是以 “ 利比亚人民 ” 的名义而行的。这不是什么秘密——“人民”一词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被挟持、滥用的不良记录,多少罪恶以“人民”之名行之。 卡扎菲一面呼喊着“人民的统治”,一面又通过教育和宣传来灌输“民主和选举如何不好”。在利比亚人人一本的《绿皮书》中写道:“公民投票是对民主的一种欺骗。那些说是或者否的人,都是被现代民主封住了嘴巴,只许说一个是或者否,这是一种最残酷、最粗暴的专制制度。”他把现代民主说成是只准说一个“是”或者“否”,而他自己的统治不仅连这两个字都不准说,而且对互联网进行封锁,人民连看看别人说这两个字的机会都没有。 在利比亚的普通民众中几乎没人会说英语或法语,因为卡扎菲只想让他们“保持无知和文盲的状态”。卡扎菲还通过音乐等艺术形式制造个人崇拜,比如卡扎菲之歌,歌词写道:“卡扎菲是我们的领袖 / 他给我们带来胜利 / 班加西的人民是受害者 / 利比亚人民爱自由 / 我们将用鲜血捍卫卡扎菲 / 我们以卡扎菲为傲 / 没有了卡扎菲 / 我们将迷失方向。” 今天,人们知道卡扎菲并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事实上,他和他代表的力量站在了利比亚人民的对立面。但这一点不是在他大势已去时才能判断,而是在他威胁屠杀自己的国民那一天,甚至更早 —— 从他剥夺了人民的选择权那一天起,就与“人民”分道扬镳了。而正是“谁坚持到最后,谁就代表人民”,或者“成王败寇”的心理,使卡扎菲执意不放弃暴力。谁笑到最后谁就代表民心所向的逻辑,实质上鼓吹的是一种暴力思维、“枪杆子至上”思维,由此逻辑能得出的惟一结论就是,即便一个政权的统治力量已经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也不能指望其让人民通过法定的程序行使选择的权利,除非用暴力推翻它。妥协、谈判、“改革”,这些词语或承诺即使有,也常常只是一种欺骗策略。从不再尊重乃至剥夺人民的选择权那一天,卡扎菲就没有为人民留下退路,也没有为自己留下退路,全不管“死后洪水滔滔”。 卡扎菲由暴力上台,也由暴力下台。不同的是,他下台时流了更多的血,给利比亚这个国家留下了更加难以痊愈的伤口。不愿正视人民的存在,不让人民表达自己的诉求,不准人民行使选择的权利,最后收获的却是最激烈、最极端、最血腥的变革形式。 此时,这当年的革命者,还能谈什么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广而言之,每一种社会形态改变、利益与权力的重新分配,都是变革。但由于对待人民选择权态度不同,结局会有天壤之别:可能是和风细雨的渐进改良,也可以是“革命成功,千万人头落地”的恐怖图景。从另一面讲,“革命未能成功”,同样会有“千万人头落地”的可能。这种恶例更多。 文明社会的核心指标,不是掌权者如何上台,而是掌权者如何下台。面临保住个人、家族或小集团利益的诱惑,面临将权力把持千秋万代的诱惑,不惜以谎言和伪造的民意来增强自己的合法性,最终却往往使人民不得不选择玉石俱焚的极端手段。出现这种局面,可能有民众不懂得、不善于通过和平手段表达诉求的因素,但在威权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首先必定归咎于缺乏政治智慧也缺乏历史担当的掌权者。 几乎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掌权者离开权力中心。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人民选择的权利并确实臣服于它。“当我离开克里姆林宫时,上百的记者们以为我会哭泣。我没有哭,因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已达到,对于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来说,其目的不是保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是推进国家的进步和民主。”说这句话的人叫戈尔巴乔夫。 20 年前,他放弃了权力。他的千秋功罪,尚待后人评说,但我们至少需要承认一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那些转型国家,尽管经历了巨变与折腾,但几乎没有流血;而长期“稳定”的利比亚,如今却面临着可怕的社会裂痕。 卡扎菲的错误,是一种古老的痼疾,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除非逐步但坚决地给人民选择的权利,否则,全社会退无可退的可怕图景,终会是每个转型社会挥之不去的梦魇。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25, 2011
作者:杨眉 利比亚战事终于在北约军事介入六个多月之后进入了尾声,等待着利比亚人民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利比亚是否有可能如海内外许多舆论所预言的那样成为第二个伊拉克?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尤其是法国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空降武器的行为显然是对联合国有关利比亚决议的超大号的解读,有舆论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武装暴力而获得的利比亚新政权能否成为一个合理合法的民主政权?中国政府对待利比亚政权态度暧昧,在对北约军事干预利比亚开放绿灯之后,又反过来谴责北约的军事行动超越了决议的范围,如何理解当初对卡扎菲镇压利比亚民众保持沉默的北京政府今天又公开表示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 就以上一系列问题,我们请中国著名时事评论员、目前旅居澳大利亚的杨恒均先生谈谈他的看法: 杨先生,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垮台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定局,国际舆论一片欢呼,我想,首先请您谈谈您个人的感想。 杨恒均:我觉得卡扎菲执政四十多年落到今天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可悲。他执政末年甚至放下身段,同西方国家改善了关系,但是,他下台时,不仅国际社会一片欢呼,利比亚人民也是一片欢呼,我觉得这真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事。另外,我想强调的是,现在看起来伊拉克是一个分界线,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总是有人在说这是西方尤其是美国要迫使他国成为民主国家,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去扶持,但是,突尼斯革命、尤其是埃及革命显示美国其实并没有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因为埃及是美国的朋友,这就说明追求自由民主的运动并不是由美国主导的,而是由各国的人民自己发动的,自由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即使穆巴拉克和卡扎菲是美国的朋友,也不会改变。 法广:国际舆论在欢呼胜利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检讨北约在军事行动所起到的作用,国际舆论几个月来一直质疑北约对利比亚展开的某些轰炸活动是否已经超越了联合国安理会所通过的 1973 号决议,另外,舆论也对法国向利比亚空降武器更是多有微词,批评这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今天看来,上述行动确实大大帮助了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我想请您谈谈您对上述事件的看法。 杨恒均:我觉得应该分析一下这些批评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如果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那当然是不应该去管。但是,要对付卡扎菲这样的独裁者,我反而觉得联合国所通过的决议过分狭窄,美国以及北约对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支持缺乏力度。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在民心所向的背景下打了八个月才终于走向胜利,我觉得虽然北约的军事干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利比亚民众,其实北约并不给力,美国并不给力。 法广:有评论认为正是由于北约超大号地解读了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的 1973 号决议才导致今天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犹豫不决,迟迟不能通过有关叙利亚的谴责决议。 杨恒均:那我觉得联合国的那些代表们只要看看今天利比亚人民的欢呼以及全世界舆论的反应,那他们就应该明白他们此前所作出的决议其实是不够的。而且,利比亚人民今天的胜利将鼓励叙利亚人民,就像当初突尼斯和埃及革命推动利比亚革命一样。这一定会激发连锁反应。联合国的官员们也应该从善入流,接受人民的教育。因为联合国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冷战期间就有美国和苏联两国轮流投反对票,现在又有中国总是威胁要使用否决权。幸亏此番中国在安理会并没有投反对票,否则实在是太丢人了。 法广:您刚才说到中国二月底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制裁利比亚决议时投了弃权票,这实际上是给北约轰炸利比亚开了绿灯,但是,随后中国又同俄罗斯以及其他金砖四国的国家一同批评北约的军事行动犯规。最后俄罗斯在五月份的八强峰会上宣布支持利比亚反政府组织、国民过渡委员会之后,中国才开始改变方向同过渡委员会接触,那您认为,这期间中国政府在利比亚问题上遵循的逻辑是什么呢? 杨恒均:这个逻辑就是兔死狐悲、同病相怜。其实卡扎菲并不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是,我不知道中国政府里面有些什么人总是认为是独裁政权就是中国的朋友,其实,中国政权同独裁政府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况且,利比亚政权对北京政府并没有什么好感,他其实同陈水扁政府更亲近。 法广:那是否是由于经济因素? 杨恒均:不是经济因素,中国在任何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都比在利比亚大,中国主要是同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做生意,所以,这完全是政治利益,就象中国同北朝鲜一样,完全是出于政治利益,意识形态利益。 法广:您怎么评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8 月 22 日有关尊重利比亚人民选择的声明? 杨恒均:这个声明实在很有意思。这句话应该是外交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套话的一部分,到时候无论是哪方获胜,他们都可以说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如果卡扎菲最后将民众镇压下去,他们也会说是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就象当初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政权一样,如果人民赢了,他也会说是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我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外交部也能够尊重中国人民的选择。 法广:关键就在于外交部所说的“人民”指的是什么? 杨恒均:对,人民代表什么,我们只要看一下今天的利比亚就明白。反对派使用那么差的武器、在不会使用武器的情况下战胜了独裁政府,今天在利比亚广场上欢呼的、在全世界欢呼胜利的就是人民。 法广:最后,西方舆论有不少人担心利比亚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您如何展望利比亚的未来? 杨恒均: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首先舆论担心利比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显然是将伊拉克作为反面教材,事实上,难道现在伊拉克的情况很糟糕吗?现在的伊拉克难道比萨达姆时代更加糟糕吗?伊拉克在美军占领之下实行民主,虽然现在还有许多问题,但是,伊拉克的状况比萨达姆时代要强得多。虽然,媒体不时有报道说伊拉克人民如何因不满美军占领而上街示威等等,但是,这在萨达姆时代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这不正是伊拉克的改变吗?所以,将伊拉克作为反面的例子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都看到,美军占领伊拉克的最初几年,包括中国的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中国媒体经常报道伊拉克境内的混乱局势,但是,最近有这方面的报道吗?这就说明伊拉克经过阵痛之后已经走向平稳。如果萨达姆还在台上,我们不可能得到任何有关伊拉克骚乱的消息,因为任何消息都被封锁,就象今天的朝鲜一样,外界根本不可能知道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利比亚走向民主必将经过多次阵痛,经历许多问题的考验。因为人类社会从封建专制社会走向民主开放的社会都经历了漫长的挫折。 法广:在您看来,武装暴力斗争的方式能够成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体制的起点吗? 杨恒均:利比亚战争爆发后,许多人都在讨论:民主能否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获得。许多人都表示崇尚和平。并且举出历史上领导非暴力和平抗争运动的英雄人物,比如说印度的甘地以及美国的马丁 – 卢德 ? 金 , 当然,我个人也是崇尚和平。但是,这些举例的人们往往忘了甘地曾经面对的是老牌的民主国家英国,而马丁 – 卢德 ? 金 所面对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所以他们的和平抗争运动才取得了胜利。但是,有许多例子都证明民主的获得往往必须经过阵痛、甚至经过暴力。里根总统就曾经说过:独裁者唯一听得懂的语言就是暴力。我在想卡扎菲在位四十二年,难道他就看不明白世界局势的走向吗?四十二年前,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儿童,这几十年来,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难道卡扎菲就不能明白这些道理吗?为什么一定要落到今天这种地步,一定要让人民用暴力来推翻,最终不得不躲藏到什么地洞里?所以,我认为虽然人民其实都不希望使用暴力,但是,除了有些个例之外,人民最终看来还是不得不使用暴力。 来源:法广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