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

华尔街日报 | [刘罡读报] 外媒评中国加息:最后一搏还是尽在掌握?

刘罡 中国央行今年内第三次加息,将基准存贷款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美英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美国《纽约时报》7月6日的报道 说,北京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逐渐削减银行放贷规模,这已收到了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效果,为中国经济软着陆创造了条件,但许多预测人士也认为,北京目前已没有多少继续显著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空间,许多人相信,中国当前这轮紧缩周期可能很快就要到头了。 但问题是,中国的物价上涨势头迄今并没有什么减缓的迹象,尽管通胀率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有所降低,但人们普遍认为通货膨胀率仍将维持在高水平,这种局面令北京头疼。 美国彭博资讯7月6日的报道 说,亿万富翁投资家索罗斯6月14日时曾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略有泡沫”,中国官员此前在遏制通胀方面行动太过迟缓了。而中国总理温家宝6月24日则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说,中国遏制通胀的努力已经见效,消费价格上涨速度将会放缓,总体价格水平在可控范围内,物价预计将稳步下降。 报道说,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风险包括:电力短缺、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过于紧缩以及海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不断减弱等。但报道也援引汇丰经济学家屈宏斌和瑞银经济学家汪涛的话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虽然在放慢,但并未急剧放缓。 英国《卫报》7月6日的报道 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央行周三上调利率有可能是中国在一段时间内最后一次加息,因为有证据显示经济增长速度正开始放慢。报道援引汇丰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的话说,中国与通货膨胀的斗争几乎要结束了,已经有迹象显示物价上涨压力正在减轻,因此此次上调利率可能是本轮紧缩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报道说,虽然一些观察人士发出了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的警告,但Neumann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应该能够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他说,虽然中国经济存在失衡现象,但近期内经济增长应该能够维持下去,在经过连续多个月的紧缩后,政府的货币政策立场预计将很快转为中性。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路透社 | 巴克莱预计中国7月有一次加息

路透北京7月5日电—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周二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央行二季度例会的措辞较上一季温和,印证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过度紧缩的担忧加深,但巴克莱预计货币政策尚未到放松的时候,今年料还有次升息. 报告认为,央行二季度会议强调政策的”稳定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以及”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正是对市场担忧之处的回应. “此次拿掉了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一重要目标的表述,因此,有关货币政策趋紧或中性的辩论还将继续下去.在本月末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前,调子不太可能明确确定下来.”报告表示. 巴克莱仍预计中国7月还有一次升息,不排除不对称升息的可能.近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有限,但必要时,仍有可能上调一到两次,具体情况取决于下半年的资本流入. 巴克莱并表示,虽然货币政策尚不太可能放松,但若通胀率在6-7月之後一如预期地回落,经济增速又急剧下降,那麽在第三季末可能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具体时点有待通胀和经济增长状况.

阅读更多

叶檀:央行为什么如此害怕加息?

6月14日,央行宣布从20日起上调银行存准率到21.5%的高位,相比于上调存准率的激进,加息可谓慢如蜗牛。从去年10月19日第一次加息至今,央行加息四次,负利率基本保持在1.35%1.25%的水平,可见央行的加息速度与CPI基本同步,在缩小负利率方面无能为力。       为什么通胀压力如此巨大,有关部门仍然如此害怕加息?       首先是为地方投融资平台与大型央企减负,一旦加息,这些部门将成为利率上升最大的受害者。根据央行今年6月1日公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首次详细披露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万余家,较2008年年末增长25%以上。其中,县级(含县级市)平台约占70%。同时,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这也就意味着,截至2010年末,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到14.376万亿元,超出此前其他部门披露的数据。调查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供给主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具有期限长的特点,5年期以上的贷款比重超过50%。按照最粗略的估算,贷款利率上升25个基点,地方投融资平台利率成本上升3000元左右。       既想缓解负积极影响抑制通胀预期,又要考虑贷款大户的承受能力,央行大多采取不对称加息措施。以今年2月9日的首次加息为例,定期存款除了一年期,其他短期和长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在0.3-0.45个百分点之间,最长的五年期存款利率由4.55%上调至5%,上调0.45个百分点。而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则在0.2-0.25个百分点,其中五年以上贷款利率由6.4%上调至6.6%,仅上调0.2个百分点。       加息与否,如何加息,是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走钢丝。存款利率上升快而贷款利率下降慢,表面上是银行减少了利差承担了成本,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去年开始的信贷紧缩政策使银行获得了贷款利率定价权,表现在贷款利率普遍上浮与中间收入的增加上,因此,这两年银行的赢利不仅没有因为紧缩而下降,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既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益。而长期存款利率上升表面上有利于储户,不过由于负利率现象并未改观,对于储户而言并非真正利好。       其次,将利率维持在低位还可以间接帮助各企业、机构从债券市场进行低价融资。       为了补充资本金,银行还在大规模融资,只不过除了证券市场之外,还开拓了债券市场融资平台。       6月13日,建设银行公布了发行800亿不少于5年期人民币次级债的计划;此前的6月7日,农行发行了次级债券500亿元;5月17日,中行发行了不超过320亿人民币固息次级债。至此,三大行共发行1620亿人民币次级债。另有媒体报道,工行也计划发行250亿人民币次级债,四大行的次级债发行额度可能逼近2000亿。另据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次级债进入供给高峰》报告预计,今年银行次级债净增量将达到1300亿至1500亿元,是去年净增量的3倍以上。       债券融资的关键就是发债成本的高低,信用评级、货币流动性、未来收益等是债券发行成本的关键要素,而较低的基准利率可以间接让发债成本维持在低位。虽然从去年以来十几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利率有上行趋势,但与市场利率相比,依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大型银行,信用维持在最优级,至关重要的信用因素在此意义不大,主要受购债者的信心与利率等因素的影响。       以农行6月发行的500亿元次级债论,其中200亿元10年期固息次级债,前五年票面利率仅为3.30%,另250亿元15年期固息次级债,前10年票面利率仅为4.00%;50亿元10年期浮息次级债,前五年票面年利差为0.60%,该浮息品种债券的票面年利率为基准利率与基本利差之和,基准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基准利率低直接利好银行,更不用说,并且银行还拥有赎回权、回拨权等一系列权利。       正如充裕的流动性让去年地方债券以低利率发行,较低的利率让银行次级债成本下降,充裕的流动性与低利率的叠加,对于发行债券的机构是最大的喜讯。央行不加息,有变相照顾发债者的深义。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是,由于美国加息遥遥无期,中国为了防范热钱从内心不愿意加息,按照去年12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央票一道,成为冲销热钱的手段。       固然,加息空间受国际诸多方面的制约,但从不加息的效果来看,显然有利于大型企业、特殊项目、金融机构,不加息是对行政信用庇护下的企业的呵护,而对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对抗通胀不利。   注:从东莞回。     此地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一些迹象显示产业结构在发生变化。     而企业家执着追求财富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在东莞时听到产品介绍,政府官员与企业家对产品的定位是一致的,面向中产收入阶层。     根本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中产收入阶层,中国沿海地区该向何处去?     结论,必须培育中产收入阶层,改变收入分配结构,中国内需才有救。       这几天所见到的一些企业家、研究者深受失信之害。     而另一些奶牛企业则翻手为云。     食品安全未靖,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     “(卫生部)目前正在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就是希望组织更多健康媒体,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为了打击或者遏制一些极个别媒体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的信息,要加强传播的监控,如果哪一个很大的误导公众的信息,我们把这个情况要向新闻媒体宣传,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我们也将建立黑名单。”     看看,失信的企业黑名单未定期公布,渎职的官员没有黑名单,就要建立媒体黑名单了。动作够快,行动够狠。

阅读更多

路透社 | 专家:中国加息空间或已不大

* 紧货币应对结构性通胀作用不大 * 从紧政策或到四季度略有放松 * 存准率上调仍有可能,然加息空间已不大 作者 沈燕 路透北京5月11日电—中国持续收紧政策似乎并未遏制住通胀上行的脚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周三接受路透电话采访时称,持续收紧的银根针对目前结构型通胀作用有限,全年CPI的涨幅预计会在5%左右. 他指出,反通胀的措施也会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从PMI等经济先行指标看已初露端倪,预计四季度或会迎来政策的微调.从目前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有空间,但加息的机率却已不大. “上调存准主要是回收庞大外汇占款而产生的流动性,预计仍有上调的空间,但加息会比较慎重,看起来是加不上去了,下半年甚至可能会减息.”王建称. 中国稍早发布数据显示,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略高于预估,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5%,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而为抑制通胀,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阅读更多

最新世界经济分析 2011.4.16

美联储吹嘘的经济复苏对于美国来说有很大的不实之词。在房地产出现挫折后,零售消费扣除石油因素、石油价格因素和其他物价因素以外,形势并不乐观。而美国经济急于表白的汽车增长很可能在130万辆——150万辆就是峰值,后来面临增长压力,这样增长中所谓暂时工业增长有什么意义?这只是一个滞后的指标,如果美国为了掩盖问题效法欧洲银行一样加息,重叠高油价和高原材料价格对美国经济阻击,美国经济很快承受压力,可能对原油价格压制实际意义对经济利好几乎无任何实际价值:经济压力将吞噬这样利好。而美国国民消费信心已经出现明显颓势。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中国各界人士都重复紧缩政策将继续,个人分析这主要原因有: 1, 通货膨胀压力严重。有人分析后来通货膨胀压力会减轻,但本人没有看到任何可以减轻的确定性因素:能源,原材料,人力,农产品等等都存在一定涨价压力,当然不排除部分产品出现一定价格调整或下挫。 2, 电力紧张。国家权威经济部分预计今年的电力压力更加严峻,这是一个公开宣布可以确定的消息。 3, 银行压力。中国70万亿的存款中其中一部分是企业财政基本的周转必备资金,对居民存款来说是个人保障资金,但另外相当一部分相当活跃有逐利倾向的资金,这些资金进入社会,银行面临资金压力。 4, 社会压力。在当前严厉控制下,房地产销售和价格都出现一个层次增长,如果放松货币,房地产面临新的一轮涨价热潮。 经济紧缩到什么程度结束?这个很难说,首先分析紧缩造成经济压力有那些: 1, 高负债企业和部门面临资金压力。这个房地产这样行业已经存在这样情况和报道。但主要依然是铁路,教育,卫生这样服务行业和长周期的低收益行业的遇到更大的压力。 2,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其他融资渠道欠缺,对银行存在很大依赖性,而银行压缩贷款将这这些行业造成压力。 3, 基层政府。相当社会建设项目都是政府支持和担保下建设,如果克卡银行贷款,政府主导这些项目遇到很大资金问题。而基层政府在财税收入渠道非常欠缺,可能当前紧缩已经让基层政府感到紧缩压力。 4, 经营不善的和国家计划控制的企业。比如现在电力和煤炭,存在亏损并且无法涨价,在资金存在压力情况下遇到国家紧缩政策,将存在资金压力,甚至债务压力(国家可以命令银行宽限。)。其次还有一些管理不善的企业将面临压力。 5, 降低效益。比如国家投资高铁项目,水利项目,因为资金短缺延长工期,还有后期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的问题形成运转出现迟缓。其次高资本成本造成的经济无效益。 6, 群众压力。群众购房贷款受到压制,利息对一些人按揭贷款提高造成个人生存底线的威胁。 所以当前是一个比以前更加严峻两难问题,如果再加息,中国以前最高的利息比较可能存在1%左右加息空间,准备金据所谓官方权威学者表明还有提高空间;但这个空间加息绝对不是一个愉快过程。但只要保证经济发展,逐渐尖锐化资源短缺形成造成物价上涨不是官员吆喝而消除的,个人客观的认为。个人分析在这样情况下被迫继续维持当前紧缩态势,但如果过度则问题将露出水面:本人分析中国经济分布非常不均衡,当然紧缩已经造成一些企业行业压力,再如果加压这些行业将面临问题,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 当然世界偶然性因素对经济冲击不可低估,如日本地震,国际矛盾或者经济决策冲击。 当然在很多官员和经济人士的支持下加息或者提高准备金冲动依然强烈,这样的可能性更大,当然遇到社会压力采取行政压力手段来控制。但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想当然美好的事情。如国家推行保障房遇到资金缺口无法按期补充。等等。 原发小百合海外站个人博客 相关日志 2011/04/05 —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会踩急刹车吗? (0) 2010/11/22 — 紫撼竹:据言这波加准备金是央行和总理商定的一个折中办法 (0) 2011/04/14 — 当外国人眼睛撞上“中国国情”——超级经典的诞生! (0) 2011/04/10 — 陈经:2011年一季度贸易总额及逆差分析 (0) 2011/04/08 — 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5大社会等级 10大阶层 (0)

阅读更多
  • 1
  • 2
  • 3
  •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