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排水系统为何总是脆弱不堪?
在上周六遭遇了61年来最大暴雨后,中国首都北京落后的城市下水道系统再次蒙羞。 当天的暴雨导致城市严重内涝,多处路段由于排水不畅造成严重积水,部分立交桥下积水甚至高达四米;多辆汽车深陷积水之中,一个没能及时弃车而逃的车主在广渠门桥下葬身车中…… 据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的消息:截至22日17时,北京市境内共发生因灾死亡37人。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确定身份,其余15人正在确认中。 网友们持续不断地把暴雨和积水断路等灾害照片发到互联网上,批评和热议极端天气下首都的排水系统和应急系统如此脆弱不堪。 一位网友在新浪上发微博说:“一场大雨证明我们始终是发展中国家,连个下水道都弄不好。”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新浪网的官方微博也发布评论说:“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 仅仅一年前,一场同样突然而至的暴雨袭击了北京城,造成了路面积水、交通几近瘫痪,愤怒的市民们同样表达了对排水不畅的城市下水道系统和政府的不满,舆论也纷纷施压,要求政府加大城市排水建设规划和投资,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然而,一年过去,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其实,从全国范围看,北京过去几年里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力度位居全国前列,政府也自称成绩显著。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市就开始大力投资市政基础建设。2004年7月10日,一场暴雨造成北京城市内涝,全城交通瘫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要求北京市认真反思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此后,北京市着手建设排水管网。随着奥运会临近,北京在改造排涝系统中不断投入巨资,其力度远远超过国内很多城市。 但是,巨额公共投入后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去年暴雨后,市民们才从北京市规划委接受媒体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北京城市排水能力是按照一年到三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建设。面对公众压力,北京市防汛办负责人当时回应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将最低排水标准从最低一年提高到最低三年,达到三到五年一遇的标准。 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北京市城市排水能力标准太低,给城市安全带来的风险很大。 一位熟悉北京地下基础建设、不愿具名的城市排水专家也认为,北京等大型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建设时标准偏低。但他认为目前限制北京这样的城市地下排水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资金压力,而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下空间更多的留给了电力、电信、以及地铁等直接关系到GDP的公共设施,留给下水道的空间很小。 而且,他说:“北京市把市政排水的业务归属北京排水集团也没有几年时间,北京的下水道责权不分,随着城市化发展,在北京进行排水设施规划和建设困难重重,各种成本越来越高。” 但城市问题总要得到解决。结果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如果政府有决心和动力挖开路面建设地铁,为何没有决心和动力挖开路面建设下水道呢?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显然并未把地下排水设施规划排在投资清单的前列,以北京为例,虽然去年已经遭受了暴雨袭击,但显然,过去一年时间里,市民们并未感受到北京市在城市排水规划和建设上的大规模行动,城市建设依然只是集中在大规模社区、地铁、地上污水处理项目等可见的政绩工程上面,部分城区甚至还在使用着明代修建的排水设施。 近年来,北京城正以“摊大饼”的方式向郊区快速扩张,宽阔的环路、立交桥和巨型社区出现在曾经的远郊区,但城市规划者并未提供有效配套的基础设施,更不用说规划建设超前于城市化的地下排水管网。 每遇暴雨袭城,人们喜欢引用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那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确实,下水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自有城市以来,就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重视,人们愿意把智慧和资金优先投入到城市下水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之中。 但中国地方政府似乎并没有动力在“良心工程”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资,这导致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严重滞后的城市地下排水设施建设之间巨大的反差。即使是北京这样的首都城市,虽然排水管网的建设力度号称位居全国前列,成绩显著,但是糟糕的下水道状况在遇到类似去年和今年这样的暴雨天气时,依然会备受打击。 为何城市管理者没有动力大规模改善城市下水道呢?笔者认为,深层原因可能在于应用于城市下水道的投资不能为政府带来眼前的效益和政绩,地方政府更愿意把公共资金投入到与房地产、工业项目等相关的市政基础建设上去,这些项目能带来快速和可见的收获,有利于政绩评估。 未来,如何让市民住在一个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城市,对于中国城市的管理者们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理方案,更需要对城市负责任的态度。 纽约时报中文网财经评论员 王强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