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此存照】被禁言30天的崔永元如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编者注】单仁平批评崔永元的文章已被404(谷歌快照)。...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7 月 4, 2016
摘要 有的时候得摸黑写评论,因为问不到任何信息,但在问不到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东西。我们的编辑记者有很多社会关系,他们能问都会去问。如果谁都不说,我就知道了,这是特别敏感的事情。...
阅读更多发布者亚克蜥 | 6 月 16, 2016
“中国崩溃论”在境外不绝于耳,它虽已声名狼藉,但可能是因为这应和了某些海外力量的愿望,因此愿意跟着起哄的人总会一拨接上一拨。...
阅读更多发布者于无声处 | 3 月 30, 2016
南方都市报前编辑余少镭28日将一份填写好的离职申请表上传到微博,除了姓名等信息,内容只有一句话:无法跟着你们姓。此微博迅速引起包括外媒在内的一些人和机构注意,在网络上出现一些议论。 余少镭2000年进入南方传媒集团,媒体报道此事称呼他的头衔多为“南都文化副刊资深编辑”。他在贴出离职信的微博中同时写道:“在这春天里,我们做个了断吧,不拖泥带水了,这么长时间膝盖实在受不了,就想试试能否换个姿势。”...
阅读更多发布者翻翻更健康 | 12 月 29, 2015
闲侃:《环球时报》的“单仁平”与“骟人评”2015年12月30日墙外仙减小字体 / 增大字体经常上网、看报纸,关系国家大事,尤其是国际动态方面的人,大概没有不都知道《环球时报》的单仁平的。某家在网上多次看过这厮的文章,感觉有必要对其剖析一番,以达到消流毒,除危害的目的,类似喷药杀蚊、撒药灭鼠。据某家分析,这个名字可能不是真名,而是像“郑青原”这样的写作组或者集体化名。官方化名用“平”字的很多,因为“平”是“评论”的“评”的谐音。这套把戏,国人见得多了,抡起辈分来,这“单仁平”还得把当年风行一时的“梁效”叫爷爷呢。至于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答案各有不同。有人说,应该是取“善人评”之意,与人为善劝人向善。某家认为非也非也。这“单仁平”的文章,篇篇都用“国家”、“人民”等“大局观”来写文章,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不过是为某利益集团讴歌颂扬罢了,是人家圈养的一小撮耍笔杆子的狗而已。为了一块骨头,对底层民众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抗争,总是百般诋毁、千般仇视,必欲致至死地而后快,如此下作行径,岂可称善乎?又有人言,应为“三人评”之意,此说有一定道理。中国古语有“三人成虎”之语,说街上本来没有老虎,但连续三个人说有了之后,大家也就相信了。《环球时报》天天在那里胡说八道,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利用这份媒体在涉外报道、涉台报道上获得或被默许的特权,在全世界每天发生的各类新闻中,在选取新闻事实和报道角度方面,经常刻意的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向国人传播经过它过滤、选择后的国外信息,孜孜不倦地向国人灌输龌龊、阴暗、落后,和世界主流文明背道而驰的的世界观,鼓吹狭隘的民族主义,为集权、专制大唱赞歌,骗了不少接触不到真实新闻的读者。可以说是当代的“指鹿为马”、“三人成虎”。由某家看来,这“单仁平”最贴切的解释应为“骟人评”。骟,意思是去掉牲畜的睾丸或卵巢,俗称“去势”,和“阉”大致相同,只不过一个用在人身上,一个用在动物身上。为什么要把动物骟了呢?这是劳动人民千百年劳动经验的总结。因为骟过的动物,不能分泌性激素,比较温顺,好养活,整天只知道干活,不想别的。《易经》中就说“豮豕之牙吉”,即是说阉割后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牙虽犀利,也不足为害。马也是如此,骟过的马的性情较温顺,不会咬人、踢人,下马后不用拴马,马也不会离开走远。动物一旦被骟,立马变得温顺,不知道反抗,只知道为主人出力。《环球时报》天天为权贵唱赞歌,拍马屁,昨天拥护卡扎菲,今天拥抱李天一,暴露出无良文人的穷酸、无耻,不正像一个被骟的人吗?我觉得《环球时报》还是有一点自知之明的。它知道自己干的都是些拿不上台面的脏活、黑活,都不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所以它自己也不好意思把自己往人这块归,所以选了一个专门用在牲畜身上的词:“骟”。“单仁平”,“骟人评”。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分类: 传闻, 网文标签: 环球时报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