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华媒

台灣新聞 | 3日中視播出神氣家族節目《賦稅人權 全球啟動(中)》

反映日本一整年社會民情的年度漢字是「稅」!日本國內因為消費稅調漲造成GDP大減,個人消費低迷,也讓人心更為不安。巧合的是在台灣,一連串社會運動、黑心風暴、無感經濟的背後潛藏的危機,其實也是賦稅不公、執法不當,侵害人權的結果,所以在國際人權日前夕,由德國、法國、香港、台灣等國際學者齊聚檢視台灣兩公約施行法上路滿五年成效,並舉辦兩公約與賦稅人權國際論壇,本週六(1/3)上午8:25中視神氣家族節目《賦稅人權 全球啟動(中)》將繼續帶領觀眾一起回到現場和學者專家一起檢視賦稅人權。太極門網站www.taijimen.org 也將同步播出。 法務部次長陳明堂提到人權的面向很廣,賦稅人權是其中一部分,從民國100年到103年5月有九號大法官解釋與賦稅有關,表示當中有很多侵犯人權的法令,這些都值得政府深切檢討。他舉一個發生在友人身上案例:公務人員強制財產信託,退職後財產從銀行解除信託,結果到最近課房屋稅的時候,竟然稅捐機關沒有把它剔除掉,所以這個不動產轉回來就表示沒有自住,課人家四倍到五倍的房屋稅。他說還好友人懂一點法律,打電話去抗議,稅務機關才幫他轉回來。陳明堂說這些信託資料都很明確的記載,為何稅務人員不主動,還要民眾自己提出更正,造成抱怨連連。 香港律師潘天蔚指出,香港早就在90年代港英殖民的末期就將兩公約本地化,它跟基本法的地位哪一個比較高還是各方辯論的議題。但無論如何,兩公約已經成為香港法律的一部分,而且香港中審法院也通過各項判決,要求所有法律都需要做合憲性的解釋,實質課稅原則不可能在每一個租稅條文裡面規定出來,但如果遇到爭議,就用憲法的原則來解釋,這一點相當重要!香港追求法治,本身強調司法獨立、科學辦案,那比較少有法不依的狀況,香港沒有普通法院與行政法院二元分立的問題,不分公法私法,所有糾紛都要通過裁判法院,尤其是到高等法院以上,都是非常優秀的法官,獨立的辦案,沒有裙帶關係,都是公事公辦,所以香港的法治到現在為止,還是維持得不錯。 德國弗里德里希・席勒・耶拿大學法學院教授Dr.Martina Haderich則高度肯定台灣政府將兩公約施行法提高到憲法之下,一般法律之上,這也表示法院有責任也必須被兩公約所約束,而納稅人也可以引用兩公約來主張權利。她認為納稅人期待在兩公約的基礎上得到適當的課稅對待,如公政公約第2條與第26提的到的無歧視、平等原則,第14條有權受獨立無私之審判、第17條隱私權及經社文第11條等。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暨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特聘教授黃俊杰表示,司法實務應特別注意納稅者權利保護議題,因為兩公約之施行,讓納稅不再只是人民應盡之義務,更重要的是許多憲法保障的權利,尤其是對稅捐之給付應予公平對待。黃俊杰以爭訟近20年的太極門稅務冤案為例,太極門經三審級法院判決無罪確定,無詐欺、無漏稅、無違反稅捐稽徵法,並確定「弟子贈與掌門人之敬師禮,屬贈與性質,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7款屬免稅所得」,確定敬師禮為贈與,弟子代辦並非營利販售,與掌門人無關,然而稅務機關卻仍依據違法之起訴書,繼續將敬師禮當做補習班學費,發出違法稅單,人權侵害長達18年,至今依然持續進行中! 黃俊杰認為此案已涉及宗教、信仰人權及平等對待的爭議。弟子基於精神信仰認同所為之無償餽贈,則性質上應認屬贈與之行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7條規定,贈與稅係向贈與人(受教弟子)課徵,而此時其師父受贈之金錢,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7款規定則屬免稅所得,且受贈人尚無申報之義務。依財政部64年的函釋,理應比照其他宗教團體免納所得稅,不應列入「所得稅法」課徵。因此如果政府以影響團體運作的方式,要求改變敬師禮的性質,就構成對文化團體的歧視,違反經社文公約。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主任黃士洲也認為,「太極門冤案像一面鏡子,照出現在諸多不足卻沒辦法改進的稅制問題。」黃士洲依其觀察指出,「案子已經確定或已救濟完畢,之後還有不服,如何重啟再審?」他表示,現今技術層面上存在一個隱藏在法條、卻沒辦法凸顯出來的問題:稽徵機關或行政法院體系,用非常綿密的組織,把人民權利架空,以非常嚴苛的程序要件,卡住人民訴求翻盤的機制。「再審在判決30天內要提出,一來時間很短;二來除非有發現新事證,按照統計數據來看,幾乎一年不到一件再審,而這一件案子成功的機會非常非常低。」黃士洲據研究認為,人民的勝訴率只有2%到3%。 長期研究行政法院判決,黃士洲指出,行政法院的法官或審理過程中的代理人的專業性不夠,大法官解釋是人民訴求行政救濟最終的一條路,然而100件到最後可能只剩一件到大法官,中途陣亡的99件,最後得到適用法律本身有違反憲法,一路走來很辛苦。即便案子啟動了,但最高法院以「案子必須發回重核,才知到底有沒有違背法令」為由,導致個案還是沒辦法得到最終的救濟。

阅读更多

聯合新聞網 | 管控消息 上海官方發禁令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發生時,正值深夜,現場狀況通過手機和網路迅速傳遞到世界各地。但上海官方元旦當日還是對報導作出限制。由於不幸遇難者中多是年輕學生,有大學希望媒體尊重逝者,不要挖掘逝者隱私,不要刊登照片。 上海市委宣傳部1日對上海媒體發出通知,要求有關外灘踩踏事件報導,「只採用中央和上海市主要新聞單位的權威稿源」、「各網站一律不得做頭條」,「嚴禁將此事與反腐敗關聯」,「堅決刪除藉機攻擊黨和政府、攻擊我社會制度的信息」。 上海各主要官方新聞網站的主頁在1日晚的頭條多非外灘踩踏事件,但習近平有關批示、上海黨政高層相應動作或事發現場現狀等仍作為主要新聞呈現。稿源普遍來自中央和上海市的官方宣傳單位。 1月1日,復旦大學官方微信發文,證實該校一名同學傷重不治的消息,學校希望各方尊重個人隱私,讓逝者安息。復旦微信稱,「外灘踩踏事件中,我校一位同學傷重不治。在學校發起的向家人和輔導員報平安接力中,她的父母沒能收到她的安好短信。老師、同學、朋友們的祈禱,再也喚不回她熟悉的身影。我們表示無比沉痛的哀悼!希望有心人幫轉,呼籲媒體尊重她、保護她,不要再挖掘她的隱私,不要再刊登她的照片,讓逝者安寧。」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中,官方最先公布死亡人數再現「神秘」的「35」數字,引發輿論關注。有網民稱,中國近年發生重大事故死亡人數,多是35人,認為主要原因是「超過36人,官員要被問責撤職,所以官方最初公布死亡人數多不會超過36。」 香港東方日報報導,有網民將歷年重大事故死亡人數列表,列舉從2008年7月河北蔚縣煤礦爆炸,到2011年7月溫州高鐵動車相撞等數十宗事故,發現最先公布的死亡人數,不約而同都是35人。 還有網民聲稱,「超過36人,市長或甚至市委書記或要撤職,所以一開始就注定了死亡人數不會超過36。」 質疑有些死亡更多的事故災難,人數被謊報壓縮成35人。 不過,隨著上海方面公布外灘踩踏事件死亡人數上升至36人,該傳言便煙消雲散。有媒體指出,中國每年突發事故很多,出現死亡人數35人只是巧合。以往也出現過有關「36」或「37」的傳言。 按中國國務院有關規定,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屬特別重大事故,將根據情節輕重,追究地市級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責任;後果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的,要按規定追究省部級相關領導責任。 無論如何,這起引發全世界關注的踩踏事件後,上海方面恐要有位置相當高的官員下台以示負責。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舊金山灣區呼應聯合國人權日辦論壇 良心教育落實人權

舊金山灣區是世界高科技中心,在忙忙忙的城巿節奏中,有一群熱血青少年,著眼於創造一個充滿愛與和平的社會,積極投入「良心時代運動」的推廣,期待未來能是一個人人有良心,天下皆太平的社會。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為了保障全人類生而自由平等,並使人人享有相同的尊嚴與權利,於是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並於1950年,訂定每年的12月10日為國際人權日。2014年國際人權日的目標是「人權365」,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各國應履行其義務,在一年365天的每一天都保護人權。」   由世界之愛和平總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及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共同推動的「良心時代運動」(ANEOC),於2014年12月13日在美國聖荷西同步響應,邀請律師、老師、學生等參加「良心覺醒 國際論壇」,發表人權的重要性並呼籲大家落實於生活,同時並舉辦良心時代國際志工培訓,讓青少年經由良心啟發及「良心時代運動」的推展,落實人權觀念。   論壇中,陳郁青老師以其多年教學經驗,闡述老師與學生的對等地位,應如何相互尊重,達到教學相長的快樂;陳捷安律師則以正在美國沸騰的警察槍殺黑人青少年案件作探討,強調一切程序應尊重法律的規定,並保障執法者與嫌疑犯雙方應有的權利。   良心是啟動善的根源,也是做人處事的圭臬。多達17位來自當地初高中的學生,志願接受良心時代國際志工培訓,成為校園及社區共同推動良心時代運動的志工。如同「良心時代運動」發起人洪道子博士所提倡的愛與和平理念:人權的落實與保障,需要人人心中有愛,彼此尊重。期盼透過良心時代運動的推廣,讓「人人有良心,天下皆太平;人人有快樂,家家皆幸福。」的人權社會早日實現!   與會者當中,青少年熱烈參與並踴躍發言,可以看到良心時代運動正深深觸動青少年的內心,讓人在這快速變遷、追求功利主義的社會中,看到美好的將來與希望!更多良心時代運動的訊息,請上網站www.aneoc.org瀏覽,並邀請大家共同響應良心時代運動,共創愛與和平心時代。

阅读更多

聯合新聞網 | 「不是自己人」 胡錦濤支持查令計劃

英國路透30日引述消息人士說,中共中央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前中辦主任令計劃展開腐敗調查前,徵得前任胡錦濤的同意。報導說,對令計劃的調查並非針對胡錦濤,此舉同時顯示,黨內和諧與「老人政治」仍有相當影響力。 報導援引與中共高層有聯繫的人士說,胡錦濤的前助手令計劃被調查前,胡曾表示同意。 令計劃下台後,令計劃與胡錦濤、團派的關係馬上成為關注點。但香港「經濟日報」也有消息源表示,胡錦濤早已向身邊人士重申,雖然令計劃曾當過多年秘書和總管,但根本就不是他的什麼「自己人」。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採訪「明鏡」執行總編陳小平說,「在法拉利車禍之後,胡錦濤說:令不是他的人,令計劃成為中辦主任完全是政治元老薄一波插手的安排。」 本月22日,中共宣布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長的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嚴重違紀」通常指的是貪污。 一名與高層有聯繫的人士表示,習近平調查令計劃,目標不是胡錦濤。這名消息人士表示,胡並未阻止調查,在徵求他意見時表示同意和支持。 胡錦濤於2012年卸下黨和軍隊大權,次年卸任國家主席,從而成為1949年以來首位「裸退」的最高領導人。 消息人士說,令計劃之子在2012年3月北京的法拉利車禍中喪生六個月後,即2012年9月,令計劃被降級,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長。令涉嫌動用黨的中央保衛局來遮掩車禍事件。另一名消息人士稱,令未能管好妻子與兒子。 在中國全國政協的網頁上,令計劃仍在副主席名單中。中國媒體30日報導,原天津市委書記孫春蘭已成為新任統戰部部長。 官方「人民日報」主管的「中國經濟周刊」刊登有關令計劃案的報導,並罕見提及其子死亡的車禍事件。這篇題為「一個家族及其貪腐朋友圈的落幕」的報導說,車禍次日的2012年3月19日,令計劃照常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13次全國民政會議。 消息人士說,令計劃之子的死亡對他的精神狀態造成很大影響,令此前被認為是正直的官員。 今年6月,令計劃的兄長令政策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受調查。此後,有關令計劃的命運不斷引起揣測。令政策落馬次日,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網事」網站發文「朝裡有人也不靈」,被指暗示令計劃即將落馬。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Gmail 大陸部份恢復正常

(中央社台北31日電)谷歌(Google)內部監測顯示,Gmail來自中國大陸的流量自30日上午開始逐步回升,但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匿名專家看法,指流量雖然增加,但仍無法認定用戶已能正常使用Gmail。 根據谷歌的透明度報告(Transparency Report),26日起,Gmail來自大陸的流量開始驟減,但30日上午開始,「連續四天的平直線出現小幅上揚」。 要求匿名的專家表示,他注意到了流量增加,至於這是否意味大陸用戶已經能夠以第三方軟體連上Gmail,現在還言之過早。 金融時報描述,Gmail被封的事件,開端與結束一樣神秘,以POP和IMAP方式使用Gmail的大陸用戶,在好幾天無法收發電郵後,突然發現自己的收件箱爆滿。 新浪微博用戶Wulitouing說,「好哇,Gmail回來了,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不過,還是有用戶說收信有點慢,還有人說依然連不上。 金融時報報導,儘管Gmail服務開始恢復正常,但觀察人士認為,未來最可能的狀況是,大陸仍會不定期封鎖一下。專家說,「我不認為Gmail現在恢復的事實,代表著它不會再次消失」。1031231

阅读更多
  • 1
  • ……
  • 5
  • 6
  • 7
  • ……
  • 18

CDT/CDS今日重点

【CDS】六四馆

五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您啊主席!

【网络民议】“今年夏天,你想收到什么礼物?”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