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自由

东网|章文:驳《辽宁日报》

11月13日,《辽宁日报》推出大型策划《大学课堂上的中国》,第一期的题目是“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该报编辑部自承,为了完成这一策划,曾派多名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

阅读更多

【异闻观止】辽宁日报|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

大学课堂上的中国随意被抹黑,一些老师在讲台上牢骚失控,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在整个社会,都潜藏着类似的情绪。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职场人天天发牢骚,生活越来越好,牢骚却越来越多。大学课堂,是当代中国社会宏观景象的一个投影;身份特殊的大学老师,也有着作为社会一员的普通身份。只不过,那么多牢骚和消极,在最不该反映的地方反映了。

心理学家说,抱怨是人的本能。抱怨带来的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习性。而停止抱怨,改用进取的态度去思考光明,却需要意志力。

阅读更多

张鸣 | 学术自由的维度

学术自由的维度 张鸣 学术自由,是学术发展的前提,但是,在学术发展的历史上,并不是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时候,哥白尼的日心说受到过天主教宗教审判所的迫害,伽利略被迫放弃自己的观点。而在后人看来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颇有贡献的加尔文教徒,却对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者,进行了迫害。在新中国的历史中,我们也曾一度跟着苏联走,放任意识形态对科学的欺凌。在生物学上,驱逐摩尔根学派,以确保米丘林学派的权威。据说,当时科学界的大批判,不仅在生物界,在物理学界甚至数学界都开展过。 严格地说,学术自由是没有条件的。但是,学术自由实际上一直会受到各种维度的干预。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干预。现在,自然科学的学术自由,受到意识形态的干预比较少了,人们不再认为自然可以能分为无产阶级的和资产阶级的,也不再在这个领域讨论科学的政治价值属性。但是,在人文社科领域,这样的干预,还是相当厉害。这些领域,每个学科都有很多禁区,凡是禁区,就不能研究,研究了,也不能讨论,尤其是不能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有很多话题是不能碰的,如果非要碰的话,也不能发表。在某些单位,如果做人文社科研究的人,在境外发表了在境内不能发表的文章,往往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退一万步说,即使单位不处理你,那你的成果,也不算科研成果。甚至可能被打入另册,以后单位再有好事,你就别想了。改革前经常进行的学术大批判,现在虽然少了,但并没有绝种,一有风吹草动,大批判还是会冒出来。 对学术自由第二种维度的干预,是权力。在这一方面,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都一样境况不好。很多大工程的上马论证,原本是个科学问题,理应由专家决定。但事实上却领导说了算。知趣的专家,往往会围绕领导意图来说话,领导要什么结论,他们就能做出什么结论。反过来,凡是不知趣的专家,即使有机会说话,说出来的话也必然会被冷冻,说了也白说,如果说出来给领导的决策造成了麻烦,以后这样不识趣的人,就别再想在各种论证会上出现了。 不仅论证如此,各种项目评审,学术评审,各种科研奖项的评审,甚至职称评审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评审,看似专家说了算,但实际上都是组织者在操控。组织者让谁上,大体上谁就可以上。明明有所谓的专家库,但组织者却有本事根本不加理会,只挑那几个听话的,凡是不听话的专家,顶多有一次机会,此后就永远跟评审无缘。 更可怕的是,现在科研机构和大学,行政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所有的地方,都像衙门,一个行政机构。这样的机构,没有人看真才实学,也没有什么同行评议,每一层级,都只看谁的官大。所以,官大学问大,科研好,就成了一个定律。在学术评议以及研究中,官大的人,说话声音就大,也权威。即使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的学官,顶着学术权威的头衔,所有的机会都是他的。在申请课题的时候,所有论证报告,都得学生给他讲解,但却必须由权威来领衔。应该说,在当今中国,学界的权力导向,行政化导向,已经制度化了。学术自由在权力面前,变得非常的苍白。人文社科领域,没有课题,没有经费,有的研究只要研究者感兴趣,不求名利,还是可以做。在自然科学领域,不向权力低头,很多时候什么都做不了。可以说,在自然科学领域,行政化的危害更大更严重。 对学术自由干预的第三个维度,是金钱。原本,学术的研究要想做好,首先必须得有兴趣。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兴趣,却受到金钱的强烈冲击。著书只为稻粱谋,所著的书就未必有价值,但今天研究者的导向和动力,几乎就剩下了利益驱动。这种情况下,无法获利,现得利的研究课题,就很难有人问津了。 学术自由,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在今天的科研体制下,尤其难。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阅读更多

共识网|朱学东: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大学

“学东,一定让佩佩到港大读书。” 9月,我在港大访学期间,发了一条关于港大图书馆的微信,一位见多识广的前同事大姐这样给我留言。 这些年内地去港大上学的人很多,成了一股风潮。我在港大访学期间,参加港大新闻与传播中心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钱钢老师的一个关于近代史的公益讲座时,港大最大的一个教室,满满一屋子,绝大部分来自内地,包括在港工作的中小学生的家长。 为什么去港大上学?...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