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一书摘要
根据同样的道理, 民主 制度中的多数派也无权对少数派实行专制。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证明, 法治 是 宪政民主 最有力的支柱之一。与其它一切形式的政体相比, 民主 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 法治 的政体。 法治 是自由 民主 国家的一项基本 宪政 原则。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2 月 16, 2011
根据同样的道理, 民主 制度中的多数派也无权对少数派实行专制。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证明, 法治 是 宪政民主 最有力的支柱之一。与其它一切形式的政体相比, 民主 是最适合,也是最需要 法治 的政体。 法治 是自由 民主 国家的一项基本 宪政 原则。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2 月 16, 2011
国民党经济上搞国家管制国家 垄断 ,共产党同样骂得厉害。那时共产党把中华民国的国有资产叫“官僚资本”,而私营企业叫做“民族资本”。“官僚资本”被列为罪恶的“三座大山”之一,而国有经济排挤民营经济,那时被共产党叫做“官僚资本摧残民族资本”。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2 月 3, 2011
20世纪初晚清社会和40年代国民党统治时期都处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上,各种新的社会 利益集团 纷纷产生并向统治阶层提出挑战。这要求统治者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进行 民主化 改革并对各种 利益集团 的要求进行容纳和整合,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转型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2 月 3, 2011
绅商对于 利益 的追逐使他们有可能同封建政权发生冲突。清末抵制外货运动、据债保路运动,基本上是由新式士绅所推动即为例证。至于地方自治的推行,地方新型士绅更是扮演了主角。随着地方自治的深入,绅商的社会影响力大大加强,掌握了一些地方权力,逐渐成为对 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制衡的强有力 …. 虽然整个清末并未颁布和实行一部宪法,但是《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这两部具有宪法效力的宪法性文件却对清末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发展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直接结果便是使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和 分权 制度合法化。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2 月 3, 2011
甲午战后,深入改革的呼声不仅发自维新派,张之洞、刘坤一、王文韶、盛宣怀等洋务人士也提出了变法要求。②“推动变革的政治精英已经认识到,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本身的僵直和 专制 、文化的强大惰性,局部政策调整远不足以解决民族生存危机问题,推动更打规模 … 在戊戌维新中,维新派中的左翼人物以谭嗣同和梁启超为代表,主张激进的全面变革,要求”张民权“,“设议院”,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上嫁接一个现代资本 主义 政治制度。从主张上看,这可以算是宪政政治作为一种 政治改革 方案在中国第一次被提出并要求当局实行。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