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的毒 | 农药实名制再不出台尚待何时
昨天,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我市依法严厉打击喝农药滋事违法行为,又有6名非访人员被批捕”。4月28日,6名在公共繁华地区喝农药滋事的黑龙江籍非访人员被检察机关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批...
阅读更多苏州和服事件中,警察指控和服女生涉嫌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合或者他人的生活工作环境中,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有意挑衅、激怒他人,引起冲突或者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在中国,如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会被判定为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罪来自1979年《刑法》中被看作“口袋罪”的流氓罪分解之后的罪名。然而,该罪名定义过于宽泛和模糊,以及在实践中常常被用作侵犯公民言论自由、集会和结社自由的工具,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的又一个“口袋罪”和中国当局打压异议人士的工具。
知名的寻衅滋事罪的案例有“赵连海案”,“周莉案”和“秦火火案”等。这些案件当事人往往因为发起维权行动和在网络上批评政府而被冠以“寻衅滋事”的罪名,引发舆论争议。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支持我们
发布者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 4 月 29, 2015
昨天,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我市依法严厉打击喝农药滋事违法行为,又有6名非访人员被批捕”。4月28日,6名在公共繁华地区喝农药滋事的黑龙江籍非访人员被检察机关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批...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4 月 27, 2015
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周一(27日)宣布,日前在北京市中心王府井参与集体喝农药事件的其中6名“滋事者”已经被捕。...
阅读更多发布者好五倍 | 4 月 10, 2015
相关阅读:五女权人士被拘 专题 中国警方变更了对5名被拘押女权人士的罪名后上报批捕,报捕罪名从“寻衅滋事罪”改为“聚众扰乱公共秩序罪”。有律师认为,罪名的任意变更说明警方是“先抓人、后定罪”。...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4 月 9, 2015
在妇女节前夕被中国当局拘押的5个女性权利活动人士代表律师在4月9日得知,有关当局早在三天前已经向检察院报批,申请正式逮捕。 据悉,北京海淀区检察院将在7天内决定是否正式逮捕。...
阅读更多发布者你懂的 | 3 月 22, 2015
有16人前往北京的一家看守所要求对五名被拘留的女性权益活动人士之一进行医疗救治,不过事后他们却被带走。这则消息来自一名当事人及一家记录侵犯人权行为的网站。这些人均已于周六凌晨三点前获释。这16人是武嵘嵘的支持者。后者和另外四名维权活动人士在3月8日的国际妇女节前夕被警方拘捕。当时,她们打算举行抗议活动,抵制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性骚扰行为。 周五被带走的维权人士之一野靖环周五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武嵘嵘是一名肝炎患者,但没有得到适当的救治。相关文章 中国当局带走十余名女权活动人士 百度妇女节插画惹性别歧视争议 前华裔雇员告Facebook性别歧视 广州女生裸身抗议性别歧视 野靖环称,一行人来到北京西边的海淀看守所,想要递一封信函,询问武嵘嵘是否像她告诉律师的那样,被迫睡在地板上,以及她是否被送往了医院接受治疗。在遭扣押期间,野靖环表示,大约一小时后,他们被带到了几家不同的派出所。记者下午晚些时候再次致电野靖环时,她的手机已经关机。她和另外15名武嵘嵘的支持者被带走一事后来得到了“维权网”(Weiquan Wang)的报道。这家中文网站专门报道人权问题。五名中国女权人士的遭遇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她们是在国际妇女节前夕被捕的,还因为政府的强硬反应。此类活动在许多国家都会被视作健康的公民参与的表现。这五人原计划在交通工具上张贴一些宣传标贴。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萨曼莎·鲍尔(Samantha Power)在周五呼吁立即释放剩下的这五名羁押人士。由于是在联合国支持的一次妇女大会20周年前夕被拘,她们开始被外界称为“北京+20 五女权人士”(Beijing+20 Five)。那次大会在北京郊区举行,时任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亲自出席。“‘北京+20 五女权人士’依然被拘一事提醒我们,当其他基本人权被剥夺时,我们无法推进女性权益,”鲍尔在声明中表示。“而且,当应对紧迫社会问题的个体崇高愿望被‘寻衅滋事’的幌子扼杀时,男性和女性一样会受到影响。”去年,本就受到执政党共产党严格限制的中国公民社会遭到严厉打压,维权人士被拘捕事件猛增。总部位于美国的权利组织联盟“维权网”(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在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2014年被拘的维权者人数,几乎与之前两年的总人数相当。野靖环周六上午表示,在北京被带走的16人从周五傍晚开始到周六凌晨陆续获释。Vanessa Piao自北京对本文有研究贡献。本文内容版权归纽约时报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翻译。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