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

世界媒体看中国:政变谣传考

美国之音记者: 齐之丰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Youtube 截屏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上星期五表示,罢免薄熙来这样的一个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相当于“反革命政变”   中国高级领导人、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之后,本星期早些时候北京一度传出发生政变的谣传,中国政府债券的信贷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 swaps,相当于担保投资者遭遇中国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保险)价格星期一随即出现四个月来增幅最大的上涨,显示了国际市场上的投资人对中国政府稳定性的担忧。 如今,北京发生政变的谣传已经被确证为子虚乌有,但有关的谣传促使国际媒体对中国、对报导中国的媒体进行了反思。 *不是政变,实同政变* 美国《 华尔街日报 》星期三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评论,题目是“中国的政变惊慌:中国人明白他们的政府不像其声称的那么稳定”。 在回顾了过去一个多月中国政局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总结了中国执政党共产党最高领导层的派系斗争以及相互斗争的派系之间脆弱微妙的权力平衡、中共与中国社会要求变革的力量之间的对立之后,《华尔街日报》日报的评论把中国和西方民主国家进行对比,对当今中国大形势、大趋势进行了这样的鸟瞰纵览: “西方评论家们喜欢称赞中国领导人,说他们要比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更聪明,更有决断力。有时候情况或许是这样。但是,上一次华盛顿或伦敦出现政变谣传是在什么时候呢?中共干部没完没了地强调‘维持稳定’有如念经,这就提醒人们,中国政权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中共自己的人会篡党夺权。 “说到底,假如中国领导班子权力交接不是按时发生的宫廷政变,又是什么呢?中国的制度不是一种稳定的制度。这种制度早晚要招致坦克上街。” *北京发生政变谣传的背景* 中共中央上个星期四宣布薄熙来不再兼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公布之后,力挺薄熙来的中国“左派”和“毛派”名人、北京大学教授 孔庆东星期五表示,罢免薄熙来这样的一个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相当于“反革命政变。 ”而孔庆东所赞美的中共前领导人 毛泽东在1965年明确表示 ,假如中国发生他所说的反革命政变,他相信并期望中国人民和军队揭竿而起,跟政变当局进行武装斗争。 然后,“薄熙来”大约从上个星期六开始成为中国微博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的禁忌词。用户在新浪微博搜索“薄熙来”会被告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薄熙来’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到了本星期一,中国出现北京发生政变的传闻。随后,“政变”及其拼音“zhengbian”跟“薄熙来”一样都成为新浪微博拒绝显示搜索结果的禁忌词。 *滋生谣言的环境* 北京为什么会发生军事政变的谣言? 法新社 星期四从北京发出的报道,为这个问题提供的答案是:谣言的发生是因为官方消息的匮乏。这答案近乎老生常谈,尽管是言之在理的老生常谈: “分析家们表示,横扫北京的政变谣传显示了政治明星薄熙来被罢免之后(中国当局和社会)的神经质和紧张。薄熙来被罢免暴露了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党内的不和。他本来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进入实际掌管国家的最高领导层。上个星期,官方通讯社一则简讯宣布他倒台。这是中共多年来对外展示出来的最大的戏剧。” “但是,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在中国控制严密的官方媒体那里只是有简短的报道。这种局面为互联网上一辆法拉利发生撞车、北京出现枪声、坦克开进市中心地区之类的耸人听闻的传闻开辟了道路。” 法新社的报导接着说,官方媒体有关薄熙来被免职的消息报道得简短而含糊。官方媒体发出有关消息之后, “填补官方信息真空的各种各样的谣传应运而生。所有的谣传都无法证实,大部分谣传高度离谱。最富有想像的谣传是主管司法公安的周永康策动了反对最高层某些领导人的军事政变。” 滋生谣言的土壤是信息的匮乏。但中国当局为对付谣言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增加信息,而是封锁信息,从而给当局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火上浇油,或雪上加霜。 法新社注意到,在北京出现政变谣传之后,“枪声”、“坦克”、“薄熙来”、“王立军”(直接导致薄下台的薄的前心腹、重庆市原公安局局长)、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在中国用户众多的新浪微博都成为禁忌词。 *报导中国的困难* 北京发生政变的谣传,促使加拿大主要英文报纸 多伦多《环球邮报》 驻北京记者马凯(Mark Mackinnon)星期四发表一篇报道,题目是“政变的谣传为什么在北京徘徊不去。”马凯指出,从事中国新闻报导的外国记者有特殊的难处,这就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层对外保密做得特别高超;然而,这种高超也对中国高层领导层构成损害: “从事中国报道的一个真相是,没有多少记者,很可能没有一个记者可以诚实地声言自己知道高层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在其他国家,人们可以看到记者漫不经心地提及在总理办公室内或白宫内,或在他们所报导的任何机构内他们有没有说出名字的消息来源。即使是我在以神秘莫测而出名的俄罗斯进行报道,我也有几个‘克里姆林宫的消息来源’让我可以偶尔打听情况。” “但中国不是这样。我在中国认识很多外国记者,也认识不少中国记者。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敢跟我或跟他们的读者说,他们有内部的、或接近负责决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消息来源。这种局面常常要归功于掌管这个国家的那些人。” “但是,中共领导层在自己周围构筑的保密之墙也阻碍了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互信的生成发展。在荒唐离谱的谣言四下纷飞的时候,就像眼下在继续流传(截至目前也是查无实据)的星期一晚上北京发生政变的谣传出现的时候,媒体找不到人获取真实的信息。这就导致公众无所适从,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相信什么。”

阅读更多

法广:缺乏政治信息透明度使公众极度焦躁

作者 马丁 中国当局新闻封锁和缺乏政治信息透明度, 致使活跃的网路公众舆论越来越焦躁。自王立军事件爆发及薄熙来被去职, 最近一周中国网路微博又盛传“中南海事变”等三大传闻。法新社报道指出, 这种情况一方面显示强烈要求知情权的中国公众面对信息封锁极度焦躁, 另一方面则导致网路微博中各种“传闻”满天飞。 王立军私闯美国驻成都领事馆事件,导致在重庆另辟“红色根据地”的市委书记薄熙来去职,而中共高层封锁消息,幕后秘密处理此一事件,对薄熙来解职的理由也没有向外公布多少信息,致使事件以来关心国家大事的公众出现极度焦躁的情绪,网路贴文及微博上各种“传闻”满天飞,反应出中国公众舆论对政治透明度缺乏达到空前焦躁的程度。而造成这种情况,责任在于中国政府对公民实行信息封锁。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遭到有系统的新闻审查,但当局对这个空间的管制也越来越困难。在新闻空缺的情况下,中国公众从大量微博和贴文去“探取”信息,已经成为唯一的途径和自然的反应。而敏感事件及突发事件的发生,也是这一有限的信息渠道热度骤然升高的原因。 最近一周以来,最震动北京的是网路贴出的“三大传闻”。第一条传闻是多个名人在网上帖文,宣称因为薄熙来失势下台的影响,北京风雨满楼,有人听到枪声,有人惊呼“中南海政变”。甚至有“消息”说内地知名记者杨海鹏透露,王立军事件后,政治局9名常委多数住在人民大会堂,有如当年林彪事变时周恩来坐镇大会堂应变那样。杨还“透露”,3月14日温家宝在北京两会的记者会上,怒批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后,薄熙来及亲属随从等 38人即被中央警衞局扣押,关在河北某地。杨海鹏还称,“铁幕后角斗仍在激烈进行,至少50个以上关联圈子彼此缠斗,包括所有已退休或未退休的中共大老”。 第二条传闻是,中共政法委书记周永康阴谋在北京“闯宫政变”,解放军军车开进首都。新浪和微博从3月19日深夜就疯传北京种种异常的消息,有的传北京《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称,中南海四周“军车如林,每个路口都有多名便衣”;而北京文化人张志远更称“江湖大决战提前开始”。3月22日,中共政法宣传工作会在上海召开,而两天来被传出事的周永康未出席,于是引发外界猜测周永康可能已经“出事”。而此前一天(3月21日)一份民间流传的“内幕曝光资料”说,薄熙来被扣押后,周永康企图“闯宫政变”遭挫败,胡锦涛的军队司令早已提前安排部署好了“61889部队”进城。此后周永康就一直没有现身。中国国内微博上甚至有人贴出军车开进北京的照片。 第三条传闻就更诡异了。3月19日,北京媒体刊登了“法拉利粉身碎骨一死两伤”的新闻,报道18日凌晨发生在北京保福寺桥的车祸。一辆法拉利跑车行驶中失控,撞到桥体南侧墙壁及另一侧护栏后解体,车上3人被甩出车外,造成一人死亡两人重伤。说是这条新闻被迅速删除,于是有网友爆料,称死者是中共九大常委之一、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私生子。 这些虚虚实实的“传闻”满天飞,当然不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许多观察家认为,王立军事件,薄熙来去职,暴露出中共内部在十八大来临之前权力斗争趋于白热化,而在这铁幕般的社会控制以及习惯于党争内幕滴水不漏的共产党政治传统文化主导下的中国,这些政治事件必然引起公众舆论尤其网路空间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而当局严密捂盖的做法,更导致强烈要求知情权的公众出现极度焦躁。 法新社指出,中共一党专政,党内问题从来没有任何透明度,这次爆出王立军事件以及薄熙来被去职,打破了中共党内“团结一致”的神话,这也是导致国内网路公众舆论兴奋度大增而出现种种“传闻”的原因。 对于中国民间和网路微博出现的这种“猜测新闻”和“制造新闻”的动向,法新社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政治问题专家薄智跃(Bo Zhiyue音译)指出:“中国人现在很焦虑,因为他们得不到信息”;“现在的中国公众渴望知道一切新的信息,但是官方不提供,于是他们就发明各种传闻”。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网路微博上的“传闻”不见得完全就是“传闻”,也有一些可能是有来路的;譬如网上传播的一份“官方正式文件”披露,薄熙来的一名家庭成员因腐败案已遭羁押,正在接受调查。而这件事,官方一直未予澄清。 香港中文大学林立和教授(Willy Lam)认为,王立军事件,薄熙来失势,以及最近中共内部爆出的人事之争的种种迹象“意味着中共党内派系斗争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捂盖子最终是捂不住的。 中国公众舆论在政治敏感时刻出现极度焦躁,是近期的一个新动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如果不开放信息自由,继续采取鸵鸟政策,最终只能是自食其果。因为中国公民对政治知情权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他们知道,这不仅关涉到国家的前途,社会的进步,也关涉到他们在一种合理的制度下生活的权利。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阅读更多

周永康会见印度尼西亚外长

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2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部长马蒂。 周永康首先说,很高兴在苏西洛总统访华期间同外长先生见面。一提到苏西洛总统,我就有很多美好的回忆。2004年2月,我任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时邀请他访华,他当时是印尼政治安全统筹部部长,我们进行了务实友好的会谈。当年7月,他当选印尼总统。2008年11月,我访问印尼期间,他又以总统身份盛情接待我,并同我进行了很好的会晤。苏西洛总统此次应胡锦涛主席邀请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刚才,两国元首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就进一步深化中印尼战略伙伴关系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双方还签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相信此访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极大地促进中印尼关系发展。请转达我对苏西洛总统的亲切问候。 周永康表示,中国和印尼同属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也都是发展中大国,加强执法安全合作对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两国警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打击跨国犯罪、禁毒、案件协查和遣返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建立了有效机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去年,两国密切配合,成功破获两起特大跨国跨境 电信 诈骗案,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捣毁了一批犯罪窝点,在国际社会产生了良好反响。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我们愿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原则,继续加强同印尼执法部门的交往合作,为促进两国及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作出更大贡献。 马蒂表示,近年来,印尼同中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安全执法等领域的交往合作十分密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有许多共同点,保持了良好协调与配合。苏西洛总统同胡锦涛主席的此次会谈,必将推动两国业已存在的战略伙伴关系更上一个台阶。印尼愿尽己所能,深化同中国的务实合作,携手应对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等参加会见。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钱彤) 责任编辑:NN053

阅读更多

谣言侵蚀北京的政治合法性

何清涟 发表 于 三月 23, 2012 政治不透明与权力运作的黑箱化,是谣言产生的最佳温床。中国本来就盛产谣言,每逢乱世与末世,谣言更是特别多。目前,身处网络2.0时代的中国人又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大清王朝末期,身置各种谣诼之中。 若追究起谣言始端,则缘于重庆市副市长、原公安局局长王立军今年2月出奔成都美领馆。2012年3月14日下午,当今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薄熙来被免去职务。从那天开始,几年来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焦点的薄督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莫说薄督将受朝廷何种惩罚这种事体,就连薄督驻跸何处,也成了公众不得与闻的“国家机密”。从此各种谣言纷传。 谣言可谓纷然杂陈,从看起来颇为真实的消息(如薄熙来被软禁),到耸人听闻难以置信之事(如政变),在海外的中文网站均能找到。国内由于薄熙来以及相关消息成了禁词,于是微博成了各种“隐语”的天下,这些“隐语”一天一变,仅用于指称薄熙来的隐语就有好几种,如“不厚”(以其姓喻)、“西红”(西南唱红歌)、“西红柿”、“三少爷”(薄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三)。一些国际大媒体开始还沉得住气,对网上消息要多方查证,比如《纽约时报》与《国际先驱论坛报》谈到中共中央办公厅3月15日的《关于王立军事件初步处理情况通报》,还分别向几位看到过那份报告的中国官员查证核实。但到后来,一些大媒体也加入竞猜游戏,比如《金融时报》英文网刊在3月20日下午刊登温家宝呼吁平反“六四”曾遭薄熙来多次反对的报道;21日中国大陆网民突然发现国内网站解禁,可以搜索到有关“六四”的部分内容。于是这些消息又引发种种过度猜测。 细究起来,这些谣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薄熙来及其妻子谷开来的腐败问题。第二类则是由薄熙来牵扯出来的高层矛盾问题。第三类就是有多少军中势力卷入了这场权力斗争。 由于中国官方沉默以对,中国人又只好拿出从新闻字里行间读真意的看家本领。据说一向为青年、中年人不屑一顾的CCTV晚间新闻,最近收视率大增,人们耐着性子将枯燥的国内新闻从头至尾看遍,为的是看有谁没出现。其中关于传说中的薄熙来后台、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更是成了关注焦点。 谣言其实是专制社会民众的一种反权力武器。反观中国历史,流言四起并对人们判断形势起特大作用的时期,往往就是王朝步入末世乱世之时。从“谣言”这个社会切口管窥蠡测,我们可以洞见一个社会的世态人心,政治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近现代以来,中国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政治谣言纷传的年代,一是晚清,二是国民党政府败退至台湾前夕,三是1976年。 以清末为例,当时谣言纷传,其中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预言清朝灭亡的谣言,1911年在陕西就流传着“不用掐,不 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的民谣。另一类是渲染上层矛盾的谣言,譬如汪精卫1910年在北京以炸弹刺杀摄政王事,被谣传为炸弹是载洵、载涛两位皇室成员从伦敦带回交给汪,命其刺杀摄 政王。1910年10月间促成湖北新军哗变(即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的也是一则与士兵性命攸关的谣言,有人说官员们正在编制所有汉族士兵的花名册,将以革命党罪名逮捕并惩罚所有湖北新军的汉族士兵。这则谣言将新军士兵逼入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等面临的“大泽乡困境”:服从必然死亡,反抗或有一线生机,于是乃有10月10日晚上的楚望台起义。 中国不是信息透明的国度,每次权力斗争都会引起流言四布,连中低层官员都乐传这类流言并相信。现阶段处在网络2.0时代,一个政府不管其如何善于控制信息,却绝无可能完全控制该社会的所有传播渠道,控制得越紧,谣言的产生与传播也就越离奇。因此,今年2月王立军事件以来各种谣言纷传的状态,为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政治传播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一个社会的政治体系与传播体系之间是种共生关系。谣言之所以传播迅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统治乱象,是社会面临大变革、大分裂、大崩溃的预兆。可以说,这些谣言正从根本上侵蚀着中国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在各种谣言的发酵刺激下,中国人对政府的不满与轻视日益增长。 Categories: 未分类  |  标签: 何清涟 , 政治合法性 , 美国之音中文网博客 , 美国之音博客  |  Leave a reply

阅读更多

多维网上薄王冲突的官方版本,掩盖了真相和阴谋

多维新闻网上刊登的有关薄王冲突的官方版本,掩盖了真相和阴谋 网友老蝎认为: 多维新闻网上的官方版本,把薄王冲突归咎于王手下调查谷开来,令人难以置信。 王立军再彪,也是有头脑的,十年前他便清楚自己“口香糖”的地位,绝无可能主动去冒犯主子。 官方抛出这一版本,一来为了给薄戴上徇私枉法,迫害忠良的卑鄙人格的枷锁,二来为了掩盖真正见不得人的原因,即高层错综复杂、相互倾轧的权力斗争。 ————————————————————- 本人认为:老蝎的推断大有道理。 在薄王冲突的官方版本中,中共掩盖了真相和阴谋。 王立军是薄的狗腿子,王在官场混了如此之久,很清楚其中的厚黑潜规则。王抱着薄的粗腿多年,全靠薄的重用,也帮助薄干了不少坏事,薄是王倚靠的大树,王怎么可能去咬薄? 薄的妻子在东北,重庆的警方会不远万里,去调查掌握着他们生死大权的老板的家庭? 中共高层显然是在掩盖某些阴谋和真相,又要给党内和党外一个貌似合理的说法。 —————————————————————— 下面是多维网传播的官方正版: 习近平提方案 胡锦涛拍板 江认同 随 着时间的推移,因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并滞留,从而引发薄熙来被免职事件的真实脉络已经逐步清晰。据多维新闻从可靠渠道获取的信息表明,王立军 确因涉及薄熙来家人的案件触怒薄,此后又因担心人身安全滞留美领事馆。而中共最高层在如何处理薄熙来问题上,最终是由习近平提出方案,胡锦涛最后拍板,江 认同。 缘起谷开来 从接近中共高层人士处获悉,重庆公安局在办理某案件期间,王立军的5名下属在侦办过程中发现该案涉及到薄熙来的爱人谷开来。这5名下属不再敢往前推动,而据实告知王立军他们的重重压力和“难处”。 此前,有不少人士在谈到谷开来时就讲她也不是“简单”人物。一度有传闻称她利用律师事务所敛财,变相索贿受贿,甚至担任大陆多家知名地产开发商的法律顾问,所收费用估计达数千万元人民币之多。甚至有传闻称谷同时持有新加坡“绿卡”。 在 此情况下,时任公安局长的王立军将该案件向薄熙来进行汇报。由于案件涉及到谷开来,薄熙来当场十分震怒,立即要求王立军安排下属“处理”掉这个案子,不能 让“脏水”泼向谷开来。而王立军认为薄熙来的“处理”方法不可行,其下属宁肯辞职也会拒绝办理,因为已有负责该案的警察提出了辞职。薄熙来对王立军“不听 话”的态度相当不满(甚至有“传闻”王立军被薄扇了两巴掌),于是开始透过自己的方法干涉该案,并“处理”负责案件的警察。 随即,薄熙来 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向重庆有关方面不断施加压力,以各种名义开始调查负责该案的5名警察和王立军身边的工作人员。与此同时,重庆市委在2月1日下午召开 常委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免去王立军的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但该任免并未按规定征求公安部的意见。该决定在转天的2月2日正式向王立军本人和社会公 开宣布。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重重压力,让王立军实在想不通,同时也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在重庆宣布王立军不再担任公安局长的几天里,王立军透过自己的消息渠道获悉负责此前该案的5名警察已经无法联系,此后陆续传来的进一步消息让王立军甚至错误的判断这5名警察已经遇难。在这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中,王立军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与人身安全。 出走领事馆 王 立军在感到自己的生命开始遭受到严重威胁时,在压力下经过思量后遂决定以官方身份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该消息人士透露的进一步的细节表明,王立军先 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随后提出避难的请求。美国领事馆此时才获悉他前来领馆的真正意图,感到事态重大遂按照程序上报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美方在 这期间如何研判该事尚不得而知,但确定的是,美方随后将该事件透过外交部通知了北京的最高层。 中共政治局常委层面获悉该事后,立即派相关 部门高官前往重庆(注:目前普遍的说法是国安部副部长邱进带队前往成都)。而在此时,有权知悉这件事情的最高领导人之一秘密告知薄熙来相关情况,并要求其 妥善处理。薄熙来得知后,立即要求重庆市长黄奇帆前往成都处理该事,而此时的黄奇帆并不知道北京已经派人前来处理。 由于地理距离的原因, 黄奇帆率先到达成都。为官多年的他,深知现任副部级高官滞留他国领事馆的高度敏感性和严重性,是地方官员根本不具备权利处理的事件。但在薄熙来的命令下, 黄奇帆不得不去做些“工作”,何况王立军是自己政府系统的下属。黄奇帆在美领事馆见到王立军后,劝说王立军跟随他回重庆,但王却跟黄奇帆讲“薄熙来要杀了 他!”黄奇帆对王说,你神经病了吗,怎么可能杀了你?或许民间传播的王立军有“精神病”就出自这里。 随后,北京派来处理该事件的人马到达美驻成都领事馆,黄奇帆此时才得知中央已经派专人处理王立军事件,于是立即脱身,将该事件交给北京来人处理。期间并没有发生重庆和中央“抢人”的过程。其后,王立军“同意自动离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习提处理方案 “王立军事件”发生后,中共最高层十分重视事件的调查和带来的恶劣影响,紧锣密鼓的开始调查事件的真相。在王立军的“配合”下,事件的来龙去脉在短时间内已基本清晰。而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医学等方面的检查,确定王立军并没有“精神病”,一切正常。 需 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王立军事件”尚在调查,民间议论纷纷的之时。薄熙来在2月13日主导了一批官员的任免,其中包括任命邰展为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此前 邰展暂时在重庆市政府挂职任副秘书长。而邰展是中国前领导人江泽民的外甥,江泽民获悉此事后非常不满,甚至是愤怒。在这样敏感事件的敏感时刻,这“疑似” 是在利用江的亲人,“绑架”江泽民趟进这浑水。据悉,邰展是不会接触到江的一名“家人”,而江的某些家人喜欢在外面打着他的旗号行事。 在 事件基本清晰后,中共最高层处理该事件上升到另一个程序,就是如何定性该事件性质和处理相关人员。薄熙来自然要承担相当的责任,但薄毕竟身居中共政治局委 员之列,其父薄一波在党内的影响力余波犹存。虽然中共高层有不少人对薄熙来之前在重庆搞的很多事情非常不满,尤其是在政治路线、发展路线上。但种种顾虑, 似乎没有人愿意率先出来推动对薄熙来的处理。 为避免外界过多猜测和解读,中共需要尽快处理该事件,必须要最高层拿出决心。在此境况下,该 消息人士透露,其实在中国两会召开之前,习近平给出了对薄熙来的处理方案,胡锦涛拍板该方案。在随后在政治局九常委讨论中基本形成定案。但还是没有形成最 终的定案,因为还有高层在支持薄熙来。 据悉,在两会期间已有高层向薄熙来打招呼,不要对此事件和自己说过多的话,但薄熙来并没有遵从该建 议,依旧“我行我素”,不但在言辞中尽量想撇清自己所承担的主要责任,还专门为妻子开脱。在3月9日重庆市人大代表团公开记者会上,薄熙来近乎畅所欲言, 谈及了王立军事件、自己在十八大上的前途以及自己被外界爆出“丑闻”的儿子。他甚至表示自己相信胡锦涛最终会去重庆视察。当时外界就有分析称,薄熙来作为 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在这样一个公开场合以这种方式对最高领导人提出要求,很是不妥。 薄熙来在两会上的“折腾”,以及一系列动作和表态,显然和中共高层两会前的初步定案有明显差距。这最终让中共政治局常委们对薄熙来感到失望,于是形成了处理薄熙来的最终定案。在两会上的“折腾”成为压倒薄熙来政治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3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召开完记者会后,就立即着手处理此次事件。当天就要求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留在北京。在晚上召开政治局会议后,正式宣布薄熙来不再“兼职”重庆市委书记。随后该决定正式传达给部长级以上官员。 目前,对薄熙来的进一步调查还在进行中。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