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

中国选举与治理 | 袁刚: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先撤除老干部局

袁刚: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先撤除老干部局 作者:袁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3-21 本站发布时间:2012-3-21 15:38:43 阅读量:689次   (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新年伊始,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新任省长朱小丹先后表态,认为深入改革必须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约。朱省长更明确指出:“目前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阻碍改革的最大的障碍、最大的因素是这些年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接下来的改革确实需要勇气,我们有决心突破这种利益格局,尤其是突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政府部门权力和利益格局”。   广东省党政首长说得是多么的好哇!广东也不愧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敢为人先,一直起着改革开放窗口的作用。这次广东省党政首长坦诚地提出,要以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来深化改革,在社会各界引起巨大反响。什么是既有利益格局呢?就是既得利益根深蒂固无法破解,政治上讲即因权力凝固化而形成的党政干部特权集团,为保有特权利益而拼命阻挠改革。朱省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党政权力机构的设置,也存在“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特权部门,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造成官民关系的扭曲,存在着不正常的利益格局,由此造成很多弊政。   就拿从中央到县区党政部门普遍设置的“老干部局”来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特权部门,其与老百姓的利益无涉,是专门为特权利益服务的不伦不类不合时宜的机构。   老干部局也最具有中国特色,因为全世界各国都没有,唯独中国有。老干部局隶属于党委,由于中国党政不分的政体格局,老干部局虽不列于政府行政机构序列,却统统都吃财政饭,其部员有公务员编制,由纳税人供养,服务对象仅限于少数离退休的老干部。   老干部局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前三十年并无此机构。当然,改革前无老干部局,并不是说那时干部就没有特权,那是因为49年后打江山坐江山的干部,尚是青壮正当年。年既未老,固无须设置老干部局。文革十年浩劫,当权的干部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文革结束,他们大难不死获得“解放”,却已年老。改革之初,胡耀邦总书记提出干部年轻化,邓小平、陈云等老资格带头退出第一线,成立顾问委员会,安置退下来的老干部。地方各级政府党委也跟进,于是乎相当一批开国元勋及地方各级老干部,都办理了离休。他们退下来,放弃了权力,但待遇没有变,有的甚至还提了级,提高了待遇,备足华贵荣誉,少管事,有时仅顾问顾问,而安度晚年。   但若干年后,退下来的领导连顾问也没法干了,于是又撤销了顾问委员会,成立了老干部局,专门为离休的耆老服务。对开国元勋给予特殊照顾,人们可以理解,他们人数不多老百姓也负担得起。老干部局本应是一个临时机关,待离休的耆德安享天年后,象顾问委员会一样也应裁撤。然而,三十年下来,老干部局非但未见撤除,反而从中央到地方渐成规模,自上而下形成系统,并强化了其职能。开始时老干部局的服务对象是县处级以上离休干部,这部份人随着时光斗转所剩无多,于是又扩展为副处级退休干部,县区政府副处级干部也不多,于是将副科级以上退休干部也统统纳入了其服务范围。   老干部局的具体职责都有那些,都做些什么服务呢?我们查看一些公开的政府网站,老干部局公示的工作职责除大量的套话外,具体的就是照顾老干部生活,如组织体检、参观考察、享用公车、落实经费、安排后事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无事找事,包括过年过节上门看望,组织学习文件等。既然退休,学什么文件?又凭什么要组织看望?这难道也能算是“工作”?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机构干这种无聊的事吗?再说啦,伺候老干部们可设一个“局”,老教授老教师是不是也应专门设一个“局”来伺侯呢?而一般公务员、老工人,凭什么就没人管呢?这不是明显的特权吗!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各国都找不到老干部局这样公然为特权阶层服务的机构,如果说有,也只能在古代王朝中去找,如清朝的宗人府。老干部局的性质,到底是为官员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一看就知,还用得着回答吗?亿万民众的纳税钱,凭什么就可往离退休老干部身上乱花,退下来的官员凭什么仍然享受公车?老干部难道个个是老爷,要专门设置一个“局”来伺侯?这又是那一方的歪理?不能口头上讲权为民所用,讲政府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在为自己服务,权为己所用,并且官官相护。官场逻辑是在位者要维护退位者的特权,将来自己退下来也才会受到新进者维护,于是乎形成凝固化牢不可破的官僚特权利益阶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格局,而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   所谓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破除特权。政府改革,首先就应向自己开刀,切除自身的弊端。然而,我国改革三十多年了,行政改革精简机构虽三番五次,却整出个赤裸裸的特权机构—-老干部局。同类机构国外没有,国内以前也没有,现在竟是上上下下一大摊。既不为人民服务,而专门为一小撮有权有势的官老爷服务,老干部局又能算是一个什么机构?我看其不仅是一个特权机构,而且是一个腐朽机构,其存在根本就没有什么正当性。象这样一个有“特色”不伦不类的部门,其实尤如一个脓疮,毒害着政府的机体。而改革就是刮骨疗毒,既然要破除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约,向特殊利益开刀,首先就应将流着脓且暴露在外的特权机构老干部局撤除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干部既然已退休,其身份就是普通老百姓,就没有任何理由再享受特权。且离退休老干部既有优厚的退休工资,有公费医疗保障,在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可享受社会化的服务,出门“打的”,出游可参加旅行团,可花钱买各种服务,还用得着耗费人民的血汗钱,专设一个局来伺侯吗?诚如朱小丹省长所言,老干部局正是一个“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部门,要尽快革除,不然既跟不上形势,也对不起人民。   改革时代的公共政策,要向多数人的利益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在我国占人口数量极少部份的老干部,从来就不是弱势群体,用不着专设机构来伺侯。老干部们作为一个群体,其在位时有权有势,退位后余威仍在,人们不敢得罪,惹他们不起,要革除他们的特权,尚需要勇气。广东省的改革领导人有决心突破这种利益格局,受到人民的称赞好评,如果退休老干部也能配合响应,自觉放弃特权,撤除老干部局,则可谓是体制改革迈向深水区的第一步。如果在位的与不在位的官员,能和全国人民一道,大家齐心合力,向根深蒂固的特权利益宣战,告别特权,官民平等,兴利除弊,就能大大降低改革的成本,减少重重阻碍,将我国的改革事业引向纵深。如此,则国人幸甚,改革有望可期。   (2012.1.26)        

阅读更多

世界媒体看中国:中共内斗秀

在国际媒体看来,中共有内斗不是新闻,至少不能算是正经的大新闻。中共的内斗通过可信的内部文件泄露出来才算正经的大新闻。 重庆市原副市长王立军2月6日突访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并试图寻求庇护,导致中共重庆市委书薄熙来在3月14日被免职,这一系列事件所显示的中国执政党共产党高层内斗近日又出现新剧情。互联网上流传、并得到多家国际媒体分别证实的中共内部文件,首次透露了原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到美国总领事馆请求庇护的来龙去脉。 奥妙无穷、内涵丰富 星期一和星期二,负责报导中国事务的世界媒体记者忙碌异常,各显神通,八方打听,证实设在美国的中国新闻网站博讯在周末发表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以及王立军跟其上司薄熙来的纠葛的通报是可信的。 根据网上录像录音整理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让国际媒体驻中国的记者们感到最有趣、最刺激的,显然是以下三段奥妙无穷、内涵丰富的文字。这三段文字所讲述的事情跟优秀的文学叙述一样,将出人意料的事情(一位中共省级干部到美国领事馆寻求庇护)讲得令持怀疑态度的读者也不得不承认是在情理之中: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现已基本查清了王立军事件的经过和原因。今年1月28日,王立军找薄熙来同志通报有关重要案件与薄的家人有关,由于办案人员为此感到了压力,已经接到辞职信,希望薄熙来同志予以重视,妥善处理。薄熙来同志对此十分不满,随后找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商量,以多岗位全面锻炼为由,提出调整王立军工作。 “2月1日下午,重庆市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免去王立军的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事先未按规定征求公安部的意见。王在市政府不再分管公安司法工作,调整为分管教育、科技等工作。为此,王立军想不通。2月2日,市委有关负责同志到市公安局宣布王立军不再担任党委书记和局长职务后,在薄熙来同志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压力下,有关方面以各种名义违规审查王立军身边工作人员及有关重要案件的办案人员。 “王立军认为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遂决定出走,并于6日下午在事先未按程序报批的情况下,独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先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随后提出避难的请求,并根据美方要求写了政治避难申请。7日晚,经中央派出同志当面做王的工作后,王立军同意自动离开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 《纽约时报》的解读 王立军为什么要到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去寻求庇护?此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大致不差的谣传。如今,人们终于知道了个中确切的消息。不过,这确切消息当中也夹杂的谜语,如“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先与美方人员谈了有关合作交流事项。”王立军所谈的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合作事项呢? 对美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迈克尔·瓦恩斯和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来说,这样的问题显然也是有趣的问题。但在星期二发表的报导中,两位记者将重点放在了别处。他们介绍了该报对上述中共中央文件的独立证实,并对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提出了解读: “中共中央委员会星期五向中共党政官员传达了‘对王立军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并滞留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的通报。’星期四,中国刚刚宣布薄熙来被免职。该通报的内容分别得到一个部级研究院研究人员和一位重庆官员的证实。该官员获得在政府会议上听取该报告的同事的通报。 “跟近几天来中国当局的行动结合起来看,中国政府决定开始展示薄熙来的问题,显示当局在进行一场让他名声扫地的行动。薄熙来是一位广受欢迎但争议众多的政治家,他的父亲是中国革命时代的领导人之一。早先他公开地寻求在今年晚些时候中共领导层权力交接的时候晋升最高领导层。 “如此展示薄熙来的问题也令人想到一种前景,这就是薄熙来可能面临他这个级别的官员所罕见的刑事罪指控。北京和上海的中共市委书记分别在1995年和2006年被解职,后来被监禁,罪名是贪污腐败。那两位被解职的直辖市中共市委书记跟薄熙来一样,也都是有25个成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跟薄熙来一样,当初那两个人被解职也被认为主要是因为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但一些政治分析家如今表示,他们认为薄熙来这次被解职可能情况更严重,因为这不仅仅是牵涉控制权之争的问题。” 《纽约时报》两位记者在报导中也提出了一些令人不能不好奇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王立军究竟跟美国领事馆官员所商谈的“合作交流事项”是什么?再一个则是一个更重大的问题,这就是这份泄露出来的中共中央文件没有解释,为什么作为薄熙来的下属,王立军要调查自己的上司的贪污腐败问题? 美联社的解读 跟《纽约时报》的两位驻北京记者一样,美联社驻北京记者克里斯托弗·波丁也将中共中央办公厅通报解读的重点放在了王立军跟薄熙来围绕薄的家人问题发生的纠葛上。波丁星期二发表的报导,显示了中国高层政治的诡异: “一份泄漏出来的文件显示,中国一位最喜欢抛头露面的政治家在他上个星期被解职之前试图干预涉及他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调查。有关文件已经给原本是中国多年来最大的一项丑闻火上浇油。” “有关薄熙来利用权力包庇家人的指控是不同寻常的,部分原因是,如此滥用权力被认为是广泛得到中国官员的容忍。现在不清楚薄熙来遭到惩罚是因为他自己的过错,还是他的下属的过错,或者是他自高自大,自我拔高的做法让那些死板沉闷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生气了。” “据认为,大多数中国官员或其家人都有贪污腐败或渎职的事情。假如王立军没有去美国总领馆,薄熙来不大可能仅仅因为干预对他家人的调查就受到惩罚。” 重庆和北京“去红” 薄熙来究竟为什么会遭遇如此这般大动干戈的解职?美联社记者波丁的猜测之一是,或许“他自高自大,自我拔高的做法让那些死板沉闷的中共高层领导人生气了。” 无独有偶,法国主要报纸《费加罗报》驻北京记者阿尔诺·德拉格朗日在他星期二发表的有关中共泄漏文件的报导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 “薄熙来在中国是唯一试图通过媒体来建立自己的支持者基础的政治家。他谴责贪污腐败和贫富悬殊,也获得许多人的响应。他这种脱离中共传统行事方式的做法,这种不尊重既定规矩的做法,是他倒台的部分原因。” 在报导和解读有关王立军/薄熙来的中共文件之余,德拉格朗日还注意到重庆和北京正在发生的诡异的事情,这就是他说的“去红”运动(une campagne de  “derougisation”),即在薄熙来倒台之后,重庆和北京当局开始禁止、至少是严格限制薄熙来所提倡和推动的所谓的“唱红歌”: “时光流转,一场‘去红’运动正在重庆展开。在北京故宫北面的景山公园,由退休的人每天进行的唱‘红歌’的聚会如今也被取消。” 在权力斗争中败北 说到诡异,日本主要报纸《每日新闻》星期二发表驻北京记者工藤哲和成泽健一联合撰写的报导,报告了围绕薄熙来的诡异的中国政治新动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本来力图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的薄熙来在被解除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的职务之后,清除薄熙来影响的动态在加速。薄熙来的政治手法受到那些认为改革开放加剧了贫富悬殊和贪污腐败的保守派的强烈支持。观察家们认为,中国当局对同情薄熙来的议论高涨、支持改革的议论停滞感到担心。自3月14日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以来,薄熙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再次露面。他被当局羁押的消息满天飞。” 日本另一家主要报纸《产经新闻》星期二发表记者矢板明夫从北京发出的报导,报告了自中国人大年会结束以来就不见踪影的薄熙来及其家人的坏消息: “来自中共内部的多个消息来说,先前被解职的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62岁)3月19日被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拘留,其妻子也因贪污受贿问题正在受到调查。薄熙来先前被认为可能在今秋中共党代会上进入下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他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家主席)的一派因政治路线不同而对立,如今他在权力斗争中败北,已经完全倒台。今后他也有可能被刑事起诉。” 来源:德国之声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解放军报重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号的《解放军报》头版刊发一篇评论员文章;文章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抵制“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评论界人士表示,“军队国家化”需要以政治民主化为前提。 对于中国“军队国家化”问题,人们最近议论得略许多了一些,这与今年二月底、三月初以来的一则传闻有关:中国军方副总长章沁生因发表支持“军队国家化”的言论遭停职。这一传闻引起观察界的高度兴趣。香港军事评论家马鼎盛说,他对此也有所耳闻,但是这只是传闻而已。马鼎盛说,《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的核心意思是:中共18大召开前夕,军队稳定不能有任何差池: “我听说了,传言。” 记者:“解放军报的这文章是不是有所指?” 马鼎盛:“肯定有所指。会不会社会上或者政府里有一些让军队国家化的声音,这肯定存在,关键是影响力有多深?这篇东西就是讲十八以大前军队要稳嘛。不管中南海里面发生什么事情,军队绝对听党中央的,有的人如果想利用部分军队来参与政治斗争,这大可不必。” 美国托莱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冉伯恭表示,他很难相信一个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敢于支持“军队国家化”。他说,“军队国家化”是希望中国实现民主的西方国家的一厢情愿:   “西方希望中国真的‘军队国家化’。我可以说现在来看是西方国家一厢情愿的想法。据传现在中国的军事将领公开提出要‘军队国家化’,对这个传言一般人都很惊奇,因为现任的国家高级将领公开主张军队国家化就等于是政治自杀。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做,敢这样做。” 这位政治学学者表示,“军队国家化”就是军队归政府而不是归某个政党领导,但中国实行党政军一体的一元化政治制度,军队归政府领导就是归共产党领导。冉教授说,在当前中国的政治制度下,无法实现“军队国家化”: “中国是一党专政——共产党专政。实质上军队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现在的《宪法》规定军队是属于共产党指挥。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自动就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领。在宪法上党和政府是分开的。政府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最高的权力机关。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它是一套人,国防部是挂国防部的牌子,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军委,是一套人。在这种制度下,表面上是党政分开的,实际上党和政府是一套人,是一回事。一党领军,不但一党领军,而且一党领政。所以在种情况下,主张军队国家化可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把全部把这个制度彻底换掉,彻底改掉。” 美国威克森林大学教授李伟钦也表示,实现“军队国家化”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民主的政治制度: “军队国家化最好的条件是政党政治要有一些竞争。现在你没有竞争式的政党政治,那你讲军队国家化就不太可能做得到,这是第一个,因为你永远是一个执政党的话它不会放手嘛。基于革命的传统或者政治上的传统,它绝对不会让军队国家化,因为党政军绝对是三位一体。如果军队国家化之后,党的做法不见得能够让军人了解或容忍。军队如果是国家化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是一党专政的时候,它就怕说党的决策跟军人的看法不一样的时候,军人因为他掌有武力,他到时候就会干政,不但干政,而且有可能政变。” 香港军事评论家马鼎盛表示,中共自认为从前苏联解体和台湾民主化中得出了它所谓的“教训”:“军队国家化”会导致动乱和分裂: “有两个事实摆在这里,一个是中共认为苏联崩溃,军队国家化应该是很大的一个因素。苏军以前是叫红军。红军变成苏军以后,党对军队的领导就削弱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也削弱了。再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湾。台湾的国军本来是党军,后来民主化了以后,国军就是国家的军队了。政党?,军队不表态——中立。它不会因为它传统是国民党它就不服从民进党。它不会。这种民主进程在中共是绝对不允许的。 基于这样惨痛的历史教训,所以要强调这一点,而且它把军队国家化和动乱和分裂联系起来。这个概念就是这么定的。” 记者:“前苏联的军队国家化从中共的角度来看是有教训的。可台湾现在不是搞得挺好嘛?” 马鼎盛:“那是你的看法。中共觉得台湾那是坏透了。一民主使得台湾乱得一团糟。它喜欢老蒋的时候,大家敌对,但关键是一党专政是共识。” 《解放军报》19号的评论员文章除了表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而外,还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首位。这两个方针其实是相互关联、互为表里的;从遵义会议奠定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以来的大半个世纪里,一直没有变化,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挑战。 这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BBC | 重庆市长:不出乱子让中央放心

《重庆日报》头版刊登文章,拥护中央决定。 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全市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确保不出任何乱子,让中央放心”。 这是自薄熙来上周被免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后,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全市干部会议上再次呼吁党员干部对新市委表示支持。 “让中央放心” 尽管中国官方目前还没有公开薄熙来被免职的具体原因,但分析认为,重庆前副市长王立军在二月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事件是导致薄熙来被免职的其中一个原因。 薄熙来被免职后,中共中央宣布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新书记。 黄奇帆在周二(3月19日)上午举行的会议中呼吁干部“要在以张德江同志为班长的市委领导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努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则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任市委书记张德江在会议上说,干部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统一思想” 薄熙来(右)被免职后,中共中央宣布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新书记。 张德讲呼吁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分析认为,官方媒体报道重庆市政府以及下属区县近日一系列的宣誓表态活动,显示薄熙来被免职在重庆内部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张德江在会议中进一步指出,今年5月重庆市将召开第四次党代会,规划今后五年的发展。 他呼吁党员干部“选配好新一届市委班子”,以迎接中共18大的“胜利召开”。 重庆日报还说,黄奇帆市长在周二会见到日本中小企业厅长官铃木正德,称重庆今后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阅读更多

译者 | 《外交学者》 能信任朝鲜吗?

核心提示:尽管局势发展令美朝外交朝着好的方面扭转了一分,有助改善潜在的地区动荡因素,但未来前景如何取决于朝鲜是否会履行其承诺。比如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尽管朝鲜的承诺符合恢复六方会谈和能源援助的前提,但迄今没有人能承诺恢复会谈。 原文: Can North Korea be Trusted? 发表:2012年3月13日 作者:Ong Suan Ee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现在,朝鲜终于承诺暂停所有核试验、宁边的铀浓缩项目以及远程导弹试射,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查。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 上月美国和朝鲜外交人员在北京对话后达成协议,一些人兴奋地称之为”突破性进展”。美国这边称这是朝着朝鲜半岛彻底、可靠的和平无核化迈出了”适中的第一步”,但也提醒称需要耐心行事,确保取得更深入的进展。 很多人希望这种外交僵局的终结将会重新打开弃核谈判——恢复六方会谈形式是可能性最大的选择——更宽广的大门。这是必然的。然而,更仔细了解朝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后我们会发现,其实现在需要更谨慎。 多年以来,朝鲜一直在循环一个不断挑衅然后又对美日韩适应性调整姿态的怪圈子。在2007年,平壤同意废除所有核设施,作为交换,朝鲜能从六方会谈的其他国家得到经济、能源和人道主义援助。然而,朝鲜在2008年9月试射远程导弹,拒绝冻结宁边核设施,禁止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彻底颠覆了此前的立场。在2009年4月,朝鲜继续在这条挑衅的道路上行进,发射大浦洞-2型火箭,引发联合国安理会一致谴责。朝鲜对此的回应是驱逐所有核查人员出境并抵制六方会谈。 在2009年5月,朝鲜进行了第二轮核试验和远程导弹试验。次年3月,朝鲜击沉韩国”天安”号军舰,之后向以斯坦福大学西格弗里德·赫克为首的美国专家团展示了其先进的铀浓缩能力。2010年11月,韩国延平岛炮击事件的发生令半岛紧张局势一触即发。 相比之下,2011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回归到一个适应调整的状态中。美国和朝鲜谈判代表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对话,希望最终能恢复六方会谈。然而,金正日逝世和他的儿子兼继承人金正恩成为新一任领导人后,这一进程又停了下来。 考虑到这么多年以来如过山车一般的局势发展,美国对这次北京对话没有抱太大期望也是正常的。在为期2天会晤的最后,美国外交人士说他们没有听到朝方做出任何”表面上或实质上”有新意的表示。美国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格林·戴维斯甚至表示,朝鲜领导权更迭似乎没有改变朝方的立场。因此朝鲜出人意料地同意暂停其核进展引发外界对其动机的猜测。 很多人怀疑朝鲜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其核计划,尤其是在金正日去世之后。朝鲜已经表示要继续坚持金正日的政策,将核计划和他的遗产联系起来。因此有人认为,朝鲜暂停核进展是为了获取美国的信任,减少朝鲜对中国的依赖。此外,今年是金日成的诞辰100周年,朝鲜政府有可能希望美国粮食援助能巩固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尽管现在猜测这份协议是否能为恢复六方会谈铺平道路仍为时过早,但仍有证据显示,这反映出朝鲜姿态在逐步发生变化。毕竟朝鲜决定在敏感时期选择以对话为基础的外交途径而不是让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这已经朝着与美日韩增加政治接触的和平发展道路迈出意义重大的一个脚步。此外,这也间接推动了全球核不扩散议程的发展。朝鲜的同意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欢迎,它近期正高度关注伊朗Parchin核设施的披露和进入问题。 然而,尽管局势发展令美朝外交朝着好的方面扭转了一分,有助改善潜在的地区动荡因素,但未来前景如何取决于朝鲜是否会履行其承诺。比如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尽管朝鲜的承诺符合恢复六方会谈和能源援助的前提,但迄今没有人能承诺恢复会谈。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朝鲜也没有表示它们在朝鲜彻底、真正、不可逆转地弃核后能为朝鲜带来什么作为交换。 在朝鲜国内,朝鲜劳动党将会在四月中旬召开党代表大会,让金正恩接过他父亲统领该党的接力棒。上次该党召开这种性质大会时,是宣布金正恩成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和金正日继承人。现在金正恩是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但是还没有担任其他重要职位,包括劳动党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一把手的头衔。一些分析家认为即将到来的4月份有可能是他获得这些头衔的时候。不过正式权力移交后朝鲜外交和/或核政策会否出现其他转变,人们仍拭目以待。 撇开种种猜测暂时不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朝鲜整个外交与核政策历史是人们充其量只能保持审慎乐观态度的根源。 Ong Suan Ee 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S. Rajaratnam 国际研究院多边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 这里 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