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

信力建 | 珠江论道:中国向何处去?

作者: 信力建   3月14日,在好友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编)的引荐下,与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会面,同座的还有杂文家鄢烈山等人。王志纲的大名,可能大多数人还是耳熟能详的。 王志纲其人 王志纲,1985年至1994年任新华社记者。其中,对东西部关系问题、广东和邻省政策磨擦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诸侯经济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对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胶东模式进行过系统的总结,产生重大影响。发表《广州人经受了三次冲击波》、《中国走势采访录》、《珠江三角洲启示录》等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出版《中国走势》、《商战如战场》等5部专著。从1992年开始,王志纲介入电视领域主持拍摄多部大型电视专题片,引导出我国电视片纪实风格的新潮流。1994年下半年成为独立策划人。1995年创办王志纲工作室,任首席策划。作为工作室的灵魂人物,是工作室理论和方法的创建者,主持了诸多成功的案例,包括广东碧桂园、99昆明世博会、山东双月园、重庆龙湖花园、广东金业集团、杭州宋城集团、杭州天都城、贵州茅台集团、中体产业等策划项目。2001年主持广州星河湾、南国奥林匹克花园的”华南板块”之战在地产界引起轰动,成为业界典范。 2002年4月创办并主持“北京财智经济战略研究院”,整合城市与区域经济方面的专家,重点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与咨询工作。 起名是相当有学问的事情 王志纲先生是比较随和的,刚开始见面就与我开玩笑说:“我以为‘信力建’是一个品牌,不知道原来是名字。”大家会心一笑之后,王志纲三句不离本行,他接着说:“对我们策划来说,起名字是相当有学问的,很多地方政府、企业就要你给他们地方或企业起个名字或想一句广告语,一个名字、一句广告语就值300万以上,我真是绞尽脑汁。像后来的“碧桂园”以及他们的广告语“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都是我想出来的。” 中国向何处去 王志纲说,他此行来广州见几位比较知名的学者,主要是希望大家为他的新书提供一些思路。十八大、两会都开了,中国向何处去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本来他作为一名商人,做好自己的生意就是最大的贡献了。但北京的出版社找到他,希望他能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加上体制内体制外的经历,写一本关于中国未来走向的书。他认为,目前中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现在很多政府部门,还是用管家奴的方式来工作,已经与现实完全脱节了,才容易导致社会矛盾,这是很荒唐的。他把现状概括为:经济基础多元,意识形态混乱,上层建筑空转。 邓小平南巡是为了救自己 王志纲:目前很多经济学家跟我们的认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因为我们当时深入到改革开放破题的第一线,整个市场经济是怎么来的我都很清楚。1984年,我就在广东,一直到1994年才离开广东。整个广东的重大事件我都参与过,包括邓小平的92南巡,南巡的过程是怎样的,来来往往的电话汇报沟通,我都在旁边。事实上,邓小平的南巡是为了救自己,因为要“批邓”嘛,他先是去上海,后来被打回来了,那个时候邓家都强烈感觉到危机感,因为改革开放遇到阻碍,呆滞不前。但邓小平得到了杨尚昆等人的支持,然后还派军队赶过来保驾护航。高层看到邓小平是铁了心要改革开放了,也就马上调转风向。 WTO让国人富裕起来 王志纲:离开体制20年以后,与各个省级干部等进行“无缝对接”,合作很多,知道各地的经济奇迹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成都崛起、西安大发展、大北京首都圈、江苏改制、昆山模式、浙江怎样从小狗经济到狮子经济,其实这些都与WTO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客户做了十几年资产才千百万,突然变成了十几二十个亿,什么造成的?就是WTO。短短十年,中国就成了“世界威胁”,是第二GDP强国,这时候就到处花钱烧钱,旧体制的复辟,然后体制一下子逆转,政府突然之间无所不能,社会主义优越性如何如何。到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政府进退失据,一夜之间非常鲁莽和匆促地出台了四万个亿。这四万个亿,造成了大量的国进民退,官商勾结,效率低下,地主大批出现,整个改革30年的成绩一夜之间打回去了。胡温这十年的坐过山车式发展,是非常有意思的,但也是非常不科学的。 双轨制争论 王志纲:1987年我还采访了华生,当时关于双轨制的问题,争论很大。赵紫阳当时还就双轨制说过一句话:学者总希望政治家采纳他们的建议,从而流芳千古。而政治家却要为这些建议的使用,负上历史责任。当时双轨制催生了许多腐败,我问华生怎么看,华生无奈地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然后我又问他是怎么得出双轨制结论的?他说:他是学数学的,后来学数理经济学,他是用数学模型测算出来的。其实这也是现在经济学出现的很可怕的问题,都在搞沙盘推演,看起来很严密,但中国的经济情况和西方经济的定量化是很不一样的。中国的统计学就是很扯淡的,随时为政治服务。华生也没想到,最后竟然出现了“官倒”怪胎,一下子民怨沸腾。但在我看来,双轨制确实是不二之选,因为中国像东欧、苏联等一样搞休克疗法是不可能的。 弯道超车车毁人亡 王志纲就准备出一本新著作《中国病》(暂定名)征询我和鄢烈山的意见,鄢烈山首先从媒体人遭受各种审查困境谈了自己的看法,鼓励王志纲要出这本书。另外,鄢烈山老师还谈到当时有媒体采访他关于薄熙来的看法,鄢老师回答说“薄熙来要竞争入常非常正常,他不服气是很正常的,应该鼓励地方诸侯竞争,但他选择的民粹主义手段不合历史潮流不符合人心,但他有合理性的一面。如果中国每个人都想当总统,那就有救了。”王志纲说:“当时重庆搞‘唱红打黑’的时候有人问我是什么看法?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弯道超车,第二句是车毁人亡。” 500家族应先有改革共识 听完王志纲和鄢烈山的谈话后,我说了几点观察和看法: 1、在目前中国没有信仰的情况下,群众自发的信仰是很重要的,并且这是建立公民社会一个基础。新教和罗马教廷不同,罗马教廷有教宗、有组织,新教随五月花号到美国之后,受到了排斥,就没有组织。在以色列犹太人金殿被毁之后,有一个重大的转变。拉比原来是个牧师,就是负责祭祀的祭师,但是在没有金殿的情况下,身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就成为了教师,拿着圣经和塔木德去传教,走遍天下。现在美国民间的发育,主要是靠新教。在民国时期,教会所办的学校已经跟国际接轨了,并且质量和水平都达到了一流。 2、现在的500家族既有权也有钱,这也以前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毛在世的时候,所有财产都是毛的,像朝鲜金家一样,谁敢拿都得毙掉。后来邓上台就跟其他元老瓜分了毛的财产,也就是说毛是董事长,邓是摄政王、代理董事长,邓之后的最高领导人就都只是总经理了。所以,中国的问题就是500家族的问题。如果他们没有选好合适的负责任的代理人,那有可能出现王志纲说的毁灭的情况。他们现在应该内部讨论好,他们要知道现在环境这么恶劣,贫富差距巨大,贪了权钱有什么用?逃出国外就能够免责吗?现在联合国都通过决议,你作恶犯罪贪污,无论逃到哪里都要被抓。像金家、卡扎菲这些独裁者,发生大事他们在国外的账户很快就被冻结了,这样贪污也是白贪的,逃也没法逃。所以,如果500家族有智慧,就该尽快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和妥协的民主机制,其实民主和宪政也是保护有钱人的。像薄熙来,被抓的时候要想着尽快请律师,让审判公正。但他在重庆一手遮天、践踏法制的时候,有想过他也会成为落水狗吗? 3、民主要从私有化开始。本身有产权,对政府就有诉求。要收税,就得让资本家去创造财富,否则税从何来?把鸡杀了,鸡蛋就没有了。杀鸡取卵的话,就会回到文革时候,也就是官不聊生。其实八九年时候,动荡的原因是官不聊生,官在妒忌。因为当官的收入很少,没有私企的收入多。现在的问题是,经济政策很可能就再次导致官不聊生,这四万亿和疯狂信贷,对老百姓进行了财富掠夺,如果再来这样的盲目投资或者盲目的城镇化,就很容易出问题了。官员的财产就很可能被掏空,现在银行存款谁最多?就是官员,他们占有了最多的社会财富。而当财富被稀释之后,就会是他们自己内部的战争。 4、与美国的关系应该重新定位。从邓小平开始的国家领导人,其实在上台之前都会访美,之后就坐稳江山。每一位领导人临近上台“转正”时,都会先访美,去拜码头。但现在主流媒体还在宣传美国是敌对势力,忽悠老百姓反美,但领导层内部并不认同,很简单的表现就是100多万的裸官大都把家人送到美国去,生活或者读书,他们从心里是认同美国的价值观的。假如这种情况在古代,就相当于把儿女家人都当成“人质”压在别的国家了,并且还有近2万亿的债务借给美国,与美国的贸易额也是最大的,这个政府怎么看都不像是“反美”的。既然事实是这样的,为什么还要宣传反美呢?所以,政府应该跟人民说清楚美国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 大多数人对习李新政还抱有期待 在座的还有人认为,现在大家对习李还是有期待的,尽管现在政治精英、商业精英、知识精英或多或少都有基本的民主意识,但大家都知道推行民主是件挺危难的事情,所以他们还是希望出现明君。毛泽东开创了一个时代,邓小平开创了一个时代,习能不能也开创一个时代呢?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无论是江还是胡其实都是过渡人物,大家更多的是把希望放在习身上。习能为中国带来什么?即使他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这个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最高领导人物如果能选择一个好的路子,那中国很可能平稳过渡,但如果他还是个过渡人物的话,那就有崩盘的危险。中国的三大精英占不到10%的人,但他们是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一群关键人物。同时,他们都有对革命很深的恐惧感,并且对民主也有恐惧感,他们认为民主将剥夺他们的权利,即使民主是个目标,但短期内实行很可能给他们带来损失。所以,大家才寄托明君出现,带领大家平稳走向民主,这是最好的结局。 在中国最不安定的是官员 在座还有人提到,中央党校曾经做过一个调查,90%以上的官员希望改革。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现在最不安定的是这群官员,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在这样的体制下,按照党章宪法,官员应该是穷人,是无产者,不应该享乐在前。但权力这么有诱惑力,使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取大量财富,但他们拿着财富有什么用呢?他们不能光明正大地用,活着很没安全感没意思。所以他们希望法律能够规定他们获取的这些财富成为正当的,他们也清楚民主价值是最可贵的,而他们的价值观也是普世价值的,不然不会把子女送去西方,包括薄熙来。这么多年来,精英结构是有共识的,这个共识就是普世价值。所以说“五不搞”只不过是宣传手段,他们心里非常明白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知不觉席间谈话近三个小时,谈得非常尽兴。王志纲先生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见识过人,王志纲品牌得以在策划界首屈一指绝非偶然。王志纲说他现在主要在搞花钱不挣钱的东西,就是办战略思想库,我说我也办了一个信孚研究院,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接近的想法的。我们最后约定,各自成立和主办“饭局”,他是北京饭局的总张罗人,我是广州饭局的总张罗人,不图经世致用,只图酣畅淋漓。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已实现和未实现的中国梦

中国主管宣传、教育的部门和共青团正在启动一轮春季宣传攻势,目标是让国民特别是青少年接受“中国梦”。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要求,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陈占彪:传统文化缺位与当代社会三重危机

陈占彪:传统文化缺位与当代社会三重危机 进入专题 : 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    ● 陈占彪        近年来,重新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有意识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成为学界、官方和民间的共识。传统文化复兴的“必要性”蕴涵在长期以来与传统文化缺失相关的三大社会危机之中:从文化安全层面看,面临着开放社会中文化的“失传”和“失守”问题;从精神慰藉层面看,面临着物质社会中精神的“空洞”和“空虚”问题;从道德重建层面看,面临着市场社会中道德的“失序”和“失范”问题。而这三大社会危机的解决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回应,这是复兴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所在。      文化安全与文化的“失传”和“失守”      我们常常会听到生物安全、军事安全、国家安全、能源安全之类的说法。今天信息交流极为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安全观,即“文化安全”,我们面临着突出的文化安全问题。倡扬传统文化以应对中国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失传”和“失守”,有利于强化国家民族的身份认同,维护“文化安全”。   当我们指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虽然会强调其所处地域、种族特征等因素,但“文化属性”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因素。我们向来就有以文化而不是以地域、种族等因素来分别你我、区分中外的传统。钱穆称,“中国人言天下,乃指社会人群,兴亡则指文化道统。”对中国人来说,一个国家之覆亡往往不在于军事之失败,而在于其语言、文化、学术之灭亡,“只要政体不变更,王室推移,无关重要,至于衣冠文物,则为民族文化之象征,不肯轻变。”两汉对待匈奴、西羌诸族的招抚怀柔,南北朝时北方士族与诸胡合作都无不是基于此“文化决定论”。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知识分子尤其是易代之际或危亡之际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固有学术文化倍加重视的原因。他们无非是想藉此能为华夏学术文化留存一线香火,以图保存中华,这就是文化救国的理路,章太炎在《国学讲习会序》中说:“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章太炎的弟子鲁迅也相信文事之力终胜于武事之力的道理,他说,“递文事式微,则种人之运命亦尽,群生辍响,荣华收光;读史者萧条之感,即以怒起,而此文明史记,亦渐临末页矣。”   “文化亡而国家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处于亡国之际的中国知识分子明白保存语言、文化、学术之于保全国家种族身份的重要性。   同样,对于他国异族的侵略者来说,他们何尝不懂“欲亡其国必从文化上亡其根本”的道理呢?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进行殖民统治时,他们不光是从武力上征服反抗者,而且更着眼于从文化上根本改造“殖民地人民”。他们阴险恶辣地从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层面上,切断殖民地的故国文化脉络,使其彻底忘记自己的奴隶身份,完成国民身份的重新塑造。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身份认同起着根本作用,文化很大程度上甚于军事、政治、地域、种族的力量之原因正在于此。今天,我们重新倡扬中国文化何尝不也是维护全球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血脉和精神家园?   然而,今天在现代开放社会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我们的文化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这体现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失传”和“失守”两个方面。   “文化失传”,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今天又面临新一轮冲击,以至于传统文化至今没能在普通国民心中扎根。当代中国人严重缺乏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传统的礼仪、德性、价值、伦理离我们渐行渐远。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精神塑造中是缺位的。这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百余年传统文化的“失魂落魄”可谓经历了“四个阶段”。“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初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往往被视为传统文化厄运的肇始,在国家体制根本转型的时代里,与封建帝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孔夫子被拉下“圣坛”,与千年帝制配合的儒家思想在被人们攻伐的同时,其精华部分也被不自觉地摒弃了。“文革”时期,“孔老二”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社会思想文化形态成为被扫除的对象。“文革”结束后,痛定思痛的“80年代”的人们又一次将救赎的目光瞄向了西方思想文化,在“告别黄土地,走向蓝海洋”的思维定势下,“阴魂不散”的中国文化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包袱。今天我们又面临着商业社会的功利思维造成的新的阻碍,“一切向钱看”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新价值准则,在这套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新价值体系中,文化的精神意义和道德价值被悬置,只有在其成为“产品”时才具有价值。本世纪初,在一些学者的呼吁鼓吹下,社会上曾兴起一阵国学班、读经热等短暂的传统文化复兴的美好景象,但这种文化热只是当代社会“资本”对商机的精明把握,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学习和教育的需求在商人看来是有利可图的大好商机。再如,各地孔庙都已成为旅游景点,至于诵读、祭拜等每一个环节都已被商业性开发,因此,当代社会资本所推动的“传统文化热”以及这种“传统文化热的短暂命运”都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百年来,在政治革命、西方冲击、商业剥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着一波接一波的冲击。   如果说功利化的文化生态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承至少还有一条路径,就是“教育”。然而,今天的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普通中国人接受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途径就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大学语文很大程度上已被简化为两三个学分,成为通识教育的点缀。有论者说,“今日大学生国文水准每况愈下,思之令人惊心,今欲起救,追之晚矣。盖国文者,国之文化命脉所系,国文不通,学生知识水准、文化修养、人格品质必混沌衰蔽,国文不良,则外语也必不良,此亦常识而已。”(陈丹青:《退步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0页)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古典文章又只是语文教材所担负的认识功能和价值功能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以往仅占20%的比重,后来提升到40%。这一单调而皮毛的传统文化知识要成为当代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价值资源显然是不足的。   因此,当我们正在凭借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优势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介绍到海外时,我们更应当为中国文化在我们身上的日渐式微(“文化失传”)而忧虑、而行动,在今天的功利社会中,这后一任务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更为艰难。   在一个信息交流相当便捷的社会中,“文化的失传”就会带来“文化的失守”问题,“文化失守”意味着文化主体性缺失后的我们正面临着西方生活方式和文化“全面倒灌”的现实。   我们并不是文化保守主义,并不是拒绝域外文化,但如果从头到脚,从内到外,从器物到思想,都“完全他化”,或“疑似他化”,没有一点中国气息、中国风格的话,那我们就不得不对中国文化在“文化倒灌”中所处的劣势抱以担忧,有必要思考是不是有必要重新唤回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只有防止域外文化倒灌,才能保持文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文化的多样化不是一种文化吞噬掉另一种文化,而是不同种文化和谐共处,彼此取长补短。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文化趋同化和中国文化日渐退出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这主要是因为今天的文化接受方式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在过去,文化的输入很大程度上是以军事优势为后盾强力推行的结果。今天文化同化的方式是和平的,而不是战争的;是主动自愿的,而不是被动强迫的;是“润物细无声”式的,而不是“暴风骤雨”式的;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这两种不同的文化输入方式之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军事为后盾,后者是以资本为梯航,前者在于压服,后者在于诱导。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域外文化的细致展开和中国文化的日渐消失就不会感到震惊,也不会感到沉痛。等到我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时,“再回首已百年身”。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身份标志,不可谓不重要。然而,我们却面临着“文化的失传”和“文化的失守”双重危机,由此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安全问题”,今天,我们一方面要重温我们的文化传统,“保守”、学习和消化这份丰富的精神财富,有了这份“文化底气”之后,才能在世界文化的对冲中站稳脚跟,才能有吸纳异域文化精华的能力,才能有抵抗文化异域的免疫力。      精神慰藉与精神的“空洞”和“空虚”      在物质社会中,我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精神慰藉”问题,通过倡扬传统文化可以应对精神世界的“空洞”和“空虚”,充实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现代化”是晚清以来国人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历史和现实任务所决定的。长期以来,中国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因此“现代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科技层面和物质层面。今天,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现代化”可以说是初步实现。然而,“吃好穿暖”并不意味着臻于至境,万事大吉,“贫穷”是问题,“富裕”也是问题,而且“富问题”(精神问题)比“穷问题”(物质问题)更难解决,我们可以短时间里解决物质的贫乏,却很难在短时间里营造出一种丰厚的精神气象。今天我们面临着物质资料相对丰足,人们精神世界普遍荒芜这一新问题。   精神的荒芜首先体现在“精神空洞”的形成。“文革”后对“极左”意识形态的抛弃以及改革开放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精神空洞形成的肇始。在“文革”之前,虽然传统文化、宗教等成为国民精神的重要填充,但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我们且不论意识形态的利弊如何—却成为国人精神世界的强力支持。“文革”后,我们抛弃了给国家带来极大灾难的“极左”意识形态,随之而来的物质主义的膨胀更加加剧了中国人精神空洞的形成。   世俗社会的到来和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人们逐渐脱贫致富,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致富主义”往往会对精神形成侵蚀和挤压。也就是说物质会带来精神日趋槁枯,灵台荒秽的弊端。而缺乏精神生活的人们就显得“本根剥丧,神气旁皇”。因此,当年陈独秀等人还没有揭起“科学”的大旗以反对“迷信”的时候,鲁迅就谈到“惟科学主义”会对心灵、精神、感情造成伤害,他说,“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趋于无有矣。”基于维护精神世界的丰富性,鲁迅在《破恶声论》中对被以科学的眼光排斥的宗教和迷信之于精神的养护之功加以辩护。   意识形态的退出和物质主义的膨胀,促成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空洞的形成,没有或少有精神生活的人就感到前所未有的精神“空虚”。   处于精神空虚状态的人们纷纷在寻找自己的精神食粮。由于精神食粮的贮备不足,重视不足,处于精神饥荒中的人们往往就显得“饥不择食”。在缺乏健康的精神食粮的同时,一些伪劣毒害的东西也纷纷行销于世,填补人们的精神空洞,成为“精神饥馑”中的人们的“美味佳肴”。邪教迷信、算命占卜、改名转运、长寿秘方、风水先生、养生大师也都沉滓泛起。“神医”张悟本的“绿豆茄子治百病说”,“健康教母”马悦凌的“生吃泥鳅去肝火论”,李一道长的“辟谷术”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耸动一时,行骗天下,皆与当代中国精神的空虚相关。除上述这些伪劣毒害的精神食粮之外,宗教成为当代国人解决精神问题的另一选择。近年来,各种宗教在中国的盛行都是有目共睹的。   诚然,精神危机的解决有诸多途径,宗教当然是一途,但具体到中国历史和现实来看,宗教并不是惟一一途。对中国来说,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度优势之所在,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光是我们政治架构、社会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更是我们民族安顿身心、涵养精神的重要精神资源。   今天来看,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遗产正是填补精神空洞,抵制精神虚无的灵丹妙药。因此,在一个需要精神抚慰和滋养的时刻,倡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显得格外需要和重要。      道德重建与道德的“失序”和“失范”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我们面临着日益紧迫的“道德重建”问题,通过倡扬传统文化可以应对道德的“失序”和“失范”,涵养当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操。   “道德失序”是指市场社会中的公序良俗、道德伦理呈现一种下滑的状态。今天,道德伦理的滑坡几乎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温家宝总理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道德状态的每况愈下显然是“每况愈上”的“金钱价值观”导致的必然结果。“金钱价值观”意味着金钱支配和控制着社会资源,(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共 2 页: 1 2    进入专题: 传统文化 文化复兴   

阅读更多

美国之音 | 艾未未:战胜恐惧 在中国建立勇气社会

中国知名异见艺术家艾未未星期六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文章,呼吁中国公民克服恐惧,建立具有勇气的社会。艾未未说,在当今中国,要求获得真相被认为是愚蠢和天真的。弱势者站出来需要勇气,但只有不断地表达意念和立场,才能积累勇气。 艾未未表示,在言论自由和人权遭到几十年的镇压之后,中国民众往往缺乏勇气。他们的诉求经常遭到漠视和拒绝,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气馁。因此,鼓励民众为他们的权利而抗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阅读更多

共识网 | 谢几何:中国人的文化陷阱(一)

    第一章   中国人,你受到怎样的魔道之魇?   1、从历史文化;从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社会运行机制;从文化类型、文化构成;从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理论制度多层面,多视角审视分析中华民族的文化陷阱。   文章开宗明义,就说中华民族遭遇文化陷阱,就说中国至今基本上是一个权力拜物教社会。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认为作者过于唐突,有哗众取宠之嫌。   如果笔者说这是从历史文化角度进行的全方位审视,是从社会形态、政治形态、社会运行机制、从文化类型与文化构成进行的分析,而且是基于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价值取向、理论制度三大层面来思考的,相信曾经在这些方面进行过深入思考的朋友或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至少不会立马简单地否定笔者的判断与把握。   2、辉煌的历史不能掩盖现实的沉重与悲哀。   作为大陆中国的一介草根思想者,笔者曾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过。因为中国人创造了人类的四大古文明之一,而且是流传久远、保留最长久、最完整的古文明。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辉煌,有过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学艺术,有过许多独步于世界的文化成果。   但是,随着对世界的了解,随着对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学习,随着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解读,我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沉重与悲哀,甚至为中国在近现代的一系列表现而感到耻辱和羞愧。这是一种国家的耻辱和羞愧,是一种民族的沉重与悲哀。   3、噩梦纷纭的历史,观念误区太多,理论淤泥太深。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噩梦纷纭的历史,是一部悲剧、闹剧不断上演的历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戍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右运动、人民公社、大跃进、三年饥荒、十年文革,几乎所有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一些所谓革命运动,本来目的是追求进步和发展,最终结果却变成了民族的灾难、人民的灾难。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作为一个建立过东方文明、而且文明没有中断过的文化教育发达的民族,在世界进入突飞猛进发展期的近现代,却大大地落伍了,不但跟不上世界先进民族的发展速度,甚至远远落后于一些原本文明程度较低的所谓“蕞尔小邦”的前进步伐。中华民族好像永远只有在历史的泥潭中挣扎的命运,面对宝贵的历史机遇总是只有失之交臂的份!   翻开中国的历史,只要不被历朝历代统治者编造的历史谎言所迷惑。我们就会深感历史事实被歪曲涂抹得太厉害。感到前人给予我们的观念误区太多,理论淤泥太深。   4、先贤先哲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拷问。   历史上的先贤先哲,如黄宗羲、王夫之、唐甄、谭嗣同等人,都曾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过类似的拷问。但是,所有的怀疑和拷问都未进入深层次的系统批判分析。   现代的思想者中,也有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提出过一系列的置疑和反思。其中集大成者,有民国初年的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他通过对中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发现作为中国社会权力阶层主体的帝王官吏在道德人格上的整体性黑暗与卑微,愤怒地指出:一部中国二十四史,一言以蔽之是厚脸皮,黑心肠而已。从而写出了一部嘻笑怒骂的《厚黑学》。   “五四”时期的鲁迅先生,更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之口,点出一部中国历史,字里行间都是二个字:“吃人!”。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笔锋所至,直刺民族的劣根性。不管是“示众的材料与看客”也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好,或是对“做稳了奴隶”的自得的愤恨也好,统统是对一个古老民族现代悲哀的沉痛反思,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历史沉重的感叹。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连鲁迅也未能从历史文化角度作更深入系统的批判解读。   台湾的柏杨先生则已经看到了“酱缸文化”的可恶。批判之笔直指民族的劣根性–中国人之丑陋。面对整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重,他老先生禁不住不断追问:“中国人,你受了什么诅咒?”并试图通过中国唐朝历史上的一次偶然的历史事件,来证实这种诅咒的存在。   5、中国近现代史几个具代表性历史时期分析。   但是历史规律的真实存在毕竟必须依靠对大量历史事实的分析来证明。一个巨大的精神文化遗存更必须依赖对整个历史文化过程的解读来推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妨将中国近现代史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作为分析对象。   6、戊戌变法。   首先是戊戌变法。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改革上层资源稀缺的国家。经历了所谓“太平天国革命”的长期战乱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的冲击,清王朝濒临崩溃的边缘。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改革图变的开明君主光绪皇帝。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式的局面没有出现。民族内部的顽固守旧势力是如此强大,它很快选取了慈禧太后这个腐朽势力的总代表,对新生的改革力量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扼杀。这样的历史现象,决不是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光绪和康梁等改革派人物的策略失误或者是慈禧个人的邪恶自私所能解释,更应该从民族文化的封闭性、排它性、顽固性中去寻找深层次的原因。   7、辛亥革命   又比如辛亥革命(笔者更愿意将其称为后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通过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好不容易推翻了帝制。照道理,迎来的应该是一个举国上下共同振兴国家的建设期,是一个民主法治制度的确立期。然而结果恰恰相反,革命志士或被刺被杀,或出洋考察,或被挟制得不能动弹,皆只有作壁上观的份。在权力场中,有志于改变制度建设国家的改革者,总是不敌于军阀、官僚、政客之类的功名利禄之徒。即使在袁世凯的皇帝梦破灭后,中国还是只能堕入军阀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城头变幻的是大王旗。志士仁人们仍然只有面对国事扼腕浩叹而已。   8、新文化运动和所谓“五四”运动   辛亥以后,以蔡元培、胡适、鲁迅、陈独秀等大批学者为代表的一场新文化运动已在发生。这样的一场新旧交替大转形时期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有各种思潮的交锋是很正常的,但当时的世界历史大背景是共产主义、国家主义正方兴未艾形成高潮。正是这类政治意识形态的输入,使形势发生了大的转变,使“非武器批判”的新文化运动逐步向“武器批判”的“五四”运动转型,这是一种思想革命向街头政治、武装斗争的转型,社会积蓄暴发的民粹主义政治激情逐步走向主导地位。   社会上响彻的多是打倒孔家店和宣扬各种主义的口号声,缺乏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负面成份深入理性的系统批判和对制度思想的系统清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社会良知和头脑的历史作用,许多人被挟裹在各种政治势力之中,各各作着自己无力的挣扎,大多数最终成为了权力斗争的奴隶或牺牲品。思想文化启蒙的任务,在环境相对宽松的历史夹缝期未能完成,各种主义都未能给中国带来民主与法治。   9、当代中国   二战以后的世界,许多国家都抓住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机遇,大踏步地前进了。而我们的国家虽然处于难能可贵的和平安定时期,却一次又一次地错过机遇,陷入了纷至沓来的意识形态斗争、个人权力斗争中,陷入各种政治实验、经济实验、社会实验的灾难和个人崇拜的热昏中。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物质财富的毁灭、生命的毁灭、优秀文化遗产的毁灭。   时至今日,世界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刚从松绑中得到一点起码的发展,却又陷入了贪渎成风、腐败入骨、道德沦丧、怨毒迷漫的泥潭。对财富的追逐到了疯狂的地步,对权力的崇拜、权力的恶性膨胀和滥用,到了令人发指的空前程度。混淆是非、鼓吹邪恶的文化垃圾被大量制造出来,恶俗之花遍地开放。中国到底怎么了?中国人到底怎么了?难道真的被某种神秘的魔咒魇住了?每个清醒而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痛心疾首、在思索。   10、“腑肺而能语,医师面如土”   一切浪漫的猜测、空泛的指认都是不负责任的。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腑肺而能语,医师面如土”。我们国家民族的病因只有由我们自己找出来。真正的病根找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便找到了。否则,只有重蹈历史的复辙,即使因腐败发展到极致,导致社会崩溃引发一场革命,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11、在中国,革命从来就是王者易姓、改朝换代,这种历史机制必须终结。   革命是什么?《词源》上的解释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盖古者谓天子受命于天,故王者易姓曰革命,言天命既改也。今谓政治上或社会上之大变革曰革命”。原来在中国,革命的主要玄机就是改朝换代!   中国人历来喜欢把改变权力腐败现状的希望寄托于革命,这是中华民族一个顽固的文化情结。其实只要对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威权政治的迷信不破除、只要民主宪政的意识不确立,意味着社会政治大变革、大进步的历史进程就不可能发生,一切所谓顺乎天应乎人的革命无不会堕落为诈仁假义的改朝换代,无不仍旧会堕入朝代更替的恶性循环的周期律之中。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