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

雾谷飞鸿 | 符号@的前世今生

互联网最早是研究部门和军方使用的阿帕网络,后来在十几二十年前让位给商业网络,随着一声悦耳的“You’ve Got Mail”从居家的书房响到电影院票房,符号 @从键盘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走进了电子邮件或其他社交平台的指令行,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符号@就像一日三餐,多数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 那么这个符号是从哪里来的呢? 所有文字都起源于符号,而每个符号的起源都很难说得一清二楚,符号@自然也不能例外。史密森学会月刊今年9月号刊登了威廉•阿尔曼(William F. Allman)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人们对符号@起源的一些说法。阿尔曼的解释很多可以在维基百科上找到。 根据阿尔曼的文章,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时期的僧侣们常常需要誊写拉丁语的经文,就会大量碰到拉丁文的前置词ad。ad用在很多地方,在英文里的意思有at, on, towards, after等不下10种常见的用法。为了省事,他们就把手写体a的尾巴与d向后弯曲的起笔结合起来,创造了字符@。 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法文。法文的à相当于英文的at,把à上面的一小捺与手写体a的尾巴连起来,书写方便了不少。 维基百科上对@起源有一些有板有眼的说法。例如提到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很早就用符号@代表相当于25磅的重量单位arroba,它是从阿拉伯语的“四分之一”(الربع,发音为ar-rub)演变来的。 意大利也有类似的重量单位,而且它和葡萄酒联系在一起。因为当时装运拉丁美洲的amphorae葡萄酒用的是标准大型陶土罐,货物清单上一个@就是一陶罐的amphorae葡萄酒。意大利La Sapienza 大学历史教授斯塔比尔(Giorgio Stabile)经过考证在2000年撰文声称,1536年一个佛罗伦萨的商人名叫拉彼(Francesco Lapi),从意大利的Seville送了一封信到罗马,信中提到从拉美运送了三船货物到西班牙,其中就使用@作为船上的葡萄酒的单位。     后来@作为商业簿记的单价符号被广泛采用,12 widgets @ $1,意思就是12个单价1美元的部件,那么总价就是12美元。   1971年的时候,互联网还只限于不同研究机构的主机之间通讯,而且要借助于电话线路和电传打字机。当时阿帕网络还在草创阶段,不同地方的研究人员可以互通信息,但是无法区分究竟是发给谁。在马萨诸塞的剑桥有一家叫BBN技术公司,公司承接了阿帕网络开发的有关项目合同。BBH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一天忽发奇想,如果在发送信息的时候标明收件人及其所在的主机,那样一来,就可以将信息送到指定的计算机主机的特定用户手中。他要选用一个不会引起混淆的字符来区分收件人的名字与其使用的计算机。符号@位于他所使用的33型电传打字机键盘的字母P的上方,一下子就跳入汤姆林森的眼帘。他写了一个非常简短的邮件,收件人是他自己,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符号@,再跟上BBN的主机代码,发送之后,瞬间这份邮件就回到了他所在房间里的另一台电传打字机。从此,符号@就开始了它在信息时代的新生命。   今天汤姆林森还在BBN公司工作。关于他的第一封个人邮件上面写的是什么,有人臆测那是键盘上的第一排字母QWERTYUIOP,汤姆林森说自己完全不记得了。当史密森协会采访他的时候,他只记得当时是怎样选用@作为分隔符的,还有就是因为这个“小动作”与公司承接的任务没有直接关系,他当时还让同事们不要张扬。   汤姆林森写的第一份邮件内容是什么在历史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已经是地球上人们之间建立联系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符号。  

阅读更多

台灣新聞 | 美學者:美非南海問題操控者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6日專電)美國華府智庫學者易明5日指出,中國大陸與鄰國的主權爭議,並非源自美國,而是北京和亞洲國家互動所造成,美方不是南海問題背後的操控者。 外交關係協會(CFR)亞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在協會網站撰文認為,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問亞洲,被大陸官方媒體視為,北京與亞洲鄰國問題的根源,但問題源頭不在美國,而是中方與鄰國的互動。 首先,北京最關切的南海緊張局勢,特別與越南和菲律賓的爭端,早已浮現多年。中方與鄰國和東南亞國家間的衝突,事實上已存在40年,美方提出「亞洲主軸」政策並未製造問題或使情勢惡化。 再者,美國絕非陸媒所指,「玩偶操控者,在某些國家背後扯線」,這些國家的領導者和外交人士,對美方政策,處理華府和北京的關係,自有見解和定論。 菲律賓20年前要求美國撤出蘇比克灣,現在希望美軍潛艦進入,中方應退一步思考,自問菲國為何改變政策。 第3,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並非針對中國大陸,TPP早在領土爭議和亞洲主軸推出前,2007年便已啟動,TPP歡迎大陸加入,而非排除中方的小團體。 最後,亞洲區域安全沒有排他性,中美兩國與各國都有軍事交流,各國也與兩國發展關係維繫安全,北京近年在美國後花園,與拉丁美洲國家緊密互動,中方無權干涉亞洲鄰國的決定。 易明表示,亞洲區域動盪不安的源頭並非美國改變政策,而是大陸更獨斷的言論和軍事動作,北京正確認知問題根源,才有機會找到解決之道。1010906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周大伟:旅途中的多彩世界

周大伟:旅途中的多彩世界 进入专题 : 多彩世界    ● 周大伟 ( 进入专栏 )        这些年里,我在长途旅行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包括一年内多次乘坐往返于北美和中国之间的国际航班,也包括乘坐中国国内的高速铁路动车。这一类的旅途时间,短则4-5个小时,长则12-13个小时。   在旅途过程中,总有一些坐在自己身边的陌生人们,大多数时间里大家彼此保持沉默,相互之间不会有什么交谈。不过,例外的情形也是时常发生的,比如遇到某类有趣的机缘,彼此或深或浅地有所攀谈,借此消解旅途中的寂寞和劳顿,也是人们认识外面多彩世界的有趣经历。      场景之一:五年前的春季,在从美国旧金山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上。      我右手边坐着两位30多岁的美国中年妇女。飞机起飞后,她们主动向我询问北京的旅馆和交通情况。她们告诉我,她们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城镇,这次去中国是去正式领养一个在中国南部城市里被家庭遗弃的小女孩。一年前,她们曾为此事专门来过中国,已经面试过这个女孩,感到很满意。这次来中国是去民政部门办理最后的收养法律手续,并带着女孩去设立在广州的美国领事馆,为小女孩办理指纹登记、签证申请等美国移民手续。   她们还高兴地拿出小女孩的照片给我看,我注意到,照片上的小女孩眼球很黑很亮,但是头发稀疏泛黄,体质很瘦弱;也可以看出,这是个唇角有残疾的孩子。我看着这两位美国女士兴高采烈的面容,沉默片刻后,很真诚地对她们说:“你们很善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感谢你们的善举。你们这样做,改变了这个女孩子一生的命运”。我满以为,对这类感激和赞扬的话语,她们会报以微笑和舒畅。没料到,其中一位美国女士则是神态很认真地对我的话进行了“矫正”:“你不应该这样说,其实,这个女孩也同时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还能说什么呢?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外国妇女,也许是亲姐妹、也许是两个独身挚友,甚至也许是两个同性恋的“同志”,但她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到底图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她们除了不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与那个长期活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国际主义模范”白求恩医生又有多少区别呢?      场景之二:两年前的秋季,在从北京飞往美国洛杉矶的国际航班上。      我左手边坐着一位身穿浅粉色花格子衬衫的美国人,年龄在60岁左右的样子,头发稀疏得接近秃顶,脖颈泛红,他在飞机上不停地向服务员索要免费的红白葡萄酒,几杯酒下来,便寻找话题和我聊天。大多数时间里,我都是在默默地听他唠叨。   他告诉我,他早年和妻子离婚,现在是独身一人,喜欢到处去旅游。这几年,主要的目的地是中国大陆。我问他:“你去中国大陆投资经商还是度假旅游”?他回答说,确切地说,是去那里have fun (可译为开心,或找乐)。每次来中国大陆,除了来看望过去的“女朋友”外,他还能找到新的年轻女朋友。方法并不难,通常是晚间坐在在一些豪华酒店的酒吧里,很容易遇到一些专门坐在那里等候和西方人交往的年轻女孩子。你可以从这些女孩子频送秋波的眼神里,准确地捕捉到她们的真实欲望 —— 这几年里他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   就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晚上,他晚餐后一个人坐在北京一间五星级酒店的酒廊里等待“机会”。大概是想到明天就要上飞机离开这个“fun place”, 这一次是他主动和这个酒店的“大堂经理”套近乎。他说,这些中国大陆的年轻女孩子相貌动人、性格温柔,也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和那些歌舞厅的风月女子完全不同),但是她们内心十分孤独和郁闷,几乎无一例外地对欧美人表示出极大的好奇和敬慕。   我问他:“你胆子好大,这么容易就把年轻的女孩子带到你的房间里,你就不怕中国大陆的公安来查你的房间吗?” 他回答说,对中国的“国情”还是知道一些,对于他们这样的外国人,中国警方通常十分审慎,一旦有个错失,就会惊动在北京的美国领事馆。还有,中国的五星级酒店为了维持“形象”和生意,旅游管理部门与警方是有默契的。之所以称之为“五星级”,其中的一个道理就是警察永远不来查房。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在美国找女朋友?”他回答这个问题时,脖子上的红肤色似乎在加深,语调也变得高昂。他说,同族的美国女孩子,太难对付,好得时候高兴的不得了,她们一不高兴说翻脸就翻脸。还是东方的女孩子对我更好。   听罢他的一席话,我不禁再次仔细端详起身边这个“红脖子”美国人。留意到此人讲话的用词、神态以及身上那件在大型批发市场购买的“KIRKLAND”牌粉红色衬衣,依照我在美国多年生活的经验,不难判断,此人在美国并不属有身份的上层人士,十有八九是那种挥霍家产的“浪荡公子”。在美国人的社交圈子社里,这样的人通常是很难找到老婆的,因为他们得不到主流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然而,这些人在不少中国女孩子面前,不花钱或花费很少的钱,仅凭与生俱来的碧眼和金发(如果还尚存的话),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回了那份久违的自信与傲慢。在美国东西两岸的大城市里,每当看到一些如花似玉的中国女孩子手挽着一个上了岁数的秃顶驼背的美国中老年人在“招摇过市”,总有一种自家的国宝被贱卖了的感觉。联想到中国的商人们正在国际收藏拍卖会上一掷亿金地“回购”那些早年由欧美人设计制作的国宝 ——圆明园的“水龙头”们,更觉得黯然神伤。这类永远只赚不赔的生意,什么时候该轮到我们中国人的头上?      场景之三,两年前,从旧金山飞往北京的航班上。      我身边坐着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西方男子。他告诉我,他是德国裔美国人,在美国完成的大学学业(他的英文听上去还有点儿类似亨利.基辛格博士那样的德国口音),现在的职业是一家电器公司的制冷技术工程师,此行的目的地是山东省青岛市海尔公司,他将在那里为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做例行的年度培训。   谈到青岛,这位德裔美国人很有感慨。他告诉我,他的祖辈(大概是他父亲的爷爷那一辈)曾经是山东胶州湾的殖民者。在德国,如果提及青岛这个区域,很多 人更熟悉“胶州”这个词语。1897年,德意志帝国借口山东巨野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事件,德国的远东舰队出兵中国强占胶州湾,并强迫清政府签订租借胶州湾99年的条约。由此,山东省成为德国势力范围。随后,德国政府在胶澳租界内迅速建立起了一整套殖民统治体系,并通过建海港、筑铁路、规划市政建设、实行自由贸易制度等措施,力图把胶州湾租界打造成为一个“模范殖民地”。1914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日英联军攻占青岛,德国守军投降。1919年,因为日本意图取得德国人遗留在青岛的特权,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青岛,这个100多年前被德国威廉二世皇帝命名的城市,大概是中国从地名到风景皆堪称最迷人的城市之一。提起青岛,我们在飞机上不由得谈到青岛啤酒、栈桥海滨风景区、八大关一带的西式别墅区、中山路的城市规划,以及至今在中国城市里尚未被超越的排水下水道设施。这些殖民地的遗产,大多是当年德国人留给青岛人的杰作。   德国人不愧是哲学家黑格尔与康德的后代,他们与生俱来的反省情结往往会在某一个拐点处油然而生。此时,这位工程师开始把话题一转,诚恳并深沉地说,西方殖民者的确给中国留下了不少好的文明成果,不过,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最大的代价就是丧失了民族的dignity(尊严)。是的,这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回荡在这个世界很多角落的共同问题,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到台湾电影《海角七号》,都在反思这个难解的话题。西方殖民者,既是破门而入的强盗,又是指路前行的先生;殖民地既是冒险家的乐园,又是启蒙者的窗口。至今,人们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答案。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弱者的屈辱和强者的傲慢之间,到底如何均衡?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结尾处,也只有留下了深深的愤懑和无奈:“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了。”这句话虽特指拉丁美洲的百年间苦涩的历史,但似乎同样可以适用于我们中国人。      场景之四,一年前,在从洛杉矶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上。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美籍华人,操一口大陆中原一带的口音,喜欢用短促并残缺不全的英文和邻座的美国人攀谈,比如,他把一种叫“LV”的名牌货称为“爱漏威”。   他告诉我,他早年在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工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美国后就决定留在美国“深造和发展”。如今,他频繁地往返中国大陆做生意。他特意向我展示了他的美国护照。他说,因为在中国领事馆里有熟人,特批给他两年多次的中国签证。(其实,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签证并不需要有熟人,只要过去两年来获得过两次一年多次往返的签证,就可以顺利获得)。   听他的口气,在全国各地,他拥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对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官员,他通常直呼其名,而姓氏大多被他省略。听他抖出的有些中国政、军、商各界的“内幕”,颇令人产生一种在怀仁堂会议厅的屏风后面偷听的错觉。用上海人周立波在“海派清口”里的俏皮话说,这类人像是上飞机前刚刚从中南海出来,等一会儿下飞机后就又要回到中南海里去。   临下飞机前,他提醒我,出海关前别忘了去免税店买些便宜的礼品,比如某种铁罐包装的高档香烟,用来搞关系送礼,又实惠有省钱。最后,还没有忘记特意补充一句“内幕”:这些店都是某个高层领导XXX的小姨子垄断的,这样的好生意,咱们想去做,别做梦了,门儿也没有!      场景之五:两年前,秋天,从杭州到南京的高速动车上。      我的对面坐着一位眉清目秀的阿拉伯年轻人。他独自旅行,完全不会讲中文。我们可以用英文交谈。他告诉我,他叫哈比卜,29岁,来自埃及的开罗。他此行专门来中国采购电梯零件。据他了解,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电梯零部件生产商都在中国大陆,而且主要都集中在从宁波到南京的江浙铁路沿线附近。他把30多页的网络信息资料递给我看,都是些江浙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的英文产品信息。   他说,他打算在常州下车,去拜访两家当地的小公司。他拿出一张白纸,请求我替他做两件事:一是将这两家常州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翻译成中文;二是在白纸上写两句给出租车司机看的中文 —— “请带我去一家三星级酒店”和“请带我去一家阿拉伯餐厅吃饭”。我尽力帮助他,并提醒他,所谓“阿拉伯餐厅”,中国人通常称之为“清真餐厅”,在常州这样的中等城市里,可能很难找到。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包已经干硬的食品,告诉我,这是他从埃及带来的食品,如果找不到阿拉伯餐厅,他可以用它们来充饥。   谈到他的祖国埃及最近的局势,他深感担忧和沮丧。他说,他们国家的领导人穆巴拉克是个独裁者和腐败者。最近穆巴拉克一直在操纵选举,试图让他的儿子继承他的职位,他这样做完全让埃及人失去了信任。哈比卜最后补充说:“我并不喜欢政治,这些事情都是听我的父亲说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我父亲说的话都是对的”。他说这句话时,距离2011年春季埃及爆发推翻穆巴拉克的街头革命,大致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交谈过后,我们彼此都陷入了沉默。车窗外,江浙一带秋色盎然、欣欣向荣的崭新乡镇(另一种说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像影像画面一样不断进入我们的眼帘。哈比卜十分入迷地看着,然后忽然问我:“你想知道我刚才在想什么吗?我在想,我的埃及什么时候能变成这个样子?”   哈比卜的问话勾起了我回忆,20年前,我在美国也曾从纽约乘火车到芝加哥,望着北美大地的繁荣和富饶景象,我当时也在默默地想:我的中国什么时候能变成这个样子啊?      作者注:本文是作者为《法制日报-法治周末》撰写的连载专栏稿的未删减版。 进入 周大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多彩世界   

阅读更多

译者 | 《国家利益》 难以捉摸的奥巴马主义

核心提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记录可以用三点来总结:一,他抓住了强有力的政治中间派,对民主党而言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二,他出色应对了一系列复杂的战术挑战,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三,不足之处是,尽管 奥巴马看到了美国的力量所不能及之处,但他没有认识到美国的力量做得到什么。 原文: The Elusive Obama Doctrine 发表:2012年8月22日 作者:Leslie H. Gelb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撇开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不满份子以及信仰的捍卫者不说,在我看来,在奥巴马总统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纪录问题上,可以公平地阐明三点。 首先,他抓住了强有力的政治中间派。对任何民主党人来说,这都是相当的壮举。他这样做主要是通过避免卷入大的、代价高昂的麻烦。他帮助自己的方法还包括采取一些受欢迎的强硬言辞和行动,传统的现实主义者通常不会将这些言论和行动与民主党人联系在一起。右翼极端分子以其不屈不挠的强硬立场,实际上让出了中间地带,从而也起了一定作用。这一切让奥巴马得以用策略战胜共和党人并获得中间派支持。这样,自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执政初期的哈里·杜鲁门以来,民主党第一次真正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上成为首要政党。 这十足地是政治上的漂亮的一手,可能会扭转共和党在国家安全问题上长期以来的选举优势。 其次,奥巴马在应对各种复杂的战术挑战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他显著地改善了从乔治·W·布什那里接手时的(美国)国际地位,总体上提高了美国的声誉。具体来说,他对美国从伊拉克的撤退处理得当,并制订了一项新的、有针对性的和高效的军事战略来对付恐怖分子。不可避免的是,专家们会在奥巴马在这项或那项工作方面是否本可以做得更多或更小问题上展开争论。但就整体而言,他干练地引导美国处理了在历届政府执政期间往往恶化了的各种问题。即使在奥巴马失误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并不少见——他也大多规避了代价高昂的错误,唯一的例外就是阿富汗问题。他避免这种大的错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所凭借的是对美国力量的局限性的清晰认识。 第三,虽然奥巴马看到了美国的力量所不能及之处,但他没有认识到美国的力量做得到什么,尤其是当这种力量包裹在出色的战略之下的时候。因此,他的主要缺点是未能制订策略,并了解它与权力之间的博弈。他应该在这方面遭到责备,即使责备他的大多数人通常都拿不出自己的可行策略——那些神奇地酝酿出富有想象力的陷阱和机会、制定出可实现的目标、专注于权力的运用的策略。迄今为止,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看来只不过是各项战术的一张杂乱列表。在战略上更为令人悲哀的是,他还没有把经济的复苏和美国的经济实力确定为国家安全讨论的核心——这些问题必须成为核心——如果想要在二十一世纪制订一项有效的国家安全政策的话。可以肯定的是,他偶尔地也谈到这种需要,但在他的手中,它似乎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后娘的孩子,而不是国际力量和成功的策略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没有战略,也没有经济复苏来推动这种战略,所以奥巴马既没有实现持久的战略突破,也没有为其未来奠定基础。 那些认为外交政策的挑战可以有轻松的解决途径的人们根本不了解外交政策。我一直试着留心其中的巨大困难、各种变化政策观点的合理性,以及在各种事件中,我对大大小小的事物的观点发生的改变。我也注意到,在总统选举之前的几个月,会出现各种奇特的事情。 在美国外交政策领域中,奥巴马的政治中间立场使他避开了共和党人的有关自由主义弱点的指责,而这种指责曾一直让民主党人处于守势。他和他的团队还采用了很多现实派用语,比如”利益”和”实力”等,这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他的信任。坚持中间立场使奥巴马得以左右逢源,阻挡攻击或赢得支持。但有时,这种政治利益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自相矛盾的行动让国内和国外的观众都感到困惑。对于不幸的自由派,奥巴马经常像共和党人一样轻轻地将他们推开。 通过采取中间立场,奥巴马得到了中间派倾向的比尔·克林顿的支持,在1996年的选举中,克林顿显然是共和党难以捉摸的对手。然而,克林顿的左右通吃一般得自于在国际问题上的小心谨慎,而不是贸然采取中间立场。奥巴马采取中间立场。必须要说明的是,在克林顿和奥巴马当政之时,共和党的衰落要归因于他们自己彻头彻尾的鹰派言论。911事件暂时增强了布什政府和共和党的鹰派,但很快又衰落下去。 奥巴马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他和他的新民主党人避免陷入地狱般的境地,因为他们远比布什更了解美国实力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武力的缺陷上。是的,冷战后美国拥有军事优势。布什和新保守派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但他们却得出错误的结论,即,发挥这一优势的方式就是以武力相威胁和发动战争。奥巴马和他的手下把握住了现实,即美国的优势能够取胜的方面包括针对非超级大国的常规战争(把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在这些国家的首都对其政权实施斩首行动(萨达姆·侯赛因在巴格达、塔利班在喀布尔)以及类似于突击队的行动。但与布什不同的是,奥巴马等人认识到,传统的军事优势不能安抚各国,或解决内战和严重的国内冲突。除了阿富汗这个显著的例外情况,新民主党人尊重这一现实。 就职之后,奥巴马在政治上自助的方式是迅速抛弃他竞选期间的自由派的外交政策纲领。到他的第一年结束时,他已经悄悄地放弃了在全球变暖和关塔那摩问题上的承诺。前者被证明在短期内代价过大;后者则已经成为自由派的天真的象征。他让保守派批评者闭嘴的方式,是通过对巴以和谈采取比较怀疑的论调,而在伊朗和朝鲜问题上则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他的进一步防范措施是在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和人道主义问题上使自己的立场更为强硬,而对俄罗斯则强调他支持人权的姿态。 奥巴马随后通过得到大事宣传、节节胜利的反恐战争,使共和党的剩余子弹偏转方向。他一度在反恐方面独占鳌头,因为他在面对相当大的风险情况下,于2011年5月下令击毙乌萨马·本·拉丹。他继续强化此种手段,于2011年9月消灭了另一个怪物安瓦尔·奥拉基。他没有派遣部队去打无休止的陆地战争,而是用特别行动队和无人驾驶飞机打击恐怖分子。不管你对他的政府泄露胜利消息的倾向或拥有一份”杀人名单”的伦理问题怎么看,在执政的四年里,奥巴马将战火烧到敌人营垒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共和党的政治武库中的弹药所剩无几。老大党落到只能抱怨奥巴马放弃布什的促进民主的议程,延缓消灭埃及和利比亚的独裁者,没有采取”行动”把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赶下台,以及从总体上放弃阿拉伯之春。鉴于当时的政治气氛,奥巴马几乎没有做出回应。吉米·卡特和比尔·克林顿一定会嫉妒的。 但是,奥巴马肯定知道,历史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因而必须取得真正的成就。他要知道,在某些时候甚至昏昏欲睡的报界也会问:”牛肉在哪里?” 牛肉的缺乏让我们认识到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的主要漏洞——缺乏真正的战略思想。虽然总统在大多数国内问题上的政治回旋余地受到限制,但他却可以相对自由地处理外交政策,尤其是他证明他可以相当出色地处理问题之后。可以肯定的是,对保守派对他在国外的行为的攻击,他保持了关注和回应。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把外交政策列为自己的地盘,上演高度集中的独角戏。这种过分集中的代价是,他甚至越俎代庖本应是内阁官员职责的政策细节,从而未能自己留出时间来构思和制定长期战略。制订战略需要时间和经验,这两者奥巴马都没有。此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障碍,就是他个人的偏好和个性。他生性不善于运筹帷幄。战略要求,战略家必须在长期内坚持将赌注押上并承担风险,不管发生什么事。战略要求减少灵活性,放弃一些选项以遵循某一方针,不被细节拖累。这些特点也违背了奥巴马的转向灵活和保持开放选择的个性。战略要求握紧你的枪,尽管有些不舒服,以面对要求灵活调整的压力。 战略还涉及确切地搞清楚如何准确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力。即使美国经济下滑、国际事务发生变迁,但依然存在的一个恒定因素是,世界各国仍然承认华盛顿是不可缺少的领袖。美国从未有过对别国发号施令的权力,二战结束后和冷战结束时都没有。但现在与美国的全球统治开始以来的任何时候相比,其他国家都更有权力走自己的路,并对华盛顿说不。美国可能是唯一能够担任领导的国家,但由于相对实力的弱化,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良好的战略。 这种战略上的考虑处于行使权力的核心。奥巴马并没有一项总体战略,比尔·克林顿和乔治·H·W·布什的所作所为也没有:通过帮助苏维埃领导人拆散其帝国,终结冷战而无需一场热战。尼克松总统和亨利·基辛格的作为也是如此:通过夸大美国独一无二的外交实力来隐藏越南战争的负面影响;在巴以之间寻求和平;开启与共产主义中国的关系,以之作为对抗莫斯科的杠杆,并让莫斯科与北京敌对。在他们当中最好的,是杜鲁门总统创立了两组实践美国经济实力的国际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联合国、马歇尔计划、北约等等。面对苏联在欧洲的军事优势和中国在亚洲的军事优势,这一实力对杜鲁门而言非常关键,对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也是如此。通过这些机构,并且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超强的军事科技,华盛顿实施了卓有成效的遏制与威慑政策。 对于缺乏战略的总统,困难在于说服他们真的缺乏战略并且确实需要战略。乔治·W·布什似乎相信军事上的决断构成一种战略。比尔·克林顿将国际战略降低到国内政策的层次。奥巴马似乎认为,常识和灵活性构成一项战略。其结果是,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常常对奥巴马正在寻求什么以及如何寻求迷惑不解。这并不是说这些领导人有自己的战略,而是如果他们相信奥巴马有一项合理的战略的话,他们赞同奥巴马的可能性会大得多。 要理解这一差距,了解一下奥巴马对世界事务的观点的演变,会很有帮助。他宣誓就职时,华盛顿与世界的关系,说得好听一点,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最初,奥巴马试图对大家都采取积极和谅解的态度。他表示愿意与伊朗和朝鲜举行会谈,他还对中国和俄罗斯做出了和解的姿态。在2009年6月在开罗发表的讲话中,他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伸出友谊之手。他没有再走几英里到以色列去,从而强调了这种愿望。他与布什不同,表现出征询欧洲人的意见、欣赏他们的观点的意愿,并且重申美国决心从伊拉克提前撤军,欧洲人对于表示欢迎。但由于无所建树,美国经济也每况愈下,这些举措止步不前,国外所寄予的厚望也开始变暗。下面是我对这些重大问题所作观察的一个快速回顾。 奥巴马对美国实力有限性理解得最为彻底的地方,非伊拉克莫属。布什签署的协定是到2011年底撤出全部美国军队。除了新保守派,所有人都清楚,伊拉克人对此不会动摇。奥巴马撤出了部队。共和党人想攻击但是无处着力。大多数美国人认识到,滞留伊拉克会让美国士兵继续承受风险,却对伊拉克的各种问题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不管公众对美国生命和财产代价是何感觉,它终于得到了解脱。而且在海湾地区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布什摧毁伊拉克确实是战略大错,让伊朗成为该地区唯一的大国。 在阿富汗,奥巴马采取相反的举措,屈服于升级战争的压力。他很快因伤亡、成本、阿富汗的腐败和低效而陷入困境,巴基斯坦人阳奉阴违地为塔利班等提供安全场所。只是在二次竞选运动临近的时候,奥巴马才提出一个有限作战的战略并且逐步撤军。但2014年作战力量撤退后,将驻留多少部队,驻留多久,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奥巴马可能只是在选举年中试图虚张声势地撤军。可能他仍然对自己老一套的”危险-胜利”的阿富汗言辞抱有信心。或者他可能还不知道要怎么做。 奥巴马对”核坏小子”——伊朗和朝鲜——的政策较为混杂。经历过初期的调和后,奥巴马对伊朗的政策大部分时候趋于强硬,很显然会讨美国和以色列政界的喜欢。而这是对错掺半。在正的一面,他令大多数主要国家实施强制经济制裁,并且增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不过单就压力而言,不管如何强制,都不曾、将来也不足以解决伊朗的问题。除非以合理的方式结成团队,否则制裁不会起作用。如果美国的目标是共同清除伊朗的核项目,战争的风险将会很高。如果目标是将其限制于能源的利用、让德黑兰发展和隐藏核武器级的原料变得非常困难,外交将存在机会。 到目前为止,德黑兰想解除所有的制裁,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底线。美国领导的一方坚持逐步渐进的道路,对伊朗生产20%浓缩铀——离武器级只有一步之遥——的要求不作让步。双方都不愿意让步,11月份之前什么都不会解决。对于已经具有核武器能力的朝鲜也是相同的立场。奥巴马试图谈判,但和前任一样,他最终放弃了。然而对所有来自平壤的威胁,其领导层似乎对威慑有所忌惮,这也可以从北京避免一场新的朝鲜战争得到支持。 在我看来,比朝鲜或者伊朗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一度的盟友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已经破坏了不扩散的限制,将核秘密泄露给世界各地的危险分子。它的国内政治不稳定,却拥有100多件核武器(并且还在增长),在使用核武器或将核武器交给恐怖分子的可能性方面,它应当排在朝鲜和伊朗的前面。 奥巴马对中国、俄罗斯、印度的关系不可避免地存在起伏,但没有危机。在这里,对总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另一个超级大国中国的关系处理的好不好。一开始,奥巴马面临着难以置信的环境,中国领导人喜欢他的前任,前任没有招致中国人通常认为美国人诡计多端的怀疑。奥巴马没有从容的时间去赢得他们的尊重。对于他们,奥巴马有时太过强硬,有时太过软弱,有时候两者兼有。他们当然不喜欢奥巴马团队将政策和资源从欧洲和中东转向亚洲这个中国领地。在中国看来,它带有一种新的遏制政策的意味,带有拒绝让北京过好日子的意味。 奥巴马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去找出与中国的区别,只要他能够满足三类重要群体的要求:1)中国的邻居,他们谦虚地指望着美国保护他们避免北京威胁的肥皂泡;2)人道主义者,他们相信战略关注应当服从于民主化和人权;3)保守派,他们担心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所有这些都代表着美国关注的正当性。 奥巴马试图一定程度上安抚北京,将”转向”更多地描述为一种”再平衡”。因此,即使奥巴马将美国军力转向亚洲,他正确地努力将竞争的主要舞台从安全转向经济。他大胆地、正确地扩展了泛太平洋合作伙伴计划,超越自由贸易而进入更为激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事务。然而,与此同时,他试图在南中国海这样的关键问题上安抚中国的邻居们。这些邻居们什么都要,要美国保护,但不要过头以免激怒北京而给中国贸易和投资带来风险。换句话说,他们想让美国而不是自己来碰这个烫手山芋。 与中国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和旧苏联的关系。l冷战的政治之中没有经济的维度。在今天的中美关系中,经济是中心。相互之间都是主要的贸易国和投资国,中国还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尽管共同的经济利益并不当然保证和平,但必然有所助益。要点在于:亚洲和其他地方的事项将会对中国有利,除非美国的经济得到复苏,奥巴马没有对美国人充分强调这一要点。 布什时期,美国与莫斯科的关系处于最低点,从那以后美俄关系只有上升,别无他途。奥巴马按下”重启”按钮,开启了新的关系。有时这带来了良好感觉,也有时紧张情绪在增加。对美国干预其他国家,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莫斯科尤其感到不安。俄罗斯对美国在乌克兰、格鲁吉亚以及叙利亚的干预忧心忡忡。不过莫斯科与华盛顿在阿富汗后勤、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以及反恐问题上总体还是合作的。 “重启”按钮有得有失,美俄关系还没有上升到奥巴马想要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它仍值得尝试,尤其是在弗拉迪米尔·普京再次就任总统之时。要让它发挥作用,美国领导人必须预备着与俄罗斯领导人一起登上山顶。他们是那样看待自己的,华盛顿应当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他们。寻求俄罗斯的外交合作付出的代价不大。美国领导人不能忽视人权和民主问题,但现在,他们需要缓和言辞,让莫斯科的权力与美国一道应对艰苦的世界事务。 与印度可能的战略伙伴关系还未开花结果。如果开花结果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也尚未明朗。与那些东方邻居一样,印度想让中国受到美国的牵制,以舒展自己的筋骨。同时,新德里正在考虑何时、多大程度上投靠华盛顿。并且,是印度将作出决定。现在,华盛顿致力于打造的这种战略伙伴关系(不言而喻是针对中国的)很大程度上不要求回报。华盛顿无偿让印度巡视军事核设施。新德里的回报却相当吝啬。在去年的一宗大交易中,印度突然摒弃美国的喷气式战斗机,转而选择购买俄罗斯和法国的战机。印度仍在合计,并且新德里和华盛顿都在试探他们能够走得多远而不至于让中国人感到疏远。 奥巴马的人道主义干预和民主促进政策并不是始终如一的。每一个总统都有这样的烦恼,必须在价值观和实际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最戏剧性的问题是利比亚和叙利亚。奥巴马在利比亚行动迅速,帮助美国的盟友粉碎了一个独裁者。那是一个精明的决策。华盛顿无法忽视曾与美国在当代两场大型战争中并肩作战的盟友的请求。然而热心的干预者们并没有哪怕是模糊的概念:他们是在帮助未来的伊斯兰极端分子,还是可能的民主人士。一个可喜的征兆是,利比亚人在7月份的选举中拒绝了该地区选举伊斯兰分子的趋势,但没有绝对的保证让人放心。现在,奥巴马的团队可以欣喜于除掉了一个阿拉伯独裁者,证明美国推行的民主理念。 到现在为止,叙利亚的情况并非如此。与在利比亚不同,奥巴马非常小心可能的陷阱,这是正确的,即使新保守派一如既往地敲击着他们的战鼓。同样与在利比亚时阿拉伯联盟鼓励干预不同的是,奥巴马一直避免使用武力对抗阿萨德政权。由于后续可能而来的指责,没有人想让军队来打头阵。希望在于莫斯科——阿萨德的支持者——可能取消对其盟友的支持,从而让其他人避免介入进去。 围绕叙利亚有一个很大的战略问题。它会有奇迹般地平静下来、走向民主吗?它会成为一个与基地组织绑在一起的逊尼派国家吗?伊朗在未来会不会失去叙利亚这个盟友、从而让德黑兰撤离其中东前哨?那些叙利亚边境上的力量正在往最差的方向发力。 华盛顿帮助阿拉伯人走向更自由生活的那一天也许会来临,但现在为时尚早,阿拉伯之春的啸叫中有希望,也有危险。 对于埃及,可以说的实在太多,可以做的却微乎其微。它体现了美国关于从独裁——很少或没有民主传统和机制基础的——走向民主的所有梦想和噩梦。当然,恐惧在于对华盛顿相对友好的独裁者被新的独裁者取代,新的对其民众更为严酷的、不被华盛顿认可的独裁者。侯赛尼·穆巴拉克确实是一个腐败的独裁者,要争论美国应当让他掌权和/或推动他走向民主,是说不清楚的。他曾经看上去将千秋万代、根深蒂固,但当塔里尔(广场)时刻来临的时候,独裁者在一眨眼间烟消云散。 奥巴马现在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是腐败的、非民主的埃及军方,可能对美国的利益更负责,一个是人民的选择:穆斯林兄弟会,现在可能比较温和,但一旦掌权可能走向极端。如果穆斯林兄弟会脱去克拉克·肯特( 译注:美国电影《超人》中超人在现实中用的姓名 )的装扮,变成伊斯兰主义超人,埃及人、以色列人和美国人将为此付出地狱般的代价。 如果奥巴马选择立即放弃穆巴拉克,站在抗议者一边,情况不会更好。抗议者没有实力,没有政治组织,这从选举时的糟糕表现可以看出来。事实上,除了利比亚以外,阿拉伯世界的自由派都没有做好准备与伊斯兰主义者竞争权力。缺少显而易见的、有活力的盟友,奥巴马别无选择,只能与大多数党派保持距离,他也惯常如此。他对阿拉伯之春中不为人所知的流派极为小心,对此他值得赞赏。但未来还需要有计划,通过一项美国主导的经济援助计划来增强阿拉伯世界中温和改革派的力量可以徐缓图之。 在处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谈判的问题上,奥巴马并没有取得高分。事实上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敦促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推动他的人民让步。他任由以色列总理本贾明·内塔尼亚胡诋毁谈判进程。在一个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内他尼亚胡面对奥巴马大谈1967年边界和平协定的罪恶,而美国总统就坐在那里。经过修改的”67边界”得到内塔尼亚胡的多名前任支持,一直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对于和平的立场所在。随着11月(大选)的临近,美国澄清这个问题要等到2013年。但到那时,华盛顿必须准备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直接谈判,支持条件是需要得到阿拉伯国家的认可,以及一项阿拉伯的巴勒斯坦经济发展计划。 拉丁美洲提供了一个很大程度上被奥巴马忽视了的机会,非洲代表着日益增长的威胁,他对此毫无办法。巴西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墨西哥经济正蒸蒸日上。即使美国自己面临困难,还有其他国际的优先考虑,但白宫对南半球的关注时间仍显得惊人的少。政府努力通过与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的贸易协定,只不过是因为在国会中它有共和党的支持。在2012年的卡特赫纳峰会上,奥巴马因为未能推动古巴禁运或者毒品问题而受到抨击。在那个地区出现的最有趣的美国人是被发现与妓女狂欢的秘密特工人员。 在非洲,一些国家的民主得到了加强,但很多国家现在面临腐败、国内屠杀和伊斯兰极端主义者的严重威胁。美国人和其他人看上去有兴趣,但(非洲)对其他大陆来说缺乏直接的意义,未来一段时间内外界的的光亮将很少能照进非洲。 即使现在都时髦往亚洲跑,但欧洲仍然是美国的重要经济、外交和安全伙伴。亚洲永远无法取代它,但奥巴马似乎不那么看。 我们的欧洲朋友已坠入经济窘境,华盛顿无法提供什么帮助。但欧洲自己应对的程度令人不安。东欧领导人对奥巴马显然没有考虑他们对”俄国熊”的感情甚为不快。而奥巴马在处理该地区的导弹防御体系问题时并没有激发人们的信心。 当奥巴马政府宣布倾向于亚洲的战略转移时,它显然对全欧洲在同一时刻的巨大(安全)需求缺乏敏感性。解释和辩白从华盛顿传出,但伤害已经造成。不奇怪,欧洲人一开始对奥巴马的赞誉大都烟消云散,那些赞誉是因为人们希望他在国际事务比布什更为着调。 若论在世界上的哪个战区,奥巴马的缺乏战略眼光产生了最为严重的后果,则非阿富汗莫属。白宫十分频繁地改变它在阿富汗的目标,以致很难弄清,美国现在为何而战。一开始是打败基地组织,为911事件复仇。随后目标变成了打败塔利班,因为塔利班可能让恐怖分子重返该国。后来,在阿富汗盛行的说法是支持巴基斯坦的温和派,保护巴基斯坦核设施。最后一个目标无异于幻觉。从来都不清楚的是,阿富汗的旷野中取得的成果——不管有多么积极——如何能够拯救一个混乱、腐败、拥有1900万多民族人口的国家,而在那里军方和宗教是唯一现实的政治力量。尽管没有现实的目标给其行动寻找支撑,但奥巴马增加了军事力量,从他接手时的接近3万人到现在翻了3倍。他授权军队镇压叛乱、建设国家,这一授权可以任意延伸。最后到现在,他将到2014年撤出所有作战部队,放弃其广泛镇压战略,转向更为合理的、有目标的反恐之路。总之,他还没有决定2014年后驻留军队的规模,这个规模可能高达3万人,可以无限轮转。 政府官员说,他们的目标是在”今后几年”内撤出”几乎”所有美国军队,同时使阿富汗更安全。他们打算采取三项步骤实现这些目标:探索与塔利班进行谈判;改进喀布尔和阿富汗安全力量的表现;引导阿富汗的邻国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政府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一个列表,而不是一项战略。 一项战略从一个基本判断开始,即长期在阿富汗保持大量驻军不符合美国的切身利益,但却符合阿富汗邻国的利益。因此,华盛顿的战略必须以它们为对象。正是这些国家必定会对美国撤军后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是他们必须面对跨越阿富汗边境流动的毒品、难民和伊斯兰极端分子,而不是美国。至于美国对阿富汗作为恐怖分子的全球总部的担忧,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恐怖分子在全球活动,当然在中东比在阿富汗多得多。 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说服阿富汗的邻国们,美国正在撤出其全部军事力量,这会很快,美国将不再承担主要职责。必须说服这些国家,尽管美国能够容忍一个无政府的甚至更糟的国家,但他们不能。否则,邻国们将会只是逍遥地坐在那里观望。阿富汗各方包括塔利班在内必须明白,美国人不在时他们必须与这些邻国打交道。也必须让邻国们明白,他们必须承受负担或者忍受后果。所有这些并不是说,华盛顿可以轻易地走开,指望着这些国家自己去领悟。美国仍将扮演领导角色,将这个新的联盟组织起来。 在阿富汗和其他地区,华盛顿必须说服主要国家,使之认识到,美国的力量正被用来解决常见的问题。美国未来的力量必须建立在相互不可缺少的基础上:美国是不可或缺的领导者,因为只有它才能启发联盟,以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大多数国家都知道这一点);其他国家是完成任务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伙伴。其他国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美国的行动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且符合它们的利益,没有美国的领导,它们的利益就不能得到推进。 这一华盛顿领导下的相互不可缺少性原则,必须成为战略的智慧核心,但使之保持运转的将是经济学。出色的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必不可少的还包括钱、更多的钱、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竞争力和熟练工人,以及能够最好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体。美国经济是美国的军事和外交实力的基础,当然也是美国的对外经济实力的基础。经济现在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通货,是王国的新贵珍币。当然,在某些方面,只有武力和传统外交手段是适当的。但在今天的大多数国际交易中,人们所关注的是经济货物的去与留。 奥巴马经常谈论美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性。然而,他并没有把这一点放在他的国家安全议程的核心。这就是为什么他做得还不够的原因。说”我们的国家必须这样做”是不够的。他必须说明如何才能做到,并激发人们对失败的担忧——说明经济活力的每况愈下会如何破坏美国的实力,损害美国的利益。他还没有确立这种紧迫感。 艾森豪威尔知道在这方面如何施展魔力。当苏联人进行威胁时,他把问题与美国经济相联系。莫斯科增加军费开支了吗?艾克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启动一项大规模的公路建设项目,以使美军能够更容易地穿越在全国建立的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莫斯科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吗?他坚持要求国会大大增加数学和科学教育方面的开支,以”赶上”苏联。 美国今天面临的最大危险是经济的停滞不前和衰败,因为我们的贸易和就业机会被更具有竞争力的和创新型的国家抢走。奥巴马必须找到扭转下降趋势的方法——恢复科研、制造技术和物理基础设施。他必须让美国人明白,没有这样的复兴,我们就不能保持美国在技术或军事上的领先优势。 奥巴马恰恰说出了这些想法。他于2009年12月在西点军校说:”我最感兴趣建设的是我们自己的国家。”但他才刚刚开始让美国经济和美国的安全绑在同一架马车上。这应该是一场全国性的运动,有飘扬的国旗和一项政治战略来使美国人团结一致。这是伟大领袖应当建立的那种功业。 Leslie H. Gelb为外交关系学会名誉主席,曾担任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他也是《国家利益》杂志顾问委员会委员。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祕鲁女性主义运动艺术家–玛丽亚·玛丽亚·阿茶库舍

集社会运动家、女性主义者、以及视觉艺术家三角色于一身的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María María Acha-Kutscher )1968年出生于祕鲁,和网民活跃地分享她个人作品于 网站 ,她所创作的图片皆为 知识共享 ,因此本篇报导也得以沿用她的图像作品。 阿查库舍的自传中对于自身诠释 如下 :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概念以及开放式的创新社会建立是两大主轴,她的作品曾经探讨女性历史记忆、提问在政治文化架构下,作为女儿身的问题与处境等。她的作品展现了艺术品的特征,并且同时具有社会需求、政治转型的手段两大角色。 阿查库舍在一个称作“ 妇女专案 ” 的计划中,在此 影片 (配有英文字幕)发表了系列作品中的一件:《 华丽巨作 —大范围的数位摄影拼贴》:     博客 慕黑尔·孟堤 以及夏维拉·马蒂娜得阿布兰写了一篇文章《双倍玛丽亚:一个为女性奉献的艺术家》献给阿查库舍,内有简单的对阿查库舍简短的介绍: 出身于祕鲁立马的玛丽亚·玛丽亚以她组父母的姓氏阿查库舍当做自己的艺名在世界闯荡,曾经就读于立马地区的天主教艺术大 学;1991年离开祕鲁、展开十年的墨西哥生活,因为玛丽亚·玛丽亚的知名艺术评论家祖父胡安·阿查曾经住在那。她在墨西哥以图画设计维生,并且持续作为 公共运动份子;直至2000年,玛丽亚始成立与她纪录片导演母亲玛丽亚·罗德立奎斯合作的独立工作室。 夏维拉又说: 玛丽亚·玛丽亚在十二岁时已有拥护者的概念,但直到去西班牙前,她对作为社会运动艺术家的想法依旧未能生成。“我要成为一位女性 主义艺术家”的想法是在她抵达西班牙后才产生,她说:“当你远离了自己的国家,距离将帮助你厘清一切、酝酿过去在国内未曾认知道的情绪以及兴致。我想所有 的女性都曾因为作为一位女性而有坏经历,女性在人道主义的历史中被边缘化,这使人想要对抗、奉献、更深的参与,以期许未来能唤醒大众建立女孩们更美好未来 的共识。 1970年九月一日是个重要的日子,那天是美国为女性权利所进行的宪法第19次修订五十年纪念日,数以百计的纽约女性走上第五大道声张性别平等。(图: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夏维拉的文章也提及了数个阿查库舍近来的专案,像是“ 女人为女人工作 ”,阿查库舍的 网站 对此案叙述如下: 公共空间展示品《 女人为女人工作 》试图重现女人的历史记忆,从女性画像展现女性被迫改变和为自己的性别奋斗。这个 专案也包括新闻档案中女性公开示威的视觉影像,每一张图像都是性别主义者奋斗的血泪史,介绍观众性别是从何走向当前的局面、过往在人类的认知又是如何。每 一幅皆为数位作品,以大尺寸防水布印行,并附上配合拉丁美洲各城市的政治、商用语言诠释。 以下是《女人为女人工作》系列作品的《 视觉输入输出 》画作:   游击战女孩,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墨西哥记者:琳狄亚·卡裘 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俄国女性主义庞克乐团“小野猫” 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 在他之后 》14是阿查库舍的另一个相似计划,她利用八幅同性恋艺术家自传来呈现有交往对象的女性的生活与工作: 《在他之后》系列之芙莉达·卡萝和迪亚歌;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 在他之后 》系列之朵拉和帕布罗;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阿查库舍也为参与西班牙“ 愤慨的人们 ”17示威活动的女性绘制系列作品, 她说 : 这是为西班牙2012-2013年间参与公众示威的女性所计划的,我参考新闻照片或是现场目击示威活动的人来着手绘画。   《还未呱呱落地者的愤慨》;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愤慨的人们》;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愤慨的人们》;画家:玛丽亚·玛丽亚·阿查库舍(CC BY-NC-ND 3.0) 你也可以上 脸书 (facebook) 追踪《愤慨的人们的人们》最新作品;或是亲访阿查库舍的 网站 ,以获得她最新 计划 以及 出版物 的讯息。 校对: Portnoy 作者 Silvia Viñas · 译者 GV 中文化小组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