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网文

所有的残暴都来自恐惧

多年以前,一个曾经在司法口干过的青年对我说他押送犯人时的情景,对于刑事犯人,他们将其捆绑后推在囚车的两排椅子间,让他们动弹不得。稍微一动作,就用枪把子捅,或用皮鞋跟狠踹。我问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他说就是恐惧,因为怕他们反抗,于是就要表现的自己不可战胜,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可以随时处死他们,除了顺从别无他法。 这就是残暴的本源。 我曾经非常想不通斯巴达人的作为。它和雅典都为城邦制国家,为何一个酝酿出了民主这一人类的永恒价值;另一个却缔结了残暴和专横?究其原因,也是因为恐惧。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地区,全盛时期没有过尖锐的阶级对立,公民热衷于绘画、演讲、做买卖、哲学、雕塑、诗歌、神话、喝酒、比赛、同性恋。雅典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就是这样柔顺的,而柔顺和懒散舒适,正是人类生活的本真。斯巴达则不同。强势的统治者是来自农业社会的文盲,他们没有美感和文化修养,有的只是整齐划一的奴役和被奴役;掠夺或被掠夺;侵犯和被侵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强者毫无顾忌地对弱者侵犯。 没有共生意识的人,必将在被侵犯者那里埋下仇恨的种子,这是一条永恒的真理。于是,斯巴达人恐惧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造反,怕自己失去既得利益,怕丢命。为了恐吓对手,便将自己的形象搞的残酷无情:丢弃不健壮的骨肉,送自己老婆给强壮的男人为国家制造接班人,用残酷的折磨锻炼年轻人对国家的忠诚度,让他们做贼、暗杀,过恶鬼一样没有人性的生活。越恐惧越残暴;越残暴作恶越多,因而进一步加剧恐惧,斯巴达人跟鬼打墙一样走不出来。 其实这是一条公例。 不知道收敛自己手臂的人,从来就不会有安全感,也留不下什么值得自己回味的东西。如果夜深人静时津津有味品尝自己的恶行不感到内疚和耻辱,那么这人已经疯了。不信?曾经作恶多端的人在自己喘气时都拒绝给受害者平反,因为恐惧和不敢直面;可以看看斯大林晚年如惊弓之鸟的生活。孤独的日子里冤鬼缠身,想必一个鞭炮声就可以把他吓死。再看看斯巴达人,他们被仇家牵着鼻子走,没有家庭,没有快乐,甚至连床上睡觉都几乎不可能,黧黑的脸皮上镶嵌着惊恐的眼睛,腰里别着短刀夜行于山路追杀所谓的造反者。这,是人的日子么?一个城邦国家留给后人的就这种丑陋形象而没有任何文化,其存在难道不是耻辱么? 这就是因为恐惧。 相关日志 2012/06/07 — 编程随想: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2012/05/12 — 《金融时报》福山:倒薄不能解决“坏皇帝”问题 2012/04/30 — 苹果日报:胡温会假装不知晓? 陈光诚会把谁拉下马 2012/04/28 — 周永康在中央政法维稳工作会议上的内部讲话(摘要) 2012/04/25 — 薄熙来事件凸显政改必要性 2012/04/25 — 金融时报:中国高层的派系之争 2012/04/19 — 王德邦:重庆“唱红打黑”背后的言禁故事 2012/03/18 — 红色文化:制造者最后让自己无路可走 2012/03/17 — 新华网:王立军事件标志着“重庆模式”破产 2011/09/13 — 李承鹏:一个叫〝美国〞的小区

阅读更多

BBC | 浦志强:法院聆讯如同演戏

艾未未办理了解除取保候审手续 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发课公司辩护律师浦志强对BBC中文网说,北京朝阳法院周三(20日)就发课公司状告北京税务局一案的聆讯就像在演一出戏。 在接受电话采访中,他说,法院三名审判人员不仅处处袒护被告方北京地方税务局,不准原告方质证,而且包括他在内的原告方所有人连上厕所都有警察在旁边看着。 艾未未星期四(21日)办理解除取保候审的手续,当局对他的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将于明天(6月22日)到期。 2011年4月3日,艾未未在北京首都机场被警方逮捕,6月22日获释后,由80多岁的母亲担保,被没收护照,取保候审一年。 当局的知错不改 音频:浦志强谈艾未未告北京第税局 音频:BBC中文网电话采访艾未未的发课公司的律师浦志强 收听 mp3 没有安装Flash播放器 下载Flash 用视窗媒体播放器播放 艾未未的发课公司的律师浦志强在接受BBC中文网的电话采访时说,去年对艾未未的抓捕是公安机关没有法律依据违法立案的结果,对他的指控罪名现在看来根本无法成立。 浦志强律师指出,中国有关当局在明知错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在释放艾未未后强行给他一年取保候审的限制,是政府知错不改的表现。 去年因为艾未未的发课公司被指偷税漏税,他被北京公安拘押两个多月,并被北京税务局罚款1522万元人民币。 有条件的自由 虽然解除取保候审从理论上说意味着艾未未重获自由,但据媒体引述艾未未的话说,他从明天起可以在中国国内自由旅行,但仍然不能出国,因为只有在他保证不出国的情况下才能拿回护照。 对于这一限制条件,浦志强律师的回应是,就像去年抓捕艾未未,就像从未被指控任何罪名的贺卫方教授去年被禁止出国,在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就被限制出境的事,可能发生在所有人身上。 浦律师说,中国有关当局破坏的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法律,对中国的和谐、中国的法制及人权形象,破坏最严重的是中国的政府和官员。 警察监视原告上厕所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周三(20日)就艾未未的发课公司状告北京税务局一案开庭审理,但艾未未却被警方阻止出庭作证,甚至不让他离开家去法院。 而作为发课公司律师的浦志强则称。周三的聆讯就像在演一出戏,朝阳区法院的三名审判人员不仅处处袒护被告方北京地方税务局,不准原告方质证,而且包括他在内的原告方所有人连上厕所都有警察在旁边看着。 浦志强律师说,他当律师多年,做过许多刑事案件中的被告的辩护律师,开庭时警察看着他上厕所还是他遇到的第一次。 敦促政府执法,除了舆论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察监督之外,更主要的是来自公民和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 律师的疑问 浦志强律师指出,发课公司把北京税务机关告上法庭,就是为了让司法权来审查行政权的实施是否有事实、有法律依据、符合程序。 但朝阳区法院周三的聆讯却显示出,在公安机关错抓艾未未、税务局因违法调查发课公司而无法善后,现在只能由法院出面,演戏般走完诉讼程序,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法治。 浦志强律师在采访的最后还提出几个疑问,他说,在6月15日艾未未家接到法院开庭的传票之前,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就已经知道了马上开庭的事。 是谁泄露了审判秘密?为什么在原告不知道的情况下,警方事先知道了法院还未送出的开庭传票上记载的开庭信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骚扰和干扰这个审判?……

阅读更多

廖亦武:我其实是一个记忆工作者

中国作家廖亦武于7月6日凌晨抵达柏林,这是他历经去年从德国回到中国被噤声和被打压后,再次到达德国。据悉,他的小说《证词》德文版即将出版发行,稍后,廖亦武还将在德国、美国、澳洲等参加一系列的交流活动。 7月6日,海外中文网站”明镜网”率先发出独家报道,称中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作家廖亦武经过一个复杂的路线,传奇般的离开了中国,但明镜网表示廖亦武拒绝透露细节。 今年3月底,中国当局再次禁止廖亦武赴美国参加纽约文学节活动,并警告他不得在海外发表批评中国的言论和作品。廖亦武去年9月份曾在德国参加文学和音乐交流活动,他回国后遭到噤声和”被失踪”。 廖亦武为四川知名的诗人、作家和底层问题的研究者,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廖亦武因发表诗作《大屠杀》和筹划诗歌电影《安魂》而被判刑四年。他的作品《底层访谈录》《中国上访村》等虽然在中国被禁止出版和发行,但广为人知,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出版。近期,他的两本书《证词》和《上帝是红色的》将分别在德国和纽约出版。 德国之声在7月7日专访了廖亦武,以下为专访实录。 记者:三月底时,中国政府曾再次拒绝您出境,明镜网说,这次您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才到达柏林,这个过程真的是很复杂吗? 廖亦武:过程是的确很复杂,但我也是真的到了柏林,这两点都是真的。 记者:这次到达德国是为了即将出版的《证词》一书?除此以外您是否还参加其他的活动? 廖亦武:以前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这本书,多次阻止《证词》的出版,但我觉得一个作家眼前和以后的目的,就是追求写作和出版的自由。德国菲舍尔出版社担心出版会造成我在中国出现一些后果,所以他们三次推迟了出版时间,第一次是4月份,第二次是6月份,然后是7份这次,我刚才见到了德文版编辑,这本书会在7月21日正式上市,然后是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我会参与这些活动。 记者:还是回到您的作品,《证词》一书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成的?这本书在国内一直被封杀,目前海外出版发行情况如何? 廖亦武:这本书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我因为写作了《大屠杀》,然后四年牢狱生活的经历,这四年经历了所谓的”重新作人”的过程,讲述了监狱里形形色色的人,这本书的一部分我在监狱中就已经写成,通过一个秘密方式带出了监狱,出了监狱后,我觉得这些苦难、包括1989年在内的历史应该被纪录。这本书先后被当局抄走两次,目前出版的是第三稿。明镜出版社曾出版过不完整版,走到今天终于能够在西方面世,而且是在”八九民运”过去二十二年时,也算是对历史的交待,菲舍尔出版社在出版之前,把书稿发给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家,包括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赫塔·穆勒,他们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这本书的台湾版也会在8月1日面世,英文版也正在翻译中,这么多年坚持做一个记忆者是值得的。 记者:为什么把这段狱中记录称为《证词》?这些证词见证了什么? 廖亦武:这是我的一种个人证词,纪录了一起坐牢的死刑犯、底层的罪犯们,这是我们共同的一段经历,我们中国人经历了很多苦难、甚至罪恶,有时候象狗一样活着,但这样一种人生应该被纪录,我们这样的人终极愿望是:因为被记录,在历史上受难的生命时光才不会白白浪费。这些证词也见证了国家机器对普通公民人格的虐待和侮辱。 记者:从《底层访谈录》再到您的其他作品,作品的主角大多是被称为社会边缘群体的人,甚至包括您自己,您怎样评价在中国背景下的这个群体?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廖亦武:我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正常的国家,这个国家非常邪恶,人要在这种邪恶的背景中活下去,就象在监狱里有些时候会放弃自己的尊严,甚至象狗一样生存,中国人的生存秘诀是苦难及无耻,这种苦难有时候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更多时候是这个国家政权强加给个人,迫使人们虚伪地生活下去。另外一方面人们要非常无耻的应对苦难,我常说,无耻加重苦难,苦难又使人变得更加无耻。中国这么几十年以来,特别是1989年6月4日,经历了血腥屠杀之后,中国人走到今天,就呈现这样的生存状态。 记者:很多媒体根据您在中国被当局打压的状况,称您为异议或政治作家,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廖亦武:我经常在说,我不是一个政府的批评者,我的很多优秀的朋友们在担当这个角色,比如说刘晓波、冉云飞、余杰等,他们都是有责任感的批评者,我其实是一个记忆工作者,这是我和他们的区别,我几乎是没有什么可批评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和他人的人生,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用我的这只笔,让更多的人看清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土壤。 记者:您刚才谈到中国政府的批评者角色中,有一位是冉云飞,他被中国当局抓捕,您怎样评价中国当局镇压政府的批评者这种行为? 廖亦武:在”茉莉花革命”那段时间,我们有一句话是,千万别碰鼠标,冉云飞这次被抓捕,据我们的了解,是犯了”鼠标罪”,可能那天晚上他喝酒归来,这个人非常热情,喜欢推荐朋友的贴子,那天他不小心就乱点了”茉莉花”的贴子,他的粉丝非常多,然后他就犯了”鼠标罪”,就进去了,这是一件非常荒诞的事情, 也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我在中国的时候已经听冉云飞的夫人说,成都中院已经驳回了检方对他的指控。 记者:记得您第一次来德国,您说一定会回到中国,因为那里是你文学创作的土壤,但我们也知道上次您从德国回去之后,也曾被噤声,甚至在特殊的敏感时期”被失踪”,这些会不会促使你作出一些改变,比如,在国外获得安静的写作空间。 廖亦武:自从去年我从德国回国,就一直在和警方打交道,后来又经历了所谓的茉莉花革命,政治形势的紧张是二十多年来最可怕的一段时期,当时我的写作也总是被中断,很长一段时间我处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中,甚至无法进行写作,我也想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后来德意志学术中心有个约稿,叫”中国人的生存之术”,我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 这次到德国来,一两个月的时间,是关于《证词》宣传、朗读和音乐交流活动;9月份会到美国,那边将出版《上帝是红色的》这本新书,也会有宣传和与作家、读者的对话活动;然后会到澳洲,因为那边也翻译出版了《底层访谈录》这本书,然后可能到台湾参加《证词》中文版的活动;到了明年,德国国家学术中心有一个艺术家交流项目,明年的被邀请者是我,我可以在柏林停留一年。 采访记者:吴雨 责编:石涛

阅读更多

公眾老不信政府 大陸須重視

記者盧葦/整理  評論解讀中國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人不在少數,人們的負面情緒增多,首先是社會制度、社會生活秩序發生病變的反映,值得大陸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應當說,「老不信」這個詞,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概念,但以筆者的觀察,中國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人絕不在少數,而不被信任和相信的官員也不在少數。這一問題確實值得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只有讓政府保持應有的公信力,社會才能和諧安寧,公眾的幸福指數才能不斷提高。  不信任政府7種心態  公眾不信任、不相信政府有7種心態。第一種,社會焦慮;第二種,不公平感;第三種,思維慣性;第四種,情感轉移;第五種,情緒發洩;第六種,從眾心理;第七種,逆反心理。  「老不信」的7種心態,總起來看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公眾中許多人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相當程度上只是一種情緒性的反應。所謂情緒性反應,就是由外在刺激引發的非理性的反應。第二,這種情緒性反應具有很強的偶發性,且不是持續性的。第三,這種情緒性反應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很容易形成難以預料的雙向傷害。  總體而言,這樣的心態是負面的,應當通過政府、社會、公眾等各方面的努力,來消解、理順、轉化這種負面情緒,努力幫助人們構建和諧身心,從而構建和諧社會。  政策應讓多數人受益  首先,政府制定和實施政策一定要照顧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訴求,照顧各方面社會成員的感受和心理需求。人們的負面情緒增多,首先是社會制度、社會生活秩序發生病變的反映。如果社會制度能夠讓大多數人受益,如果政府弘揚公平正義有明顯成效,就不可能出現較多公眾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情況。  所以,一旦有公眾表達了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意見,政府就應該看作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自己的工作出問題了。就應當立刻深刻檢討自己,查找自己工作中的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並努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第二,對公眾的情緒性反應既要高度重視,也不能如臨大敵、反應過度。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能否把公眾的情緒加以理順,使之成為社會建設的正面力量,不僅是對執政者的考驗,也關係到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  在此過程中,人們不應當把公眾的情緒性反應過度解讀為「敵對勢力」,也不應當把這些公眾的態度一概斥之為「不明真相」。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階段,出現各種不同的思想認識是十分正常的,對此應當從容自信,寬待包容。  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第三,努力建立一種引導人們釋放和排解情緒的通道,給予處於心理困境中的人們更多人文關懷。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而只會讓人釋放和排解不良情緒,交流思想,明辨是非。對於生活中遇到各種各樣困難的人們,政府除了要建立全社會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外,還應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給予身心關懷和撫慰。政府應當鼓勵公眾通過各種社會組織去關心、關懷弱勢群體和各種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他們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讓「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憲法原則體現和落實到社會制度的各個方面。  如果政府能夠帶領公眾建立和鞏固一種「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社會制度,公眾怎麼會不信任、不相信政府呢?  (摘自人民論壇政論雙周刊2012-6-18,作者蔡永飛為民革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原題:公眾「老不信」的心態分析) 台灣 中國時報

阅读更多

甘肃天水接待办标语称接待就是生产力引热议

“接待就是生产力”   围观   “接待就是生产力”,昨日,一则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公室的标语在网上热传,引发广大网友的围观和热议。许多网友调侃说,“这绝对是个天才般的创新,此语道出了接待办的心声。”   南方日报记者查询发现,该标语图片最早由新浪微博网友@幕何方于前晚22时51分发布,随后被广大微博网友纷纷转发和评论,该标语也被网友冠以“悍标”,甚至被网友调侃为“天水精神”。   许多网友分析说,“其实这标语挺实在的,至少他在说真话”。网友@志大少爷就跟帖说,“看似笑话,却为真话!为什么现在机关里特别强调接待,就是因为把上级接待好了,就能把各种关系处理好,拨款、上项目什么都好办!”   也有不少网友担心,“有此指导,茅台、五粮液何愁不涨价?公款吃喝何愁没有借口?”网友@作家-天佑就指出,“‘接待就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些公款吃喝堂而皇之的借口。”   知名评论人徐林林对此建议道,“要想公务接待与所谓生产力绝缘,关键在于,怎样通过制度设定,有效制约权力的运行,如何让某些部门、个人掌控的公共资源,无法置换成个人的‘白吃白喝白玩白拿’。”   南方日报记者 丁建庭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