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姚小远 |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另有其人

6月底7月初,与老李去了深圳,受到深圳朋友的热情款待。除了带我们去南澳,老吕还带我们去了南油的招商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份原始文件,文件的时间是1978年10月25日,上面写着: “请华主席,叶、邓、汪副主席,纪登奎、余秋里、谷牧、康世恩同志阅批 拟同意这个报告,只要加强领导,抓紧内部整顿,根据华主席“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指示,手脚可放开些,眼光可放远些,可能比报告所说的要大有作为。妥否,请阅示。 李先念” 李先念同意的报告,是“中共交通部党组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给国务院的请示(摘录)”这个报告的要点则是:“充分利用交通部香港招商局,以加强我在港澳的经济力量与发展远洋运输事业,是极为有利的。” 李先念报告里华国锋“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话特别眼熟,华国锋指示14年之后,邓小平在其南巡讲话里,首次提到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再大一些”。按照时间顺序,中共最早抓经济建设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是华国锋而非后来被称作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可以说,华国锋1978年10月之前的指示,比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隔山打炮的尺度要大很多。 从上面逻辑我们可以说,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人不是邓小平,而是华国锋。从华国锋指示的内容看,他才应该是真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呢。   小远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 0:04晴  上海理道之理道文化兔,我只是一只有文化的兔子

Read More

党国英 | 惟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当然不是学者凭空杜撰的概念,因为的确有的国家在经过一个较快经济成长期、进入中等发达阶段以后,由于政治经济体制难以支撑更高水平的发展而陷入经济的长期萧条,甚至陷入政治动乱的泥淖。但是,远不是所有国家饶不开“中等收入陷阱”。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就可以实现持续成长。就中国而言,我以为,即使在现有基本宪法秩序之下,改革仍有空间,生产力释放仍有空间,“中等收入陷阱”有可能避开。成都改革的成功可以证明这一点。 中国改革 30 年有余,尚不敢说改革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胡锦涛总书记 2005 年描绘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远景,即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这个要求,可以说我们仅仅走完了不到一半的改革路程,抑或说,以往改革开放只是一个开局。然而,就这么一个行动,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将改革深入下去,中国再快速增长 30 年不是难事;如果中国政治家能就更重要的改革战略和策略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中国就此甩开周期性社会动乱的魔咒、建成繁荣稳定的民主法制社会,也不是天方夜谭。 成都以农村产权明晰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发育基层社会民主政治这三大改革举措,给有待深化的中国下一步改革提供了范本。今后中国改革还要迈出两大步,一是克服城乡二元结构,完全确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幅提高民生质量,为全面改革创造更坚实的基础;二是主攻政治体制改革,将中国建成民主法制社会。成都改革基本上走完了前一步,并开始探索后一步。 产权改革将是中国经济成长速度得以基本保持的关键条件。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只是“半截子”产权改革。因改革不到位,不仅妨碍农业土地利用效益的继续提高,影响社会安定,还使中国土地市场的严重扭曲问题愈益严重。从中国现实出发,做虚所有权、做实承包权,将土地承包权永久化,是实现农村土地产权明晰化的基本路径。有人以为这个改革很难,但成都的政治家们做到了。如果全国做完这件事,将大幅度提高中国农用地的使用效益,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未来中国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基础越来越靠不住,但提高农业竞争力、降低中国人的吃饭成本,会有助于延缓中国人名义工资上升速度,总体上保持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蕴含着巨大市场。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造就几十万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是让大中城市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同时在现有农村地区让一批规模不等的新兴城市崛起,并让专业农户变为“城外市民”。未来中国的农村人口会在 20% 以下,农业人口会在 10% 以下,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还要创造出超过过去 30 年里所形成的城市规模,由此产生的市场需求,还会让我们怀疑中国要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么?成都的改革证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权益水平,更孕育巨大商机和发展拉力,其重大意义无法估量。 发育基层社会的民主政治,是成都改革的又一杰作。发育民主政治,不仅是人民的“高端需求”,也是经济高效运行的条件。如果把握好节奏和策略,政治改革还有利于社会稳定,为经济长期增长提供保障。政治改革大的谋划当然需要中央政府去做“顶层设计”,并要树立风险意识,把握好改革的节奏。但这决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政治改革领域可以无所作为。我自己的研究心得是,传统乡村社会不能嵌入民主政治,但商业社会却对民主政治有强烈需求。成都市不仅是一个工商业大都市,其农业经济也卷入了市场化过程,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民主政治。问题是人们会怀疑民主政治从地方发育的可能性,因此也可能怀疑类似成都这样的城市相对独立地发展民主政治的可能性。这种怀疑似无必要。在西欧历史上曾有过“国王治下的城邦民主”,由此揭示的逻辑,我们当然不可直接用来做一个类比,但其中的意义必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成都市所推动的基层民主政治改革注重细节,不事张扬,把民众权利保障用规章制度确定下来,走上了一条务实的渐进民主改革之路。这方面的改革极大改善了成都市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到成都投资。有实证经验研究表明,企业投资取向的决定因素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流向的决定因素是城市的人文环境。大型跨国企业并没有因为成都工资水平提高而不选择成都。有这个逻辑存在,我们便可以相信,只要有民主政治的渐进发展,即使工资水平提高,中国经济也未必会产生因投资增长减缓而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 产权改革、城乡一体化和基层民主政治三足鼎立,形成成都改革的基本架构。他们在改革从2003年起步,在我看来,当时能提出这样一种改革理念就不简单。成都的下一步改革能否揭开序幕,将取决于他们的改革经验能否在全国成功推广。如果推广成功,全国将形成更加宽松的改革环境,作为改革先行者的成都才可能迈开新的改革步伐。这个时机到来之前,我们只需要做成都改革者的学生,而不必要求他们承担新的责任,更不可驱使他们做激进改革冒险。 此文发表于南方都市报,20110905,发表时略有删节

Read More

陈有西 | 在新的起点上思考我们的改革开放

2011年09月06日 17:42:05   时光飞逝,想当年我还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毕业后选派从政,见证了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三十年过去了,这个《决议》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想作一个简短的发言,题目是《在新的起点上思考改革开放》。     我看今天很多老师和专家的发言,主要是回顾当年《决议》是怎么来的?有很多思想的交锋。作为我们相对年轻一点的,我们还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干。所以我们有一点思考,对当年4000人讨论历史问题的《决议》,小平同志、胡耀邦同志他们讨论的时候有一个背景的东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有一篇黃黎的《〈决议〉起草的台前幕后》,介绍得比较详细,当时小平、陈云等老一辈对很多的重大问题有个宏观的把握。为了参加今天的座谈,我把决议又好好的学习了一遍。     我们有两个60年。当时搞《决议》的时候,中共建党60年。通过痛定思痛,通过讨论回顾,作出了一个《决议》。今天,我们纪念这个《决议》的时候,恰好又是回顾共产党掌握政权的62年。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同样有很多经验教训要回顾总结。我们需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思考改革开放。     首先,中国需要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的过程。“思想解放运动”这个词比较敏感,因此我说的是现在中国需要一次新的思想解放的“过程”。我们建党60年以后经过了一次反思,形成了决议。现在我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真正的62年执政下来,我们也需要一次新的反思。要改变我们原来的一些专政的,阶级斗争的观念,怎么样从一个革命党变成一个执政党。要改变我们的维稳的模式。我在政法机关工作了十六年,现在又从事律师执业、法学研究,从那么多年政法工作的感觉之中,觉得我们有的同志的思路是“堵”,而不是“疏”的思路。靠权力而不是靠法制,靠高压而不是靠疏导,靠封闭思想封闭言路而不是靠开启民智,靠压服而不是心悦诚服。现在维稳的思路,用的经费很多,强制拆迁,方法简单粗暴,对自杀的人还说是暴力抗法,最后人家不自杀了,杀幼儿园的孩子,开始烧政府大楼、搞爆炸。不是引导群众上法庭讲道理,而是打压诉求,抓律师,法院不受理案件,法院不是中立的断案,而是公权力联合起来一起对付人民,同人民搞对抗,拼命堵住人民群众依法救济的渠道。作为第一线的律师,我们最清楚社会矛盾的爆发点在哪里,主要这种高压的思路,封闭言论、删除微博的思路,搞得老百姓越来越敏感。我们建党60年思考过一次,现在建国60年,需要再一次思考。     第二点,我们今天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全面设计。《人民日报》月初文章提出了一个“顶层设计”的概念,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是我们今天的改革,要从总体的思路,全面的思路思考,不能再搞“摸着石头过河”,不能再“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三十年了,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了正反面的很多的经验教训,有了很好的人才积累,有了思想库,我们应当有一个成熟的设计了。我们的前三十年,经常是一种拍脑袋决策,经济一下子要搞活,大家要高速发展,一下子又要治理整顿。“硬着陆”、“软着陆”不断。思想领域,也是风浪不断。我们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治安问题都是这样处理的。治安搞运动从来没有改变思路。包括我们的“严打”思路。我们这头三十年,小平同志提出来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白猫黑猫理论,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现在我们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有了这样成熟的思想,包括今天这样的充分的讨论,大家都明白了,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是要出问题的。我觉得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顶层的设计,全面的设计,有一个总的思路和框架,让国家少走弯路。     第三点,要重建政治道德。现在这个问题已经非常关键。现在我们有些地方公权力黑社会化。像武汉的徐武案件,到广州的电视台大院绑架“被精神病”的人,公安局的人、保卫处长到那边被围堵,不敢拿出工作证,为什么?因为他根本不是依法执法,而是用黑社会的方法绑架执法。还有法院审判案件应当公开,故意搞二十个人的小法庭审理大案,安排一些托占位子,旁边四百人的大法庭空着,然后给家属二张票、所有的记者不让进,最应当讲法度讲诚信的司法机关公开撒谎,公开用谎言来违反法律的公开审判的规定,这样的做法现在全国法院争相仿效。作为一个国家的司法机器最应该讲公平正义的,也不公开。表面上是公开审判,但是实际上是秘密审判。一些地方官员骄橫跋扈,被权力冲昏头脑,公开以党自居,说你反对我就是反对党。包括我们的宣传舆论,总搞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象朱熔基前总理讲的,我天天看他们怎样在那里撒谎。官媒把社会真相的话语权让给了网络,把公平正义的主导权让给了网络,最高法院也说要按舆情判案,公权的威信一落千丈。这种政治道德缺失,对社会的劣化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公权力不讲诚信,公开撒谎,把社会风气都带坏了。大家都不讲诚信了。     第四点,政治体制改革要从司法改革突破。为什么要从司法改革突破呢?这个是个代价最小的途径,而且是可控的、恒定的,能够用稳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社会各个领域出了问题,都可以到法庭上来理性稳妥地释放、裁断。为平稳、理性的政治体制改革设置一个减压阀。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司法改革又能够为政治体制提供保驾护航,包括民族矛盾问题,包括实体较量的问题,右的路线,左的路线的问题,选举中出现的问题、经济矛盾、政治矛盾、社会矛盾、劳资矛盾、政党问题、民族问题,都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解决好。不会出现街头政治,不会出现暴力对抗,不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只要法院是稳定、独立、权威、超脱、公允的,就能够保障国家制度和社会的基础性稳定,保障社会重大问题都有一个理性的解决机制。国家要理性的解决矛盾,健全的司法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必须重新设计我们的司法改革的目标,整治好我们的司法队伍,建立独立超脱的司法机制,让国家司法能够担当这个重任,养成政治家和全体人民都尊重司法的环境。     第五点,中国下一步要特别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并给其更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我与胡德平部长聊天,我谈起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当书记时候的情况,我说,有两点印象深刻:一是他同历任浙江省委领导一样,对民营经济的保护,省委是非常支持的。第二个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依法治省”,浙江省人大还按照省委要求,通过了关于依法治省的决议。有的学者提出依法治省、依法治县,层层机械照搬不科学,但是我们浙江的实踐,这个措施是很有用的。实际上依法治省,相对于权力治省,相对于拍脑袋决策,这个是非常好的措施。可以约束权力,大家按既定的规矩办,很多事情就会比较理性。虽然浙江的问题也不少,但是法制环境相对较好,这是全国公认的。这同浙江省委当年大力抓依法治省是有关系的。另一个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浙江省的财政税收,民营不是半壁江山,而是大半壁江山。浙江各级干部对民营经济的保护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保障了长期健康发展的势头。所以我觉得,保护民营经济的发展,走依法治国的道路,这两条要是发展下去,是会长远地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社会发展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说,两个60年要思考,一个是前面60年想想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党的历史教训。建国后60年的思考,是思考如何更好地执政,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法制的国家。还有现在我们的反思,是实质性的、认真的,还是宜粗不宜细的?特别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还有不少思想禁区,这些我们需要不需要反思,都是应当认真探讨的。这个反思,也需要思想的大解放。      http://www.hybsl.cn/zonghe/zuixinshiliao/2011-09-04/26719.html     时间:2011-09-02   来源: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上一篇: 死刑核准程序应从核批改为审理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41)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Read More

官媒称中国改革开放是世界发展史上奇迹 无先例可借鉴

官媒称中国改革开放是世界发展史上奇迹 无先   例可借鉴 2011年08月15日 15:24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躲不开、绕不过”反映了中央直面改革的决心和勇气,也反映了当前改革的艰巨性和紧迫性。现阶段最艰巨的改革任务就是要消除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拿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读本,向东一字一句地为《 瞭望 》新闻周刊读着胡锦涛总书记的最新论断。“躲不开、绕不过”显然给他留有深刻印象,反复念了两遍。 8月5日,作为改革政策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从当前中国改革的全局角度,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向东以学者的身份向本刊记者解读了自己对“七一”讲话的研究体会,“中国多年来实行渐进式改革,容易改的已经基本上都改了,下一步改革进入了攻坚克难阶段。” 按照他的理解,所谓攻坚克难,就是改革要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不合时宜的既定利益格局,因此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躲不开、绕不过’是当前改革的典型特征。”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了两个“100年”,即在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 化国家”。在向东看来,实现这两大奋斗目标,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加快推进改革进程。 “现今,人民群众的思想很活跃,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过更美好的生活有许多新的期待。”为此,向东强调,作为人民政府,必须顺应民意,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反过来说,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改革的主要内容。” “要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新台阶,仍要依靠改革开放。这是中国深化改革所赖以为继且难能可贵的全民共识。”每思考到此,向东说自己就会想到小平改革之初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亡党亡国。” “这话到今天提起,仍然让人激动,仍然让人产生要向前推进改革的动力和热情。”他动情地说。 新时期改革特点 “七一”讲话中强调,“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彭森 从通过总结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五大举世瞩目成就,解释了这个判断的深刻内涵: 一是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二是生产力发展从缓慢走向快速、从不发达走向发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三是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走向总体小康、从贫穷走向富裕,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从严重不足到全面进步、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五是社会主义制度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缺少活力走向充满生机活力,我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目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为目标模式的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探索起步阶段,和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的框架构建阶段。以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标志,进入了体制完善阶段。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巡视员宋葛龙认为,新阶段的改革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其一,从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向协调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这四项改革如何协调推进,如何安排好改革的重点、优先次序、改革的力度,需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其二,改革已向全面改革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着力破除旧体制,改革开放中期新旧体制交替。现在,则进入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2020年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十年时间。 其三,改革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向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转变。改革开放初期,改革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环节,实质是要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今天,显然不能以此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的系统性,统筹地方与中央、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复杂关系,推动更为深刻的体制调整和制度建设。 其四,从建立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向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转变。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着眼于促快、增多,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数量问题基本解决的情况下,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只有把改革转向求好向高,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争创发展的新优势。 其五,从增强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向全面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转变。新时期、新阶段不仅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要进一步理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正确理解政府的职能,弥补市场机制的空缺,克服市场调节的偏差,应对市场失灵,在激发活力的同时体现公平、注重均衡,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和政府的作用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改革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针对新阶段的改革深化,“七一”讲话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在向东看来,必须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而当前改革的顶层设计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新时期最艰巨的改革,主要就是发展模式的转型。 2010年,中国实现了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差距还非常大。”他举例说,按照IMF2010年数据,中国去年人均 GDP 位于世界第94位,仅相当于日本人均GDP的1/10;改革开放后我国减贫2亿多人口,但按照国家统计局2010年数据,我国仍有1.5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载、 人口红利 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仍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向东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实现。 “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即所谓人均收入3000~10000 美元 发展阶段,如何迈过这个坎儿?”向东分析,“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没有解决好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人民群众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过去,国家、企业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占比多一些。下一步要提高‘两个比重’富民,分配向个人这边逐步倾斜。” 这充分体现在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同政策重心上。向东介绍,1998年应对 亚洲金融 [ 3.13 4.33% ] 危机,大部分政策性资金都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此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钱主要用在了改善民生上。 比如,新一轮住房改革,“十一五”期间已建设1100万套保障房,“十二五”还要建造3600万套,将基本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改革,“新农合”已经覆盖全国95%以上。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再有1~2年就可以实现全覆盖了。今年要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覆盖率全国要达到43%以上,现在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就将实现全覆盖。这些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改革。 然而,这种建立在重组利益格局背景下对“分蛋糕”方式的改革,使得发展转型面对巨大挑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直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为什么“久转难推”、“转而不快”,这既充分反映了转变的艰巨性,也说明没有体制改革的突破,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主要障碍就出在我们的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在向东看来,正是基于对当前改革和转型的清醒认识,“七一”讲话强调,“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七一”讲话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向东解读说,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如果把中国搞乱了,再来搞改革,这个代价太大了。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必须要稳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世界上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搞如此大的改革,肯定会存在一些曲折和阵痛,不能因此就放弃改革,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来抓发展,促改革。” 向东指出,改革要有大局意识,“我们的问题是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解决。中国的改革经验是渐进式,不能搞休克式。否则最后伤害的是老百姓。所以,要在稳定的大环境中搞改革,如果中国乱了,一切免谈”。 “当然,既要积极推进改革,也要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力度,把握好老百姓的承受力。”他引述总书记就发展提出的忠告:“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并解释说,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现在要更多地让大家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就要把蛋糕做大,才能解决好分配问题。” 他总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稳定是前提,发展是主轴,改革是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在稳定的大前提下加快发展,实现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向东特别看重新时期的改革要着眼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要让人民参与其中,“改革有的需要深化,有的需要完善,有的需要协调。这个过程中就要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从中受益。要明确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党和政府在改革中的动力是什么,调动每个人、各行各业、每个阶层的积极性。那种脱离群众、关起门来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王健君

Read More

路透社 | 朝鲜宣称不会改革开放

路透首尔8月9日电—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周二称,朝鲜不会改革开放,并批评美国企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朝鲜,以遏制社会主义。 但报导也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承认了其他国家早已说了几十年的一个判断,那就是朝鲜经济面临困难。 报导称:“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所鼓吹的改革开放,并不是将朝鲜经济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良方。” 几十年前朝鲜经济还强于韩国,自从苏联1991年解体後,朝鲜的经济一直走下坡路。 然而朝鲜一直坚持“主体思想”,即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解决问题。 因朝鲜寻求制造核武器和远程导弹,一直受到外界社会的制裁。 但呼吁朝鲜经济改革的不光是美国和韩国,其主要的盟友中国也希望朝鲜打开国门。 但朝鲜坚持称不会在美国的压力下进行改革,《劳动新闻》称:“帝国主义不会改变他们的制度,但竭尽所能强迫其他人转向由他们指定的道路。” “他们不断升级的强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行‘改革’和‘开发’的举动,是对我们主权的疯狂侵犯、对我内政的无耻干预,是赤裸裸的践踏国际法。”(完) 编译:高虹 发稿:王燕焜 路透全新邮件产品服务——“每日财经荟萃”,让您在每日清晨收到路透全球财经资讯精华和最新投资动向。请点击此处( here )开通此服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

Read More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CDTV】【图说天朝】2023万圣节被诊断为新的错误记忆?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