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英国公投选举制改革遭拒

伦敦 据公投结果显示,大多数英国人赞同维持其目前的多数选举制。 众议院的选举制改革被拒,对与英国首相卡梅伦的保守党联合执政一年的自民党来说是一次严重打击。将公投作为加入政府条件的自民党在同时举行的地方选举中也遭受挫折。该党领导人尼克·克莱格最近几个月多次被指责违背竞选承诺。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直说白道政治体制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这是世界范围的社会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常识。此类内容的表述一直没从主流理论殿堂退出,将来也不可能退出。该理论或常识被改革者认可,也被不改革者承认。不承认“普世价值”存在的人士需特别注意,这里出现的正是一种“普世价值”。     此话已经算得上大白话,但阐述其蕴含的意义需要更多的白话。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会时不时地申明自己是不介入政治、不关心政治的人,在他们看来,做这种表白表现的是自己的精明与成熟。其实,他这一句话即展现了自身无知的品格,说明他对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元素,缺乏理解所需的智力与经验。因为,即便你不关心、不介入政治,但政治却不可能不关心、不介入你;你藐视、漠视政治,只能说明你平时稀里糊涂地“被政治”成为习惯和病症,并不能说明你远离了政治这个天使或魔鬼。政治权利是社会人所有权益的守护神;它不在的时候,随身陪伴你左右的是恶魔。     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根本目的、根本原因除了“人权”没有别的。政治改革就是为了落实、维护、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固有、应有的权利。共处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人,你的人权大,我的人权小,你的权力因不受制约或难以制约而无限无序地扩张,而我的所有的权利,由于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这种基本权利的缺失,连口头的承诺保障都没有,或口头存在合法权利而实际上所有权利均朝不保夕。这样,无论怎样的“改革”和“发展”,处在特权系统之外的人群,物质、生理上只能是成本承担者而不是真正的受益者,精神、心理上只能是蒙受耻辱者而不是成就感、荣耀感的享受者。如此,全民不管怎么忙活、怎么辛苦,人民都没有温总理所说的那种幸福与尊严,也断无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功利地说,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社会“维稳”。不改不革,一个贫富悬殊问题非但无法解决,还势必会继续扩大,温总理说的“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就成了空话。中国大众对贫富差距并不是非常敏感与特别不容,然而面对由政治、社会权利的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他们却不会持续体验与长期默认。几乎没人打心眼里认为社会是公平的,随之而来的则是暴戾之气和失望情绪弥漫全社会,而为了维稳,管制权除了加大管制成本和管制范围别无他法,恶性循环积累恶性因素到一定程度,社会溃败则进而演变为社会崩溃。     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为获得现时消防式的维稳效果,它的成功结局即确立长治久安的规则与秩序。历史上社会矛盾激化时,中国社会则以纯暴力或暴力的政治方式“重新洗牌”,毁败和蹂躏生命,打碎家里历代人积累起来的盆盆罐罐和精神、文化作品,而政改即挽救中国人脱离如此历史循环的唯一路数。     如果民众或部分民众坚决不认同、不忍受社会现状或政策方针也没关系,现代政治体制的核心是和平与阳光的政治竞争机制。其确立之后,政治诉求与政治竞争激烈而非暴烈,大家只能使用低成本、低风险的“文斗”方式,谁都不能强行代表谁。人们比试的不是武力的或阴毒的本事,这就形成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文明成果的积累就能实现最大化,否则,所有成就与繁华终将化为专供回忆的过眼云烟。所以,说现代政治体制为人类2000年的文明史上最伟大发明,这评价并无丝毫夸张;我们最需要做的,不过是接受和应用这项最伟大发明。     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和人民向善、向上,换个说法就是变得不那么缺德。现代政治体制逼迫公仆直面真相,他们不说实话、不讲诚信绝对不行。不难想象,连我们的“上流社会”都是两面人,“下流社会”的作伪作弊作孽那就大有“名正言顺”的意味了。许多真有罪的罪犯心理上不认罪、不思悔改,理由其实相当充分:那些巧夺豪取、荒淫无耻的上流人物,并不比我人品诚实、道德高尚。是的,政治不公,管制的不过是“窃钩”小罪罢了,而全社会则势必随着道德大话、政治假话的飞扬而整体堕落。     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让中国人聪明起来,从而无愧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政府各部门、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阐述成就、总结经验时,总是归功于何等英明、如何能干,但一直不愿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的经济成就及其动力和速度,建立在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之上——即,别的地球人发明了生活方式和千百样工具,由此我们方可以模仿、跟进乃至产生部分的后发优势。     道理其实明摆着,在如此大国,从赤贫状态的吃不饱到吃饱吃好,生产力和消费力就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这个族群一旦看到另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生产与市场需求即迅速拉动且必然数值惊人。温饱和跟进的成就,无需原创发明,而再造理性、文明的生活方式,出现值得文明史上值得一提的中华发明,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就非得形成(和出正常人条件完全一样的)“出大师”的社会环境不可。     任重道远。不要以为现在的中华民族有多聪明。真要聪明,还是先从嘴巴开始吧。我们这里如今不许说的一些大白话,多是现代社会在二百年前说透、说腻了的东西,正是由于在别处说透了,才有了以现代政治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社会,有了所有的现代化。一个对陈年老话和生活常识都严防死守的社会,一个被一小群人引导正确言论、遴选“一致思想”的族群,能有多少智慧呢?大概和早已实现过军事现代化的北洋水师相去不远。     重复一句自己多年前说过的话:中国社会“大塞车”,几乎所有煎熬中国人的难题与屈辱、痛苦,都等着在政治改革这条道路开放后疏散和化解。 http://user.qzone.qq.com/622007866/blog/1268104111

阅读更多

刘植荣谈税收与工资分配改革之四,提高最低工资会增加就业_周忠民_新浪博客

(上接《刘植荣谈税收与工资分配改革之三:少纳税不能阻止“ 三公”消费 》). 13. 国家欠农民的债太多了. 共识网:下一个网友好像是农民朋友,他说:看到城里人谈个人所得税问题,我们农民虽然减免了农业税,虽然没有交个人所得税,应该高兴才是。 …. 其实,这 就是政治制度问题。温家宝总理多次讲到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落实“代表权”,让纳税人选举自己的代表,让代表切实代表纳税人的利益,也就是落实纳税人参政、议政、听政的权利。这应该是 政治改革 的方向,这也是历史的潮流,谁也阻挡不了。 …

阅读更多

2011政改新看点:县权改革之“县权公开”

“郡县治,则天下治”,古往今来,县级政权一直都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省、县、乡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架构。我国现在有2859个县级政权。举凡中国社会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或者官员贪腐、社会矛盾,大部分在这一层级完成、实现或者爆发。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县委书记掌管着一个县域的财权、事权、人权,位置特殊。县级政权的完备性决定了县委书记地位和作用的敏感性,它是一把双刃剑。好的县委书记能造福一方,不良县委书记则为害一方。 然而,让人忧心的是,近年来发生在县级政权尤其是县委书记身上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分析这一现象,权力过于集中、政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是其中主要原因。   于是,2009年3月,由中央纪委、中组部推动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正式启动,试点县(区)在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大胆改革,探索县级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新路径,其经验对全国其他地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一年半的试运行后,2010年11月正式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而如今,不少县级政权正全力推动“县权公开”。公开透明运行,促进了舆论“监督场”的形成,同时也拆除了县委、县政府与群众间无形的“围墙”,融洽了干群关系。    县权改革之“县权公开”拉开序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县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整个中国政局。   县,中国自秦设郡县以来2000多年,一直是中国社会行政区划的基础一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省、县、乡是中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架构。我国现在有2859个县级政权。举凡中国社会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或者官员贪腐、社会矛盾,大部分在这一层级完成、实现或者爆发。   在我国干部队伍中,有280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他们不到全国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的1%,但却处于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   翻开一部中国历史,县作为乡村的头,城市的尾,在整个政治社会结构中始终居于特殊地位。对上,是国家政权的一个台柱、一个支撑脚;对下,则连接着整个社会,是国家政权与社会的一个接触点。社会的矛盾,政权和老百姓的矛盾,都会在县一级首先暴露出来。故此,不少学者提出“中国政治改革应当从县一级破题”的观点。   国家行政学院的许耀桐教授说:从目前来看,中国改革的特点是渐进式的,反对激进主义、全面开花。因此,我认为从县这一级开始是最好的路径,县级以上的改革涉及面太广,无法驾驭;县以下的乡镇和城乡社区改革,又因其太小,不具有代表性。而县级政府正好适中,有典型的政治体制架构,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中国社科院于建嵘研究员则通过大量的基层调研得出结论,县政改革到位了,则社会就会安定。   近年来发生在县级政权尤其是县委书记身上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分析这一现象,权力过于集中、政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是其中主要原因。于是 ,为加强对县一级,特别是对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2009年3月,中央纪委、中组部选取河北省成安县、江苏省睢宁县、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等3个县(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拉开了中国县权改革的序幕。 在低调进行了一年半的县委书记权力“透明化”试点后,2010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国范围推动“县权”改革的试点。此次《意见》的印发,标志着这一“县权公开”探索正式向全国推广。   以限权为起点,以公开为手段,以事项透明、流程透明、责任透明为“分解动作”,肇端于江苏睢宁县、河北成安县、四川成都武侯区等地的“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试图将一级党委领导的公权力导入一个四壁通透的“金鱼缸”内,让公权力运行的轨迹在阳光下一览无余。    “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高发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个经典论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2010年6月底,四川省仁寿县视高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绍军被“双规”后音讯全无。坊间流传,李的出事跟去年刚落马的县委书记张敏有关。   2009年2月,仁寿县原县委书记张敏因经济问题被“双规”,至今仍在接受调查。而在更早时候,2007年9月,张敏的前任钟建初因受贿被判14年,并没收财产100万元。   两任县委书记,一个被媒体评为“年度最佳”的地方领导,一个成天把“百姓是头上天”挂在嘴上,为何相继折戟于此?他们在这个拥有16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上演了一场“腐败接力”,引发的官场地震至今未平。   而河南省纪委通报的内容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河南省纪委通报称,自2006年以来,河南省先后有22名担任过县委书记的领导干部被查处。放眼全国,县委书记腐败的新闻更是比比皆是。在安徽,仅以阜阳为中心的皖北地区,就先后有18名现任和原任县委书记因腐败被查处,原因多是买官卖官。   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在担任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贪污受贿上千万元,先后1575次受贿,创下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南召前任县委书记刘建国在当政期间,南召“卖官买官”成风,该县先后有30多个党政部门“一把手”身陷其中。   而“边贡献边腐败”的县委书记也不在少数,张献会就是政绩和腐败 “兼修”的典型之一。   张在主政栾川期间,铁腕推行的“栾川模式”,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旅游强县,栾川也成为县级发展旅游业的样板和典型。此间,他先后收受包括副县长在内的20多名官员和商人的近百万元贿赂。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边腐败边升迁。”河南省落马的22名县委书记中,9名是在县委书记任上被查处的,其他是从县委书记岗位上提拔或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不到1年被查处的。   张献会被“双规”时,已担任洛阳市总工会主席、洛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协助市领导分管有关工作。渑池县原县委书记仝孟蛟,也是在三门峡市委副秘书长的任上被“双规”。仝孟蛟在任6年,贪污受贿900多万。   分析近年来发生在县级政权尤其是县委书记身上的腐败案件现象,权力过于集中、政务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是其中主要原因。   县委书记“集权度”较高,缺乏有效的监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难题。“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其实质是县委书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对这场“县权”改革,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如此评价。   蔡霞认为,在县一级权力架构中,县委书记除了对当地的重大项目、人、事、财进行支配外,还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身边人的命运,而别人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这是一个很大的制度缺陷。    改革核心:一把手“限权”   “县权”,最重要的就是用人权和决策权。   指向县委书记的权力改革,正是当前基层政治改革的深层次命题,重点是公开、核心是限权。   对于县委书记的权力描述,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县委书记堪称“中国权力最大的官”,除了外交、军事和国防,其他权力都具备。   对于改革运行的阻力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研部教授李习彬一语中的,“改得好不好,推进难不难,关键就在一把手!”   分析睢宁县、武侯区、成安县的探索,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一把手”的自我限权、主动还权。睢宁县委书记王天琦从“禁酒令”开始,从关系县级财政收入重要命脉、关乎官员巨大利益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等重大事项开刀,并邀请党内外、媒体对自己和干部团队开展监督。   原河北成安县县委书记王晓桦也认为,搞权力公开透明不能光是政府搞,党委必须带头,县委书记则首当其冲。他试点改革的一大措施是“通透性办公”,以此避免过度集权而使干部脱离群众,其前提是王晓桦有勇气接受大家的监督。   武侯试点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时任武侯区纪委副书记王睿说,经过一番“确权勘界”之后,武侯区出台《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关于进一步明晰职权的试行办法》,对区党委权力进行勘界,对权责不清的予以明确,对超越职权范围的予以纠正。   根据上述“权力清单”,属于区党代会权力事项有6项,区委全委会有6项,区委常委会有18项,区委书记有9项。   紧随权力目录之后,一张张权力流程图将区委权力运行方式公之于众。流程图上,区委书记、常委、区长、副区长等各有分工,职权明晰。   如此一来,“一把手”滥用权力的空间受到了极大压缩。   2010年,在接受新华社内部调研时,武侯区区委书记刘守成坦承,试点正是抓住了决策权和用人权这两个核心问题。“削权瘦身”的背后,其实是对一把手正当行权的强化——限制不当用权,强化正当用权,制度规范用权。    “公开”之后,还有很长的路   权力公开的深度与广度、制约核心权力的程度,都决定着改革的力度与成败。   限权之后,如何保障减下来的权力不反弹?王睿认为,除了制度化以外,监督成为保护改革不倒退的重要因素。   “公开是监督的第一步。”王睿说, “区委常委会议讲了啥,一上网就知道。”   “常委们在工作上是否越位、错位或不到位,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这样公布出来,本身对权力者本人也是一种无形的提醒和约束,能够有效地预防权力腐败。”作为力推此项改革者,王睿对通过公开进行“监督”寄予希望。   但这样的公开却被学者评为“若明若暗”,成都市委党校一位长期关注武侯区试点的学者认为,实际上,重要人事问题、利益问题,甚至包括领导的年终奖收益等敏感问题就很难公开;再比如,组织部门提拔干部要搞测评,但是结果只向领导公开等等,都不够透明。   王睿则觉得,试点改革不是说一步就走得很远,“并不是完全公开,中纪委也是这样要求,要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有些党内事务是不能公开的。”   现实中,县委书记往往对当地的重大项目、人、事、财有支配权,甚至直接影响和制约身边人的仕途,而对其监督往往颇为尴尬,“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难;同级监督太软”。王睿说,“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虽然我们想了诸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了试点工作开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思考。比如,虽然武侯区对区委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特别是“一把手”的职责权限进行了清理,但还较为粗略,内容还需进一步科学界定。显然,规范县一级党政权力的改革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    县委书记限权只是改革起点   有学者指出,县委书记限权改革试点,带有过渡性质。因为限制县委权力,就一定会涉及到党委、人大和政府的权力关系界定。县委权力公开透明,只有与人大改革、政府改革有机衔接,整体设计,配套改革,才会产生最好的效果。   从邯郸公布“市长权力清单”,到成安推动“通透式办公”,到成都武侯为“一把手”权力进行确权勘界,再到江苏睢宁以严管干部为起点的系统化改革……可以发现,基层公权力公开透明化进程,已经悄然从行政权力的自我革命,走向了党委权力的自律自省。   从“行政权力”到“党委权力”,仅仅两字之差,但却引起专家的极大关注,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   “中国公共权力最为核心的改革是党的领导体制改革。要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从根本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强调。   而从古到今的中国政治架构中,“县”在整个政治社会结构中始终居于特殊地位。对上,是国家政权的一个台柱、一个支撑脚;对下,则连接着整个社会,是国家政权与社会的一个接触点。故此,不少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改革从县一级破题是正确的路径选择。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05852

阅读更多

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再提政治改革

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再提政治改革 记者: 大卫 | 华盛顿  2011年 4月 30日 中国总理温家宝27日在访问马来西亚时,遭到当地维权人士抗议示威,要求释放艾未未。与此同时,温家宝在会见马来西亚华侨时,再度提到中国需要政治改革。 中国总理温家宝27日访问马来西亚,首场活动到马来亚大学演讲时,遭到13名“中国维权大马后援会”的成员,在演讲地点外高举布条抗议,要求释放著名艺术家艾未未等异议人士,并且穿上分别印有「释」、「放」、「艾」、「未」、「未」字眼的T恤。 *中国不在乎批评* 香港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说,中国政府不在乎外界批评这类事情:“应该不会。因为中国政府在处理艾未未事件的时候,我相信他们已经预计到肯定会引起海外舆论的反弹,引起很猛烈的批评,他们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具体措施。我相信温家宝也预计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没有看到他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正面回应。从刘晓波事件开始,我想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国政府对于外界批评这类事情,他们不在乎,他们无所谓。因此,如果说中国政府对处理艾未未事件有什么预案的话,这个方案也不是由于外界的压力而做出的。他还是根据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才会做这样的决定。” 在另一方面,温家宝还是在马来西亚接见当地华侨时提到,中国有必要推动政治、经济和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让人人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他甚至表示:“一个人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肯定是站不住的”。 *温家宝孤掌难鸣* 温家宝近来三番五次提到中国需要推动整改,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 香港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表示:“我想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目前来看,不推动政改已经是中国领导人,或者说中共权力最高层,政治局常委的一个共识,而温家宝似乎不是按照这个共识来办事的,所以他一直是很孤独的在说一些政改的话。他说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是两条腿,如果一腿长一腿短,就不好走。他也讲到要发扬辛亥革命精神,讲到文革余孽的问题,所以温家宝的话不可能得到呼应。而且温家宝也从来没有提到政治改革的具体内容,他也没有提到要共产党的权力让其他人分享。它的政治改革的言论基本上还是比较抽象的,一种理想色彩的,并不是有什么具体的方案。” 虽然温家宝在马来西亚再度提到政治改革,但是和往常一样,中国官方媒体如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都只报导两国的经济及战略合作,对温家宝的政改言论只字不提。 这次是温家宝以总理身份第2次访问马来西亚。除马来西亚外,温家宝这次东南亚之行还包括印度尼西亚。 收听   电邮此文   打印此页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