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公信力“亚健康”与辟谣难题

政府公信力“亚健康”与辟谣难题 发布时间: 2011-04-06 09:27 作者: 谢志强 http://new.21ccom.net/articles/zgyj/gqmq/2011/0406/32955.html   能够与谣言竞争并胜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公信力”。谣言难防,但却可辟。建立政府在辟谣中的公信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命题   有人类社会开始,谣言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了。当社会危机产生,环境发生突变时,有的谣言可能借风使力,破坏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根基。而且,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使谣言的交流和传播更加迅捷,其破坏力更大。所以政府必须时刻关注舆情,积极稳妥地做好辟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而辟谣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   谣传空间的变化规律   大道消息封闭不畅,小道消息才会兴风作浪。特别是在出现公共危机时,人们对相关信息的需求和依赖尤其强烈和迫切,一旦政府的信息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公众这时必然会寻找并选择民间的信息渠道。这便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大好机会。   从谣言传播的源头来看,谣言信息与传播者有一定相关度和重要性,又易于传播,且处于非公开(即政府方面的公开)状态,就会有较大的谣传空间。无论是今年2月10日江苏响水化工厂传出爆炸引发的“万人大逃亡”,还是3月15日开始的抢盐风潮,都与受到影响的公众息息相关。这与“2012年世界末日”之类貌似重要却无多少可信证据的预言性谣传不同,响水化工厂之前曾发生过爆炸,人们的惊惧随时可能被激起;抢盐也与之前人们对日本核事故引发后果的诸多猜测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谣言传播前要防谣,谣言传播时要辟谣。无论是防还是辟,都需要政府提供尽可能权威的信息,消除疑虑或误解。而使信息有效传播并产生有效影响的,即能够与谣言竞争并胜出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公信力”。谣言难防,但却可辟。建立政府在辟谣中的公信力,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大命题。   辟谣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有公信力   有学者将政府的公信力分为三个方面:政府合法性本身产生的公信力、政府行政过程的公信力、政府行政绩效的公信力。当然,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但我们一般认为,在现有政治体制下,后两个方面是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方面。尽管响水县政府深入村组稳定群众情绪,同时通过手机短信、政府网站、电视、电台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辟谣之举可谓尽心竭力,然而却还是未能阻止数万人出逃,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的深思是,一句谣言能使万众响应,而政府的万语规劝却信者寥寥。   如果我们知道此前曾有的“因”,就不难理解如今的“果”——响水2007年曾谣传化工厂爆炸,2009年曾谣传水污染,政府当时都曾在第一时间出面辟谣,而最终却被证实。   具体分析此次碘盐抢购潮,不排除有游资在暗中操纵,哄抬物价的可能,这不妨可视作市场因素。而人们之所以会盲信“碘盐防核辐射”和“海水被核污染”的结论,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这样一种困惑:假如核辐射真的会对公众产生某种影响,政府是否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该报的不报,发生了的不报,没有发生的和不可能发生的不停的播报,久而久之,民众就会失去信心失去耐心,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   在响水谣传事件中,没有人在谣言传播的第一时间向政府报告,也没有人向政府有关部门求证。公众的一切行动,都未将政府“放在眼里”——这是比灾害本身还严重的灾害。   谣言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打击谣传的始作俑者诚然可行,但政府完善辟谣机制,提高公信力,使谣言无处可传,无人可信,才是辟谣的理想方法和治本之策。“盐慌”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应急能力的考验,现在从结果来看,其处理速度还是值得人们褒奖的。可以看出,在重大公共事件上,人民还是愿意相信政府的,关键在于政府有没有扮演好管理者与服务者的角色,有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将社会往正面方向疏导,让所有传言得以平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地震后表现淡定,而中国在核爆发后,却出现疯狂的“抢盐风潮”,一方面是人们信任的崩塌与心理灾难的蔓延;另一方面是政府对重大公共事件的预警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民众对于政府公信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遭遇挑战,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管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用度的主观评价降低。二是一些政府管理方式落后,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致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失去了群众的信任。三是政府依法行政不完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既损害了政府的声誉和形象,也削弱了政府执政的基础。最根本的是,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极易出现失序和失范,政府的公信力难免受到影响和削弱。而越是如此,政府越不能无视公众对信息和事实真相的需求,自说自话,失信于民。现代社会要求政府必须学会善用信息、走群众路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管理,实现“善治”。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非但不会导致政府在公众中丧失公信力,反而有助于维护其公信力。   提高其公信力,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必须遵循准确、全面、及时、有效的原则。准确,是指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公众最可信赖的;全面,是指应当向公众提供全部信息,而不是有选择地公开部分信息;及时则是要求政府能够第一时间将有关事件信息提供给公众,让公众从政府权威信息中寻求解疑释惑的答案;有效是指政府提供的是公众可获取、能理解的信息。   政府应付安全危机的能力确实是在不断提升中,但我们也要看到,民众对政府的要求和对政府公信力的期待也有更高的标准。以往,政府部门只要能给出一个权威的说法,民众便可以相安无事;但现在,仅仅有知识普及和信息公开这种事后式的处理机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诉求。抢盐的根源其实在于中国人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不信任。恐慌抢购表现了人们之间的互信度不高,也表现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足。   谣言止于智、止于信息的公开透明。所以媒体应当及时站出来,坚持新闻原则,多多普及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扩大宣传抢购风潮如何激烈。为了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恐慌,日后政府无论何时何地及时公开信息,营造一个“阳光型”政府,只要公信力加强谎言便不攻自破!   (作者为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延伸阅读】   面对谣言,我们还该反思什么   回顾这场突发事件的始末,政府、媒体与民众各自的行为与反应,错落交织,已满足了一个经典的公共危机案例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亦为今后公民社会的成长留下反思空间。   迷信盲从的从众心理   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抢购大潮横扫南北。于是,在非典时期许多人都做了不少过后连自己也觉得可笑的事情。于是,也有了“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的笑话。还有一些商贩原以为可以奇货可居,到后来落了个连忍痛割肉都割不出去的悲剧结局……    人民论坛编辑点评:从公民素质教育上入手,培养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对谣言不轻信、不跟风、不盲从,这是对社会维持安定的长远考虑所不可或缺的。   对专家的质疑与不信任   日本人身处危险之地,抢购、逃离,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为何国内也变得如何恐慌?虽然,一再有专家声称,目前核辐射暂未对中国构成威胁,但在国内专家之言饱受质疑。因此,在谣言的推动下,恐慌气氛开始蔓延。而后人人跟风,抢购潮便随之而来。    人民论坛编辑点评:或许专家对不确定的现象也未必清楚,但言之凿凿过后却与事实相反,叫普通老百姓如何保持理性?   媒体不能盲目跟风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抢购风潮。非典的时候,我们抢购过醋;神医流行的时候,我们抢购过绿豆;现在,我们抢购盐了。权威信息源和公共媒体的公信力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普通老百姓不信新闻,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理性和常识。    人民论坛编辑点评:个别媒体为求影响力,制造虚假新闻;其他媒体缺少必要的判断力,盲目跟风。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总第323期) | 来源日期:2011-04-02

阅读更多

冉云飞:有种的艾未未

关于艾未未,说他的人已经不少,我能说出一点什么呢?他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不羁勇猛、善于创造,那都是说不完的话题。我跟他见面不多,当然不知道流传于他朋友间许多私密的段子,但好在有互联网的存在,我们共同在牛博国际开博客、在推特上一同战斗,所以常能看到他机趣横生的妙语猛话。...

阅读更多

12岁当上公务员 “不能乱问”的背后是什么?

  陕西省周至县审计局副科长姚周琪,被曝12岁时参加工作,后调入县审计局,长期担任会计并荣升为副科长。在周至县审计局,一位自称闲转的中年男人指责记者“没事找事,不懂规矩”,“不能乱问,会惹麻烦的”。后经记者证实,“闲人”正是审计局局长武凯。 (3月30日人民网)   12岁就能混入单位吃空饷,且能堂而皇之地荣升为副科长,其背后推手够神通广大。那些口口声声以“人民公仆”自居的官员,吃着人民,喝着人民,还糊弄着人民,是到了必须严查的时候了。   有道是:莘莘学子“考碗”忙,早有童子混官场。敢问当年谁把关,审计局里糊涂账!另有诗为证:甘罗再世出“奇才”,记者探访遭抢白。欲盖弥彰令人疑,更等真相早揭开。    这个美女副科长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   在我们公务员队伍里隐藏着“神童”或“童子军”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了。而向这位“童子军”姚周琪女士的情况却还是让人大跌眼镜。此为副科长不仅在十二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还一个人具有两份截然不同的年龄档案,一个出生是1962年,一个却是出生于1965年。世界上很少有绝对的事情,但人的生日却绝对只有一天。由此可见此人的神通了得。而且人家现在已经请假一年多没上班了,可在单位不仅工资照发,副科长还照当。更神秘的是对姚周琪怎么参加的工作都不知道。难道这个“MM”也是天上掉下来的?   “神通”、“吃空饷”的套路都是一样,但后台背景却是各不相同。虽然我们暂时还无从知晓姚周琪的是何许人物,但从记者的调查来看,主任和局长不敢暴露身份,局长甚至还告诫人们“乱问会惹麻烦的”,可见这位“童子军”肯定不同凡响。可想而知,一个人别说十二岁、十五岁,就是工人身份完全合理合法,想进入县一级政府机关单位又谈何容易?而这位姚周琪不仅小小年纪就进来了,而且更在政府机关里扎下了营盘,还当上了一个副科长。更离格的是光明正大的“吃起空饷”来,这里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猫腻?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   而从主任和局长“刻意隐瞒身份”的情况来看,姚周琪的“童子军”情况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对姚周琪的“吃空饷”他们更是非常的清楚。但是因为怕“惹麻烦”更可能是“惹不起麻烦”,是他们不得不闪烁其词,赶紧躲开。一个常识告诉人们,让主任和局长心有余悸的和“惹不起”可能并不是姚周琪,而是其身后的神秘背景。姚周琪能十二岁就参加“革命工作”,并能在县政府机关顺风顺水当上副科长,更能够“光吃粮不打仗”,这样一个巨大的“成功”是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MM”能一个人能够独立做到的。   姚周琪参加工作的两个年龄,不仅不合情理,更是违反制度和法律的。而现在的“吃空饷”行为更是党政机关绝对不允许的。对于这样一些情况,当事部门更应该及时的调查处理,但现在看他们一副心惊胆颤的摸样,公众可能没法指望了。天上怎么掉下一个“姚妹妹”?是什么神仙幕后相助?希望相关部门及时涉入调查,还公众一个说法。在这里不仅记者想知道,社会更想知道。    局长客串闲人只会演绎更多“传奇”   12岁即进单位参加工作,且一人竟然有两套截然不同的出生年月,还可以拿着副科级全额工资吃空饷一年多之久,种种迹象表明:陕西省周至县审计局副科长姚周琪注定是个“有故事”的人。更耐人寻味的是,当事局长竟然在记者面前跑起了龙套——客串不知情的“闲人”。而其告诫记者的狠话,就像悬念剧的引信,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一个大活人,只要不是来自穿越文本,考证的难度总不会大于考古。萝卜招聘有了,未考先录多了, 12岁上班,也只能算是普通的传奇。倒是记者的求证之路令人感触颇深:一个公职人员,基本信息算不上多大的私隐,连局长都为之讳莫如深,既此地无银,又理直气壮。这样的背景,令人感慨良多:一是某些地方官场俨然成为一种利益同盟圈,相互维护、相互结利,外人难以窥见任何端倪,除非内讧,很多“秘密”只会随着时间老去;二是信息公开仍挡不住“无可奉告”,公开条例颁布了这么多年,普及常识到妇孺皆知,某些公权力从没把公开当作义务,实践证明,权力只要向上负责,就不会产生向下的义务。   很多时候,态度比事件本身更值得关注。12岁进单位可以按图索骥,故事迟早会水落石出,但如果诘责记者“没事找事”的白眼不会收敛,故事必然还有翻版的空间。这样的担心,一如我们对当下“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关切,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怎样,也许不是最重要,更关键的是直面问题的诚意和姿态,如果道歉是假的、眼泪是虚的,就算灭了天下的猪,可能还是架不住在牛肉、羊肉里“加料”。因此,外行的看真相,内行的看“人品”。   12岁上班究竟是怎样的“规矩”?记者打听一下公众的质疑又是怎么坏了“规矩”?这些问题,其实不能算是什么真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某些官场的“规矩”如何与政策法规相安无事?或者说,这些摆不上台面的“规矩”何以轻易突破社会的底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规矩不是一个人立起来的,而任何一种规矩的背后,必然有一群捍卫者与信仰者。演绎推理下去,或许我们能看到一幕幕更多的“传奇”。    掩盖问题比12岁上班更可怕   稍有经历的人,对低龄上班和多个年龄的情况,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这曾经是特殊时期的“制度弊病”。在“逢进必考”没有实施之前,机关和事业机构进人的渠道丰富多样,既有学生分配,也有军人转业,还有政策性顶班,让一个昨天还在坡上放牛的小孩,短时间拥有干部身份,端上“铁饭碗”并非不可能。至于修改年龄,在管理并不严格的时期,这几乎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其实大多时候,其中没有公众想象的利益勾结或者腐败问题。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其都有深刻的了解,很多其实走的就是童子军相同或相似的路径。   考虑到姚周琪的身世和年龄,12岁上班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也不必用当前的“萝卜招聘”、“裙带关系”作过多的联想。事实上,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一些人,参加工作的年龄比她可能还小。笔者的大伯10岁时就随着修路大军参加了工作,后来任了县养路段主任,退休时档案中有5个不同的年龄,前后相差近10岁,以至于退休时组织部门都无所适从,最后只能征求个人意见。   由此看来,12岁上班并不可怕,但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待公众疑问的态度,却有些让人不解。按说,这个问题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有关人员只要据实进行合理解释,就可以消除疑虑,躲躲闪闪的态度,一方面暴露了相关人员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和准备不足,面对记者和媒体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则说明责任意识不强,害怕承担责任,习惯于用推诿、躲闪、威胁或者恐吓的办法应对,以期蒙混过关。   不直面和正视问题,就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按说,这样的常识,于素质较高的公职人员来说,并不难理解。对12岁上班问题的掩盖,其实是机关长期问题堆积下的一种表现。一直以来,公职人员都习惯于掩盖各种问题,企图于内部消化,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既得利益者不受损失。同时,则说明公职人员还不习惯,不理解媒体和社会监督,以为权力可以摆平一切的心态还根深蒂固。   掩盖问题其实是“人治思维”酿成的恶果。真正的依法行政,首先要做到施政的公开透明,客观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消除公众疑虑。温总理说过,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若没有面对问题的坦诚,又如何畅通监督的渠道呢?没有了开诚布公、尊重民意的前提,一切所谓的监督与请求监督,都不过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对于公众来说,我们可以原谅12岁上班的问题,却无法忍受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大家最需要答案的时候,那种敷衍的作派和目空一切的态度。    长期潜伏的“童子军”是时候出来晒晒了   周至审计局也应该是一个政府部门吧,奇怪的是他的员工档案竟然没有下落,仅从这一点看来,政府自身的管理该有多大改进空间了。正是因为空间大,才会让铁扇公主们被悟空调戏折磨。为何此“悟空”孙行者更加厉害,孙猴子当初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还敢明示身份,而周至的“童子军”长期潜伏审计局并一路升迁,还有人为其身份遮掩,推诿。   审计局不是公务员也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百姓眼中是块肥差,有人潜伏也不算意外。象这位“童子军”不仅潜伏,还能升官,还能吃空饷,也算是练成了一身好功夫。更为可怕的是,面对记者的揭秘,还有这么多的头头脑脑来掩护撤退。很有必要将周至审计局的铁桶阵打开,看看“童子军”姚周琪是何方神圣,笔者猜测可能有三种原因:   一是姚周琪的成长的年代,有上山下乡运动,火热的革命激情,将一个闺中初长成的女儿家推到了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从此走上了“革命”的康庄大道。   再是,她可能经历了那场运动,但是有特殊背景,名为下乡青年,实为待字闺中,因为有个好爸爸,早早找到了“革命”队伍,成了一名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童子军。   三是天资出众,姚家女儿初长成,被人选中,从此隐伏君王侧。   不管何种情况,周至审计局的童子军没有理由不让人们知道其真实身份,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就像那位局长说的,姚周琪之事不害怕媒体报道,要让人民群众说了算。既然如此,就掌声请她出来吧! 来源:综合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1499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阅读更多

“微博问政”:进展与困惑

    首届 “ 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 ” 在南宁召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 “微博问政”:进展与困惑 本报记者 谢建伟 《 人民日报 》( 2011 年 03 月 29 日 14 版)    2010 年,曾被誉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客异军突起成为备受追捧的舆论新阵地,对 “ 网络问政 ” 日益重视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尝鲜官民互动网络新模式。   时至今日,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已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多个行政层级以及众多职能部门,政府机构与官员开微博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微博问政也面临着困惑。    3 月 26 日,首届 “ 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 ” 在南宁召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会上首度发布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   公安微博位居前列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不完全统计,仅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三大微博平台上,目前就已经有具备一定粉丝规模且信息发布频率较高的活跃党政机构微博 400 多个、官员微博 200 多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抽取了较有代表性的党政机构微博 280 个,进行分类统计。   在行业分布上,公安系统可谓一枝独秀。早在 2010 年 2 月,广东省公安系统便率先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此后 3 个月内,广东公安微博共发布信息近万条,粉丝总数逾 10 万人,评论总数超过 3 万条。目前腾讯的广东公安微博粉丝突破 300 万,是中国目前粉丝数最多的政府网站。    2010 年 7 月,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领导小组成立,市公安局长傅政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8 月 1 日, “ 平安北京 ” 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在新浪网开通, 20 天访问量即突破 210 万人次。   此后,全国各省市县各级公安微博群相继在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平台出现。公安微博不仅数量众多,很多公安微博的总发言数也都居于前列。它们在信息发布、警情通报、安全常识推广等常规工作领域中服务于群众,并多次在突发事件中大显身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认为,公安系统面对危机事件高发地区,所以第一时间使用新媒体跟民众沟通是非常好的事。   党政宣传部门居于行业分布的次席,宣传部门本身就承担着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的职能,微博客已经成为这个部门在传统信息发布渠道之外的有益补充,有利于营造地方党政良好形象和提升公信力。   在党政机构微博样本的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占据多数,这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媒体发达程度、网络普及程度等指标都比较相符。而四川和云南则在西部地区中较为领先,体现出了两地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广大中部地区的官方微博数量则相对较少。   良性互动日渐增多   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两省,不但党政机构微博众多,也引领了官员团队开微博的势头。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是职务最高的微博网友之一,目前他的 “ 粉丝 ” 已超过 34 万人。   浙江干部兴起 “ 微博热 ” ,开通者包括嘉兴市环保局局长、舟山市委组织部部长、杭州市卫生局局长等。而在江苏省,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章剑华则是开微博的江苏官员中职务最高者。此外同样开通微博的还有南京市委宣传部网宣处处长,新闻出版处处长,泰州市委秘书长等。   据统计,目前新浪微博推荐的政府官员中,江苏和浙江分别有 59 人和 50 人,在全国省区市中位列前茅。   由微博互动带来的积极效应令人振奋。通过微博,不少官员成为网络红人,有些拥有了数十万级别的粉丝。   政府微博的开通,实现了更多、更快的政情发布,特别是遇突发事件,作用更为突出。除此之外,政府微博在畅通官民对话渠道、拉近官民距离、塑造政府机构亲民形象方面的无形收益亦非常可观。    2011 年 3 月日本大地震次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微博确认赴日救援的消息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微博管理员一夜未眠,用连续 22 条微博发布了救援队飞赴日本前的细节。此后,该微博不断更新,在救援队出发5天内,共发布 300 余条微博,每条都被广泛关注,最多的被累计转发 9200 余次。截至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粉丝已高达 88 万。类似这样的微博良性互动案例正日渐增多。   不过在陈昌凤看来,目前的官方微博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拓展, “ 开微博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信息公开的理念 ” 。   她认为, 400 多个党政机构微博在整个党政机构中占的比例还是太小,同时我们的微博仅限于中文和国内使用,地域性很强,在某些程度上还是不符合 “ 跨地域、无疆界 ” 的新媒体特点。     角色定位有待解困   当然,微博问政的困惑也不少。目前的政府机构微博,更多发挥的还是信息发布平台作用。而在与网友互动及解决具体问题方面,却少有突破,与网友期待存在相当距离。   如何应对网友尖锐意见?针对网友提出的具体问题,如何答复、如何处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提出 “ 政府微博三原则 ” :直面评论,学会讲话,结果为上。但如何落实显然有待实践检验。   在官员微博中,角色定位则是一个难题。谈工作,还是谈生活?微博中的官员往往不得不面临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转换的纠结,以及官员与普通民众话语表达空间、自由度的差异,一时间很难收放自如。对此,章剑华认为: “ 微博其实就是可以公开的日记。官员也是人,也有个性和喜好,表达出来没什么可怕的。 ”   而更重要的,还有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微博平台草根化的话语环境,导致了对话语表达方式的特殊要求, “ 官话 ” 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 假大空 ” 更徒增笑柄。官员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           对此,给自己贴上 “ 老童鞋 ” 、 “ 苹果控 ” 标签的蔡奇总结说:官员要 “ 重新学会说话 ” , “ 不讲官话大话而讲白话百姓听懂的话,否则谁听你的 ” ?   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微博名 “ 医生哥波子 ” )则强调,官员开博首先淡化自己是 “ 官员 ” , “ 如果过于谨小慎微就不要开博,如果希望掌声与鲜花就不要开博,如果以此作为晋升阶梯就不要开博,如果气度很小就不要开博,如果个人问题很多就不要开博,如果没有 ‘ 时间 ’ 就不要开博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认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报告符合现实。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省市长热线,到今天的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热线电话是点对点,而微博是点对面,更重要的是,微博是一种平等而迅捷的沟通,需要领导干部更新话语体系,学会与人民群众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沟通。    “ 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新方式。微博交流力戒空话套话,应该从家长里短、人情事理入手,体察老百姓的疾苦冷暖,对网友的批评要有宽容的心态。 ” 他说。      (数据均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人民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三大微博平台的监测)      十个党政机构微博推荐   博主:广东省公安厅   职务:广东省公安厅   微博平台:腾讯   综合影响力指数: 92   点评:人气的 “ 火爆 ” 不是广东公安微博的唯一特征,放下身段与民沟通则是其 “ 火爆 ” 的基础。   博主:平安北京   职务:北京市公安局   微博平台 : 新浪   综合影响力指数: 63.5   点评:立足服务,多次提醒市民上下班车流高峰,成为民众的贴心 “ 交通台 ” 。   博主:国家博物馆   职务:国家博物馆   微博平台 : 腾讯   综合影响力指数: 59.8   点评:使我们通过微博的窗口窥到泱泱中华的历史底蕴。   博主:好客山东   职务:山东省政府新闻办   微博平台 : 腾讯   综合影响力指数: 54   点评 :“ 好客山东 ” 成就了好客山东的微博,名声远扬让山东旅游特色尽显。   博主:中国国际救援队   职务: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微博平台 : 新浪   综合影响力指数: 51.7   点评:从 “5·12” 汶川地震开始被认识,到玉树地震被熟知,而今赶赴日本震区,书写着中国人的友善情怀。   博主:微博云南   职务:云南省政府新闻办   微博平台 : 新浪   综合影响力指数: 44.4   点评: “ 螺蛳湾 ” 事件中 “ 应景 ” 推出,开辟了政府微博新天地,成为宣传云南的重要窗口。   博主:济南公安   职务:济南市公安局   微博平台 : 新浪   综合影响力指数: 41.1   点评:拯救跳楼女子,让济南公安微博走进大众视野,公安和网民靠得更近。   博主:郑州铁路局   职务:郑州铁路局   微博平台 : 腾讯   综合影响力指数: 40.4   点评:每年的春运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负担,铁路部门的官方微博让我们知道春运背后的故事。   博主:天府微博聚焦四川   职务:四川省政府新闻办   微博平台 : 新浪   综合影响力指数: 37.7   点评:能做得像 “ 天府微博聚焦四川 ” 那么有特色的政府微博并不多,每天的特色推荐给人们描绘了美丽的四川。   博主:国家林业局   职务:国家林业局   微博平台 : 人民网   综合影响力指数: 23.8   点评:作为第一个开设微博的国家部委,国家林业局迈出的一小步,是微博发展的一大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3/29/nw.D110000renmrb_20110329_1-14.htm?div=-1  

阅读更多

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年报两年几乎一字不差

Shared by Lee 從來不犯錯的政府。。。 《南方都市报》报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结果发现与《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几乎一字不差。该部门表示是系统发生故障。在媒体曝光后,报告已修改。 根据未修改报告原文,“本报告所列统计数据的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落款时间是“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一日”。 “2009年,我部共接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6件,其中现场申请19件,纸质信件申请18件,传真申请8件,电子邮件申请1件。”…..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