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斗争

爷爷的斗理

爷俩听说大明晚上有爆料,于是等到11点终于看到了。看完后,孙子很纳闷,于是问爷爷:“爷爷、爷爷,不都说三少是野心家,妄想篡党夺权吗?怎么扯到杀人违纪上了啊?这不是大事化小了吗?”爷爷嘿嘿一笑:“傻孩子,这哪里是大事化小啊,这分明是更加严重了啊,这一招毒辣啊。

阅读更多

谁是“薄王谣言”背后的推手

4月10日,在微博疯传“中央将宣布对薄熙来的处理结果”信息后数小时,深夜23时,中共官媒新华社正式发布消息。而早前关于谷开来事涉海伍德之死的传言也被证实。 (德国之声中文网)4月10日深夜23时,在新浪微博等网络上疯传 ” 中央将宣布对薄熙来的处理结果”信息后数小时,中共官媒在公众的翘首等待中,公布了对薄熙来的处理结果:中共当局停止薄熙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由中纪委立案调查,同时,公安机关对薄妻谷开来和薄的勤务人员张晓军涉嫌英国人海伍德不正常死亡,将其移送司法机关。 从2月2日王立军被免重庆市公安局长职务和2月6日王立军独闯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开始,随即引发公众对薄熙来的政治命运的猜测,最早曝出”王立军闯入美领馆”、”黄奇帆带武警包围美领馆”、”国安部带走王立军”、”薄熙来被双规”、”谷开来与海伍德之死有关”等,多为网络人士和海外媒体,其中不乏对细节的演绎和传播,其情节堪比美国悬疑大片。 对此中共当局也籍官媒多次辟谣;两会之际,大会发言人赵启正称外媒对”王立军事件”进行拼图式报道和靠想象绘制,这些”拼图”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荒唐的,并指”王立军事件”为一个孤立的事件,至4月10日,官方在整个事件中的阶段性定论成为这些网上”传闻”真实性的佐证。 4月10日当新华社公布消息后,大多网友表示对结果并不惊奇,在当今中国”流言即真相”,南都记者王星在微博发表评论: “某些网络谣言最可恨,太靠谱了。” 网友”阴霾北京”一语中的:”党员干部提前几小时知道,微博达人提前几天知道,境外媒体提前几星期知道,政治家提前几个月知道,社会学家提前几年知道,政治学家提前几十年知道,历史学家提前几百年知道,哲学家提前几千年知道,这就是中国政治。” “谣言倒逼真相、谣言也是抗议” 中国资深媒体人、现就职《阳光时务》的贾葭向德国之声表示,两个月间,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等相继发表评论,要公众甄别”谣言”和统一思想,但民间依然传言四起。而这些传言的兴起是源自中国的非透明体制:”在非透明体制中,真实的消息的流通是非常难的,必然会产生谣言。” 他认为正是因为民间的”谣言”起到了倒逼真相和抗议的作用:”公众在不能确切知道真相的时候,就根据过去的表现来推测,有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消息经过传播之后,如果当局认为这些消息对他构成了威胁,他们就被逼出来给出对他们有利的一部分真相。谣言也是一种社会抗议,是对当下新闻审查体制的一种抗议,报纸上要登什么都要有宣传部精确算计,但有网络媒体之后,只要鼠标一点,他们就必须得出来承认或否定。” “有人向海外媒体提前放消息” 早前中国网络作家安替曾表示,在”王立军事件”中,对海外媒体”博讯”刮目相看,其曝料及时而准确率非常高。其后,被称为与中共江系政治力量关系密切的”明镜网”也最早表示”薄熙来将被调查”等。 推特网友”牟山夫”认为:”如果没有中共内部人主动喂料,博讯等不可能百发百中。一手主动造谣引导舆论,一手打击造谣控制局面。” 新浪微博达人”戏剧小宝贝”也表示:”所谓谣言,就是提前流传,打乱了中央作战步骤。政治永远是少数人的游戏。” 对此,贾葭认为在本事件中另一个维度上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中共当局极有可能提前释放一些”消息”,有意通过海外的媒体进行以定调:”中共有操纵海外媒体放风的习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干的,所以谣言的传播过程,当局也在参与,比如说昨天,新华社晚上11点发通稿,为什么香港媒体下午四点甚至是中午就已经知道了,肯定是体制人提早告知。官民在谣言上有一个互动的过程” “政治斗争需要继续讲出事实” 另外贾葭也表示,中国很多的媒体人慑于新闻管制,但他们以个人身份将所属媒体上不便公开的内容发至网上,如南都记者王星在新浪微博上以个人身份分析官媒对薄的通稿中引申的含义:”对薄没有开除党籍,依然是同志。也有民众表示,当局不敢直接以薄熙来与周永康要政变夺权这个原因来制裁薄熙来,因为牵涉的人太多,用薄熙来的妻子问题则是比较好的藉口。一步步制裁比较稳妥。” 就此贾葭认为接下来中国官方将会陆续公开一些细节,就如同早前处理中共前官高陈希同和陈良宇的案例,这两个案例背后也隐含中共权斗之争,当时公开信息也是权斗的需要:”未来还会公布,目前只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部分,假如这也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向外界公布信息。我也相信这里面不会有扭曲的成分,因为事实本身就已经够惊耸和超出人们的想象力,只要讲出事实,他们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作者:吴雨 责编:石涛

阅读更多

李银河:王小波的意义

(您也可以在优酷网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5NzgxMDEy.html ) 在小波辞世十五年之际,我想谈谈王小波的意义。起因是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他们采访到的一些官方评论家甚至说:王小波是谁?我没读过。一个客观事实是:尽管王小波在全国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比较好的中学例如北京四中的中学生)中间已经是偶像级人物,但是他并不是作协会员,也没得过国内任何一个文学奖(台湾和海外的奖项倒是有过几个),官方的文学史里也没有他的名字。 我觉得这个奇特现状的原因在于,按照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体系,王小波的确没地方放,无法置评,因为他从经历到作品都游离在这个体系之外。所谓经历是指他既非文学系的学生,也非作协会员,只是一个自由的写作者;所谓作品的游离是指,他的写作目的和他的作品都远离既存评价体系,因此使得体系内的评论家无从评判,只能沉默。 王小波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曾说过:我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这就是他的文学的全部目的。而官方文学的目的却不在于此,它有太多美感之外的功能。 在官方的文学体系中,文学首先要承载意识形态的功能,它或者是这个阶级的,或者是那个阶级的;或者是进步的,或者是落后的;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正确的得到正面评价;错误的得到负面评价。在某个特殊时代,作家要为他们作品的错误受到批判、斗争甚至行政处罚。 其次,文学要承载宣传和阐释的功能,它要传播某一时代认为正确的价值,是意识形态的图像和符号的阐释。在某些时候,它甚至被要求有战斗力和杀伤力,为某一个阶级和某种政治斗争服务,它的作用是冲锋陷阵的号角和投向敌人的匕首。在意识形态改变之后,文学被要求为新的价值服务,批判旧的价值。这就是所谓“伤痕文学”的功能。正因为如此,我不愿意听到有人把《黄金时代》叫做“知青文学”,觉得完全文不对题。 再次,文学要提升人的灵魂,它要负责把坏人教育成好人,使坏人看了幡然悔悟,从此洗心革面;使好人看了备受鼓舞,更加意气风发。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在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之后说:没有感觉到这本书能够提升人的灵魂。王小波为这一评价相当郁闷,耿耿于怀,不然不会在一篇杂文中专门提到: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 王小波的文学与上述一切毫无关系。如果说王朔的文学一直以顽童的姿态对既存意识形态极尽挑战、挖苦和揶揄之能事,王小波则是对它完全不搭理,好像它根本就不存在。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王小波心目中,这个体系等于零,是无,是不存在。所以孙郁先生说:王小波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异数。像这个地球上各个角落的自由写作者一样,王小波的目标非常质朴,那就是创造出一点点美,一点点无中生有的美。他的文学既没有政治功能,也没有商业目的,甚至没有一般的娱乐功能,是纯到不能再纯的纯文学。当然,在他的写作中,时代和现实社会是他的人物和故事的背景,但也仅仅是背景而已,既不是他的批评对象,更不是他小说的主题。 王小波与当代中国文学主流价值观的游离是官方评价对他的文学保持沉默的原因:一个既存的评价体系只能根据用惯的标准来评价好坏,给予褒贬;对于一个完全游离于这个评价体系之外的东西就只能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了。 尽管官方评价一直保持沉默,读者和认真的写作者却不是这样。前者从十五年来各种版本的王小波作品选本层出不穷,盗版书也狂卖不止,可以得到证明;后者有冯唐的文章为证:他第一次读到王小波是在厕所便秘的时候,发现的快乐使他差点像阿基米德一样光屁股跑上街。他发现的是什么?他从王小波的文学发现: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称王小波是现代汉语文学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所谓“开始”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判断:在“开始”之前是一片虚无。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53360102ec9w.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3238/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李银河:王小波的意义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4/11, 16:36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欢迎网友 投稿 、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王小波逝世十五年祭:“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我为什么要写作 王小波:个人尊严 王小波: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美国宅民多奇葩 死神火影蜘蛛侠-波士顿漫展2012图记 (@hexieshe) 《失恋33天》王小贱最经典片段 (@jdxi) 小明大战李华 (@jdxi) 原来李小龙是这样打乒乓球的! (@jdxi) 香港大叔地铁里秀功夫模仿李小龙 (@jdxi) 无觅

阅读更多

专家:中共用“薄谷开来”有含义

薄熙来可能是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自从中国官方宣布中共中央停止前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并由中央纪检委员会就其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的消息之后, 薄熙来事件继续升温。 外界广泛关注薄熙来的事件将如何发展。香港政治评论人士金钟在接受BBC中文网的采访时说,这表明中共对薄熙来的处理加快了速度, 同时显示中共中央将薄熙来“拿下和搞掉”的决心。 金钟说, 在中央停止薄熙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职务的同时,新华社的另一条新闻报道经过对英国人海伍德死亡案的调查,认为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涉嫌谋杀,并已被逮捕。 金钟说,新华社的稿件在提到薄熙来的妻子谷开来时特别用了“薄谷开来”,这一点特别有趣。他说,这一字之差说明了薄熙来与此案的关联。 金钟认为,这表明中央在此案的处理方面可大可小,而使用“薄谷开来”说明薄熙来还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处分。 政治斗争牺牲品 薄熙来事件也是网上热议的焦点。有网民认为薄熙来是中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金钟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他说,就目前所公布的材料来看,虽然薄熙来的家人涉嫌谋杀,但并没有指控薄熙来参与了谋杀。 而中共高级干部家属犯法的事件过去屡见不鲜,过去也有分割高干与其家属犯案的关系,但这次很明显中央想把薄熙来与此谋杀案联系起来,摆明中央就是要把薄熙来打倒。 因此,可以说薄熙来是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金钟说,薄熙来的倒台算不上中国的政治危机,对共产党来说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共高层把薄熙来看作是共产党内的隐患, 因此除掉薄熙来当然是件好事。 金钟说,薄熙来被认为是中共党内比较“凶悍”的人物,一个敢折腾得人物。但是胡温的领导主要是维持稳定,反对折腾。 金钟表示,当初薄熙来在重庆大折腾,胡温从来没有去捧过场,就说明胡温对薄熙来其人不以为然, 而且非常担心薄熙来来到中央之后再继续折腾,使未来新的接班人习近平无法抵挡而影响共产党整个大局的稳定。 金钟表示,在发生王立军事件之前,几乎一般的观察家都认为薄熙来很可能在下一届的中共18大进入政治局常委,而现在看来则已经不可能,薄熙来的美梦也由此破裂。 胡温这一代领导人就是要防止薄熙来进入政治局,因为他们担心无法控制薄熙来。 同时,他们害怕薄熙来进入政治局后继续折腾。 这是胡温在18大布局方面最大的一个担忧,因此他们这次必须要把薄熙来搞掉。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李银河:王小波的意义

李银河:王小波的意义 进入专题 : 王小波    ● 李银河       在小波辞世十五年之际,我想谈谈王小波的意义。起因是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他们采访到的一些官方评论家甚至说:王小波是谁?我没读过。一个客观事实是:尽管王小波在全国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比较好的中学例如北京四中的中学生)中间已经是偶像级人物,但是他并不是作协会员,也没得过国内任何一个文学奖(台湾和海外的奖项倒是有过几个),官方的文学史里也没有他的名字。     我觉得这个奇特现状的原因在于,按照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体系,王小波的确没地方放,无法置评,因为他从经历到作品都游离在这个体系之外。所谓经历是指他既非文学系的学生,也非作协会员,只是一个自由的写作者;所谓作品的游离是指,他的写作目的和他的作品都远离既存评价体系,因此使得体系内的评论家无从评判,只能沉默。     王小波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曾说过:我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这就是他的文学的全部目的。而官方文学的目的却不在于此,它有太多美感之外的功能。     在官方的文学体系中,文学首先要承载意识形态的功能,它或者是这个阶级的,或者是那个阶级的;或者是进步的,或者是落后的;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正确的得到正面评价;错误的得到负面评价。在某个特殊时代,作家要为他们作品的错误受到批判、斗争甚至行政处罚。     其次,文学要承载宣传和阐释的功能,它要传播某一时代认为正确的价值,是意识形态的图像和符号的阐释。在某些时候,它甚至被要求有战斗力和杀伤力,为某一个阶级和某种政治斗争服务,它的作用是冲锋陷阵的号角和投向敌人的匕首。在意识形态改变之后,文学被要求为新的价值服务,批判旧的价值。这就是所谓“伤痕文学”的功能。正因为如此,我不愿意听到有人把《黄金时代》叫做“知青文学”,觉得完全文不对题。     再次,文学要提升人的灵魂,它要负责把坏人教育成好人,使坏人看了幡然悔悟,从此洗心革面;使好人看了备受鼓舞,更加意气风发。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前辈在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之后说:没有感觉到这本书能够提升人的灵魂。王小波为这一评价相当郁闷,耿耿于怀,不然不会在一篇杂文中专门提到: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     王小波的文学与上述一切毫无关系。如果说王朔的文学一直以顽童的姿态对既存意识形态极尽挑战、挖苦和揶揄之能事,王小波则是对它完全不搭理,好像它根本就不存在。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在王小波心目中,这个体系等于零,是无,是不存在。所以孙郁先生说:王小波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异数。像这个地球上各个角落的自由写作者一样,王小波的目标非常质朴,那就是创造出一点点美,一点点无中生有的美。他的文学既没有政治功能,也没有商业目的,甚至没有一般的娱乐功能,是纯到不能再纯的纯文学。当然,在他的写作中,时代和现实社会是他的人物和故事的背景,但也仅仅是背景而已,既不是他的批评对象,更不是他小说的主题。     王小波与当代中国文学主流价值观的游离是官方评价对他的文学保持沉默的原因:一个既存的评价体系只能根据用惯的标准来评价好坏,给予褒贬;对于一个完全游离于这个评价体系之外的东西就只能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了。     尽管官方评价一直保持沉默,读者和认真的写作者却不是这样。前者从十五年来各种版本的王小波作品选本层出不穷,盗版书也狂卖不止,可以得到证明;后者有冯唐的文章为证:他第一次读到王小波是在厕所便秘的时候,发现的快乐使他差点像阿基米德一样光屁股跑上街。他发现的是什么?他从王小波的文学发现: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他称王小波是现代汉语文学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所谓“开始”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判断:在“开始”之前是一片虚无。          2012-04-10    进入专题: 王小波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12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我们仍缺乏让游戏行业自由健康发展的氛围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