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

<七星视点>第二十八期——“围观者”:当我们喜迎十八大

    “围观者”:当我们喜迎十八大       人人喜迎十八大?   2012年10月29日,当大学生们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打开电脑登陆人人网,一片耀眼的正红与金黄赫然出现在屏幕上。人民大会堂庄严的背景衬托着学生们的转发、段子、自拍照,显得有些不搭调。     这是人人网为了跟随十八大的潮流特意设置的主页皮肤。反应快速的用户们立即发状态吐槽:新闻联播没有错,说了人人喜迎十八大,人人真的就喜迎十八大了。 事实上,“喜迎”的潮流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传统的各地大大小小的文艺汇演、媒体的专题报道、各种评选活动和无处不在的标语和横幅,到新颖的摆多米诺骨牌、叠被子……官方媒体以一种迎接重大节日的态度,不遗余力地调动着人们对执政党的热情和感恩之心。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网络,看一看普通人最喜欢发表意见的平台微博和人人网,就会发现人们的想法似乎并不与官方相协调。 @陈骁:坐火车禁止携带菜刀与剪刀,机场安检摸裤裆,打出租车去长安街要填表,封死出租车后窗,大型演唱会活动延期,,大场面电影拍摄延期,禁放气球,禁娱乐性飞行,五环内外地禁行货车,购买遥控飞机要实名,学校不得组织秋游,足底店单间不准关门。——北京喜迎十八大。 @范锋:读懂中国真不容易。有时候公众最关心的大事,官方的新闻可能吝啬到只有一句话;很多大的事件,我们能看到新闻不是事情演化的来龙去脉,而只是一个声色俱厉的官方声明;网络上各种传言和各种辟谣让人都真伪难辨;三五朋友聚会交流最多的话题,网民们称为“斯巴达”。 ….大家都在打着各种哑谜… @蒲蒲壳陈思羽:斯巴达的调查范围又扩大了//@高晓松:最近歌曲审查空前严格起来,大电视台播出的歌曲不能带有“死”“下”等各种不吉利字眼。刚眼看着一歌手翻唱<死了都要爱>被毙,提醒下同行。 除了抱怨之外,更多的普通网友则仿佛起哄一样,以略带调侃的方式,将“喜迎十八大”变成了一个百搭的后缀: 人人网:莫言获奖了!天啊,诺贝尔奖也推出十八大献礼了! @5唐精: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来自扭腰的一股寒流已经来到中国……我们期盼着降温喜迎党的2*9大,我们期待降温让扭腰寒流来的更猛烈些吧。 @我是西蒙周V:【你我的斯巴达】会议期间避免负面,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A 一、关键时刻捍卫老板;二、尖峰时刻包容跟班;三、微妙时刻善待小三。B 一、救灾不露笑脸;二、会议不抽名烟;三、采访不戴名表;四、飞行不惹麻烦;五、上班不会红颜;六、约会不搞群欢;七、消费不留帐单;八、同事之间不能闹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耳濡目染,仍然有很多人、甚至单位,不明白十八大的真实含义,更不想花费时间去了解十八大的主题、任务和意义。这一次,人们仍然延续了对政治话题惯有的回避风格。对他们来说,十八大也许就是一句响亮又遥远的口号。 无论是抱怨、调侃还是弄错对象,普通人对于这个影响国家政治的重大事件的态度,就好像在大街上围观一场露天表演一样:从众、看热闹、居身事外,看了一会儿想起还要上班,转身就走。 柴米油盐,一个会议似乎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尤其对于党外的人来说。大部分人不太会去关心一个与自己无关的话题:学生们有绩点和即将来临的光棍节;白领们有高高在上的油价和房价;就是那些较为关注公共事件的人们,也难以从PX事件和虐童新闻中分身出来。人们普遍感到的,是一种现实的压力与无助。专注于脚下是明智的,抬头探路不是自己的分内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很多人似乎美国的大选更感兴趣,大家表达着对两个候选人老是拿中国问题说事的不满情绪,却忘了另一个即将开始的活动不但要拿中国说事,还要决定它未来十年将要发生的那些事儿。 哈维尔曾讲过一个故事:在苏联统治时期的捷克,一个果蔬店经理在洋葱、胡萝卜的陈列橱窗上贴了一幅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问道:“他这样做目的何在?他究竟要向人们传送什么信息?他是否对全世界无产者的大联合真的十分热衷?他当真觉得他的热情促使他非得让公众都来了解他的理想不可?他是否真的想过,这个大联合该怎么实现,实现了又怎么样?”对此,哈维尔自己给出的答案是:“我敢断言,大多数商店经理们对于橱窗上标语的意义从来是不会过问的。他们也不会用那样的标语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意见。”标语和现实、官方和民间,在十八大的话题上,相离得如此遥远。 同一件事情,主旋律的正面渲染、网络的肆意戏谑、现实的极度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感觉像一个精神分裂倾向的人,在极度扭曲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有夸张、有荒诞、有哗众取宠……唯一没有的是真实与坦诚….. 我们为什么只是围观? 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刘瑜写道: 07年夏天《时代》杂志曾经发表一篇文章“Me Generation”,指出中国当代的年轻人大多注重个体生活,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此文曾经在网上引起一阵讨论,有些年轻人忿忿地指出:“我就是不关心政治怎么了!”我不想说这种在中国普遍存在的论调是“不道德的”,但我想说,它是“不自然的”。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妈妈买菜,爸爸洗菜,姐姐做饭,哥哥洗碗,妹妹扫地,但有一个弟弟却说:“我就是不关心做饭怎么了!”一件事情明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但却非要说它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我只能说,在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制度和文化障碍遮蔽了公共生活的自然状态。 那么,对于国家重大政治事件,人们为什么怀着围观者心态,而不是像一个参与者一样,积极了解、认真讨论?参考一些学者的观点和现实状况,我们似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释: 参与意义何在? 事实上,政治参与热情降低的现象不是中国独有。在世界范围内,成熟的民主国家40年来投票率稳步下跌,基本只有50%~60%。主要原因,是不论哪个国内政党、领导人上台,基本的施政方针并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变化,政策具有稳定性。尽管奥巴马和罗姆尼在电视机前辩论得泾渭分明,但这其中大部分只是为了赢得竞选而故意突显出的差异,一旦上台,只要政治经济形势不变、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相关理论没有巨大变化,政策就很难有太大变化。选民们在经历过十几年的政治参与后,对此过程已然有一种“看破红尘”的味道。因此,民主选举越成熟,政治参与热情越低。可以说,这是一种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后的理性选择。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尽管表现出的现象相同,根源却明显不同。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关心十八大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立刻反问一句:有什么意义吗? @李诺言:昨夜和一美国人聊天,问到这次美国大选你支持谁?他回答到还是希望奥巴马继续执掌白宫,问及为什么?他又说奥巴马能带来就业率,美国人问我,中国大选,你支持谁?我说中国这不叫大选,这叫换届,中央电视台说是谁,咱们就喜迎欢迎谁! 领导人的提前内定、普通公民的参与无效,使得这场会议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一场隔岸观火的演出。有人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神仙会议”,意即会议属于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高层们。国家事务离我们似乎太遥远、太模糊,又有什么必要参与其中呢? 还有一类人群,尤其是我们的祖父母一辈,对于这个带领他们摆脱战争和贫困的政党怀着朴素又强烈的感情。尽管认识到社会上存有许多问题,他们仍然相信“上面的人”一定是清廉公明、能够为民做主的。因此他们参与“喜迎”、抒发感情,却同样不会真正关注和理解十八大。 参与动机何在? 1966年,在匈牙利事件十周年的日子里,匈牙利当局采取了草木皆兵的防范态度。然而,全国根本没有发生当局预料的群体事件。而在次年的匈牙利选举中,卡达尔甚至对弥漫的无动于衷的气氛感到失望。 匈牙利人不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十年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而另一方面,随着从1959年开始的有限的经济开放政策,市场上的消费品供应变得充足,这就导致了“赶快发财”的实利主义风气在社会各阶层的弥漫。毫无疑问,长期的政治稳定,是“土豆烧牛肉社会主义”,及其进化版本“电冰箱社会主义”、“私人小轿车社会主义”和“度假别墅社会主义”的衍生物。 而同样的情况是否也适用于今日中国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已经能够让很多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而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历程的戛然而止,则成为了人们心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实践证明,不参与政治就能过上“幸福生活”,而参与政治却要面临风险,那么,参与的动机自然要大打折扣了。 参与人群何在? 中产阶级一直是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托克维尔在对美国的观察时认为,“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往往能够提出全面的政治改革要求,并有能力组织起来呼吁改革……中产阶级是民主和自由的主要拥护者和支持者。” 然而在中国当代社会,中产阶级还远没有形成一股稳定而具影响力的力量。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中国大城市的中产阶级身上,“强政治取向”和“弱政治参与”并存。一方面,这个群体受益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地位,因此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国家发展前景”有强烈的期待;另一方面,这一群体对主流政治宣传话语表现出集体淡漠,对政治身份持“无所谓”态度。并且,高生活压力进一步压缩了中产阶级关注公共话题的精力与时间。 最后,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的是,中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中坚作用,是针对民主社会而言的。在非民主国家,这一群体亦无法真正参与到政治活动及决策中去,他们所能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一般社会中公共事务参与的主要人群,在中国被大大减少。 参与习惯何在? 政治参与的习惯是需要社会培养的,然而这种培养机制在中国并不存在,并且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认真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城邦公民的住宅通常十分卑隘,而公共建筑则相当恢弘,人们在广场、剧院、街道上相互熟识,并在那里学会如何关心、参与和讨论城邦事务。与之相比,现代社会则出现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桑内特称之为‘公共人的衰落’——人们渐渐退回到一个远离社会的个人生活圈子中,沉浸在一个关注自我的个人主义状态之中。这其中似乎有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联系:现代人的住所越来越舒适,他们也就越来越倾向于在这里构筑起一个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公共空间去寻找自我。”这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特南在他的著作《独自打保龄》中提到的观点。 有人说,当下流行的微博议政,不是说明了,即使人们躲到自己的个人空间里,还是可以、甚至更好的参与到公共话题中来吗?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微博上的公共话题讨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休闲式的围观而不是认真严肃的参与:微博论政门槛较低,人们利用零碎空闲的排队时间刷刷新闻,随手转发,对于内容并没有怀着认真的态度,这也是网络是谣言时常兴起的原因之一。这种围观并不能代替真正的公共事务参与。当然,利用微博认真参与政治的不是没有,但显然不属于一般现象。 意义、动机、人群、习惯,这些的缺失使我们变成了外圈的围观者;而我们所围观的,却是自己的生活。 总结:向着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有赖于人们的参与。如果人们逐渐变成懒散的消费者,而不是积极的公民,那么社会的基石就发生了动摇……对自由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不参与的人们,而不是参与的人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自由,不应该仅仅是选择不同牌子电冰箱、洗衣机的自由。 面对一个从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未来国家走向的事件,无论是手捧鲜花、嘴唱赞歌,还是冷眼相望讽刺戏谑,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公民反应。虽然我们知道,这样的现状已非一日之寒,但我们也并不是就无力改进。如果能有更多的人理性地参与到十八大及相关公共事务中去,认识现象、独立思考、积极传播,那么虽然是杯水车薪,也并不是全然没有价值的。天柱虽高,跬步以量。如果我们相信存在一个未来,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再怀疑要不要为之努力。     (编辑:李靖恒 刘迎;责编:张舸)     您可能也喜欢: <摇光>围观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奇葩之夜——演员,和影响力 <七星百科>第二十二期: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天玑>我的记忆是一座城之八——去远方的第二十九个男人 第二期:有就业率是否就业利? <七星百科>第二十六期:计划生育制度 无觅

阅读更多

德国之声 | 北京维稳志愿者抱怨“被自愿”

中国共产党“疑神疑鬼”的特质在十八大期间的保安措施上显示得淋漓尽致。除了调动大批警力,北京方面还安排140万“社会治安志愿者”参与维稳。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北京共有140万”社会治安志愿者”负责协助安保工作,防止任何可能危及十八大会议的情况发生。这些人包括退休人员、街道清洁工、消防员和低薪的私人保安。安保工作甚至蔓延至宁静的社区中。但尽管他们佩戴着爱国臂章,不少人仍抱怨被动员加入北京的安保队伍。 25岁的张伟林(音)说:”自愿?我是’被自愿’参加的。”他负责在北京市中心的商场担任保安,身上的迷彩外套明显大了一两号。 “我任职的安保公司给了我们制服,然后要所有保安人员成为十八大的志愿者。” 安全经费超过国防预算 中国政府对于社会动乱感到越发不安,并且敏锐地意识到公众对于缺乏民主的不满。当局在胡锦涛执政期间大幅提升了国家安全机制。 胡锦涛执政时期的安全预算呈爆炸性增长,2011年国内安全预算高达1110亿美元,甚至超过中国的国防预算。 有关当局为了加强保安,经常利用一般民众协助维稳工作并向其回报各种对共产党政权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全国代表大会之类的重要活动举办期间。 一名负责在街角站岗的退休教师说:”如果发现任何不寻常的事,如上访者试图抗议,我们会立刻向居委会报告,由他们通知警方。” 上访是源自帝制时代的古老制度,中国人民有权向北京当局投诉地方上的不公情形。然而,许多上访者和人权组织指称,上访者经常被拘押、殴打或被迫沉默。人权组织表示,在十八大期间,访民多被拘留或逐出北京。 据维权组织称,河南上访者张耀东周二(11月6日)在十八大召开前被不明暴徒殴打致死。北京警方拒绝对法新社作出相关回应。此类的意外在中国十分常见,而且经常引发暴力示威活动。 虽然法新社记者在十八大召开后目睹了数名访民被警方带走,但是近20名接受法新社采访的”社会治安志愿者”皆表示,没有发现任何值得向警方报案的情况。 安全费用流向何方? 在北京加强安全戒备的同时,许多参与维稳的民众开始质疑庞大安全支出的流向。一名退休工人表示:”如果政府拨出了’维稳费用’,它肯定是被交给居委会,但我们从未见过这笔钱。” 取而代之的,”志愿者”在冷飕飕的天气中在街角站岗换来的是制服、外套、肥皂粉和食用油。 一名戴着”社会治安志愿者”袖章的房屋清洁人员在北京的住宅区清理烟蒂,她抱怨公司强迫她参与社区安保工作。”他们没有给我任何东西,只有更多额外的工作。” 异议人士鲍彤表示,近年来国内安全系统的扩张显示出共产党已经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 鲍彤在十八大开幕前告诉法新社:”全世界没有国家将自己的人民当成最大的敌人。在一个共和国中,人民才是主人。’维稳’则是将人民当作敌人的举动。这是一种侮辱和耻辱。” 来源:法新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洪沙

阅读更多

【敏感词库】十八大相关:“封闭车窗”等 2012-11-09

编者注:十八大期间各种管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北京出租车后门车窗摇把必须卸下、凌晨2点至5点禁止营业等。新闻背景详情请见:组图:十八大期间通知与提示汇总

封闭车窗
出租车+窗
公交车+窗
出租车+长安街
政治中心区

石八大(更多十八大别称禁词请见:【敏感词库】十八大别称专辑:“屎吧嗒”等 2012-11-09)
石巴大

备注:

所有中文词语在测试时都为简体。繁体搜索结果偶尔会有不同。

阅读更多

【网络民议】热烈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图和漫画)6

财经网:【十八大代表:听总书记作报告时我流了5次眼泪】 “今天在听胡锦涛总书记报告的时候,我流了5次眼泪。我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我刚才想发言的时候写了一个标题叫做:做个中国人真自豪,做个宁夏人真幸福。”——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研究所所长的李健(国际在线)财经网:【代表陈叶翠:鼓掌35次 手都拍麻了】“总书记的报告,那种燃烧的激情,工作的目标,奋斗的干劲,美好愿望的实现,太鼓舞人了!总书记把我们老百姓要说的话,想要办的事,全都说出来了!在整个会场里,我记下来的就有35次掌声,掌声久久不停,每次鼓掌我都标记在报告里,手掌都拍麻了,发自内心的!”

阅读更多

国务院公报开微博:只许转发不许评

国务院办公厅的 @国务院公报 今日在新浪微博以官方账号的身份发表了第一条微博:

大家好,国务院公报微博明天将正式上线,将秉承”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的办刊宗旨,及时准确地公布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欢迎关注!然而这条短时间内引来一万多条转发的微博因不允用户评论而引来了大量网民的不满。许多网民对认为如果国务院公报在微博上只想做单向的“传达”而不是双向的“沟通”,那与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似乎也无差别,又何必开通微博。也有一些网民认为这样高级别的官方微博至少代表了一种进步。如李开复就对此认为 “更多政府部门开博是好事,无论能否评论。”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