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纽约时报 | 新加坡吸引移民致中产地位下滑?

DIDI KIRSTEN TATLOW 报道 2013年02月18日 Edgar Su/Reuters 新加坡人举行示威,反对政府合法引入近700万移民的计划。 北京——几乎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移民问题都是一个敏感问题,尽管争论的内容因地而异。据我的同事阿什利·帕克(Ashley Parker)报道,在美国,移民法的全面改革或许能为数百万非法进入美国的移民提供合法的居民身份。 在新加坡,移民争议看起来有些不同:政府计划组织有监管的合法移民,在2030年前将现有的500来万人口增加至可能高达近700万的水平,该计划引发了民众抗议。 民众的反对情绪十分强烈,周六约有3000人参加了一些评论员所称的该国历史上规模数一数二的示威活动。(示威人数似乎很少,但这只是反映了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对新加坡实施的严格政治控制,该党执掌新加坡政权已有大约半个世纪,不允许公众进行抗议。) 在新加坡,争论的内容是什么? 对移民激增的担忧通常是针对来自日益富有的中国的新移民,这种不满情绪在新加坡不断发酵,很多人感觉这些移民不遵循本地的规则,没有良好的习惯,他们的到来还抬高了当地的物价。去年,一个富有的中国男人晚间开着法拉利高速行驶时引发交通事故,最终导致三人(包括他自己)死亡,这一事件为这种感觉提供了确实的佐证。 (就如我的同事贝蒂娜·瓦塞尔 Bettina Wassener 和格里·穆兰尼Gerry Mullany写的那样, 香港也出现了同样的情绪。 ) Worldcrunch网站发表的《经济观察报》(Economic Observer)文章写道,新加坡人称这些富有移民为“有钱的中国蝗虫”,这生动地体现了新加坡人的憎恶情绪。 因此,新加坡政府的人口白皮书必定会引发骚动。新加坡国会在本月早些时候,也就是中国春节之前,通过了这份白皮书。 报道称,新加坡政府认为,如果新加坡想要继续蓬勃发展,增加移民是必须实现的目标。移民已经占据了新加坡总人口的40%,而且该国是世界上富翁最密集的国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表示,新加坡人的问题就是不愿生出足够的孩子。 “我认为,因为婴儿潮一代的生育问题和老龄人口膨胀所引起的人口老龄化,到2030年,600万人将不足以满足新加坡人的需求,”李显龙在议会上说。他还说,690万并不是目标,而是据以进行基础设施计划的数字。 “我们真的需要增加这么多的人口吗?”据路透社(Reuters)报道,一个叫做常伟蒙(Chang Wei Meng,音译)的人在写给《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的信中写道。“要达到瑞士生活水平的想法哪儿去了?” 周六的集会发生在位于一片公园绿地的“新加坡演说角落”(Singapore’s Speaker’s Corner),主要组织者之一吉尔伯特·吴(Gilbert Goh,音译)说,抗议者要传达的讯息是:“他们想告诉政府,请重新考虑这项政策。人们来此集会,证明该政策从根本上说就是有缺陷而且不受欢迎的。”吉尔伯特·吴的话来自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报道。 世界各国对移民都有一套耳熟能详的说辞:他们无法融入,他们举止粗鲁,他们和我们不同。除了这些老套之外,这里会有什么意义更重大的事情吗? 曾参加过议会选举的社会评论人士佘雪玲(Nicole Seah)在 Singapore News Alternative 网站上的一篇博文中写道:“与很多其他新加坡人一样,我反对这个白皮书。” 为什么?她写道,她寻找的是“一个和谐社会,而不是生活条件紧张拥挤的社会。” “我们不要过去几年里政府强迫我们接受的‘新加坡公司’(Singapore Inc.)——那样的新加坡面临着成为一个短暂停留的国家的危险,各处的人来到这里,赚了钱就离开。” 我们不要“一个变成了富人和能承担这种生活的人的游乐场的新加坡。在这样的新加坡,中产阶级越来越无法出头,因为他们既没有社会影响力,也没有足够的议会代表来表达他们的担忧。” 佘雪玲的说法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是否也属于专栏作家克里斯蒂娅·弗里兰(Chrystia Freeland)为《纽约时报》撰稿时巧妙描述的那种现象——富裕的“富豪”阶层占据主导,而中产阶级则地位下滑? 弗里兰上周写道:“美国本世纪有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即中产阶级的收入出现停滞。金融危机表明,欧洲大部分地区也存在同样严峻的结构性问题。”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亚洲吗,新加坡的抗议是在回应(至少是从部分上说)这一点吗?香港的不满情绪也属于这种情况吗? 翻译:陈柳、许欣

阅读更多

王思想家 | 新加坡模式害惨中国

新加坡模式害惨中国       《联合早报》2013年年初报道说,中国的《学习时报》近两个月刊登4篇文章介绍新加坡政府经验,中国的央视筹拍10集新加坡模式的报道。文章称,中国政治精英看好新加坡模式,将学习新加坡的理政经验。     这段话勾起中国人痛苦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担心。我相信,习李新政是伟大光荣正确的,绝对不会把中国带到新加坡的阴沟里。《联合早报》那文章属于意淫。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前30年被苏联模式害惨,后30年被新加坡模式害惨。     苏联模式之恶,大家现在都知道了。那是历史的遗憾。毛泽东1944年在到访延安的美国代表团面前表态说:“美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推翻独裁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使全国人民能享受民主带来的幸福。我相信,当中国人民为民主而奋斗时,美国人民会支持我们。”      在毛泽东表态的前一年,1943年年7月4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论说:美国是自由世界的核心,民主的保护神,人民的朋友,专制者的敌人。所有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都把美国当眼中钉。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成功模式的榜样。     天真的美国人和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展望走美国道路的中国,一个多么美好的国家将出现在世界的东方。美国梦,中国梦。     可惜,夺权后的中共全面照搬了苏联模式。到了1956年,苏共召开20大,全面否定斯大林,中国不仅没有跟着否定斯大林,反到指责苏联变修,再后来,干脆走到“大跃进”、“文革”路上。          1976年,毛泽东死后,中国终于有机会摆脱苏联模式了。华国锋、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否定了苏联模式,起初没有明确说学习或借鉴什么国外模式,先从农村解散人民公社开始,美其名曰“小岗经验”,其实,中国几千年来就是“各家种各家自己的地”,哪里是小岗人发明的。小岗的发明,最多也就是“假装土地仍然公有”。这一所谓的发明,回避了土地所有制这个根本性问题,迅速被执政者认可,并以“承包制”的名义推广到城市工业企业。后来,工业企业的承包制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又搞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      这30年改革开放,从口径上说,是“中国特色道路”,其实,是学习借鉴各方面经验。没有说学哪国经验,但实际上,学新加坡最多。      摆在明面上的,主要学新加坡的,是3条:行政制度上的高薪养廉,法律制度上的严刑峻法,所有制上的国有企业。(另外一条,暗自欣赏新加坡的,是一党长期执政。本文不评价)      我们看看这3条学了个什么结果:      高薪养廉——公务员的薪水一涨再涨,高得惊人,廉呢?非但没有养出来,反倒是腐败愈演愈烈,贪官之多,贪污数额之大,让全世界瞠目结舌。最近几年,不提高薪养廉,但人家给自己发高薪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严刑峻法——税率高得惊人,如果不偷税,没几个企业能活下去,于是人人犯法,想收拾谁都能找出毛病。刑法严得惊人,一旦进入法律程序,一般都是严厉惩罚。八三严打,恐怖程度堪称小文革。即便到现在,法律对老百姓的惩罚也显然是太狠。      国有企业垄断——曾经有过国有企业民营化,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就搬来了新加坡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国的国资委,结果是通过行政垄断让国有企业霸占大量资源,国进民推,民营企业溃不成军,能勉强活下来的民营企业,和广大民众一起,每天接受国有企业的盘剥。            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国,其模式固有成功之处,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适合中国学习。      政治上,新加坡的一党专制下的伪民主正在受到该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新加坡过去利用优越的交通位置,利用二战后的机遇发展起来,这与当年韩国、台湾的发展机遇、思路几乎是一样的,这三地,加上香港,称为亚洲四小龙。后来,韩国、台湾先后抛弃政治专制,走上了民主道路,经济也开始表现出新的活力,新加坡则停步不前。     现在, 新加坡自己都已经感受到了无法解决的弊端,已经在抛弃过去的新加坡模式 。已经害了中国30年的新加坡模式,别再危害中国了。我们中国这么一个领土与美国接近、人口与印度接近、发展程度与巴西接近的国家,为什么不学美国,不学印度,不学巴西,却偏偏要学习一个莫名其妙的新加坡模式呢?       那走什么路呢?重温伟大领袖毛主席语录:“美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使全国人民能享受民主带来的幸福。”        链接: 《凯恩斯理论害惨中国》               《九评林毅夫》 ​ 

阅读更多

BBC | 广东人大代表提议引进新加坡鞭刑

新加坡是世界少数仍使用鞭刑的国家 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建议中国引进新加坡的“鞭刑”,来解决刑事犯罪问题。 中国媒体报道了他的提议后,引起网民热议。支持者说,鞭刑特别适用于贪污腐败行为。反对者指出,鞭刑违反法治和侵犯人权。 小资料:仍使用体罚或鞭刑的一些国家: 阿富汗 安提瓜和巴布达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博茨瓦纳 文莱 多米尼加 格林纳达 厄瓜多尔 圭亚那 印尼亚奇特别行政区 伊朗 莱索托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尼日利亚 巴基斯坦 卡达尔 沙特 塞拉利昂 新加坡 索马里 苏丹 斯威士兰 坦桑尼亚 湯加 特里纳达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也门 津巴布韦 在星期一举行的广东省人大代表分组讨论中,陈伟才说,“新加坡现在有鞭刑,我觉得这个鞭刑好。” 他说,新加坡鞭刑只针对男性,将受刑者摊在架子上鞭打臀部。 “藤条先泡几天,拿出来打,由鞭刑师来打,比方说要刑罚六鞭,有些接受两鞭就昏了,昏倒没问题,你再回家,未来半年你再接受另外四鞭” 陈伟才认为这个办法“永远给他震慑,让他不敢去违法。” 他说,将在北京举行了两会上正式做出这个提议。 陈伟才的提议引起网民的热议。署名“0@民警心无尘6”的网友说,鞭刑与法治精神、保护人权的要求相悖。 署名“@西瓜脸哥哥”的网友说,肉刑是刑罚制度落后的表现。网友“潇洒小不懂”说,假如你被误认为是小偷被抓了,警察逼供鞭刑,你招吗? 网友“@芋头老参”说:“不要以为新加坡的东西什么都是好的,对人的尊严的践踏有啥可学的?要是真想那样,不用舍近求远了,咱们老祖宗给犯人脸上刺金印的手段是否也应该恢复呢?还全国人大代表呢,连文明和野蛮都区分不了!” 但是也有网友支持陈伟才的提议。“@挡不住一片天”说,这是好主意!如果一视同仁就可以!帮中国人改改陋习和劣根性。 网友“@笑如夏葵”说赞成引进鞭刑,但仅用于杀人、强奸、抢劫还有贪污腐败等引起人民公愤的恶性案例,特别是贪污腐败不鞭不行。 网友“@作家宋耀辉”也表示,中国应该对贪官酷吏使用鞭刑。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新加坡报纸称南周社论不是庹震所删改 引发网民不满

综合讯,新加坡报纸今天刊登报道,说南方周末社论被删改与广东省委宣传部无关。报道引发网民质疑,为何广东省委宣传部不面对中国媒体,反而借助外媒? 联合早报今天引述“官方知情人士”报道说,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事发时根本不在广东,事件确实与他无关,也与广东宣传部没有关系。 报道还说:“至于《南周》新年献词究竟是由谁删改,知情人士没有进一步说明。” 这篇报道可以说是在“南周事件”上火上浇油,引发网民的不满。 新浪认证微博王晓渔写道:“此次通过新加坡联合早报否认宣传部删改新年献辞,和2007年通过新加坡联合早报否认新闻出版署查禁图书,如出一辙。让人疑惑的是,这是哪国的宣传部,哪国的新闻出版署?据说要学习新加坡模式,难道机构已经开始划归新加坡了?” 博客“记录者陈宝成”写道: 我觉得,这位省级干部太狠了,活生生逼得新加坡媒体辟谣都不敢署记者名字,情何以堪。 认证微博邓飞说:“我觉得,中国媒体太狠了,活生生逼得一名管宣传的省级干部只能找新加坡媒体,情何以堪~~”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效果比市长班还好 浦东四干部深入新加坡企业取经

效果比市长班还好 浦东四干部深入新加坡企业取经 (2012-04-04)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医疗产业更需以人为本 [美总统大选] 奥巴马民调领先罗姆尼 [北非革命] 多国承诺资助叙利亚叛军 [人民币汇率] 香港人民币市场正扩张 ● 陈迎竹 陈迎竹 上海特派员 tanetsph@gmail.com   上海浦东新区第一批四名干部最近刚完成在新加坡的三个月“挂职培训”,除了加强双方官员的互相了解,也有助于企业与事业单位的直接接触。   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王首毅表示,“挂职培训”的方式是更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让官员从实践中体会更多,是个新概念。他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变化,中国派往海外的官员培训项目需求方式也会改变,更有针对性的项目会达到更好的互利效果。   挂职培训指的是在新加坡的企业内部参与工作,实际了解工作流程、工作方式、理念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做法和考虑因素等等。   中共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在前一任新加坡驻沪总领事叶伟杰协助下,于2010年访问新加坡后,留下深刻印象,回来后决定派遣浦东官员去新加坡培训。新加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即为中国不同层级官员安排了许多培训计划,但浦东这次的“挂职培训”则属于创举,更注重实质性的交流、座谈与参与工作,而不是光在课堂学习理论。   王首毅认为,相对于一直以来以听讲座为主的课程,这一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计划,更能满足现代化干部的需求。   “这种形式的交流效果比市长班还强,这些出去的官员都是做具体工作的,三个月的接触时间相当足够,” 王首毅说:“从我们角度来讲,未来无论是从浦东还是全国派去新加坡的官员,培训的需求会有所变化。所以我们要做比较有针对性,要有实践和对话。直接到企业挂职,不会走马看花,效益和体会就更高。” 新形式或长期化经常化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