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BBC | 香港广播处长被批插手港台编辑事务

香港电台员工以黑衣和黑地毯迎接邓忍光到任。 多名香港立法会议员指责香港广播处长邓忍光插手香港电台编辑事务,但邓忍光则反驳说,有关指责毫无根据。 香港立法会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周一(3月11日)开会讨论香港电台的角色和未来发展。在会上,有数名议员质疑邓忍光干预港台的编辑决定。 曾经是一名资深记者的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毛孟静援引有关报道指有港台高层因为与邓忍光发生意见分歧而未能获得晋升,批评邓忍光是为特区政府打击港台。 另一位民主派议员陈伟业则表示,广播处长有责任确保创作自由及自主,保留香港电台的传统,并指邓忍光“外行领导内行”。 而邓忍光则回应说,根据香港电台约章,广播处长是香港电台的总编辑,因此要为自己的编辑决定以及所有节目监制的编辑决定负责。 他还补充说,香港电台设有节目委员会并每周开会,如果外界质疑编辑决定,可以在该委员会上讨论。 港台工会反应 由香港电台员工组成的香港电台节目制作人员工会发言人则认为,邓忍光在香港立法会回答传媒的内容是转移视线,而且有不尽不实的地方。 工会发言人表示,不介意有管理层在节目制作中提出意见,而是对节目讨论后,追究员工构思的过程,让员工觉得这是一个思想的交代,有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 香港立法会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后来以7票赞成,3票弃权通过了一项动议,促请香港特区政府履行承诺,保障香港电台编辑自主权,以及不会做出任何形式的政治干预。 香港电台是香港唯一公共广播机构,但却是隶属于特区政府架构内的一个部门,并且由政府拨款经营。而广播处长则等同于香港电台台长,负责其日常行政管理。 邓忍光是在2011年9月由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以政务官的身份“空降”到香港电台担任广播处长。 邓忍光一直在香港政府任职,本人并无媒体经历,担任香港广播处长之前任劳工及福利局副秘书长,曾被人批评是缺乏新闻媒体经验的“外行人”。

阅读更多

徐玲英 童兵:理性和自由的公权力制约格局之可能性

徐玲英 童兵:理性和自由的公权力制约格局之可能性 ——十八大后中国舆论监督走势的展望 进入专题 : 公权力 舆论监督    ● 徐玲英   童兵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将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并列为人民监督权力的“四种监督”。本文试将舆论监督置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语境下,剖析目前舆论监督存在的制度性困境,着眼于执政党自身需求与公民社会需求两种推动力,分析十八大之后理性、自由及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新格局形成的可能性。   关键词:公权力;舆论监督;新格局      2007年,当十七大报告甫一问世,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表述,曾引起新闻界的极大兴趣,报告中的一段话“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建立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成为各类学术讨论争相引用的话语。甚至有学者将“四权”的明确提出,理解为拉开了“中国新一轮新闻体制改革的序幕”。五年时间,弹指一挥,当十八大报告再次向世人宣告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就及今后发展的奋斗目标时,除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两个翻番”、“政治体制”这些或敏感或新锐的词汇吸引人眼球之外,再次出现在报告中的“四权”表述及“四种监督”依旧值得关注并深省。   为更好地理解“四权”与“四个监督”的特定语境,有必要将报告原文录入如下: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照五年前的报告表述,“四权”依旧,但“四种监督”则对人民监督权力的具体实现途径作了清晰的表述,更将“舆论监督”置于“四种监督”之列,既体现了舆论监督的权力属于人民授予,成为人民监督权力的一种方式,也表明了舆论监督是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必要途径。党代会报告作为党的最高级别的文件,每一个概念的提出与阐释,均有其现实的呼应与前瞻的指导,正如十七大报告对于“四权”的提出一样,十八大报告对于“四种监督”的再次明确也同样具有深意。尤其是对照十八大之后,中共高层在官场作风、会风文风及反腐力度上的“新风拂面”,如何在更广阔的理论背景与时代需求坐标下,去理解“四种监督”的实现途径,显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对于新闻界而言,在“四权”已明确提出五年后的今天,十八大之后能否形成更为理性、自由、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新格局,更为各方所关注。      一      “舆论监督”一词属“舶来品”,其最初的安身立命根基来源于西方民主“三权分立”基础上的“第四权力”说,正如迈克尔•舒登森在《为什么民主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   “人类社会所构建的任何制度如果缺失对自身的监督、批评与修正的话,那这样的制度就不值得我们对之忠贞不贰。反之,那些能够真正对自身进行监督、批评与修正的制度则值得我们赞成与拥护。”在西方民主这部复杂的政治机器中,维持其运转的秘密与动力有很多种,但不可或缺的一种是“制衡因素”,三权分立、舆论监督、司法独立、公民社会等这些制衡机制,在每次权力启动之际,都会发挥或大或小的制衡作用。而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日渐专业化与复杂化,作为单一公民主体要想在言论自由的保障下,单枪匹马地对这部强大的“权力机器”开展制衡与监督,显然既不现实也无能力,由此,借助于现代传播技术及传媒业的发展,公民主体让渡了一部分监督权于新闻媒体,从而使新闻媒体肩负起更大的监督之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民主社会将“舆论监督”视为“第四权力”。在美国新闻史上,20世纪初反垄断、反腐败的进步主义运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批被称为“耙粪者”(muckrakers)的调查类记者。   “舆论监督”一词进入中国新闻界视野,应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而在此之前,更多的使用“批评”一词。据孙旭培考证,1987年“舆论监督”一词第一次进入党的重要文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至此,“舆论监督”一词既成为一直被言说的重要话题,也曾在中国新闻体制改革中被寄予厚望。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中国新闻体制改革,虽在经营管理、业务实践等领域屡有建树,但唯独在体制突破上鲜有动作。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虽也有可圈可点的重大案例,例如孙志刚案,废除了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邓玉娇案借助于网络舆论,最后得到妥善解决;山西黑砖窑事件,受益于传统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得到各方关注等。但总体而言,中国新闻界的“舆论监督”还是在1953年中宣部规定的“同级媒体不能批评同级党委”的原则下进行,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在现实的操作中,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要获得授权才能进行,“批评报道”更要掌握“三审三见面”。因此,导致了当下“舆论监督”“打死老虎”盛行、“灯下黑”与“异地监督”流行、监督只指“县以下”等现实状况。由于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闻舆论监督观,目前国内舆论监督成功的诸多案例,几乎都可以与批评报道划等号,很多业外人士甚至在潜意识中将舆论监督与揭黑、揭丑相等同,更多普通民众则将舆论监督的成功与否直接与报道“解气”与否相提并论,而本应包含在舆论监督中的信息公开、决策公开、公民建设性参与等内容则很少提及,在社会气候高压的态势之下,舆论监督日益成为社会的一个“排气阀”,却鲜见其在公民知情、参与方面的建设性成效。因此,民众期待在十八大之后,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的大背景下,既能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公权力制约新格局,也期待建构起一个理性和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新格局,也是情理中事。      二      十八大报告的内容,显然给海内外对于中国舆论监督新格局的形成寄予了期待,而要理性客观评价这种新格局形成的可能性,同样需要放在当下的完整语境中。   首先,要将“舆论监督新格局”的理解,放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十八大报告中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高调注解,备受瞩目。报告不但将政治体制改革单独列出,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题,作为报告的第五部分进行重点阐述,而且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足见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而报告中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行政体制改革、改善制度运行的效率等,所列举需要加快改革的具体领域,几乎涵盖了此前社会关注的各主要领域。   但相比于1992年开始的经济领域改革的“高歌猛进”,政治体制改革却始终相对滞后。将政治体制改革视作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形成了共识。这种共识最明显的体现即为政治体制改革近年来一直是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温家宝总理每一次在不同场合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讲话,几乎都能引起社会的热议,这一方面体现了公众对执政党的殷切期待,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不从制度上着力,改革的红利将会逐渐丧失。正如十八大召开前夕,一著名改革派人士发表的《时间就是生命,改革就是求存———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所指出的,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经济基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适应这种经济基础的变化,政治体制已经在许多方面显得不那么适应了,甚至产生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这些矛盾不化解,轻则阻碍经济、社会发展,重则政息人亡……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因此,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去理解舆论监督新格局的可能性,显得至关重要。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12日在题为《十八大报告的新语与焦虑》一文中所指出的,不论外界对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改革图景是否满意,不可否认的是,领导层对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加速与切实推行的共识贯穿于整个报告中,报告甚至透露出对改革“时不我待”的焦虑感。   而形成舆论监督新格局的可能性首先体现在对“政改”路线图的明确,在十八大报告中不但明确而坦率地提到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至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且对于党和宪法的关系,十七大报告的要求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今年的报告则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但同时,对于舆论监督新格局形成可能性的前提下,对这种新格局的把握,同样需置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宏大语境之下,这种新格局有别于西方民主社会的“第四权力”的监督格局,监督权首先是属于人民的,监督的主体是人民,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一样,属于人民监督权力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舆论监督开展的大背景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舆论监督的新格局依旧是在强调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一致的前提下开展的,媒体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舆论监督的目标可以确立为人民利益至上,但隐含的前提是人民利益与党所代表的利益是一致的。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明确,为舆论监督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转型期中国层出不穷的各类社会矛盾,则为舆论监督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一方面来自执政党自身尤其是反腐败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公民社会发展的需求。   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有三个显著功能:监视周围环境、联系社会各部分以适应周围环境、一代代的传承社会文化。赖特又补充了第四种功能:娱乐。   而正是基于媒介的这四种功能,尤其是其监视功能,如何发挥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成为各执政党孜孜以求的课题。执政党能不能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有效使用和正确驾驭大众传媒是衡量其执政能力高低优劣的重要标示。   中国共产党在走过了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与60多年的执政历程之后,已日渐成熟与自信,但暴露出来的“成长中的问题”(十八大报告语)也日渐严重。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发挥大众媒介的社会监督功能,纾解社会压力、凝聚社会共识,已成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方向。   在中纪委向十八大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3759件,结案63906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842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584人。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81391件,涉案金额222.03亿元。这组数据既可解读为执政党反腐决心与力度之大,也可解读为执政党反腐压力与现实困境之大。   当腐败问题成为执政党的致命伤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王岐山语)。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密集发声,力惩腐败;与此相对应的是,多名官员连遭微博举报“秒杀”,广东更是近40天内5名官员落马。此种“提速治腐”的态势,被很多人解读为反腐构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的亮点。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舆论监督新格局,发挥舆论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成为执政党必须仰仗也是足可仰仗的力量。   反腐首要的是对公权力的制约。相较于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大报告则表述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明确与强调了人民监督的作用,明确了反腐不是党政系统关起门来的事,而是需要人民积极参与的事。人民参与监督权力,既可以通过网络反腐、举报反腐、实名上访,也可让渡一部分监督权于媒体,构建起更广泛有效的反腐网络。   而现实的案例也足以支持以上论点,无论是微博63小时“扳倒”重庆北碚书记雷政富,还是全民“围观”促成“表叔”查处,更有细心网民总结出十八大之后已有20名官员因腐败落马的“数据统计”,几乎都是遵循了“反腐五步曲”展开:个人参与(主要以网络举报为主)、群众“围观”、媒体跟进、纪委出手、司法介入,而这些成功案例,也显示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舆论监督所爆发出来的反腐力量。   相对于执政党自身的需求,来自公民社会的推动力则更为巨大而持续。( 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 共 2 页: 1 2    进入专题: 公权力 舆论监督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温家宝谢幕报告发出系列警告

北京——周二,温家宝最后一次作为中国总理讲话,其间发出一系列警告,谈及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听任环境恶化之祸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风险。 这种讲话常常以歌颂中国成就为主题,充斥着耀眼的数据及社会主义风格的乐观术语。这一次却是例外。温家宝说:“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Wang Zh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周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北京开幕前,一名安保人员在人民大会堂。 对出席全国人大开幕式的近3000名代表讲话的时候,温家宝还宣布,政府将继续不惜经费地发展军事。2013年的军费支出将为116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0.7%,但与2012年相比增幅略小。2012年的军费支出比前一年增加了11.2%。 中国经济掌舵者温家宝将201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这个数字会令全球许多国家羡慕,但是,与近几年来中国借以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的两位数增长率相比,这个数字相当低。他还承诺创造逾900万个城镇工作岗位,并将通胀率控制在3.5%。 他说:“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 温家宝将在为期13天的会议结束时退休。这是他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这次工作报告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其中漏了一些东西。此次讲话与他前几年的讲话不同,没有提到政治改革,对腐败猖獗现象也只是一语带过。党的领导人都承认腐败会威胁他们的执政地位。以自由派言论著称的温家宝一反常态地淡然重申,党将继续对中国政经事务进行严格控制。 他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 温家宝这篇长达29页的报告也没有提及任何有关劳教制度的讨论。这种广受诟病的法外拘捕制度允许警察不经审判就把小偷小摸者、卖淫者及反政府博客作者关进监狱,时间可达三年之久。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和立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报告相当令人失望。他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为自己最后几年的工作正名。” 作为一名情绪外露的民粹主义者,温家宝在担任总理的十年间成为了党的人性化代言人。他被派往地震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在2008年,暴风雪阻断几百万人的春节回家之路时,他被派去进行安抚。但是,尽管他在普通中国民众当中威望很高,他对政治改革的口头支持却常常让他与保守的党领导层发生矛盾。 林和立称,温家宝周二在人民大会堂所作的报告只得到了沉默的回应,说明党内的强硬派已经不再看重他。 林和立说,“朱镕基的最后一次报告赢得了经久不歇的掌声,与之相比,温家宝的报告引起的反应相当平淡。”朱镕基是温家宝的前任。 要预测中国谨慎神秘的领导层有何意图并非易事,不过,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发布的照本宣科的讲话常常能为政府的首要事务提供一些线索。 温家宝在工作报告中誓称,政府将继续出台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增加农村医疗保险开支,并建成670万套廉租房。 但是,温家宝和即将离任的主席胡锦涛留下了大量的棘手问题,包括危险的贫富差距和越来越被国有企业以及特权精英阶层主宰的经济形势。同样越来越紧急的还有污染问题,污染已经破坏了中国的水资源、土地和空气,首都北京也在周二再次被有毒雾霾笼罩,凸显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温家宝总理的工作报告在电视上全国直播,报告是一个严密筹划的政治舞台的重心,这个舞台几乎总是遵循着由各种讲话、新闻发布会和一成不变的为政府投支持票组成的僵硬程序——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行事极为神秘的党领导层展现出团结稳定的公共形象。 但在去年,这个剧本受到了关于薄熙来的一起分裂性丑闻的挑战。好斗的薄熙来曾是重庆市委书记,他的陨落引发了长达数月的丑闻曝光过程,涉及谋杀、腐败和政治内斗。大多数分析人士都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今年的两会议程会忽略薄熙来问题。薄熙来如今正在等待受审,他面临的指控包括腐败、滥用权力和妨碍司法。 新主席习近平和温家宝的继任者李克强带来了改革的希望,他们承诺会结束官员及其家属公然滥用特权和非法积累财富的做法。“如今,我们在寻找希望变成现实的迹象,”邓聿文说。他是《学习时报》的编辑,该报是北京中央党校发行的一份周报。“大会不会带来任何突破,但它能反映领导层意欲在何处以何种速度进行改变。” 与会代表是通过一种奖励忠诚分子的程序选出来的;其中大约有70%是共产党员,还有很多是官员。几乎没有代表敢违抗领导的意愿,对提案投反对票或弃权票,大会也从未否决过任何提案。 大会可能会通过一项对政府部委略作调整的决议。过去几个月中,一些分析人士及消息灵通的企业高管曾表示,李克强想进行大幅度重组,为金融监管、环境保护等事务创建大部委。 不过,最近的中国新闻媒体报道了一个缩水的计划,即政府极有可能会把丑闻缠身、债台高筑的铁道部并入交通部,还有可能扩大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权力,对经常引发消费者担忧的这两个行业进行更严格的安全监督。

阅读更多

BBC | 爱国主义和恐惧中国使缅甸改头换面

今天的缅甸前首都仰光与两年前截然不同。 这是星期三傍晚,这家酒吧的名字很奇怪,叫做“体育吧”,当地人坐在外面的院子里喝啤酒,一边大声谈论生意。 酒吧里面,一群西方人正在大屏幕电视机前观看足球赛。 这是在任何一个南亚大城市星期三晚上能看到的正常景象,但现在我说的是缅甸的仰光。 在不到两年之前,这样的景象在缅甸甚至是无法想象的,当时的缅甸与世隔绝了近50年。 我第一次去缅甸是在2008年,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刚在该国导致超过13万人死亡。 那时统治缅甸的军政府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残酷的政府之一,即使在最需要外界援助的时刻,外国记者也几乎不可能进入该国。 但2013年的缅甸已经是另一个国家,现在缅甸有大约50个政党,其中30多个在议会有席位。 两年前,民选的吴登盛总统上台后,缅甸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释放数百名政治犯、解禁公开集会、放松对新闻媒体的控制等。 吴登盛总统还致力于改善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缅甸明年将首次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爱国主义 谁都在问:为什么缅甸会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更重要的是,缅甸军政府的领导人怎么会改变了想法,什么是这一切的转折点呢? 我有机会遇见了一位在仰光的资深西方外交官,他认为,爱国主义在缅甸的巨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殖民时代,缅甸曾是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 但50年的军事统治使得缅甸的经济几近崩溃,成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落后于邻国老挝和柬埔寨。 这位外交官对我说:“聪明勤劳的缅甸人民对这一现状感到极大地不满。” 恐惧中国 另一个推动缅甸急速变革的主要因素,是缅甸方面对中国越来越大影响的担忧。 北京政府几十年来是缅甸军政府最重要的、如果不说是唯一的盟友,中国的影响深入到缅甸社会、经济的所有方方面面。 一名仰光居民对我说:“中国无所不在,如果我们不小心的话,他们会拿走我们所有的自然资源。” 中国在缅甸投资的许多项目引起公众的抗议,老百姓对中国的愤懑给了吴登盛政府越来越大的压力。 2011年,缅甸政府宣布暂停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由中国投资兴建的密松水电站。 就在此刻,吴登盛总统正在进行他前所未有的对欧洲的访问,这也是他首次与亚洲之外的国家讨论改革与合作。 吴登盛总统和他的政府的前进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他必须面对许多极其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如何改善缅甸的人权状况,特别是与罗辛亚族人的关系,以及如何振兴缅甸的经济。 在没有军方的支持下,吴登盛是无法战胜这些严峻挑战的,但是国家利益和政治承诺应该是走向艰难的民主之路的良好开端。

阅读更多

纽约时报 | 中国抑制房价政策致股市跳水

上海——周一,随着政府宣布新政策,于房价再次抬头之时冷却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中国股市大幅下跌。  中国国务院上周五称,将坚持实行相关政策,售房者必须为其利润统一支付20%的资本利得税,这将增大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难度。随之而来的股票抛售波及全球,整个亚洲的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场都受到了影响。欧洲的股票市场同样下跌。美国股票市场在早些时候有所下跌,但在当日结束时恢复到了稍有上涨的点位。 中国官方新闻媒体近日曾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其他措施,以图压低在过去10年内一直飙升的房价。这些声明导致那些急于买卖房地产的人赶在政策生效之前掀起了一场周末狂潮。经济学家一致为政府的行动鼓掌喝彩,同时也担心中国的强劲建筑行业放缓,影响到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 分析人士预测,政策生效之后,房地产交易将会大幅下滑,而周一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3.65%,收盘时为2273.40。香港的恒生指数下跌了1.5%,收盘时为22537.81. 房地产开发商所受打击尤其严重。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集团的股票在深圳下跌了10%,达到限定的每日最大跌幅。上海的保利地产也下跌了10%。 股票下跌之时,正值一年一度的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将完成中国10年一度的领导层交接,并为领导团队设定议程。 北京的新领导层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应对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鸿沟,以及如何解决通胀及普通中国人高住房成本的问题。 由于担心出现泡沫,中央政府曾在几年前进行干预,令房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稳定。但是,现在有迹象显示,房价飙升的现象可能会再次出现。1月,国家统计局报告说,政府跟踪监测的70个城市中,有54个城市的房价出现急剧上涨。以上海为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产均价在今年的头两个月上涨了40%之多。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在一篇研究报告中称,“尽管相关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活动放缓,中国的房地产业仍然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疯狂道路上。去年,开发商实际上建成了将近1100万套房产。” 威廉姆斯补充道,这1100万套房产应该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即使未来几年预计有几百万中国人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也是一样。 中国政府渐渐提高了利率,并对银行贷款进行了限制,去年甚至紧缩银根,旨在缓解通胀,加大投机者贷款的难度。政府还限制了个人贷款者的按揭额度,将按揭的首付提高至40%,以此保护银行免遭损失,并且在重庆等城市开始试行房产税。 省级及以下政府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例如,为了抑制外省购房者,度假胜地海南省政府去年要求这些人出具证明,证明他们当年交了所得税,或者交了社保。逃避这些税赋的现象很普遍。 中央政府还承诺惩罚未能控制房价的地方政府,声称如果房价失控,官员将“承担责任”。

阅读更多
  • 1
  • ……
  • 7
  • 8
  • 9
  • ……
  • 55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