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手把手教你怎样识别网络上的伪科学(四)(加碘盐)

来自: 土摩托日记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7日,  已有 5 人推荐 我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心得,说说我是怎么看待这两篇文章的: 一,我以前曾经说过,当某件涉及科学的争论出来后,应该先去看看方舟子是怎么说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错过。当然你可以不相信我的判断,但即使你不信他,仍然可以拿他的文章来做参考,因为很多其他媒体的写手都在抄方舟子。你可以通过对比,看出里面的猫腻。 二,缺碘有害,这个没有异议。关键在于缺碘造成的疾病是否可逆?《南文》没有提到这一点,《新文》说【碘缺乏造成的这些损害都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无法恢复,因而非常严重。】再看 方文 ,是这样说的:【一提起碘缺乏,一般人都知道会得“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其实这种疾病毕竟还可以治疗、逆转,还不是很可怕。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后果是对智力发育的影响。】你可以去谷歌一下,看看大脖子病是否可逆,我就不帮你了。看到这里,我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我认为《新文》抄袭了方舟子,而且还没有抄对。 三,缺碘是否会降低儿童智商呢?《新文》说:【据说,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之后,不仅有效预防了碘缺乏病,还使儿童的智商总体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南文》:【有研究证实碘缺乏可使人群平均智商降低13.6】,《方文》说:【即使是在中度缺碘的情况下,儿童智商也会降低10~15。】。三篇文章都没有给出数据来源,但请你仔细推敲一下这3个数据,以及上下文,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反正,我不得不再一次怀疑《新文》抄了方舟子,而且仍然没有抄对。(如果我猜错了,请《新文》作者告诉我他这个数据的来源,谢谢。) 四,适度补碘最好,这个没有疑义。问题在于,超过适度范围后是否有害,这就必须首先知道中国人的碘摄入量到底高了多少。《新文》指出【通过简单的计算可得中国人每天摄碘量达到220-850微克】。有趣的是,新知客网站这篇文章在我上篇博客后新加了这么一句话【(当然,这只是通过计算所得)】,只要查一下《方文》,你就会明白他们为什么急于补上这个窟窿,因为《方文》说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碘盐从出厂到销售过程中,碘含量会丧失20%,而在烹饪过程中,又会丧失20%,这意味着中国人每天从碘盐摄入的碘量实际上只有140~540微克,并不那么惊人了。】。《南文》没有列出这个数字。再补充一点,根据《方文》,《新文》中的那个数字的真正来源是某位浙大退休教授,是他首先开始对加碘盐发难的。 五。那么,国际标准的上限是多少呢?《新文》是这样写的:【欧盟和美国的医学研究所研究表明,成人碘摄入可耐受上限为每日0.6毫克和1.1毫克。】《南文》是这样写的:【WHO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内,是安全的;美国和加拿大将成人的碘摄入量安全线设为每日1100微克;欧洲的食品科学委员会推荐的碘摄入安全线为每日600微克;在我国,通常采用的数值为每日800微克——这个数值来自于天津医科大学张万起教授利用健康志愿者进行的过量摄碘实验。】《方文》是这样说的:【那么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安全线是多少呢?是每天每千克体重30微克碘。对一名60千克体重的人来说,就是每天1800微克。】3篇文章虽然有差别,但即使是其中最低的数字-600微克,也高于经过方舟子校正后的中国人平均摄取量的上限。而中国政府规定的上限-800微克,也与《新文》原来的数值相差不大。 六,那么,为什么《新文》得出结论说高碘有害呢?对比3篇文章,只有《新文》提出,【中国居民一直都处于碘过量甚至是碘超足量状态】,其根据是WHO的尿碘标准。尿碘和摄入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文》原文没有提到这一点,但有趣的是,《新文》昨天补了一句话:【已有研究证明,在碘充足的状态下,对于一个代谢稳定的成人来说,每日排出的碘量基本上等于摄入的碘量,因此可以认为每日的尿碘排泄量基本上可以反映当日的碘摄入量。】这个补充虽然晚了将近一年(原文是2009年10月刊出的),但仍然算是负责任的。问题在于,第一,《新文》还是没有纠正原来那个错误,即碘在加工和烹饪过程中的损失没有被计算进来。第二,WHO尿碘标准中的“过量”和“超足量”是什么概念?是否意味着“有害”?《新文》没有提供英文原文,也没有加以解释,但却一直在暗示这两个单词意味着“有害”,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事实上,《新文》后来也承认,WHO规定的上限是每日1100微克,远高于WHO规定的“过量”的下限。 七,好吧,让我们暂时忘掉数字,看一看高碘是否有害。《新文》认为:【要知道,碘摄入过多也可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与碘摄入量关系呈现“U”字形曲线,缺碘和富碘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缺碘固然会长“大脖子”,但高碘也会导致高碘性甲亢和甲状腺肿,依然还是“大脖子”。动物实验的结果也显示,碘过量会导致脑重量减轻,记忆力下降。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配合了这一结论:高碘地区学生的智商明显低于适碘地区。甚至还有调查表明,碘摄入过量可能导致男子的精子减少。】。请注意,《新文》的这几个结论全都没有注明来源。《方文》写了几个案例,比如经过调查的欧美人实际碘摄入量,以及日本的例子等,但也都没有注明信息来源。相比之下,《南文》不但详细解释了高碘恐惧的外国来源(Wolff和Chaikoff实验),还解释了高碘恐惧的中国来源(滕卫平实验)。《南文》对这两个著名实验的前因后果,以及后续争议都做了细致的分析,每一句话都有出处。这才是科普文章应该有的写法。 八,高碘的害处到底有多么严重呢?这是一个最最核心的问题。《新文》认为非常有害(甚至提出了一个“U”字形曲线)。《方文》举了一个缺碘地区突然补碘的情况,以及少数对碘异常敏感的案例,都可以称为“个案”。《南文》则详细解释了几个实验以及对实验数据的不同解读,大家可以根据引文的来源和质量,做出自己的判断。 九,因为成文较晚,《南文》还写了“沿海地区是否应该补碘”,以及“其他国家怎样补碘”这两段,参考价值很高。 十,最后,让我们看看3篇文章的结论。《新文》显然是反对一刀切加碘盐的,呼吁要给民众选择权。《方文》则认为一刀切式的补碘方式是必须的,而且给出了原因。《南文》则更进一步,通过采访对象的口,对近期卫生部对碘盐做的修正给出了解读,认为放开无碘盐是有害的,而且卫生部的做法是在“和稀泥”。 好了,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 我的个人看法如下:加碘盐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以“牺牲少数人利益来换取大多数人健康”为宗旨的公共卫生政策,另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新生儿强制性疫苗。无独有偶,这两个政策近年来都遭到了民众的反弹,媒体的推波助澜则起了很大作用。 以疫苗为例。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敢打包票说自己完全没有副作用,为什么还要强制执行呢?关键就在于如果不强制的话,就会有人搭便车。想想看,如果一个国家所有孩子都种了疫苗,那么对于某个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不打疫苗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他/她就可以借助其他孩子所提供的保护屏障,来规避副作用的风险。但你想想看,如果每个孩子家长都这么想,其结果会是什么? 加碘盐也是如此。我不相信有谁会每天计算自己的碘摄入量,而通过《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沿海地区也会缺碘。缺碘的结果,无论是大脖子病还是儿童低智商,都会加大公共医疗的负担,其结果还是必须由每一个人来分摊。所以世界各国政府都强制性加碘,就是因为科学证明加碘的优点远大于缺点。加碘盐通过剥夺每一个公民的选择权,换来大多数人的利益。 顺便提一句,强制性免疫和强制性加碘,最大的受益者都是穷人。 对于那些坚信自己(或亲人)因碘过量而患病的读者,我想说:首先你要想办法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碘过量(测测尿碘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其次你要想办法弄清楚你的病是否真的因为碘过量,这需要你去大医院找信得过的大夫询问(而不是县城小医院)。第三,我相信如果你真的满足了上述两条,医院是会有办法给你弄到非碘盐的,即使如此,你也可以继续监测你的尿碘,看看非碘盐带给你的好处到底有多大。我相信你会大吃一惊的。 最后,我总是看到有人抱怨中国政府的公信力缺失,媒体的公信力缺失。我相信这两个问题都存在,但它们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作为公民(读者),你所能做的就是先从自己开始,学会怎样寻找正确答案,训练自己辨别伪科学的能力。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做到客观公正,不愿花力气去了解事实真相,那你还有什么资格抱怨政府和媒体呢?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只要你真心去寻找真相,你总能找到。 再多说一句:方舟子的文章属于专栏,可以添加很多个人的见解。《新知客》属于科普杂志,而且是月刊,很难想象刊登了那样一篇低质量的文章。如果我是编辑,肯定会要求作者重写。《南方人物周刊》是新闻杂志,而且是旬刊,能有这样高质量的科普文章出现,是该杂志的福气。

阅读更多

谁是当今文化旗手(十三):“独立者”连岳

作者: 张牙舞  |  评论(0)  | 标签: 连岳 , 独立 , 厦门 “独立”对于他而言就是他的生命,他时刻注重自己的独立性,独立身份、独立判断、独立言行。即使在情感专栏文章中,他也极其强调独立的重要性,认为独立尤其是经济独立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前提,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永远不会有爱情。 第一次见到“连岳”是在《上海壹周》杂志,很惊讶于一个大男人能“妙手回春”把情感、生活中各种烦恼“治”得服服帖帖。虽然第一印象不错,但因为我不是《上海壹周》的忠实读者,所以对连岳也就“一笑而过”。后来,听说他的博客获得了德国之声主办的国际博客大赛2007“中文最佳博客”,便开始好奇地“盯”上了他的“第八大洲”,开始逐渐欣赏起“有思想、有趣味、更有真诚”的连岳。最终“爱”上他则是感动于他在厦门PX事件中的表现,他的勇敢、担当、知行合一无愧于真正的“男子汉”。这个看似文弱的小胖子“能量”还真是不可小觑。 “爱”他首先要充分了解他。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他的什么品质打动了我,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从钟晓勇(他的原名)“蜕变”成连岳,从“体制”内的老师、检察官、记者转身为“体制”外的独立撰稿人。直到有一天看到他的一段话,我才恍然。《经济观察报》问他,“你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独立。”连岳不假思索地答道。 诚然,独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金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中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有了它我们才会发光发热,照亮别人的同时也闪耀自己。“不独立不成人”,不独立就不会有自己的价值,也不会有自己的幸福。大而言之,我们个体的独立是公民社会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小而言之,独立是我们获得爱情、成就事业、生活美满的前提。独立对于知识分子尤为重要,不独立就不能“张牙舞爪”,就不能“守身如玉”,不独立就只能沦为公公知识分子。而连岳就为我们树立了“独立者”的榜样,他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甚至,他的身份都是独立的,他靠“一支笔打天下”,是《上海壹周》、《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城市画报》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 那如何才能做到“独立”呢?连岳回答道:“真的要做到独立也有点难度,第一需要能力,第二需要勇气。” “能力”,我想应该首先是指经济能力。“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经济不独立,一切都是妄谈,经济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就只能听人使唤。连岳同时给几家媒体写专栏,月收入绝不少于万元,又有著作畅销,又有律师妻子赚钱,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因而方有“无敌的海景和自由”。连岳对此也不避讳,他说,“如果我有能力的话我会尽量地享受生活,这是我自己努力工作应得的,我不欠谁,我谁也不欠。同时我能做的,就是评论这个社会现象,关注这一批人。生活有生活的逻辑,批评社会有批评社会的逻辑。” 那连岳何以能宅在家里金钱却滚滚而来呢?这是由于他能“妙笔生钱”,他的经济能力主要是建筑在他的写作能力上。他的知识面宽泛得让人咂舌,他的幽默让人防不胜防,他的想象力恣意飞腾,他的睿智流光溢彩,他的语言精干有力。总之,连岳“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左手时政忧国忧民犀利锋锐,右手情感嬉笑怒骂有理有趣。一只秃笔像金箍棒一样被他用得挥洒自如指哪打哪,愤青和小资通吃,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能力”只是独立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勇气”。比连岳能说会写的人多如牛毛,但像他一样敢作敢为的人却屈指可数。他的勇气在厦门PX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金光万丈。连岳从2007年3月开始关注厦门的PX事件,从《厦门自杀》开始,他在博客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PX评论:《公共不会有安全》、《厦门人民这么办》、《保护不了环境的环保官员》、《全国政协委员算老几?》等文章,“煽风点火”了厦门人民的抗争。他还委托专业人员翻译PX的毒性问题、生产原料及生产工艺所产生的毒性问题,并与妻子参加“市民座谈会”提出反对意见。最终,PX项目择地迁建,厦门人民完胜,连岳成了城市英雄。许知远写道:“在这一刻,我对他充满敬意。一个社会的发展并非直线,它经常已进一步,退一步、甚至退两步。要使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笼罩在政治权力阴影下的国家建立一个公民社会必定充满挫折。但是,钟晓勇式的坦诚与坚定,却让人看到希望。这或许也是中国目前最缺乏的声音,当高压权力让人秩序,而消费主义让人逃避时,能够仍旧强调基本价值观,并愿意实践的知识分子,是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厦门一位网友写道:“谢谢你,连岳。因为在那个欺骗与恫吓纷飞的初夏,是你撕破他们虚张声势的嘴脸,告诉我们不必害怕,捍卫家园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权利……当一切尘埃落定,是你引导人们开始思考公民社会的本质和未来,给当事人智慧而中肯的告诫。” 除了推动PX项目择地迁建这个直接意义外,连岳的象征和长远意义其实更重要。他象征着独立言论的力量,为这个时代知识分子该如何作为树立了标杆。如事后有人评论道:“独立的言论力量对于整体中国社会变迁的作用形成持续增加的影响力。可以预言,中国未来的言论史将会更加精彩。连岳作为厦门市2007年意见领袖和城市英雄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知识分子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一环,通过与民众诉求的结合,完全可以用言论力量有效地促使社会朝科学、民主、自由的方向演进。” 是的,我们任何一个以知识分子自命的人都有责任将自己的文字良心与民众福祉对应起来,在对真实社会问题的关注中,获得思考和发言的最大价值。原来很多网民认为连岳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于事无补,“你要是有种就上街游行啊!”他们常常这样给连岳留言。厦门PX事件之后,网民们又跑到别的时评作者博客里留言:“你要是有种就去学连岳啊!”这就是连岳的影响! 不过,温和的连岳在解释自己“像男人一样战斗”时,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我自己”。他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说,“我本来想躲进这小岛,可是逃到哪里都没用,空气是你躲不掉的。你当臣民都没得当了,只能当公民。必须要表达出我们自己的意愿。”实际上,连岳也曾害怕过,担心过,接到过恐吓电话,被警察敲过门,连岳反省了一下,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也就宽了心,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原本瘦了6斤的身体又迅速胖回去了。他后来写道:“我在PX项目事件期间,确实怕过,我不希望这种勇敢被高估,在一整年时间内,我一直在写专栏、更新BLOG、和朋友吃饭喝酒,既没有失去自由,也没有被送进精神病院——这意味着压力是正常人可以承受的,在此情境下,有大把媒体人可以做我的事情,我不过是恰好那个时候在那个地方。做一个好的媒体人,并不需要太勇敢,不恐惧到无法行动,就行了。这就是我的勇敢秘笈。” 连岳之所以如此勇敢,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厦门人,PX项目使连岳切身面临生存的威胁;另一方面,作为长期面向公众讲话的自由作家,他不缺乏公民的责任和担当。也不能否认,他的独立身份使他少了很多顾虑,不必担心失去薪水、医保、住房津贴等利益。“他们很害怕,”连岳说,“对于我来说,我不依靠任何单位,所以也少有这方面的担忧。如果我也有一份常规的工作,我也许不会这么做。” 除了“能力”和“勇气”,要成为一个“坚挺”的“独立者”还需要智慧。没用智慧的“独立者”要么闹不出什么动静,要么闹出动静后自己就没动静了。连岳是个真正聪明的人,他的智慧不仅在文章里开花,也在行动中结果。在厦门PX事件中,正是连岳的智慧保障了其言行的如意,也保护了自己的安全。他给厦门人民的建议可行、简单、有效、又无风险,他的言行虽然不太规矩但并不违法,他也没有“带头”去“散步”,从而使得一些人奈何他不得,敲门不开后便摇头而去。同样,他的那些鸡汤虽然“烫人”常常不合“常理”甚至有些不太“道德”,但火候他却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授人以柄。 “问君哪得独如许,唯有小波活水来。”连岳的独立很大程度上拜王小波所赐。他在《王小波死得好》中写道,“对我来说,王小波的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在模仿他,他的文风、他的思维,然后到处推销他,就像被鬼上了身。”在王小波死时,连岳正在“一家地方报办公室里写一些教育市民的评论,大意是反对不文明行为之类的东西,像绝大多数能写一点字和一点字都不能写的编辑记者一样,心里充满了得意和自豪感,对自己万分怜惜。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王小波死了。我的反应是:王小波是谁?此后的两个月,我知道了他是谁,他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是足够证明我原来生活的形态与脑子是坏的。用王小波的话来说,我这个人是无趣的。用他喜欢的罗素的话来说,我这个人是假的。” “王二死了,连岳活了”这是《南方人物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虽然连岳不同意发表,但这个题目的确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事实。从此,连岳拿起了王小波的“枪”,开始模仿、继承、发扬王小波,开始继续“布道”常识、趣味、独立。沈彻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我爱问连岳>:普通人的思考与自由》中指出“连岳从不掩饰已逝世的著名作家王小波深刻地影响了他自己的写作:从王小波主张的自由思考的乐趣,到王小波经常提到的康德、罗素、福柯、马克.吐温、卡尔维诺,再到王小波作品中洛克、哈耶克、波普尔乃至于宗教典籍的影响。机敏睿智的思维、幽默活泼的文风、广阔的视角,这些都是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同的是,与王小波相比,连岳作品中公共知识分子式的思想评论与随笔相对更少一点,取而代之的是更宽泛、更平易、更日常的专栏话题与时事评论。尤其是他的问答专栏,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重新定义了一种文体:像禅宗的公案般短小精干、当头棒喝、耐人咀嚼,但却不强调读者的顿悟,而是展现了逻辑的强大力量和平实的机锋暗藏;像苏格拉底式的追问般从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出发,帮助读者从反思中发现容易被忽视的生活本质,但却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发问与对话,而更侧重回答者绝不拘泥于某一具体事例的思考方法、客观分析与引导。”我个人觉得,可能由于时代原因,连岳要比王小波更有“常识”更为风趣更加独立。不要再迷恋王小波,王小波已经成为传说。而连岳就在我们身边,可亲可敬,可乐可心。 正如连岳在《王小波是看不见的引擎》一文中所言,“王小波最大的价值在于他证明了怎么想就应该怎么做,文章与智力不是用来玩两面派的,也不是说花了好骗人。”连岳之所以在众多王小波门下走狗中脱颖而出成为“王小波第二”,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习得了王小波的精髓——言行都要独立且合二为一。有人曾经试图“找茬”,翻遍连岳七年来的专栏文章,却发现他的观点从不矛盾。这主要归功于他自己“怎么说,就怎么做”。他说 “不要乱搞”,自己首先做到了不乱搞。 又如连岳所言,“独立最后肯定是会体现为独立判断,这也是这些人可爱之处,他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他不能被人激将,不能被人家要挟,有时候不能跟多数人的判断走。”连岳的判断可以说大都是独立判断,代表性判断除了他在厦门PX事件中的言论外,还不得不提他的一篇名作《我们都是体制》。他告诉那些老是抱怨体制的人们,说只要我们自己努力,我们就是体制。“我们享受生活,我们和美好的人呆在一起,我们保持怀疑,我们批评,我们不合作,我们能快乐地改变这个体制,我们就是体制。如果需要一百年,我们就花一百年。如果需要一千年,我们就花一千年。” “独立”对于他而言就是他的生命,他时刻注重自己的独立性,独立身份、独立判断、独立言行。即使在情感专栏文章中,他也极其强调独立的重要性,认为独立尤其是经济独立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前提,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永远不会有爱情。对于媒体赠予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帽子,他从不“感冒”,他不认可公共知识分子这种称呼,不认为存在着一群无私地追求公义的人。“我只是一个‘私人知识分子’,如果说我有话题契合公共,那是因为追求这种公共利益符合我的私人利益。我喜欢言论自由只不过是这有利于我写文章;我喜欢法律的公正,只不过是这不会让人用枉法的手段对付我;我认为私有财产神圣,只不过是不让人共产。” 连岳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和阅读者保持着沟通,温和、真诚、风趣、又“固持己见”,懂得如何恰当地调配自己的才学和美德,既维护了自己小世界的独立和完整,又贡献于外部大世界。又又如沈彻在文章中所言,“连岳撰写专栏的十年恰好是王小波逝世后的十年,他们的文字也恰恰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发展:这是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任何要求脱离世俗、放弃自利的口号都容易引起反感,但不尚空谈的现实取向绝不意味着逃避崇高;相反,伟大的人性并不只在遥不可及的英雄与偶像身上,而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如果能自立、自信、自尊、自爱地生存,明辨是非,平等宽容,热爱和维护自己与别人的自由,那么每个人都是‘哲人王’,都是自己的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提问,甚至不是别人的回答,而是自己独立自由的思考,以及享受思考与自由的乐趣。”这就是连岳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启示。“我们享受生活,我们和美好的人呆在一起,我们保持怀疑,我们批评,我们不合作,我们能快乐地学习连岳,我们就是连岳。“ 《我爱问连岳》出版后,很多人和连岳说:“挺好看的,不过,要写些更重要的题材!要写能流传下去的文字!”连岳想了很久,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爱更重要,于是就有《我爱问连岳Ⅱ》和《我爱问连岳Ⅲ》。的确,“爱是盐,失去它就失去了百味。”不要小觑连岳撒播“爱”的种子的作用,有爱才会有春天,有爱才会有温暖。而对于我而言,正是因为“爱”着连岳,我的人生才有滋有味。连岳对于我就如同王小波对于连岳,他不是我的偶像,而是引领我成长的兄长,是我的引擎。爱连岳其实就是爱我们自己。 简历: 1970年出生福建长汀,原名钟晓勇,现居厦门。 1990年开始当教师,1994年当检察官,1997年担任某地方报记者。 2000年担任《南方周末》记者,2001年为《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2002年辞职成为专职专栏作家。 2003年出版专栏结集《来去自由》和《我是鸡汤》。 2006年出版《神了》。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格列佛再游记》,并开始出版系列情感问答专栏结集《我爱问连岳》。在厦门PX项目遭受广大厦门市民质疑之际,连岳在blog里支持市民为环境抗争。11月,连岳获得德国之声主办的国际博客大赛2007最佳中文博客。 代表作简评: 《来去自由》。“这本集子里的文章,绝大多数发表在《南方周末》上,时间跨度大概是四年”。连岳第一篇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文章竟未署名,后来却成了它的记者,后来又成了它的专栏作家,后来连岳又将专栏落在了其它报刊上。此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自以为是》普及的大多是最平常也最珍贵的“常识”,后半部分《连城诀》是些需要仔细咂摸方能品出味道的“寓言”。此书在2003年首版,2009年又重版,减少了两篇文章,但也增加了两篇文章。“六年后,又见面了。可能,我们并未辜负时光”,书的封面上如此写道。 《我是鸡汤》。“我们走在路上,看到每个人都面容平静;其实在这平静之下,有多少只能在邮件里隐姓埋名的苦痛?”而连岳愿是一只鸡,炖成一盅心灵鸡汤给那些忧伤的人补一补。此书他2002-2003年在《上海壹周》上开设的情感专栏文章的结集。连岳在回答情感问题时,又谈圣经,又谈时事,操一把社会和人生的牛刀,剁一只情感小鸡,“不仅汤有营养,糖渣也是很有嚼劲,值得捞出来再慢慢咀嚼一下。”而且每篇文章睿智的幽默都让我忍俊不禁,如有大学生抱怨“食堂里贴得不是‘节约粮食’而是‘禁止喂饭’。”连岳则回答道:“那是因为情侣之间互相喂饭是节约粮食的最好办法,两条标语贴在一起显得互相矛盾。”后来出版的《我爱问连岳》系列是同类型著作,人道是“何以解忧,唯有连岳”。 “第八大洲”。因为“博客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所以连岳建立了自己的“大洲”,而且不止一家,最近又“玩”起了Twitter。连岳的博客的确让人“必见辽阔”,时事评论、情感纠结“一网打尽”,“时事评论是我的B面,情感专栏是我的A面。这两者本来就不对立,时事不过是人与社会的感情罢了,感情也不过是两个人的时事。”语言也更简洁、干净、锋利,“博客更象格言体写作,写作者必须‘让最短的话走得更远一点。’要注意每一句话的流传性。” 语录: 我们自己能掌握命运,不要去跪,更不要盼青天,不做好自己那一票的事情,一点机会都没有;做好自己那一票,就算不成,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比跪优美多了。                    ——连岳,《从今天开始当人》。 祝开心! ——连岳回邮件的通常结语。 爱情与婚姻变幻莫测,可是有一条基本原则:它是加法。也就是说,两个相爱的人,要比他们独立时更坚强、更有趣、更有力量对抗世上的愚蠢,自然,也要有更多的快乐。只要动用了减法,无论多么羡煞旁人,无论看起来完成了多大的“历史使命”,骨子里都是有害的。爱与婚姻都不能让女人减去独立,让男人减去智慧,不能减去你们自己看重的价值,不能减去自己独特的生存乐趣。                     ——连岳谈爱情与婚姻。 性交易开始之后,相当准确的规律是:你会发现,买主越来越多,他们都看得出,你是标了价的。而你从此后看《我是鸡汤》,也会发现自己在状态之外了,这里面谈的,都是爱,而不是你依赖的皮肉生意。 ——连岳,《性交易可以精确计算,爱情不行》。 我倒觉得,现在大家该做的,一个是发声,一个是发财,你能批评就去多批评,多说真话,你如果有经商的天才就赶快发财,钱和意见是一样的,都是重要的。如果中国出现一大批又能发声又能发财的知识分子,这是最好的。我觉得知识阶层应该很有,应该要有一批非常有钱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没必要为自己有钱,或者为自己生活的舒适而感到什么愧疚,这没什么好愧疚的。欧美做电视媒体的知识分子,很多人年薪几千美元。知识分子一定要有钱,赶快有钱,有钱后批评的声音也会雄壮很多。                     ——《经济观察报》记者2009年提问:“现在还有一些人批评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下海经商的知识分子只管挣钱,抛弃了理想主义。”连岳的回答。 我喜欢的知识分子,他得有“知”,也就是有文化,不能脑瘫,还得有“识”,要有胆识,半身不遂并不美,知识不是用来自渎的,也不是用来反智的。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中年以后不发胖的人。 ——连岳2007年回答《北京青年周刊》记者提问,“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样子?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众议: 连岳的特别,恰恰就在于他的平常和普通——平常得与我们平常人别无两样,普通到和我们普通人毫无分别.……他的特别,恰恰就在于他不仅敢于争取公民权利,也特别善于争取。他采用的争取方式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是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方式。 ——搜狐网友沧海一粟,《连岳,为什么我第一个就介绍你?》。 记得连岳写过一篇《从傻逼到牛逼的曼德拉》,曼老爷子因为坚持简单正确的信念并予以践行,“人迹”终成“神迹”。而连岳,他的简练、他的本真直接,使我们皆有成为另一个连岳的可能。那时,也许,不需要那么多人,说她爱问连岳,说她非连岳问。 ——编辑小古,《成为另一个连岳的可能》。 在这一刻,我对他充满敬意。一个社会的发展并非直线,它经常已进一步,退一步、甚至退两步。要使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笼罩在政治权力阴影下的国家建立一个公民社会必定充满挫折。但是,钟晓勇式的坦诚与坚定,却让人看到希望。这或许也是中国目前最缺乏的声音,当高压权力让人秩序,而消费主义让人逃避时,能够仍旧强调基本价值观,并愿意实践的知识分子,是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 ——作家许知远,《社会的建构》。 最近也巧,我在两个月内分别见到了长平和连岳。我认为他们是现今中国最好的评论作者,至少是之二。他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安静,谦和,纯朴,执著。就文字、学养、格局而言,我对他们非常推崇。就做人而言,他们一个因在PX事件里当民意领袖而被警察敲门,一个因直言而被罢黜,也是让我肃然起敬的。 ——专栏作家刘原,《所谓文人,所谓客家人》。 自从看了心灵鸡汤后,很喜欢连岳。一个聪明又有点刻薄的男人。指点众生,尖锐但富有道理。不过这本书写的都是关于感情的问题。看多了未免有点审美疲劳。总觉得以连岳的智慧,写这种东西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当当网网友ptypp。 有爱和同情心当然是好的,谦卑有时候也是一种美德,但是这些都不是鉴定科普作品的好坏、对错的标准。也许它们是鉴定心灵鸡汤的标准,那样的话,鸡汤专家自己留着用好了,比如,以后碰到自己不懂的科学、科普领域,至少也要学着谦卑吧。 ——新语丝社社长方舟子,《“心灵鸡汤”煲科普——评连岳 》 。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0 个评论 张牙舞的最新更新: 谁是当今文化旗手之十二:“艺术家”艾未未 / 2010-08-12 22:03 / 评论数( 4 ) 谁是当今文化旗手十一:“娱乐大王”赵本山 / 2010-08-08 22:38 / 评论数( 0 ) 谁是当今文化旗手(十):“骑士”贾樟柯 / 2010-07-31 11:00 / 评论数( 0 ) 谁是当今文化旗手(十):“秦人”张艺谋 / 2010-07-26 23:49 / 评论数( 2 ) 谁是当今文化旗手(九):“病人”阎连科 / 2010-07-23 22:08 / 评论数( 3 )

阅读更多

手把手教你怎样识别网络上的伪科学(一)

有人转了一篇 博客 给我看,题目叫做《也打方舟子的假—— 不要迷信方舟子,他也只是个传说》。原文照登如下: 方舟子先生以打假著称。 方先生打假有几个特点: 1 打假涉及的专业面广 生物、化学、物理、音乐、文学,请问他的专业?我怎么觉得有万金油的味道。 2 打假的对象复杂 陈晓宁、唐骏,甚至到钱伟长,既是打假,且不论方先生的初衷,您打假的依据是什么?专业知识还是资料分析?显然很多都不是专业知识。资料分析?请问资料的来源,我猜想无非还是翻译一下某些资料,您所掌握的都是原始的、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吗?未必吧! 3 打假的学术领域广泛 文学、医药卫生、物理科学、基因工程等,一个人的精力再充沛、知识再渊博,我认为他也不可能同时穷尽这些知识。在这些领域都以“权威”的身份去说三道四,大有指点江山的气势,应当不可取。 所以,我认为:方先生,您还是把您的专业用一用,否则您的专业都一无是处了。请看您的文章中的最低级错误。 您在你今天吃饭了吗?中说: “一个人每天耗费的能量与其活动状态有关,大约是6700~25000千焦”,“大脑每天需要大约120克葡萄糖作为能源。再加上其他器官的需求,人体一天需要大约160克葡萄糖作为能源”。 请问其中数据的来源?我们再分析一下,“一个人每天耗费的能量与其活动状态有关,大约是6700~25000千焦”,这里的能量按说应该指用于生命活动的能量,即合成、转化、生物电、机械能等,姑且以此为标准。而“大脑每天需要大约120克葡萄糖作为能源。”不言而喻,这120克葡萄糖作能源应该用于大脑的生物电消耗等主要生命活动。生物学常识、高中生课本上明确的说,每克葡萄糖所含能量为2870千焦,其中1161千焦转化为ATP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化效率大约为百分之四十,这1161千焦的能量就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了。那么120克葡萄糖所转化到ATP的能量最少约为139000,也即“大脑每天需要大约139000千焦能量。”这与一个人每天需要“大约是6700~25000千焦”就是数量级上的出入了。 我实在不想恭维这位伟大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请您谨慎以此身份忽悠百姓或者在作科普或者在打假。 声明:本人与方先生没有过节,仅以知道常识的人身份对方先生的文章提出异议,若有不恭,敬请原谅。(安徽省庐江泥河中学 李成云,lichenyun@126.com)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智力题,请你运用你的智慧,想办法来判断一下到底谁对谁错。请相信我,这道题不需要太多生物学知识,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生都具备这个能力。 提示: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迅速判断出,问题的核心点在哪里?需要到互联网上查证哪个数据? ————————— 每日一歌:十大怪异嗓音第6名:Tracy Chapman-《Be Careful of My Heart》(选自专辑Cross Road): 我是1991年听到这张专辑的,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第二张CD。我一开始还以为这是个男歌手。我选的这首歌是首慢歌,我非常喜欢,但听过的人不多。 Be Careful of My Heart You and your sweet smile You and your tantalizing ways You and your honey lips You and all the sweet things that they say You and your wild wild ways One day you just up and walked away You left me hurting But I can forgive you for that now You taught me something Something took me half my life to learn When you give all yourself away Just tell them to be careful of your heart Be careful of my heart, heart Be careful of this heart of mine Be careful of my heart, heart It just might break and send some splinters flying Be careful of my heart, heart Be careful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Took my love Thought you took it all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you Took my love And now you’re gone But I’m not breaking down And I’m not falling apart I just lost a little faith When you broke my heart Given a chance I might try it again But I wouldn’t risk it all this time I’d save A little love for myself Enough for my heart to mend A little love for myself One day I just might love again One day some sweet smile might turn my head One day I just might give all myself away One day One day One day

阅读更多

司马南:诚邀李一道长北京海族馆表演胎息大法

来自: 司马南的BLOG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4日,  已有 4 人推荐 司马南:诚邀李一道长北京海族馆表演胎息大法   ——2010年8月9日答北京科技报、四月传媒记者问     □    早就知道李一道长其人       记者:司马南老师,昨天发给您的采访提纲您都收到了吧?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您迟迟不肯出手揭露那个李一道长?方舟子微博已经登出很久了,最近率先吹捧李一道长的是《南方人物周刊》,……       司马南:我不出手,就是不用我出手。我不出手,不是也已经有人在揭露了吗?我看大家说的都很好啊。我在忙着写书,对这类事情没大兴趣。     记者:那您是什么时候知道李一这个人的?     司马南:大约四年前吧。     记者:那么早啊?您是怎么知道的呢?     司马南:早吗?崔永元比我知道得更早。     四年前的一天,崔永元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要我帮个忙。他说,有两个很要好的圈里的朋友跟着重庆的一位大师习练辟谷去了,他们竟然相信辟谷能够治疗肝炎等各种慢性病,咬着牙连续多天不吃饭。当时说的那位大师,就是缙云山上的气功师傅李军。小崔很为朋友的生命安全担心。他仔细介绍了朋友的具体情况,我跟小崔讲了一些我所了解的辟谷的常识。后来,小崔说的朋友当中有人跟我也联系过,我尽力做了一些解释和劝慰,主要是强调要他们注意辟谷的安全性,以期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生命之虞。     记者:后来呢?     司马南:后来我就把这个事情忘了。     但是,去年与方舟子等搞科普的朋友一次聚会上,老徐提到樊馨蔓写的一本新书,这本书里的内容大都是樊姑娘个人网络日志汇编,里面有大量神乎其神的细节描写,这位李一道长在樊馨蔓姑娘的笔下,出神入化,无所不能,其所到之处,神迹频现,其救民于水火,济世于乱年……   □李一道长推手当年推过胡万林       记者:您怎么看樊馨蔓在书中这些描写呢?她在撒谎吗?     司马南:一个文学女青年因为崇拜某人,下笔如有神,她令事实服从情绪,她令物理学定律服从神迹,这在“心理逻辑’上一点也不奇怪。     你们见过樊馨蔓吗?     这位杭州女子长得很有味道,可是有点邪门儿,大家多是因为她授命搞《感动中国》晚会当总导演而认识她,我认识她却是因为一位比李一道长更荒唐的骗子。十几年前,你们还小呢,未必了解那段历史,我揭露了一位叫胡万林的非法行医致死人命的骗子。当时,樊馨蔓在央视新闻评论部工作,奇怪的是,她全身心地支持胡万林的事业(今天在网上,可能还会搜到当年樊馨蔓鞍前马后追随胡万林、声援胡万林的文章),樊馨蔓真诚地认为胡万林是一个“神功大师”、“神人”,是“当代华佗”,是来拯救社会的。从心理需求这个角度看,今天的李一道长,在樊馨蔓心目中,很可能是当年胡万林大师的一个替代品。     胡万林后来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今仍在监狱里服刑。樊馨蔓当面表示过对我的蔑视。她认为胡万林无罪,是被司马南陷害入狱的。尽管如此,我不认为樊馨蔓有造假的动机,我也不相信樊姑娘有意撒谎。     话说回来,樊馨蔓的工作单位决定了,她执笔来神话胡万林与李一道长这样的人,会起到了一般人起不到的独特作用。     记者:司马老师知道吗,樊馨蔓是著名导演张纪中的妻子,难道张纪中这样的大导演也会如此不理智不清醒吗?     司马南:聪明绝顶的马克思、恩格斯都要长着大胡子,但是,胡子浓密的人不一定都脑子清楚。再说,妻子的事情,丈夫都清楚啊?     记者:有人说,司马南现在经常参加各种娱乐节目当评委,跟吴宗宪混在一起,已经没有了当年反伪科学的战斗力,看来是真的了?您在为张纪中开脱,是不是?     司马南: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我不认为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没有解释的必要。   □    名人要谨防被利用,江湖社会防不胜防       记者:那么多的像凤凰卫视的杨锦麟、王鲁湘、梁文道、梁冬,企业家马云、潘石屹等著名人物,还有李亚鹏王菲夫妻都去捧道场,有的人还是李一道长的弟子呢,据说精英名人弟子超过三万,您怎么看?李一道长水下憋气的,就是胎息,是在王鲁湘的节目中传播出来的,怎么看这样的事实?     司马南:三万名人?中国有三万名人吗?     你刚才点名的人,我几乎都认识,有的是多年的交情。实话说,名人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人家利用,名人谨防被利用,因为防不胜防。当然,名人也有不谨慎的,比如因为做节目需要,心,没管住嘴,说秃噜了,离谱了,经不起推敲,贻笑大方。或者没管好徒弟,徒弟脾气冲点儿,自己再嘴吧朗基的碎点儿,很容易出事儿啊。(笑)王鲁湘做的那个节目,我看了,一段视频是剪进来的,李一道长在水下坐着,小金鱼在周围游着,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片段,上海两个樊馨蔓一样可爱的女公证员念公证书。鲁湘是读书人,博学而刻苦,做了不少好节目,但是在这类事情上,他未必懂得很多。偏巧我打眼一看,就知道门子在哪里,表演者李军,不入流的小魔术啊。公证员哪里会知道这种江湖秘密呢?魔术表演的真假叫公证员来公证,这不是滑稽吗?上海哪家电视台啊,还真有创意!   □    换了一个“马甲”的骗子,就不是骗子了?       记者:现在有人为李一道长辩护,辩护者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您知道吗?您怎么看?     司马南:真的?谁呀?叫什么名字?     记者:昨天已经发给您了,您老没看啊。     这个人是中国社科院戈国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社科院宗教学博士后。     司马南:在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没拿博士?(笑)头衔很吓人啊。他咋为李一道长辩护呢?能不能先告诉我这位国龙教授与李一道长有没有什么利益上的联系?     记者:这位教授说,揭露李一涉及到他的研究领域,李一与他已经“结缘”了,李一道长为国龙教授的一本书叫《丹道十讲》在什么地方好像作了推荐。     司马南:啊,可以理解啊。一是“领地意识”使然,道教研究是人家的地盘嘛,二是利益上有一致性,所以,列宁早有名言啊:“任何政党任何个人,离开了利益,就要出丑”。     但是,国龙教授选择的这个课题不是太艰巨了吗?李一道长的“神迹”那么荒唐,怎么辩护啊?这使我想起了前几天横刀立马为唐骏先生振臂一呼做辩护的禹博士的表演。实话说,我为这位国龙博士捏了一把汗。     记者:国龙教授认为,“打假”本身也要求“真”,如果“打假”本身也“造假”,这又需要更高一级的“打假”了!现在的媒体文风极其轻浮,一些未经核实的材料就当成事实加以陈述,充斥着大量的无知与偏见,不负责任地渲染一种情绪。当初对李一道长的吹捧如是,现在对李一道长的围剿亦如是。     司马南:这话不错,我对此有同感。但是,他说的“打假造假”所指的是什么?       记者:国龙教授很愤慨,他说“李一道长现在是宗教人士,我们要尊重宗教感情,对李一道长的攻击凡牵涉到宗教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尤其不能对道教的教义作连带的批判。如果想要对道教教义作出批判,请先研究道教三年以上再说。     司马南:不错,“李一道长现在是宗教人士”,可是,换了一个“马甲”的骗子,就不是骗子了?钻进宗教队伍的骗子就不是骗子了?大家想想看,要是一个骗子钻进公务员的队伍被发现,应该该怎么办啊?无疑问,清除出去啊。     那么同理,如果一个骗子钻进某一宗教组织,一旦证据确凿应该怎么办呢?道理明摆着啊。     “尊重宗教感情”这话没错,但是利用宗教诈骗钱财愚弄民众也不能就此获得豁免权啊。宗教人士不在宗教场所从事信仰活动,招摇到社会上来,表演杂耍假扮济公蒙事,这得有人管啊,没有人管那成啊。   □    “先当骗子再当神仙”的骗子还是骗子       记者:戈国龙教授文章很肯定李一道长,他说“李一道长是近年来在道医、养生领域弘扬道教的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绝对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骗子”。     司马南:原话如此吗 ?     记者:原话如此。     司马南:这位学者好可爱呀。郭德纲最近有点蔫,这位学者要火。(笑)大家看啊,“他绝对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骗子”,这话分明是在说“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骗子”。     我感兴趣他到底怎样为李一道长那些魔术表演做辩护。     记者:国龙教授的观点是:为了要成就一番事业,“不得不适应社会而采取一些世俗的手法来包装自己,甚至留下一些世俗人物所具有的欲望的印记与自我局限。”     司马南:那么绕弯子干嘛啊?什么“欲望印记”,什么“自我局限”,花里胡哨言辞的无非是说,李一骗人的那些表演是“社会逼的”,是“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的”,“先当骗子再当神仙”是合理的。真是岂有此理?   □    李一的表演一点原创精神都没有       记者:有一条与您有关:国龙教授分析认为:在质疑李一道长的声音中,主要的是一种“庸俗唯物主义者”——他们打着反伪科学的旗号,把他们不理解、不符合他们心目中所谓的科学标准的,一律疯狂反对,他们不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不需要调查取证,不需要从事实出发,他们只要以他们的“科学常识”就可以一眼看出并断定李一的很多功能是“不可能”,是“造假”。这些人本身就是最不科学的。     司马南:不能说这一条是针对我的吧,今天在你们采访我之前,我并没有就此发表过任何意见,但是,他的这种说法我是不能同意的。 “庸俗唯物主义者”固然是荒谬的,但是,反对伪科学不是什么“庸俗的唯物主义”,而是“战斗的唯物主义”。 科学确实是有标准的,但这个标准,绝不是像这位教授所想象的那样,反伪科学一帮人自己设立了“私家菜”一样的标准。在中国反对伪科学,仅仅是因为一些公然造假的人打着科学的旗号,愚弄民众,草菅人命,危害社会。     反伪科学当然需要“严格的科学论证”,需要“调查取证”,需要“从事实出发”,但是,对多年从事反伪科学的人,比如本人来说,这位教授说得对极了:仅凭“科学常识”一眼“就可以看出并断定李一造假”。这种本事是在20多年时间里,与包括胡万林这样的骗子打交道过程当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这事当然也怪李一道长自己——出来混江湖,“使的活”都是他人演剩下的,一点原创精神都没有,自取其辱嘛。李一拿着这个节目参加魔术大赛,要是我当评委,毫不犹豫×他下去,“请回缙云山好好修炼再出来示人吧”。     张宏堡大师仙逝多少年了,你跟着人家搞哪门子的“电气功”啊?张宏堡都是跟别人学的,这个把戏转了多少道手了,社科院呆子教授居然都不知道!     刚才你讲到,这位研究道教的教授领地意识很强,他自信地宣言,“请先研究三年道教后再发言”。那么,司马南是不是可以模而仿之,告诉这位教授:教授啊,您先跟骗子打交道十年之后,再来为李一道长辩护,好不好呢?     你们笑什么?     记者:这个言语风格才是司马南大师。     司马南:别给我戴高帽,别忽悠我。   □    老中医绝食商业秀,我拒绝当“道具”       记者:司马南老师,我么有一个创意,还没有来得及跟领导汇报,先征求您的意见:可不可以以您的名义把李一道长请到北京来,找一家水族馆做一个水下闭气的科学实验,看看李一道长在水下闭气到底多长时间?     司马南:不愿意。     记者:为什么?     司马南:因为我知道他表演的小秘密啊,我也知道他在水下闭气的时间大体多长,我更知道“胎息”、“踵呼吸”的说法有多荒唐。     更重要的是,你们未免太幼稚,虽然我对这事没有讲话,没有表态,但是,我一贯的立场,你们都清楚,气功师出身,江湖上演过杂耍的李一道长会不清楚吗?我请他,他会来吗?     记者:也不能这么说吧。李一道长要是真的,他就会来。他要真来,会不会您反而不敢露面呢?当年,白岩松采访您,关于四川碧峰峡老中医绝食,邀您去现场,您就拒绝了,对吗?您得承认,这是您的短。     司马南:老中医绝食,我是拒绝到现场的。那是因为,那个所谓的“科学实验”,是由表演方自编自导自演的,不具有公正性科学性。我去了,无非给人家的一个商业表演秀添彩,我有什么必要去当“道具”呢?我不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我有什么短。   □    恳请道长当众于水下轻展胎息大法       记者:司马老师,假如李一道长到京,假如李一道长真的接受,在第三方地点,在科学仪器监测下,在媒体监督下,表演水下闭气实验,您还会拒绝到现场吗?不管他来不来,你先就这个实验向他发出一个邀请,可不可以?     司马南:必须要这样吗?     记者:我们不能跟老师说“必须”两个字,但是,我们媒体有这个愿望,外地几家电视台特别有兴趣。再说,李一道长也有必要通过这个水下闭气实验以证视听啊。     国龙教授认为,在水里生存两个多小时,不是完全在水中憋气胎息两个多小时,但是,这依然十分困难,“算上一项挑战极限的成就,必须有足够的定功才行”。     司马南:这个教授啊,我真有点同情他了,他是书呆子啊,太嫩了,上了当,还替人辩解呢。     好吧,就按你们说的:北京市民司马南,诚邀缙云山李一道长,乘世博惠风,秉济世宏愿,开愚民顿智,近十数日得便仙莅北京,□□水族馆将提供所需之足量淡水(海水尤其方便),恳请道长当众于水下轻展胎息大法。     有鉴于此项仙家绝世之功俗家所知者甚少,料民间学界多以“水下闭气实验”相称,故而,届时会有国龙教授所蔑之“庸俗唯物主义”的一些科学仪器置身其间,并有在下司马氏中国魔术艺术家委员会若干同仁到场致贺。     从凤凰卫视播出的节目中,业已得知,道长水下法力惊人,曾在上海电视台默于水下两小时复二十分,考虑到水族馆乃为营业场所,暑假期间学生甚众,拜托道长点到为止,水下演示以不超过三刻为宜。北京乃为祖国首都,人才济济,物力丰沛,法力演示所需之一切工具器械均由专门部门提供,无需道长亲自带来。 ……     这种口气,行吗?     记者:老师您太有才了。谢了。  

阅读更多

性早熟奶粉发通稿发出漏子了

来自: 山寨画报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已有 6 人推荐 南方都市报 威武 威武 威武 (0) 南京现代快报预测爆炸一触即发 然后就真的爆炸了 (1) 深圳晚报的编辑太狠了 (1) 方舟子贴出的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他的策划书 (1) 又被这标题雷到了 (0) 河蟹砌长城 请勿联想请勿过度解读 (0) 广州日报玩得也太过了 (0) 纽约邮报闹的大笑话 (1) 这就素河蟹,稳定大于一切 (0) 这就是咱的报纸,人民日报六年精选 (5) 台前不管你有多风光 幕后请照稿子读 (2) 最新标语口号,请各单位对号入座自行取用 (0)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我们仍缺乏让游戏行业自由健康发展的氛围

【网络民议】“这种震耳欲聋的沉默何尝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写照”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