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爱思想 | 废之:建议取消“XXX”的称谓

废之:建议取消“XXX”的称谓 进入专题 : 环球时报 知识分子    ● 废之        近日,《环球时报》又发了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叫做《建议取消“知识分子”的称谓》。我发现我对“知识分子”这四个字的理解与该作者完全不同。   在我开始阅读网上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的文章之前,我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却是跟作者一样,觉得有一定学历的或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比如教师、医生、科学家、工程师以及该作者都可以算是“知识分子”。我也的确像作者开头第一句话那样,以为“‘知识分子’是中国特有的称谓”。但后来我发现了它的另一种定义。   “知识分子”在过去只是对一类人物的统称,可是现在,我们的许多知识分子却在不断地重新界定这一个词语的外延,试图给予它全新的内涵。他们甚至在法国左拉那里找到了“知识分子”传统的源头,还找到了它的法文和俄文的对应词汇,也就是说,外国人也有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只不过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已。“知识分子”已经成了一个带有批判性向度的词语,是否具备知识仅仅是成为了它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把教师、医生、工程师、科学家乃至一般的教授学者文人都称作“知识分子”了,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职业名称,他们在这些职业名称里面才能找到职业共同体的感觉,“知识分子”对于这些兢兢业业的专业人士来说已经是个起不了任何情感反应的词语。可是该文作者的思维却偏偏停留在某个时代,觉得大家对“知识分子”的用法跟他以为的完全一样。可见,此人不食人间烟火久矣,想必也一定不知道什么是“齐b小短裙”,如果知道了,该会再写一篇来建议我们取消这个称谓了吧。   语言的形成与变迁,本有它自然的道理,不必刻意去人为地取消或发明,某个词语的出现与消亡必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这里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只要少数人坚持使用某个词语,这个词语的生命力就不会衰竭。所以该作者的“建议”两个字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他的“建议”对象是谁呢?他在向谁“建议”呢?如上所述,对广大人民群众提这种建议根本是多此一举白费力气,如果该作者不至于愚蠢至此的话,那么我估计他建议的对象,应该就是中宣部。理由很简单啊,除了把“知识分子”列为敏感词以外,还有什么更快更便捷的途径可以“取消”一个词语呢?   值得一提的是,此文有一段自认为“值得一提的内容”,这大概才是他写这篇文章的最“值得一提”的原因吧: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知识分子”是互联网的积极使用者。但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少数“知识分子”在微博世界失去了诚实、斯文和善良,利用微博散发谎言、流言、谗言、昏话,甚至是破坏社会安定、破坏社会稳定的谣言。“知识分子”原本应是宣传社会良知的楷模和社会稳定的基石,然而,微博世界中的这些“知识分子”早已不是如此。所以,取消“知识分子”身上不应有的特殊光环,取消“知识分子”是特种人群的超法律社会待遇和社会优越感,是构建新形势下中国新型人际关系的必要步骤。      这段话可谓逻辑紊乱,不知所谓。我前前后后看了N遍,都只看出了两个字:扯淡。在第二句中,他说在微博世界胡说八道的是“少数知识分子”,可到了后面,他却用了个全称判断“微博世界中的这些知识分子早已不是如此”。在前面的正文里,他将医生教师工程师等等都包括在了“知识分子”的外延内,而到了这一段,却又是在特指某一类知识分子,也就是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另外,我不知道谁有绝对的全知全能足以判断什么是“谎言、留言、谗言、昏话、谣言”,不过我知道《环球时报》倒是说了不少。而此段的最后一句更是让我怎么也看不懂了,什么叫“特种人群”?我只知道中国有特权人群;什么叫“超法律社会待遇”?我只知道在中国党高于法;什么叫“新型人际关系”?我只知道我们的官民关系才是眼下最大的矛盾所在。   在本文结束前,我也有很多的建议,我也很看不惯很多的词语,觉得它们“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而这些称谓中最应该被取消的一个,对不起了,就是:新中国。    进入专题: 环球时报 知识分子   

阅读更多

奇闻录 | 一日段子荟萃 7-30

@fdark77:【环球时报:多几块金牌,多几分中国人的快乐】也有人认为中国“金牌战略”做过了头。奥运会的荣誉连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更何况我们这个直到今天仍未完全从心理上摆脱近代屈辱的国家 —— 这话说的没错啊,从近代1949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屈辱中生活啊! @脊梁in上海:【17岁小将3次试举失败 媒体称是中国女举耻辱】据新浪:中国女举昨晚遭遇中国女举奥运史上耻辱性的一败!在女子53公斤级举重赛场上,以「黑马」姿态出战的湖北籍17岁小将周俊,3次试举全部失败,没有成绩,结束奥运之旅不少媒体以「中国女举奥运最耻辱一败」为题报道此事。 @阳光时务:7月30日凌晨,伦敦奥运男子56KG级举重比赛朝鲜选手欧云哲夺冠。获银牌的吴景彪赛后对着摄像机连鞠三个躬:「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立雯:看NBC转播奥运,记者采访一个游泳获铜牌的美国选手,记者教练选手都非常激动兴奋,选手对着摄像机说I‘m very proud of myself,并感谢了父母。再看中国得了银牌的举重选手号啕大哭,说辜负了国家和队伍。什么时候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能认识到:只要超过了自己,完成了自身的进化,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南风窗:【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金牌拿少了会被骂死】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表示:一些学者说要中国运动员像老外那样放松、享受比赛。可是金牌少拿了一点,老百姓能把你骂死。国家花那么多钱,几万里路飞到这里,就让我们来参加个派对,来玩玩,比到哪里算哪里?尽胡扯! @邹伟V__V:奥运会加入了中国队的感觉就像一帮朋友开开心心周末聚在一起打个麻将,突然来了一个职业赌徒,想方设法赢走大家的钱。 @sanwolfy:夺金后的表情,正常国家是享受胜利的喜悦,某些国家是卸下重担后的解脱。 @新浪娱乐:【吴敏霞母亲患癌瞒女儿八年】吴敏霞夺得奥运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时,父母在现场热泪盈眶。前几年吴妈妈被查出乳腺肿瘤,一直接受化疗,但为不影响女儿比赛一直隐瞒着。就连外公外婆去世也都瞒着。奥运选手背后都有着平凡的感动,加油! @HuPing1:北京奥运花了430亿美元。可以建造480000座象汶川地震中无伤亡的刘汉中学,可容纳学生2.4亿,差不多足以把全中国的中小学生全部容纳,8级地震来了也不怕。试问,有谁还认为中国政府花那么多钱办奥运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吗? @冉云飞:伦敦奥运要开了,微博上充斥着体育民族主义,这种用纳税人的血汗培养出来的东西,一直是不少人的摇头丸,即便他正吃着地沟油、喝着三聚氰氨。中国运动员每获一块奖牌,除他自己努力外,那都是纳税人并非心甘情愿而被迫的血汗所浇铸。我们欣赏真正的商业竞技体育,但反对中国式的体育政治学。 @财经网:【正处级人民日报微博运营】7月22日凌晨正式运行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比原计划提前四天上线,恰逢北京61年来最大暴雨。人民日报内部总结,「早产四天,活得很好」。负责该微博的微博运营室,正处级单位,8人编制,目前到位6人,暂还没有正处长,有两个副处级领导负责相关事务(东方早报)。 @启东市公安局:7月29日,我局依法对在互联网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孙某予以行政拘留十天并处罚款五百元的处罚。经查,7月28日,该孙未经考证,在互联网一QQ群中散布“南通警察踩死了一个9岁小姑娘,下午打死了个18岁大学生”并在网上称“明天要闹的更厉害,要闹到中央”等内容的谣言,社会影响恶劣。 @kunlunfeng:每一起事件中公知的认知和判断,总会令民间感到绝望和失望。绝望和失望之余,便产生了分裂时代的说法。实情是,公知从来都没有将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设定为民间,只是官方身份民间姿态而已。与其说分裂,不如说厘清。厘清面目的时代,人人将无以遮掩。 @乐圣师旷六世:来自利比亚的标语:如果政府不能为人民做主,那人民就要为自己做主;如果法律不能为人民主持公道,那人民就要为自己主持公道;如果媒体不让人民发声,那人民就要上街发声;如果政府坚持对人民高压,那人民就要反抗到底。 @pufei:王子工厂现在唯一的自救途径,就是约一批官员和他们厂的高管站在排污口喝废水证明的确没太大污染了。 @pufei:【问】请举出一个信息量大又让人觉得矛盾的新闻标题?【答】刘少奇俄籍长孙长媳登台献唱红歌庆祝中国建军节。 @假装在纽约:中国工商银行能改进一下你们的网站吗?排名财富500强第54名的公司,网站简陋得像乡镇企业,用Firefox和Chrome都不能登录你们的系统,只能用IE。你们不脸红吗?@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同学,你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我们的目标客户只会用IE6,谢谢您的支持。 @hesuoge:微博上有人讨论金三妻子身份和一位美国前总统妻子身份,说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找唱歌的当老婆,资本主义找律师当老婆。有人评论道,难怪,咱们这儿才有一位老婆是律师的人想当领导人,一下子就没戏了。 @tatamama:今年3月16日人民大学化学系主任、教授、博导曹廷炳意外死亡,这位北大博士、哈佛博后,05年归 国的青年才俊的直接死因是,该系7名同行联名告发曹“超生”二胎,曹由于遭受“开除公职”威胁,压力过大,跳楼自杀。 @eleven_K:四大绝:焊雷管、锯灯泡、精修处女膜、火补避孕套。 @fdb713:打开许久没上的qq和班级的qq群,就发现有人又在转什么反日的言论。我随口骂了一句哪个sb发的,结果往上一拉发现是数学老师。好囧啊…… @aqaqaqq:这辈子一定要有个儿子,喜欢在你的Linux电脑上装遍所有软件包,硬盘满了就扬言要重装。买电脑先卸掉win,从小就是Geek。他开始学习你用过的语言,也不全是为了应付你。一转眼他长大了,有天回来说老爹我把墙拆了。你笑着拿出一瓶烧酒:前天我就猜是你干的,等我把冰箱里的烧鸡拿出来。 @whentp:唉,隔壁实验室里那个巴基斯坦男人太可怜了,第三次想娶小老婆的提案又被她大老婆和二老婆否决了,大老婆直接在走廊里破口大骂,我们劝都劝不住。唉…好可怜…好可怜…好可怜… @Portnoy:這俄羅斯太有趣了:25歲以下女性全都超模。45歲以上全都胖大嬸。10歲以下男性都跟天使一樣可愛,18歲以上全都虎背熊腰短平頭殺氣騰騰。 @Scswga:一哥们坐马路边等公交,公交来了发现腿麻了,一瘸一拐地上去了。公交上一小姑娘非要让坐,哥们比较内向不好意思当那么多人争执,就坐下了。一会到站了,发现腿好了,可让坐的小姑娘还在。面子上过不去,我那哥们又一瘸一拐地下去了…… @iCliffs:陪一个台湾MM逛街吃晚饭,然后她说累了提出去酒店休息一下。 我说好,到了酒店她说头发有点灰尘就去洗澡了,然后我就打开电视看中国男篮对西班牙男篮那场世锦赛. MM洗了澡坐在我旁边陪我看了一会,觉得无聊她就回去了。可惜中国队后来还是输了。 @newchen:本人苦逼自来水公司小职员一枚,专职检修水表,最近查水表越来越难了,老跟用户解释半天,有几次还差点挨打。只想说一句,那些搜捕抓人的想进门,能不能光明正大点,为啥非要说自己是查水表的,这让我们这些专职检修水表的人情何以堪,有木有。 @StarKnight:每发一句话都在后面加一个「感谢。」会令你看起来特别平和,特别像禅师。例如:「昨晚睡得不错。感谢。」「早饭吃了两个豆包。感谢。」「收到老板邮件一封。感谢。」「被开除了。去财务领遣散费。感谢。」 @hikaru095:一个善良的年轻女子离开了人世,来到了天堂。她遇见了天神,天神告诉她,她已经死了,将永远留在天堂,并赐给了她天使的光环。女子跪地祈祷:“神啊,可是我还年轻,能让我再生吗?”天神指了指她头上的光环回答:“你不能再生了,我都给你上环了。” @mdkmp: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割完静脉割动脉,一动不动真可爱。 @川澄乱舞:刚才外面吃饭看见一只狗想强吻一只猫,猫啪嗒啪嗒打它耳光。我( ̄w ̄)后来汪星人寂寞滴坐在一边,喵星人看了汪一会儿,轻轻走过去用下巴蹭汪的脖子,我(⊙。⊙)最后它们像人类一样面对面抱在一起,恩爱地躺在地上了,我(? Д ? :) —-毫无抵抗力地躺倒在地。

阅读更多

译者 | 《华尔街日报》 北京的暴雨促进求生工具的热销

核心提示: 34岁的北京车主丁志健困在车中而死,导致求生工具在网上热销。 原文: Beijing Flood Fears Prompt Run on Survival Tools 发表:2012年7月26日 作者:Sandra Hu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2012年7月21日,救援者和居民站在水中,旁边是一辆从广渠门立交桥下被洪水淹没的街道拖出来的一辆被困汽车。图片来源:路透社】 鉴于北京之前的严重暴雨中的事故,许多居民担心周末暴雨将会卷土重来,导致求生工具在网上热销。 34岁的杂志编辑丁志健因在周六的暴雨中受困车中身亡。据媒体报道,丁先生的车门因水压无法打开,车窗也无法打开,在被救出时已溺水身亡。 天气预报指出未来的十天内将会有暴风雨袭来,民众做好了最全面的准备。在新浪的社交频道微博上,大家纷纷转发如何应对车子被淹车窗无法打开后的逃生技巧。 在淘宝商城的室外用品归类中,美国制造的ResQMe以12477的点击率上升成了搜索量第二大的商品,它是一款可以放在钥匙链上的逃生工具,可以击碎车窗玻璃及切割安全带。在过去的几天里,一个承诺在8月送货的淘宝商家已经售出了1700个这种逃生工具,其中超过570个是在过去的24小时以内售出的。 【北京的暴雨之后,Rescume求生钥匙链成为在中国的电商网站淘宝上最热销的商品之一。】 另一些民众转向了较便宜的工具——传统的榔头——作为必备求生工具。一家商店标题为”水下必备求生工具”的榔头在过去的三天里已售出超过500只。 淘宝搜索里的其他热销物件还包括各种逃生用品、斧头和军用刀。 并不是每个人都打算购入工具。一些民众学会了车里本就配备了的逃生用具——座椅头靠。 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优酷上,一段展示在汽车陷入水中时如何用座椅头靠逃生的日语视频广为流传,一天之内就获得了250万点击率。这个视频展示了如何利用座椅金属端击打汽车车窗玻璃的底角,玻璃将很容易打破。 在新浪微博上,粉丝数量为75万的浙江省警察Wong Yujing发布的一条微博也介绍了相似的逃生技巧,吸引了许多关注,不过,也引起了一些质疑。有人指出,座椅的本意不是用来敲碎玻璃的,并附上了《北京早报》的一条报道链接,该报道引用汽车生产商的声明,座椅头靠的唯一设计目的只是为了支撑头部。(在《中国实时报》的现有条件下,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验证这一方法,因此我们不能保证其效力。)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译者 | 英国《卫报》 艾未未:中国将人民排除在奥运会之外,伦敦不一样

核心提示: 我很有兴趣看看2012伦敦奥运会,但我不能自由的旅行。如果我有自由旅行的权力,我想看看人们对奥运的反响是什么,以及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社会中的成员是如何参与奥运会的。我不知道伦敦会如何应对,但我相信它会比北京更放松。在伦敦,人们将能够参与并且为比赛庆祝欣喜。  原文: Ai Weiwei: China excluded its people from the Olympics. London is different 发表:2012年7月25日 作者:艾未未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2008年8月,北京,国家体育馆附近,支持西藏的示威结束之后,警察制止媒体拍摄。Dan Chung为《卫报》拍摄。】 奥运会已经高度的商品化了。他们声称这是一个遵循传统的古老竞技比赛,但今天奥运会最为明显的是它的商业方面。我已经看到,通过体育,城市和企业相互竞争(奥运)带来的经济利益。奥运会得益于各种的商业运营,这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理解的事件和世界。奥运会与人性可以通过运动而表现的理念不再相关。 在中国,奥运会从来担任的是一种宣传工具。中国利用其金牌的数量证实其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和其作为国家的力量。许多其他的国家都有相同的态度。但这种炫耀金牌数量,假借为国而战的荣耀,牺牲了许多人的生活。一个运动员,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去满足这种虚荣心。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我不相信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我这么说是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它没有包括自己的人民。举办奥运会甚至没有考虑到奥运会所带来的欢乐。国家和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许多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上未能采取自己的立场。后来,国家收紧了对奥运会的控制;中国变成一个遍地警察的国家。”友好,公平竞争,荣耀,荣誉和和平”的奥运口号成了一句空话。 我记忆中的北京奥运会并没有改变。它是一个虚假的笑容,一个精心的变装舞会,唯一的一个意图就是赞美自己的国家。从开幕到闭幕式,从火炬接力到获得金牌后的欢呼——这些都显示出力量,和一个极权政权的绝望。通过专制政权,国家可以拥有许多东西,但它不能给他的人民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所理解的北京国家体育场是一个建筑工程。我接受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邀请进行了合作设计,我们的提案最后赢得了竞标的胜利。从开始到结束,我都在做这个项目。我致力于培养一个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我也热衷于在大型活动中鼓励参与和交流,这是对人类有意义的活动。 我没有后悔我在奥运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体育场是一个质量和设计优秀的作品。我只是退出充满虚假宣传的演出。我不同意这一做法,并且不想把它和我的名字扯上关系。北京的开幕式与中国人民无关;甚至有武警部队在舞台上跳舞。这是一个极权社会的幻想。这是一个噩梦。 公开宣布我将不会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典礼,我成了一个少数派,一个另类的声音。对于媒体,我已经成为一个批评中国式的象征性人物。依照政府看来,我是一个危险的威胁。我只是在许多人都热衷的时刻表达了我个人的意见。不幸的是,这是一个不允许有不同意见的时刻。我的观点挑战了他们自己的游戏。我说了什么?不过只是我不喜欢政府宣传。我不觉得有义务去赞成它。 我不看电视,没有看上一次的奥运会,这次的奥运会我也不是很有兴趣看。我对与普通人情绪和奋斗无关的活动没有兴趣。我喜欢看任何形式的竞赛——但必须公平进行,严格执行既定的规则。任何不能展示公平、恪守一套公开承认规则的竞赛是在侵害公民社会,也与人类,社会和法律权利的原则冲突。 我去过伦敦两三次。我对这个城市印象很好。它拥有很强的、自然延续的传统。同时,人们享受着生活,城市也充满了人文气息。我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蛇形画廊设计了今年的夏季展馆,这是一个愉快的工作经验。从反响来看,我认为伦敦人对于艺术和建筑有着很高的领悟能力。泰特现代美术馆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机构,一个承办高品质当代艺术和活动的旗手。 我很有兴趣看看2012伦敦奥运会,但我不能自由的旅行。如果我有自由旅行的权力,我想看看人们对奥运的反响是什么,以及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不同社会中的成员是如何参与奥运会的。我不知道伦敦会如何应对,但我相信它会比北京更放松。在伦敦,人们将能够参与并且为比赛庆祝欣喜。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译者 | 《卫报》:在中国的法律盛宴中尚无英国律师之席

核心提示:伦敦向中国见习律师提供借调机会,以强调两国法律体系的相似性。但对等的向中国派遣英国律师的安排则尚未蓬勃开展。 原文: English lawyers have nothing on China's legal pomp and ceremony 作者:Alex Aldridge 发表:2012年7月25日 本文由” 译者 “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原文配图】 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全国的律师事务所和学校被强制关闭,中国律师的数量跌到3000人以下。资深美国律师欧文•尼(Owen Nee)成为继法制体系垮掉后第一位在中国执业的外国律师,从1979年起他在北京饭店的一间套间内半官方地工作。为了确保拿下签证,他说自己不得不处理和北京市政府的关系,包括早上教国际贸易法的课程,中午赶回宾馆处理律师事务。政府将会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打击外国投资。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大约有200,000名律师,以及快速发展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主要基于普通法原则。英国法律界人士正遭受着经济衰退和法律援助资金削减的双重打击,中国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前任出庭律师公会( Bar Council)主席尼考拉斯•格林(Nicholas Green QC)在2010年的大会上总结,他呼吁律师”走出内庭”(”get out of chambers”)和”坐飞机和火车到国外市场去”,充分利用英国法律的国际普适性这一优势,尤其是在中国。 从那时起,出庭律师公会建立了一套新的培训计划,好让年轻的中国律师体验伦敦顶级律师事务所的生活——包括为期六周的借调,上周第一批体验刚刚结束。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英国和中国律师对两国的相互了解,并且能够经常合作,尤其是在处理国际仲裁事务时,英国法是首选的司法体系。 在最后一天,我被参加培训计划的两位成员所吸引,上海迎客律师事务所的Adam Lu和北京浩东律师事务所的Laura Yue。他们急切地表达想要更好地发展中英法律体系的热情。像几乎所有优秀的年轻中国律师一样,Lu和Yue对普通法体系很熟悉,在国外获得硕士学位。两个人都是BBC律政剧《皇家律师》(BBC drama Silk)的粉丝,他们在中国通过互联网观看——因此他们对在培训计划中的所见所闻并不吃惊。 然而,他们对中英法律体系的相似点更感兴趣,中国法律业也有一种分裂的倾向,一些律师在传统公司工作,其他律师则在内庭式的合伙制律所中工作,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利益规则的不一致。在培训计划期间,Lu绝大部分时间在商业性质的蒙克顿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说,”在中国你绝不会在案子上看到控辩双方的律师都来自同一个律所。” 当然,Lu和Yue也不会被英国律师的盛典吓到,他们两个人礼貌地提醒我,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儒家法律传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律法之一。尽管如此,在中国,英国很明显仍享有着普通法发源地这一荣誉。事实上,这也是促使Yue在2009年在一所美国顶尖大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到英国杜伦大学继续攻读国际贸易法硕士。 然而从那以后,Yue对所谓”更封闭”的法律教育体系失望,为了成为一名成熟的律师,英国需要法学院的研究生能完成一份实习合同或见习律师职位,这比在美国”更难获得资格”,因为美国没有实习障碍。目前的法律教育和培训评估(LETR)政策的制定者们正在考虑这个问题。 展望未来,出庭律师公会主席麦克·陶德(Michael Todd QC)不仅希望”在逐渐增长的国际法律服务市场中保持英国法的有效”,也能在中国”推动法治”。这样有些殖民气息的目标不大会被中国律师接受,他们喜欢批评西方人在所谓”反恐战争”期间并未达到崇高的人权标准。 可以理解的是,Lu和Yue更愿意让对话围绕着商业法,拒绝谈论最近的热点,”赤脚律师”陈光诚的奋斗历程,他到了美国以后一直在批评中国缺乏法治。 二人都急切地希望能够回报与英国新手律师借调这一良机,这样他们就能够获得有关中国法律体系运作的一手经验。目前还没有送英国律师到东方去的对等方案,尽管个人律师事务所例如”4 Pump Court”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特设项目,受到了律师法院的资助。可以预期,随着律师公会越来越”眼光向外”,这些项目也会更加蓬勃发展。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 CC3.0 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 这里 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 穿墙查看 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