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推荐

纽约时报 | 朝鲜核试成为中国外交的棘手问题

JANE PERLEZ 报道 2013年02月13日 北京——中国政府内部关于如何处理朝鲜问题似乎存在诸多争议,朝鲜周二的核试验极可能会使该争论进一步加剧,美国也将紧密关注中国的新一届领导人将作何回应。 有影响力的报纸、有时反映中国政府看法的《环球时报》在核试验前发表的一篇措辞直白的文章称,如果朝鲜继续试验,就必须“付出惨重代价”,这是朝鲜第三次进行核试验。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建言的朝鲜问题专家张琏瑰写道,朝鲜不害怕中国在援助方面的威胁,而且希望能迫使各国在核问题上“摊牌”。 按图放大 Lee Jin-Man/Associated Press 周二,一个韩国人在首尔的一台电视的屏幕上看到了朝鲜可能进行了核试验的新闻报道。 按图放大 朝鲜此前举行核试验的地点附近,可以探测到“地震”迹象。 这次试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新晋领导人习近平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外交政策挑战,他曾表示他希望中美能建立起一种“新型大国关系”。 中日两国在东海钓鱼岛的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习近平似乎对这一争端很关注,他目前还没有定义过他所说的“大国”概念,这个概念是他去年访美期间提到的。这是他于11月升任中国共产党领袖之前,表达友好的一次访问。他将在下个月成为中国国家主席。 分析人士说,他们正在关注习近平将如何与朝鲜执政时间相对较短的年轻领导人打交道,看看他是否会改变前任胡锦涛的对朝政策。朝鲜因为胡锦涛提供的燃料、食物和私人投资而摆脱经济困境,同时,他还容忍朝鲜发展核武器。 朝鲜于2009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之后,奥巴马曾要求胡锦涛对朝鲜进行遏制;胡锦涛没能做到这一点,奥巴马指责他对朝鲜的军事行动“故意视而不见”。 专家称,中国在处理中朝关系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把朝鲜作为一个不受影响的缓冲地带,来对抗朝鲜半岛上越来越多的美军力量。长期以来,中国政府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朝鲜将会崩溃,最后与美国的盟友韩国统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支持对朝鲜采取新政策的贾庆国表示,在一些人对朝鲜的出其不意行为方式的种种担心中,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尤其是军方最害怕的仍然是失去这个缓冲。 “现在的情况比原来要好,但是仍然难以摒弃”传统观念,他说。“很多人还非常老套地认为朝鲜是一个战略缓冲带,他们仍然认为美国侵略者将通过朝鲜,来到中国。” 贾庆国教授于上个月访问了华盛顿,他指出,中国应探索与美国合作,建立起更具合作性的关系。“选择之一就是朝鲜,”他说。“我们必须共同努力,阻止朝鲜变成核国家。” 支持对朝鲜采取更强硬立场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说,中国媒体对朝鲜的报道表露出了对这种做法的鼓励。 他说,“这些信号十分罕见,我不记得过去10年里,中国政府什么时候曾经明确而强硬地反对过朝鲜的核把戏。” 朱锋说胡锦涛在朝鲜问题上“犹豫不决”。朱锋还说,习近平则被认为是一位“更加民族主义”的领导人,而且“更加实用主义”,他明白中国政府已经没有什么“善意选择”了。他也表示,他希望奥巴马和习近平能够“就朝鲜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严肃对话,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战略互信。” 去年12月,朝鲜成功发射了一枚远程导弹,其射程到达了菲律宾,据美国情报机关估计,该导弹被证明能够将弹头推送到更远的地方。此后,中国同意加入美国,支持联合国(United Nations)对朝鲜的新一轮制裁措施。 作为回应,朝鲜猛烈抨击了中国签署制裁决议的行为,并表示将继续进行核试验。 虽然中朝关系出现紧张,但很多分析人士相信中国仍然是朝鲜的坚定盟友。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东北亚项目负责人、中国问题顾问斯蒂芬妮·克莱恩-阿尔布兰特(Stephanie Kleine-Ahlbrandt)说,中国只是在通过允许新闻媒体批评朝鲜来发泄不满。 对朝鲜“的外交政策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内的保守派控制着,”她说。“中朝政治关系目前处于低谷,但是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无战争、无不稳定局势及无核的长期策略考虑仍然保持着这种先后顺序。” 她说,中国已经准备好接受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只要朝鲜保持小型的武器规模,而且其核地位不会引起军备竞赛。 美国的武器专家称,朝鲜这次核试验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一种小型弹头,这种弹头将可以安装在能够到达美国的一种远程导弹上。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约翰·桑顿中国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的负责人乔纳森·D·波拉克(Jonathan D. Pollack)说,朝鲜一次成功的核试验成功,几乎必然会促使美国加快发展地区性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便为其在日本和韩国的盟友提供保护。 波拉克说,“奥巴马已经明确阐明,将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其盟友的安全,对抗朝鲜的威胁,维护美国的安全利益。” 对于美国称朝鲜对稳定造成了威胁的说法,胡锦涛似乎从来未曾接受,他说。“胡锦涛下台后,”波拉克说,“美国政府希望能够确定习近平是否会对美国的安全考虑表示更多关注。” Bree Feng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陈柳

阅读更多

墙外楼 | 韩媒称中国3次召见朝鲜使节未能劝阻核试验

韩国《朝鲜日报》7日独家报道:据记者了解,在朝鲜第3次核试验临近之际,中国于今年1月末三次召见朝鲜驻中国大使和公使给予警告,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据悉,朝鲜当场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双方大声争辩,发生了严重矛盾。北京外交消息人士6日透露,上月24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谴责中国的声明后,中国外交部召见朝鲜驻中国大使池在龙提出严正交涉。又在两天后的26日,在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金正恩表明“决心采取国家重大措施”后,中方第二次召见池在龙要求对实施第3次核试验保持克制。1月末,中方还召见了朝鲜驻中公使朴明浩。   据悉,中方与朝鲜相关人士见面后表达了对第3次核试验的反对意见。据消息人士透露,池在龙对此反驳称:“中国不能彻底改变美国对朝鲜的敌对政策。”池在龙还就中国反对进行第3次核试验一事表示:“进行核试验是朝鲜的自主权利,中国无权干涉。”据悉,中方提议派遣特使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到平壤说服朝鲜中断第3次核试验,但却遭到朝鲜的拒绝。

阅读更多

纵览中国 | 庞静: 舞男的叛逃

周日早晨我在住家附近的超市釆购食物。我看准了一包牛肉,刚把手伸过去,另一只黄皮肤的手也伸过去了。我顺着那只手抬头一看,一个清爽的东方帅哥。他对着我笑了。"你是中国人吧?"他直接了当地用略带南方口音的国语问我。 "是啊。这么巧,你也要买这块肉。"我应着,感觉他乡遇故知。 我们俩开始一起购物。付完帐一起走出了超市。他推着自行车驮着我们俩的货物袋先送我回家。"我叫周梅,北京来的,就在旁边那个学校上学。你呢?"刚才在里面光顾着购物,还不知道彼此。一上路我先介绍了自己然后请他也自我介绍。 "我叫吴海竹。" "等等,你叫什么?"还没等他往下说,我就想起了叔叔倒霉事件中的男主角也叫吴海竹。 "怎么?你知道这个名字呀。"吴海竹知道我听清楚了,他奇怪我怎么会对这个名字有兴趣。 "你以前是跳芭蕾舞的吗?"我想进一步求证。 "是啊。我现在也是。"他毫不隐讳的回答让我确信他就是叔叔倒霉事件中的男主角。 在我刚结婚的时候我的叔叔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他带领一个青年文化代表团去意大利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到了意大利的第二天,一名叫吴海竹的团员失踪了。叔叔在当地报纸登了寻人启示,直到回国都没找到吴海竹的踪影。回国后这起丢人事件被定为团员叛逃的政治事件。叔叔虽然没有为此丢官降级,但也是焦头烂额,不停地写检查,仕途的政绩档案中有了污点。我到加拿大上学之后渐渐地把叔叔这件倒霉事淡忘了。没想到吴海竹这个失踪的人现在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我面前。 吴海竹一九六五年出生在上海的一户普通人家之中。他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的爸爸妈妈都是棉纺厂工人。 海竹上小学的时候功课普普通通,平常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三年级的时候老师推荐他参加了长宁区少年宫的芭蕾舞训练班。 我们很自然地从他学芭蕾舞开始聊了起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我家门口。我说这时候室友们都起来了请他进来坐一坐,他没有推辞,跟着我进来了。我们这座四间卧室的房子住了四家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两对夫妇,两个单身。我为海竹介绍了我的室友们。他那天离开时已经和大家融洽了。以后他经常来我们这里聚会,他当年逃跑的事情成了我们单调留学生生活里的热门话题。慢慢的我把他叛逃的经过都弄清楚了。 他的故事是从少年宫开始的。当年上海长宁区少年宫位于愚园路上一个三层楼的花园洋房里。洋房四周是石头䟙的平台,平台外边就是花园和绿茵茵的草坪。花园外是整齐的参天大树,再往外就是高高的围墙和黑色铸铁栏杆的大门。三楼的舞蹈厅里地上铺着斜纹交错的硬木地板,三面墙上固定着把杆,另外一面是大镜子墙。海竹从走进这个神秘的花园洋房,进入这间舞蹈厅,手扶住了把杆,看见了大镜子里的自己就开始喜欢上了芭蕾舞。虽然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刚刚开始接受芭蕾舞的启蒙训练。 海竹的训练班刚开始时有五十多个一样大小的孩子,四十来个女孩子,十几个男孩子。他们每星期都要去少年宫两次,每次做三个小时的基础练功。在悠扬的钢琴伴奏中他们先反复地练习脚的五个标准位置,手臂的八个位置,然后反复练习擦地,小踢腿,大踢腿,弯腰,小跳,中跳,大跳,转圈,劈差大跳,、、、。练习周而复始,单调,严肃。不去少年宫的日子也要在家里这样重复的练功。几个月下来班里只剩了二十几个孩子。两年下来,班里还有十几个孩子,其中还剩三个男孩子。练功的过程听上去很单调,海竹却说他就喜欢练功,每次他都迫不及待地赶到愚园路的少年宫去。 六年级的时候,军队文工团到少年宫征兵,海竹被选中了。他穿上军装的时候只有十三岁,一张脸像女孩子似的眉清目秀,身高一百六十公分,痩得竹杆一样。参军三年之后他长到了一百七十三公分,四肢也有肌肉了。参军之后他连学都不用上了。 海竹第一次登台是演<<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清的通讯员小庞。海竹告诉我们那第一次上台的感觉刻骨铭心,一辈子都忘不了。他说舞台上的灯光一亮,他彻底忘记了台下的观众,也彻底忘记了他演的角色,眼前空洞洞的,他只是尽情地随着音乐跳着舞着抒发着,太陶醉了。我们问他抒发什么陶醉什么,海竹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他的四肢他的每一根神精都那样自如地在舞台上飘扬。用海竹的原话说"那种爽快奔放是在舞台下无法想像的。"他说:"我知道鸦片和吗啡都是毒药,人一旦沾上就上瘾。我觉得舞台是我的毒药。"讲这话的时候,他的的眼睛里聚集着一束神圣的光。我们都看得出来他真离不开舞台了。海竹在舞台上陶醉了几年,从演通讯员到演党代表,他觉得生活应该一直这样延续。可是他二十岁的时候领导让他复员到了区文化馆。他除了跳舞不会别的。他不想告别舞台。但那个年月,一个普通人想做什么和他被分配做什么没什么直接关系。海竹从十岁到二十岁这段少年成长为青年的生活中他除了芭蕾舞什么都没有学,二十岁的年纪海竹突然间变得无所适从,但是他周围没有人在意他的失落。 几年前我的叔叔奉命组织一个青年文化代表团去意大利参加八月十五日的罗马文化节(Ferragosto)。其中一个男舞蹈演员由于有亲戚在香港定居而不能通过政治审查。海竹做为替补团员被选中了。他接到通知的时候离出国启程日期只有一个星期了。 "你不知道我当时的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我知道这是我返回舞台的唯一机会。"海竹向我讲述当年的故事时还在流露着几年前那种绝处逢生的激动心情。"咱们国家什么都只能听领导的。我除了跳芭蕾舞不会别的。我才二十岁,领导就不让我跳舞了。让我坐在文化馆的办公室里,我什么都不会,还不如办公室里的垃圾桶有用处。" "你为什么二十岁就复员呀?"听到这里大家的好奇心引发了这个问题。 "我也不知道,就是个不成文的规矩吧。有的老兵曾说是为了减少桃色事件。我们周围女兵比男兵多,还都是女文艺兵。年纪大了,想法就多了。我们男的多数都复员了,漂亮的女兵可能就被领导指定婚配了。"海竹的语气不咸不淡,我听着总觉着有欺男霸女的味道。我细想一想,海竹是一个最普通的百姓,从小就生长在按权力分配的社会底层,适者生存的本能使得他毫无怨言地接受权势的不公平。我能理解他的麻木。相反,我自己做为一个权势阶层的后代,从小生活在特权的氛围之中,受着虚幻的共产主义教育,反而对不公平更为敏感,时不时还有打抱不平的冲动。 "我复员之后还是天天练功。因为除了练功,我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现在眼前有了一线希望,哪怕机会非常小,我也不想错过。"海竹接着讲他的故事。 "你一跑不要紧,可把我叔叔害苦了。"我听着海竹说着他的故事,我猜他根本不知道我叔叔为了他追求舞台的自由而受的牵连。 "你叔叔是我们的团长,写写检查总是可以过关的。"对为官做事不利的处理程序千古不变,海竹说得轻描淡写。他觉得领导都是高高在上的,再怎么样,他们还是有权力。他们的权力意味着主宰别人的命运。 我与海竹交往多了,对他简单执着的个性也算有所了解。那次我们室友北秀要去机场接她刚刚出国的先生。海竹说我开车带你去。我们大家都说不行。海竹直问我们为什么不行。他说我有车对机场又熟悉,我带北秀去接她先生多方便呀。大家都笑。海竹一脸茫然不知道我们笑什么。后来我说:你看看你,不仅长得帅,还有舞台气质,你这么星光闪闪地站在人家的老婆身边,人家看见会怎么想啊?我这么问他,他还不明白。直到我室友告诉他这么做会使人家老公心里不舒服,平白无故给人家制造夫妻矛盾,海竹才算了。 有一次海竹给我们仔细讲了他出走的始末。"我接到通知的第一天就知道这是我重返舞台的一线希望。我不知道国外是什么样,我只知道外国人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我知道欧洲有许多芭蕾舞团。我相信凭我的功力一定能找到让我上台的舞团。"听上去,海竹对自己的芭蕾舞功底非常自信。 "你知不知道你这样一走就是叛国?"我们都是受共产党的洗脑式教育。二十年前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把出走的念头当成意念的叛党叛国。 "我没想到。"海竹实在很单纯。缓了一口气,海竹接着说:"我当时有了出走的想法心里非常煎熬。如果透出一点点口风,我就完了。"显然,他说他没想,但他潜意识里知道自己要做的是社会不容的事情。当时是一九八五年,中国的邓小平大人威信如日中天,老百姓愚蠢的忠诚依然铺天盖地。心存异念的人稍有不慎就会因言获罪。海竹知道自己一家人都是本份的工人,他心里明白他的出走不至于给家人现状带来什么变化。但是他不忍心对妈妈隐瞒。这种不忍心和为找到上舞台的激动掺杂到了一起,使他临行前的几天精神高度紧张。他天天都想放松一下,在妈妈面前跪下来,他很想让妈妈再摸一摸自己的头。可是他不敢。妈妈看着他这个小儿子时关爱的眼神总含着忧虑,他连面对妈妈都紧张心虚。那几天妈妈忙着为他准备行装,什么都没有查觉。 中国青年文化代表团白天到达罗马。他们一行人提着各自的行李下了大旅游车,大家围聚在旅店门口等待着办理旅店的入住手续。海竹跟大家在一起有些心不在焉。队友们都知道海竹是替补空缺入团的,他已经脱离专业了,现时在团里也只是填补一个集体舞的角色。人情势利冷暖,队友们不把海竹放眼里,也根本不会没事找事地去关心他的情绪。而海竹也顾不得与这些刚相识的队友们交朋友,因为他的心思全用在了盘算着怎么走什么时候走。出国之前团里规定他们不能单独外出访友游玩。他们口袋里只有够打电话的零钱。他们的护照由团长保存。海竹听见了隆隆的火车声,顺着声音望去,火车站就在前面。他远远地看着那些上下火车的人,心中朦胧地有了想法。 当夜住进旅店无话。第二天一早海竹跟同居一室的队友打了招呼,穿好练功衣和鞋,然后信步走到了旅店门外,开始练功。那是一个罗马的夏日,早晨的空气只有二十度(20℃)左右,和风习习,非常舒适。海竹重复着小踢腿大踢腿,举手投足,小跳、中跳、大跳、弯腰转圈、、、,他的眼神透着严肃一丝不苟,而实际上他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掩饰他在紧盯着火车站。 有一队友出来吸个烟,看到海竹一个人练功。"早啊。你可真用功啊。"队友漫不经意地和海竹打着打呼。 海竹的心开始怦怦乱跳,他以为人家已经窥视了他的企图。”啊。习惯了。"海竹极力装着若无其事。 其实队友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吸完烟就进去了。这时候火车进站了。海竹迅速地移步进了车站,直接上了火车。昨天他已经观察到了此地上下车不检票。海竹还没有想过第二步怎么走。他的第一步是一边想一边走成功的。现在他已经坐在了火车上。 "你可真行!想当年我们出国留学,手中拿着学校奖助学金的信件,包里装着护照装着几百元的美金,箱子里塞满了衣服,嘴上也能对付英文,可我对出国还是忐忑不安。"我回想自己出国时的感受,实在是从心里面佩服海竹的勇气。 "我什么也不懂,因此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忐忑的。"海竹只会跳芭蕾舞,做的出格事情也是为了跳舞。他所谓的什么也不懂使他没有顾虑。除了南方腔的国语和上海话,海竹当时听不懂讲不出任何其它的语言。坐在火车上,他没有想火车要去哪里,没有护照怎么办,没有钱怎么办,没有认识人怎么办,不会讲意大利语怎么办。他为第一步出走已经劳神过度,现在只想睡觉。中途,检票员见到他穿着练功服酣睡的样子竟然不忍心叫醒他。如此他避过了验票这一劫。 七个多小时之后火车到达了米兰。海竹随着人流下了火车。身穿晨练的衣服,不知脚落何处的海竹东张西望。一个蓝眼睛的年轻人看见了他的迷茫,善意地问他要去哪里?海竹对着他做着各种芭蕾舞动作,然后又做出在舞台上对着观众鞠躬的动作,他又用手比划着他想找这样的舞台和芭蕾舞团。蓝眼睛年轻人被海竹的一连串肢体语言弄得稀里糊涂,他猜海竹要去米兰大教堂广场跳舞。虽然奇怪,但这个穿练功服的东方男看上去精神正常。蓝眼睛年轻人带着海竹走出了火车站,指给他前面就是广场。 广场在米兰大教堂前面。这个广场是米兰的市中心。广场的中央,是一个佩戴勋章授带手握长剑的元帅的骑马铜像。(意大利王国第一个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的骑马铜像,由埃尔科莱・罗萨于1896年雕成,描绘他在圣马尔蒂诺战役中骑马激励士兵冲锋的场景。)海竹到达广场是黄昏时分。他坐在铜像下乳白色大理石的石阶上看着雕像四周无数的鸽子在悠闲踱步,任人喂食、观赏。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一天都没吃东西了,肚子里空空的。他真羡慕鸽子。它们想飞就飞,饿了还有这么多人喂食。看着鸽子们蹦跳着啄食,海竹联想到他在舞台上的小跳中跳。他开始专心地想怎么样才能找到一个芭蕾舞团。只要能找到芭蕾舞团,他就能为他们跳舞,他们就能明白他的意思。虽然饥肠辘辘,但这个想法使他兴奋。不知不觉广场里已经灯火通明。警察走过来对着他说了很多话,海竹从警察的表情知道了这是在盘问他,他就用芭蕾舞的动作回答警察,他想让警察知道他在找芭蕾舞团。警察一头雾水,海竹也倍受挫折。最后警察带着海竹走进了大教堂。 他们在教堂里遇见了一位与海竹妈妈年纪差不多的妇女,她与警察聊了几句。警察离去后,她直接开车带海竹回了家。她用手比划着让海竹叫她妈妈。她为海竹准备了吃的穿的住的。几天之后海竹已经可以用简单的意大利语和她交谈了。她是退休的教师, 孩子们都长大离家, 老伴也已经过世了。她要做海竹的教母,让海竹住在她家里,她教海竹意大利语和法语。她告诉海竹他们的教会要帮助海竹进芭蕾舞团跳舞。 看到了中国代表团在罗马当地报纸登出的寻人启示,并且在中国青年文化代表团已经回国之后,不久,台湾中央日报的记者在米兰找到了吴海竹并且对海竹进行了一次釆访。釆访过程中海竹一直告诉他们自己脱队就是为了跳舞,因为自己除了跳舞什么都不会。可是后来中央日报登载了这件事,称之为中国大陆芭蕾舞演员的叛国事件。 "我觉得你不应该让记者把这件事写成叛国。从本质上来讲,你是逃跑的,但是你没有叛国,也没有叛变任何人。"我对海竹说。听了记者釆访这一段,我觉得海竹当年就应该澄清自己。 可是与海竹相处久了我发现他基本上不在意别人怎么说他。日后中国使馆声称这份中央日报的报导给中国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为此中国使馆拒绝办理海竹为探母申请的回国签证。政治家们争夺天下之时必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当他们得了操控普天百姓的权利之后,普通百姓的母子思念根本不在他们的政治利益权衡考虑之中。 由于意大利移民法律的限制,以及相对比较松散的加拿大魁北克移民法,两年后教会帮助海竹取得了魁北克的移民身份,并且加入了加拿大魁北克的芭蕾舞团。吴海竹终于如愿以偿地又回到了舞台上。教母像对待游子一样,寄钱让他添置冬衣,寄钱让他买车。休演季节海竹会回到米兰教母家中与教母相伴。随着光阴流失,海竹越来越想念在上海的妈妈。每次在台上的强光之下,他眼前不再如同十几岁在台上之时那样空洞了,他眼前魔幻般地出现着妈妈和教母的重叠影像。 有一年春节海竹到我们家来包饺子。我们又议论起他整个逃跑事件的罪与罚。我分析海竹的天赋和他施展天赋的舞台只不过是媒介而已。我们生长在一个只能被领导安排命运的国度是这所有事件因果的源泉。海竹说当初老师把他送进少年宫芭蕾舞训练班是起因。我说后来他二十岁的时候被强行结束了舞台生涯是祸因。海竹说参加出国代表团是诱因。我们都同意结果有善有恶。善果是他得到了如同母亲一样关爱他的教母。而想念生身母亲而不得相见是恶果。海竹相信随着时间这颗恶果一定能转变。除了信念单纯,做事专一,这种永远的乐观心态也是海竹的一大特点。

阅读更多

法广 | 法国报纸摘要: 一中国女孩开罗求学磨难记

免费报20分钟报及地铁报头条都关注现今正闹得沸沸扬扬的马肉充当牛肉食品丑闻。20分钟报头头版条标题“五脏庙的标准”;地铁报头条标题“冷冻食品 丑闻奔驰” 今天法国报纸有关中国的新闻 人道报社会版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关注塞纳河圣德尼省欧贝维利耶市(Aubervilliers)的一家有两个孩子的的无纸张中国家庭,女儿三岁、儿子四岁,父亲被遣返中国。 记者玛丽芭•比耶提问,一家之主莫长风(音译),一年前,在萨科齐时代被法国政府驱逐遣返中国,是否可能在奥朗德当政下返回法国呢?该报道刊登了莫太太与两个出生在法国的孩子等待莫长风回法国的相片。莫太太希望社会党奥朗德政府能够修补萨科齐时代的移民政策下驱逐她丈夫的做法,她已经大规模地动员向社会党政府申请,允许她的丈夫返回法国。莫长风现正一人在距离家人一万公里远的中国温州独自过年。 一年多来,莫长风与他的祖母一起生活,并在一家制鞋厂工作,每月赚人民币1300元。报道说,莫长风借着电脑视屏监督两个在法国的孩子的学校课业。 莫长风被驱逐遣返中国后,莫太太及两个孩子还是住在先前与丈夫居住的20平米简陋的老住所,每个月付房租450欧元。她的丈夫莫长风于2011年11月23日上午11点从这里下楼出外非法打工时被警方逮捕;也是在这个小住所里,夫妇两人替人车衣挣钱,每件衣服工钱45生丁。 萨科齐时代,规划每年驱逐36000非法移民,男性多于女性。根据93区教育无国界协会的拉凤女士指出,莫长风被驱逐案相对地属于例外情况。此前,莫长风曾两次被拘押,但均未能被驱逐。这一次,莫长风被拘押43天后,终于被驱逐。这让相关协会的工作人员震惊不已。欧贝维利耶市无纸张协会指出,这是第一个在欧贝维利耶市被拆散的家庭,他们于是与几名社会党议员进行大规模地联署签名行动,要求政府让莫长风返回法国。去年五月大选时,奥朗德答应改变移民政策。协会因此希望“社会党政府能重审这个有如丑闻的案子,以弥补萨科齐移民政策的错误”。欧贝市政府与中国及法国当局进行多次接触,不过九个月过去了,案情丝毫没有进展。 不过,社会党籍市长萨乐瓦多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案件,市政府已经进行多个步骤,一步一步向前,有了一点点进展。不过,他不愿扯到国家政治层面。他说,目前考虑以“家庭团聚”方式进行,让各方都有面子。报道指出,不过若要办理“家庭团聚”,以目前莫太太的简陋居住条件及每个月微薄的收入,加上十八个月过去了,她一直没有收到居留证,这将还是困难重重。 至于是否打算重返中国?莫太太坚决地说,那是不可能的,中国的一胎政策,将迫使她缴纳两万欧 经济回声报在边间杂文的标题是:亚洲国家对水蛇年不看好。记者德格朗弟闲聊说,根据中国农历十二生肖算法,今年农历新年送走龙年,进入水蛇年,适用于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都千篇一律地谈到蛇性的优点及缺点。在中国的十二生肖当中,不是所有动物都带来吉祥或缺失。龙及猴子属于带来许多优点的动物,但水蛇就不是了。文章说,蛇属于狡猾动物,攻击性强,而且会脱皮换肤。根据古人说,牠也是最差的生肖之一,象征着会发生最糟糕、最严重的事件,如: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911恐怖攻击,甚至更早前发生的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根据 Way OnNet Group网站的风水先生YONG指出,许多事情的走势将很不好,他的预言有:五月将发生中日船舰起冲突,中日两国将如两条蛇扬起身来互相攻击。他并预言欧盟危机将爆发,欧元陷入困境等等。 另外,每年预测金融前景的严谨的香港经纪公司CLSA,把过去五个水蛇年的情况清点结果后表示,不太令人鼓舞,其中只有一次年终股市高于该年的年初股值。CLSQ也预言,虽然在五月、六月经济放缓,但上半年情况还尚令人满意,但下半年将会上下较强浮动,但也会以还算不错的走势结束。 今天世界报的解密见证版以整页图文并茂地刊登一篇有关中国女大学生沈一彤(音译)自述其在埃及开罗磨难的求学经历。 在开罗生活五年的沈一彤,写着她埃及生活日记,讲述着埃及—她的第二故乡的故事,叙述她在埃及经历的革命、性骚扰,以及她所热爱的埃及人民。 今年24岁、家住长春的沈一彤如同许多想出国念书拿文凭、开创美好未来的中国年轻人。文中,她叙述自己如何在想学习法文,但遭到法国大使馆拒绝法国签证后,误打误撞地跑到埃及去学法文的奇特经历。当时,她只知埃及有一个著名的法国学校,就孓然一身跑到开罗去了。其望女成凤的父亲还以为女儿是到法国求学。 沈一彤是在埃及爆发茉莉花革命的前三年搭机抵达开罗的,那是2008年2月29日。当时在埃及,她只认识在网上结交的一名学中文的埃及年轻男子。他帮忙沈一彤在开罗找房、张罗日常生活饮食等的需要。在外国女性到街上经常可能受到埃及男子注意及骚扰的情况下,沈一彤于是经常只能留在自己的阳台上观看外面的埃及街市。她形容开罗如同一个大垃圾场。她一天二十四小时听着街市的声音,起初把周五的祈祷鸣笛误认为是火灾警报。 这名年轻埃及男网友几乎每天来看她、帮她。有时她想上街逛逛,但却寸步不能没有这男子的陪同,否则就无法在开罗生活。后来,她大学的注册尚未办成,就到了必须返回中国的日期。回到长春的家后,她觉得没脸见父母。不过,后来终于接到开罗大学的注册通知,他的父亲不希望女儿的努力前功尽弃,坚持要她回埃及学习。她说自己虽然害怕,但还是重返开罗了。 她说,在开罗大学,大部分是埃及的基督徒,有十多名外国学生,他们之间,什么都谈,就是不谈政治或穆巴拉克。而且大家不停地谈上帝,认为上帝全能,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甚至可以解决人的温饱问题。而在中国,有无神论者,也有信神的人,但对中国人来说,只有工作才能解决三餐的问题。 在开罗,沈一彤出门时,有时会穿长裙、戴面纱,这样走在街上,就比较少人干扰她。搭乘地铁,最好上妇女专用的车厢。因有一次,她不小心与其他男学生进入男女混杂的车厢时,一群男人 立刻包围她,对她上下其手,抹胸、摸屁股地全身乱摸。她说,当时只能无声地饮泣。 一年后,沈一彤开始适应环境,可以独立上街买菜购物。那名年轻男子对她的新生活方式不满意,两人吵架分手。 一年后,她在一婚礼上遇见另一名中国女子,这女子带领她进入开罗的华人社会。沈一彤才领悟到中国社群在那里力量很大,有中国餐厅,医生及数家中国报纸。她说,“埃及制造”比在中国制造成本低廉,所以中国人开始到埃及设厂。沈一彤开始与另外七名中国女子合租一间公寓房,她们的年龄介于二十二岁至三十五岁之间,多半来自中国穆斯林族群地区,或是后来皈依穆斯林信仰,他们到埃及是为了学习阿拉伯语,或是学习穆斯林教义,或是打算在商业领域担任阿拉伯语翻译员—一个可以赚大钱的职业。 她说,初到开罗,走在街上,有人对着她喊:中国人,中国人,她会很害怕,但后来,就习以为常了。不过,有一次,她被街坊的一名商贩尾追,抓着她不放,她拼命想挣脱,结果街坊邻居上来逮住这名男子,还让她结结实实地打了对方两记耳光。 后来,沈一彤开始在开罗给人补习法语中文、有时帮人看孩子,也就不再需要父亲寄生活费。她说,最喜爱的是当地居民,有时面包店老板会免费送给她一个牛角面包;有时搭计程车,没有零钱,司机说,你下次再给吧!她说,在开罗,你不会迷路的,一旦你迷失方向,就会有人不求报偿地来指点迷津。在斋戒月,人们会免费分发食物给陌生人、给穷人。沈一彤深深被感动,她说,在中国,这是无法想象的! 话锋一转,她说,突然一天早上,公寓里,手机不通、网络也不通。在听到枪声及直升飞机的 声音后,大家都开始非常着急。从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坦克车,听见人们喊着“革命开始了!”,这一天是2011年1月25日。公寓里的中国人把自己反锁着,用家具抵住大门,大家找出刀子、榔头、防身喷雾剂等所有可能保护自己的道具,处在与世隔绝状态。大家被要求遵守规定:绝对轻声走动,让人以为公寓内无人;禁止使用天然气;为了让粮食能持续更久,每天只吃早餐及晚餐,而且由最年长的人分配食物,大家一起进餐。 大楼里的男人也组织起来,拿着武器守卫,不让任何人进入大楼。中国大使馆曾派遣飞机接他们回国。但沈一彤认为自己已在大学三年了,不能未拿到文凭就离开,其他人也有如她一样的想法,所以,最后,大家都决定留下来了。 经过七天后,网路恢复了、电话也开始通路,大家才开始在一名中国男学生护卫下结队出门;不过,超市架子上已空无一物。学校复学后,有人要求督学辞职。总之,自从穆巴拉克下台后,几乎所有人都被要求下台。她说,日常生活转变得越来越快,课堂上,我们只讨论政治,这是件新鲜事。教授要求我们列出导致革命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总是指:因年轻人没工作。 沈一彤说,埃及人向我们叙述在街上发生的事时说:“我们将有一个新埃及!”,不过我们看得很清楚:焦虑正爬在人们心头,大家都不知所措。每个周五都有示威游行,但我从不参加,因很危险,在那里,我们会被男人乱摸。自从革命爆发后,居民都怕被偷,整天关着大门。 现在,我再走到街上时,我头上总是带着ipod随身听,我听中文歌,英文歌,法文歌,阿拉伯歌,我平静地走,但音乐放得很大声,因为我不想再听见有人向我叫喊:中国人!中国人!,我不要再看那些盯住我的人的双眼,我看着埃及的天空,总是那么美丽! 她最后说,尽管如此,我喜爱埃及的生活。埃及将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刚刚 领到我的文凭,很少有外国人能拿到文凭,而我,毕业成绩甚至还是“甲等”。我爸爸以我为荣,他说,要送我一个礼物。  

阅读更多

BBC | 央视美国连线报道受干扰引起热议

央视报道被打断的视频在网络被广泛转载(网络截图) 中国中央电视台连线报道美国华盛顿地区华侨春节晚会时被美国观众打断,此消息被广泛转载并引起网民热议。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附近的中国华侨和留学生在乔治·梅森大学举办了大华府地区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吸引了许多美国观众。 央视作直播报道时,有美国观众认为记者现场报道干扰了他们欣赏演出,于是出手挡住摄像机镜头,致使直播中断。 央视报道被打断的视频在网络被广泛转载,许多网民纷纷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网民说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有关新闻直播,认为记者连线的声音的确很大,影响了其他人。他们认为这种采访不应该在剧场里进行,应该在剧场后面的专门区域进行直播。 许多网友借此机会表达了对中央电视台的不满,说他们不应该干扰别人欣赏节目,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身份并没有赋予他们干扰别人的权利。 还有人讽刺说,在美国无端干扰别人看戏遭到遮挡镜头的抗议,而不是被愤怒的美国人一枪崩掉,算很幸运了。 还有人借此抱怨中国记者素质差。有网友说,中国的摄影记者经常旁若无人地起身拍照,妨碍后面的观众。 有网友说,以工作为名的肆无忌惮干扰别人的行为在中国早已有之,记者、 录音师、摄影师、管灯光的或管音响的,这些人在表演者与观众之间随意穿插阻挡,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也有人发言说美国观众素质太低,遮挡电视摄像镜头体现了美国人自私自利的道德观,他们不仅不尊重记者,而且妨碍了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