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案

美国之音 | 朱令母亲:北京警方应公布朱令案信息

华盛顿 — 原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朱令的母亲朱明新,要求北京警方公布“朱令案”有关信息。北京警方所谓“已尽全力侦破案件”的说法继续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清华和北大等海外校友发起的医疗救助朱令行动正在进行。   北京警方5月8日就朱令案问题表态,称通过全力侦办“朱令案最终无法侦破”,因为案发时“相关场所没有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   *朱令母亲:警方公布信息*   朱令的母亲朱明新5月9日早上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我们还会申请信息公开,还会继续做这个工作。由于时间很紧,警方这个答复昨天下午出来,我们也没有仔细想好。不过我会做出一个回应,现在还不能说太多,我会有一个完整的回应。(记者:您同意警方的说法吗?)我肯定不会。” 朱明新女士表示,在周全考虑北京警方答复后,她会向社会公布其回应。她目前的初步想法是,警方必须将案件立案和侦办过程等有关信息公开。   *朱令中毒案梗概*   朱令,全名朱令令,1973年11月生人,原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1994年11月,据认为是有投毒者使用杀伤神经的铊盐使其第一次中毒。1995年2月或3月,朱令据信再次遭人下毒,此次使用铊盐超过致死剂量。朱令再度中毒后又侥幸生存,不过落下严重伤残。追逐案件元凶呼声近20年后最近再起,行动还扩大到美国,随后北京警方就此表态。   *北大一校友:警方调查不彻底*   何珍妮是住在美国的原北大毕业生,也是北大和清华等海外学生组建的“帮助朱令基金会”负责人之一。她对美国之音说,北京警方日前对朱令案的答复令她和很多同学气愤填膺。她不同意警方已进行认真调查的说法。   她说:“我不是说,警方没有作为,我是说警方的努力不够。为什么呢?我记不清是2007还是2008年的时候,我在日本见到金亚,也就是他们(朱令等)的同室(Roommate)。我当时找到她,抓住她问,但是金亚说,公安局和调查人员没有人问她这个事情。我当时很惊讶,觉得怎么不问金亚,而只问孙维(另一位朱令的室友)。现在我看报道,(北京警方)他们说,他们做了很大努力,说找不到直接证据。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进行有关工作。” 何珍妮对美国之音表示,她在回忆这段情节时,特意向当时在场的另外一位中国同学核实,那位同学证明,金亚当时的确是那么说的。   *民间救助朱令在行动”*   朱令案二十年成为一笔糊涂账,然而民间援助朱令的努力却一直在继续。朱明新谈到女儿目前身体和医疗状况时对美国之音说:“怎么说呢,她现在就在悬崖边上,挺让我担心的,情况很不好。现在都是一些民间好心人帮助支撑,已经20年了。请特别带我向民间的这些好心人表示感谢。”   原清华和北大等海外部分学生,关注朱令案进程的同时,一直在为她的治疗解囊,名为“帮助朱令基金会”由此诞生。大家在繁忙工作之余义务为这位昔日老同学祈祷和祝福。组织者之一的何珍妮对美国之音说:“我们正在联系香港的医院,好让朱令去香港全面检查一下。在中国治病,只要不死就让回家。这么重的病人,器管是切开的,让她父母去看……”   *“投毒案难破”说与“高层瓜葛”论*   朱令的家人和同学对北京警方日前表态做出反应的同时,中国国内媒体也刊登了相关采访报道,网上舆论更为活跃。京华时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刑诉法教授陈卫东的话说,朱令令案是个悬案,至今没有侦破。侦查实践中投毒案是最难破获的案件之一,因为投毒人秘密进行,没有目击证人。 有报道还说,和朱令同宿舍的孙维曾被作为嫌疑人于1997年被警方带走调查,警方称她是“唯一能接触铊的学生”,后孙维被释放。她本人称,警方宣布解除对她的嫌疑,因为“没有任何证据”。现代金报报道,孙维的祖父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堂伯父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据此,有网友质疑警方办案受过干扰。 fullrss.net

阅读更多

BBC | 朱令令律师要求北京公安局公开案件资料

随着朱令案件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不断传播,它点燃了很多人愤怒的因子 19年前遭人下毒的清华大学女生朱令令(前称:朱令)的代表律师李春光周四(9日)向北京市公安局寄送了《信息公开申请书》。 李春光在其个人微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并展示了《信息公开申请书》的原件截图。截图显示,《信息公开申请书》的申请人是朱令令。 代表律师李春光在《信息公开申请书》中明确要求,公开北京市公安局“结办”“朱令令案” 的事实材料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以及相关程序文书资料等信息;对该案中“不予公开的相关涉密材料”的密级及保密期限予以公开。 据《信息公开申请书》透露,公安部日前回复朱令令监护人时曾声称,北京市公安局已经于1998年8月25日结办此案,“并妥善答复了当事人家属”。但事实是,北京市公安局并没有没有明确告知当事人家属已经结办此案以及结办的依据和理由。 此外,《信息公开申请书》也表示,申请人(即朱令令)认为,此案应不具备法定的“结办”条件和依据,因此要求北京市公安局公布有关资料。 回应北京警方声明 此外,李春光也在微博上发表了对北京警方周三就朱令令案声明的反应,并说,回应很好,“起码比视若不见、听如罔闻好”。 但李春光对北京警方的回应也提出了几点“疑惑和不解”。其中包括北京公安的回复称,因为从朱令中毒到北京公安接到报案已“近半年”,因此犯罪痕迹物证已经灭失。但此前公安部的回复则称,“由于事发后两个月才报案,证据已经灭失”,两者之间显然有不同之处。 李春光还质疑,既然北京警方称“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受害人就应该了解结办此案所依据的有关批示、批准的具体内容。 网友可以使用下列表格发表评论:

阅读更多

BBC | 中国官媒评北京警方回应朱令案意见相左

北京警方又关朱令案的声明没能平息争议。 中国官方报章纷纷就北京警方回应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遭投毒悬案的声明进行评论,但意见相左。 中共《人民日报》星期四(5月9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引用最高法院副院长沈德咏基近日发表的文章称“消除疑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 但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同日发表的社论给出几乎相反的看法。社论认为,即使警方继续回应,也难以平息质疑。 北京警方星期三(8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朱令案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此案最终无法侦破。 获14.5万人关注的媒体人哑巴在其认证微博称,朱令母亲朱明新在得知北京警方的声明后,再次质疑警方为何不公开案件信息:“为什么不理我?我的疑问能不能给我个说法?” 《新京报》则引述朱令父亲吴承之说:“警方的通告已经看到了,我们对于此事的想法,仍然是我前些天不断讲过的那些,希望案件的侦破过程和案情等内容得以信息公开。” 党报“内讧” 按键 《人民日报》的评论说 :“尽管如网友所言,在‘民间断案’经年累月地发酵升级之后,这份迟到的回应,确实有些姗姗。但北京警方敢于直面这一积年已久的刑事案,并做出自己的说明,这对19年悬而未决的朱令案而言,无疑是一个可取的态度、一个可以期待的开端。” 评论说,“不透明是‘阴谋论’的温床”,民众围绕朱令案的猜测“让社会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们对司法的信心”。 《环球时报》社论则说:“昨天微博上立刻有一些人拒绝接受北京警方的声明,提出一系列细节性追问。看来警方的回应无法平息舆论中的情绪,即使警方继续回应,追问将层出不穷,事情将更加轰轰烈烈。” “这很可能也是官方有时选择‘低调处理’的原因,他们可能觉得既然沟通达不到效果,越沟通乱子越大,不如让事情慢慢自行冷却。” “各官方部门都有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权威和信任度支撑不住来自舆论的质疑。一旦质疑发生,官方可以用来守护信用的资源很少,谣言都能成为有力的炮弹。” 《环球时报》的这篇社评被人民网手机版等广泛转载,但环球网本身并未上载其内容。《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 按键 则在其认证微博上转发全文 。 “疑罪从无” 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系统下的《京华时报》和《新京报》则聚焦于“无罪推定”原则之上进行评论。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说:“直到今天,我们仍未能解决‘有罪推定’的陈苛。此番北京警方就‘朱令令案’再次申明的办案原则,实际上说明19年前就为今天的中国司法理念纠偏树立了一个标杆。” “而从法律上说,我们其实真的无从评判来自网友爆料的那些‘证据’。网民不是福尔摩斯,我们也不是法官,基于自然理性的朴素正义观而表达,这本身也值得尊敬。” 《新京报》刊登法律学者毛立新的评论文章则说:“贯彻‘疑罪从无’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被害人的利益和感受。对被害人及其亲属而言,一方面由于案件尚未完全侦破,实体公正落空;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相应赔偿,经济上可能遭遇困难。” “因此,对公安、司法机关而言,既要通过不懈努力,尽快破案,在这过程中,还要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告慰被害人及其亲属,并做好必要的告知和信息公开,满足各方的知情权。” 另外,最新一期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广州《时代周报》针对网民质疑朱令案久未破案的现象称,“‘无案不破’的社会才可怕”。 该报刊登湖南湘潭大学哲学讲师孙乐涛的评论文章说:“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历史上出现一个破案率百分之一百的社会,那这些全部的‘真相大白’中,又会有几多冤案?” “想想不久前浙江女神探制造冤案的故事,其中道理,不难知晓。”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中国网民的白宫“上访潮”

白宫在2011年开通一个请愿网站时,很可能想不到会有人请求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入侵中国、就豆腐脑应该是甜还是咸做出裁定、或者调查20年前中国的一宗投毒案。 但这恰恰是过去一周内发生的情形,中国人在各种动机(包括正义感、无助感,或只是想幽默一下)的驱使下,蜂拥访问白宫“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网站。 促使中国人在美国白宫请愿网站发起请愿的事件之一,是一起悲剧。自4月下旬以来,中国网民一直在呼吁当局对1995年的一宗投毒案重启调查,该案受害人朱令当时是知名学府清华大学的学生。中毒使她身陷残疾,而当局却从未找出谁是肇事者。 但是,这些呼吁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反倒是朱令这个名字很快就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被屏蔽,这也许是因为未能破案给政府带来不良形象,也许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朱令的前室友)据信是一名前高官的孙女。 无论这一网络审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反正人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向上述白宫网站。在那里,人们可以不受阻碍地谈论此案。更重要的是,朱令的那名曾被中国警方讯问、但随后获释的前室友,早已移民美国,因此中国网民有理由促请美国有关部门调查她的过往经历。 在上述白宫网站上,一项请愿只要在一个月内收集到10万个签名表示支持,奥巴马政府就会审议相关请求,并作出回应。有关朱令的请愿(具体内容是呼吁调查并遣返那名涉嫌投毒的嫌疑人)截至周三已收集逾13.5万个签名——要知道,这是这项请愿发起短短五天之后的数字。 考虑到法律和外交现实,有关朱令的请愿不太可能产生什么实质结果。但它至少很快产生了一个影响。随着有关白宫请愿网站的信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开,中国其他种种诉求的倡导者趋之若鹜。据记者最新统计,过去三天里发起了五项涉及中国的请愿。其中两项请愿敦促美国发动军事干预:一项是解放中国人民,另一项是解放香港人民。 另外两项请愿提出环境方面的关切:一项请求奥巴马要求中国在昆明停建化工厂,另一项呼吁评估四川省一家石化厂的安全性。 还有一项请愿是轻松性质的。“我们请求美国政府将豆腐脑的官方味道定为甜味,即加入糖浆或砂糖、红糖等甜味食品调味。”豆腐脑是一种黏糊糊的早餐食品,许多消费者喜欢咸的;但也有一些人喜欢甜的。 白宫请愿网站在中国网民中突然走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归因于中国的某些传统。封建年代,民众直接向官员陈冤、请求帮助,他们相信高层公职人员是公平公正的。这种做法延续至今,中国政府设有国家信访局,由其负责接收民间的请愿。 在人气颇高的微博服务——新浪微博(Sina Weibo)上,有人开设了“信访办公室主任奥巴马”的账户。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都流传着一张经过粗糙数字篡改的图片,图中的白宫变成了信访办公室,奥巴马则在审阅请愿书。 这个玩笑带有对中国国内政治的批评意味:假如中国人能从本国官员那里得到这样的关怀……中国的每一个省会城市都设有信访局,它们每年往往接到数以百万计的请求。那些觉得在当地得不到公正的人,还会把自己的请求带到北京的国家信访局。每年3月全国人大举行年会时,国家信访局都会面对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者。 担忧批评声音使自己脸上无光的一些省份,会花大气力阻止当地居民到北京上访,把他们非法关押起来,或者干脆一开始就不让他们前往首都。 “这与白宫的做法形成鲜明反差。”《茶叶之国》(Tea Leaf Nation)联席主编大卫•沃泰姆(David Wertime)表示,“这件事很有价值,它提醒世人注意到美国在数字时代拥有的软实力。”《茶叶之国》是一份关于中国的数字杂志。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明報 | 感謝港人捐款 擬來港就醫

【明報專訊】香港傳媒當年曾報道朱令中毒案,朱父透露,來自香港的捐款令他印象深刻,望透過本報向香港市民道謝。協助朱令的義工亦透露,正在考慮來香港尋找治療的可能性。 吳承之說,2007年前後,香港媒體報道朱令案,他很快收到20萬港幣捐款。「我印象很深,那天去簽收捐款,500元一張的收據,我整整簽了一下午,簽得手都痠了。」他希望本報向關心朱令的香港民眾轉達感謝。 朱令是鉈中毒個案中鮮有的存活者,其康復和護理都難尋參考病例。有協助朱令的義工開通新浪微博「@幫助朱令」,義工透露,有國外專家建議朱令前往香港查詢,他們也正在考慮,但對本港醫院的專長、費用等均不了解,希望有熟悉情?者能提供信息。而對於朱令父母要求警方公開資料的訴求,一名長年關注事件的資深義工認為,現在可能是比較合適的時機,「一路看下來有希望,但是變幻莫測,不敢抱太大希望」,他認為可透過媒體和輿論施壓,但最終能否公布還是要「看領導」。 明報記者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10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