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围观可以改变中国?
作者: 張鐵志 | 评论(8) | 标签: 时事观点 我从去年三月开始使用微博,在微博上和许多人共同在第一时间关注、甚至参与了在中国许多事件。一直都想分析「微博」现象,但尚未机会。还好,今年中国依旧不断有大事发生,而每一次大事,微博都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一次是七二三温州动车事故。 而微博的確发挥其对公共事务的主要功能:专家与网民在微博上提出各种对官方说法的检验,从事故原因到铁道部是否认真救人;人们在微博上痛责铁道部,呼吁要真相,並且沈痛地要求中国的发展应该要慢下来。 接著在七月二十九日晚上,当媒体在准备隔日头七的专题报导,却被迫撤掉各种纪念或者批评的文章。许多媒体记者和编辑纷纷把那些已经做好却无缘见天日的版面发在微博上,更多人激动地转发。 去年在中国,几乎许多社会热点都是由微博所引爆,或者在微博介入后出现重要转变。许多人开始相信:「关注就有力量,围观改变中国」但围观真的可以改变中国吗? 从乐观的一面来说,微博作为一个网路媒介,確实扮演了重要作用: 第一、打破资讯垄断。微博则提供了一个公民新闻的平台,或者让记者把媒体上无法发出的讯息在此流通。 第二、草根发声。在民主国家,公民权利遭到侵害有各种管道去表达,在中国当然没有;虽然中国民眾有「上访」权,但实际上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打压。而在微博上,一个草根民眾的故事却可能容易得到大量关注与转发。 第三、监督官员。在微博时代,地方官员一旦有违法乱纪之事,或者一旦说错话,就可能被广为周知,甚至后被辱骂嘲笑。微博平台因而提供了官员被公民监督的间接压力。 第四、促进公共意识与公民参与。这也是围观的最根本意义。在以往的脉络下,围观意味者冷漠。但在一个阻止人们关注公共事务的专制政权中,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就就意味著打破沉默,实践公民权利:不论是转发一个维权的讯息,或者转发一个对掌权者的质疑,就是一种集体行动。尤其在这个共同的平台上,人们一起转发、一起评论敏感的议题,会有消除恐惧的效果。 但当然,微博有巨大限制。首先其言论是被国家和营运商严格控管;更严重的质疑是,即使许多事情被围观、被疯狂转发,但到底真正改变了什么?李刚的儿子的爸依然是李刚;被谴责而失职的官员不久后又神秘地回到官场;钱云会的死仍然疑云重重;温州动州事件让铁道部引发天怒人怨,但最终依然不动如山。 的確,民眾宣泄再多的不满,若缺乏制度性的监督或者公民参与机制,仍然无法有效影响政治。尤其,果民眾没有把微博上的声音转为更具体的行动,民眾力量是很难彻底展现。 但是,社会变迁本来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每一个事件的爆发,就算未能真正在这个事件上查明真相或是实践问责,但都让公民对这些公共议题背后的结构、对於不负责任的政治权力认识更加深刻,也更有兴趣了解。微博確实有助於一个半成熟的公民社会慢慢成形。 因此;微博的围观或许还不能改变中国,但显然已经改变中国的公共舆论了。至於如何从舆论到行动,那是下一个问题了。 (本文原刊载於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收入本人即將出版的新书「民主在路上」)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8 个评论 張鐵志的最新更新: 与黄耀明谈音乐与政治 / 2011-08-12 15:36 / 评论数( 3 ) 中国知识份子的走向:与李敖大师商榷 / 2011-07-29 17:51 / 评论数( 18 ) 台湾民主的成就与限制—回应李凡教授的文章 / 2011-07-27 16:46 / 评论数( 3 ) 台湾的公民素质来自何处? / 2011-07-18 18:01 / 评论数( 19 ) 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的政治分歧 / 2011-07-07 00:42 / 评论数( 1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