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傅国涌 | 转帖:中國大陸熱議香港選舉

2011年11月14日 08:34:38    转帖:中國大陸熱議香港選舉 江迅     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大敗,前來觀選的中國大陸官員、學者大感意外,他們發現普選並不可怕,百姓可明辨黑白。對公民黨因脫離民意而慘敗,政治明星可一夕下台,印象深刻。     ——————————————————————————–     一個叫李鎮西的大陸人,十月六日香港區議會選舉那天,正好在香港,他上街不時看到一些人在拉票,看到不少競選廣告。他在騰訊微博上寫道:這讓我一下感到,什麼叫「一國兩制」,內地何時也能這樣選舉。正在內地舉行的基層區縣人民代表選舉,難見競選廣告,也難見競選拉票。這條微博跟貼數百條:「這次香港區議會選舉,有效提名候選人創下歷史新高。何時能真正直選特區行政長官?台灣早就直選了,大陸何時能跟上香港,甚至能趕上台灣,“實行了民主好處多”」。       不過,也有微博寫道:「在週日的香港區議會選舉中,泛民主派慘遭敗北,給香港民主派致命一擊。這次選舉是民主政治價值觀在香港的一次重大挫敗。中國內地的民主鬥士們,你們有何感想?你們悲觀不?」「民主派的一次失利,斷言為民主政治的失敗,似乎過於偏頗了。香港區議會的政治權力與政治功能都極為有限。在選舉中,選民更關心候選人是否有社區服務的經驗和成績。區議會選舉的非政治性特點,決定了其並非不同政治理念相互較量的重要場所」。       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的一批學者和情況搜集機構人員,考察了香港區議會選舉全過程。七日,來自北京的一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官員在與來香港考察選舉的多位北京學者餐聚時說,看來政治明星僅僅靠口號靠理念,是無法扎根選民內心的。激烈的抗爭路線與社會主流民意也越來越遠。十年內香港雙普選相繼實施,在整體政治格局中,如果缺乏地區依託,泛民主派很難與建制派抗衡。       香港這次區議會選舉,幾乎不見來自內地的傳媒採訪。香港大學教授、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錢鋼說﹕「記得四年前上屆選舉,內地媒體來採訪的記者不少,這次未見一人,倒是“準記者』,即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的學生活躍在現場,拍照錄影發微博。這對他們是有益的,因為內地真正的選舉,他們等得到。」       在北京的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長期關注世界各地的選舉,這次香港區議會選舉前三天,他就率領一批學者來到香港,考察區議會選舉全過程。七日,他接受採訪時說,香港區議會選舉,一批反對派政治明星遭遇滑鐵盧,泛民主派慘敗。包括民建聯、工聯會在內的建制派大勝,泛民主派表現不濟,建制派漁人得利,成為最大贏家,這出乎北京當局意料,來考察的內地學者原以為這場選舉平穩而波瀾不驚,沒想到還相當激烈。       他說,北京總是視普選為洪水猛獸。這次香港選舉讓北京看到一種希望:選舉並不可怕,普選並不可怕,百姓還是能明辨黑白。政府怕選舉,其實,從上層的角度看,只要把百姓的公共政策制定好;從社區的角度看,欺詐百姓的事少做,甚至不做,選舉就能贏得選票。正在舉行的北京區縣人民代表選舉,獨立候選人全軍覆沒,政府以各種手段,令他們一個都沒能成為正式候選人,何必如此恐懼,這說明政府心裏有愧,做了不少壞事,又不讓百姓說話。       李凡說,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派,特別是激進派慘敗。可見,不願跟政府談判,選民並不支持。人民力量上屆當選二人,今屆六十二人參選,僅一人當選,當選率僅百分之一點六,幾成笑話。社民連上屆當選四人,今屆二十八人參選,全軍覆沒,用香港俗語說「清袋」。這表明百姓不認同他們的做法,他們的言行難以得到選民認同。當下,香港人與內地人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香港人對特區政府有很多不滿,對中央政府在內地的施政也有諸多不滿,但他們並不希望與政府公開激烈對抗。民主黨上屆五十九人當選,今屆一百三十二人參選,結果四十七人當選,當選率達百分之三十五點六。民主黨只能算小輸,雖然平均得票率有所下降,下降了六點六個百分點,但主要是原本屬於民主黨新界東支部、專注地區工作的新同盟退黨而另起爐灶,令民主黨實力削弱,另一原因正是民主黨遭遇人民力量對撼和拆票影響,失去選票不是他們本身的策略問題。       李凡認為,選舉結果表明百姓不希望與政府鬥到底,民主黨在政改問題上與政府妥協,選民對民主黨還是給予同情和支持的。這次選舉結果表明,香港泛民主派亟需反思。香港百姓用選票表明,民主黨去年以來的策略是妥當的,與政府對抗到底的策略,香港人並不接受。公民黨、社民連、人民力量等黨派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要取勝,就不得不考慮,政治就是要妥協,不妥協不叫政治。       他說,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政客,玩政治很嫻熟,每提出一個方案,心裏都在想,我能退後多少,你能要到多少,雙方提出任何一個談判方案,實際背後想的是如何妥協解決問題。絕對不妥協,絕對走不通,香港泛民主派,特別是激進政客問題很大,只懂嘩眾取寵,吵吵鬧鬧,將社會攪得周天寒徹,永無寧日。過於激進,說明並不會玩政治,只能街頭運動,肆意煽動暴力手段已激發不滿,百姓以手上選票予以懲罰,可見主流社會排斥激進路線。       李凡認為,公民黨那批精英總把自己視為道德高地標準,在「外傭居港權」、「港珠澳大橋環評」兩大司法覆核上,他們是始作俑者,表現越來越偏激,造成香港社會嚴重分化,帶來無窮後患。因此深受困擾而終於在選舉中栽倒。在投票政治中,選民想的是自己切身利益。從某種角度看,公民黨的這批律師精英與內地維權律師有相似的一面,以維護法治人權為名,這邊,百姓與政府有矛盾,衝衝殺殺,鬥來鬥去,律師幫助百姓辯護,律師也加入百姓維權,加入後自以為高人一等,指導你,領導你,而又往往對形勢作出誤判。香港公民黨也有這問題。相對而言,香港民主黨就好多了,他們有根,知道百姓想什麼,去年在政改問題上作出妥協,百姓中大部分人不想與政府激烈對抗,那些不願妥協的所謂「政治明星」以為自己抓住了社會的根,選舉結果表明他們錯了。香港泛民主派需要作大的調整,重新考慮如何面對選民。       湯家驊、李卓人、陳淑莊、李永達等一批立法會議員紛紛敗選。他們相繼落馬,雖有各種原因,但相同的一點是他們疏於地區基層工作。李凡認為,這些「政治明星」都鬥不過紮根地區多年的新銳一代對手,與這些反對派明星對壘的候選人知名度其實大都不高,但在區內有政績,工作紮紮實實,甘於做瑣碎小事,服務社區民眾。為居民辦幾件實事,哪怕只是小恩小惠,也勝過那些一味高喊政治口號的政客。地區工作就是社區服務,服務草根,這方面,泛民主派遠遠做得不夠。大打政治牌,提出的政綱大多與區政民生無關,只是不斷製造政治話題,這在選總統、選特首時或許尚有效應。正在進行的內地基層人民代表選舉也一樣,許多獨立候選人也沒有明白這一點,空喊民主、自由、維權,地區工作乏善可陳,與廣大選民還是有距離。一些獨立候選人在微博上表現激烈,微博還只是知識人玩的,草根等一般民眾哪會看你的微博,他們看重的是你能為民眾具體服務些什麼。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學者張雪忠認為,對於此次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央政府應如何看待「親北京」的建制派的政治勝利?也許最不該有的想法,便是將建制派的勝利視為自身的勝利。對中央政府而言,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制定一種切實可行的憲政安排,以便既能滿足香港市民的普選訴求,又能確保國家主權不受挑戰。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的內部政治保持超然立場,應是這一安排有效運行的前提。       需要民主才能維護統一       張雪忠認為,在上述憲政安排下,香港的不同政治派別可以在無損國家主權的前提下,進行公平的政治競爭。對於香港的不同政治派別,中央政府完全可以採取不偏不倚的超然態度,並由此成為香港民主政治的守護者。香港政治生活的進一步民主化,肯定會對大陸的政治生活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對此,中央政府當然要慎重對待。但政治從來都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選擇過程。一個不能努力經受民主政治考驗的政府,遲早會發現,它實際上也無法有效地維護國家的完整與統一。■       【封面筆記】     衝破民主恐懼症心結     ·香港親北京力量尋回群眾路線,在多元化的政黨政治競爭中大勝,衝破北京的民主恐懼症心結。     ——————————————————————————–     沒有人想到,這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里程碑。香港區議員選舉,親北京力量大勝,以秋風掃落葉的氣勢,壓倒泛民主派,贏得民意支持。那天開票到凌晨四五點,成為香港政治的最長一夜,也意外地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前夜。       這些支持北京力量的選票,衝破某些北京領導人的民主恐懼症心結——不搞三權鼎立,不搞多黨制等等……香港親北京力量正是在多元化的政黨政治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巨大勝利。       這些巨大勝利具有巨大的意義:香港親北京的「建制派」不再是靠中央政府的「欽點」而取得權力,而是靠一張又一張的選票,贏得了香港社會的民望(mandate)。       而更重要的是,這次基層的民眾發揮了動員力量,投下了重要一票,讓建制派內部的票源展現了底層的心聲,也客觀上顛覆了親北京力量的財團路線,拒絕被地產霸權和金融霸權綁架。       這其實是回歸港共早在五六十年代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重視組織的力量,發揮中共「三大作風」的優勢:批評與自我批評、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對於陳婉嫻、鄭耀棠、譚耀宗等香港工運領袖來說,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曾爛熟於胸,但近年也一度在香港的親中陣營裏成為飄遠了的記憶。       因為早在八十年代香港,北京對香港回歸的策略就是全力拉攏大財團和大富豪家族,也因此消除了香港這塊殖民地長期以來的反共氣氛,為回歸作出了重要的鋪墊。但這也形成了中共在香港的工作忽略了底層的組織,工人的福利與權益都逐漸被淡忘。北京高官訪港,往往只是與財閥大亨握手言歡,不曉得深水?的「籠屋」為何物。這也和中國大陸近年的權貴資本主義發展同出一轍,彼此呼應。       但恰恰是在香港的地方選舉中,香港的共產黨勢力找回了老祖宗的法子,在組織戰中,必須深入民間,與老百姓共呼吸,凝聚群眾的力量,而不是空喊口號。而選戰和任何的戰爭一樣,不能臨時抱佛腳,而是要「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需要長期做好群眾的工作,急民之所急,才會贏得民心。這與泛民主派形成強烈對比。民主黨和公民黨某些政治明星空降地方,只有上綱上線的理想而不落實民眾利益,甚至是誤讀民意,在外傭居留權和大橋司法問題上,自鳴正義,與民意悖離,終至慘敗。       因而香港共產黨力量的成功,激勵北京政治改革。香港的勝選,展示用選票來贏得人心的光榮與夢想,煥發中共群眾路線再青春化的活力。香港工聯會的參選口號「撐勞工、為基層」,在議會政治的多黨競爭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中國大陸推動民主的政治工程,未來也肯定要面對真正全面民主選舉的洗禮,而不是當前的橡皮圖章「儀式」。香港可以,中國大陸也可以。香港選舉的贏家不僅是香港的選民,也是中國的十三億人民。■         上一篇: 温州最独特的是教会和商会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3) 评论数( 0 ) 0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独立候选人检测中国选举法

中国没有真正的民主。但中国人每五年也举行一次选举,虽然只是选基层人大代表。这类似于一种县或区级议会形式。原则上只有一党执政的共产党推出候选人来。然而,今年涌现出了很多独立候选人参选。 在北京老城区狭长胡同里,很多人居住在憋屈狭窄的空间里。退休工人郑威就住在这儿的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中。然而,今天早上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察已经封锁了进出通道,禁止任何人前去拜访她,其中也包括外国记者。 一群膀大腰圆身穿便服的人封锁了进出四合院的通道。他们这样做并没有给出官方声明来。但还是有一个原因。因为郑女士是一个独立候选人。早上她本想在她家中搞一个选举聚会,但被当局阻止。一天以后她在一家茶馆里解释了为什么她想在她所居住的老城区参选基层人大代表。 “我是一名退休工人。我用我自己的能力可以帮助老百姓办点实事。如果大家有困难,可以随时找到我。” 在她所居住的城区里就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人至今依然用燃煤来解决取暖,尽管用电取暖的改造工程早就应完成了。 “还有孩子入托的问题以及许多老年人家中无人管的问题,他们急需帮助。我想照顾这些人。我要竞选人大代表,我要为老百姓服务。” 郑威引用了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语录。精心打理的发型以及化妆使52岁的她看起来像一位商人。她属于一个正在中国发展壮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拿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去尝试作为独立候选人参加每五年举行的基层选举。目前已有20余位独立候选人宣布参加11月份北京16个区县的基层选举。民主活动人士何德普说道:“我想呢,还是一个市场需要的问题,今年站出来如此多的独立候选人。没有人事先组织宣传他们。它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八十年代初中国就经历过基层人大代表直选。实际上他们很少有什么影响力,而只具象征意义。理论上来说,只要有十位支持者联署签名就可参选。然而事实上,党决定一切,很多地方的独立候选人都备受压力。郑威就是一例,就在选举聚会为官方所阻止后还被警察拘禁了好几小时。  “我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但是我周围的人们是有压力的,大家要想投我一票,他们就得想一想,敢不敢投我一票。” 独立候选人在中国是一个小得可怜的少数派。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或许一百,或许几百。很多候选人开始借助网络,特别是类似于推特的微博,从而引起了公众更为广泛的关注。 例如杭州年轻人徐彦就定期将视频放到网上。他在网上解释了为什么要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尽管有网络审查,但人们还是可以把网络做为竞选平台。北京一家独立智库的负责人李凡说道:”在2006年的选举的时候,也有独立候选人,但是全国各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并不知道,大家也没办法知道。媒体完全不许报。但是这次人们利用上了微博和其它的社交媒体平台而将独立候选人的信息公布于众。候选人之间也可以藉沟通而相互予以支持。” 但是,官方也开始有所反应,有些地方已经开始针对候选人加大打压力度。其中有些人被捕,有些丢掉了工作,有些严重受挫后放弃参选。被称为”选举运动之父”的湖北活跃人士姚立法数月来就一直受到严密监视。他于1998年第一次参选并成功选入基层人大。然而第二次政府就不许他再参选了。这次成功希望依然很渺茫。在广东已有两名独立候选人成功获选,但在首都北京看起来断无可能。 在北京的胡同里,郑威正在思考着她的下一步行动。她知道,她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我觉得啊,要说竞选,他们肯定不会让我当上的。但是,我想通过这件事情,让他们看看,老百姓的决心,老百姓不都是糊涂人。我当得上当不上不要紧。将来,只要当上的人,我就告诉他了,如果你做的不好,那么就有人来提醒你、监督你。” 郑威自认为她并不是异议人士,也没有宣传鼓动人民起来举行北非那样的革命。她仅仅是在争取她的权利-不是党员也可参政的权利。 作者:ARD 编译:杨炀 责编:叶宣

阅读更多

法广 | 香港传真: 中国独立候选人的出现与困境

李承鹏说,「每一个公民都有监督他人的权利,特别是监督公众人物在公共领域的事务」,「一个公民社会,首先得从监督公共人物开始,一个公共人物,如果连监督都不敢接受,很快就会变成公共厕所」。网民表示,「李承鹏是君子。选这样的人当人民代表,我赞同」;「这才是脊梁敢担当。这才是爷们够坦荡。好样的李承鹏」。 北京学者﹑「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说,独立候选人出现引起地方政府不安。这要从基层人大选举谈起。人大制度名义上是中国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实际权力并不在人大手中,而是在党的手里,人大的权力是虚化的。所以在基层人大的选举中,所有代表都是各方分配和平衡的结果,由党的组织部门严格挑选,再由人大保证选举产生。这样一种选举制度,在政治学中被称为分赃制度,在中国也可称为奖励制度。独立候选人就是要打破这个已经分配好的名单,得到选民的直接支持选上人大代表。这种打破事先分配好的代表名单的做法,当然不会得到地方党、政、人大的支持。当局认为,不管什么人,都不允许打破既有利益分配和平衡的格局。由于选举已事先安排好,选举程序就不重要了,对政府而言,重要的是结果,即事先安排好的参选者能选上。而百姓对基层人大选举兴趣一直不大,认为是一个「被选举」的过程。 李凡还说,在中国大陆虽然选举的法律制度的框架已经出现,但是离法治化相去甚远。主要问题是选举程序的细节漏洞比较多,给操纵选举提供了空间;其次是由于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给选举必需实行双过半的原则带来了困扰,而且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造成选举的复杂性;第三,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待选举中大量涌现的贿选问题;第四是缺少法律援助的规定,选举程序不公平的问题没有办法在法院进行解决。 现在独立候选人出现,就发现选举制度和程序的设计漏洞百出,可被选举组织者操纵。以前,没有人关注这些程序细节,因为选举结果已经有了。这样的选举没有任何竞争性,徒有其名而已。现在恰恰因为独立候选人的出现,才使人们看到中国选举制度和选举程序的草率:这是一个漏洞百出、可以随意操纵的选举,离自由、公平、竞争的选举相差甚远。这样的选举被称为直接选举,是名不副实的。 法国国际播电台中文部特约记者史英强发自香港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广东五华创教育强县大量撤并学校 学生罢课抵制

继云南一些农村中小学撤并办学,导致部分学生辍学之后,广东五华县也因为撤并学校,引发学生罢课抵制。 中国的《南方农村报》9月26号报道,广东五华县今年启动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率先实施“创强”的水寨、华城等五个镇,今年9月统一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原有的132所中小学校整合为35所。但由于五华县属山区,村庄分布零散,学校合并后,导致一些学生上学路途困难。以湖华村小学为例,该校4-6年级的95名学生在并校后,要到4.5公里外的布美联校就读。布美联校不提供住宿,也没有校车服务,一些学生家长只能用严重超载的运猪车接送孩子上学。沿途都是盘山公路,安全隐患令人担忧。湖华村村民一度以让孩子们罢课的方式来抵制撤并。 本台记者周一晚间致电湖华村小学值班室,但电话语音显示这一号码已经暂停使用。记者又致电布美联校值班室,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无法了解详情。 从湖北到广东打工的刘先生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现在的中国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居住分散。他相信当局在各地撤并学校的初衷应该是好的,但是,刘先生强调,在学校撤并之前,教育部门及学校应该落实好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 “应该搞免费的车子接送孩子。自己家长去接送孩子到学校也不行。孩子自己走到学校,然后又回去也不行。” 刘先生表示,在中国,因为农村上学不方便,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时会把自己孩子也带进城里读书。但是,民工的孩子进城念书,却面临很多不公平待遇。刘先生说, “因为户口不在这里,学校就要高额的学费。主要的问题就不不能在这里参加高考。我的孩子从小学在这里读书,中学在这里读,如果你让他回去考他怎么考得了?很多教法都不同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如果一定要在农村推行“集中办学”,应该先把“集中乡镇”落实到位,鼓励村民走出大山,集中在乡镇居住。在北京的中国「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要让中国农民从世代居住的家园迁移,可能性不大。 “这个没那么简单,中国人有乡土之恋嘛。我这个地儿我熟悉了。完了你把我换到就是几十公里之外,那些地方我都不熟。农民离不开土地呀,你怎么弄呀?” 报道还说,五华县教育局领导表示,以目前县财政状况而言,要求政府或学校提供免费的校车接送服务并不实际。此外,湖华村家长们感到不满的还有布美联校的环境。到目前为止,这所学校没有校门和围墙,除了主教学楼,还有一些正在施工的建筑,操场和路面破烂不堪。李凡告诉本台记者,据他了解,目前中国农村撤并的中小学普遍存在通勤难、校舍简陋、住校难,以及伙食差等问题,李凡说,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我们的教育经费不够。比如用到修高速公路去了、修高铁去了,钱不用在教育上,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钱拨下来了,然后被挪作他用了。这也是个问题;第三个问题,钱批下来了但被浪费了。钱下来都是不透明的。钱花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问题越来越多。” 北京的学者李凡认为,只有国家加大在教育上的投资,并加强民众监督、把教育资金落实到位,才能让农中国村学生真正受惠于“撤并学校”的措施,从“有学上”变成“上好学”。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的报道。

阅读更多

张铁志 | 台湾民主的成就与限制

2011年07月27日 23:47:35 台湾的民主之路,不论是从威权到民主的转型过程,或者民主化开展至今二十年的实践经验,都被视为开拓了华人文化的可能性。     然而台湾战后六十年来的政治歷程,对不论台湾內部,或是台湾以外的朋友来说,都充满了不少迷雾或者不同的理解。这些错误或不同的理解,有的是基於对事实掌握的不確实,有的则反映了分析者的意识形態限制。     李凡教授这一篇文章却是相当准確地分析了台湾民主之路,以及台湾民主实践的成就与问题。诚如李教授所说,一般的肤浅理解是国会打架、「让子弹飞」的选举、或者台湾民主就是台独。而要拿这些问题来认识台湾民主,或者说华人不適合民主,或者说民主本身有很大缺陷,都是十分不妥的。     台湾的民主当然不是没有问题,只是恰恰不是这些最表面的症状。在我看来,台湾民主的问题在於缺乏更多公民参与机制的强化,缺乏对利益政治更清楚的规范,没有做好转型正义,没有建立起更强壮自主的公共领域(如健全的媒体),以致於这个新民主並没有促进更多社会平等,纵容了政治人物的贪腐行为,並让威权时代延续下来的政客与官僚仍然欠缺人权与民主观念等等。     总的来说,人们获得了基本的公民权利,但是这个体制在实质运作上然仍然是有利於掌握政治与经济权力者,不过,一般公民有空间去动员影响那些不利於他们的政策,或者在选举时惩罚政客。     李教授文章中唯一值得商榷之处,是提到2004年大选,连宋组合本来大有贏得选举的机会,但是或许是因为两颗子弹所以让阿扁险胜。这也是许多人相信的观点。两颗子弹或许真的改变了选举结果,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选前民调中双方的支持率就接近,並非连宋有大贏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所以两颗子弹所衝击到的几万票可以影响选举。     认识这个问题不只影响我们对2004年选举的分析。事实上,两千年之后,民进党的支持者逐渐增加(我在最近一篇文章分析了两党社会基础的改变),到2004年双方基本盘已经实力相当。2008年大选因为阿扁贪腐问题严重,加上马英九的超人气,所以绿营大败;但是从去年的五都选举到明年大选,两党又再度回到五五波基本面。也因此,现在谁都说不准到底谁將贏得大选。       (张铁志为政治评论家,即將於今年出版討论台湾民主的专书)     刊于南风窗442期「名家评刊」   李凡教授原文http://www.nfcmag.com/articles/3020 上一篇: 台灣的公民素質來自何處?   下一篇: 中国知识份子的走向:与李敖先生… 阅读数(3532) 评论数( 1 ) 1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