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

李彦宏(Robin Li)是中国的企业家,百度公司的创始人和现任董事长兼CEO。他于1968年7月17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李彦宏在百度成立之前曾在达内时代、信息景创投、网景等公司工作,1999年他创立了百度公
司。百度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主要提供搜索引擎、在线广告等服务。

李彦宏在其职业生涯中也存在一些争议话题,例如百度在搜索结果中出现了大量低质量的广告和内容,甚至有时候出现虚假信息,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

同时百度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遵守中国政府的网络审查要求。然而这些审查要求常常引起了国内外的争议,包括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和封锁等问题。李彦宏也因此在国际上面临了很多批评和质疑。

另外李彦宏在百度公司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但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隐私问题。例如,百度在其“百度脑”计划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可能会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和人权。这些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质疑。

中国数字空间收藏

人物馆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收录文章

圣荷西信使报:李彦宏给硅谷的建议:要在中国做生意,你必须和政府合作

原文: Chinese search exec’s advice to Silicon Valley: To do business in China you must work with the government – San Jose Mercury News 译文:圣荷西信使报:中国的搜索总裁对硅谷的建议:要在中国做生意,你必须和政府合作 作者:John Boudreau 作者邮件:jboudreau@mercurynews.com 发表时间: 2010年7月6日 04:45:48 PM PDT 更新时间: 2010年7月6日 10:32:01 PM PDT 译者:@xiaomi2020 校对:Andy Cheng( @adianch2010 ) 中国最大的网络创业成功案例的领导人有一些建议给想要进入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的美国公司——你得赶快,而且你得愿意和政府合作。 李彦宏是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百度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在接受《圣荷西信使报》的一次题材宽泛的采访时,他谈到了企业要在中国市场有所斩获所面临的挑战。这是自Google与中国官方因审查问题发生冲突之后,李彦宏首次接受美国报纸采访 。他要给外国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建议是,如果他们想要进入中国快速变化的、有着4亿用户的互联网市场,他们最好迅速行动。比如说,Facebook的CEO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已经谈到过要进军中国,虽然这家社交网络站点现在在中国是被屏蔽的。其他的硅谷巨头,比如说雅虎!和eBay都在中国市场上一蹶不振。 “中国政府仍然希望看到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来开拓中国市场,只要他们愿意遵守中国的法律,”李说。“我认为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的应当考虑中国市场。如果他们做得对的话,如果他们很有耐心的话,他们是有机会的。但是时间不等人。互联网市场增长迅速、竞争激烈。如果你不[很快]进入的话,你就会失去机会。” 在本周访问硅谷的时候,李彦宏说Google在3月份所作的决定,即停止在搜索中进行自我审查,并将中国大陆的用户自动重新定向到香港的站点,到目前为止为百度——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的业务带来了“一点”正面影响。 抓住市场 Google在中国按收入计算的市场份额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从35.6%下降到了30.9%,而另一方面,百度的市场份额则在同期从58.4%上升到64%。 Goolge可能不被授予在中国的经营许可,上个星期,它宣布在大陆的中国用户必须点击一下才能链接到它的香港站点。不清楚这种举动是否能够让中国政府满意,到现在为止,它还没有表示是否会更新Google于上星期到期的许可证。 Google不想在香港站点上进行自我审查,但是中国政府的审查系统为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用户屏蔽了从香港站点传回的政治敏感的搜索结果。在所谓的“一国两制”体制下,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其法律和规定有许多与中国不同,包括那些对互联网有影响的法规。 Google好像一名美国律师一样在和中国政府讨价还价,李说。“它们之间进进退退,这是过去从未发生过的事。我们不知道最后结果会是怎样。” “我认为的底线是一家企业不应该和一个国家对抗,尤其是和中国这样一个又大又强的,政府又非常强势的国家对抗,”他说,“你得尊重这一点。” 从互联网市场产生的收入来看,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相对不大。政府的审查体系是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的重要障碍,它们可能会被拖到美国国会一个 委员会面前陈述,他们是应该遵守美国的限制,遵守美国关于信息流动的规定,还是把用户ID信息交给中国政府。但是中国只有不到30%的全国人口可以上网,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对外国公司来说,其所蕴含的爆炸性的经济潜力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这是一个有着诸多挑战的市场,” Jonathan Zittrain,研究互联网和社会的哈佛伯克曼中心(Berkman Center)的副主任说。不过,“想要涉足这一市场的渴望也不言而喻。” “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倾向,现在,企业会建立合资公司,”Zittrain说。“他们占49%,中国企业占51%,这样不管发生了什么,西方公司也可以脱身。” 在采访中,百度的CEO还说他在为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找准位置。公司的代表们在米尔皮塔斯的招聘会上,对专长在搜索、计算机架构设计和系统架构设计方面的硅谷工程师们虚位以待。 “我们没有职位,”李彦宏说,他以前在Mountain View住过,在1990年代返回中国之前曾经是一位硅谷的创业者。“只要我们能找到好的工程师,我们可以提供职位。我们担心的是找不到足够多的工程师。在财务预算上我们没有限制。” 眼光投向中国之外 百度位列于日益增多的成功的中国企业之中,它们的眼光正越过国界。从中国移动到互联网巨头腾讯,一群中国企业都在硅谷开设了办公室。虽然李彦宏说百度还没有在这里设点的当前计划,他肯定也将眼光投向了全球市场。 “十年之后,我希望百度能成为全球化的技术强者,”李彦宏说,他是来参加今年的硅谷大会,这一大会是每年重要的企业家、政治和文化人物齐聚一堂的大会,周四在 爱达荷州开幕。这是一名中国的CEO首次被邀请参加这一会议。李彦宏说,“现在我们只在中国和日本有业务,五到十年之后 ,如果我们进入几十家市场,我不会感到惊讶。中国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我们可以用在这里挣到的钱来支持扩张。” Contact John Boudreau at 408-278-3496. 百度的招聘会 时间:周六,10 a.m.-4 p.m. 地点:米尔皮塔斯 777 Bellew Drive 皇冠假日酒店 百度茶点聚会:2-5 p.m.

阅读更多

李彦宏马化腾巅峰对话:全场引发37次掌声

由深圳市政府与数字中国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IT领袖峰会今日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超过80位电子信息及互联网企业CEO、投资家出席了会议。 作为峰会主论坛的压轴环节,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与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的巅峰对话成为全场最大亮点,几度将主会场气氛推向高潮。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场对话上演前不久,中国互联网刚刚刷新了两项历史,一是百度在纳斯达克的股价成功超越Google,打破了美国神话,另一是腾讯QQ 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人,而这两个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对话中的两位主角。这两位互联网巨擘间的顶尖对话一经公布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个环节也特意被主办 方安排在主论坛的压轴。而两位巨头的对话话题在午休期间就已经成为参会嘉宾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下午14:15分,在数字中国常务理事刘二飞的主持下,题为“互联网风云”的高端对话正式开讲。对话一开始,主持人就将话题抛向Google退出中国内地,互联网风云突起的焦点事件。对此,李彦宏表示,“有人担心如果说百度变得一家独大,会不会以后百度技术进步变慢了,会不会百度用户体验越来越不好,这个我认为是不会的。”李彦宏指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里,不断有新的机会出来,不断会有新的竞争加入,也不断会有创新出来。马化腾在回答该问题时表示,在中国做互联网企业或者任何企业都应该更加尊重和了解国情,我们看到确实有很多不良信息需要去监管,但是怎么样做或者怎么样还是有很多方法,这里面一定要找到平衡点。
在谈到企业国际化问题时,李彦宏说中国今天国力强盛,没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是说不过去的,作为处在朝阳行业的互联网企业,我们有责任去做这种全球化或者说国际化尝试,所以百度从几年前就开始做相关的工作。“必须要有全球的影响力才能够称得上强大,这一点我对中国有信心。”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两大巨擘妙语连珠,平均几分钟就会引起一次掌声雷动,全场共计有37次掌声,现场座无虚席,甚至不少人是站着聆听完了两位大佬间的对话,台下的马云也按捺不住,数次在台下参与讨论。在组委会的多次提醒下,原定四十五分钟的高端对话延长了近半小时后才在意犹未尽中结束。Similar Crabs: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的Google
《洛杉矶时报》:失去李开复的Google,中国之路更艰难
Google图书搜索的是与非
Google退出中国或是最后摊牌 百度股价大涨7%
华盛顿邮报:Google与NSA进行魔鬼交易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三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顶端新闻|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

更多文章总汇……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