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

贺卫方:改革本身就是改变国情

   改革本身就是改变国情——华商报改革访谈录6:著名法律学者、北大贺卫方教授纵谈司法改革   著名法律学者、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谈司法改革,学术界普遍认为,司法改革可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4月的一晚,贺卫方在西北政法大学上了一节课。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教授,闻讯而来的学生使得教室“爆棚”。演讲完,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也是他的博士生谌洪果副教授在激动之余,说了句:“我想,这个时代,贺卫方、韩寒这些人,真他妈的有个性!”瞬间,台下学生笑成一片。作家狄马玩笑点评说:“欺师灭祖,莫此为甚。”当然,贺卫方不这么认为,他欣赏这位不久前写了《我为什么不参评教授》一文的学生。师生之间在自由精神上的一脉相承,被许多法律学人艳羡。   52岁的贺卫方,无疑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家。多年来,在学术研究之外,他倾注大量心血于法治理念的传播,不遗余力投书传媒,在各地巡回演讲,深刻影响了大批中国公众和司法实践者。1998年,他在南方周末上发表《复转军人进法院》一文,那是他致力于社会批评的开始。他还一贯主张司法精英化,建议司法人员脱掉专政色彩浓厚的制服。回应他这个倡导的,是中国法官换上了法袍,用上了法槌。但贺卫方认为,器物层面的“专业化”,并不意味着司法精神的专业化。要抵达真正的司法专业主义,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多年来,一直潜心于研究和推动中国司法改革的贺卫方,也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将对中国司法改革的思考与困惑,一一娓娓道来。    1980年代的改革上下共识最明显   华商报:人们习惯以1978年为界,来看待中国的法治状况。你如何评价最近30多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   贺卫方:从1949年直到1979年,整整30年的时间,这个国家就是一部宪法,一部婚姻法。1979年之后,开始陆续地制定法律,这段时间的法制建设,和邓小平、彭真等国家领导人在“文革”期间深受“无法无天之苦”是分不开的。可以说,1980年代的改革,上下形成共识是最明显的,因为当时大家都觉得必须要从“文革”走出来。所以,1979年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1987年有了民法通则,1989年有了行政诉讼法,这些都是了不起的里程碑。到了1990年代,早期经历了几年彷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确定要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道路,而要建设市场经济,行政权力必须从市场领域退出,这就需要另一种权力对现状加以调整,那就是司法的权力。所以当时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但随着时间推移,规范越来越完备,执行却非常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家会发现,以前我们觉得制定出法律,就能够保证法律得到实施,但实际并非如此,这种情况至今令人焦虑。   华商报:何以解忧?怎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法治社会?   贺卫方:大家意识到,没有良好的司法制度的话,也仍然不能解决好法治社会建设的问题,于是就开始了司法改革。我个人也是在那时投身到当代司法制度的研究和对改革的推动中。这一晃20年过去了,回望起来,头十年,司法改革非常活跃,价值共识也比较清晰,那就是要提升司法人员的素质,要提高程序意识,通过诉讼模式的改造让纠纷的解决更加公正,法律的适用不能暗箱操作等,当时高法也提出司法判决要说理、讲理。在这个过程中,学术界普遍认为,司法改革可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很好的角度。   华商报:改革绕不开顶层设计,何以见得司法改革就比较容易?   贺卫方:我曾写过文章论证司法改革可能是一个惠而不费的办法。比方说,通过法官素质的提高,财政人事制度的变革,司法和行政的分离,以此最后达到司法权力的不断提升,公正程度的不断提高。这样,通过解决司法的问题,最终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其实,在我看来,政治不过是个权威和权利的分配问题,我们服从哪种权力,哪种权力能够对社会关系的塑造更有力量,这就是政治,如果人民越来越觉得需要依靠真正的司法,只要有公正的法院,其他的权力都不重要,有纠纷就到法院去,这样,就会走上一个良好的道路。但现在看来,这条路越来越窄。华商报:问题出在哪?   贺卫方:不解决司法独立性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就没办法提升司法的公正,反过来,司法自己想解决公正问题,但这种内在力量抵不过外部对它的干预。所以,老百姓也在这个时候被法学界“忽悠”得很厉害。媒体报道大案、分析案件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整个社会的公正程度并没有提升,司法的公信力没有提高,于是,百姓感觉有点上当了,法学界中间也有人开始觉得还是要回头求助于人治状态,比如要有一个好的领导,慈祥而富于洞察力,权力无远弗届。就这样,司法的地位开始每况愈下,司法改革不断受挫。一方面来自权力机构的改革动力越来越弱,在局部地区给人感觉有一种迹象,就是要把公检法的相互制约关系给破坏掉,就是要采用那种“成立专案组”、未审先判的模式,而且一切近乎于明目张胆。我们确实需要反思整个社会要往哪个方向去。在这个反思过程中,自然要考虑,作为政治体制改革一部分的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方向何在?    法官的社会表达只应在判决书上   华商报:2008年就有过中国司法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的说法,你和一些学者在媒体上还就此公开辩论过。   贺卫方:的确。中国是要走向真正的法治,但毕竟中国有两千年专制历史,历史上没有良好的司法,包括民国期间做的努力,最后在大陆没留下多少真正可资利用的资源和基础。而过去20年的司法改革,也曾有一些不同的改革路向,但大致上主流意见认为,司法应该去追求专业主义。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方说,中国政法大学何兵教授一直主张当务之急是司法民主化,我过去写过文章批评复转军人进法院,而他现在说要让人民群众进法院,让人民群众直接控制法官,才能提升司法公信力。而陈忠林教授则主张判决案件无需专业的东西,常理、常情、常识,用“三常”来判案,这样的主张,有时候也能赢得一些人的掌声,我觉得都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华商报:都知道你是司法专业主义路径的坚定支持者,主张司法的精英化。你认为司法的专业主义要怎么去实现?   贺卫方:所谓司法专业主义,或者说职业化,要体现在许多方面,比方说,真正把司法权力当做不同于行政权、立法权的特殊权力。首先,行使这个权力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训练,具有精湛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法律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第二,我们需要努力地让司法权力能够独立运行,不仅是说法院要独立于外部干预,也要在内部设定规则,保证每个法官的独立,这个时候就要分析法院内部的权力运行、权力架构应该怎么去设定。   华商报:你觉得法官的角色应该怎么设定?现实中,法官们对自己的角色也有很多牢骚,而民众则对法官普遍抱有不满。   贺卫方:特别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在法院里,有官职的人去干预普通法官行使权力。改革要让法院的权力和责任能够更好地合一,判案的法官绝对不可以说:其实这案件不是我判的,别看名字写的是我,实际上和我没有多大关系。现在有太多案件就是这样子,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要让权力归属更加清晰。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追究司法责任。接下来,我们需要去构造,如何让法院权力的行使方式走向专业主义。法官坐堂问案,必须是在基于证据和理论的论辩过程中产生一个结果。就是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打理论,这样一个水落石出、水到渠成的结果,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决策被攻击的可能,即使败诉一方的当事人,也觉得是因为自身证据不牢靠,而只好服从判决;而且,这种专业主义还要体现在上下级法院之间也必须是独立决策。上级法院要是参与到下级法院的具体审判工作中去,那上诉制度也就没有用了。   华商报:也就是司法人员必须要职业化?   贺卫方:是的,法治要求不同的司法机关,公检法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职业化的。同时律师在这样一个职业化的过程中,也能够特别深入地参与。因为,法院的专业程度如何?司法的过程是否公正?对于那些没有学过法律的人来说特别隔膜。比如法律上规定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没学过法律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含义。所以,随着法律职业化的提升,律师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于最大程度保障公民权利是特别重要的。   华商报:民众有一个疑惑是,在现有的环境下,大家担心法官如果独立,更加会胡来。   贺卫方:当然,我们都很忧虑法官的职业伦理问题。怎样的人,怎样的行为,才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法官?在一个法治国家,一个有严谨的司法专业主义的国家,即便不涉及经济贿赂,法官也不可以单方面接触一方当事人,这就是职业伦理的要求。现在,我们常有法官喜欢在媒体上侃侃而谈,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判决,这是非常不符合法官职业伦理的。因为法官所有对社会的表达都应该在判决书上体现,除此以外,不应该再利用大众传媒对案件发表观点。如果这些慢慢形成一些规范,也是司法专业化的一个方向。西方一些国家,法官职业伦理都是厚厚一大本,非常清楚地告诉你怎么去行使权力。假如我们能够做到真正独立审案,判决书的具名法官就是相关案件的实际裁判者,那将意味着一旦案件最终被证明为冤狱,承审并署名的法官就逃不脱干系,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跟冤狱和耻辱捆绑在一起。“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作为法官,谁愿意留下这样的坏名声呢?   华商报:不过,为防止冤狱错案,最近有地方法院推出法官责任终身追究制,好像颇受一部分人好感。你怎么看?   贺卫方:我坚决反对那些貌似专业化的所谓“改革”。我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司法改革必须按法理出牌。一些反专业主义的“司法改革”似乎在过去八九年间常常看到,越鼓捣花样越多。这个法官责任终身追究制,老百姓一听,说好啊,但他不知道,在现有的背景里,你越追究得厉害,最后就是大家攻守同盟,有错也不纠正,最后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改革推动过程需要某种硬心肠   华商报:对于司法改革,学界存在不少分歧,有一些学者希望寻求一种更稳妥的路子。   贺卫方:我总觉得在改革的推动过程中,有时需要某种硬心肠。也就是说,推动正确方向的改革,有一段时间情况反而可能会恶化,而不是一改革就变好,所以,要有对改革某种程度的耐心。但现在不少人耐心不足,有人认为需要妥协,要考虑被权力部门接受的程度,要考虑他们有台阶下。我认为,做学术的人还是要忠诚于真理,就是把研究结果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让官方决策不至于特别的混乱,逻辑混乱,步调混乱。否则,改革最后还是成功不了。当然,我个人认为学者也有分工,我经常被批评过于理想主义,过于追求纯粹。有人觉得应该做一些妥协和让步,只能根据国情来设计改革路线图,而我自己觉得改革就是要改变国情。有时候,我觉得就是要表达,如不能表达,就干脆不说话。   华商报:在今天的语境下,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反义词就是重返“文革”,不过,当下知识分子群体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分化和对立也很明显。   贺卫方:我始终不能理解,有些知识分子自己就经历过“文革”那么大的灾难,但他们对“文革”会说要“一分为二”,而这些人在很多大学生中间很有影响。我想,分析他们的心理,或许也能找到某种解释,比方说,现在仍然对“文革”唱赞歌的人,有些人可能是因为隔膜,比方说一些海外知识分子。又比方李敖,他大骂国民党、蒋介石,因为他受过这个苦,但对“文革”他没有切肤之痛。能够亲历痛苦的人,可能和没有亲历过的有差别,而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历过痛苦,但能够理解痛苦,并作出很好的理论分析,这种人更了不起。为什么说“文革”的悲剧会重演,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让年轻的国民看到“文革”的真相,巴金老人呼吁的文革博物馆迟迟建不起来。我觉得还是对历史要有真诚的反思,要用有形的东西告诉一代一代的国民,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10年的疯狂。例如德国人对纳粹的反思,非常重视。像勃兰登堡门旁边,黄金地段居然拿出大片土地修了犹太人纪念碑。现在有人说“赞颂文革”也是言论自由,对此我倒有点困惑,就像在德国你不能赞颂纳粹,这不属于言论自由的一部分。   华商报: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社会的智力库,不断言说对于社会的正确走向有利,今天的知识分子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个群体的声音?   贺卫方: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很少联合,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大愿意联合,这跟知识分子、学者的职业特点有关系。当然,知识分子会在某种程度上发现自己的利益或者敌人所在,比方说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候,美国的知识分子觉察到这对社会是个巨大的威胁,这时就会联合起来抵制,使得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没办法盛行太长时间,与此同时,这种抵制也让知识分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团队,是一个集团,但实际上知识分子很难以“集团”形式存在,最好的状态是相互争论,言论自由,大家都去影响社会,由社会做出某种选择。    律师能把民众不满纳入理性的轨道   华商报:谈谈公民社会对改革的意义。   贺卫方:中国社会从来都没有解决好中间社会的建构,除了国家就是人,人是一盘散沙,两千年来都是如此,所以说,我们是要跟两千年的历史进行抗争,我们也知道,像英国律师的职业协会,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组织,不受国家干预,他们反过来还蚕食国家的权力。17、18世纪,英国律师就垄断了法官的入口,法官必须是在律师这个行业里声誉卓著的人,这意味着民间的力量进入到了国家权力中间,国家的一部分权力被民间的逻辑所改造,这在我看来,就是公民社会,当一个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力量,国家就不可能为所欲为。   华商报:法律人在民主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可以把矛盾冲突限制在低烈度,温和前进。但现实中,律师作用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受到很大羁绊。   贺卫方:律师职业决定了必须要跟公权抗争。今天的中国,当我们蓦然回首,会看见律师们在“抱团取暖”的过程中,正不断展现自己的力量。律师固然会跟公权抗争,想方设法通过规范塑造国家权力,但另一方面也在用规范塑造民众的情感,把民众对政府的不满纳入到理性的轨道,获得一个合理的解决。所以,老百姓请律师打官司,最明显的标志意义就是他们对国家还是尊重的。这时你还能打压律师吗?法国的一个历史教训就是老打压律师,结果把律师逼成了大革命时代的领袖,律师那个三寸不烂之舌,在法庭上辩论是好手,煽动人那也很厉害,像丹东、罗伯斯庇尔,不都是律师吗?所以,我一直在直接、间接呼吁官方要改变对律师的偏见和成见。

阅读更多

夏小强:和五毛谈心谈美国

按:这是一位叫做夏小强的先生写的文章。文章首先以大量被遮蔽的事实告诉了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再以理性的视角分析、认识美国,而这都是大陆绝大部分人欠缺的。在黨化教育连篇累牍的灌输与掩盖中,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客观、公正、全面认识看待美国,包括不少到了美国的中國人:他们或者带着一种价值观顽固地与黨保持一致,认为美国就是个惟利是图的霸权主义国家;或者故意以偏概全地向人们传递对美国的观感,以为人们认识美国提供妖魔化的证据;还有就是以美国人自己批判美国的实例、观点告诉国人,没错吧,美国人自己都这么说(例如,美国人说美国打伊拉克就是为了石油)。可以说,凡是这样的认识、思维,几乎没有脱离專制政治的窠臼,或者本身就是一种專制思想,对民主还没有几码的领悟。也因如此,什么美国亡我之心不死啦!美国是台海分裂的罪魁祸首啦,美国想尽一起办法阻止中國强大啦,有一天美国会重燃战火以武力灭了中國啦,就成了普遍的中國人对美国的认知,包括大量接受大学教育的精英群体——每每想到这些,一股无奈与悲切顿从心底冒出,全身一阵冰凉。当然,美国也是有自己的利益的,只是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具有基本的公正标准,或者说美国是一个具有道德底线的霸权主义。也许,这一篇文章能够开启大学生们及其所有不知如何看待美国的人们一个广阔的视野。   一   近日王功权先生在微博上说了这样一件事:坐出租车回到住处,出租车司机的唠叨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他从北京堵车开始说起,说到执政黨的严重腐败,越说越气愤,最后干脆痛骂起共產黨来。我笑着插话,试着问他走民主道路行不行。他惊呼“不行”。他坚持说“中國只要一民主,就一定乱”。我问那怎么办,他说:“再熬几代人吧。”   我也有同样感遇,昨天和一位多日不见朋友聊天,这位朋友先是痛斥社会黑暗现状,怒骂共產黨贪污腐败不可救药,然后突然话锋一转说,最近唯一让他感到自豪的事情是中國终于有了航母,可以不受美国的欺负了,然后又痛斥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妄图称霸世界,为了石油侵略打伊拉克等等。我有些吃惊,要不是面对面和他讲话,在网上我一定会把这位朋友当成五毛。当我告诉了他下面这段美国进口石油的真实情况后,这位朋友只剩下吃惊茫然的表情。   美国是世界上消耗石油最多的国家,也是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以前一直以为中东是主要来源地、沙特是最大供应国。事实上美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是加拿大,输入石油是沙特2.7倍;第二是墨西哥,沙特第三。中东只占美国石油进口的17%。美国和加拿大有两千多公里的没有军队防守的边境线。与这么一个“利欲熏心,霸道蛮横”的国家为邻,加拿大人居然不害怕。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人把军队开进来,插上油管子直接把油抽回家,可比打伊拉克省事多了。   在网上和五毛们说话很生气,他们永远思维混乱焦点模糊。你说美国民主好,他说美国借钱多;你说美国人收养了大量中國孤儿,他说美国人杀害了伊拉克平民;你说美国今天人人平等,他说美国昨天还有黑奴……   看了王功权的微博,还有经过我和朋友的这次交流之后,我意识到过去我一直以为网上的五毛们都是装傻,现在我意识到可能这些五毛们是真不明白,很有可能是我错怪了他们,那么我就和五毛们谈谈心,谈谈他们深恶痛绝的美国吧。   美国第5任总统门罗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美国外交政策“顶石”的“门罗主义”。其核心思想是:反对欧洲列强殖民美洲,支持拉美国家獨立,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等。门罗时代是强权时代,强国扩张主要靠殖民。门罗主义客观上终结了美洲殖民时代。很难想像,没有美国对殖民者的强硬立场,拉美国家能获得獨立。   美国不打古巴,是美国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的体现,也就是维护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美国在近代的所有战争都不是为了领土和利益,而是为了正义。美国的出兵理由无非三个:1、有人入侵了别的国家,破坏了世界秩序。2、发生了人道主义灾难,必须进行干预。3、直接对美国的本土安全构成了威胁。   1994年卢旺达爆发80万人被杀的部族仇杀。美国因未及时干涉,受到非洲各国唾骂:“难道几百名美军士兵的生命比几十万黑人生命更重要?”结果,克林顿总统亲赴卢旺达道歉和赎罪。人不是美国杀的,美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何罪之有?因为,你有能力阻止犯罪却不阻止,就是一种犯罪。这样的高标准只有美国接受。   在清朝,美国第一个向清政府施压,要求中國实行信仰自由,并向中國派遣大量传教士,花费大量人力及资金建立了众多的学校。人家派军队他派传教士,人家挣钱他投钱。这些学校包括: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岭南大学等,共13所。   李鸿章在向朝鲜王妃闵妃传授外交经验时说:“要多依靠美国,美国这个国家与其他洋人国家不同,讲道理,重信义”。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说:“米人秉性醇厚,与中國常思效顺之心”。   庚子赔款中,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千多万两。后美国国会审核发现赔多了,决定将其中一半退还给中國。两国政府商定利用庚款设立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并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胡适、梅怡琦、赵元仁、竺可桢都是庚款留学生。   美国诚实地退还了多拿的庚子赔款,并在中國建了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协和医院及协和医学院。而英法日等国却把庚子赔款拿回本国作资金积累,去发展自己的经济了。美国认为多拿的肯定不是他一家,于是美国便向英法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跟着退还。最后,那些国家不情愿地陆续归还或免除了一部份赔款。   “一战”后,在被认为是强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凡尔赛公约》里,几乎所有列强都牵涉其中,但我们没有看到美国瓜分了谁。相反,美国主导了关于中國问题的《九国公约》,提出了对中國的“门户开放”政策。条约第一条是:尊重中國之主权与獨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   二战初期,日本为保住在华实力,避免与美国正面对抗。曾提出一个强国瓜分世界计划,即把全世界分为大东亚圈、欧洲圈、美洲圈和苏联圈。其中,大东亚圈自然是日本的,美洲圈则是美国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提出可以与美国平分太平洋霸权,保证美国的在华利益。被美国断然拒绝,要求日本停止对华的侵略!   日本侵华后,美国对日本予以经济制裁,禁止废铁、航空油等向日本出口,并增加对华贷款和援助额度,连续三次提供当时金额5千万、1亿、两亿美元的贷款。然后又对日本实施石油钢铁等战争物资的全面禁运,使日本战争机器无法运转。美国坚持日本必须从中國撤军,放弃甲午战争以来日本所掠夺的所有权益。   珍珠港事件前夕,在天皇的御前会议上,日本军阀判断,在侵华战争陷入沼泽、战争物资补给被美国人卡断、与美国和解又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如果维持现状就如同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发动针对美国的战争。如果美国为了利益,只要保持不干涉,或者只是口头上表示一下遗憾,劝大家克制。日本就不会去冒险打美国。   日本第一任情报局长冈崎久彦说:“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误判了形势,他们不了解美国这个国家。美国进行战争,从来不依据利害权衡和得失盘算,美国人打仗,从来都是依据道德和国民的好恶。”基辛格说:“美国认为实力外交不道德。美国的国际关系秩序标准是:民主主义、集团的安全保障、民族自决”。   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成立了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他们雄赳赳,气昂昂,来到中國“抗日援中”。在31次空战中,以5至20架可用的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國人民将永远记住这群勇敢的美国小伙子。   再来看看如今给五毛们发薪水的老板当年是怎样评价美国的吧: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民主颂》对美国是这么评价的:“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國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國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國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   “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自从世界上诞生了这个新的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从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世界还有希望。” ——摘录自《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在中國,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华盛顿的诚实,每个中学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与怛恻,杰弗逊的博大与真诚。这些光辉的名字,在我们国土上已经是一切美德的像征。……是他们,在我们没有民主传统的精神领域里,筑起了在今天使我们可以有效地抗拒了法西斯思想的长城。” ——摘录自《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我们共產黨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國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在庆祝美国国庆的今天,我们相信,我们的奋斗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胜利。” ——摘录自《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这些社會主義的伟大思想家和行动家,对于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及其在世界史上的进步作用,从来都是给予高度的评价的。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有其光荣的历史传统。……列寧说,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真正解放和真正革命的战争“之一。——摘自《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社论。   五毛朋友们,感到惊奇吧,你们相信这是你们老板当年说过的话吗?   三   中國是美国最大债主。于是五毛朋友们认为,要没有中國借钱给美国,它早完蛋了。既然美国处处和我们作对,我们为什么不把钱拿来建希望小学,改善人民生活,而非要借给它呢?这不敌我不分吗?另外,就算你要借钱给人,也得找一个信用好的国家呀。难道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你们认为美国信用最好?所以五毛朋友需要详细地了解美国。   拆迁是权贵对城市核心资源的掠夺。以旧城改造为名,把贫穷者赶出城市。以财富和权力重新划定城市的界限——有钱人住城内,穷人住城外。这是对公平正义赤裸裸的践踏。城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都有在此生活和谋生的权利。   在美国很多大城市现代化的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CBD旁边,都有一个脏乱差的旧城(Downtown)。由于生活便利,在那寸土寸金的地方穷人越聚越多。于是,逼得富人们开始纷纷搬走,到郊区去享受绿色田野了。这就是平等的权利,没有人用金钱和权力把穷人赶走。   洛杉矶的710高速公路,由于当地“帕萨地那”居民的强烈反对,隔几年听证一次都不能通过,50年都是1条断头路。当地人怕公路经过影响地产价值,所以市议会一直不同意。修公路有利于公共利益;不让建,有利于居民私人利益。在尊重私有财产的理念下,私人利益并没有因为公共利益而被侵犯。   美国康州新伦敦市因开发计划,需征用居民凯伦住宅,她就是不搬。官司打到最高法院,政府胜诉!但政府并没有开着推土机把她家碾为平地,而是把屋子整个搬到了市中心,还给了一大笔赔偿。此官司打了五年。期间,阻碍拆迁的凯伦安然生活,没被停电停水和骚扰。相反开发商因拖不起时间,只好取消开发计划。   美国也有国企,他们专干老百姓不愿干,又无利可图,但又必须有人干的事。把盈利的国企甩给老百姓,把不盈利的国企当包袱背起来,这是所有民选政府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国企正相反,只要不盈利的,不管该不该做,通通当包袱甩掉。只要盈利的,不管该不该做,统统抢过来不许别人做。这样的国企还不如没有。   在美国,谁都可以办电视台,但政府不可以。在美国,什么报纸杂志你都能找到,就是找不到“黨报黨刊”。在美国,什么人都可以找“小三”,但是政府官员不能找。在美国,谁的收入都可以保密,但是政府官员的收入必须公开。在美国,人民可以自由地生活、呼吸、表达不满。在中國,只有政府没有自由,被关在笼子里。   美国媒体也讲政治上的正确。你不能骂黑人和一切少数民族,你不能拿宗教开玩笑,你不能拿妇女开玩笑,你不能拿残疾人开玩笑,甚至你都不能拿胖子开玩笑。总之,你骂所有的人,骂所有的民间团体都是有危险的。但是,你只有骂总统是安全的,骂政府是不会惹来麻烦的。所以美国脱口秀经常拿总统和政府开涮。   在央视大肆狠批微博造谣的时候,美国几乎从来不辟谣。甚至对911是美国人自己派飞机撞的,这样恶毒的谣言也从不澄清,更不会去批判和禁止它。相反还允许它自由传播。当然,造谣者也从不担心自己会被抓。其实谣言对于有真相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危害。只有没有真相的地方才害怕谣言。   常识使我们知道:说别人自私的人,往往是自己自私。说别的国家都为了利益的国家,往往是自己只为利益。说世界上没好人的人,往往是自己不是好人。说世界上没有正义的国家,往往是自己不讲正义。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说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从美国回来的飞机上,我遇到一对美国夫妇,他们是来中國收养孩子的。我说:“你们最好挑一下,因为很多孩子是有缺陷的。”他们说:我们就是要收养有缺陷的孩子。因为正常孩子容易找到家,而他们不容易。“我不知道他们费力费钱那么老远来领一个傻孩子回去,难道也”别有用心“?扪心自问,我做不到。   有网友说,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石油,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拉登是人类的敌人,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权力只要不受制约一定导致腐败,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只有五毛不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共產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只有五毛不知道。   五毛朋友,你们是真不知道吗?   四   有网友对此文章的内容提出质疑和反馈,说光说美国好的地方了,为什么不说美国的缺点。我的回答是:美国有缺点,而且缺点非常多。那我为什么不说呢?因为都被美国人自己说掉了。他们说起来比我狠多了,即使《环球时报》的很多骂美国的文章,也是美国人自己写的。翻开1949年以后到现在的中國官方报纸,你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的对美国国内灾难遍地的报导和对美国政府罪行的控诉。另外,任何一个中國人不仅可以在白宫前骂美国政府,而且在政府需要的时候可以在天安門广场安全自由地骂奥巴马。那么这样,我还有甚可说的呢?   通常五毛朋友很少正视现实,他们视人民的苦难于不见,一味编织心中的梦想祖国。作为反例,他们必须搜罗世界各大文明强国的负面资料,以证明那些国家也不过如此,甚至更差。于是他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他们生活在一个全世界最牛的国家,敢和最牛的对手叫板。这种自我催眠,恰恰说明其对自己国家极度缺乏自信。   五毛有一种亡国奴情结,总觉得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黨的周围,因为只有它能保护我们。于是,宁愿不要民主自由也不做亡国奴。但我特别想问,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中國人,为什么一个个要往那个想让我们做亡国奴的国家跑?难到他们不害怕吗?   上个世纪40年代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大辩论,议题:美国是应该支持国民黨,还是支持共產黨?林语堂作为国民黨的代言人,说“共產黨只关心吃饭问题,他们不会治理国家”。共產黨的好朋友记者史沫莱特回击:你听过中國共產黨人跑到美国来享福吗?你见过有一个共產黨人在美国购置产业吗?“林博士顿时无言。如今,倘若史女士和林博士再生重新讨论同样话题,不知是何场面。   疑似中國五毛黨台湾分部支部书记的李敖先生说:一个好政权,就是不给美国人做走狗。可是李敖先生却不愿意生活在这个好政权下,宁愿选择生活在他称作“给美国人做走狗的”政权台湾。为什么?李敖需要两个政权,一个政权要允许他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确保他不被和谐,不被失踪。另一个政权要满足他和美国作战的变态心理,至于那里的人民有无自由不重要,反正他不在那里生活。   说一说和美国有关的朝鲜战争。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托管”。于是朝鲜南北都掀起了民族獨立运动。最后联合国决议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全朝鲜公平选举,成立统一的朝鲜议会。但苏联反对,禁止选举在北朝鲜举行。最后,南朝鲜在联合国监督下选出了李承晚当总统,北朝鲜在没有国际监督下,选出了金日成。南北正式分裂。   朝鲜南北分别建国后,在苏联和中國的帮助下,朝鲜迅速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实力上大大超过南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6月27日联合国通过决议,组成联合国军进行干预。苏联没有投反对票,之后却要求中國出兵朝鲜。   朝鲜战争不是中國和美国的战争,而是中國、朝鲜、苏联和联合国的战争。参战国家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日本等。战争的目的不是美帝野心狼要侵略中國,而是联合国不允许朝鲜破坏朝鲜半岛和平。   朝鲜战争中,中朝军队共伤亡63万人。其中,毛澤東的儿子毛岸英被炸死。志愿军被俘2.1万人。在战俘营,他们举行起义,控诉美军虐囚。美军很狼狈,只好接受人權组织调查,最后发现大部份指控不实。遣返俘虏时,在完全自愿和联合国人權组织的监督下,7,100人选择回大陆,14,000人选择去台湾和其它国家。   朝鲜战争结束后,7,100个志愿军战俘自愿选择回到了大陆。在经过短暂的欢迎后。他们便被送去了集中学习和交代问题。此后,大部份人被开除了军籍。等待他们是没完没了的审查,和历次政治运动的折磨。他们从此无法安然生活。而选择去台湾14,000名战俘,在改革开放后可以荣回故里,被当成台胞受到盛情款待。   五   9.11十周年,10年中,在恐怖袭击中遇难者的家人含泪告别逝去的亲人,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说,这种忘记痛苦的过程,“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9月11日,在纽约世贸遗址旁,人们聚集悼念遇难者,遇难者家属们依次走上台念出了全部遇难者的姓名,场面催人泪下。无一例外的是,遇难者家属的表情除了表现出悲伤和对逝者的思念外,只有对亲人和上帝的爱,人们的眼中竟没有仇恨。   美国的民众,牺牲者的家属,他们用的是祈祷,他们求的是上帝,他们呼唤的是怎样用善、用爱来应对这样的一个悲惨的悲剧的场面。记者在对纽约人采访时,不止一次地问起袭击之后,纽约人是否对穆斯林有仇恨,他们的回答竟也惊人地相似:如果恨的话,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2010年,建筑商计划在世贸双子塔废墟旁建立一所清真寺。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地都有人激烈抗议,认为这是往伤口上撒盐的举动。有人愤怒地大喊:“你们可以建清真寺,但请到别的地方去建!”但几乎所有美国主流媒体都无一例外地支持兴建清真寺。《纽约时报》更声称:如果一个国家拒绝多元文化、宗教和思想,这个国家将永远不会诞生出下一个 google。8月3日,纽约市地标保护委员会全票通过在世贸遗址附近修建清真寺的决定。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为此事做了一次演讲。他说:“政府应不应该禁止公民在自己的地产上,按自己所属的宗教信仰,建立宗教场所?或许别的国家会禁止,但我们绝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这里。如果我们容不下这座清真寺,我们就是在背叛自己的理想,背叛我们作为纽约人、作为美国人的身份。”   美国受到9.11恐怖攻击之后,一些地方出现了袭击和骚扰阿拉伯裔移民的个案。马里兰州的清真寺被人抹上涂鸦,一高中女教师便联络几个朋友在这座清真寺外为伊斯兰教徒站了一个礼拜的夜岗;俄亥俄州的伊斯兰中心收到了非穆斯林美国公民的捐款;许多不同肤色的妇女,穿上了穆斯林妇女的披肩和头巾上街,以表达她们对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的族群的尊敬和支持;9.11事件之后4天,一名穆斯林女学生戴着头巾和两个非阿拉伯裔的同学到先付款的自助餐厅吃饭,落座不久,女侍者走过来,23岁的穆斯林女学生以为“她要赶我们走”,原来女侍者是来退还30美元的餐费,并告知餐厅决定给她们提供免费餐。女侍者还说自己不愿意看到战争,对穆斯林女学生勇敢地穿着民族服装而感到骄傲。女侍者一离开,女学生就哭了……一位巴勒斯坦裔医生说。9.11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五,他去清真寺祷告,内心的疑惧却挥之不去,害怕被人辱骂,等他到了清真寺,发现门口集结着五十多个基督教的牧师与教徒,他们打着表示团结和联合的横幅……这位巴勒斯坦医生说:“他们令我感到安慰和看到了和平。美国的强大不在于她的军事和科学的领先,而在于珍藏于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民心中的伟大精神。”   当时,在9.11突然发生之后,纽约市长朱利安尼马上开始全面的部署而且疾步向世贸大厦前进。他如果是早去几分钟或者说世贸大厦其中一个晚倒几分钟,那他可能突然被倒塌在里面。另外,朱利安尼当时调动了二十多个单位的消防队员进入大楼,第一时间进行抢险,结果在大楼倒塌的时候343名消防队员死在里面,后来这个NYFD就是美国纽约消防局的一个代号,成为了一个英雄的象征,还有很多的警察也牺牲在那里面。   世贸大厦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一位在世贸大楼工作的幸存者叙述了当时的情景:袭击发生后,公司的消防负责人来通知大家,赶快按照消防演习时的应急方案,尽快离开大楼。于是,立即跑到紧急疏散楼梯,楼梯很窄,只有并排站两个人左右的宽度,只见楼梯上排成一字行的人流,有条不紊地向楼下走着,每下一层楼,都有这一层的消防负责人或公司的最高责任者组织指挥着自己楼层的疏散,不用动员人们就纷纷让女性和老人先下,即没有争先恐后,更没有抢道挤占楼梯的行为,楼梯的一边始终畅通着,以便消防员和紧急救援人员上下,消防队员们则是逆向而上,到各楼层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们,带他们撤离。由于大家的镇静,使许多人几乎错觉为又一次的消防演习,也由于现场良好的秩序,使得半个多小时后大楼倒塌之时,大部份人已撤离,包括一位腿脚不便,坐轮椅者也被同事们扛了下来。牺牲降到了最少约2,500人左右,其中300名是坚持到最后而光荣殉职的消防队员,还有负责指挥来不及撤离的领导们。   我们看到9.11以后,后来有2003年的大停电,不管美国发生什么大的危机,这个社会总会出现友爱、互助、奋不顾身这样无数的英雄人物的表现。首先是一种西方的文化,再就是美国的这个制度,美国的制度它是以在人类目前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实现了公平和公义,所以人们觉得去帮助人和被帮助都是值得的。   有五毛朋友经常说,为什么美国受到恐怖攻击而不是别的国家?这个答案很简单。在一个社区里边如果有行侠仗义的人,总是去跟黑帮做斗争,而黑帮是扰民、害民,而行侠仗义的人去打击黑帮,当黑帮要报复的时候,他当然不是报复普通人、不是报复那些明哲保身的人,报复那些吞吞吐吐的人,他是去报复那些行侠仗义的这些勇士。当受到报复的时候,受到罪恶集团报复的时候,美国是首当其冲的,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有一部9.11当天纽约人自发用船救人的短片,催人泪下。下面是这部短片的文字部份:   “9.11早晨,世贸大楼倒塌,几百万人四散奔逃,几十万人跑到曼哈顿南端,这才意识到曼哈顿是一个岛,他们被困在岛上。   船长文森特。阿多利诺:人们感到无助,那是最痛苦的感觉,在陆地上能怎么办呢?大楼塌了,人埋在下面,有消防员、平民。我回头跟老婆说:“我得去做点什么。”她看着我说:“你能做什么,你疯啦?”“我要开着船去曼哈顿救人。”她说:“他们再袭击怎么办?”我说:“那我也没办法,但是我得做我应该做的,谁也拦不住我。哪怕救下一个人,就少一个人受罪,少一个人死。”   船在纽约人脑海中排在后面,一百多年来,船第一次成为进出曼哈顿的唯一工具。   纽约水道船长柯克。斯雷特:是人的本性吧!看到人们求你让他们上船,你不能不管。   拖船工程师罗宾。琼斯:我在水上工作了28年,从没见过那么多船一起出现,就一个广播马上就来了。   几百艘船驶过洒满阳光的水面,驶向纽约市,驶向危险和未知。   船长文森特。阿多利诺:有家庭主妇,也有高级主管,每个人都互相帮助。四个商人拉上来一个老年妇女,还有她的导盲犬,是德国牧羊犬,就把她像冲浪板一样抬起来,抬过栏杆。   拖船工程师罗宾。琼斯:人为的计划根本不可能那么迅速那么快。   船长文森特。阿多利诺:不是训练出来的,那天就是人们做自己该做的。   拖船工程师罗宾。琼斯:人们会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些人让我看到,美国人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在一起。   9.11船运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上疏散,超过二战时敦克尔大撤退,那时33.9万英法军队在9天内撤离。9.11那天,近50万民众坐船离开曼哈顿,用了不到9小时。”   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道:9.11不是美国和拉登的战斗,而是文明和野蛮的战斗。那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2,996名普通人遇难——其中有很多我们的中國同胞。那一天,当世界为美国悲伤的同时,也有很多人狂欢痛饮,他们漠视那些消失的生命,只为了满足内心变态的反美快感。人类是以价值来寻找家园的,那一天,我愿意自己是美国人。   那一天,我也愿意是美国人。五毛朋友,你们愿意吗?   六   凤凰网911十周年策划,采访一毕业大学生,问,对911怎么看?他说,很高兴,因为是霸权主义,跟美国对着干的都是英雄。再问,如果让你去美国愿意不?他回答,我喜欢美国,马上去留学了。最后问,对未来憧憬如何?他笑着说,能不回来就不回来!   这就是经过几十年政府洗脑宣传教育后国人的现实表现。很多国人一边羡慕着美国,一边嫉妒着美国;一边骂着美国,一边梦想移民美国;一边说美国霸权主义,一边梦想自己能称霸世界。这就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本身既无法给人类带来能够幸福的价值观,也没有能力为世界贡献先进的科学技术,一群70多岁的老人,领着一群盲目自大的屁民和愤青,靠意淫过活。   昨天“叁個代表”芮成钢刚刚勇敢地质问嘲笑骆家辉“坐经济舱是不是因为欠中國钱”。很多人对中國借钱给美国很不理解。其实不是借钱,是存款。我们把钱存在美国。为什么要存在美国呢?因为那是我们能够找到的信用最好、利息最高的银行。我们害怕吗?当然不怕,因为那家银行从来没有倒闭过。要真害怕早把钱取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指责人家呢?因为是需要。谁的需要?黨的需要。   我们的CCTV4可以在美国随便看,我们的国家形象广告可以在时代广场随便放,我们的孔子学院可以在美国随便开,我们的五星红旗可以在美国随便飘,我们的红歌可以在白宫随便弹,我们的反美爱国游行可以在美国随便游,我们的《中國可以说不》可以在美国随便说,我们的《中國不高兴》可以在美国随便印。   我们要防堵一大堆西方东西,西方价值观、西方敌对势力、西方霸权主义、西方文化侵略。我们的防火墙全世界最先进。但很奇怪,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西方要抵制东方价值观、东方敌对势力、东方文化侵略。我们的CCTV4可以在美国落地,《建黨伟业》可以在美国公映。这说明了一个真理:有自由的地方不用防火墙。   央视天天报导伊拉克有路边炸弹爆炸,有美军遇袭,可是央视永远不会告诉中國人民:萨达姆统治时期的2002年伊拉克人口2400万,人均GDP仅为625 美元。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2008年人均GDP达298九美元,2010年人口3400万,人均GDP达3758美元!   在美国,一次重大事故就能改变历史:1911年3月25日的三角内衣公司火灾。146名男女工人死亡,大多数是16到23岁的姑娘,最小的仅14岁。三角工厂事件不仅促使了美国对血汗工厂立法,后来更被写进美国中学历史课本,成为美国现代主流价值观的一部份:生命的价值重于财富。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把种族隔离时期的“白人专属柜台”搬到展览现场,让国民牢记这个国家曾经的耻辱。他们还展览了当年对印地安人的战争,美国内战,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等冲突。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国民,让他们去判断是非。这是美国对待历史的态度,它展现了国家的自信与坦诚。   美国的宪法不是写在纸面上的骗人的原则。而是可以用来作为起诉和判决依据的。违反宪法的法律将被判无效,违反宪法的判决将被推翻,违反宪法的政府行为将被追究。所以,写在宪法上的权利,每一项都将通过最高法院的判例得到保障,它是国家对于人民的庄严承诺,它是用来真正保护人民而不是欺骗世界的。   美国宪法共7条:第1条讲国会怎样建,用来干嘛?第2条讲总统是什么,谁能当?第3条讲法院干嘛使?前三条确定三权分立。第4条讲州与联邦关系,不能以上欺下、以大欺小。第5条讲宪法以后要改怎么改。第6条讲联邦和州政府都要视它为最高法律,忠于它。第7条讲四分之三州通过后生效。简单七条,稳定美国两百年。   美国两黨也开代表大会。四年一次,在各城市轮流举行,一般选择室内体育馆,由各州黨组织推举代表,大家欢聚一堂,选举黨的总统候选人。所有黨代会的费用全部由政黨自己筹集,国家不给一分钱。每次黨代会,场外的示威活动是一大景观,通常示威者人数远远多于黨代表。可以说他们是不请自来的非正式代表。   美国民主黨的黨徽是驴子,共和黨的黨徽是大象。1870年美国漫画家纳斯特画了一头驴登在《哈泼斯周刊》上,以讽刺当时北部反对内战的民主黨人笨得像头驴。后来他又画了一幅摔倒的大象,代表不满共和黨总统格兰特执政的选民,讽刺共和黨又大又笨。没想到两黨竟然就将驴和大象拿来作为本黨的代表动物了。   美国共和黨和民主黨可以随便加入。只要你登记选民时勾一下就行。不要交黨费,黨也没什么决定要你服从,没什么纪律要你遵守(守法就行),没什么秘密要你保守(又不干坏事),更没什么东西要你牺牲。当然,你也不用对黨忠诚,可以随便叛黨,也可以随时回来。领导一个超级大国的政黨居然那么不严肃。   美国是历史上总统遭暗杀最多的国家,共有8位。他们是林 肯、加菲尔德、麦金莱、肯尼迪、杰克逊、富兰克林,杜鲁门、福特、里根。其中前4位不幸身亡。但政府并未藉此搜缴武器,限制人民自由,大举实施维稳。因为美国人知道,这是民主的必然代价。民主的目的主要不是用来保护领导人,而是用来保护老百姓。   1998年印尼排华,1200多华人惨遭杀,1000多妇女遭强暴。某负责任大国表示不干涉别国内政,并在国内封琐所有相关消息。最后,在美国武力威胁下,印尼当局才收敛了迫害华人的兽行,事后印尼华人打出“宁做美国狗,不做中國人”的条幅。   很多人为苏联解体唱挽歌。但殊不知,苏联7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对外侵略扩张(包括对中國),对内鎮壓异己的历史。在冷战期间,它是以專制对抗民主的邪恶中心,而我们却把一个占领我们大片国土的国家视为同志加兄弟,把一个不但从未侵占过我们一寸土地,还帮助我们打赢抗战的国家视为敌人。   如果你说中國不好,可能被视为西奴;如果你说美国好,就会被视为美狗;如果你说不想做中國人,想做美国人,你将是十恶不赦的汉奸。但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只是悄悄把中國国籍变成美国国籍,你将会是一个成功人士;若你同时能献身于主旋律文化,教导中國人怎样才算爱国,你就是一个海外赤子了。   最让人寒心的,不是贪污腐败,不是强拆,不是高房价,不是股市,不是层出不穷的惊心罪案,而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们,见怪不怪的纷纷告诉你,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你改变不了,习惯就行了。更可怕的是,等习惯以后,谁想要改变,他们还跟你急!   真正的母亲不求孩子回报她,更不会强迫孩子天天唱歌赞美她;真正的母亲总是把好的东西省给孩子吃,而不是自己把好吃的全吃了,把残羹剩饭给孩子;真正的母亲为了保卫孩子可以献出生命,而不是老让孩子为自己去打架。真正的母亲听得进孩子的批评,不会孩子一骂她就把孩子关起来。真正的母亲只有一个。   多少年来,他们一直把“西方国家”当做贬义词灌输给我们,他们告诉我们美帝是最坏的。但当我们长大后,却发现他们的子女在西方国家,他们的存款在西方国家,甚至他们的退路都在西方国家……留在这里的,只有从小以来被洗脑被欺骗得不成人样的我们。   五毛朋友,你听明白了我的这番苦口婆心了吗?衷心希望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包括能明白真相的五毛朋友。   作者:夏小强 相关日志 2012/05/04 — 谁在拙劣表演呢? 2012/05/04 — 明報:陳光誠﹕被美騙離使館 盼搭希拉里專機離國 駱家輝否認逼走陳 2012/05/04 —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往美领馆跑? 2012/05/03 — 美国国务院官员就陈光诚一事举行通报会文字记录稿 2012/05/03 — 德国之声:陈光诚:我想登上希拉里的飞机 2012/05/03 — 《时代周刊》陈光诚事件:美国否认陈光诚声称的胁迫 2012/05/03 — RFI:美国国会今天将举行紧急听证会讨论陈光诚案 2012/05/03 — 美国驻华使领馆在推特上为“交易”指控辩护 2012/05/03 — 曹长青:从陈光诚事件看美国的耻辱 2012/05/03 — 美国之音:为何转念欲出国?陈光诚所言惊心魄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戴建业:瞧,这世道(二)!

戴建业:瞧,这世道(二)! 进入专题 : 微博    ● 戴建业 ( 进入专栏 )       这世道天天都让人瞠目结舌,事事都让你拍案惊奇,站在人生边上,处在社会边缘,打开新浪微博,天天都是好戏连台。前几天发了博文《瞧,这世道!》,没想到两天以后又可以出《瞧,这世道!》的续集,谁能说我们的和谐社会不是日新月异呢?          (一)大官和大款“哄着自己玩”,穷人和贱人“逗着别人玩”。          (二)过去,台湾的乡愁在大陆。现在,大陆的乡愁在台湾——前者是对故土的怀念,后者是对文化的认同;前者是对民族血缘的寻根,后者是对社会理想的期盼。     @黄奎HK-art :@熊培云:过去,台湾的乡愁在大陆。现在,大陆的乡愁在台湾。—— 前者是对过去的乡愁,后者是对将来的乡愁。          (三)李敖先生这两句话虽然俏皮,但他说的全是过时的老黄历,未能揭示今天中国社会的真相——弱者,活得艰辛,死得窝囊;强者,活得嚣张,死得风光。     @天涯乔木:【李敖的一句话】我对李敖言论一向是持有不赞同,不反对的态度,但刚才看了他的访谈录,觉得有两句说得实是精彩,如下:“弱者,不得好活,强者,不得好死”。非有人生历练与智慧者不能出此言。          (四)拼爹口占三首:     有奶便是娘,有权便是爷。能力是浮云,成功靠拼爹。——其一     有爹便拼爹,没爹拜干爷。暴富路千条,谁说不和谐?——其二     名爹皆国产,特殊流水线。原料是权钱,屁民靠边站。——其三     @杨不坏 :【国产四大名爹】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国产四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总有一款你伤不起,拼不起。(@生活周刊 )          (六)厅堂里要像母亲那样温暖慈祥,床上又不能像欲女那样放纵淫荡,万种风情绝不在其它男人面前展露,仪态万方却笑眯眯地下厨房——这是恋母情结的呓语,是嫖客的梦幻,是穷光蛋的妄想,是阳痿者的一厢情愿。     @书香数缘:极品女人:男人真会做梦哈     @智言趣语:【极品女人的八大特征】 1、有阴柔之美;2、有慈母情怀;3、风情万种却不轻浮;4,仪态万方却不傲慢;5,善解人意,懂得男人,呵护与疼爱自己所钟情的人和孩子;6、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7、衣着整洁、清爽,充满对美的追求与热爱;8、脚踏实地,又有浪漫情怀。          (七)看了这幅美国总统抚摸受难者名字的照片,你很快就能理解美国为什么如此强大,美国人为什么如此爱国。这辈子不能移民,下辈子就投胎吧。做一个美国人,活得尊严,死得高贵!     @芒果新闻:【即使10个10年,国家也不会忘记你】—今日,奥巴马触摸911遇难者的名字          (八)“君无道,臣走他国;父无道,子走他乡。” 只要在自己的祖国享有公平的机会——譬如用不着教育移民,在自己的祖国有基本的安全保障——譬如用不着家家窗户装防盗铁栏,在自己的祖国能实现自我价值——譬如读书人用不着为了课题到处磕头,有几个人愿意千辛万苦到美国去陪山姆大叔吃汉堡包呢?自然生态破坏了,鸟儿就飞往它处;社会生态变坏了,国人就将移民外国。鸟类如此,人类亦然。          (九)活,艰难;死,冤屈!——屁民是死是活?活,很累;死,很贵。——屁民死活都难!     @李蒙记者 :“911”十周年,我在石家庄,参加聂树斌案的研讨会。@贺卫方 握住聂树斌妈妈的手,两人是第一次见面,聂妈妈情绪非常激动,老泪纵横,痛哭失声。她一直在说:“你要帮帮我,帮帮我,老百姓跟法院打交道太难了,太难了!”          (十)谈到水、空气、食品、环境,我觉得我们民族在进行慢性自杀,除了偏远地区,你找不到一条清澈的河流;除了深山老林,你闻不到清新的空气;除了人迹罕至的地方,你找不到没有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除了外国进口的食品,你吃不到安全放心食物。鲁迅曾说“救救孩子”,现在应该喊“救救中国”!     @主持人杨锐 :无论何时何人谈论水危机,我发现身边的网友都不及谈论腐败和其它的社会和政治议题那样敏感。这种麻木让我很尴尬!水污染,水匮乏和水的使用率将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威胁。而我们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十分普遍。与日本岛国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相比,我很抬不起头来。他们有十足的理由嘲笑中国人傻冒。          (十一)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用和欺骗,教育中充满伪善谎言,社会上缺乏公平正义,为了钱可以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可以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可以在馒头中加有毒颜料……有信仰的民族,可能失去信仰;没有了信仰的民族,失去的只有人性;连人性的也没有的民族,最后就会连兽性也丢了——变得“禽兽不如”。          (十二)对自然我们无处不破坏,蓝天、碧水、青山,只能到童话和图画中去寻找;对文化不是篡改就是蹂躏,古城、古镇、古迹,都只保留在历史教科书中。我们的历史任务好像就是把神州大地弄得不堪入目,就是要把文明古国弄得没有半点历史感……          (十三)中国人自杀也要“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懂得欣赏自杀的过程,自杀者简直就像喝酒,连杀十刀还不愿意毙命,到十一刀才算是过瘾。自杀也自杀得如此有个性,谁说中国人没有原创性?身在武汉,身在湖北,身在中国,倍感荣幸!     @杨恒均的微博 :继湖北一官员自砍11刀,终于自杀成功,湖北襄阳市官员曹新权又挑战极限,先是挑断了自己的脚筋,然后再去坠楼“自杀”。目前家属不相信公务员们屡创奇迹,去抗议了。老杨头:不管你信不信,我都转了。我的老家湖北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有,难怪一百年前的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由那里开始。小心了。          (十四)丘吉尔真是一世伟人,不仅是二战的三大巨头,指挥千军万马与法西斯决战,而且还是才华横溢的作家,趣味高雅的艺术鉴赏家,他懂得“上帝的艺术品”只能远远地欣赏,不可占有,更不可亵渎,不像今天天朝有些公仆包了二奶还要包三奶四奶五奶,当然,这些被包的二三四五六奶们也不是什么“上帝的艺术品”。     @世界解密档案:1945年伦敦,在一场盛大的社交活动上,一个窈窕轻盈的身影吸引了英国首相丘吉尔。随从善意地提醒首相:“以您的身份,完全可以主动结交她。”丘吉尔却以少有的柔情说:“不,那是上帝的艺术品,只能远远的欣赏。”他说的正是费雯•丽。          (十五)我们国家那样伟大,我们社会那样和谐,所以不能有红灯区,只能有发廊、按摩店;不能有妓女,只能有小姐;不能有失业者,只能有下岗工人;不能有游行示威,只能有聚众闹事;不能有儿女情长,只能有“阴毛部长”;不能有贪污腐化,只能有裸官外逃……     @哲思0203:色情】一个搞色情都很虚伪国家。一方面不许色情网站、色情刊物、色情影像存在;一方面成人用品店开的满街都是,苍井空微博粉丝近五百万。一方面禁止各种卖淫嫖娼,色情按摩;一方面“日记门”、“摸奶门”、干爹干女儿层出不穷。好好的男欢女爱,到了中国变得猥琐不堪。精神下流比肉体下流更可怕。          (十六)“无奸不商”自古皆有,“无官不商”出自天朝。天朝科学只知道抄袭,技术只懂得山寨,但在“无官不商”上多有创新,在“无官不贪”上更登峰造极。     @余胜海 :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有限公司策划运作的“中非希望工程” 一下子风生水起,迷雾重重。在官商不分情况下要赚大钱,早已不是无奸不商,而是“无官不商”。从媒体揭露出来的内幕和卢俊卿的种种谎言来看,这个工程不过是在玩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是以“慈善”之名行“敛财”之实!          2011年9月12日      进入 戴建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微博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语言学和文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5240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阅读更多

潘采夫 | 王小波:我喜欢的一个理科生

2012年04月13日 17:10:13     (刊于《东方早报》)   在追看一部政治肥皂剧,麦克白,夫人,门客,管家,谋杀,权力,王位,各种谣言大爆炸,让人不亦乐乎,彻夜沉浸其中,不知今夕何夕,直到看到有人开始纪念,才想起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15周年了。       我这一代小村、小镇、小城出身的70后,由于小时候受的教育不好,没怎么读过书,高中刚开始有点醒悟,大学才想起读点好书,但英语普遍不好,根本不敢翻原著,读到本李敖就欣喜若狂了。我,还有和菜头、老罗这些会写字的,都曾奉李敖为偶像,更多的是读王朔。能受这二位的教诲,什么都不再相信,第一反应就是骂人,这已经算不错了,勉强算得上独立思想吧。然后到了1997年,王小波去世,那前后顾准被“出土”,这两位建设者为我们补上了关键的一课。     反正就我个人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四位,王朔调侃,李敖泼皮,顾准深刻,王小波有趣,他们的书我是一本不落地看完的,从王朔的“单立人”,到顾准的真假日记,到李银河整理的小波的各种杂碎文章,还有李敖越来越垃圾的各种“有话说”,尽到了一个忠实读者的责任,以酬谢他们曾给我的指导,虽然这营养本身也是营养不良。在我心目中,这几个人的排名不分先后,但受“二王”恩惠最多,所以常常找机会念叨。但令人我羞愧的是,从十年到十五年,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我不知在忙些什么,把王小波给忘记了。     王小波的书,记得最早读的是《黄金时代》,然后是《我的精神家园》,后来该书扩充到《沉默的大多数》,他以小说和杂文(也可以叫评论)两条路,同时在两个领域达到了同行的最高水准,而且这两块又互相帮忙,评论写的像小说一样好看,小说写得和评论一样有情怀。对于小说我不太懂,我只是直觉上认为王是早逝的大师,如果假以时日,他可以写得更出色。也有冯唐那样的观点,说王小波的小说写的差,这个我绝不同意,王小波显然要比冯唐的小说好。     但在评论这一块,我可以笃定地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在我的评论编辑生涯里,朱大可长平熊培云韩寒是很拔尖的评论作者,有的影响力还超过王小波,但就个人阅读体验,他们都还没到达王小波站的那个地方。     看来我足够晚熟,在我25左右的高龄,才开始正式接受王小波的精神启蒙,比如神圣是虚假的、极权是反人类、洗脑很可恶、罗素的“幸福的本源”、有趣的价值、愚蠢是最大的罪孽、重视逻辑、最重要的是明辨是非等等。看似卑之无甚高论,多是一些理念的普及,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有醍醐灌顶的效果。王小波还使我对理科生敬仰有加,从他开始,我认定文科生讲道理不靠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把自己和别人都搞糊涂了,而理科生尤其是在国外训练过的理科生,就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能力,有一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能把道理向读者讲清楚。这个看似简单,但在各种愚昧和蒙昧的环境下,能帮读者的头脑“解套”,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工作。在这一方面,王小波是完成的最好的。     25岁之后,30岁之前,在王小波的帮助下,把价值观这一块搞定型了,虽然还很粗浅,但看问题能基本靠谱,有思辨的能力,有不偏激的心态,脑壳没有坏掉,不再受人蒙骗,在这个世道,已经是值得庆幸的成绩,有多少人在青春的关键期遇人不淑,注定了悲剧的一生啊。这是我每每想起王小波,就有一种温暖的感激的原因,如果在古代,见了面是要叫一声“恩公”的。     这应该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不信你观察一下,那些口头和文字里经常跳出“有趣”“趣味”“好玩”“逻辑”“特立独行的猪”“理性”的,都是王小波的门下走狗,或是走狗的狐朋狗友。     从王小波去世以后,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的怀念,尤以十年声势为盛,但那之后,随着世道艰辛,人心哀哀,王小波提倡的那些理念,在现实困境中往往派不上用场,你跟他们讲是非他们拆你的房子,你跟他们讲程序他们拆你的房子,你跟他们讲理性他们还是拆你的房子。显然,王小波已经属于另一个时代,是他过气了?还是我们已经配不上拥有王小波?在离开王小波的这些年,这个世界没有变得更好。     但是不管你乐观悲观,有力无力,他都懒洋洋地站那里,抄着兜皱着眉头看着我们,仿佛对我们的颓挺不满意。当我们灰心丧气,甚至感觉无以为继的时候,重读王小波是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局面,其实都在他的经验之内,还有比他的青年时代更糟糕的年头吗?           潘采夫 

阅读更多

孤岛客 | 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一周语文|2012(15)|2012-4-2-2012-4-8 左 为本周单字“评”,“评论”的“评”,“批评”的“评”。3月31日周六,多个微博网站关闭评论功能。饭友 贾行家 撰写饭文说:“现在,实名制才真的开始临近了。和‘传谣’无关,我们虽然在下游喝水,但是大灰狼(或哈士奇)还是觉得我们弄脏了他们上游的水。 4月3日,新浪微博评论功能重新恢复,主持人孟非 感觉 “殊无快意,因为在我的观念中再卑微的自由都不应来自恩赐。随时会被剥夺的东西,随你们大小便吧,我不稀罕。”针对评论先禁再开,作家 巫昂 评论说:“解禁有时,再禁有时。” 而在技术层面,禁评后果有5:“1.信息传播速度更快;2.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的社交性大幅降低;3.微博搜索量大幅增加,因为转发微博是进入搜索的;4.微博上中大型V们的表演行为比例越来越大,因为所有的话都会出现在他们粉丝的timeline里被人围观(至于超级大V则一向都在表演)5.拉黑变得没有意义”……前面的总结来自学者 魏武挥 。在魏老师 看来 ,“这不是助长转发,反而导致更多的传播吗?” 汉字“评”为会意兼形声字,《说文》未收此字。《广雅-释诂》里的解释说,“评,平也。”又,“评,议也。”《广韵-庚韵》的解释说,“评,评量。”本义为评判。常用词组有评比、评定、评断、评分、评改、评功、评估、评级、评价、评奖、评卷、评理、评论、评判等很多。 ————————————————————————————————————————— 【次成年小说】 来自《中华读书报》记者者王胡报道,报道介绍说:“根据 次成年小说 新锐《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改编的同名电影打破了美国电影史上的票房纪录……该片于3月23日在美国公映,首个周末便罗致1.5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3亿元),此乃非续集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全部影片中也排名第三。”“耿芳译《饥饿游戏》、《燃烧的女孩》和《嘲笑鸟》于2010年至201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所谓“次成年小说”大概就是我们这里的“青春小说”? 【我就是不节省时间我有大把时间】 语出作家董桥。接受《上海书评》访问,谈到自己的老派生活,董老师说:“我所有生活上的东西,都是老派的。我不愿意去ATM机上取钱,我要到银行排队。写信我要去邮局寄信。排队感觉很舒服。全部电脑化,很多人生乐趣就没有了。这种人生是很奢侈的, 我就是不节省时间,我有大把时间 !” 【错失恐惧症】 来自译者钟建国推荐,英文原文“Fear of Missing Out”,缩写“FOMO”。所谓“错失恐惧症”特指那种总在担心失去什么的焦虑心情。此词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尔使用,后美国《商业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广为传播。“FOMO”像一种传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价,无法拒绝任何邀约,担心错过任何与有助人际关系的活动。去年年底,“FOMO”一词曾入选由美国方言协会主办的“全美2011年度热词候选名单”,最终以微弱票差落选美国2011年度热词。 【文字的意义在于和读者相遇】 语出作家比目鱼。在为《城市画报》撰写的专栏文章“不够永恒的阅读”中,比目鱼老师说:“也许一切都无法永恒,也许一切都会变成过眼云烟,也许科技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会让我们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你最后决定用这样的想法聊以自慰:不论是印在纸上,还是显示在屏幕上, 文字的意义在于和读者相遇 。如果你的文字是真正的好文字,也许它们能够在读者的记忆里获得永恒。” 【斯大林练习本】 来自俄塔社莫斯科消息。消息说,最近,斯大林肖像开始出现在莫斯科中小学生所用 练习本 的封面上,这一现象引起各界争议。在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主席团第一副书记、杜马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安德烈-伊萨耶夫看来,斯大林的形象收入卫国战争教科书尚可接受,“有很多人仍然尊重、崇拜斯大林”,但也有“数千万人遭受了斯大林的迫害,对此持坚决否定态度”。“《文学》杂志总编谢尔盖-沃尔科夫说:‘任何人都无法抹去很多人命丧斯大林时代这一事实。我认为,他的肖像出现在学生练习本上,其效果与印上希特勒的纳粹标志无异。如果有人想借此种方式在公众意识中复活强权形象,那么这就是某种旗号,我会加以抵制。’” 【今天让我们认真地做一回蠢货】 本周愚人节,网易以上面 这句话 为主题,制作出2012愚人节专题。读到这个句子我很高兴,尤其是拿它跟诸多“被代表”比,被人代表了愚蠢,我竟满心欢喜……因为是实话吧。 【新型地沟油】 来自《新京报》周二 报道 。所谓“新型地沟油”即用“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油脂。”饭友 温吞人留言 “高度赞扬中地沟油集团全面取得地沟油提炼加工技术先进成果,领先全宇宙,给全国人民餐桌吃上了新型生物油。”饭友 被雪藏的阿cat留言 :“原地沟油我还没怎么吃够,新型地沟油就上市了,这社会的进步真是瞬息万变啊!” 【美学的问题比其它问题更严重】 语出学者崔卫平。本周,慈善家陈光标在南京与父母一齐扮雷锋图片网络风传,引发围观。学者崔卫平短评说:“ 美学的问题,比其它问题更严重 。”饭友 9度秋裤 饭文:“从陈光标穿雷锋装装雷锋这事来看,我怀疑×××最近是迷上Cosplay了。” 【仰-俯-平】 来自编辑 张彦武 本周推荐,语出评家 胡文辉 书评“作为回忆文本的《燃灯者》”。文章收尾处,胡先生论及撰写回忆录时的不同视角:“学生写老师,向来是回忆录的大宗。而其中的大多数,无非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式的写法,借用《仰望陈寅恪》这个书名,可称为‘仰望派’。但也有个别狂士,下笔轻薄露骨,如李敖写姚从吾‘长得一副中原老农相’,写殷海光‘完全不像思想家,不像哲学家,不像大学教授,他倒像是北门邮局门口卖春宫画的’,这只好称为‘俯瞰派’。还有一种,对老师就事论事,有赞有弹,如唐德刚的《胡适杂忆》庶几近之,则可称‘平视派’”。 【修甲有啥不爷晚上爷还想做个面膜】 语出导演彭浩翔微博。周三,彭导写微博:“压力太大,爷决定趁工作空档去修下指甲。”网友EVO-青春社留言说:“修指甲?麻烦你来点爷们一点的活动好不?”彭导回复EVO-青春社:“ 修甲有啥不爷?晚上爷还想做个面膜 ”……这个彪悍问答里出现的那两个“爷”字瞬间击败修甲之类的柔软动作,忽就爷了。 【三明治庆生】 来自拉美社哈瓦那消息。消息说,再有一个多月,英国肯特郡Sandwich小镇将展开多种为三明治庆生活动。据称,今年是“三明治”250岁生日。“三明治”又写作“三文治”,是英国小镇“Sandwich”音译,是一种源自18世纪快餐食品。从诞生开始,三明治就因其制作快速、营养、无需占用工作时间便可享用而成为英国人无可争议的方便午餐。官方数字显示,英国每年会消费超过110亿份三明治,制作三明治在英国已成为一项重要产业,为至少33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为英国创造的年均收益约为95亿美元。 【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语出评家顾文豪本周书评,上为原评标题,语出台湾诗人周梦蝶诗句。评论周梦蝶诗作,顾老师写:“是无法言说的感觉,是无法厘析的体会,读周梦蝶的诗,是要一字一字读的。”“面对宿命,面对不快,面对悲苦,他既不似陶渊明、苏轼般乐意将愁苦消融于智慧,亦不似屈原、李商隐般耽溺于愁苦而几不可自拔,也不会似谢灵运、王维借山水而将愁苦排遣。‘ 让风雪归我,孤寂归我 ’,正是在对于现实生活的孤绝无望和欲摆脱而终不得摆脱的往复敷衍中,他的诗获致了诗该有的复杂与格韵。” 【易上当体质】 语出作家巫昂微博,一句:“每到愚人节我都谨慎得不行,因为俺素 易上当体质 ”……巫昂这句俏皮话当有小规模杀伤力……网络时代,属“易上当体质”者想来不在少数。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