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高明勇:穹顶之下,柴静的调查真相
看到《穹顶之下》中的那些镜头,那些数字,或许有人无法淡定,或许有人压抑困惑,但在感动、震撼之余,仍心怀希望,雾霾可怕,但并非无法破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治理雾霾的参与者,守望者和建言者。...
阅读更多发布者岂能因为声音微小而不呐喊 | 3 月 1, 2015
看到《穹顶之下》中的那些镜头,那些数字,或许有人无法淡定,或许有人压抑困惑,但在感动、震撼之余,仍心怀希望,雾霾可怕,但并非无法破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治理雾霾的参与者,守望者和建言者。...
阅读更多发布者老子到处说 | 3 月 1, 2015
柴静的雾霾调查发布后,有许多质疑的声音。质疑本身没什么错,谁都有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力,而且,根据经验,大量质疑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 1、柴静雾霾视频的目的已初步达成...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3 月 1, 2015
舆论场怎样对待柴静,我不关心。说“私人恩怨”,指的就是我独立面对这部“互联网时代的公民调查”纪录片,被激发的心理感受。 首先承认有标题党之嫌。我与柴静素不相识,这里只是借用了她《穹顶之下》里的说辞,柴静说《穹顶之下》是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那么我也可以说,《穹顶之下》是我与柴静的私人恩怨。...
阅读更多发布者小熊维尼 | 3 月 1, 2015
在一个极权国家,道德当然是种政治资源,最高领袖的伉俪情深、廉洁亲民、雷厉风行,政敌的荒淫奢侈,异议者无凭据的丑闻,乃至于明星私生活触犯腐朽的传统价值观而受到网民鞭尸,都在于由上而下的舆论导向。柴静片中令人心生疑虑的人脉和尺度、官媒的力捧、紧接其后的人事任命、良心记者公知女神的又一波造神运动,让为体制背书、派系斗争棋子的猜测显得并不突兀。我想柴静对此心知肚明,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她精准地把握受众心态、巧妙利用各方势力的博弈与所有可能的政治缝隙与情感弱点,制作...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