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喷嚏图卦20111010】我们在这里把中山先生理想几乎全实现了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有可能引起内心冲突或愤怒等不适症状。若有此症状自觉被误导者,请绕行。若按捺不住看后症状特别明显,可自行前往CCAV等欢乐频道进行综合调理。其余,概不负责。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我们在这里把中山先生理想几乎全实现了 @厦门街头巷尾 :台北101大楼的烟火秀中出现了孙中山的造型。永远记住孙中山给我们中华人民带来的生活。。。 @高雄譚木匠 :這裡的花木蘭:呵呵!(她們不踢正步) 在昨天的群众活动演讲中,马英九说:我们在这里把中山先生理想几乎全实现了。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鞠一躬,然后反省一下中山先生的遗愿我实现了多少。 10日,纪念活动正式开始。向国父国旗行三鞠躬礼。 【马英九讲话】(via: @優活格格 ) 中华民国是现在时,不是历史!大家找来看看吧!民主可以在华人社会开花!台湾是华人之光!马谈台湾成就—-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音乐、公益、–梦想!在世界的杰出华人,台湾动力!谈大陆,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谈家人,60年前的故事,感人!国家受到肯定,人民就会有尊严!台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中华民国万岁,台湾民主万岁!全场呼! 开始军事表演了! @从台北到北京官方微博 :中华民国国庆总费用,看图!3100万台币!(相当于800万人民币) @華語微播 :法广:为了参与台湾中华民国建国100年庆典活动,一些与台湾有邦交关系的国家元首陆续来到台北,日本美国等国的政界人士也陆续到达。美国两党代表团访问人员的级别据说是15年来最高的。 台湾经验:从1972年经国先生任“行政院长”,到1988年过世,台湾人均所得从482美元成长到5829美元,而最高所得20%家庭与最低所得20%家庭的收入差距,仅从4.49倍微调到4.85倍。人均所得成长12倍,但贫富差距却能限缩于8%。经济成长的果实由全民共享,是民本、均富、廉能、公义理念的彻底实践。宋楚瑜 ( @李文的围脖 ) @李文的围脖 :“中华民国国旗”歌,是在升降“中华民国国旗”时演奏的歌曲: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毋自暴自弃,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进大同。创业维艰,缅怀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务近功。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同心同德,贯彻始终,青天白日满地红。 【2】辛亥,100年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周铁农昨天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人民日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今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辛亥革命10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和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体现历史的选择。 @慕容雪村 :10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三千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3】中国12名船员在泰国遭劫持杀害 10月5日上午,两艘搭载13名中国船员的船只在泰国境内被不明武装分子劫持。目前,警方初步判断,船只应该是被毒贩劫持,杀害船员也是劫匪所为。云南省外事办公室9日晚证实,事件致使12人遇难,1人失踪。船只中搜出大量毒品。船主表示,出事船只当时在运柴油,船上的毒品并不是船员所有。 【4】拍了照片上微博 昆明“城管”错打死少年通气会,所谓的通气会 只有五分钟,大桥镇街道办发言人和公安局发言人念完稿子就走人,甚至连发言人名字都不透露,被现场愤怒记者团团围住,央视女记者终于“发飙”了:“拍了照片上微博!” http://t.cn/aFygTY 【5】这位哥,你红了 @E杯奶茶-COCO :早新闻里,这位仁兄说油价下调让他一个月可以省1000多块钱,我们按93号,1000元整数来计算:每升下调0.24元,可算出他每月加油量4167升,按普通5人座轿车8L/百公里平均油耗计,此人每月行驶公里数为52087.5公里。这位哥,你红了~~~ 【6】北京成立预防腐败局 局长由监察局局长张厚崑兼任 北京市委组织部昨公布近期重要人事任免事项。市预防腐败局局长由市监察局局长张厚崑兼任。北京市预防腐败局已于今年7月份正式成立,目前还没有正式举行挂牌仪式。相关工作人员称,北京市预防腐败局办公地点与市纪委、市监察局在一起,其领导班子成员已配备。 【北京地税原局长涉贪千万 疑被部下情妇牵出落马】继市地方税务局原副巡视员任依娜、市地税局计划财务处原副处长彭英斌、市地税局票证管理中心原主任刁维列落马后,市地方税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纪平因涉嫌贪污1047万元、受贿435万元,于日前被市检一分院提起公诉。有消息称,王纪平的一名部下包养的一名情妇举报了王纪平,纪检部门在查处这个部下时牵出了王纪平。 【7】纳税人的红飘带 国庆节期间,重庆北碚新区(北碚城南)步行街一酒楼新开张。在酒楼的门面,从上至下,悬挂着近100条祝贺的条幅。 赠送祝贺条幅的单位有:北碚区财政局、北碚区建委、北碚区市政局、北碚区商委、北碚区文广新局、北碚区安监局、北碚区统计局、北碚区人力社保局等多个政府部门。 【8】中国流动人口:52.0%没社会保险 80后成主角 国家计生委9日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显示,80后渐成流动大军主角。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农民工整体的47.0%。他们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8年;46.3%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产业工人,比老一代农民工高出10多个百分点。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他们平均月收入1660元,仅在社会服务业高于其他农民工群体;家庭月生活消费支出为1441元,仍以基本的生存消费为主;每周工作至少6天,每天工作达10小时,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具有脱离农村社保体系的倾向,又没有被纳入流入地保障体系。 【9】东方之眼:3米 “成都银行之夜2011好日子·成都宋祖英大型个人音乐盛典”将在成都唱响。重量级嘉宾、500人演出团体、6套量身定做的华服让宋祖英个唱成了名副其实的豪华万人KTV。一套名为“东方之眼”的长裙,长达3米,裙摆上镶了100件东方配饰。 【10】坐火箭 日前,河南南阳一私企老板杨金德讲述遭遇刑讯逼供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包括杨金德在内的十多人称被关进警犬基地后遭遇逼供,包括被灌辣椒水、与狼狗同笼、让警犬舔脸、坐火箭(把啤酒瓶塞进肛门)等。有关方面否认曾实施此类刑讯。(新华报业网) 【11】重庆沃尔玛销售假冒绿色猪肉被令停业并罚269万 沃尔玛在渝12家店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销售63547公斤。目前门店全部停业整顿,7家被责令停业整顿15天。沃尔玛2006年入渝以来被工商部门处罚21次。沃尔玛中国总部昨晚发布声明就“绿色猪肉”公开致歉,承诺杜绝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12】国付宝:见证国家的力量 @罗昌平 :国付宝,有红布遮体,自称“见证国家的力量”,请教这是谁的裙带? @杨海鹏在上海 : 只要民间筚路蓝缕,作出一个商业模式,有钱可挣,国资即会山寨之,挟政策司法资本优势,扼杀师傅.此与陕北油田的模式同,不出油,什么都好说,出了油,民间资本付出早期风险成本,国资就出个政策,结果全都是俺的. 【13】Google Android Market疑遭屏蔽 @新浪科技 :大量用户反应今日无法访问谷歌官方应用程序商店。如果长期被封,中国用户就只能使用豌豆荚、91助手等国内应用商店。这无疑会使国内应用商店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4】史上最让人欢乐的毕业照了 【15】占领华尔街,恩,文化输出了。(via: @朱萧木 ) 神评论:那也不能吃屎啊…. 【16】 Applestore窗外贴的便条,留言如下:( @sunix ) 去晋祠逛的时候,碰见了这凶残货……用笔记本自拍。。神自拍啊!(via: @海王峰 ) 【17】我想对阿萨德说,民众比你强大 @刘植荣 :【叙利亚:维稳部队动用大炮轰击抗议者,19人被杀】昨天,阿萨德独裁政府的维稳部队用大炮向抗议者开火,在HOMS市能听到周围几个市镇的炮声。抗议组织地方协调委员会称,昨天有18名平民被维稳部队杀害,仅HOMS市就有9名,大马士革一家4人被杀。 @老榕 :叙利亚叛逃的最高级军官al-As’aad上校进入土耳其并得到保护。他说,叙军约1.5万人已叛逃。他正待机进入叙利亚指挥部队。“不希望外国军队进入叙利亚,不过国际社会应该为起义者提供武器和设立禁飞区。如果他们不提供,我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战斗,直到推翻这个政权。我想对阿萨德说,民众比你强大。” 要战斗就会有牺牲。这位大叔的皮卡在苏尔特城门口被卡军击中燃烧,看起来还好大叔没事儿,穿上拖鞋,背起AK47,继续战斗。据报道,利军昨天牺牲至少30人,伤300人 【18】你的一生做过一回这样的主人吗? 乌克兰首都基辅一名女抗议者,在向防暴警察发威,一声怒吼,警察退避三舍 @刘植荣 :这才是主人!警察是人民纳税养活着,是看家护院的,如果警察朝主人乱咬乱叫,主人就要严加训诫!你的一生做过一回这样的主人吗? 【19】有些人确实希望朝鲜进行中国式的改革开放 90年代中后期,朝鲜闹过大饥荒,当时的干部开始认为“没钱就会饿死”、“在职时要大捞一笔”,开始出现富裕阶层。他们为了守护自己的财产,希望继续维持现行体制,但有些人确实希望朝鲜进行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改善朝鲜人民生活。——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仁镐称,朝鲜富裕人士已达50万人。( @南方人物周刊 ) 【20】秋海棠 【21】国宝通用 @吴铭 :中华民国金币券,面值10元,正面有两行小字:“中华民国成立之日,此票作为国宝通用,交纳税课,并随时如数向国库交换实银。”根据孙中山起草的《革命军筹饷约章》,在革命军起事之前,捐款美金5元以上者,发给双倍面值之金币券。中华民国成立后,金币券果然得以兑付。 【22】100年前,中国人剪掉了一根辫子。 图/法国Le Petit Journal《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袁世凯宣誓拥护共和,“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1851年,是另一个辛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掀起太平天国运动。这场以拜上帝教为动员资源、宣称要建立人人平等之地上天国的农民起义,却迅速迷失在了争权内讧与奢靡腐朽之中。比之其敌手清朝廷,太平天国还建构出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个人崇拜与等级制度。这是一场未曾走出历史循环的抗争。南都社论 辛亥革命,错过了君主立宪;民国时期,错过了民主宪政;重庆谈判,错过了两党制;政治协商,错过了多党制;百年历史,没错过的是一次次的流血革命。( @西门不暗 ) 我的辫子在脑后,你们的辫子在心里,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辜鸿铭) 【23】所有受过的苦没有把这个人的心磨硬 @许文广 :这位卖羊肉串的新疆小贩,一串挣3毛钱,一天站上10个小时。为了省钱他只吃馒头和凉粉,搬了七次家住在煤棚里。但在8年的时间里,他用卖30万个羊肉串挣的10万元,资助了160多名贵州的贫困学生。因为他认为,教育能改变人。 柴静: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情感丰富,渴望幸福,知道爱,也希望被爱。所有受过的苦没有把这个人的心磨硬 【24】“什么是最困难的?”“与生活讲和。”——米奇·阿尔博姆 ( @喷嚏意图 ) @慕容嗷嗷 :世上有种苦逼生活是,当你身心疲惫的工作了两天,然后第三天早上从床上爬起来,一看表,发现才周一。   来源: 喷嚏网 综合编辑 友情提示:请各位河蟹评论。道理你懂的 喷嚏新浪围脖: http://weibo.com/dapentizk   、 @喷嚏意图 喷嚏官方淘宝店: http://shop.dapenti.com   广告联系:dapenti#dapenti.com (# 换成 @) 喷嚏镜像: www.dapenti2.com    www.penti2.com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 喷嚏网 :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 喷嚏周刊 】

阅读更多

柴静 | 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1 2008年5月,中国青年人正在发起一场ANTI-CNN运动。有一个CNN的白人评论员用“goons and thugs”来形容中国人。 一个媒体人用这样的歧视性言论来形容任何一个群体,都可能引起伦理甚至法律上的麻烦,只有一个群体除外。 当时我在美国,遇到一位美国国务院官员,谈起此事,他苦着脸 “这个人也常常辱骂我们” 旁边他中年同事说“那是个让人恶心的人” 小胖子补了一句:“不过他不代表白人,也不代表电视台,他只代表他自己” 我说,你们为什么要忍受他? 他顿了一下,很无奈的神色,说“但这是宪法给他的权利” “那你们干嘛还干这个活儿?”我笑。 他也笑“因为神经粗”. 杜鲁门总统当年写信给家人抱怨,说他被新闻界折磨,纠缠,除了一忍再忍,无法可想,但最后他说“扛不住热,就别进厨房。” 2 看安东尼·刘易斯这本书,才知道,美国走到这一步,走了很长的路。 这是一个在 1800年之前还有《防治煽动法》的国家,“撰写,印刷,发表或出版任何针对联邦政府或者总统的不实之诩,诽谤和污蔑之词,意图损害政府,国会,总统声誉者……”最高判处两年徒刑,这个法律出台后的三年中,有十三人被捕入狱。 这样一个国家里,一个被公开辱骂的官员能够说“这是他们的宪法权利”,要靠多年形成的社会共识和文化经验。何帆翻译这本书,就是因为,《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1960年3月29日,南方民权运动正在紧要关头,马丁路德金的支持者们在《纽约时报》刊出了一份政治宣传广告,指责官员们正采取非法手段破坏民权运动,但文中对事实有所夸大,增加了金被逮捕的次数、修改了虐待事件的具体细节。 这则广告没有指名道姓,但还是激怒了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警局负责人沙利文,他认为这则政治广告极易让人认为他就是其中所指的“南方违宪者”,就起诉《纽约时报》有诽谤罪,要求赔偿50万美元。 两审失利后,几乎已到绝境的《纽约时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1964年3月9日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以9票对零票一致通过裁决,宣布媒体在“对错误陈述信以为真”的前提下发布不实之词,应豁免于诽谤诉讼。 我反复看这段判词,这个“沙利文法则”在大洋彼岸的回响,隔了很久之后,以一种微妙的回响传来。 2004年,我报道《中国改革》杂志被诉案,这家杂志报道了广东的一家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不规范导致员工利益受损,这篇报道发了之后,杂志社被企业告上法庭,要求赔590万。依据是这报道有失实之处,没有正式采访公司,也没有在文章中体现出对公司方有利的观点。调查性报道很容易惹官司,只要数字或者细节存在争议,被起诉的可能很大,而在媒体被诉案中,媒体的败诉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但这次终于赢了,我们采访法官巫国平,他是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说作出判决前曾经反复思量,认为报道在个别地方与现实有出入,但并非严重失实。他的判决是,“只要新闻报道的内容有在采访者当时以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认为是可以合理相信为事实的消息来源支撑,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是捏造的。那么,新闻机构就获得了法律所赋予的关于事实方面的豁免权。” 这句话与“沙利文法则”,何等相似。 我问他,为什么在涉及社会公益的问题上,法院更倾向于保护媒体的权利? 他说“这个社会对媒体的容忍的有多大,这个社会进步就有多大,一个文明,民主,法治的社会,都应当充分发挥传媒的监督作用。” 3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沙利文法则”的来处,是一点点被笨重的力量从底部拔起来的,直到摆脱最后一些泥土。 在我看来,能让基座轰然倒塌的,是这本书里一句话,1859年,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论自由》中说到的,“首先,那些被迫噤声者,言说的可能是真理。否认这一点,意味着我们假设自己永远正确。” 不论在任何意识形态下,假设自己永远正确的人,思想都是单一僵化的。而智慧清明的人,总是意识到思想是在不断的认识与发展。 1931年,最高法院审理尼尔诉明尼苏打州案,霍姆斯大法官在庭上,政府律师试图用他二十年前的一个判决,来为打压媒体议论的举措开脱。 审判席上,已经九十岁的霍姆斯 大法官微笑着插话“写那些话时,我还很年轻,马卡姆先生,我现在已经不再那么想了” 霍姆斯大法官有句名言,一部分出诸于他的人生经验“真理只有在思想市场上,才能得到最好的检验” 这就是为什么要容忍哪怕让人厌恶的声音的原因,“就算那些噤声之语存在错谬,但也可能,而且通常是,包含了部分真理……就算我们相信眼前的意见都是真理,若不容它接受对立意见的挑战和检验,人们对它的理性依据将缺少领会与感知” 译者何帆曾经在书中引用过汉德法官的一句话,深得我心,“自由,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 4 但这句话不只指向政府官员。 我喜欢《批评官员的尺度》的后三分之一,这是难能可贵的点晴之笔。也是身为记者的刘易斯对新闻界的反思。 用顾准的话说,媒体通过司法裁决得到的胜利是“娜拉的出走”,值得当街起舞,但是,娜拉出走之后怎么样?舞曲终了又会如何? 刘易斯提出沙利文案之后几十年出现的社会之象:“为什么沙利文案,给了媒体激励的权利后,诽谤案的诉讼不少反多,金额也更多?为什么这样的时候陪审团的判断大多倾向于对大媒体不利,为什么人们往往反感媒体?” 有次我与纽约时报的一位同仁谈话。说起布什对伊拉克的政策,我说他的政策里也有合理之处,为什么你报道里没有涉及呢? 他说:“一个建筑物着火了,你还需要说他房檐上雕着什么花么?” 我没说话,但心里还是觉得有点什么不太妥当。 我心里感到的这个因素,也许就是某种媒体的傲慢之意。 博克法官说“媒体独享的自由到什么程度,这种自由受威胁就到什么程度”,美国人付出过这种自由的代价,他们经历过麦卡锡时代因为党争在媒体上肆无忌惮的造谣中伤,捕风捉影行为“在谎言泛滥的恶劣氛围下,整个社会都将走向堕落” 。 想要避免这样的堕落,就是胡适当年办报时说过的话“自由的方法就是负责任的人说负责任的话”。 这个问题在中国当下一样存在,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下,报道所指证者,的确往往用不公正的方式,来决定一篇报道的存废。加上绝大多数媒体被诉案的失败结果,足已让人有同仇敌忾之感,足以让人产生“不必再把不同的声音反映出来。”的冲动。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和当初压制打击举报职工的广东那家国有企业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记者在调查中,在听到总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职业道德,让我下狱我就下狱”的时候,会感到热血激沸,听到法官说“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的时候,心头一热。 但是,“给每一方说话的机会”,这是我们自己鼓呼的价值观。  我们也许没有机会采访被指证方,但是我们有没有对自己获知的一方信息尤其是核心事实存疑?我们能不能站在对方立场上向报料人发问?有没有穷尽各种技术要素,体现出尽可能去寻找对对方有利证据的倾向?“做不到”,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必做”,却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思维模式。  这个模式的后果是什么?大家都清楚。 巫国平法官在判决当中还有一段意味深远的话,我至今不忘“衡量新闻机构的评论是否公正,应当从其评论的对象是否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评论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存在,评论是否出于诚意来考虑” 虽不能至,但取其上,才有可能得其中。 5 何帆说,作为中国法官,翻译这本书,让他深思,在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里,这一代法律工作者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作为新闻人,我同感深意。 不过,霍姆斯法官说,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 换句话说,法律的进步,不仅取决于法律工作者或者新闻工作者,而在于“大多数人的生命经验”。中国适逢微博时代,人人都在其中,要回答的问题已经是:“给你自由,你能干什么?” 要摆脱过去的泥土,就先要摆脱僵化的自我封冻。 思想的本质是不安的,它对表面上或多或少的统一总保持警惕,不停地主张更多的细节,要求更多机会作出鉴别,完成精神的不断更新,一切陈旧的东西将依据新的线索来重估再建。人人如此,一个民族新的思维线索就会浮现其上。 顾准说过:“什么是专制?专制就是认为自己绝不会错的想法”, 这话警示政府官员,新闻界,和每个普通公民。 (豆瓣地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401128/ )

阅读更多

河蟹档案|网友提交的网易微博删帖记录(1)

李继锋 :尊敬的用户,您在2011-02-23 08:59:59发表的微博“微博管理员 :尊敬的用户,您在2011-02-23 08:43:48发表的微博“微博管理员 :尊敬的用户,您在2011-02-23 08:23:04发表的微博“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国外敌对势力粗糙干涉利比…”已被删除。给您带来不便,表示歉意。 —————— 李邢民:网易微博管理员:尊敬的用户,您在2011-06-25 17:36:14发表的微博“百度搜索:建党...

阅读更多

感动“卢安克的歌”

人生因为不同理念的碰撞,常常引发内心的思考,最后才发现,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的路上。 柴静的“卢安克的歌”,给我最近少有的感动与震撼。 原文 : 卢安克的歌 你们将要成为的人啊、要承担的事,我不知道。 我无法给你定下一个目标路,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留守》 1 坐在沙发上,看完专访李阳和KIM的这期节目,我自己心里很失落。这个失落是什么?我没想清楚。一直在想。 评论里有各种声音,有人说:“你的采访有点象打了一桶水,努力地捞上水面,又没打上来,不够犀利。”,又有人说,“幸好你没有用道德审判的方式,没有再犀利,没有试图驳倒他,而是用了他和KIM两方力量来实现平衡。” 是, 我们在编辑时拿掉了一些采访中的交锋,也拿掉了他说的一些更激烈的话。李阳的个性,在遇到针对性问题时,容易在措词上强硬起来,把自己推向极端。用KIM 的话说“他喜欢夸张”,在一个人的真实看法和过度夸张之间,需要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判断。否则我们就不是在报道这件事,而是在消费这件事了。 不容忍暴力是社会应该划的底线,但家庭,性情是私人的事,KIM作为妻子的感受和看法,胜于他人的千言万语。 2 那么,我这个失落到底是什么?我问了几位朋友,大家不明其意,都安慰我。我又看了一遍视频,发现让我自己难受的,是我自己采访时状态。 比如说,我问李阳:家庭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位置? 他说,只不过是千万家庭中的一个家庭而已,没有什么位置不位置可言。 他紧接着反问我“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大量的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有选择的。” 我说:“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起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你爸爸妈妈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他后面还有一句“只是外人” “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 “最亲密也是最丑恶的关系。” “但是如果我们要对一个陌生人,我们要友善,要同情和爱,那我们对我们身边人也一样。” “身边是一个人,旁边是成千上万的人。” 这话在纸上看着可能问题不大。 但看电视的时候,我觉得不舒服。我细想来去,是因为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态上有一种攻防的状态。 这些话多少带了某种被他激起的情绪,还有一部分是在表白自己,才说出来的。有读者看得很清楚,这期节目“内心不平”。 一个记者采访,即使短暂的两三个小时,也是一种行为,进入他人的生活,不得不与之发生因应,一起经历的时间,包括节目播出后的振荡,这都是千百种行为中的一种,隐隐拨动现实的因果,如果有主观的情绪,力会反激回来,那桶水往上拉的时候就会失稳,水花四溅。 他说:“时间和宁静可以让一个节目深邃.内心不平,节目便突兀,不够纯静.”   3 晚上写书,写到采访卢安克时,我们选择孩子来采访,老范跟我商量“那个眼睛很温柔的小孩子比较诚实” “嗯,对,还有那个,比较活泼,小脸儿滴溜溜圆那个” 小圆脸可爱,他写了篇作文,被卢安克贴在墙上,名字叫《骑猪》,活泼可喜,他给我们叽哩呱拉念,声音清脆得象银豆子掉在玛瑙碗里,我控制不住地一脸笑容,母性溢流。 卢安克身边的孩子里还有一个最皮的。 我跟任何别的学生说话,他都会跳进来问“说什么说什么说什么?” 等打算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已经跳走了,或者把别人压在身子底下开始动手了,我们有点无可奈何,如果不采访他,他就会来抢镜头,干扰别人说话,我只好采访他,他坐在凳子上急得不得了,前摇后晃。 采访完他我暗松口气“去吧去吧,玩去吧”。 他立刻操起饭盒,跑到院正中,一群女生堆里,把铝饭盒往一个女生脚下咣铛一扔“给我打饭”,转身就跑了,那是他姐姐。女生们拿白眼翻他。 再见他是在草地上,几个孩子滚在卢安克身上折腾,我说了句“老师会累的” 几个孩子嘻嘻哈哈“他才不会” 这个小皮孩掰着卢安克的胳膊看他“你会死吗?” “会” “你死就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舒服就行” 小黑脸上的表情狡黠又凶蛮,我张口结舌不该怎么应答,卢安克搂着他,对他微笑“是啊,想那么多,多累啊” 4 我对这些孩子中的一些人有偏好,他们会刺激我,我的好感或者反感不可避免地会流淌出来,就算我的记者身份要求我,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自己。我不明白,难道卢安克没有吗?——他把小黑脸和小圆脸一边一个都搂在怀里的时候,是一样的感情吗? 我迷惑得很。 我先拐了个弯问他“你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自己作为老师,带着一种想象,想象学生该怎么样,总是把他们的样子跟觉得该怎么样比较,是教育上最大的障碍。这样我没办法跟他们建立关系,这个想象就好象一面隔墙在学生和我的之间,所以我不要这个想象” 我有点懵“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一个很好的老师也会说,我想要一个有创造力的,有想象力的,什么样的学生,他也会有他的一个标准,难道你没有吗? “那学生做不到,他会不会放弃呢,会不会怪这个学生?” “可能会失望。”我想了想说。 哦。 他说好感与反感是最有危害的心态“我以前考虑过很多方法,最后放弃了,方法都没有用,他总是想着这个,没办法真正去看学生是怎么样子的,如果很开放地看得到,没有什么想象,很自然地就会有反应,适合学生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学生很喜欢,很容易接受。” 我说“那很多人觉得,你只是一个生活中陪着他们的人,你并没有在教育他们啊?” 他说了一句话,我当时没有注意,日后却不知不觉盘踞在我心里“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不管是故意还是不故意。” 5 我问卢安克为什么学生之间攻击的行为很频繁? “那是他们的教育方式,跟父母学的。学生也互相这样教育。” “你认为他们是在模仿成人的世界?” “是的,他们没有看到更好的方式。” 卢安克从不跟孩子去讲道理。“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他说“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他有句话两年来对我影响至深,“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在课堂上,有时有男孩大叫大闹,甚至骂他嘲笑他,卢安克无法上课,就停下来,他说自己也有发脾气的冲动,但立刻抑制住“我受不了凶”,这个抑制比发火会更快地让班里安静下来,男孩说,“我管不住自己,你让我出去站一会儿,”他就开门让他出去站着。 我转述孩子的话“他们说你太温柔了,如果对他们凶一点会更好” 他说“有的人他没有承受能力,别人骂他,或者对待他不好,他承受不了,所以他必须反应,本来不想打人,但因为受不了就必须打人,他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心理不自由。不能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所以因为受不了,就必须做不想做的事。” 所以他说,“我象接受淋雨一样,接受他们带来的后果。” 他要雨自己下来,象大地一样微微颤抖地承受,不拦无阻,化入地下。 那个黑脸的小皮孩,只有呆在卢安克怀里的时候,才能那么一呆十几分钟,象只小熊一样不动。即使是别人挑衅他,他也能呆住不还手。   6 写到深夜,我收到卢安克的信,他说他已经转到了长沙的公益组织工作,为在湘西支教的志愿者作纪录,其他6个月的假期还在板烈。 我回信他,不由得说起我感到的困境:“我在采访李阳时,很多次想起你,你说的感受最重要,而不是模式。他已经不再感受他人了。我想起你,所以我不再追求在采 访中要击败他,我不想说服他,或者战胜他,我想进入他的心灵,但却发现什么都没有。我好象唤不醒什么东西。你曾经说过,象淋雨一样接受每一个孩子,把好感 与反感取消。我也想这样做,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让他去表达他的疯狂?公众会反感他,也帮助不到他。我尽可能地呈现他,但呈现就够了吗?我总是想起你 的话,真正的人是要象药一样进入别人的内心的黑暗,在自己在那里发挥作用,可我觉得,我该如何把自己交给他?交给他又有什么用呢?” 今天我收到他的回信:“我觉得,在两天那么短的时间内,你也无法把自己交给别人,而且把自己交给别人这个做法可能只适合小孩,因为小孩还没有成立他自己独立的思想,需要能参与我们的,我们需要允许他从我们的身上拿到适合他的东西,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才适合他未来的使命。” 他写道:“李阳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烈又独立想法的大人。你没必要把自己交给他。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李阳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在“对抗”上浪费他的口才。我想这就已经够了。” “没 有目的”,这是二00九年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提醒过我的事,但直到现在,我看到还是恍然大悟之感。自己脑子里的桩子,一次次自拔无力。如果说有什么目 的,还是我认为这世界上有一种“对”的价值观。还有一种希望人“能够如此生活”的传播前提。这种“试图说服”的态度就成为大碍。他说过,想改变世界,这个 任务太累了,也做不到。做好自己的事,改变自会发生。 7 信中卢安克附了一首歌,说是板烈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我打开附件,听见他的声音: “你们将要成为的人啊、要承担的事,我不知道。 我无法给你定下一个目标路。” 我心里一动。 .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 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滋味,共同经历” 这个简单的旋律,我反复循环听。每次采访,都是对自己弱点的反复发现,他对我说过“你想影响别人,是影响不了的,别人觉得你想影响他,就不接受了”。只有在节目中放弃一定要改善世界的企图,我们才有可能真的进入世界之中,看到它的本来面目和背后的必然性。 . 我问过他“如果不去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做什么?” .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说“改变自会发生”。 这首有点古怪的歌,听到后来,一遍一遍,就象细雨绵绵不尽,“我真不想说服你,不想打掉你自己的心啊,更不想把你的心带走,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心都交给你。让我的生活属于你,还有我们一起做的事情,只属于你。”   (卢安克的歌《留守》 http://up.mukool.com/column/songdetail.jsp?ID=674383&id=3611451 ) 赞助商: 说明: 1.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Copyright © 2008-2011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 2.

阅读更多

柴静 | 卢安克的歌

                                            你们将要成为的人啊、要承担的事,我不知道。                                             我无法给你定下一个目标路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                                                                                —–《留守》 1 坐在沙发上,看完专访李阳和KIM的这期节目,我自己心里很失落。这个失落是什么?我没想清楚。一直在想。 评论里有各种声音,有人说:“你的采访有点象打了一桶水,努力地捞上水面,又没打上来,不够犀利。”,又有人说,“幸好你没有用道德审判的方式,没有再犀利,没有试图驳倒他,而是用了他和KIM两方力量来实现平衡。” 是,我们在编辑时拿掉了一些采访中的交锋,也拿掉了他说的一些更激烈的话。李阳的个性,在遇到针对性问题时,容易在措词上强硬起来,把自己推向极端。用KIM的话说“他喜欢夸张”,在一个人的真实看法和过度夸张之间,需要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判断。否则我们就不是在报道这件事,而是在消费这件事了。 不容忍暴力是社会应该划的底线,但家庭,性情是私人的事,KIM作为妻子的感受和看法,胜于他人的千言万语。 2 那么,我这个失落到底是什么?我问了几位朋友,大家不明其意,都安慰我。我又看了一遍视频,发现让我自己难受的,是我自己采访时状态。 比如说,我问李阳:家庭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位置? 他说,只不过是千万家庭中的一个家庭而已,没有什么位置不位置可言。 他紧接着反问我“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大量的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有选择的。”   我说:“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起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你爸爸妈妈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他后面还有一句“只是外人” “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 “最亲密也是最丑恶的关系。” “但是如果我们要对一个陌生人,我们要友善,要同情和爱,那我们对我们身边人也一样。” “身边是一个人,旁边是成千上万的人。” 这话在纸上看着可能问题不大。 但看电视的时候,我觉得不舒服。我细想来去,是因为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态上有一种攻防的状态。 这些话多少带了某种被他激起的情绪,还有一部分是在表白自己,才说出来的。有读者看得很清楚,这期节目“内心不平”。 一个记者采访,即使短暂的两三个小时,也是一种行为,进入他人的生活,不得不与之发生因应,一起经历的时间,包括节目播出后的振荡,这都是千百种行为中的一种,隐隐拨动现实的因果,如果有主观的情绪,力会反激回来,那桶水往上拉的时候就会失稳,水花四溅。 他说:“时间和宁静可以让一个节目深邃.内心不平,节目便突兀,不够纯静.” 3 晚上写书,写到采访卢安克时,我们选择孩子来采访,老范跟我商量“那个眼睛很温柔的小孩子比较诚实” “嗯,对,还有那个,比较活泼,小脸儿滴溜溜圆那个” 小圆脸可爱,他写了篇作文,被卢安克贴在墙上,名字叫《骑猪》,活泼可喜,他给我们叽哩呱拉念,声音清脆得象银豆子掉在玛瑙碗里,我控制不住地一脸笑容,母性溢流。 卢安克身边的孩子里还有一个最皮的。 我跟任何别的学生说话,他都会跳进来问“说什么说什么说什么?” 等打算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已经跳走了,或者把别人压在身子底下开始动手了,我们有点无可奈何,如果不采访他,他就会来抢镜头,干扰别人说话,我只好采访他,他坐在凳子上急得不得了,前摇后晃。 采访完他我暗松口气“去吧去吧,玩去吧”。 他立刻操起饭盒,跑到院正中,一群女生堆里,把铝饭盒往一个女生脚下咣铛一扔“给我打饭”,转身就跑了,那是他姐姐。女生们拿白眼翻他。 再见他是在草地上,几个孩子滚在卢安克身上折腾,我说了句“老师会累的” 几个孩子嘻嘻哈哈“他才不会” 这个小皮孩掰着卢安克的胳膊看他“你会死吗?” “会” “你死就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舒服就行” 小黑脸上的表情狡黠又凶蛮,我张口结舌不该怎么应答,卢安克搂着他,对他微笑“是啊,想那么多,多累啊” 4 我对这些孩子中的一些人有偏好,他们会刺激我,我的好感或者反感不可避免地会流淌出来,就算我的记者身份要求我,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自己。我不明白,难道卢安克没有吗?——-他把小黑脸和小圆脸一边一个都搂在怀里的时候,是一样的感情吗? 我迷惑得很。 我先拐了个弯问他“你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自己作为老师,带着一种想象,想象学生该怎么样,总是把他们的样子跟觉得该怎么样比较,是教育上最大的障碍。这样我没办法跟他们建立关系,这个想象就好象一面隔墙在学生和我的之间,所以我不要这个想象” 我有点懵“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一个很好的老师也会说,我想要一个有创造力的,有想象力的,什么样的学生,他也会有他的一个标准,难道你没有吗? “那学生做不到,他会不会放弃呢,会不会怪这个学生?” “可能会失望。”我想了想说。 哦。 他说好感与反感是最有危害的心态“我以前考虑过很多方法,最后放弃了,方法都没有用,他总是想着这个,没办法真正去看学生是怎么样子的,如果很开放地看得到,没有什么想象,很自然地就会有反应,适合学生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学生很喜欢,很容易接受。” 我说“那很多人觉得,你只是一个生活中陪着他们的人,你并没有在教育他们啊?” 他说了一句话,我当时没有注意,日后却不知不觉盘踞在我心里“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不管是故意还是不故意。” 5 我问卢安克为什么学生之间攻击的行为很频繁? “那是他们的教育方式,跟父母学的。学生也互相这样教育。” “你认为他们是在模仿成人的世界?”  “是的,他们没有看到更好的方式。” 卢安克从不跟孩子去讲道理。“语言很多时候是假的”他说“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他有句话两年来对我影响至深,“教育就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在课堂上,有时有男孩大叫大闹,甚至骂他嘲笑他,卢安克无法上课,就停下来,他说自己也有发脾气的冲动,但立刻抑制住“我受不了凶”,这个抑制比发火会更快地让班里安静下来,男孩说,“我管不住自己,你让我出去站一会儿,”他就开门让他出去站着。 我转述孩子的话“他们说你太温柔了,如果对他们凶一点会更好” 他说“有的人他没有承受能力,别人骂他,或者对待他不好,他承受不了,所以他必须反应,本来不想打人,但因为受不了就必须打人,他控制不了自己,就是心理不自由。不能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所以因为受不了,就必须做不想做的事。” 所以他说,“我象接受淋雨一样,接受他们带来的后果。” 他要雨自己下来,象大地一样微微颤抖地承受,不拦无阻,化入地下。 那个黑脸的小皮孩,只有呆在卢安克怀里的时候,才能那么一呆十几分钟,象只小熊一样不动。即使是别人挑衅他,他也能呆住不还手。 6 写到深夜,我收到卢安克的信,他说他已经转到了长沙的公益组织工作,为在湘西支教的志愿者作纪录,其他6个月的假期还在板烈。 我回信他,不由得说起我感到的困境:“我在采访李阳时,很多次想起你,你说的感受最重要,而不是模式。他已经不再感受他人了。我想起你,所以我不再追求在采访中要击败他,我不想说服他,或者战胜他,我想进入他的心灵,但却发现什么都没有。我好象唤不醒什么东西。你曾经说过,象淋雨一样接受每一个孩子,把好感与反感取消。我也想这样做,可是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让他去表达他的疯狂?公众会反感他,也帮助不到他。我尽可能地呈现他,但呈现就够了吗?我总是想起你的话,真正的人是要象药一样进入别人的内心的黑暗,在自己在那里发挥作用,可我觉得,我该如何把自己交给他?交给他又有什么用呢?” 今天我收到他的回信:“我觉得,在两天那么短的时间内,你也无法把自己交给别人,而且把自己交给别人这个做法可能只适合小孩,因为小孩还没有成立他自己独立的思想,需要能参与我们的,我们需要允许他从我们的身上拿到适合他的东西,而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才适合他未来的使命。” 他写道:“李阳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烈又独立想法的大人。你没必要把自己交给他。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李阳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在“对抗”上浪费他的口才。我想这就已经够了。” “没有目的”,这是二00九年我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提醒过我的事,但直到现在,我看到还是恍然大悟之感。自己脑子里的桩子,一次次自拔无力。如果说有什么目的,还是我认为这世界上有一种“对”的价值观。还有一种希望人“能够如此生活”的传播前提。这种“试图说服”的态度就成为大碍。他说过,想改变世界,这个任务太累了,也做不到。做好自己的事,改变自会发生。 7 信中卢安克附了一首歌,说是板烈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我打开附件,听见他的声音: “你们将要成为的人啊、要承担的事,我不知道。 我无法给你定下一个目标路。” 我心里一动。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着你一起在寻找的路上, 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滋味,共同经历” 这个简单的旋律,我反复循环听。每次采访,都是对自己弱点的反复发现,他对我说过“你想影响别人,是影响不了的,别人觉得你想影响他,就不接受了”。只有在节目中放弃一定要改善世界的企图,我们才有可能真的进入世界之中,看到它的本来面目和背后的必然性。 我问过他“如果不去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做什么?”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说“改变自会发生”。 这首有点古怪的歌,听到后来,一遍一遍,就象细雨绵绵不尽,“我真不想说服你,不想打掉你自己的心啊,更不想把你的心带走,所以我,只好把我的心都交给你。让我的生活属于你,还有我们一起做的事情,只属于你。” (卢安克的歌《留守》 http://up.mukool.com/column/songdetail.jsp?ID=674383&id=3611451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