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
“三鹿毒奶”市长复出多月
发布者一国两智 | 1 月 20, 2012
星岛日报报道,“三鹿毒奶粉事件”被撤职的高官纷纷复出。本报获悉,原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冀纯堂已经出任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被撤职的石家庄副市长张发旺、赵新朝,一个改任市政协副主席,另一个官复原职。 冀纯堂昨天接受本报查询时证实已经复出,“我觉得吧,这个事情你们最好别登!”毒奶粉受害者家长赵连海则对相关责任官员东山再起表示“非常愤怒”。 因毒奶粉风暴被撤职的原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去年十一月列席中共河北省代表大会,引发网络民愤。本报获悉,对三鹿奶粉事件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原石家庄市长冀纯堂,当年被撤销党内外职务,罢免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但去年已经出任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 “我觉得吧,这个事情你们最好别登,最好别登,大家都是老朋友。”冀纯堂昨天在电话中接受本报查询时语气诧异,“去年底网上都登了(上任)的消息,来了好几个月了。” 河北省工信厅官方网站显示,59岁的冀纯堂在副厅长中排名第二,去年10月25日就以副厅长的身分在邯郸市视察,11月15日更率团赴广东、四川考察一周。 除了冀纯堂,被免职的石家庄副市长张发旺、赵新朝也已经复出。张发旺当时被降级处分,但目前担任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仍是副厅级,根本没有降级;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的赵新朝,一度担任石家庄正定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去年一月又担任石家庄市副市长。 不过,不论是石家庄政协官方网站,或者市政府网站,“领导”一栏都刻意删掉张发旺、赵新朝的资料。消息人士透露,“这是为了避免引起媒体和网民的注意,引起炒作。” 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的两名官员,也东山再起。原石家庄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文锋,现任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原石家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毅,则担任河北省药监局市场处处长。 毒奶粉事件后引咎辞职的原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两年前已经担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lang: ‘zh-CN’ 相关日志 2012/01/19 — 冯军旗:吃喝在县乡官场的意义 2012/01/16 — 宋大妈:关于天猫 2012/01/07 — 南方人物周刊:回看程维高:一个被开除党籍省委书记的反思 2011/12/30 — 一个饭店服务员的自白:想吃好饭?把我们当上帝 2011/12/29 — 蒙牛到底是民族企业还是“民诛”企业? 2011/12/29 — 中宣部禁止媒体报道蒙牛毒奶事件 2011/12/26 — 果壳网:蒙牛牛奶中的黄曲霉素为什么会超标? 2011/12/12 — 宋石男:清代官员的革职与复出制度 2011/12/07 — 淮橘为枳:新东阳涉嫌造假,变质肉制肉松,10年前的八宝粥改个日期继续卖 2011/12/06 — 调查“动车调查”
阅读更多法广 | 中国社会: 川渝发现用三聚氰胺毒奶粉喂猪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6, 2011
川渝发现用三聚氰胺毒奶粉喂猪 三聚氰胺毒奶粉曝光已三年但最近改换形式在四川重庆出现 (Photo : Flickr) 作者 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三聚氰胺毒奶粉曝光已经三年,但仍然在市面流通,只是改变了形式,最近被发现用于喂饲乳猪,数量多达2吨,其三聚氰胺超标由250倍至515倍不等。专家表示,未有研究证明人进食残留三聚氰胺的动物肉和内脏,会否对人体有害。幼猪被喂养含超标三聚氰胺奶粉一事,当局在去年十月已知晓,但却在八个月后才经当地媒体披露。 《重庆晚报》报道,当地唐姓不法商人两年前开始做过期奶粉生意,从广东、浙江等地进货,在明知一批购自河北、重达6.75吨的奶粉含三聚氰胺的情况下,售予成都和重庆饲料厂,再零售给至少五家养猪场。有场主称,幼猪吃进这些奶粉后腹泻,停止喂饲后,排泄恢复正常,他们怀疑是奶粉出问题。 事件的揭露,是因为有买家进货5吨后,认为价格过于低廉,心生疑虑,于是抽样送检。去年10月,有关部门发觉送检的三个样品严重超标,其中一个样品三聚氰胺含量每公斤高达1288.1微克,超标515.24倍,最少亦超标250倍。当中,2.5吨已销往万州、垫江五个养猪场。 对于人进食曾被毒奶粉饲养的幼猪会否有害,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董国忠教授表示,现时仍未有研究证明有害,他补充,动物本身有解毒功能,但若未能完全解毒或无法解毒,幼猪体内会有残留毒素,如果人吃了残留有毒物质的动物肉和内脏,自然会危害人体。 警方已将唐某拘捕,检察院将会控以非法经营罪。 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曝光,但毒奶粉已流散到不同地方,当局声称销毁,但仍不时传出发现毒奶粉踪迹,例如去年8月,河北、山西、天津与青海等地便发现毒奶粉,查封回收逾230吨,拘捕47人。 今年4月,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公布,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每公斤1微克,其他食品中的三聚氰胺限量值为每公斤2.5微克,超标者,一律禁售。 关键词 中国 – 社会 – 食品安全
阅读更多“毒奶粉”事件已三年 结石宝宝赔偿基金仍是谜
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5 月 18, 2011
“毒奶粉”事件已三年 结石宝宝赔偿基金仍是谜 (2011-05-18) 早报导读 杨荣文收拾行囊 准备卸下外长职 佘雪玲上网募款 以支付竞选开销 警方证实接报案 举报陈佩玲违规 黄心来:选后的政治走向 韦戈:也从台湾看新加坡大选 (北京综合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已经过去近三年,但当初业界为30万名“结石宝宝”成立的医疗赔偿基金运作成谜,2008年底成立时总额约2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834万新元),但至今赔偿情况、管理运作以及现金余额都无从得知。 据新华社属下的《瞭望东方周刊》报道,该赔偿基金的成立机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受询时只表示基金运作情况“很好”,其他方面便三缄其口:“这是公众事件不错,但该对外(公布)的就对外,不该对外的就不用说。” 当该刊询问受托管理基金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会否会定期提交运作报告并且能否公布一些基本信息时,其负责人则表示:“这个不行,不行,这个是国家机密。” “三聚氰胺医疗赔偿基金”由中国乳制品协会牵头,在2008年底由22家涉案企业集体出资组成。法律界人士当初根据卫生部门公布的确诊人数,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较低赔偿标准,推算出赔偿资金总额约为39亿元。基金起步资金因此应当不低于赔偿资金”,即39亿元。 不过,经相关政府部门协调,22家涉案企业最终共同出资11亿多元,其中,9亿多元用于对患病婴幼儿当时治疗和赔偿的现金支出,2亿元则成立医疗赔偿基金,作为患儿在18岁前的检查及治疗费用。 有评论就指出,2亿元的赔偿基金对于近30万受害儿童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自己的孩子也是“结石宝宝”的维权人士赵连海则质疑,基金会的钱究竟有没有花在结石宝宝身上。 他接受《明报》访问时说,曾经联络中国乳制品协会,但对方不理不睬,他计划“六四”过后去卫生部要求履行承诺,免费救治所有孩子,以及解释基金用途。 他说:“就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现在许多结石宝宝的状况都不好,很多(孩子)病情进一步恶化。” 根据卫生部通报,至2008年底,全国“毒奶粉”受害患儿共29万4000人,赔偿标准是死亡赔20万元,重症赔3万元,普通症状赔2000元。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是“毒牛奶”还是“乳糖不耐症”?
发布者图样图森破 | 4 月 29, 2011
要说哪种食物的安全状况最令老百姓揪心?恐怕要数奶制品了。4月22日,陕西榆林市鱼河中心小学的小学生饮用统一配发的“学生奶”后出现了集体不适,有16名学生出现了腹痛、腹泻等症状,先后共有251名学生被送往医院治疗。中乳协对此解释是“空腹喝牛奶引发乳糖不耐症导致腹泻”、“不排除情绪传染”,。暂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就是最终结论, 但“乳糖不耐症”到底是什么呢? 乳糖不耐是普遍现象? 在与此事相关的媒体报道,有这样几点细节值得我们留意: 根据蒙牛公司发布的信息通报称:腹泻只发生在第一次集体喝纯牛奶的学生身上,无论是之前一直喝果汁饮料奶还是当天其他喝核桃奶、酸奶的学生都没有事。[1] 据鱼河镇中心小学校长庞国怀和蒙牛方面介绍:该校贫困学生较多,学生普遍没有吃早餐的习惯,牛奶是清晨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下空腹喝的。[2][3] 据中乳协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报告,相关产品和学生粪便样品中均未检测出致病菌。其实也只有16名学生出现了不良反应,身体状况当天也就得到了恢复。[4] 从这些细节来看,乳糖不耐症似乎说得通。 所谓乳糖不耐,就是人体耐受不了乳糖。人喝下去的牛奶其中大约含有4.5%的乳糖,而它作为一种大分子双糖,还需要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葡糖糖和半乳糖这两种单糖,才能被肠壁吸收。 人体需要借助乳糖酶的帮助才能分解乳糖,但很多人由于肠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将牛奶或是其他食物中的乳糖有效分解。没能分解的乳糖就有可能在回肠末端、结肠被细菌所发酵,进而产气,引起腹胀、排气。(还记得《生活大爆炸》中的莱纳德吗?) 有时,乳糖还可以直接或间接使得肠道中内容物的渗透压逐渐增高,从而出现渗透性腹泻、腹痛等。这种乳糖酶缺乏的人喝了奶之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一系列情况的症状,就叫做乳糖不耐症。 很多人都以为乳糖不耐和自己无关,其实恰恰相反。乳糖酶缺乏在全世界成年人中都占了多数。但差异也很大,不同地区的欧洲白种人只有5%-30%会出现乳糖不耐,而亚洲黄种人则有90%以上都有乳糖酶缺乏。在我国,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率高达92%![5] 是不是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 乳糖酶缺乏一般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先天型,很罕见。其次是继发型,也就是患了某种疾病使小肠上皮损伤出现的暂时性乳糖酶缺乏,感染性腹泻、Crohn病、乳糜泄等都容易引起乳糖不耐,好在疾病痊愈后大多可恢复。 最后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那就是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在很多平时不常接触奶制品的偏远地区,或是没有习惯喝牛奶的家庭,孩子一旦断乳也就不再喂牛奶了,由于接触不到乳糖,肠道内的乳糖酶纷纷“下岗”,人体消化乳糖的能力也就逐年下降,一旦孩子突然大量喝奶,就很容易出现乳糖不耐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对4所大城市1168名3-13岁儿童的调查显示, 北方城市(北京、哈尔滨)中3—5岁、7—8岁、11—13岁这三个年龄阶层的儿童乳糖不耐症的发生率分别是13.95%、45.5%和43.8%;南方城市(上海、广州)则为10.5%、21.2%和17.4%。[6] 根据报道,此次事件发生在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的榆林市,又是较为贫困的小学生群体首次喝纯牛奶(之前喝的乳饮料乳糖含量较低),冷奶+空腹使得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大量乳糖迅速汇集在小肠,刺激肠壁,自然可能引发腹泻。再考虑到事件的对象是年幼的儿童,受到暗示发生群体癔症的可能性也同时存在。 那么,孩子们的症状算食物中毒吗?食物中毒应符合一系列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急性胃肠炎症状。比如。绝大多数食物中毒都是细菌性的,应该能在食物、呕吐物、粪便中检测到相应的病原体。而据权威部门报告,相关产品和学生粪便样品中均未检测出致病菌。 不过,这次事件中不同媒体所给的信息很混乱,仅那16名小学生的症状就足有“呕吐、急性胃炎”、“发热、中毒”、“肚胀、腹泻”前后三个版本[7-9]。但如果仅仅只有16名学生出现腹泻肚胀症状的话,那和疾控中心给出的儿童发生乳糖不耐症发生率也还是吻合的。 我会不会也得了……? 有人说,我今天拉肚子了,之前喝了奶,是不是因为我也有这病? 首先提醒的是,由于大多数人都有乳糖酶缺乏,所以医学上一般并不把乳糖酶缺乏当做疾病,甚至有人提议把那30%总是不缺乳糖酶的人归作病态……当然,如果乳糖不耐症真的影响到健康了,明确诊断还是很有必要的。严格来说,这需要专门进行氢呼气实验或是乳糖耐量试验。不过一般来说,腹泻可能是由下面一些情况引发的: 肠易激综合症: 也就是果壳曾经介绍过的 “爱激动的肠子” 。这是一种无器质性疾病的胃肠功能紊乱,特点在于长期、反复出现腹泻或者便秘,还容易受到精神因素影响。因此如果你只是偶尔拉个肚子之类的就不用为此担心了。 急性胃肠炎: 可由各种物理化学因素(过冷、过热、粗糙的食物)、生物因素(有害细菌超标、过量毒素)等引起,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发热等症状。真要病成这样你可千万别拖着,赶紧去医院吧。 而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容易把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相混淆。同样是对牛奶不适应,有些人可能是乳糖不耐,有些人则可能是对牛奶蛋白过敏,这二者在机理上就有差别。食物过敏指的是由于食物引发的非正常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则并不引发我们自身的免疫应答。 这里给大家介绍个小窍门,平时吃点都没事,量大才会出现不适的更像是食物不耐。比如日本人尽管乳糖不耐症的发生率与我们相当,但大多数日本人每天喝200ml的牛奶却不会出现任何不适。[10]而食物过敏剧烈发病的强度一般不与食物的进食量呈正比,有的人吃一小粒腰果就可窒息而死,对于这类人我们只能庆幸我们可选的食物种类还是很多的,听从医生建议、避免食用已知过敏的食物是最好的治疗。 同是天涯缺酶人,牛奶何必曾相识…… 牛奶是钙质的最佳来源,有着其他常见食物难以替代的营养价值。最近一次全国营养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人每天奶类摄入量仅有26.4g[11],大城市居民平均也没有达到每日100g,更别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300g牛奶的推荐值了,因此当前普遍问题还是奶喝得太少了,这也是2000年起,国家开始推广“学生奶”计划的缘由。 此次事件之后相比很多人开始关心牛奶该怎么喝,喝奶其实不必有太多讲究。什么不能跟鸡蛋一起、不能和红糖一起、不能和茶一起、不能喝咖啡一起、不能和巧克力一起、不能和水果一起…… 诸如此类这些食物相克的说法其实都没有严格科学依据,食物多样、种类合理才是最重要的。 哪怕你真的乳糖酶缺乏,在科学指导下也没什么好怕的。研究已经证实,大多数健康中国成年人每天摄入25g奶粉(乳糖6.25g)不会出现任何乳糖不耐的症状[12],也就是说对于成年人来说,一次喝150ml牛奶一般不会有事。此外,还可以通过不断记录和逐渐加量的方法摸索和锻炼自己的耐受力。 对于乳糖不耐症严重的人,将牛奶和其他食物特别是富含脂肪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有效延长胃排空时间,使小肠内的乳糖酶有更多的时间吸收乳糖。另外酸奶也是个好东西,乳酸菌可以消耗掉大量乳糖,很多益生菌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有助于预防腹泻。 怎么样,现在不紧张了吧? 参考资料: [1] 蒙牛再遭信任危机 [2] 庞国怀解释,鱼河镇小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小孩子普遍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新京报 [3] 榆林学生奶事件:蒙牛称可能是空腹喝奶乳糖不耐 [4] 中乳协:陕西学生奶中毒事件或由乳糖不耐症引发。 [5]肖玉桦,黄承钰,曾果,陈尧菊,林宇光. 用氢呼气试验对健康成人乳糖吸收不良症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1999, (01) . [6]杨月欣,何梅,崔红梅,边丽华,刘建宇,程五凤,徐浩烽,丰维佳. 中国儿童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调查研究[J]卫生研究, 1999, [7] 16名学生出现腹泻、肚痛等症状-东方早报 [8] 16人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中毒症状-京华时报 [9] 部分学生出现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胃炎样表现。-人民日报 [10]Studies on the etiology of milk intolerance in Japanese adults, Yoshida Y, Sasaki G, Goto S, Yanagiya S, Takashina K, Gastroenterol Jpn.;10(1):29–34, 1975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营养学报,2004 ,26 (6) : 4172419 [12]乔蓉,黄承钰,曾果,R.J.Vonk,李凌,叶盛. 健康成人可接受牛奶摄入量实验研究[J]卫生研究, 2006, (06) [13]现代临床营养学 顾景范主编 [14]全科医学临床诊断学 尹培达主编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