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动车事故

共识网 | 石龙洪:动车事故后的国家与公民:对垒还是合作?

温州动车事故已经过去快3天,但对事故的讨论、汹涌的民意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沉寂,反而公众的愤懑情绪变得更加剧烈。民意的焦点集中在对事故的遇难人数透明公开与否,事故对媒体报道开放与否、国家是否在积极处理好事故的后续工作、相关部门,甚至国家整体对事故是否彻底反思等问题。 显然就目前相关部门处理事故的表现难以让公众满意。在遇难人数上遮遮掩掩,多个版本的消息使得公众对政府非常不满意,质疑政府对事故处理的诸多“野蛮”的做法。比如过早的宣布救援结束,没有生命体征,但是在这一决定之后却还救出乘客,这一点难以让人不质疑相关部门的粗暴的作法。 同时过早的销毁残损的车厢,也被网友深刻质疑,到底是为什么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故原因之前就急于销毁,难道是为了销毁证据吗? 而铁道部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发出诸多言论,比如:救援宣布结束之后被救出的生命是“救援奇迹”,以及众多官员住香格里拉酒店、享受美食、匆忙问责官员等行为也遭到网友揭发、批评。 而且在此次事故中,政府也力图限制记者行动,限制媒体报道,试图控制对事故的传播,限制媒体的力量,这种封闭的态度也遭到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 因此,从此次事故政府的表现来看,难得民心,让诸多的人失望透顶。但从另一面,即公民的角度来看,在此次公民的行动更让人看到了人间的温暖、情义、力量,事故当天就有超过500个温州地区的人连夜去献血,微博上更是众多网友在传递信息,传递爱心,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给予遇难、受伤者帮助,在25号就有大量温州市民自发在温州世纪广场为723特大事故死难者默哀,并且公众也一直在努力挖掘真相,还遇难者一个公道,避免国家再发生类似悲剧,真正地推动国人对高铁的认识,促进国家渡过难关。 因此,从国家和公民在事故中表现来看,双方的行为似乎截然相反的,成为极具差异的两级,国家和公民似乎成为对垒的两方:有如此国家就没有公民,有公民就没有如此国家。 如果真的到达如此地步,不能不说是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莫大的悲哀。而在现代国家中,国家和公民需要形成良性的关系,国家既由公民组成,公民是国家的力量之源,但同时公民又有独立于国家的空间,能够形成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形成防止国家过分专权以致侵犯个人的自由权利的力量,使得公民社会能够有能力反对国家。 因此,良性的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中,国家即爱护公民,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同时国家又能够得到公民的信任,能够得到公民的力量支持,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也会帮助造就一个强大的国家。 所以,从此次动车事故来看,公民在国家发生灾难时踊跃得贡献自己的力量,献血、传递信息、爱心,组织活动为遇难者哀悼,挖掘事实真相以让国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避免下一次的灾难,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帮助国家成长,变得更好。 但是作为国家的一方,并没有显示对对遇难者的生命最高的尊重,并没有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并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保证新闻自由,并没有深刻反思事故,并没有尊重公民社会的力量。 而公民要求有时候并不复杂,只是希望国家能够透明、公开,查明事故真相,给遇难者一个公道,避免下一次灾难。如果国家连这些公民“简单”的诉求都难以满足,那难以说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良性、积极的,那国家和公民在最危难的时刻也就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发挥最大的力量去渡过难关。 因此,国家需要变得更好,需要处理好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理解公民、理解公民社会本身,还原公民社会本身的角色和力量;同时公民需要发挥自身更大的作用,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让国家变得更好的信念,贡献自己的力量。唯有如此,国家和公民精诚合作,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够缔结一个真正强大、幸福的国家,而这也是一次次的灾难对中国深刻的经验教训。

阅读更多

你他妈的翻译一下这他妈的是不是一个奇迹??

来源:人人网 这几天的所见所闻让我终于相信我们生在一个充满奇迹的国度,我不禁泪流满面…… 中国政府和铁路系统处理动车追尾事故速度之快的真是一个奇迹; 恢复通车如此之快也真是一个奇迹; 第二天就用挖掘机处理车厢遗骸,放在全世界全宇宙上不能不说就TM是奇迹; 而且挖掘机在生命探测仪显示没有任何生命特征的车厢遗骸里挖出幸存的一个2岁小女孩,你他妈翻译一下这他妈是不是奇迹;...

阅读更多

公益时报对有争议评论文章进行修改

公益时报在中国北京时间2011年7月26日上午发表了一篇题为“从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看中国社会体制优越性” 的评论后,被众多网友转发指责。然而不久后,细心的网友们发现该网站已经不知不觉地把原文从“每日评论”的分类改到了“网友热评”,并称此文为读者来信,不代表公益时报的观点。 编者注:公益时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为中国基金会信息发布制定媒体。 (下图为原版文章)...

阅读更多

社会进步就是好

我不懂这方面的技术,但我可以确定天灾最多就是诱因,要让那么多层的防撞保护失效,只能是人祸。 但我想说的是,不论是地震,还是动车,我们总是追求着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尽管有些人以政治心态看待所有问题,但我对遇难名单是追求毫无任何政治动机的。遇难者不是一个统计数字,他们曾经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思想,生活和那些也许微不足道的快乐和悲伤在这片土地上确实地存在过。纪念他们曾经的存在,就是纪念他们的逝去。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名字,我才 有机会在人人网找到了已知在高铁中遇难的两位大学生,花了点时间逐页看完了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琐碎记录,想象着他们曾经渺小和平淡的快乐。 这是一 个错误的举动。现在他们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每天都不能阻止自己想念他们,而 最不能忘怀 的是那位 陆同学 。 我并不认识他,我想如果以前有过见面的机会,我们之间的谈话也不会太过投机。我不喜欢篮球,而且要是我以前看到他的种种观点,我通常会认为和这种人不会有什么好说的。但看到下面这一条时,任何可能的不屑都会转化成愤怒,对整个国家机器的愤怒。 其实不管政治观点如何,如果大家都静下心来了解对方的意见,其实会发现基本上没有人会过去的“社会发展”或者“经济发展”持有多大的异议 —— 至少我读过的媒体和了解的网民都承认这一点,不论他们“反华”与否。 很多人真正在谈论的不是社会有没有发展,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对这样的“发展”付出了代价,收入是否大于支出?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为了发展,所失去的那些东西,不管是自然环境,安全风险,还是道德,我们要如何给这些概念定价? 中国的铁路系统在刘志军的大跃进时期的确获得了“发展”,也很少有人会对这一点提出异议。但是同样众所周知的是这种大跃进是有隐患的,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人和媒体指出技术可以买来,但安全不能买来。“安全”,作为一个同样的无形概念,在你 不需要它,不重视它的时候,它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可言;而一旦人们需要它时。它又是无价的。但我们的喉舌却有着独特的回答,在 牛皮 没破之前,他们的言论 诡异 而又 无耻 ,发生之后,“自主产权”突然就变成“与日本合作”的列车了。 为什么讨论和确定“支出” 的准确价值那么重要,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为了所谓“发展”而付出的那些比“发展”得到的收益还多的话,这整件事就不能称之为“发展”了,而你知道某个团体的合法性从何而来。加之中 国过去的发展成果通常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支出却很难,把支出项目的估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疑就是整个宣传机器的重要目标。于是就有了诸如《 环球时报 》之类的无良媒体。而它,在这事件中达到了自己道德良心水准的最低点。 我一直认为是“环境影响个人行为”,而不是相反。作为城市规划的学生,我各种通过设计环境,不管是物理上的建筑环境,或者是政策以及舆论环境来影响个人行为的招数。我从不哀叹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失去的良心和道德,为了发展,或者更简单的说,为了钱而可以不顾一切的做法,因为归根到底人的行为是环境影响的,而谁控制 环境,或者对环境有着最大的影响?有时候很厌倦谈论中国的事情,因为无论是什么事件,我会发现这些事件的本质最后都能追朔到某个黑帮身上,或者在他们身上 找到类似的行为。所以实在是很容易厌倦。 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是教育还是媒体,对我们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影响都是深远而又通常只存于潜意识中的。其实就算你,或者我在海外,要是认真注意下自己的 思维过程,会发现对无论是任何事得出的第一个结论,通常还是通过党的思维得出的结论,只不过我们可以很快的的自我否定并且继续思考下去。至于在海外的人为 什么会好一些,我个人的理论是能收到的信息更多,会改变思维方式。这并不是我被什么“反华媒体”愚弄。上twitter看一看,无论是什么事件,我们第一 时间关注的通常还是类似于日人民报之类的官方消息渠道。 也是因此我对互联网在中国的流行报有很大的期待,因为互联网能够极大的拓宽人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范围。如果任其自由发展,结果终将朝着黑帮不利的那个方向 发展。但他们对互联网严加控制,当我看到下一代人重复着春夏之交风波之后,上一代中国人学到的“发展才是一切”,“管好自己,不问时事”,“你为什么只看 黑暗面?”之类的言语时,就直到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成功。 为什么陆同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我没有通过此事认识他,那么我会直接忽略掉这些话。因为我认为,对待任何认为事不关己可高高挂起,把任何 “反党反社会”的言论当作“谣言”,任何只看进步不看代价的人,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那些人遭遇到的不公降临到他们身上。这让他们意识到如果自己认为别人遭遇到的不公和自己无关,在 他遭到不幸时别人也是同样想法,就是最好的一课。 但陆同学所付出的代价太让人悲伤了,死在自己认为的那个“发展中的社会”,而且在这个社会的眼中,身后事还没有尽快恢复通车重要,这种黑色到极点幽默一点都不好笑,我更希望这种黑色幽默永远不要再次发生。 挖坑埋车 , 埋车前发现幸存者 ,隐瞒死亡人数(线索太多,仅 举1 , 2 两例),甚至原因还没查明,就让下一班动车在同样的路径上踏着尸骨未寒的乘客们滚滚前进,难道这些还不够让我们停下来,反思下我们失去的那些东西? 很多人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并不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至少对我来说,我不忍心看到任何民族,任何观点,任何阶层的同胞被当作燃料,投入这列滚滚向前的火车中。因为坐在这列火车上,愧疚和不安会时刻笼罩着我。我们本应阻止很多可以避免的悲剧,就像高速铁路的隐患众人皆知,我们的舆论却仍然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可惜陆同学在自己做了柴火为这个经济增加动力之前,看上去也没明白“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这不是人们的错,就像生在任何国家都不足够成为一种“错误”一样真正的错在于那些从不给人们完整信息,独立思考的那些人和团体。 而谁在控制舆论环境,谁在灌输思想,谁阻断了他们思想的自由,我就诅咒谁。因此要是哪天老天开眼

阅读更多

中国选举与治理 | 高人:如此“忽悠”,一边呆着去!

高人:如此“忽悠”,一边呆着去! 作者: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7-26 本站发布时间:2011-7-26 9:15:42 阅读量:5次 在网上,看了看铁道部发言人在“7·23”事故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的视频。 这是一个不合格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政治素质都没的恭维的发言人,有损铁道部本来就不佳的形象。 首先,他对生命缺乏起码的敬畏,并且毫不掩饰,连“装”也不。 他在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对伤者,以及他们的家属表示慰问和歉意的时候,不知何以声音“渐强”起来,是“列宁同志现在不咳嗽了”的“报告式”语调,人们在他脸上,也找不到沉痛,惭愧,内疚——令人反感,与日本政府发言人枝野幸男的诚实,诚恳,对照鲜明。 其次,当有记者质疑救援现场“挖坑”的动机时,他竟然说这是“愚蠢”的念头——铁老大蛮横的牛劲又蠢蠢哄哄起来,骄狂并轻佻的揶揄、嘲讽、不屑溢于言表,如此之“二”,怎么让他做了发言人?! 况且,他所说的理由,更令人大惑不解——既然已经“下面是一个泥潭”了,不是把它填平还要掘地作甚?“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咋就“方便抢险”了? 最令人愤怒的是,当记者质问“为什么在你们宣布救援行动结束后,在拆解车体的时候发现生还的女孩子”? 发言人非但没有为女童小伊伊庆幸,表示祝贺和祝福,竟然蛋定道:“这是一个奇迹,我们确实在后面的工作当中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女孩,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什么“奇迹”? 这不是汶川地震时候“生命顽强”的“奇迹”,也不是“不懈抢救”的“奇迹”,而是“拆解车体”时“大变活人”的“奇迹”! 如同“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等政治术语说顺了嘴一样,“奇迹”云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但如此轻松,并且大言不惭地将“结束救援”冠冕堂皇地说成“后面的工作”,便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标榜,随着那节直立车厢的被拉倒,而轰然坍塌,从人们的心中抹掉。 难怪有网友见此,怒不可遏,恨不得一拳砸碎电脑,更多的则是破口“国骂”了起来。 感谢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是他不同意“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放到桥下来清理”的“指令”,“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D3115次动车组16号车厢,才救了两岁半女童一命,免遭被“吊”死的厄运! 发布会的翌日,即25日的中午,又有三具尸体被发现,而第39具遇难者遗体则是在现场“挖出”的——不知是否还有“死不见尸”的“失踪者”? “集中力量办大事”果然厉害,救援,勘察,清场,抢通,分秒必争,只争朝夕——截至25日18时,事故搜救工作告一段落,转入善后处置工作阶段,距事故发生不到48小时。 同日,俄罗斯将半个月前在伏尔加河沉没的游船打捞出水;挪威警察仍在于特岛附近水域,继续搜寻22日枪击事件遇害者的遗体。 至于伤亡如此惨重,发言人竟然还振振有词于“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仍然有信心”云云——“中国话语”如此的无视现实,肉烂嘴不烂,令人鄙夷,中国蒙羞,贻笑世界,真是“二”到没治了。 总之,发布会的效果极差,被网民骂得一塌糊涂,还不如不开;发言人如此“发言”其实是“忽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是歇了,闭上鸟嘴,一边儿呆着去吧。 注:“二”者,二乎,二胡,二……之意,非骂人之语。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